三年级美术上册《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美术上册《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共4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篇1

教案(新湘版)

第11课

留住秋天

共3课时

第3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组合拼贴、涂色拓印等制作方法,能认识、能调配处间色,并在绘画活动中加以运用,体验色彩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秋天的落叶组合拼贴、涂色拓印出新形象,并能在观察与记忆的基础上以绘画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景物或秋游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与变化,表现出对秋色与自然美的喜爱,同时乐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的再创作,陶冶生活情操。

教学重

重点: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难点: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教法学法

欣赏感悟、学习新知、尝试练习、自主创作、综合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二、分析画法、欣赏图片,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三、画法介绍、画树,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有以下几种方法: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

4、展示课本图片。

四、创作表现、作业要求:画一幅秋景图。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五、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

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学生自主回答:摘茶,摘叶,野餐等。

2、欣赏陈述自己看法。、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

2、学生尝试练习。

3、分析教材范图了解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三年级美术上册《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篇2

新湘版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三原色红、黄、蓝;认识三间色橙、绿、紫。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教学重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欣赏探究、讲解演示、自主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

导:

展示:黑白的《五彩斑斓》(农民画),问,好不好看?是不是少了点什么?用把颜色一点一点变上去,说说有什么不同。有了色彩世界才会五彩斑斓!——引出题(板书)。

二、教学新知

、寻找三原色

在刚才我们挑选出了的色彩里有三个魔术师,不知道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把他们找出来,(提示:会变色)

2、复习三原色

介绍:三原色不能由任何颜色调和成,却能调出其他的颜色

出示:红、黄、蓝想一想:红、黄、蓝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觉?红色——温暖、热烈、奔放的感觉。黄色——活泼、愉悦的感觉。蓝色——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3、调色练习

教师示范: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黑板上出示两张画好三原色的范画。(学生发现调出来的颜色都夹在三原色的中间——引出三间色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三间色(并介绍三间色夹在三原色的中间,有任意两种三原色组合而成)(介绍对比色)

三、学生创作、作业要求:练习并感知三原色。自主涂画一张。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

2、说出三原色。说说色彩带给自己的感觉。

3、学生自己上台动手变学生自己尝试。

自主表现,按照要求进行作业练习。

教学

三年级美术上册《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篇3

湘版

知识与技能目标: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教学重

重点: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难点:变换角度进行想象和添画。

观察分析、掌握方法、欣赏分析、创作表现、评析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认识手形、从人文角度认识手。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没有他可不行,你用手来做些什么?

2、灵活手指,为下一步的描画手形做准备。

二、观察手形,掌握描画手形的方法、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在幻灯下展示他的手形。

2、引导学生画手。刚刚我们都只看到手的影子,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画手形,把有趣的手形画下来。

三、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将一个小朋友的画拿到实物投影仪下。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有点像什么?

2、添画练习。师生共同添画

3、出示相同的五个手形,请小朋友上台想象添画。

四、欣赏别人的画,从中获取灵感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其他班级等)

五、学生创作。、作业要求:本学习活动,指头蘸上颜料,在纸上压出指纹后,用笔组合、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交流

学生请举起你的小小手,描述一下手的样子。

1、展示手形。

2、学生练习画手。

1、相互看一看、说一说,观察一下,你画的手形像什么?

2、学生上台来添画他所想象的。其他学生发表看法并且上台添画。

欣赏学生作业。

学生按照所学和作业要求自由创作。

自评,互评。

教学

三年级美术上册《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篇4

第02课 卡通大亮相

一、教材分析

有着造型夸张、概括、鲜明的可爱形象,“卡通大亮相”有着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卡通片,是孩子们的最爱。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安排了卡通形象的欣赏、学生自己设计卡通形象两个学习内容。通过教学卡通大亮相使学生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卡通大亮相提高学生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卡通形象的欲望。

教材卡通大亮相中欣赏部分精选了《西游记》、《白雪公主》、《阿凡提》、《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一些部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中外优秀动画片的图片。欣赏完卡通形象,了解卡通形象造型设计特点后,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欣赏所获得的感受,动手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卡通形象。教材中选用了学生用不同工具材料创作的作品,有去游泳的小蓝猫、采蘑菇的山羊公公、乖乖兔和用电脑绘制的大头妹妹,这些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表现大胆的稚气可爱的卡通形象将给学生创作以提示。

设计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个简单的动画效果。传统的卡通片,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把绘制好的许多张有连贯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拍摄下来,拍好以后按每秒24格的速度连续放映,于是在荧幕上产生活动影像。我们要使卡通形象动起来,必须在几张纸上,复制几个同样大小的形象,只是在每一个形象的头部、手部或腿部,做适当的变化,注意一定要是连续性的逐渐的动作变化,否则翻动起来动作将不会连贯。制作过程可参见教材上附有的示意图提示。这一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上教师可灵活处理学习内容,本课中将它作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完成。

二、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此活动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作业要求: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

[教案] 湘版美术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卡通大亮相〉〉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课 〈〈卡通大亮相〉〉

课时:五课时之一

备课时间:2010年9月12日

上课时间:2010年9月15日第二节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片段、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出自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屏幕中出现课题——卡通大亮相,并在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

通形象)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对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其中听取意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评价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小结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教师将被选出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评价。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全课结束。板书设计(略)课后小结:

上一篇:节约集约用地 保障科学发展下一篇: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