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赏析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赏析

文章赏析 篇1

其实,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很 多,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材料,则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准确把握语言特点,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一般说来 ,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修辞。初中语文要求了解的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可使语言产生鲜明的效果。如: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语言以拟人手法写柳树,使柳树也有了“灵性”, 感到炎热的威胁,以柳树的病态烘托天气的炎热。

2、词语。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注重词语的准确运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来看。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特别是叙述类文学作品,宜赏析动词、形容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而应用性作品,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宜赏析副词或其它修饰、限制语的表意准确、严密。

3、句式。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表达特殊效果。设问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强语言气势。还有双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语意加重,倒装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试看下列例子:

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 ,那么朝天 门就是舌 头尖了。 (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 语言运用“假设+比喻”的句式,恰到好处地地把握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重庆的地形和它所以成为重要港口的道理。

4、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如: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语言通过过一声叹息,同时运用反语手法,将“聪明”一词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5、语言风格。文章的语言风格往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有的文章语言追求生动形象,优美感人。但也也有的文章语言却质朴简明,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还有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生动风趣。这也是我们值得赏析的地方。。如:

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语言运用“洗洗”“补补”“一水”这种口语化色彩浓厚的词语,表达出战士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珍惜。

6、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本身含义丰富,充分挖掘,蕴意无穷,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表面是一种意思,实际还有另外的意义,在剧本中也称为“潜台词”。如:

春江水暧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暧”,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7、表现手法。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也称为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声写 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等。此种语言的赏析应与文章整体结合来 看。

8、其它方面。除了上述值得赏析的地方之外,语言值得赏析之处还有许多,如诗歌语言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文言文语言的骈散结合、言简意丰,还有语言的图画美、音乐美,叠词、衬字的运用……等等。

如何赏析文章的语言 篇2

例如《济南的冬天》中,“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遣词造句。一篇成功的文章,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词语的赏析,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来看。一般说来,记叙文、童话应赏析动词、形容词、叠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说明文、议论文应赏析副词或其它修饰限制语的意准确、严密。

例如《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中的“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静静”“轻轻”“潺潺”“沉沉”“飘飘忽忽”“踉踉跄跄”等等。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朗朗上口。

《中国石拱桥》中“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的“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3、句式。有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句式,长句与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结合。整句句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极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形成和谐美。

4、人物描写。《背影》中,父亲的外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父亲的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父亲的语言描写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的深沉感情

5、表现手法。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侧面烘托,间接描写、借景抒情等等。如《口技》一文中三次对听众反应的描述都是侧面描写,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书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 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二、思想内涵。

抓住给人启示,引起共鸣的句子进行赏析。富有哲理的语言含义丰厚,意味深长,又言外之意,又弦外之音,有文化底蕴,“言有尽而意无穷”。理解了它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就能正确、全面的领悟和把握文章的要旨与情感。

如《热爱生命》这篇短文谈生命的本质及意义,语言警策,包含哲理。像“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等句子,同样简练而含义深邃,令人深思。学生在理解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下从这些句子中学到了什么。

总之,训练时把课文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举一反三,让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赏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另外,还应指导学生运用简明、连贯的论述语言进行赏析。采用三步答题法“指出语言特点----举例----简要分析例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对所给材料进行准确的赏析。

赏析文章精彩语句 篇3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一、考点导入

命题者的首选材料: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

题型特点:变化不大,难度较大。

解题情况:得分率普遍较低。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

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

二、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余光中《沙田山居》(选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

——余光中《沙田山居》(选段)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

三、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1.动人的抒情韵味

情感真挚深厚,动人心魄

2.深邃的哲理意蕴

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3.优美精当的词语

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巧妙精彩的修辞

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义。

四、具体分析

1.从修辞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常见的修辞有那些,并且说出它们的作用。

2.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常见答题形式:

①“_______”一词(等词),写出了___________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②“_________”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分析】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A.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

常见答题形式:

A.运用_______描写,描绘出了人物_______的形象。

B.运用_______描写,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烘托了的心情。

例如:⑴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 【分析】

肖像描写,描绘出了杨二嫂老、丑、站姿不雅这样一个尖酸刻薄的妇人形象,把人物刻画得很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她的同情、鄙视。

⑵拿着沾着污迹的卷子,我无奈地走出了校门。夕阳无力地沉了下去,黑暗在一时间漫布了天空。一阵狂风刮过,路旁的树枝“啪啪”作响,继而被暴风卷走。枯黄的落叶,在树枝上做着最后的挣扎,尽管那样猛烈,但是被树枝无情地抛掉,砸落在地上。月亮好不容易从阴暗的云里冲出来,但却又立刻被云缠住。【分析】

环境描写,也称景物描写,渲染出萧索、晦暗的气氛,烘托出“我”因考试不理想而沮丧失落的心情。

4.从描写角度的方式

常见答题形式:从_______的角度,写出了________的特点,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感情。

例: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分析】

此段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抓住了百草园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百草园充满了生机,且趣味盎然。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春》 【分析】

从触觉和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的风描写得形象至极,写出了春风柔和、清新的特点,更具感染力,抒发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五、关于语言组织

2003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中的题目: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中有这样两种回答,你们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过于概括,不够具体。)

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要做到:

明确品味的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手法及其作用

六、本讲知识点总结

㈠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㈡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1.动人的抒情韵味

2.深邃的哲理意蕴

3.优美精当的词语

4.巧妙精彩的修辞

㈢具体分析

1.从修辞角度

2.从用词的角度。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从描写角度的方式

七、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 初

利华利街的散步,暂时不必再想,现在,我们美丽的朋友来了——初雪下来了!昨天傍晚已大片飞舞,今晨积得遍地皆白。雪花在学校的玻璃窗上,片片地打着,窗框周围也积了起来,看了真有趣,连先生也搓着手向外观看。一想起做雪人呀,摘檐冰呀,晚上烧红了炉子围着谈有趣的故事呀,大家都无心上课。只有斯带地热心在对付功课,毫不管下雪的事。

放了课回去的时候,大家多高兴啊!都大声狂叫,跳着走,或是用手抓雪,或是在雪中跑来跑去。来接小孩的父兄们拿着的伞上也完全白了,警察的帽上也白了,我们的书袋,一不顾着转瞬也白了。大家都喜得像发狂。水没有笑脸的铁匠店里的儿子拨来可西今天也笑了;从马车下救出了小孩的洛佩谛也拄了拐杖跳着;还未曾手触着过雪的格拉勒利亚少年把雪围拢了,像吃桃子样地吃着;卖菜人家的儿子克洛西把雪装在书袋里。最可笑的是“小石匠”,我父亲叫他明天来玩,他口里正满含着雪,欲吐不得,欲咽不能,眼看着我父亲的脸。大家见了都笑了起来。

女先生们都跑了出来,也好像很高兴。我二年级时的可怜的病弱的先生,也咳嗽着在雪中跑来了。女学生们“呀呀”地从门壁的学校涌出来,在铺着毛毡似的雪地上跳跃回旋。先生们都大了声叫着说:“快回去,快回去!”他们看了在雪中狂喜的小孩们,也是笑着。

优美文章赏析 篇4

闲话“母爱”

半夜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有些小小的感动。

母亲花白的头发,挥舞的锄头总是在心头不停的飘过,阡陌炊烟,田间地头,农村的山水没有诗人笔下的美丽如画。

为了生存,为了有个好的将来,母亲带了儿女又带孙子,一辈子的青春年华都湮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农民的生活注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瘦削的肩头挑起了生活的雨雪风霜,不是农村人是体会不到农村的艰辛的,吃的红苕稀饭,穿的是粗布,干的却是肩挑背扛的重活。

但凡,农村头长大的孩子,都有在田间地头耍的经历,母亲在地里干活,小孩在一种竹编的“人背兜”里晃动着小脑袋玩,夏天山蚊子很多,额头上总是会被叮起一个一个的小包,母亲既心疼又很无奈,只能用一种叫“万金油”的东西反复擦拭小老袋。

翻开一张张泛黄的日历,记录的是一页一页母亲的酸甜苦辣。

在当下,农村的母亲大多是没有养老保险的,看似自给自足的生活,总是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无助。

一辈子离不开土地,一辈子都在靠天吃饭,纵使七老八十也要在田间春种秋收,一个鸡蛋,一只鸭子,一把青菜换回了来之易的柴米油盐。活到老,累到老,母亲的青春就在无休无止的耕作里悄然而逝。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不敢想象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模样,记得我儿时的一个玩伴,在四岁时,他的妈妈和一个生意人私奔了,因为沒有了妈妈,一个人学会了抽烟,一个人学会了偷盗,一个人在困境中自生自灭。

我是亲眼目睹他自生自灭的,却无法与他感同身受,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内心该是多么的纠结与复杂。

不管自己有多大,在母亲面前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世上只有妈妈好,看了很多单亲妈妈带孩子成长的故事,我有些汗颜,也很感动,母爱两个字,散发着人世间最温情的光芒。

现实的当下,婚姻的离合聚散已经成了一道挥不去的歾,无论是灯红酒绿的城市还是鸡犬相闻的农村,都有单亲爸爸带着儿女生活的身影,妈妈去了哪儿呢?也许只有妈妈知道。

有人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世界上却有一些女人抛弃了自己的儿女不知去向,一句有苦衷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我不愿意去评论这种现象,只是觉得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会不会脱胎换骨变得有责任了呢?

遇到过很多人,听到过很多故事,人世间的辛酸冷暖犹如冬天渗水的布鞋,一脚一个冰冷,让人不寒而栗。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悲剧的人,我祈祷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有一个好的归宿。

的冬天来得比较早,那种冷深入骨髓。

在成都一条没有名的小巷,我亲眼见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妈妈,含辛茹苦几十年照顾身体残疾的儿子。

没有人知她姓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只知道这对母子,从来没有分离过。

听周围的人讲,老人为了儿子,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老人心里,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想法,既然把儿子带到了世界上,那么带好儿子就是做母亲最大的的责任。

世界上的幸福多种多样,儿子快乐就是老人最大的幸福。

每天,老人都会拄着拐杖,带着儿子上街。不离不弃的身影成了街上最惹眼的一道风景线。

卖菜的大哥说,老人最喜欢吃的菜就是白菜。

儿子最喜欢吃的也是白菜。

我有些动容,一颗平常的心被老人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

夕阳下,我暗暗拍了一组照片,每一次咔嚓声,都是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个冬天有些冷,因为这些场景,温暖了许多。

又是看海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一座古城淹成一片泽国,就像一片海。

我在五楼上,推开阳台的.窗,往下望,积水淹没了整个小区,路和草坪早已分不清了,只有一些放了假的小学生,在这个久违的“海”里嬉戏,尽管空中还在飘着淅淅沥沥的雨。再放眼远眺,十字路口,红绿灯依旧闪烁,但道路上却被一块块悬着的“面包”拥堵着,只有一些骑着自行车的以及行人在沼泽中穿行。

我看到此,多年前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在乡下,一连几天的雨使河水暴涨,终于河水像长了腿似的蔓延到了校园,偌大的操场全部被淹没,最深处积水达到一米。我的住家面前,积水已到了第二层台阶,仅差十五厘米左右,大水就可以作客寒舍了。

不知是谁从学校周边的农家借来了一条小木船,供我们出入校园。有一天,有一位同事带来了渔网,在积水的操场里居然捕到了很多膘肥的鲫鱼,让我们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虽然,“看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这难得的捕鱼乐却充实了那段潮湿隐晦的时光。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眼前的这番情景,竟然将记忆的大门打开。

城里看海,是多么新鲜但又多么令人心忧的事啊。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能够考虑得细一些,规划再远一些,将后果想得再严重一些,那么,“城中看海”恐怕就会成为千年一遇的风景了。

远处车子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但就是不能挪动步子,只能在水中叹息。然而,最高兴的是放了假的学生,他们可能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了,欢笑声,叫嚷声,甚至也有打骂声的,在街道上,在小区里,追逐他们的快乐……

面对这片海,我呆立着像一只大鸟,在自家的阳台上凝望……

此季我愿与你共舞

看,春风温情拂面;听,花语呢喃。

袭一阵春雨,闻一方春泥,在这最美的一季,我与你相遇。从某一日开始,你的气息遍布大地,你的身影布满角落,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愿永远将你铭记,只因你是如此美丽。

“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最是喜春季的花香四溢,柔风拂面。花开一季,又是一年花信风吹。在那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与花来一次美丽的邂逅,感受春的气息。花信风就是花开时吹来的风,她带来了开花音讯的风候。

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在二十四候的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

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则: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谷雨前后,则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色缤纷,香飘大地。

宋代周辉在《清波杂记》中说:“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二十四番花信风,以梅花始,以楝花而终。在这一百二十天里,时时处处,花香扑鼻。看腻了一冬的单调乏味,等来了一春的花色迷人。

漫步在校园小道上,看樱花别样荣,柳枝轻浮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与舒适啊!走出校园,去和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闻花香,看花开,在这一季里,任何时候都不是孤单的,因为有花相伴。“紫丝晕粉缀鲜花,绿罗布叶攒飞霞。”楝树佛心楝花开,密密叠叠的花朵,如同翠云上飘逸的紫霞。楝花过后,春日花事便接近尾声,“二十四番风后,绿阴芳草长亭。”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在充满生机的日子里,享阳光沐浴,与众花共舞,最美的自己,最美的心情放心交于春季,交于芬芳。

风格革命

几天来,不停的尝试、调整、改变,这会儿看上去整个客厅顺眼多了,终于可以插上香炉舒服的躺在沙发上听听音乐写写小心情了!

虽然这几天折腾得有些腰酸背痛,但,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给了我对色彩、布质、搭配技巧的感悟和变化带来的视觉欣喜。有了对软装饰的一些难得的体会和经验。

这要从闲来无事去家私城闲逛说起了。其实家里的餐桌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想到了更新、更时尚、更有感觉和喜欢的而已!我想喜新厌旧、不喜欢一尘不变大概是人的天性吧?假如对人也如此心态,那社会该是多热闹哩?好在对人是比较念旧的……

去之前还默默的告诫自己,随便看看哈,看是否有心目中想要的那种风格。一定不要凑合或冲动!走完了延绵几里的家私城也没看到心目中想要的风格。可,最后还是败给了折扣,看着一款进口虎纹木餐桌,质量倒是真心不错,桌面上价格牌上的数字在五位数上醒目的划一条红线而变成四位;这种心里暗示对于女人的“贪”心是很有用的。看了又看,也有对色彩、质地和家里的清新风格不和谐的担心。但我发现这脑一旦去到卖场时脉冲的波率就不正常(买衣服也是如此)!和销售再砍砍价一件确实质量不错的餐桌就来到了我家!

也再次以身亲试证实冲动是魔鬼之说!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和搬运人员一起拆开包装,一会儿就露出了它那大气沉稳厚重的姿态时,我却没有一点欣喜!看着那质感凸显和清新田园格格不入的风格和不搭调的色彩。就好像看见一个身穿G&D小洋装的大美女却戴满民族饰品一般唏嘘、碍眼、遗憾!顿时生了矛盾乱了心!

怎么办?如果是一件衣服一双鞋不合适,那不穿就是了!也不会太占空间。但,这么大件东西,看着他们如此困难才搬进屋,又让他们搬回去退吗?商家也不可能给退的!再说餐桌本身是没问题且我还是满喜欢的。就因为风格不搭而已。给完尾数送两配送人员离开后的我陷入了沉静!

想想有了两方案,一、把原有的沙发、电视柜、茶几全部换来迁就?二、在原有的田园简约上加以修饰或调和?第一方案很快就被否决,那不符合我的消费观太浪费了。就实施第二方案吧!好在这两年对软装饰有许许兴趣,每次外出旅游遇到喜欢的肯定会据为己有!喜欢研究色彩搭配的效果对比,几年下来收藏了不少的饰物。这次终于派上了用场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说到软装饰,不知为何这两年好像突然茅塞顿开,一下有了自己完整而钟情的风格影像和理念!这大概就是阅历和时光的叠加回馈我慧思和灵性吧?相比前两年家里装修时的彷徨人云我云,现在已自信了好多。对地中海风情、美国乡村、清新田园、简约时尚……都特别喜欢并有一定的认知和见地,算是不小的进步吧?但,什么欧式、檀木、红木这些或金碧辉煌的张扬或古色古香里渗出的内敛;都彰显着财力身份地位的奢华,对于我只是一个观赏者而没有太多的吸引。也许,你会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吧?是的,能达到如此消费层次的人有谁不是社会精英?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和土豪?于我而言,我知道自己是没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来创造如此雄厚的财力去支持自己步入如此高端的消费层次。

感觉空间的布置和穿衣有着异曲同工之合,主要是质地与质地、色和色的配搭技巧。用心,慢慢去发现、尝试自己更适合何种风格。注意细节配饰的衬托。那么,久而久之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无法效仿的灵动!跟价格、品牌无关。扬长避短穿出自己的个性而非随波逐流的效颦,一种朴素至极就是时尚的奢华!

对于物质的要求,能支持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没有想去哪儿而囊中却羞涩的尴尬足矣!愉悦的心情和灵魂的自由,比豪宅豪装名车名服更重要!这么说吧,以我现在的价值观和审美素养,哪怕我突得老天的眷顾中奖亿元我也不会去消费!我想,我更愿意努力去做个精神贵族!享“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也许人,只要有心只要努力;总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色彩!就如我软装的尝试,即使你没有专业才能,没有艺术素养。有谁会阻拦你去用心?推敲?调整?几天的搭配、比拟和实践已把凌厉的风格模糊化,就剩下融合与柔和!

很深刻的一次风格改变的尝试,收获折腾、辛劳更收获了惊喜!看着已从原来的田园清新调和成温馨中飘荡着淡淡的地中海味,很有满足感。推开门一股地中海风迎面袭来在视野里悠悠飘晃……暖了、醉了……

等一场雪

如果说冬天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大概就是雪了。然而雪久久不至,让人心无由地生出一种懊恼,但这懊恼又不能明说,谁还能真的因为没有下雪的冬天而怄气呢?即使怄气,又跟谁怄呢?

等雪的心情,就像约会时等待恋人的心情。月上柳梢头,人已经约好,在黄昏的某一棵柳树下,然而,暮色渐起,月亮也已经上来了,薄薄的云雾在西天的边上若有若无,脚步声来来回回,近近远远,等的那个人却迟迟不来,心里又着急又担心,又幽怨又羞恼。等雪的时候,也一样,眼看着天色阴了下来,风也渐渐吹起来,空气中似乎都等嗅到白雪的味道,天色稍稍明亮一点,都担着十二分的小心:千万别是不下了啊!一转眼,天空又晦涩下来,满心以为这雪是一定要落了,可是呼啦一下,天色又一变,雪的影子也看不到了。整个心情都因着满心的期待、窃喜落空而陷入失望和沮丧。恋人不来,还可以埋怨,还有埋怨的对象,可以嗔怒,撒泼,但是,雪说至未至,你要冲谁发脾气呢?

如果冬天没有雪,这冬天还能叫冬天吗?雪是人们整个冬天最纯洁最透明的梦境。纷纷扬扬,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有一场雪在你心最无期待的时候落下来,最是一件惊喜的事。少年时候,老家的雪是非常大的,三天两头就要落一场雪。麦田、麦田里的老坟,乡村、乡村中的老屋,河流、河岸边的柳树、洋槐……目之所及,都是一望无尽的白色。庄稼人抽着旱烟袋,被雪映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而最快活的莫过于孩子们,呼朋引伴地,大半个村子的孩子都聚拢来,到村头麦场上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一身湿润,回家里换鞋换衣裳,钻到被窝里,一边嬉皮笑脸地听着妈妈的训斥,一边还问妈妈要点炒蚕豆,嘎嘣嘎嘣地嚼。

读了书,念了诗,于是知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知道胡天八月即飞雪,知道积雪浮云端……天色晚暗,雪将至未至之时,就想对远方的那个人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真的纷纷扬扬,毫无悬念地落下时,正是“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的好时节。吟诗者吟诗,饮酒者饮酒。也许炉火温柔酒半酣的时候,还惦记着夜归的人,那个正走在路上的人,也许有雪有思念,内心孤寂之情也会减半,随之而行的,大约就是喜悦、期待,内心暗想:加快步子,快几步,再快几步,就到了家,就有了温柔的酒、炉火和思念。

在芜湖念书的时候,一到冬天,就常常渴望一场雪,青春年少的心,期待一场雪,就好像私自爱慕一个人,雪落了,整个世界都落在雪中,你看着雪,眼睛里有异样情愫,内心里潮湿渴望,仿佛那个人也和你一样在雪中,彼时,竟有一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欣慰。

然而南方的雪,并不好等,十次倒有七八次会落空。到了伊犁,秋天刚刚过完,还未准备好心情的时候,雪就落了下来,睡眼惺忪时拉开窗帘,窗外竟然一片雪白!内心雀跃可想而知。再不要像往常一样惴惴不安地期待一场雪了。伊犁的冬天,随随便便就可以落一场大雪。而落下的雪,不到来年绝不融化。

这里的雪绵密厚重,往往是灯火昏黄的时候,天空酝酿着落雪的情绪,人在暖融融的屋子里,看书写字,吃饭听歌,洗衣刷碗,就是那一瞬间,不经意地往窗外瞟一眼:哎呀!雪什么时候已经这么大了!这真是历史性的惊鸿一瞥啊。内心里总有小小的喜悦,于是整个心情也随之改变,干脆,就立在窗前,看看夜色温柔中的正纷纷而来的雪。路灯下,雪花闪着晶亮的光,慢慢悠悠地落。有时,有微微的风,雪儿们就打着转儿再落在已经洁白的路面。偶尔有车经过,车灯一闪,风随车动,雪纷纷扰扰,仿佛黑暗中爱跳舞的孩子被灯光发现,惊慌而又桀骜地四散逃开。

这雪也许会夜半人们的酣梦中止息,也许会下到黎明,也许,整个城市已经醒来的时候,它还在落。雪落在路边的松树上,落在还有几片枯萎未落叶子的白杨树上,远而望之,却像是空旷四野中一株开着花的巨大的棉花树。雪还落在那些缀满干枯种子的白蜡树上,落光叶子的榆树上,那树梢上停落着一群一群的乌鸦。下雪的时候它们不说话,不歌唱,也不飞来飞去。也许,静默就是它们对雪最好的迎接和褒奖。

分别在城市的边缘

他和她的恋情因为很多无奈的因素而最终没能逃过分离,他继续着同样四处流浪不定的生活,她依然生活在那座城市,因为那里才是她的家。

他和她真心地爱过,分别是最无奈的抉择,也许也是最理智的,因为她总是这样对他说的。

别后的三年里,他去过很多地方。不是旅行,也不是工作,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淡忘曾经那些令他心碎的回忆。尽管心底还有一丝怨尤和不解。但那座生活着她的城市成了他夜不能眠的牵挂和惆怅。几次他路经那座城市时都会无缘无故的中途下车,不为别的,其实他只想能看看她,站在这座城市的边缘而已。要他忘了这一切,真的好难!

街上的小贩摊点形形色色,他依然记得那个城市的方言把甘蔗叫“糖瓜”,然后他会买下一根悄悄地独自嚼着,嚼着当年的那份甜蜜和辛酸。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是守一个家;爱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而他,当每次回到那座城市时,就会有回家的感觉。他清楚地意识到,无论别后多少年,这座把“甘蔗”叫作“糖瓜”的城市依然是他情感的故乡。

他并不是想打扰她现在的生活,他只是希望能在这座城市的边缘用自己的一种方式来释放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怀。这是他的幸福,没有任何目的,只在她发现不了的距离可以偶尔地看上她一眼。

他终究是会结婚的,也会有自己的家,在情感中保持理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他决不是个叛逆的人,正因如此,更不会去伤及那个被他深深爱过的人。

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有贪念和欲望才会永无休止。爱的本身是件很幸福的事,很多事物并不是一定要拥有,心的满足也是一种美!

生于尘世,苦于“逃情”

林清玄在《逃情》中说逃情必须是一时兴到、妙手偶得,如写诗、如酒趣,狂吟浪醉之际、诗涌如浆之时便可以“烈酒热冷梦,一时彻悟”。

“逃情”要逃的是什么?名利也倒罢了,若连“一壶酒、一份爱、一腔热血”都留不得,那作者说逃情难、难到只能“一时兴到、妙手偶得”我是深信了,更何况还有苦修的“久米仙人”一朝看见浣纱女就从云头跌落的佐证。再说世间的情爱,远不是“下定了决心”便能舍得掉、逃得开的。作者在文章中说他遭受情感的“大创剧痛”时曾避居花莲逃情,其间与和尚们谈及这尘世的情爱之苦,说到凄凉处连和尚都泪不能禁。既然逃情本就是“一时兴到”才能“妙手偶得”的,和尚们虽然少受了尘世的情爱之苦,可“情爱”依然是掩藏在那看似平静的心境里,若有触碰,激起的何止是千层的涟漪。

亲情倒也罢了,那是与生俱来,在我们出生或未出生之时便加在我们身上的,虽然没由得我们去选,却也没让我们付出些什么才得到,因此若真到失去的那一天,我们伤心之余总还能顺其自然的接受。可是那男女之间的情爱,总是在我们懵懂开窍时来到,给我们无限的冲击,在那个渴望又挣扎的年纪里,我们所做、所想做事情有哪一件是没有经过一番“折腾”的?更何况是本来就不容易得到甚至都不容易遇到的爱情呢?

时常在想先生避居花莲可曾“逃情”成功呢?应该是没有,如果他真的连“一壶酒、一份爱、一腔热血”都舍了,连世间情爱都舍了,那便不该有这篇文章了。林清玄先生写这篇《逃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境,我私下里忖度了许久也没能够明白,后来翻开文章再看,猜想着先生从花莲离去时至少如那些和尚们,听到爱情故事依然会泪不自禁,可是却不在受情爱之苦,世间的情爱依然牵扯着心境,可即便日后再有感情的“大创”,于先生来说也该不再是“剧痛”。

我没有过和尚们的苦修,也没有先生那般的禅心,论到心境,我甚至不如身边平凡的“尘世人”。人太过感性总不是什么好事,当初追她的时候,知道了另一个男生买了东西要送她,我也就赶快买了好些东西给她送过去,现在想来那时还真是可笑,我买了一包陶瓷的小饰品给她邮递过去了,陶瓷的项链,陶瓷的耳坠,陶瓷的铃铛……每个都很好看却一个也戴不出去,唯一有使用价值的大概就是那印着琴棋书画的小镜子了。

买些除了挂在床头以外毫无用处的东西,大概也只有偏感性的人才会这么干了,而无意识地把这种习惯强加在别人身上,又是“感性”的一个明显特质。后来,见不着面的时间是我们认识总时间的一半,可我还是放不下,即使明白自己的悲伤于她来说只是一出自导自演的闹剧……

昨天我又给她发了条消息说:“我想去找你……”过了一整天她才回了一句:“我这几天不在**”我给她回过去:“那你什么时候回去?我想去找你可以吗?”我又等了一个上午,在我去吃饭的时候她终于又回了一条消息:“回去以后要考试。”我呆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回了两条消息过去:“那……”“那算了,下次吧。”我只能说算了,算是硬着头皮给自己保下了一点面子,况且找两个借口来搪塞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麻烦了别人两次,怎么好再第三次开口呢?

有时候身为当局者我们比局外人看的更清楚,清楚的明白某个细节显示自己的努力会是白费功夫,也清楚的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强扭的瓜不甜,可世间种种,不只是男女间的情爱,能看得破的,却不一定能堪得破。那些不时地回旋在脑海里场景,那个分开了很久却依然惦记的人,代表着的无一不是不可逃之情。谁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无论悲喜,深深地埋在心底,日久渐忘,我们庆幸地以自己放下了,却不想那当初的沉重已将记忆烙在心里,不可预测的某时某刻突然被提起,那轻触之下就衍生出的撕心裂肺的痛终于让我们明白自己终究是没有逃离,不管平时伪装的多小心翼翼……

优美文章摘抄和赏析 篇5

《秋雨》

1雨,就象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象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象屋顶上剥落的白色的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象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但是又如此的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初雪》

2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象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象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赏析:

作者充分调动了各种的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象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桐花》3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

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及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文章赏析 篇6

所谓阅读文章标记效应, 实际上就是指文章标记对英语文章等进行的阅读理解、加工以及相关信息的保持, 并在此过程中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从实践来看, 大学英语文章阅读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具体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单词识别及连贯表征间的心理加工等活动, 不仅会对字、词以及句进行理解, 而且还要对篇章的意义进行全面的理解。大学英语篇章阅读过程中, 对读者提出的要求是将正在阅读的相关信息与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读者经验等, 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密切的联系, 而且影响英语阅读加工的因素也比较多, 不仅包括该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形式, 而且还表现为文章的组织结构与标记因素, 同时与读者的阅读水平、认知方式、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手段等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 为突出重要内容、重要结构, 实践中可使用某种阅读技巧, 亦即本文所要论述的标记效应。从实践来看, 虽然标记操作自身不会给被阅读的文章增加任何的新的信息数据, 但是通过做标记可使英语文章中的某些内容、语意以及结构词组、短语等更加的突出, 或者表现为特殊的印刷标记等。实践证明, 标记可有效促进英语文章读者对该文章进行阅读加工, 并在此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保持, 这也是英语文章阅读中标记效应的重要体现。从实践来看, 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阅读心理学家的重视, 并成为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及阅读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的研究不仅对阅读心理学的视野有了很大的拓展, 而且对深入了解英语文章阅读加工的实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尤其该研究结论对指导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

2 标记效应对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对标记效应在英语阅读中的价值分析可知, 标记作为一种阅读话语标记, 它实际上是英语语篇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特征表现。实践中虽然标记都有其较为明确的词义或含义, 但在具体的英语语篇阅读过程中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含义。从英语语篇阅读组织上来说, 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阅读篇章, 并在此基础上提炼语篇中的具体内容框架、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从而使阅读与理解思路变得更加的清晰。由此可见, 英语标记效应对英语语篇的阅读与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 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一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实践中尚不能非常熟练而且正确的运用和掌握英语阅读标记的应用方法, 因此在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加强对阅读标记效应的重视, 从而提高学生对标记效应的认知意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虽然标记的出现并不会影响到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但是该种做法可以帮助他们全面理解阅读篇章, 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标记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标记, 可以对全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组织, 从而促使作者的阅读思路变得更加的明晰。在大学英语阅读尤其是话题转变与问题总结与概括过程中, 可以使其顺序更加的突显, 同时也使作者的态度表达更加的突出一些。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阅读教学理论, 多数都是标记效应基础之上的英语语篇结构组织功能。

第二, 通过标记, 可帮助预测英语篇章的语义。通过英语篇章中的相关连接词, 比如but、and以及however等, 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各句子之间的联系, 或者通过对前句的逻辑分析, 可预见后续句的可能语义。实践中该作用, 会帮助读者读思能同时进行,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 通过标记, 可帮助学生猜测一些生词的含义。实践中, 可根据标记效应的基本功能, 根据前后两个句子、单词或词组之间的关系, 可有效推测出部分生词的具体含义。比如:“…….accounts of the day’s events were verified。Reporters and editors also scrutinized hundreds of radio recordings, including transcripts of radio calls with the four hi jacked jets and a log kept by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在此句子中, 标记的also一词将前句中的verified与本句中的scrutinized在含义上进行了有效的联系, 从而使读者对该篇章的意思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 因此对理解整句话也降低了难度。

第四, 通过标记可突显连贯性。英语阅读标记在结构上主要起到了一种组织功能之效果, 同时可使之衔接的更加紧凑一些, 而且衔接的结果就是使句子、段落的语义更加的连贯。正如章振邦所言, 如果一组意义相关的句子不通过一定的过渡语合乎逻辑的连接在一起, 这组句子就不能构成语篇, 就不能具备篇章所必需的粘着性和连贯性。这就是说衔接, 是实现连贯的基本前提条件, Halliday&Hasan始终将衔接作为连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实践中, 这些衔接手段通常是指标记语。英语阅读连贯性, 是话语生成与理解的关键所在, 而衔接理论、修辞结构理论等, 在英语语篇连贯性实现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标记效应。“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 交际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衔接手段, 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 并使语篇接受者在语篇的理解过程中付出较小的认知努力”。由此可见, 英语阅读标记的使用, 会使读者的阅读思路更加的清晰, 同时也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读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使连贯在结构和意义上更加突出。

第五, 通过标记, 可以帮助理解语篇中的深层含义。标记效应中的韵语功能体现在话语明说内容上, 对推导话语的表征语义信息具有制约性。同时还体现在阅读篇章的隐含信息中, 直接影响着话语的理解语境构建。标记的上述功能可促进读者对英语篇章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实践中, 若能借助标记效应在结构上、连贯性、预测以及猜词等作用, 可帮助读者对英语阅读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其阅读水平、阅读速度。

3 标记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标记策略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尤其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领域, 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讲, 一篇文章总是由一定数量的词汇共同组成, 因此加强词汇理解与掌握对理解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词汇语义理解而言, 采用标记法可有效提高文章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每一篇材料都有其主题句, 而且主题句通常居于篇首和篇尾;实际阅读过程中, 每段文章都有主题句、主题词, 只要找到主题词, 即便是不认识所有的单词, 也可以从其段落之中获得。比如:I remembered a swimming pool from my teen years that was often crowded and noisy and agitated on the surface;So that day in the restaurant I dropped down to a place inside myself where it was serene and still.其中, swimming pool为主题词, 接下来的一句是围绕着主题词展开的。第二句所描写的虽然是restaurant中的各种行为, 但有So一词, 因此依然是对主题词的扩展。

其次是在句子教学中的应用。在句子教学过程中, 主动句与被动句通常是对立的两种语态。其中, 被动句中的主语动作强迫性、非自觉性表现的比较突出, 而主动句中的主语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根据标记理论的内容, 主动句通常是没有标记的, 被动句则有标记, 即英语中的SVO通常是没有标记的, 而倒装结构则都要标记。实践中, 对于有标记的阅读内容而言,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给予重点强调, 尤其要对理解阅读内容进行重点强调。比如, It made you feel uneasy, listening to the wind and smelling the air and knowing full well that the elements were getting set to serve up some kind of unpleasantness.在这一被动句中就使用了标记, 描述了作者对坏天气的心情——unpleasantness, 同时也突出了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困难。

最后是语境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大学英语语境的不断变化, 阅读语料的有无标记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 But the sight of his figure retreating to fetch me The Money touched my heart.True, he had won a hollow victory, but I did not mind, and I wanted him to know I did not mind.″a hollow victory″该句话中有标记, 即a hollow victory, 这是一种讽刺、不屑的态度。如果学生仍按字面意思理解, 则难以正确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图。再比如:Suddenly, one year earlier than I had any right to be there, unschooled, very ill-read, largely bewildered about what was expected of me, I was at Oxford and the way was clear for me to stay there till I graduated.“the way”存在着标记, “the way”不仅是指作者正在走的校园的道路, 而且还蕴含着作者的未来的求学道路, 同时也表明作者对学术之路的期盼。

由于受母语影响的根深蒂固, 若碰到比较难的阅读材料, 有时会将有标记性的语言作为没有标记予以理解。例如:When the third day dawned as wet and bleak and sodden as the previous two we decided to quit the trail at Newfound Gap—the halfway point—and come back and finish our trip when the weather cleared.由于该句子比较长, 因此大学生通常会按照传统母语 (汉语) 思维方式将其作为没有标记性去理解。这严重忽略了文章的原意, 对恶劣天气的厌恶并未领悟到。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文章阅读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标记对英语阅读篇章的阅读加工过程、文章阅读理解以及相关信息的保持, 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效应, 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 并逐渐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曾新荣, 刘志方.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9 (1) .

[2]田学红, 张亚飞.文章标记对高一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2) .

[3]韩波.英语阅读语篇分析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J].新一代, 2012 (11) .

[4]白学军, 周源源, 李莉.训练和文章标记对文章内容保持影响的实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4 (6) .

[5]雷容.第二语言和不同阅读任务下的文章标记效应[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串联文章细节 全面理解文章 篇7

一、关注人物,提高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人物,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建构出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阅读中的细节有些是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的,有的是描述人物语言的,有些使介绍人物行为动作的……不同的细节使学生可以对于人物形象更加熟悉、了解,促进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细节。通过文章描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可以看出穿黑色衣服代表使一种压抑沉重的心理,这与家中死了亲人有关。而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写到了父亲的“蹒跚”,在父亲爬月台的时候用到了“攀”、“缩”、“倾”这几个字。“攀”展现出了父亲年龄大了,行动起来不方便,而且没有东西可以抓,只能用力支撑身体;“缩”表明脚没有地方可以攀登,身体的力量都集中在了手上,十分费劲;“倾”则表现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再矫健敏捷却为了儿子倾尽全力的父亲的形象,心里不由得会有一些酸楚和揪心,从而被这浓浓的父爱所感动,在眼前浮现出来一位父亲的真实形象,心中对于伟大父爱的敬仰油然而生。

二、注重情节,全面掌握

情节是支撑文章的要点,只有大量的作者精心构思的情节才能够展现出文章的魅力和本质。通过对于文章情节的细致描写,学生会全面地看到文章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对于情节的描写中有些是对于背景信息的描写,有些则是对于人物对话的描写,有些则是对于环境的描写……不同的情节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主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本质和内涵,从而透过这些情节进行思考和探究,感受作者的巧妙构思。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镇上的人们也来听课,那些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这一情节,反映的是法国民众的对侵略者的反抗,体现了他们对韩麦尔先生四十年服务的敬意,更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一种朴素的爱。还有对于周围动物的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鸽子本是与最后一课学习无关的,但是通过这个细节的描写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国语的气愤,表达了内心对于和平、自由的渴望。另外还有对于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这里的描写写出了一位教学四十余年的老师对于课堂的留恋和不舍,也写出了对于即将要失去的母语的不舍。这些情节的描写有的是直接地表达内心的心情,有的是借助周围的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思想,使文章主题更加明确,突出了要点。

三、表达技巧,深化认识

阅读文章的表达技巧更是层出不穷,每一个细节的话语看似无心。其实,每一个作家的每一句话都不是随意描写的,都是通过他们的细心构思得到的。这些看似妙笔偶得的文章其实都是经过他们反复推敲和思考的结果。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通过阅读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四季的描写用词非常准确、生动,可以说是下了一番功夫。在描写大地的时候用到了“苏醒”,描写草木时用到了“萌发”,写春天的花时用到了“次第开放”,写夏天的植物用到了“孕育果实”,还有秋天的昆虫“销声匿迹”,以及冬天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通过这些词语的精确描写,作者给读者呈现出来了一幅动人的四季的景象,让读者看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生命力。通过这样表达技巧的运用,透过这些细节信息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特点,字里行间都孕育着一种思想和内涵。

四、情感态度,融入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融入情感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能够打动人心,使人久久难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分析情感,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往往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一个词,一个句子,都是作者情感的展现。细节处的遣词造句都是作者情感的融入点,他们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构成了文章的灵魂。例如在学习《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一些表示积极的词语: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还有一些消极的词语: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通过对于这些词语的分析和探索,学生可以看到作者借助这些词语表达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爱与恨。这些情感的描述不一定是浓墨重彩,也不用再三强调,其实它就融合在一些细腻轻巧的笔触中,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字表达了隽永的情味和思想,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心潮的澎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细节的处理,通过细节来展现文章的精彩,看到渗透在文章细节处的信息和思想,让细节能够看到展现生命、灵魂和情感。学生学会了处理文章细节信息就会看懂文章的思想和内涵,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世事人生的感悟。

上一篇:基于生产-消费模型的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方法研究下一篇:机关入党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