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制度建设剖析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把手制度建设剖析(精选7篇)

一把手制度建设剖析 篇1

作为单位党支部主要负责人,我始终将“三自六不让”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区活动领导小组的有关工作安排和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通过近阶段的宣传动员、学习教育,以及开展查摆剖析活动,聚焦提炼问题、召开民主生活会,我认真分析检查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怕思想实际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2、工作作风方面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深入到拆迁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 1

事务,真正扑下身子,带头问题到一线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三自六不让”认真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拆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思法,成自身上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定期听取汇报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2、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另科室或个人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在以后的工作中,确立学习主题、突出学习重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固定学习时间,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用理念经指导具体工作的能力;加强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虚心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借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端正思想态度,注重发挥和调动个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经常与班子成员及其他同事进行谈心交流,注重征询和吸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自己的工作,杜绝盲目性和主观性。要将学习贯穿始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修养,提高剖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加领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工作方法,实行“明晰、积极、主动、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培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依法办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一把手制度建设剖析 篇2

一、制定阶段性的班级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要有阶段性的长远规划,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制定阶段性的方案是班级文化建设达到目的的重要一环。我把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好习惯, 好人生”,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性的竞争意识。第二阶段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不仅追求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追求品德修养。不看中一时的成绩, 希望每个人都进步。第三阶段目标:“超越自己, 铸我辉煌”。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上, 提高其创新学习的能力。在班级中形成不断探索、不断超越,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 从而在中考中创造辉煌。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中, 我始终坚持“一切从心开始”, 这既是贯穿这个班级文化建设长远规划的主线, 又是我的治班理念。用爱心赢得学生, 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用耐心陪伴成长, 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二、营造有特色的班级新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分为: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三个方面。

(一) 班级建设

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观念文化建设、人际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几个方面。

(1) 物质文化建设———教室布置

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 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具体内容: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清洁值日表, “三表”上墙。公告栏、荣誉栏、心愿墙、图书角、卫生角、学习园地、名人警句、《中学生守则》等要设置齐全。

(2) 观念文化建设———转变班级观念, 寻找每个学生的亮点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阶段性的班级精神内涵和共同理念。在共同的理念和精神指引下, 寻找每个学生精神的发光点, 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使班级文化生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 “乐园”,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具体内容:

(1) 班级公约———《学习细节三字经》

(2) 班歌———《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

(3) 分阶段班级口号和标语

第一阶段:团结友爱, 积极进取, 做一个自豪的12 (6) 班人!

净以求美;静以求学;竞以求进;敬以求谐。

入校即思;入楼即静;入室即学;入学即专。

时光流逝, 青春一去不复返。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第二阶段: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我能行, 一定行!

把握当下, 赢在明天!

第三阶段:超越自己, 铸我辉煌!

全力以赴, 梦想起飞!

希望同学们不断地超越, 做最好的自己!

(3) 人际文化建设———建立师生、生生间的良好健康关系, 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班级文化建设中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对其个性发展、行为表现、心理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并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培养合作意识, 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具体内容:

(1) 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 并将活动以图片进行展示。

(2) 开展 “文明之星、勤劳之星、守时之星、礼貌之星、学习标兵”等各种评比, 并张榜表扬。

(4) 活动文化建设———系列主题班会, 增强集体凝聚力

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 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时间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要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主题班会课, 针对学生及班级存在与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并分别由教师或学生主持, 进行分析与总结。以达到及时调整、更快进步的目的, 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 扬善抑恶, 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 班级管理

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职务, 担任能发挥作用和自我满意的角色;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学会在自主管理中相互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

具体内容:

(1) 班级组成

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明确职责, 指导自主管理, 提升自主管理效能。以学习小组、宿舍为基本单位, 用竞争带动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2) 组建班委

设立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值日班长、科代表、小组长、宿舍长等班干队伍。

(3) 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1) 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制度, 由班委讨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班规) 、宿舍管理制度 (舍规) 。

(2)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手册”, 采用自主管理的办法, 每周进行自评、小组互评、班评, 指导学生自主管理, 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3) 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目标卡”, 制定学生个人的学习计划, 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定时布置周记、学习心得、阶段性总结,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动态, 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建立班级QQ群, 通过此交流平台, 指导学生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使集体和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

(4) 班级评价体系

采用“班级管理评分细则表”评价体系进行班级自主管理, 全班以宿舍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学生具有良好行为者按规定标准加分, 有不良行为者按规定扣分。管理分每星期公布一次, 每月公布管理总分并且公示, 进行奖励和处罚。期末进行总评, 成绩作为学生操行等级评定的依据。

(三) 班级活动

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并在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培养合作意识, 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提高教育的效率。

具体内容:

(1) 系列主题班会

(2) 常规活动

军训、黑板报评比、各种学科竞赛、艺术节、运动会。

(3) 特色活动

学雷锋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会、秋游、班级小游戏活动等。

总之, 班级文化建设对提高班级管理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个人与班级的行为和努力方向一致。这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不得不自觉地约束自己, 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越高, 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越容易得到体现。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摘要:要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班级管理的一把利剑, 就要制定阶段性的班级目标;营造有特色的班级新文化。所以, 班主任的眼光应着重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就不能不重视具有根本意义的德育。

一把手制度建设剖析 篇3

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国资委认识到,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更要有一流的品牌。一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中央企业要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就必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再者,加强品牌建设是赢得新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演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拥有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品牌优势,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央企业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加强品牌建设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现实需要。品牌国际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知名跨国公司利用品牌影响力在全球组织研发、采购和生产,实施并购重组,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少国际话语权,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亟待提高。中央企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要通过积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带动我国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与跨国公司开展竞争合作,努力构建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品牌实力。

另外 加强品牌建设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一流企业都善用品牌资产,并将品牌作为核心资产加以严格管理和保护,使得品牌溢价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在兼并收购过程中获得高额品牌溢价收益。而多数中央企业还没有关注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品牌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有些企业在并购重组时支付了较高的品牌溢价,但出售转让时却忽略了品牌资产,导致了品牌资产被低估或流失。中央企业要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高度重视品牌资产管理,努力提升品牌价值。

《意见》提出了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内核,以高品质为基石,以精致管理为保障,以诚信为命脉,逐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

基本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设计、统筹谋划,实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相互协同,形成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要遵循品牌建设规律,结合中央企业实际,突出抓好“创新、品质、管理、诚信”等重点环节,找准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坚持分类实施原则。中央企业分处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要探索符合本企业特色的品牌建设路径,既要坚持统一规范,又要兼顾多样性。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制订中长期品牌战略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行动方案,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主要目标:到2020年末,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内外资源禀赋、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或完善适合本企业的、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的品牌战略,并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系统推进。要将品牌战略作为最高竞争战略,渗透到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战略导向机制和流程,围绕品牌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要保持品牌战略的稳定性,加强对品牌战略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价考核,持续加强品牌战略的贯彻执行。

(二)准确把握品牌定位。要聚焦企业战略和客户价值,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研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企业实际和产品特性,科学确立品牌定位。要把握规律性,根据目标市场塑造品牌形象,防止贪多求全导致品牌定位模糊,防止盲目扩张给品牌带来损害。要突出差异性,精心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理念,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地位。要保持稳定性,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都要始终紧紧围绕品牌定位,准确体现品牌核心价值理念。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根据战略需要明确品牌架构及发展模式,做到既相得益彰,又合理规避相互背书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自主创新。中央企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培育品牌的内核,把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抓住标准、设计、集成、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掘和引领需求为追求,瞄准国际一流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紧盯客户需求,加强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敏锐把握市场变革的趋势和关键,快速有效地响应需求变化,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在若干关键领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将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增强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努力追求高品质。中央企业要把高品质作为品牌的基石,坚持客户至上,重视客户感知,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作为最高追求,以更高的品质使客户感到物超所值。要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细化管理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生产出经得起客户挑剔的产品。要从大局着眼,细微处着手,高度关注客户诉求,完善服务体系,有效应对客户投诉,提供令消费者感动的人性化服务。要坚持精益求精,使产品、服务和工程经得住历史检验,努力打造一流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五)提高精致管理水平。中央企业要把精致管理作为创建品牌的保障,持续提高品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严格辨识各类品牌要素,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系统集成。要完善品牌架构,有效整合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品牌资源,优化品牌名称、标识、符号等要素,聚焦消费者的关注,通过品牌要素将品牌核心价值理念准确传递给消费者,并形成牢固的品牌记忆;要积极探索将品牌资产纳入价值管理范畴,逐步规范品牌资产评估、流转和授权行为;要加强舆情监测,建立品牌危机预警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有效维护品牌声誉,持续提升品牌危机处置水平。要开展经常性的品牌管理成效“回头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要积极开展国际对标,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要做好并购品牌的管理工作,并购前要严格尽职调查、反复论证,可以采取联合品牌或过渡品牌等多种并购方式,并购后要做好并购品牌的维护,实现并购品牌与原有品牌的有机融合。

(六)拓展品牌营销传播渠道。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特别是有效运用新媒体,做好形象公关,讲好自己的故事,广泛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要紧跟市场变化,增强品牌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凝聚品牌传播的正能量。要通过建立品牌联盟、借助国际媒体资源和主动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在加强品牌本土培育和推广的同时,要根据国外文化习俗、市场竞争状态、消费者习惯及法律法规等特点,开展品牌国际化工作,要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善于融入当地社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严格开展品牌保护。要坚持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结合,完善商标战略,及时规范注册商标、商号等商业标识,防止恶意抢注;要通过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的综合运用,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要实时监控、调查、评估品牌资产保护状态,运用协商沟通、舆论维权、法律武器等手段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坚决维护品牌资产的权益不受侵犯。要做好商标、专利等方面的国外注册工作,防范各种侵权行为,加强自主品牌在国外的保护力度。

(八)坚持诚信合规经营。中央企业要把诚信作为品牌的命脉,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守商业道德操守,严格兑现承诺,坚决杜绝“店大欺客”的行为发生,努力打造“百年老店”;要真诚面对消费者,及时跟踪和回应客户诉求,出现信誉危机时,不回避、不掩盖、不敷衍,将客户投诉的压力转化为塑造品牌的动力。要加强公共关系建设,积极维护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利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塑造良好形象。要继续做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物价稳定、参与援疆援藏援青扶贫等工作,踊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应急救援,发挥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努力成为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负责任的企业。

《意见》提出, 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央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品牌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对品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对确定的重点工作,要亲自过问、督促落实。要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配备专业团队或专职人员,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

(二)加强制度建设。中央企业要以做强做优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品牌战略、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危机、品牌资产、品牌应用等一系列品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品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将品牌制度和流程渗透到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要建立完善品牌资产和品牌建设工作的评估体系,对所属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将品牌建设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体系,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

(三)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中央企业要根据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品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要加强品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负责任的品牌建设专业队伍。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和媒体的作用,凝聚品牌建设的内外合力。

(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中央企业要把“做企业就是做品牌,一流企业要有一流品牌”、“品牌也是生产力,自主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三大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凝聚核心文化,光大品牌形象。要不断增强全员品牌意识,丰富品牌文化内涵,营造“人人塑造品牌、人人维护品牌、人人传播品牌”的浓厚氛围。

廉政建设“一把手”监督是关键 篇4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出台,是一项反腐倡廉的战略性措施,对于遏制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来和腐败行为作斗争。特别重要的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赋予了过去处于被动接受监督的“权利层”、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的重大责任。从目前现实反映的情况来看,“一把手”是腐败高危人群,一些人财物管理集中的部门出现“一把手”“前腐后继”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制度仍然存在问题,不是没有监督,而是监督不到位。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切实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敢于监督,让监督制度活起来,让“一把手”们没有腐败的机会。

“一把手”监督难的根源 [文章-帮您找文章]

江苏的程维高、周秀得,贵州的刘方仁,云南的李嘉廷等腐败案,反映出“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班子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一把手”的状况如何,对该地区、该部门、该班子的工作和风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开展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监督难,对“一把手”的监督更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些年,反腐败工作可谓招式频出,制度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虽然制度建设对领导干部约束力增强,但还是不断出现主要领导违法违纪现象,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还不到位,原因有很多,关键一点在于“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和享有的绝对权力,决定了他们往往处于监督的真空地带。且不说“一把手”是否接受监督,即使能够自觉接受监督,又有几人敢监督他们?在领导面前谁敢说个“不”字,谁敢不言听计从,谁敢不哪怕不情愿也得好好听着?所以,“一把手”能否廉洁勤政,能否廉洁自律,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和自我约束。如果我们把法码押在“一把手”的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上,这是靠不住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监督的有效办法

一是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要功过分明,敢于揭短亮丑。有好的责任制度,这只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严格、科学地进行考核,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另一关键环节。考核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准确地评价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不准确,奖惩也就谈不上准确,就会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有害而无利。科学、严格的考核工作,能使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一种严肃感和信任感。有了这种严肃感和 信任感,廉政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如果走过场、搞形式,或者虎头蛇尾,就会使善良的人们“看破红尘”,使贪赃枉法者胆子更大。因此,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肃,一定要严格准确,一定要善始善终。切勿走过场、搞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二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以《党内监督条例》为依据,把有关制度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既要保障党员依法依纪监督的权力。党员是监督的基本主体,能否动员广大党员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监督工作,关系重大。要把他们的监督权不折不扣地交给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截留、剥夺。又要保护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腐败最怕群众,群众的监督最有力,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这是监督“一把手”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提点意见建议、说几句逆耳的话,就可能遭到打击报复,就可能受排挤,甚至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对“一把手”的监督就只能束之高阁,无人再敢问津。只有切实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监督者才能勇敢地站出来,对“一把手”说“不”。还要对监督者进行适当奖励,当监督者遭受损失时给予相应补偿,这对于调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三是要改变思路,把“只报喜不报忧”为“既报喜又报忧”。各单位存在的共性性问题之一是不敢自暴“家丑”,有问题不敢自己暴露,一旦暴露将成为上级考核成绩的扣分 要素,上级考核部门没有从单位能正视“家丑”,解决“家丑”的结果如何来看待“家丑”问题,而是扭住他们的“家丑”不放,造成各单位把“家丑”越藏越深,问题越来越大,助长了歪风邪气。因此,我认为,一个单位如果党风廉政方面出现违法违纪案件,是属于该单位的领导不认真履行责任制,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建立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该形成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该遵循的工作制度没有遵循,或者用人严重失察,由此造成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应当追究领导责任。如果上述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下级仍出现问题。或问题存在于过去,暴露于现在,这就要客观地看待和处理。特别是对那种具有开拓精神,管理严格的领导,他们不护短,不遮丑,敢于揭露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下属的问题主动查处,主动整改,从而使本单位的管理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这样的领导不但不应该追究责任,还应该视为其政绩。

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度 篇5

一、将艾滋病防治各项任务进行分工,逐项分解到各科

室,明确责任人,并对完成时限、达到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二、以上级各部防艾工作要求为指导,既要抓好本院的防艾工作,又要抓好本辖区内的防艾宣传、落实工作。

三、督促、检查各项防艾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主持召

开防艾工作会,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保证防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及时解

决防艾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五、以身作则,带头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的各类学习,并参加相关专题活动。

成华区圣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把手制度建设剖析 篇6

项目。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有相当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执政能力与其所承担的重任还远远不相适应。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

一、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执政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要求。目前面临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发展经济是全党的第一要务,也是检验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首要标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经济社会活动与国际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经济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反映,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经济工作的能力主要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但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经济工作的视野不宽、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有的发展经济局限于老套路老办法,不善于发展商品农业和工商业;有的守着“金饭碗”去“讨饭”,不善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跟风。二是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但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艰苦创业精神不佳、开拓进取干劲不足。有的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把在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任职当作“镀金”,热衷于创造“显绩”,对乡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多;有的在困难面前精神不振,不善于带领群众找准路子、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热衷于向上级讨钱要钱;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甘当“太平官”,得过且过,任职多年,山河依旧。三是市场经济是法制性经济,但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法规意识不强、处理遗留棘手问题方法不妥。有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开发时决策失误造成的上千万甚至数个亿的债务至今难以偿还,给乡镇贷款发展经济构成障碍;全市多数乡镇机关工作人员职数超编严重,少的超几十个,多的上百个,乡镇财政成了“吃饭财政”,制约了再发展。

(二)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任务。但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片面认为抓经济建设的压力大,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才能谈得上文化建设;有的认为经济建设投资见效快,文化建设投资见效慢,在任一届时间不长,投资文化建设难以显示政绩。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四种现象:一是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但有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如按照文化建设达标检查要求抓了村文化室建设,但对文化室的使用管理督促检查欠缺;有的重视学校教学楼建设,但对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工作做得欠缺。二是文化建设要全面协调发展,但有的重单项建设,轻整体建设。没有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文化建设事业作整体上考虑,相当部分乡镇的卫生、科技、体育事业建设滞后。三是文化建设要长期不懈地抓,但有的重阶段性抓,轻长期连续抓。如对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上级有部署有要求就抓一抓,平时宣传教育抓落实不够紧,对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工作缺乏长远战略考虑。四是文化建设要与经济融合,但有的把文化建设与经济脱节。不善于将本地特色文化做成品牌转化为生产力,不善于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搞好本地文化建设。

(三)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时代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依法行政规律、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依法行政是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心环节。当前,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依法行政能力不强:一是不懂依法行政。不学法、不懂法,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结果有的热情高、干劲足、决心大、动作快反而办不好事。如有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搞开发区圈地,结果投入大笔资金后被迫停工,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不善依法行政。有的民主法制观念不强,该实行民主的没有充分体现民主,如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到位,作决策、抓工作该让党员群众知情和参与的不落实;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处理矛盾纠纷不以法服人、依法处事,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不断,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不愿依法行政。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现象。

(四)群众利益诉求多样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

谋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基本途径。调查反映,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够强:一是群众观念不牢。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只听从上级不倾听群众呼声,只依靠上级不依靠群众,疏远了干群关

系、党群关系。二是群众感情不深。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思想上不尊重群众,感情上不贴近群众,行动上不深入群众,听不到群众心声,与群众产生隔阂。三是关心群众利益欠缺。有的不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怨什么,漠视群众切身利益,对群众甚至是“七老”(老红军、老劳模、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党员、老苏区干部、老堡垒户)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不了解、不关心。有的甚至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弱化。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矛盾纠纷处理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弱化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如对群众在山林纠纷、征地遗留问题上的诉求,不耐心细致进行调解答复,而是哄着、蒙着、拖着,或随意许诺;有的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使群众产生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损害和谐社会的建立。

(五)班子建设要求保持先进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班子建设规律、增强抓好班子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增强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关键。抓好乡镇党政班子建设,是乡镇党政一把手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当前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班子建设的能力比较欠缺:一是党政一把手互动作用不够好。主要是乡镇党政正职的权责定位不明,职能作用发挥受到影响,导致党政之间、党政一把手之间、决策与执行之间不顺畅。有的乡镇党委一把手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如经济开支审批、乡镇工程建设等,该由政府一把手负责的事项也揽起来,政府一把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影响;有些政府一把手把政府范围的工作当作自己的领地,党委一把手过问就认为越权,缺乏配合互动的意识。二是发挥班子集体作用不够好。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如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抢先发表倾向性意见,迫使其他班子成员投“跟风票”。三是解决班子自身问题能力不够强。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对班子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设法予以解决,而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对班子成员出现的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制止的不制止,追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深。

二、制约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导致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不强,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组织的原因;既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

(一)素质要求高与教育培养浮躁的矛盾。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乡镇党政一把手教育培养不够扎实,导致培训的质量效果不够理想。一是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强。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教育培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表现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培训内容不少是陈旧重复的,对领导干部急需的经济管理等现代知识涉及太少;培训方式单一。只注重课堂教学,缺少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检验培训效果不科学。乡镇党政一把手培训中的考核考试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培训质量。同时,有的自我学习抓得不紧,不善于进行理论思考,不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二是培养锻炼针对性不强。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相当部分是30岁上下的年轻干部,他们有的是从机关下派的,有的是基层脱颖而出的。突出优点是年纪轻、有文化、基础比较好;明显不足是阅历浅,没经多岗位锻炼,不同程度地存在驾驭全局、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不够强等问题。这些干部缺乏针对性的补缺锻炼,导致经验积累不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快。

(二)用人要求准与保障机制滞后的矛盾。

选准用好人,要有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导致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素质不高的关键因素,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弊端:一是选用机制不完善。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机制,“群众公认”还没有真正成为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党政一把手“上下”的重要尺度,以致有的群众满意而且能力强的干部提不上名,不了解、不满意、相形见绌的却当选。二是调整交流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调整太频繁。调查反映,从1993-2003年10年间,惠州市除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其余县(区)乡镇书记、乡镇长平均都不够一届三年的任职期限,个别乡镇8年换了5任镇长、4任书记。这种情况影响了他们对乡镇长远发展的谋划。其二,交流不规范。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时,存在平衡照顾的现象,没有真正根据干部的政绩、能力以及乡镇的发展需要调整交流。三是“出口”机制不完善。目前由于“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淘汰机制以及工作失误、失职、失察追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对那些能力素质不胜任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到发现有违法乱纪行为很难“下”。

(三)工作难度大与配套政策缺陷的矛盾。

“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承担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指示在农村贯彻落实以及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各种繁杂事务,但由于乡镇体制不配套的矛盾,制约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执政能力提高。一是无限责任与有限权力的矛盾。乡镇的许多工作如安全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税收征管、环境保护、扫黄、打假、反走私等,乡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但由于许多单位或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乡镇不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权力和执行手段,导致乡镇“无权办事”。二是无限负担与有限财力的矛盾。目前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基数、增量分成、收支挂钩”的财政管理体制,多数收入归国家,乡镇所得很少,尤其经济落后的乡镇财政相当薄弱。但乡镇既要承担政府运作的各种支出,还要负担市政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农田水利、义务教育、文卫计生等。这种状况,不利于培育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无限服务与有限管理的矛盾。目前乡镇工商、税务、国土、规划、环保、交管、派出所等站所实行主管部门主管,乡镇协管,但这些站所的人事、经济管理归主管部门,乡镇主要提供相关服务。这就导致乡镇需这些站所配合的工作有时难以落实。

(四)个人责任重与集体领导失范的矛盾。

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党委领导和政府充分履行职能的关系,是执政能力建设要解决好的重要环节。有些乡镇存在党政一把手权责运行不畅的状况,影响了执政能力的提高。一是党政权责划分不清。党委和政府分工交叉过多,党政关系未理顺。有些党委一把手仍停留在“党管一切”的框框里,对政府事务包揽过多,领导经济工作方式不科学,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有的乡镇长习惯于“书记说了算”,不敢坚持己见。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力。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民主作风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把以党委为核心变成以书记个人为核心,本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事,往往个人说了算。即使在党委会上讨论问题,也往往书记定调,班子成员附和。有些书记以“家长制”代替行政首长负责制。有的乡镇碰到书记外出十天半月不在家,其他领导遇事总是“等书记回来再说”,不敢、不愿拍板负责,造成乡镇工作被动。

(五)利益驱动强与激励监督乏力的矛盾。

党员干部在政策法规范围内实现个人利益,有利于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激励监督不完善,是影响执政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政绩认定不科学。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政绩的考核,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往往单纯以gdp的增长等“显绩”为标准,致使“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屡有发生。二是激励机制不配套。在政绩考核认定的基础上实行有效激励,是促使干部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激励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激励除了表彰宣传外,还应根据德能勤绩提拔使用。但由于副处级干部职数有限,绝大多数乡镇党政一把手长期在乡镇工作,尽管工作出色,职务还是无法得到提拔。即使到县级机关部门单位,多数只能安排副职。经济激励也难以到位。如惠州多数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工资收入不高,尤其是龙门、惠东县的山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资仅1000元左右,有的家庭、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如医疗、配偶工作、子女就学、住房等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得不到激励,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事业心和责任感受到影响。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监督不力:上级监督缺位。有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上级领导或上级部门听不到或不相信,或碍于情面没有及时采取谈话、诫勉等手段进行批评教育、提醒告诫,以致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地步,有的甚至一边违法一边被提拔;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视规章制度为虚设,只监督别人,不接受监督,或互不监督,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没有完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致使有的可以避免的错误和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影响了正确施政。

三、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对策

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必须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五管齐下”,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要坚持强化教育培训与严格实践锻炼结合,夯实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素质基础。

教育培养是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摆到战略位置来抓。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要求抓培训,强化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在培训内容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做法,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当前,应着重强化乡镇党政一把手党性修养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意识。在教育培训时要注意引导乡镇党政一把手炼“内功”,将书本知识、政策文件转化为思想、理念和实践能力。尤其要引导乡镇党政一把手深层次地学习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法制体系和如何化解市场经济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增强“第一把手抓第一要务”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做到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培训方式上,根据需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培训,侧重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协调班子等能力;对乡镇长的培训,侧重提高创新执行、工作协调、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等能力。还应区分发达地区与贫困乡镇不同发展特点,相应调整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训方法上,坚持主阵地与多课堂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结合、课堂教育与调查研讨结合。以党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拓宽渠道,与普通高校联合培训、委托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国外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提高调查研究、分析解决现实课题和复杂矛盾的能力。在培训管理上,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述学、评学、考学和用优制度,将学习成绩作为奖励晋升的依据,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现象。另一方面,适应履行岗位职责抓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产生既来自理论知识的学习,更依靠实践的体验。应根据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能力素质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培养锻炼方式,使他们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1)是互补性锻炼。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互相交流锻炼,使经济发达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了解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增强和树立区域协调发展观念;使贫困地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通过短期实践锻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的能力,增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能力。(2)是见习性锻炼。组织选派贫困山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到经济发达的同类型地区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借鉴他人经验,增强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信心和能力。调查反映,惠东、龙门县的山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迫切希望能到经济发展较快的山区乡镇跟班学习。(3)是补课性锻炼。组织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到上级综合部门锻炼,提高把握全局、宏观管理和决策能力;对从机关下派到乡镇拟任党政一把手的人选,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副职岗位的实践体验,使之循序渐进,逐步进入一把手角色,缩短能力与岗位职责的适应期。

(二)要坚持严格程序与改进任用方式结合,确保政治强、本事大、作风硬的人才进入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

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选好用好人是关键。必须以民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首先,必须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扩大民主选好人。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逐步扩大乡镇党政一把手选用的民主。干部工作、生活在群众中,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群众看得最清楚。因此,要认真落实群众对选用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充分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全委会表决等方法,认真执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把选用人的标准、职位、条件交给群众,防止群众多数不拥护、不赞成、不满意的干部被选拔到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其次,必须克服凭印象“点人头”的弊端,严格程序用好人。《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交流回避、纪律监督等各个环节,从程序上作出了严格规定。选用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严格执行程序,防止个别领导“点人头”,业务部门再补考察材料等做法。常委会讨论干部任用,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第三,必须克服“近亲繁殖”、平衡照顾的弊端,推进交流配好人。本着增强班子整体效能的目的,加大乡镇党政一把手调整交流力度,实现贫困与富裕地区、机关与基层合理交流,增强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点调整三种班子:互相拆台型。即党政一把手不团结、不协调,互相较劲、互相拆台的;功能不强型。对那些任职时间较长但政绩平平的,工作缺乏冲劲闯劲、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身体状况不佳、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的,或责任心事业心较差、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进行组织调整,畅通“下”的渠道,改变“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不正常现象;结构欠缺型。对一些结构不合理的,包括年龄、知识结构、个性气质组合不合理的党政一把手,要作出必要的调整,实现乡镇党政一把手最优搭配,增强整体功能。

(三)要坚持优化工作环境与完善配套政策结合,为乡镇党政一把手提高执政能力营造高效施政的环境。

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营造方便施政、有效施政、高效施政的环境,是乡镇党政一把手提高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注重政策配套,实行责任与权力对等。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乡镇管理体制调查研究,本着既利于集中,又利于搞活的原则,调整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结构,尽可能做到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与权力对等。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担任众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现状,要从实际出发,可调整的调整,不搞虚的“第一责任人”模式,确保责任真正到位。其次,注重实事求是,实行负担与财力相适应。调查反映,多数乡镇经济底子比较薄,建设发展投入的需求比较大。应该“放水养鱼”,适当加大税费在乡镇的留成,培育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多办实事、办好事提供条件。第三,注重优化环境,实行服务与管理互动。在乡镇的站所,既有为乡镇服务的功能,也要乡镇为其提供服务。尤其是条条垂直管理的站所,如工商、税务、交管所等,需要乡镇提供更多的服务配合。但由于乡镇没有管理权,这些站所与乡镇较容易产生矛盾。80%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认为,在任命垂直管理的站所负责人时,要重视乡镇党委的推荐权、建议权,同时发挥乡镇党委对站所的监督作用。

(四)要坚持落实个人责任与搞好集体领导结合,努力增强乡镇党政一把手抓自身、领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乡镇党政一把手是党政班子中的一员,又是班长。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抓好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协调,是发挥党政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明确党政一把手的职责,切实搞好相互配合。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党政班子的总负责人,抓好党委、政府职能落实,是各自的基本职责。作为书记,主要职责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党的工作和乡镇全面发展大局,集中精力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大的决策、人事安排、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领导群团组织,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整体推进工作的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好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使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党委对人大、政府以及群团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和政法机关、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作为乡镇长,主要职责是抓好政府贯彻党委决议、决策贯彻落实,通过政府决策程序把党委的主张、意图、决策变成政府的命令,抓好乡镇范围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日常管理。书记要支持乡镇长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乡镇长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取得书记的支持指导。其次,要完善配套相关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制度具有根本性、连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班子建设的能力,制度建设是根本。党委、政府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各种制度,才能保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落实。如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建立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使党委政府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决策机制。第三,要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建设战斗力强的党政班子。一把手在班子成员中具有导向示范作用。抓好班子建设,首先要从班长做起,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带动、凝聚一班人,形成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尤其党委书记要有宽广胸襟,能够容人、容言、容事,要当“班长”不当“家长”,做到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一班人尤其是政府一把手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乡镇长要自觉维护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和书记的领导权威,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氛围,在党委领导下、在人大监督下,认真履行职责,带领政府一班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要坚持注重激励与严格监督结合,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不断提高勤政优政水平,增强约束施政行为的自觉性。

路桥建设中底基层的施工剖析 篇7

1 路桥建设中底基层的施工概述

在现代路桥建设施工过程中, 对底基层处理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将水泥和白灰进行混合配比, 以此来土进行加固。二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技术, 这种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 主要将白灰、粉煤灰作为原料。三是将水泥、粉煤灰、白灰三种原料进行适量的混合搅拌, 从而起到稳固砂的作用。但是, 就我国当前很多路桥建设现状来看, 仍旧有部分施工单位在采用传统的底基层处理施工技术, 不仅大大影响了施工效率, 还使得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无论是对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 还是经济效益, 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 施工单位在进行路桥建设施工时, 应该切实结合工程施工特点, 选择先进、高效的施工技术, 从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 水泥、白灰稳定土

通常情况下, 施工人员在进行路桥建设的底基层结构施工时, 一般都会采用水泥白灰稳定土的施工技术, 其主要的施工原理是在正式进行基层施工以前, 事先按照施工标准要求, 选择出优质的土, 从而确保路桥整体强度都能够符合于国家使用规范。只有在这一环节确认以后, 才允许近些后续的施工作业。

在水泥白灰稳定土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问题就是, 必须要将水泥与白灰的混合比例进行精确的配比, 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可以说,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路桥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专业有效的推动了各大施工企业的迅速兴起。而在实际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公路的安全性、功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这就给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底基层作为路桥施工中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 只有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监管控制, 才能充分的保障路桥整体的运行质量。

此外, 水泥施工也是道路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是路桥建设中关键的原料之一, 由于近几年相关技术人员对水泥生产工艺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改造, 水泥质量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 而水泥白灰稳定土这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也由于自身强度大、稳定性高等众多优点, 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青睐, 并在多个公路工程、路桥建设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

3 水泥稳定 (白灰、粉煤灰稳定) 碎石

一般时候, 在对水泥稳定碎石结构进行施工时, 由于并还需要在底基层施工中消耗太多的时间, 因此这种施工技术通常被应用于施工环境相对特殊的路桥建设中。所以, 施工单位在对该结构进行工程管理时, 应该重点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尤其是在原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采取电子计量功能的拌合站, 同时采用专业机械设备来完成路面的摊铺施工。此外, 还要按照不同的摊铺要求而对原材料中的含水量进行控制。

4 水泥、白灰、粉煤灰稳定砂

在水泥、白灰和粉煤灰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采用三灰沙低进行综合分析, 采用用量较少的方法进行施工, 这样能够有利于在施工的过程中经济的合理性, 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反复应用的方式和方法。经反复试验后, 掌握了三灰砂的施工技巧, 并达到了极好的质量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利用和分析, 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管理分析。

首先三灰砂的材料选择必须谨慎小心, 砂的颗粒组成、向灰等级、粉煤灰质量等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这是搞好此项流程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混合料拌制时, 一定要在拌和站设置专人看管料斗。此类材料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一旦发生, 应立即停机清除, 以确保各种材料掺合准确, 混合料摊铺时应紧跟着用推土机进行稳压, 稳压后高低不平处及时推平找补。找平完成开始碾压, 压实设备选用胶轮振动压路机, 其他机型不可选用, 压路机钢轮必须光滑, 不能有铁刺和明显的横缝, 压实过程中每台压路机配备二名工人, 一名用扁铲车轮上的混合料。一名在压路机后将车轮产生的坑填平,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碾压前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控制, 这是三灰砂施工的关键点, 由于这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非常大, 因此在拌制时一般不能达到需要的含水量要求, 这就要求施工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 在找平之后, 碾压之前要进行洒水。洒水后用含水量测试仪测试含水量, 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可能凭感觉确定含水量足否合适。一般来说, 当混合料洒水后基本处于一种饱和状态时最适宜进行碾压, 洒水过程要有专人进行控制, 水车不可以在混合料上停车、前后倒车, 以免洒水不均匀, 最好从边部进行洒水, 由中间部分返回。依次类推, 直至洒水完成, 通常每个作业段需要配备水车2—3台, 洒水车工作必须迅速均匀完成, 以免混合料中水泥由于时间过长而失去效用。洒水一定要均匀, 水份过小, 则成形后强度无法达到要求, 水份过大则碾压过程中将出现大面积沾轮, 严重的无法进行碾压, 三灰砂砂要求现场技术人员一不怕苦, 二不怕脏, 紧跟每—个施工环节, 直至碾压完成为止, 若完成后对个别区段不满意或对能否保证质量有些怀疑, 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理。

结束语

在基底的施工中一定要对各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 然后对众多的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施工中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的控制, 从而使得施工的质量能够完全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提高道路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摘要:现如今, 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越来越快, 城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 路桥建设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多与扩大, 有效的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而底基层作为路桥建设中十分关键的施工环节,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路桥的使用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 在我国目前路桥工程施工中, 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尤其是在进行底基层施工时, 由于施工技术不合理, 再加之施工人员不规范的操作, 致使路桥的稳定性受了极大破坏。为此, 笔者就对路桥建设中底基层的施工进行讨论剖析, 从而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路桥建设,底基层,施工剖析

参考文献

[1]郝瑛瑛.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 2010 (7) .

[2]王思远.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J].民营科技, 2011 (3) .

上一篇:股权回购协议书下一篇:五年感情2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