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精选11篇)

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篇1

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Neujahrskonzert 2008),由法国指挥家乔治·普莱特(Georges Prêtre)担任指挥。

2008年是奥地利转播公司通过卫星电视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第50个年头。在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过程中,奥地利广播公司首次在音乐会电视直播信号中加入中国钢琴家郎朗的画面。画面中郎朗向全世界的乐迷致以新年的问候。此外,维也纳爱乐乐团还特别挑选了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中国人加洛普》,作为献给中国将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盛事的礼物。

上半场:

拿破仑进行曲,作品156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Napoleon Marsch,Op.156

奥地利村燕圆舞曲,作品164号——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Dorfschwalben aus oesterreich,WalzerOp.164

拉克森堡波尔卡,作品60号——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Laxenburger Polka,Op.60

巴黎圆舞曲——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Vater: Pariser Walzer

凡尔赛宫加洛普——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Vater: Versailler Galopp

奥菲斯四对舞,作品236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Orpheus-Quadrille,Op.236

小广告商加洛普,作品4号——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

Joseph Hellmesberger jun.: Kleiner Anzeiger,Galopp,Op.4

下半场:

歌剧靛蓝与四十大盗序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Ouvertuere aus “Indigo und die 40 Raeuber”

享受生活圆舞曲,作品340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Freut euch des Lebens,Walzer,Op.340

火花波尔卡,作品271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Bluette,Polka francaise,Op.271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214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Tritsch-Tratsch,Polka schnell,Op.214

皇宫舞台圆舞曲,作品161号——约瑟夫·兰纳

Joseph Lanner: Hofball Taenze,Walzer,Op.161

蜻蜓波尔卡玛祖卡,作品204号——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Die Libelle,Polka Mazur,Op.204

俄罗斯进行曲,作品426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Russischer Marsch,Op.426

巴黎妇人法兰西波尔卡,作品238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Die Pariserin,Polka francaise,Op.238

中国人加洛普,作品20号——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Vater: Chineser Galopp,Op.20

皇帝圆舞曲,作品437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Kaiser Walzer,Op.437

印度舞姫快速波尔卡,作品351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Die Bajadere,Polka schnell,Op.351

加演曲目:

运动快速波尔卡,作品170号——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Sport-Polka,Polka schnell,Op.170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

拉德斯基进行曲,作品228号——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Vater: Radetzky Marsch,Op.228

指挥简介

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篇2

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历史沿革及乐曲选用

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历史沿革

第一届是1939年, 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其实,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 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 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 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 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 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 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 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到1948年再次由克莱门斯·克劳斯掌管乐团直到1954年逝世。从1955一直到1979都有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来指挥乐队, 加上电视和广播的介入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盛会。从1980至1986年由洛林·马泽尔指挥, 从那以后音乐会每年要更换, 让我们记忆犹新就是1987年冯.卡拉扬的指挥、。从1988至今音乐会的指挥和年份我用表格表示:

1999年洛林·马泽尔指挥的新年音乐会打开了“施特劳斯年”的序幕。从真正意义演出1941年, 迄今为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走过75年, 有电视台介入1959年到现在也有57年,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经受到世界人们的欢迎和喜欢。

2、乐曲选用

对于关注过过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人都知道,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所选曲目基本上都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曲目, 其家族的乐曲轻松优雅, 诙谐幽默, 每首乐曲的篇幅不长, 听起来不会让人感觉疲惫, 令人回味无穷。我们熟知, 老约翰.施特劳斯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所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大多是“圆舞曲”。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美酒, 女人和歌》圆舞曲等等。另外也有不同的风格形式, 如波尔卡、玛祖卡、加洛普, 它们在音乐会中也是经常演出的, 特别是波尔卡, 像《爆炸》波尔卡、《喋喋不休》快速波尔卡、《拨弦》波尔卡等。当然音乐会中也会演出一些好听的玛祖卡和加洛普, 如《女人心》波尔卡玛祖卡, 《城市与乡村》波尔卡玛祖卡, 随着音乐发展, 能让我们感受到波兰民间舞蹈画面。如果说波尔卡是快速的, 那么加洛普更是急速的, 飞驰的, 如《噼噼啪啪》加洛普、《香槟》加洛普带给我们一种快感与激情。

二、赏析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艺术魅力

1、仔细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

每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所演出的曲目都是细心挑选的作曲家的经典之作, 而且有世界著名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进行演奏, 同时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挥家来指挥乐团, 如卡兰扬、马泽尔、祖宾.梅塔等等, 在这里所演出的乐曲无论是在整体把握上, 还是每一个细节上都表现的非常美轮美奂, 脍炙人口。当我们在听的时候, 心中也要跟着乐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和指挥的带领去享受乐曲的情感变化。我们来感受一下《维也纳林的故事》圆舞曲开头第一段, 乐曲带有浓郁的奥地利乡村民间音乐特点, 采用圆舞曲速度, C大调, 3/4拍。乐曲一开始由单簧管在圆号吹奏的空五度的持续音衬托下, 奏出富于民间风味的旋律, 形成和平宁静的田园气氛。

随后, 空泛的五度持续音演变成圆舞曲的伴奏音型, 乐曲气氛蓦然一新, 仿佛把人们带入一个欢乐的林中舞会。另外有一首小约翰.施特劳斯非常著名的《拨弦》波尔卡, 乐曲采用了只加三角铁或木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 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 全曲为三部曲式, 整部作品轻快活跃。

2、观赏音乐会中舞蹈场景及特别配合

每一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在下半场都会有都有舞蹈部分, 这也是观众以及关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人所期待的, 那优美舞姿和乐曲的完美配合, 让人赏心悦目, 回味无穷。比如1987年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中有一段特殊舞蹈就是《心爱安娜》波尔卡是用马儿来跳舞的, 马儿和骑士一起在乐曲当中翩翩起舞, 给你无比的新鲜感。紧接着就是《皇帝》圆舞曲, 六对舞蹈演员一起给我们上演了高雅、华丽、优美舞蹈表演。在2014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下上演了Leo Delibes:Sylvia:Pizzicato《拨弦曲》两男两女诙谐幽默, 甚至有些搞笑的舞蹈表演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2015祖宾.梅塔棒下的《大学生》法兰西波尔卡也同有愉悦的舞蹈, 它有一个小小剧情, 刚开始是有三个男生一起跳舞, 接着出来两位女生和其中两位男生跳舞, 另外一个很生气, 最后通过自己的舞姿赢得两位女生与自己共舞。生动有趣的表演让我们赏心悦目。

另外, 在演出的过程中一些特殊器乐、人声的配合也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在2012马瑞斯·杨松斯指挥的音乐会其中用到了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演唱《闲聊》波尔卡, 增加了新年音乐会的吸引力, 更是增加观众的兴趣。在此次音乐还有一首《打铁法兰西》波尔卡, 指挥家拿着锤子和乐队一起配合, 即使机械的锤子也可以有了音乐的魅力。在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就是当中齐特尔琴的使用, 它优美的音色让人难以忘怀。

摘要:交响乐是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它那波澜壮阔和色彩斑斓的华美音响是其他音乐形式所无法达到的。形如今越来越多的听从更加喜欢聆听交响乐, 本文将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历史发展及乐曲选用谈起, 再阐述赏析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希望能够提高人们欣赏交响乐的能力以及提供一些关于交响乐资料。

关键词:交响乐,艺术魅力,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鉴赏

参考文献

[1]孙国忠.《交响音乐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

[2]王玫.《交响乐赏析浅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错位 篇3

今年音乐会的开场就有点与往年不同,奥地利广播公司ORF从今年起只负责对奥地利国内转播。所以,今年的直播片头不再是在《感恩赞》的乐曲中出现的奥地利广播公司(ORF)和德国电视二台(ZDF)的标志,而是换成了劳力士金表。央视也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派摄制组赴维也纳进行与音乐会有关的采访与报道。这样一些变化虽然带来一些新感觉,但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老习惯被打破的怪异。

音乐会终于开始了,第一首曲子是小约翰的轻歌剧《威尼斯之夜》序曲,这次特别注明是当年的柏林首演版。据说2001年演的也是这个版本,但是听起来却怪怪的,不要说和1994年马泽尔那火爆异常的一版,即使和2001年那版相比也显得很怪异。节奏上的缓慢就不用说了,进入正式的序奏之后没有使人感觉到那种习惯的气势和庄严感,而是一种断断续续中的延展。实在太怪异了,今年的这个《威尼斯之夜》序曲虽然听起来也有一丝的清新、淡雅,但不是我所能够接受的。

第二首是小约翰当年题献给来访的土耳其君主的《东方童话圆舞曲》,在这首曲子的开头部分,巴伦博伊姆没有让我失望,通过大提琴和钢片琴的反复渲染,东方君主所具有的神秘气氛有点显现出来了。而接下来的处理也不是像拿索斯出版的施特劳斯家族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中那样显得火爆而干脆,而是有一丝从容不迫,闲庭信步的感觉。依然是那么的怪异。

接下来的《安娜波尔卡》是一首名曲,1987年卡拉扬大师的演绎似乎还在耳畔回响。可是,巴伦博伊姆今年的处理却显得有一丝拖沓。《邮政快递波尔卡》处理得倒是和全集里的版本差不多,虽然谈不上怪异,但是听着却不像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出来的。而上半场的倒数第二首《南国玫瑰圆舞曲》的情况有些类似于《东方童话圆舞曲》,序奏部分也很迷人,可是序奏一结束就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上半场最后一首《魔弹快速波尔卡》就有点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和1991年阿巴多的那个版本比较一下,人们的失落感可能就更强烈了吧。

下半场的演出虽然总体上有所变化,但是依然让人有说不出来的怪异。当然,有几首曲子给人的印象还是不错。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的《西班牙圆舞曲》十分的曼妙动听,有着夏夜的灵动与清新,很像2007年演的《小精灵的舞蹈》,可惜实在太短,说它是“圆舞曲”似乎有些勉强。小约翰的《亚历山德拉法兰西波尔卡》处理得比全集中慢,但是感觉确实给营造出来了,尤其尾声那单簧管和长笛的缓缓倾诉使人享尽了缠绵和醉人的音乐之美。《赞帕加洛普》则改变了全集中以单簧管作主打的处理方式,没有了全集中那种过于嬉皮的风格,算是个成功的演绎。

由于今年是作曲家海顿逝世200周年,因此乐团特地在正式曲目单最后一首演出了海顿第45交响曲《告别》的第四乐章。这首曲子在设计上很有特色,作曲家当年设计了让演奏者在这个乐章一个个离开舞台,最后只让指挥家一个人留在台上的情景。在欣赏这首曲子时,那种怪异的感觉突然消失了,越听越觉得习惯,而当乐手们真得一个个“抛弃”指挥而离去时,巴伦博伊姆的表演天赋也显现了出来,面部表情变得极其丰富。最后,当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居然还“伤心”地流出了泪水!全场观众抱以热烈的掌声,而在这掌声中,我的怪异感也最终荡然无存。好了,事情到此全明白了,为什么此前一直伴随的怪异感到演奏《告别》交响曲的时候就消失了呢?个人认为,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巴伦博伊姆一直就是按照处理交响曲的方式来处理整场音乐会。作为交响曲要注意在前期的铺垫和酝酿,这和相声中的“铺平垫稳”,环环相接,最后抖出“包袱”有些类似。无怪乎,此前听到的那些作品,似乎一直在和你兜圈子,因此,巴伦博伊姆今年其实就是在以处理交响曲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本该使人轻松的作品,这实在是一种理解上的错位,体现出这样一种怪异之中的错位。

当然,巴伦博伊姆在《告别》第四乐章和最后《拉德茨基进行曲》中那丰富的面部表情会为他抢回不少分数,但是,他今年的处理方式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现场播报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来及三曲一卡 篇4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Te Deum:维也纳音乐会片头曲名

一、圆舞曲(Waltz)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慢三拍子农民舞曲“连德勒”。18世纪~19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作品中出现了这种舞曲,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速度不断加快,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19世纪初,圆舞曲还难登大雅之堂,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偏爱与推崇,得以同高雅的小步舞曲分庭抗礼,进而赢得大众欢迎进入浪漫音乐时期以后,著名作曲家竞相创作圆舞曲,推动了圆舞曲的发展。韦伯的《邀舞》是第一部技巧细腻的圆舞曲,于1848年首次作为芭蕾音乐使用: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圆舞曲蕴含“高贵”“悲伤”“多情善感”等情调,为圆舞曲体裁注入了新的表现内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创作了由序奏、尾声加数首小圆舞曲联缀而成的圆舞曲套曲结构、完善了这种体裁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内涵,标志着圆舞曲达到雅俗共赏的最高水平。

近代圆舞曲可分为维也纳式和法国式两种主要类型。前者通过三拍子中第二拍稍早出现的处理,突出韵律动感;后者则由三拍子(3/8或3/4拍)转为六拍子(6/8拍),并伴以不断加快的演奏速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圆舞曲的用途和表现内容都比较广泛。可用于交际场合伴舞(多为维也纳式),也可用于歌剧、舞剧音乐,还常常以独立的器乐和声乐圆舞曲形式演奏或演唱。圆舞曲的代表作有:海顿的《德意志舞曲》,韦伯的《邀舞》,古诺的《浮士德圆舞曲》,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圆舞曲》,柴科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等。

二、波尔卡(Polka)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见乡村舞)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三、进行曲(March)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为行进做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强弱轻重交替出现,节奏明确,曲调规整,结构整齐。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进行曲的代表作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这些进行曲被广为传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根据公木词、郑律成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改写成的铜管乐曲,乐曲从容不迫、坚定有力,体现了我军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威。《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者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此曲具有英雄的性格,有强烈的感染力。演出时常获得很好的演出效果,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三者分别主要在舞会、乡村(舞蹈)和一些又政治性的群众场合进行表演的三种形式。

四、序曲(Overture)

1、概述

(1)、序曲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目前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

(2)、从18世纪中后期德国音乐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开始,将剧情因素引入序曲,使之逐步与歌剧的戏剧性融为一体,从而能更有效地引导观众进入歌剧发展的过程。

(3)、19世纪以后的序曲越来越向音乐会序曲发展,并演变成单乐章的交响诗形式。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组成,除了开头的快板常用模仿复调技术外,其余两段都用主调体制。这一形式的序曲史称意大利序曲,又称交响曲,如G.B.佩尔戈莱西的《女仆夫人》序曲、C.W.格鲁克的《帕里斯与海伦》序曲。创始于J.-B.吕利的法国序曲,则包含壮严缓慢的引子(常用附点节奏)和赋格式的快板,最后以悠长缓慢的尾声或舞曲结束。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属这一类型。巴赫的 4首乐队序曲(又称组曲)是冠以法国序曲的组曲。18世纪后半叶以后的古典序曲,大多采用奏鸣曲式的戏剧性结构。歌剧序曲必须起着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是格鲁克从事歌剧改革的目标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序曲,预示了第1场的暴风雨气息。其后的多数歌剧序曲都采纳了格鲁克的这一原则。W.A.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还采用了歌剧中的音乐主题。L.van贝多芬的3首《莱奥诺拉》序曲、C.M.von 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和R.瓦格纳的歌剧序曲,又进一步加强了表现剧情的功能。反之,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剧中的曲调串连在一起的集成曲。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开了为话剧写作序曲的风气之先。继起者有F.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标题性管弦乐曲,世称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H.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J.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和《悲剧序曲》,都是交响诗的先驱。

2、发展:

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组成,除了开头的快板常用模仿复调技术外,其余两段都用主调体制。这一形式的序曲史称意大利序曲,又称交响曲,如G.B.佩尔戈莱西的《女仆夫人》序曲、C.W.格鲁克的《帕里斯与海伦》序曲。创始于J.-B.吕利的法国序曲,则包含壮严缓慢的引子(常用附点节奏)和赋格式的快板,最后以悠长缓慢的尾声或舞曲结束。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属这一类型。巴赫的4首乐队序曲(又称组曲)是冠以法国序曲的组曲。

18世纪后半叶以后的古典序曲,大多采用奏鸣曲式的戏剧性结构。歌剧序曲必须起着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是格鲁克从事歌剧改革的目标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序曲,预示了第1场的暴风雨气息。其后的多数歌剧序曲都采纳了格鲁克的这一原则。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还采用了歌剧中的音乐主题。贝多芬的3首《莱奥诺拉》序曲、C.M.von 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和R.瓦格纳的歌剧序曲,又进一步加强了表现剧情的功能。

反之,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剧中的曲调串连在一起的集成曲。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开了为话剧写作序曲的风气之先。继起者有F.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标题性管弦乐曲,世称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H.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J.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和《悲剧序曲》,都是交响诗的先驱。

3、分类:

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前半叶的序曲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法国作曲家吕里创始的法国式序曲,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另一种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式序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它的快慢顺序恰恰和法国式序曲相反。

韩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序曲是法国式序曲,分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一开始是慢板的引子,音乐采用一长一短的节奏,显得庄严肃穆。然后是快板乐段,它是序曲的主要部分,用“赋格段’写成。赋格的主题短小精悍,雄健有力。最后,音乐又回到慢板。构成一个短短的结尾。

格鲁克的歌剧《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序曲。分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第一段是进行曲性质的快板,富于英雄气概。第二段是抒情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刚柔的对比。第三段是欢快活跃的回旋曲,分成a-b-a-c-a五个小段,是回旋曲的主题。这首序曲三个段落的主题各不相同,但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有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歌剧序曲和歌剧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借用于另一部歌剧。以后,格鲁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剧序曲的表现力,使歌剧序曲开始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而贝多芬为歌剧《费台里奥》所写的四首序曲,则把这一体裁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表现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更为深刻。歌剧《费台里奥》原名《雷奥诺拉》,描写西班牙监狱长皮查罗挟嫌诬陷仇人弗罗雷斯坦,把他打入了地牢。弗罗雷斯坦的妻子雷奥诺拉乔装为一个少年,化名费台里奥,潜入监狱,做了看守罗可的助手,准备伺机营救她的丈夫。一天,皮查罗听说司法大臣要来视察监狱,便密谋在他来到以前秘密杀害弗罗雷斯坦。皮查罗一面派人在城楼上了望,以便在司法大臣来到时吹号报信,一面命令罗可为弗罗雷斯坦挖掘坟墓。雷奥诺拉进入地牢帮助罗可掘坟,得以和丈夫相见。当皮查罗持刀前来杀害弗罗雷斯坦时,雷奥诺拉拔出手枪,挺身而起保护她的丈夫,这时城楼上响起了号声,查狱的司法大臣来到,皮查罗的阴谋败露,弗罗雷斯坦获得了自由。《雷奥诺拉》第三序曲采用歌剧中的音乐主题,概括了歌剧的内容,阐明了歌剧的主题思想。这首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开头的慢板引子描写弗罗雷斯坦被打入地牢。在表现压抑情绪的下行音阶以后,单簧管和大管唱出了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正当我生命的春天,一切欢乐都消散”。这首咏叹调取自歌剧第二幕第一场,表现了弗罗雷斯坦横遭陷害的痛苦和失望。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从悲痛压抑转向悲壮激昂,并达到了引子的高潮。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是一首气势蓬勃的进行曲,描写雷奥诺拉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斗争。第二主题是一个抒情主题,描写弗罗雷斯坦和雷奥诺拉忠贞的爱情。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的斗争形象,然后,独奏小号传来了报信的号声,这也是歌剧第二幕中原有的音乐。小号报信的号声吹了两次,然后音乐走向高潮,再现部就在高潮上进入。在尾声中,速度改为急板,弦乐器自弱而强,演奏着上下起伏的音阶进行,音乐从涓涓细流,汇合成一股洪流。把自由的颂歌高唱入云,表现斗争获致胜利,正义得以伸张。全曲在欢欣鼓舞中结束。

贝多芬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是采用歌剧音乐的主题贯串着戏剧性的发展而写成的。如果仅仅把歌剧中几个最精彩的主题组合起来,而没有贯串这种戏剧性的发展,那就叫做“集锦式”的歌剧序曲。法国作曲家托马的歌剧《迷娘》的序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迷娘》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创作的。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摆脱狭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实际斗争中去认识生活的意义。

歌剧《迷娘》的序曲包含歌剧的五段音乐:第一段是老艺人在迷娘养病时所唱的摇篮曲,吐露了慈父对爱女的舐犊深情。第二段是老艺人的竖琴音乐。第三段是迷娘对威廉倾诉自己的身世时所唱的歌。这首歌很有名,被称为“迷娘之歌”。这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第五段是菲丽娜的福拉纳舞曲。福拉纳是一种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情趣。五段音乐既不是随意的凑合,也不是顺着在歌剧中出现的次序排列,而是按照美学原则精心剪裁的一幅镶嵌画。

十九世纪初叶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剧的开场音乐,也不是器乐作品的开始曲。而是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管弦乐作品,所以这种作品被称为“音乐会序曲”。其中有些是标题音乐,也就是用文字或题目来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有些是纪念性的乐曲,如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就是作者为答谢布勒斯劳大学授予他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而作。在形式上,这些序曲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

4、名家的作品: 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又名《芬格尔山洞》序曲,是一首标题性序曲。芬格尔山洞是苏格兰西海岸外赫布里底群岛中斯塔法岛上最大的岩洞。这首序曲抒写了作者游历赫布里底群岛和芬格尔山洞的印象,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第一主题用一个动机作为主题核心。这个动机不断反复、模进和引伸,并从低音区扩展到高音区,描写岩洞的静僻和幽深。第二主题由大提琴、大管和单簧管奏出优美的歌唱性旋律,伴随着弦乐器上碧波荡漾一般的音型,描写浩瀚的大海。展开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这两个主题,描写海鸟飞鸣,海风凄厉和海浪的起伏逐渐变为汹涌澎湃的气象。当音乐平静下来时,开始进入再现部,又回到了幽静的岩洞景色。最后,热情洋溢的尾声把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心醉神迷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作了生动的描述。

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是一首纪念性的音乐会序曲。1879年3月,布勒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以荣誉哲学博士的学位。勃拉姆斯在1880年8月写成这首序曲,作为答谢。这首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序曲,采取四首德国大学生歌曲作为主题。第一主题是在十九世纪德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八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歌》。创立于1815年的耶拿德国大学生协会,因为传布自由思想而于1815年11月26日被解散。这首歌是抗议协会被解散的大学生团奖歌曲,曾在德国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很大的影响。过去中国的学校歌曲,也曾采用过它的曲调,配上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流传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学里,为当时的中学生所熟知。在序曲中,这个主题是由小号吹出的。连接部采用大学生歌曲《国父》的曲调,这是德国大学生举行庆宴时所唱的歌曲;第二主题是《大学一年级生之歌》,是一首富于风趣的大学生歌曲,由大管吹出。尾声采用了十八、十九世纪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的拉丁文大学生歌曲《短暂的生命》,歌词宣扬青春及时行乐和对师友的祝福,但最后一段歌词唱出了“摆脱忧患,送走困苦,驱除恶魔。扫清暴虐”的意愿,表现了争取民主的进步思想。这首庄丽雄健的大学生歌曲由全部乐器强劲地奏出,序曲在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此曲大约可分为3个部分。刚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第一主题,那是基督教的圣歌“上帝佑吾黎民”。随着乐器的加入,音量的增加,你可以体会到拿破仑大军的入侵。

第二主题是,当速度转为行板,军鼓的击声中,俄军的援军到了。不久就变为快板你可以发觉战争越发迫在眉睫...法国军队出场。法国号开始吹奏“马赛曲”。你会听到“马赛曲”的音乐充满了四周,代表法军占近优势。接下来的主题是俄罗斯的民谣....第五主题由钢琴先来演奏,这意味的是莫斯科市民“揭竿起义”,一起对抗法军。调子又转回c大调..法军蜂拥进入莫斯科,引起大战俄罗斯的音乐和马赛曲混合在一起,最後法军终於在饥寒交迫溃散。

最後速度又回到largo,第一主题又再现木管和铜管音乐一加入演奏,宣告胜利的铃声嘹亮想起,曲子更为雄伟,再转为快板,俄罗斯的国歌高升唱出,并加入战胜的炮声而结束全曲。音响迷通常在选音响也会挑张录音好的1812去选购,看看炮声是否雄厚,铃声是否响亮。

5、著名的序曲作品: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贝多芬《菲德里奥序曲》

附:中国人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11年新年音乐会主持词 篇5

2011年新年音乐会

主持词

撰稿:刘扬华

主持:樊坤敏周唐

[开场白]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女士们、先生们:

合:大家新年好!

甲:欢歌欢舞尽欢颜,新天新地谱新篇。

乙:神女含笑款款来,三湖新貌美名传。

甲:当新年的脚步踏上永川这片热土,我们用收获与祝福唱响欢歌。乙:当和谐的暖风吹开神女湖美丽的面纱,我们用华美和优雅歌颂幸福。甲:开敞城市空间,提升幸福指数,在2011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永

川区神女湖公园的隆重开园,它标志着咱们永川市民的生活正式迈入伟大的“三湖时代”。

乙:神女湖公园是永川打造“精美城市”的战略之举,是创意“三湖美景”的收官之作,它前世今生的华丽转型是区委、区政府重环境、重民生、重政策“三重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建设者们发扬大禹治水精神的奋斗结晶,更是永川这座精美城市的绚丽升级。

甲:在城市绚丽升级的荣光里,我们怀拥神女公园,坐望海棠香国; 乙:在三湖五彩缤纷的喜悦中,我们欢聚神女公园,畅想幸福永川。甲:做优雅之人,让神女为神州起舞。

乙:建优雅之城,以新年为新城喝彩。

甲:朋友们,由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管委,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的永川区神女湖公园开园庆典仪式暨2011年新年音乐会现在开始。乙:让我们响起热烈的掌声,一起去听新年的钟声敲响火红的人生,看神女的光芒照亮红红的日子!

(第1个节目上)

1、开场舞:《红红的日子》表演者: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2、女声独唱:《美丽家园》演唱者:吕文娴

观枝叶枯荣而知时序更替,不出城郭而获园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这就是今天的神女湖,她用优雅的身姿妆点幸福永川——我们的美丽家园。有请吕文娴带来女声独唱《美丽家园》。

3、合唱:《永川半边天》表演者:文化馆合唱团

永川,我们的美丽家园,壮丽的茶山是你雄伟的半边天,婀娜的神女则是优雅的另一半。山水人的和谐正是你——永川,在改革春光中最绚丽多姿的一幅时代画卷。请欣赏合唱《永川半天边》。

4、唢呐独奏:《打枣》表演者:马红磊

我们可以看到,神女湖正如一幅湖光山色、古典浪漫的“山水画”,此时此刻,人在画中游,如能临水听曲,肯定更是别有情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欢快的唢呐独奏《打枣》,有请马红磊。

5、舞蹈:《山乡春来早》表演者: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谢谢。一曲《打枣》吹奏得出神入化,让我们又仿佛伴随这湖光山色回到童年山乡的快乐春光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乡春光里,欣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带来的舞蹈《山乡春来早》。

6、女声独唱《飞》演唱者:胡远莉

是啊,春来早,春色美,咱们神女湖不但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各具其妙,一日三时也各有其趣,日出可听天簌齐鸣,日暮可观神女斜晖,皓月当空可赏桨声灯影,无论畅游湖上,还是漫步湖边,都能让人心情舒畅,神采飞扬。请欣赏女声独唱《飞》,有请青年歌唱家胡远莉。

7、红歌联奏表演者:吕麟俊等

真是曲美歌美景更美,神女湖幸福广场在这一刻洒满了幸福的光辉。这样的美景妙音,这样的幸福时刻,我们当然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烈士们。让我们走进红色经典,记住那些旋律,记住那段历史。请欣赏红歌联奏。

8、舞蹈:《祝福好生活》表演者:永川川剧艺术团

“让未来铭记历史,请历史告诉未来”,我们不会忘记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我们也不会忘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国家的富强安定奉献青春的公仆,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创造。

百万永川人民感谢城市的建设者们,感谢给予我们这美好生活的党和政府。这好生活值得铭记,更值得祝福。就让我们永远铭记,永远祝福!请欣赏欣赏《祝福好生活》。

[结束语]

甲:建三个湖,兴一座城。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伴随着2011年 新

年的脚步,永川三湖时代已磅礴开启。

乙:它必将激励着全区人民加快推进“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建设,为在渝西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奋力打拼!

甲:绿化翡翠琢初成,璀璨明珠耀光辉。朋友们,永川区神女湖公园开园庆典

仪式暨2011年新年音乐会到这里就结束了,愿神女之光照耀着你,祝大家新年快乐,瑞兔呈祥。

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篇6

音乐会主题思想:

以欣赏高雅的交响音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生命从孕育——诞生——成长的健康宝宝未来发展的3Q之旅,以音乐为载体,科学诠释儿童早期发展新理念,使其贯穿于音乐会的每一个乐章当中,同时配以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像、文字,积极宣传并倡导建立“医师—母亲—儿童”的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保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妇幼保健工作目标与儿童早期发展新理念相融合,进而体现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妇幼保健工作宗旨。

整个音乐会共分为四个乐章:

序曲

序曲表达思想

太阳光普照着这颗蓝色的星球,这里是水的世界,这里是生命的起源。天空中电闪雷鸣,雨水将一颗颗有机物质冲入海洋,随着这些生命元素的不断聚集,一个个生命在地球上相继而生。他们形成了五彩斑斓的生物种群,植物,动物,都在按照自己的法则繁衍着,整个地球充满了生命的脉动。

精子与卵子的成功结合宣告了人的诞生,这个小生命在母亲的子宫内一天天长大,并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孕

而此时的母亲正躺在产床上忍受着那份“幸福”的疼痛。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小家伙出生了,他的哭声是在告诉世界:“我来了。”

曲目:《 》

表现内容:

总体:总体展现生命起源的过程,首先通过地球、阳光、雷雨、闪电、河流、海洋等镜头,展现地球生命的诞生,然后通过植物、动物成长的画面引出人类生命的诞生以及人类家庭的形成。整个篇章要求给观众一种生机勃勃、欢快活泼的感觉。

第一乐章:自然/生命与自然/自然和声/自然之声

第一乐章表达思想:

小家伙出生了,第一章曲目:《 》《 》《 》

表现内容:

第二乐章:成长/生命与成长/生命和声/成长之源

第二乐章表达思想:

精子与卵子的成功结合宣告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这个小生命在母亲的子宫内一天天长大,并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经过长达十

着母亲,而此时的母亲正躺在产床上忍受着那份“幸福”的疼痛。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小家伙出生了,他的哭声是在告诉世界:“我来了。”

小家伙在一天天的长大,他的身体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的骨骼有了明显的增长,体重也有了较大的增加,眼睛、耳朵、嘴巴等五官的功能有了大幅提升,这正处于儿童体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现代儿童早期发展理论认为,成人期机体最重要的基础是儿童早期体格的健康,儿童体格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体格测量、体格检查,以及科学的膳食分析和营养检测,通过这些全方位的检测及合理化干预,使每一个宝宝都拥有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曲目:《 》《 》《 》

表现内容:

总体:本章节主要体现儿童体格的健康成长,首先展现精卵结合——胚胎——宫内婴儿——婴儿降生的一组镜头,其间穿插植物生长的一些镜头来进行借喻,最后定格到一些儿童茁壮成长的画面。整个篇章要求呈现健康、向上的意境,阐释儿童健康体格培养的理念。

第三乐章:心灵/生命与心灵/心灵和声/心灵之约

第三章表达思想:

婴儿的身体在一天天强壮,他开始学会微笑,他开始在地上爬,他开始咿呀学语,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可以站立起来向前行走。在这一阶段中,婴儿大脑的各项机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很快,小宝宝从婴儿期步入了幼儿期,他能够用语言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能够用各种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能够快速地从各种颜色中挑选出自己所喜爱的绿色,他还能够调皮地模仿出家长的滑稽动作……而这一切,都与家长和老师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现代儿童早期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智商和情商水平的发展对儿童今后的人生能否取得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父母应当针对孩子的每个弱项,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给予合理干预并使孩子的每项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孩子全方面的健康理念,构建合理的亲子关系,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第三章曲目:《 》《 》《 》

表现内容:

总体:本乐章重点展现儿童心灵成长(包括智商与情商的发育)的过程及重要性,通过运用儿童早期成长中一些啼哭、行走、言语、欢笑、学习等画面和镜头,以及父母或教师对儿童进行呵护、培养、训练等场景加以表现。素材要求温馨、美好、向上,有一种较强的幸福感。

第四乐章:未来/生命与未来/未来和声/未来之期

第四章表达思想:

一个优秀的儿童,他的身体和心灵必须是健康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儿童早期发展阶段中良好的培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早期发展应当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应以医学手段为先导,以教育干预为跟进,系统整合医学、营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妇幼保健机构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倡导并建立“医师——母亲——儿童”的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第四章曲目:《 》《 》《 》

表现内容:

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篇7

为展示康复教学成果、宣传艺术康复工作成效,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于2016年12月28日举办了“乘着爱的翅膀,带你一起飞翔”心灵艺术团首届汇报,暨2017年新年音乐会演出活动。中心各部门、科室的负责人,幼儿家长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音乐会上,中心在训和参加艺术课程的幼儿们带来了合唱《蜗牛和黄鹂鸟》、《虫儿飞》,古筝独奏《卖报歌》,钢琴独奏《格雷泰姆舞》,舞蹈《粉可爱》、《大王叫我来巡山》、《感谢》,快板《歌唱幼儿园》等十台节目,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无一不赞叹孩子们优异的表现。其中,由中心心灵艺术团的教师共同表演的器乐合奏曲《梁祝》、独舞《新疆亚克西》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家长们看到了艺术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听障儿童家长代表也跟大家分享了他们艰辛的康复历程,鼓励家长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真诚的话语让在座观众潸然泪下。此外,中心还向学习效果显著、进步明显的艺术团小团员们颁发了荣誉证书,以鼓励他们能在艺术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心灵艺术团是集艺术培训与公益演出为一体的教育团体,目前有钢琴、古筝、二胡、舞蹈等不同专业的专职教师5人。从今年9月开始招生至今,团内学员已达到58人,争取在2017年学员人数突破100人。由于良好的教学成绩与社会影响力,艺术团已受邀参加甘肃电视台少儿频道2017年少儿春节晚会节目录制,目前参演节目已通过一审。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8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注意了以下几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金色大

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些感性的东西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效果不错。

3、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在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抓住关键的语言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如,我指导学生抓住“到处”、“许多”、“就连??也??”来体会维也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音乐。再提出:“假如我们漫步在维也纳,我们会看到什么?除了课文描写的,你还看到些什么?”等。我们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使学生将已经内化的语言再外化,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篇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寺头中心学校 武春霞

4月3日,我在本校的公开课上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教学中,我本着上“素课”、“真课”的思想,以“课标”为抓手,围绕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拓展写话、说话训练,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紧扣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以“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作音乐之都”这一中心问题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设疑、解疑,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理想的课堂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1、课堂上注重了10分钟写的训练,说的训练,读相对来说就显得不够丰满。

2、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要关注细节。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随时记笔记的习惯,批注批重点词等。

4、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于提高,如课堂评价语言贫乏,课堂指令不够具体、明白等。篇三: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1]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丁桥中心小学 胡丽丽

4月22日,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由于教学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教学上,对课文内容只能整体感知一下。

教学中,我以音乐《蓝色多瑙河》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去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生字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去画出生字和词语,通过指名读、领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去掌握字音字形。在词语理解方面,通过学生互相帮忙解决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生字书写时,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难写,再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在随堂本上完成,对写字的评价还是放手给学生,学生讲的不全面时,我再进行补充,随后请那几个学生再次书写,最后我对学生书写仍存在难度的字进行范写。

但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1、课堂上注重了写的指导,写的训练,但时间稍短。

2、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要关注细节。比如设置阅读要求不够明朗,板书不够美观等。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批注批重点词等。

4、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于提高,如课堂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重复学

生语言的现象比较严重。

篇四: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

张中行教授曾指出:读好文章,要从两方面学:一方面是内容,要透彻了解它传播了什么知识,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表达,也就是在写法和语言文字上有什么可取。苏教版第十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从内容上来看,只是希望学生能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审美情趣。但从表达上来看,这一课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有序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表现得十分典型。

从全文通读,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作者从她的地理位置写起,“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读这两句我们似乎就可以知道:正是山灵水柔的自然环境,才赋予音乐以灵感,使得维也纳有了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摇篮的可能。接着,文章就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层次之清晰,角度之全面,让人不得不概叹她为音乐之都。

名”、“就连??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乐装饰着。尤其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小节,既是赏读训练的好材料,又是写作训练的好范例。它的段落结构与前一小节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诗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欢乐还是庄严,古典音乐从时间、空间、场合上多维地渗透进维也纳人们的生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与上节“就连??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层地突出了维也纳音乐的无所不在。

应该说,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样也离不开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因此,就本文而言,音乐之境的创设必不可少。第一小节,可请学生欣赏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赏读第四小节时,可用小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之助读,助悟。最后,更是可请同学们欣赏每年新年音乐会必奏的结束曲——老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的创境,是为了让学生从形象上更深地感受音乐之都,也为了让学生形成一 篇五:《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天王中心小学 周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维也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陶冶情操,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弄清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初步教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去了解维也纳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周老师心里特高兴!没有什么好的见面礼送给大家,只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

生:想(齐声)。

音乐欣赏。播放名曲《蓝色多瑙河》。

师:大家觉得好不好听?

生:好听。

师:以前听过吗?

生:没有。(少数说有)

师指一名说“有”的同学:你说说,这首美妙的音乐叫什么名儿? 生:(想了一会儿)不知道。(笑)

师:(笑)只是觉得耳熟,似曾相识对吗?生点头。

师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齐读课题。

师: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生默读。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音乐摇篮 音乐装饰 音乐生活 音乐圣殿)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全面。你最想了解哪个方面?为什么?

生1:我想了解维也纳究竟是怎样用音乐做装饰的,因为我很好奇。

生2:我最想了解一下金色大厅,因为光听名字就觉得应该很漂亮的,想去欣赏一下。

二、浏览网页,自主学习。

师:那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小小愿望。我这里有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页,打开它,你将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采的世界。

生:点击电脑桌面internet explorer(自动弹出学习网页)

师:大家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看看自己能不能学好,你可以边学习边把你的感受或收获用笔记下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学。(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巡视。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徜徉在这座充满着音乐的城市,我想每个同学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探究吧。

白板出示“音乐摇篮”页面,通过屏幕广播将页面切至学生电脑。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文。

师:你能找到这段的中心句吗?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根据学生回答,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师:(白板上圈出“摇篮”)摇篮是什么?

生:婴儿的床。

师:是婴儿诞生的地方,是婴儿成长的地方。这里的摇篮也是婴儿的床吗? 生:(笑)?? 生:不是。这是在打比方。

生:把维也纳比喻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师相机在白板上做记号)

师:那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师:说的真好,你形容得十分准确。那可不可以把咱们句容比喻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1:(吃惊)不能?? 生2:因为句容不在欧洲。

师:(笑)你挺专业的嘛!好吧,巴黎在欧洲,行不行?

生3:不能。因为有许许多多有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写过很多著名的音乐。指生3读相关文字。(白板上画线)

生齐读。

师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

师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师:先前大家通过自学,相信对这些音乐家都不陌生了,你最喜欢哪位音乐家呢?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创作了什么乐曲)让我们欣赏一下怎么样?

生:根据网页提示作简要介绍。在音乐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白板出示:“音乐装饰”页面。

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文。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根据学生回答,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师:(白板上圈出“音乐装饰”)音乐果真可以用来装饰城市吗?还是这里的“音乐”有所特指?

生:我认为这些用来装饰的音乐指的就是音乐家们的石像、铜像。

生: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也是。

师:还有吗?

生:还有王宫花园草坪上巨大的音乐符号。(白板上画线)

师:都是从文中有所发现的,对吗?想不想一起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音乐装饰? 生:想。(打开网页中的flash链接)学生欣赏。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生齐读第三小节

白板出示“音乐生活”页面。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老师读得美吗?

生:美(齐声)。

师:其实,维也纳人崇尚音乐的生活更美。这段的中心句大家一起说!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夜里不开音乐。(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师:(圈出“离不开”)从这三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维也纳人非常热爱音乐。

师:对。热爱音乐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白板上板书:如痴如醉)大家尝试着想象一下,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夹杂着花草的芬芳,随风而来,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我觉得美。

生2:我觉得我好想快乐地飞起来了。

生3:我感觉我的心陶醉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齐读第3句话。生齐读。当一家人欢聚一堂,演奏一曲优美的音乐,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幸福。

生2:我感受到了温馨。

生3:我觉得这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

师:说得真好。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齐读第4句话。

师总结: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人更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人的心中。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

师过渡:维也纳到处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都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取消屏幕广播)

师:点击“音乐圣殿”,借助右边国家大剧院、金色大厅相关背景知识,自学5、6、7段。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这是怎样的歌剧院?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歌剧院?

生1:这个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生2:“美观大方”、“色彩和谐”、“艺术品”等词语都可以形容它。(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生3:还可以用“规模宏大”形容。

师:这个词语文中没有,你从哪看出来它规模宏大的呢?

生3:从文中的三组数字。(读)(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生:第六自然段整段写的都是金色大厅的特点。

师:一点儿没错。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吗?

生1:?? 生2:美。

生3:金。

师:对。就是“金”字。自已找找这段文字一共用了多少个“金”字?

生:7个。

师:真不愧是“金”色大厅呀。一起来看看这美轮美奂的建筑吧。(打开屏幕广播,网页切换ppt)

生:欣赏“金色大厅”。

师:真是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啊。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歌剧院,欣赏着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非常的兴奋。

生2:我的感受是很荣幸,很骄傲。

师:是啊,不光是你,我想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都觉得荣幸,都觉得骄傲。如果你是一位音乐家,你想不想去哪里搞场自己的演奏会啊?

生:想(齐声)。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去那里表演就会出名,像贝多芬那样出名。

师:(笑)肯定会的。

生2:我也想。因为那里是音乐的圣殿,是音乐的天堂,我很向往。

师小结:说得好。那里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带着荣幸,带着向往之情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大家都认识宋祖英吧,每年春晚都能看到的民族歌唱家。她拿过不莱梅奖(音乐领域的最高奖),也在金色大厅表演过。我们一起来欣赏。(打开网页中的“中国民歌音乐会”链接)

生:欣赏《好日子》。

四、回归整体,反馈成果。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难怪小施特劳斯说:“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这是他的感受,今天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点击“互动的论坛”,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发表。

生:动手操作,发表学习感受。

生1:维也纳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城市啊!那儿的金色大厅是多么漂亮啊。

生2:维也纳的音乐太好听了!

生3:如果让我们选一个旅游的地方,我们第一个就要去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4:听到这里的音乐我仿佛身临其境,音乐之都维也纳真美!~~~ ?? ?? 师:同学们,你们发表的是学习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出了

极大的学习热情,让老师有理由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能实现这样的愿望。最后让我们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堂课。下课。

【教学反思】

知道自己将要参加这次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专业课比赛,内心有些忐忑。虽然听过类似的“课堂整合课”,但相比这次竞赛的要求而言都是不可企及的。打听下来,我们学校竟然没有人参加过这样的比赛,估计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一想,让我恢复了一些自信,让我有了“开好头”的动力。以后的日子里,也确实在网络技术、白板应用上花了不少精力,不少同事给予了我帮助。现在想来,电脑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

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这节课之后的几点反思和感受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浏览网页,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我要求生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这样安排既培养的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又教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点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阅读,找到相关的延伸知识进行补充性学习,通过欣赏图片、视频、音乐直观地感受到维也纳的魅力所在。而这些,仅仅通过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做到的。

2.利用电脑、白板技术,创设乐学氛围,打造便携式课堂。

电脑、白板技术的熟练运用,让我在课堂上的引导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学生无论是欣赏,还是理解都能快捷方便,也能让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最后,同学们通过论坛的形式交流感受更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交流的高级形式,学生也更乐于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9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课文的学习中,用摇篮说句话时学生的思维有些窄,说不出来,想想也确实不好说,即使出示了填空“学校是的摇篮。少年宫是()的摇篮。”仍然开拓不了学生的思维。急!另外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的变化,使得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力有了些许的分散,游离于课堂外了,觉得遗憾。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思考:

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时,我个人觉得比较注重营造音乐之都的氛围,通过图片的展示、作曲家的介绍、金色大厅的渲染让学生走进音乐的圣殿。同时,同时还设计了一些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对书中的语言进行提炼和运用。可上好后感觉节奏较快,很多该深入领悟的地方还不够扎实。就拿第一节的教学来讲。我重点讲解了“首都”和“音乐之都”中“都”的意思。但对于“阿尔卑斯山”“盆地”“多瑙河”等地名却未做介绍。讲解了“麓”是山脚的意思,但未放在“北麓”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来理解。后来想想,一张地图就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其实整个小节可以穿起来讲解,一气呵成。既让学生对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方位有所了解,又能烘托气氛,把学生带进音乐之都的场景。

《音乐之都维也纳》反思

读《音乐之都维也纳》有感 篇10

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名叫《音乐之都维也纳》。

这篇课文是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家都在这里谱写优美的乐章,在这里渡过自己的音乐生涯: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维也纳很多花园的草坪都被剪成音符的世界。在维也纳很多街道,公园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散步或在公园都可以听到许多嘹亮、清脆的音乐。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篇11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里吗?

2.揭示课题: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讲的是什么。

5.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怎么概括?

交流:

第一段(1):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段(2-4):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第三段(5-6):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6、小结。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这篇课文分为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

(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

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朗读:

突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4.学习第2—4自然段。

(1)读读画画想想:

①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是怎样写的?

③为什么这样写?

(2)同桌讨论后交流:

①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能谈谈你理解的“摇篮”吗?

③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出维也纳是一个“摇篮”的呢?

④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开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⑤指导朗读第3、第4自然段。

5.指导背诵第3、第4自然段。

(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这两自然段?

交流。

(抓住中心句来背诵)

(2)自由练背。

(3)配乐背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第3、4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学习第5、6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理清叙述顺序。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画出有关词语。

2.细读品味。

(1)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2)出示挂图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3)指导朗读,读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4)思考: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歌剧院的?

(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理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深深地向往。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

2.指名读,评价。

四.指导写作方法

1.思考: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能说说吗?

2.交流。

出示: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指导练习。

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说说。

上一篇: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下一篇:英语作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