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三突破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识字教学三突破(精选8篇)

识字教学三突破 篇1

广东省佛山顺德容桂高黎小学 黄慧兰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应创新教法,实现三个突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强化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识字教学突破兴趣思维效率

一、突破“一个”,带出一串

汉字有这样的现象,如字形相同,读音、词义不同;读音相同,字形、词义不同;字形相似,读音、词义不同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象,在识字教学中突破“一个”,带出一串,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参”的“参”是字形相同,读音、意义不同的字。教学时可以用课件同时列出:海参(shen)、参(cān)加、参(cen)差,让学生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又如“富饶”的“饶(ráo)”与“妖娆”的“娆(ráo)”读音相同,字形相似,意义不同,学生也容易混淆用错。再如“山崖(yá)”的“崖”与“天涯(yá)海角”的“涯”“绽(zhàn)开”的“绽”与“锭(dìng)”等。其实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错别字,更多的还是别字,是用错了字。如把“拿伞(sǎn)来”写成“拿命(mìng)来”就是因为字形相似而误。比如“戍(shù)”“戊(wù)”“戌(xū)”“戎(rïng)”字形十分相似,稍不注意就会用错。还有如“大(dà)──犬(quǎn)──夭(yāo)──天(tiān)”“未(wâi)──末(mî)”等,形体形似比画有细微的差别,不留心则容易写错。再如“爸”(爸爸)“父”(父亲)这些字的意思虽然一样,但运用时又有细微的差别。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把它们连串教学,不仅掌握了这“一个”,而且认识了一大串,事半功倍。不但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便于辨析字形、字义,使印象深刻,不容易用错,同时还能更多地积累词汇。因此,我以为在教学新课时,识字教学应该相对集中,以便突破“一个”,带出一串。

此外,还可以根据汉字形声字的特点把一个单元的生字词进行整合,集中复习、巩固。譬如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匠》《陶罐与铁罐》《狮子和鹿》四篇课文的生字词按照其功能分类整合如次:

(一)表示动作的字词(动词):掘、捧、喝、灌、蹦、撅、甩、扯、挣、喘、挡、挖、撒、踩、抵、刺、挡、戳、钻、泛、缩、招架、奚落、流逝、覆灭、遗落、抱怨、欣赏、管事、自卫、合二为

一、乱成一团。根据以上字词的音、形、义以及结构特点,还可以再次整合,如:

(1)掘(juã)、撅(juē)、捧(pěng)、扯(chě)、挣(zhâng)、挡(dǎng)、挖(wā)、撒(sǎ)、抵(dǐ)、招(zhe)、抱(bào);(2)蹦(bâng)、踩(cǎi);(3)喝(hē)、喘(chuǎn);(4)刺(cì)、戳(chuō)、钻(zuàn);(5)泛(fan)、缩(suō);(6)流(liú)逝(shì)、覆(fù)灭(miâ)、遗(yí)落(luî)(7)奚(xī)落(luî)、抱(bào)怨(yuàn)、欣(xīn)赏(shǎng)(8)管(guǎn)事(shì)、自(zì)卫(wâi)、(9)合(hã)二(âr)为(wãi)一(yī)、乱(luàn)成(chãng)一(yì)团(tuán)。

例(1)至例(5)都是形声字,结构相同。例(1)动作与手有关,所以用“扌”;例(2)动作与足有关,故从“”;例(3)动作与口有关;例(4)意思相近,都含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的意思。例(5)意思相反,“泛”有漂浮、透出、扩散的意思;“缩”是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的意思;例(6)至例(9)是合成词,需要整体理解。通过以上的整合,在教学时便于学生通过结构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和重复记忆法来学习生字词语,触类旁通。

(二)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名词):陶罐、铲子、木匠、匣子、皱纹、矛盾、坦克、蜗牛、履带、法西斯。这类词语还可以根据事物不同的性质,细分为表示生活用品的词语,如“陶罐”、“匣子”等;表示生产工具的词语,如“铲子”等;表示军事机械的词语,如“矛盾”、“坦克”、“履带”等;表示动植物的词语,如“蜗牛”等。

(三)描写事物的词(形容词):渴、猛、骄傲、傲慢、轻蔑、懦弱、恼怒、羞耻、匀称、和睦相处、精美别致、没精打采、灰心丧气、庞然大物、大显神威。这一类词语中还可以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整合成:描写形态的如:渴、猛、匀称、庞然大物、精美别致;描写心理、神态的如:骄傲、傲慢、轻蔑、懦弱、恼怒、羞耻、没精打采、灰心丧气、和睦相处、大显神威。

(四)副词:忽然(迅速而出乎意料)当然(合乎事理或情理)固然(承认某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仍然(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果然(事实与所说所意料相符)。这类词语还可以用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配对理解,举一反三。如:忽然──突然,当然──必然,仍然──依然,果然──果真,固然──诚然。

通过分类整合,把一个单元的知识有机地集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使认知对象更具规律性、可比性,便于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使学生在认知这一个生字的同时,了解词语的功能,提高读写能力。

二、突破“一课”,温故知新

所谓突破“一课”就是在教学新课文的生字词时注意联系旧课已知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汉字音、形、义的比较,把握细微的差别。比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可以由“望”引出“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观”(带有一定目的地看)“眺”(往远处看)“察”(仔细地看)“瞄”(对准某处看)“瞧”(看);“瞪”(生气地看)等与“望”意义相关的词语,通过音、形、义的比较分析,了解它们细微的差别,对于准确运用词语很大帮助。突破“一课”就是不局限于课内,还应该延伸到课外,把课内课外相关联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如由教学《望庐山瀑布》延伸到《望天门山》,由教学《秋天的雨》延伸到《春夜喜雨》。把所延伸课文的字词进行比较认读,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与《望天门山》中的“望”都是远眺的意思;“庐山”与“楚山”,一在江西,一在湖北;“瀑布”与“碧水”,前者是从高处流下的水,后者是绿色的水。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加深对词语乃至课文的理解。

突破“一课”还指突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入课堂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期中或学期末,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词语接龙”竞赛,既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又可以激活思维,丰富词汇。譬如老师先说出某个词语,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开头说出另一个词语。如观赏──赏识──识别──别致──致敬──敬礼──礼貌„„如此首尾相接,绵延不绝,看谁接得最多;或者由老师先提示某个字,要求学生说出带有该字的词语,如“看”──看望──看守──看家──看护──看管──看押──看破红尘──看云识天„„如此发散开去。这种活动是双赢的,优胜者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兴趣大增;旁听者也有了新的积累,受益匪浅。

三、突破定向性思维束缚,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注入式多,局限于定向性思维的训练。这种过分偏重于“跟我学”,不去启发学生思考的弊病,大大遏制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有些小学生遇到问题问家长,只要解题思路和方法不符合他们老师所教的,就会持怀疑态度,说“我们老师教的不是这样子的”。这里除了有孩子对老师的崇敬甚至迷信的特有心理外,与教师习惯于定向性思维训练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关系。定向思维的特征是:“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有经验可循,不需要去想其它的办法;或者什么样的问题都有一个框框,不能打破这个框框”。有的老师喜欢给孩子定“框框”和传授所谓的“秘诀”,把孩子的思维固定在某一个点上,让学生死记硬背,或照样画葫芦,如“水对火,天对地,桃红对柳绿”,如果有“越轨”就判为错,结果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实不可取。其实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可以说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自然其说,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识字包括读准字音、辨别字形、理解字义,而字义是多变的,其中就有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之分,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要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是指某个字(词)的基本义是一定的;所谓“万变”就是某个字(词)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而非一成不变的。通常我们说词不离句,一旦脱离具体语境,就只有它的基本义了。但无论如何变化,都与这个字(词)的基本义有着一定的关联。譬如“首”,基本义是指“头”,引申为“第一”(首要)“最高的”(为首)“首领(首长)等,都与“头”相关联,头是躯体中位置最高或者最前置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突破定向性思维束缚,必须创新教法。识字包括会认读、会理解、会运用。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跟我读”“照样子写”就显得单调而枯燥无味,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配图识字,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可以通过更多途径和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结合造字法的讲解来教学生字词,既增加趣味性,又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如“休”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人靠木(树)旁歇息;“采”是用手抓树梢,即“采摘”;“刃”是指事,刀边上加一点,表示锋利的地方,即“刀刃”;“线”与“钱”是形声字,前者与丝绸有关,所以用“纟”旁,后者与金属有关,古代有一种钱是用金属制造的,如“铜钱”,所以用“钅”旁。有些形声字还可以通过声旁和形旁来推出读音和意思。如“芳”,根据其形旁“艹”推出“芳”与“草”有关,如“方草”,声旁为“方”,所以读音“芳(fāng)”。还可以把有些字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识记。如古月“胡”,弓长“张”,横“戌”点“戍”空心“戊”等。猜谜字谜也是学生所欢迎的,如三人重──“众”,上小下大──“尖”,小土成──“尘”,大口吃掉牛尾巴──“告”,双木(目)不成林──相等等。词语接龙游戏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突破定向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让学生乐学,还要使学生会学。

识字教学三突破 篇2

我们看刚入学的学生作文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千篇一律的内容、风格, 甚至语言表达几乎都一样。本应该最能“胡思乱想”的学生却规规矩矩,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只要让他们写点东西, 学生几乎都会搬出自己看熟或者背熟的东西来, 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用的是别人的口吻, 写的是别人的生活内容, 传达的是别人的感情思想, 一切都表现得非常刻板和拘谨。

第一次作文学生交上来的竟然还有帮助烈属老奶奶的故事, 人物名称又多叫小明, 多少年过去, 时间好似于学生作文没有任何意义, 看了令人寒心。学生说, 我们小学都是这么写。让他们写自己的文章, 他们就写不出, 完全没有那样的思想准备, 以为写作文就是满足考试的要求, 要写就写出需要的那个样子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 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也没有自己的创见, 更何况大胆的创见了。这是严重的心理障碍, 是多年应试作文写作的恶果, 他们已经蒙蔽了自己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破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但首先要打破他们为考试写作的固定思维, 告诉他们写作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自己想做的梦, 文字里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其次, 要多鼓励, 鼓励他们任何敢于突破的想法, 鼓励他们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二、突破语言障碍

学生习惯说他们认为的应该说的话, 习惯抒发他们认为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的探究方法有: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 对比实验是最基本的探究方法。

自行探究知识具有多种方法, 其中以对比试验为最基本的探究方式, 如在《放飞风筝》中, 一部分学生自行制作的风筝试飞不

刘玉香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解放街小学734300)

学生能够探究的情境,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自己的探究意识,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下面, 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积点浅薄的看法。

一、创设探究情境, 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 创设了很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但这些情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方法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自主收集和处理有关信息, 并获得新知识的兴趣。如《放飞风筝》活动前,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维坊风筝节的录像:湛蓝的天空中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大的、小的、动物的、植物的……非常壮观, 学生边看边议论:那么大的蜈蚣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几千个风筝连在一起怎么能飞起来?线应该系在哪里……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合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小课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 并且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 可以两人合作, 也可以小组合作,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 学会团结互助, 学会分工与合作, 在活动中与人为镜, 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 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地发展,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 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 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 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 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 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三、教给探究方法,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 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还没有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所以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究知识的方法, 则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 还会让学生不断地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常用

应该抒发的情感, 在作文中, 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别人的, 不懂得说自己的话, 抒自己的情。一写作文就端起一副架子来, 习惯说许多冠冕堂皇的话, 看似主题积极向上了, 但却丧失了学生的本性, 这不是作文教学可以忍受的事情。帮学生突破语言障碍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 从写心情日记入手。让学生写出一天的感受, 告诉学生你可以写出自己的劳累、自己的不开心、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让学生找到自己, 也让学生知道, 他们有抒发自己情感, 发泄自己情绪不满的自由, 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减压。

第二, 辅之以片断练习。题目以“我感觉——”的半命题为宜,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理状态, 此间, 可以教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景物描写等手法加以渲染和衬托。不怕学生的语言稚嫩, 也不怕语言的各种错误, 只意在教会学生, 语言和文字是自己的, 是自己表达自己的有力手段。

第三,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作文开始。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时候往往是他们无话可写, 这和我们所留的作文题目有关。中学写作不是政治, 也不是社会评论, 所以, 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涉及太多的社会热点, 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政治思想的教育, 也没有必要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里都实施政治思想教育。文学和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思想最好的教育。

起来, 都来找我帮忙, 弄得我手忙脚乱。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出飞不起来的原因, 我把当时飞得比较好的王菲、盛彤彤、王喆的风筝摆在操场上, 让那些飞不起来的同学仔细观察对比, 寻找原因。只见学生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圆圆的, 仔细观察, 寻找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他们那种探究欲望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找到原因的学生乐颠颠地坐到一边整理风筝去了, 新遇到问题的同学也自觉地观察对比去了。快下课时, 所有学生的风筝都飞了起来。实践证明,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还解放了教师的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提供较多的试验材料是开放型的自主探究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知识源于生活, 把教材知识与学生活动实践联系起来,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知识规律, 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 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这种探究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 从而提高素质。如在确定2009年上半年活动的主题时, 我让学生合作去寻找生活中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同学们推荐的主题有12种之多, 通过筛选, 最后确定主题——对“交通工具”的研究。因为交通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追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 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是很值得探究的。

3.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

现代创造学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 而是手段, 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活动中, 当我们把问题提供给学生后, 他们会通过各种形式获取知识特别是自己动手操作。在《放飞风筝》中, 很多学生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风筝系线的点, 有的还联系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确定这个点在中轴的准确位置。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给他们带来的满足与成功。正如在《放飞风筝》的总结中所写的:我们不但教会了学生做风筝, 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愉快地获取知识, 从而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 重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表明:提倡探究性学习, 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突破思维障碍

在写作上, 学生往往难以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作文。这不仅是某种固定模式的突破, 更是某些写作技巧的练习。这一突破需要一个更长久的练习, 几乎是初中三年不懈的追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能有个性风格和色彩。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这种练习往往和考场作文不同。

学生写作思路的障碍往往来自长期考场作文练习, 教师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在考试, 所以所教的也往往是如何写好考试作文, 往往讲究“凤头猪肚龙尾”的三段论, 也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过多的追求形式, 往往就忽略了语言文字自身的魅力, 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要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首先要教师转变作文为考试准备的思路, 本着为学生发展的精神, 让学生写出可以反映自己喜怒哀乐的文章来;其次, 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习他们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 从文字中去触及他们的灵魂;再次, 突破思维障碍需要老师多鼓励, 给学生自信, 让他们发现自我。

识字教学三突破 篇3

关键词:课文例子;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石,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他远不如阅读教学那样诗情画意,也不如习作教学那样异彩纷呈,更不如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那样生动活泼,但是,它却是制约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瓶颈。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下面从识字教学的原则、识字教学的策略来谈谈本人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创设情境,突出重点,趣味与实效相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方面着重抓好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识字过程的趣味性,通常采用多种形式并有机结合加偏旁、换偏旁、拆解组装生字等方法,有时还引导学生编成谜语、儿歌、故事等方法来认字。另一方面我能根据每篇课文生词的难易程度,采取抓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集中与分散结合,自主识字,加强巩固

1.集中识字是先识字,后学文,集中学分散练,它注重字形联系

分散识字是随课文分散学,它注重字义,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提倡在词中、句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集中识字可以说是归类识字,有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和形近字归类,如,由“方”带出“放、房、防、纺、访、仿、芳”,由“青”带出“清、请、情、晴、蜻、睛”,而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化难为易。此外也可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读读记记中认“月+夫=肤,月+旦=胆”这两个字时,问学生月字旁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由此学生说出很多与身体有关的“肠、脖、腿、腰、脸、胸”等字,由虫字旁带出“蜻蜓、蝴蝶、蚂蚁、蜘蛛、蝌蚪”等,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带虫字旁的昆虫,也可以由反义词、近义词归类学习。集中识字便于小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记忆巩固。在课堂学习生字时,以字形为突破口,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以各种形式的朗读竞赛让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重点区分平翘舌音、边音鼻音、前后鼻音。通过多次简单反复地认读和归类识记,让生字入目入心,直接建立起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分散识字采取“字义联系”的分散识字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学习生字的时机,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中“哪、座、房、漂、亮”是生字,在揭示课题,朗读课题时就学习这些生字的字音、字形。有些生字集中在文中的某些段落,在学习这些段落时就学习这些生字,让学生多朗读带有生字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生字词。分散识字可以按课文出现的顺序,边学文边识字,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两种形式交叉进行,相互配合。

三、开展多种手段加强巩固

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后必须及时巩固,不断巩固。在教学中,努力想办法让学生与生字多接触、多见面,学生在“一回生、二回熟”的状态中巩固识字。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用课前循环、课中循环、课后循环、周期单元循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学习生字的大课堂,我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在一年级开学的第一个月引导他们认识班上学生的姓名,鼓励他们在课间休息和午间休息时,以“交朋友”的形式,你教我认你的名字,我教你认我的名字,大家互相认识,看谁交的朋友多。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来引导学生识字,利用学生上街玩,出去旅游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认识很多字。生活中看到的蔬菜类、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都可以分类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识字。

总之,在教学中,应把识字教学重点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并要注意结合学生年段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在教学中就一定能点燃学生识字的“火花”。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中心小学)

识字三教学设计 篇4

四会市东城中心小学 李珍 第一课时(识字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13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秀、香、和”三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对子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以自读的形式了解大自然的美。

(2)以直观观察的形式感知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大自然的美,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重点: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朗读课文。

难点: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秀、香、和”三个字。教具: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图片。教法: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 学法:小组合作、朗读法、拼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多美啊!(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2、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说说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引导学生观察后说说画面的景色。

过渡: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在这个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各种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我们都非常喜爱她。一位作家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写成了对子歌,板书:对子歌 就在我们的课文《识字3 》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快快打开书36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认真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自由读黑板上的生字词语。)

提问:你认识哪些词语?学生读。教师和学生相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读音。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例如:霜是三拼音,紫是平舌音,“朝”是多音字。

4、开展“识字秘诀”交流会,看谁的识字方法好。鼓励学生用各种好办法记忆生字。如:(1)联系生活实际识字:雾、霜、朝霞。

(2)加一加: 禾加日—香; 禾加口—和; 木加子—李等

(3)比一比:场—扬 十—干—千 奶—秀 字—李

5、游戏巩固识字:

(1)开火车——将生字词语打乱顺序,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开火车读。比一比哪组开得又快又好。

(2)帮生字找家——分别找出带有“雨”“虫”“木”字旁的字。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字为什么偏旁相同。

(3)猜字谜-——多字少一半(夕);

十日十月(朝);

王二小,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碧)

(4)比一比——小组比赛给生字说词说句,看谁说得多。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自由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

3、学生读完后,评一评谁读的好。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叫对子歌?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表意见。

5、教师小结(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语,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6、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齐读,这里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字宝宝,谁能找到?(秀、香、和)他们都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请大家仔细观察,禾子头和禾子旁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吗?(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禾字头的最后一笔是捺)

3、师范写“和、秀、香”。

提醒写“和”时,“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左右要写得紧凑。

写“秀”时重点指导“禾子头”:写得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

4、学生跟老师书空笔顺后,自由练写。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好看在哪里,有没有毛病?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不但会读这篇对子歌,而且还认识了13个生字,写了3个字,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棒。

作业布置:

1、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跟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对子。

第二课时(讲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会认的字,会写“语、千、李”3个字(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大自然的美。(2)通过背诵积累优美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背诵积累优美词句。

教具:生字卡片,与课文有关的大自然景物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

2、男女比赛读、齐读课后38页我会读的词语。

二、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和同学玩拍手游戏。(你拍上——我拍下;你笑——我哭„„)

2、出示课题:识字3(齐读课题)

师说:拍手歌多有趣,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首有趣的对子歌。

三、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句,评评他读得怎样。

2、在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晨雾、秋霜)

3、指名读第二句。

4、在学习这句时有没有遇上不懂的词。(随学生的回答学习。)

如学生不理解词语(和风、细雨、晚霞、朝阳)可结合图片理解。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自己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节

1、自由朗读第二小结,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还不明白的?

2、齐读第二句,去掉“对”字读,引出成语:万紫千红

(1)结合图片理解“万紫千红”。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盛开,颜色鲜艳。(2)用“万紫千红”说一个句子。

3、理解“碧野”(出示图片)

4、小组读、男女读、齐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第三节

1、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1)比一比谁读得棒!

(2)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3)这节中有什么不懂的,请互相讨论。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3、齐读最后一句,去掉“对”字,让学生读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两个词语。

4、出示图片,让学生从图中理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意思

5、假如你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你想说什么呢?

6、你家乡有没有风景特别优美,也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呢?学生自由说话。

7、齐读第三小节。

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生交叉读。

2、拍手读。

3、分组竞赛读。

4、全班齐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千”“语”“李”三个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相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才好看,写时该注意什么? 语:左窄有宽。

千:独体字,抓住“横”,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练写,同桌互查。

六、课外延伸:

(一)补充学习对子歌。

长对短,方对圆,黑夜对白天。

猫对狗,马对骡,山羊对骆驼。

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

蚯蚓爬,蟋蟀唱,蜜蜂嗡嗡叫。

黑对白,红对绿,山川对河流。

梨对桃,杏对枣,苹果对香蕉。

猪对牛,兔对猴,花猫对黄狗。

(二)自编对子歌。(长短不限,让学生量力而为。)作业布置:

1、和你喜欢的朋友做对对子的游戏。

2、背诵课文。

教学板书: 识字三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图)(图))(图)(图)

教学反思:

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体会了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快乐识字。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自主地读,读悟结合,读背结合,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学习对子,最后达到有部分学生能仿编简单的对子。整个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学生在老师营造的氛围和设计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新课程中,教师将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在这方面我还有待改进。

识字教学三突破 篇5

——课前、课堂、课后趣味识字法

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

周平

何明萍

又和低段孩子走到了一起,喜欢他们的天真,喜欢他们在语文课上展现出来的多彩想象力,喜欢与他们稚嫩思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低段语文教学,识字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低段就需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面对如此庞大的识字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我探索了低段趣味识字教学法。

一、课前: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识字的兴趣。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或自制的优秀课文朗读,晨读时间使用播放器在教室里进行播放,学生语音跟读,走进课文。对课文有了感知后,分段朗读,根据课后的生字表,在课文中勾划出生字,给生字注音。采取老师教读或学生领读的方式认读生字,读的不仅是字音,还包括它的结构、偏旁。以“植”字为例,孩子们念:zhí、植、植、植、左右结构、木字旁。多方位的认读,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的识记意识,明快的节奏,让孩子兴趣盎然。

二、课堂:“因字施教”,针对不同的识字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激趣法:课前制作漂亮的生字卡,课始用生字卡抽读,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把生字卡作为奖品送给掌握生字的学生,让他作“小老师”在课上教读同学。此方式激励了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扩词法:正音之后,对生字及时扩词。每到这一环节,孩子们总爱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熟知的生字词语,及时将他们的所知展现在黑板上,让他们再次认读,增强记忆。对书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则及时作上记号,方便读文时提醒注意。

3、加减换部件法:加上偏旁或部件组新字,去掉偏旁组新字,换上偏旁组新字。加偏旁:方——访(访问);去偏旁:惨——参(参加);换偏旁:叮——打(打架);换字:恰——惊(惊人)。在教学“请、情、清”时,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丰富了我的课堂: “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清澈的河水”所以“清”与“水”有关; “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真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喝彩。

4、对比记忆法

(1)汉字有许多形近字,稍微不注意就读错写错。如:“鸟”和“乌”,“牛”和“午”,“井”和“开”等。课堂上,我常把这些形近字摆在一起,让孩子们区分。

(2)有的汉字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如:“刚、钢、岗、冈”皆读gāng。将同音字、形近字结合,归类引导、启发识记,效果不错。

5、图解识字法

低段学习的许多象形字,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遇到这类字,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等)帮助孩子们记忆。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学习这类汉字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模仿古人造字。画画大“山”是什么样?说说“田”怎样写?大家一起造字、说字,孩子们热情

高涨,既记住了字形,同时又为心中尤生的造字成就感所鼓舞,学得更努力。

6、追根溯源法

今天所学的汉字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演变,挖掘汉字的源泉,根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汉字进行分析研究,指导学生,也是我在识字课上常用的方法。在教学“春、夏、秋、冬”时,我这样指导孩子们:“春”它的三横表示一个季节的一、二、三月份,“人”在这三个月里感到阳光(即“日”)的温暖。“夏”横撇下面有眼睛(目),这是因为夏天的阳光相当耀眼,需要在头的上面用东西遮挡。“秋”由“禾”和“火”组成,意味秋天里的水稻像用火煮饭一样熟。“冬”字下面两点,含义为北方雪花飘飘,南方阴雨绵绵。

7、形象记忆法:孩子们的记忆倾向于形象记忆,把原来无意义的字词赋予它人为的意义,使之生动、有趣,将这一原理应用于识字教学,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伞”时,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伞”字,与它的外形联系起来思考。观察过后,孩子们告诉我,上半部分的“人字头”像撑开的伞布,下半部分是伞架,“︱”是伞柄。瞬时枯燥抽象的笔画富有了灵气,多么丰富的联想,孩子们的智慧让我再次赞叹不已!

8、表演记忆法:好动,善于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老师、学生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剖析汉字,也是记忆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摔”字时,将这个生字贴在黑板上,然后转身摔倒在地上,一手扶讲台,一只膝盖跪下去。问:“老师怎么了?”学生们回答:“老师摔跤了。”在具体的事例中,学生们加深了对“摔”的认识。紧接着,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解析了“合”“盖”“躺”“休”,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模仿力,让我惊叹。

7、顺口溜记忆法:对汉字的基本部件,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这种形象化的语言,让孩子们喜欢,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亮”时,用了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秃宝盖下几个人,此刻天就亮。轮到学“主”字时,孩子们给了这样的回应:一点一横长,土字在下方。真被孩子们的模仿力和智慧折服。

8、字谜法:学生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这让课堂

气氛异常活跃,也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了一些难教的生字。以下几例,就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碧: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唠家常……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讲给家长听,丰富他们的生活识字。

9、儿歌记忆法:在识字教学中,抓住字的特点编制通俗易懂的儿歌 ,内容简单,注意押韵,琅琅上口,为孩子们所喜欢。“问”: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在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既展现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效率。

三、课后:愉快游戏,巩固识字。在课余时间,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做与识字有关的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1、“小老师”促进法:学生之间用老师奖励的生字卡进行练习游戏。

2、亲子游戏法:通过家长会和网络交流,将一些与识字有关的游戏传到网络平台,教授家长,进行亲子游戏(“聪聪识字”、“悟空识字”)。家长还可以和学生玩“加减换部件”游戏(“一横加一笔?”“

二、十”“再加一笔?”“

三、千、士、土、干”“再加一笔?”“王”……)、认招牌游戏、识菜谱游戏等。

识字三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识字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唐霄霄

教材简说

“识字三”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学习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秀”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秀、和”两个字。难点:归类识字“雨字头”的含义。、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

观察春天的图片,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当中,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都非常喜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新的认识。)

2、出示教学目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课文识字三。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打开语文书看看课文,这是一首对子歌,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试着读课文?那你不会读时有什么办法?)

2、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自由读,划出生字,遇到不会读的问问同桌。)

3、指名分小结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小结

(你们读的时候是不是划了好多生字?还有好多我们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的读,把不会读和不懂的词学会。)

1、学习第一句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1)出示:云对雾雪对霜。指名读,单独出示生字再读。

(2)(云和雪大家都见过,那雾和霜是什么?)解释雾:什么时候出现?(早晨出现,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散了。)板书:晨雾。解释霜:(夏天有霜吗?)出示霜的图片。(秋天的时候经常出现霜,所以有个词叫秋霜。)板书:秋霜。

2、学习第二句

(1)出示图片: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这是我们课文的哪一句?)(2)读本句的生字:(里面我们划了哪些生字?)指名读。

(3)解释词语:(这一句有没有不懂的词?)(看来这句太难了,好多我们都不懂,谁知道给他们解释?)板书:夕阳,朝阳。(早晨的彩云叫朝霞,晚上的彩云叫晚霞,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美丽的图片。)出示。

(4)再读第二句。

(5)解释和风对细雨:(是什么意思?去掉对字是什么?)板书:和风细雨。

四、学习第二小结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花对草,蝶对蜂。指名读。(2)学习本句生字:出示生字,男女读

2、学习第二句

(1)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去掉对字,板书:万紫千红。

(你看到什么景物的时候会说万紫千红?)

(2)出示:碧 组词 解释碧野,出示图片。(3)齐读第二句

五、学习第三小结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桃对李,柳对杨。齐读。(桃李柳杨是什么?)

(2)学习本句生字:(李 杨 还用在什么地方?班里有哪些姓李姓杨的小朋友?)齐读第一句。

2、出示第二句: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板书: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出示图片

(3)(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你是什么感觉?)(4)(你都去过哪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六、再读词语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和好多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学习多音字:朝。我们先来读读词语

(2)再读生字:(词语我们会读了,再让我们来读读生字吧。)(3)学习生字:(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生字,哪些长得很像?)出示:霜雾霞 雨字的演变过程

蝶蜂:虫字旁,组词

李杨:木字旁,还有哪些木字旁的字?(4)小组互相读生字,指名读。

七、学写生字

今天还有两个生字宝宝要我们写一写,翻开书,指名读。(1)你有没有办法把字写好?老师也发现了小窍门。

(2)观察指名,范写。秀的笔顺。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价。

八、再读课文

(1)读课文:生字都会了,还会写了两个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和你的同桌读一读。男女对读。拍手读。试着背一背。

(2)课外识字:(同学们收获真不小,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不但在课文里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出示图片,认读生字。

九: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地方,如果小朋友们能做细心的人,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的汉字,让我们到生活中去识字好吗?

教学反思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当然在我的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缺憾:

1、没有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对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子”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说不上什么“对仗工整”,“平仄”等术语,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对子。在课外延伸这一环节中,可以先展示一些事先收集好的适合小学生读的对子或对联,领着学生读读说说,就能不知不觉地突破难点了。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新课程中,教师将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我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3、作为新教师,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难把握的。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美好情感。

以上是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诚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课文朗读上还需要多下些功夫,这首对子歌本来就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应该有意识地多去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仁爱

力行

培养学生读,感受文字本身的美,以增强语感。虽然我也意识到了,韵律优美的对子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诵读。(师生对读,拍手读,男女对读,去掉对字读„„),只是苦于时间来不及,也就疏忽了。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三突破 篇7

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鼓励放胆表达, 突破束缚求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命题, 少写命题作文。”

所谓放胆表达, 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 自己选材立意, 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 自由地倾诉表达, 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 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当然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 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在选材时, 我就指导学生怎样打开思路, 进行发散。我发现学生在交流讨论中, 从时间、空间、含义三方面对《母亲》一题进行了选材:从时间方面有的写春夏秋冬四季变迁中的母亲, 写古代、近代、当代的母亲, 写白天、晚上的母亲, 写年轻的、年老的母亲等等;从空间方面有的写中国的、外国的母亲, 写在田间耕作的母亲, 写在外地打工的母亲;从含义方面有的写狠毒的母亲、善良的母亲、漂亮的母亲、丑陋的母亲, 写有生命的母亲, 写无生命的母亲———养育自己的村庄城市山川河流等等。在提炼这些材料的时候,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多求真情实感, 突破虚假求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

然而部分学生写作时感到没有话说, 写不出来, 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心里想、嘴上说的平常话, 也能写到文章里去, 而老是想着要正规一点, 华丽一点, 不是堆砌词藻, 便是摘抄现成的套话、空话, 小小年纪却练就一副官腔, 没有一丝生气。其实, 孩童的可爱在于没有矫饰, 没有虚伪, 在于天真和坦露。同样, 文章的魅力在于真情的涌动。我们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 写真实文, 告诉学生只要你能运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思想感情, 不管其正确程度如何, 都是好文章。

如在一篇写半命题作文“, 触动了我的心灵”, 有的学生写《那一抹背影,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者通过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 在自己快要迟到的时候, 父亲冒着寒风、骑摩托车送自己上学时的背影描写, 突出父爱, 感人之深, 另有一位学生写《那一次分别, 触动了我的心灵》, 内容是:爷爷去世了和爷爷生离死别, 作者写:“风猛烈地吹, 路边的小草随风倾倒着瘦弱的身躯, 它呜咽着, 似乎也在唱一曲哀痛的挽歌……”把痛失爷爷的情感流淌于笔端, 让读者为之动容;还有位学生写《给妈妈洗脚, 触动了我的心灵》, 小作者通过给妈妈洗脚这一平凡的小事, 展示妈妈在日常生活中, 为自己和家庭辛苦操劳的几个生活画面, 这平凡却伟大的母爱深深的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全文流露出真挚而朴实的情感……这几篇文章的作者, 都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对人、事、生活的真心感悟, 在文中倾吐了自己的心声, 抒发了真情实感, 真正做到了真实感人。

三.创设互动情境, 突破被动为主动。

1.充分运用课本资源。课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文本, 尽管每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但是只要挖掘每篇课文都有很多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创造的契机。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抓住那些有疑点的、有争论的、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想象, 再口头交流, 然后写成文章。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 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 此时可引导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变化, 提出思考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被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 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 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 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问题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 激发兴趣,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现象、社会热点话题。现代中学生活泼好奇, 尽管平时学习负担重, 但对身边、社会上的事情还是很关心的, 尤其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环境及感兴趣的体育、文艺等方面。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捕捉住这些方面的话题激发学生讨论、争辩, 进而完成作文。如:2011年3月11日,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并引发海啸, 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后, 曾在多国引发谣言和恐慌, 我国出现了民众抢购食盐以“防止”核辐射的现象。如何防灾避险、保护生命, 如何应对谣言和恐慌等议题成为热点话题。由此,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如何保护环境”“珍爱生命”“反思公众抢盐事件”等主题, 让学生收集资料, 谈情况、析原因、提建议;然后启发学生自拟题目, 自选形式, 畅所欲言, 自由作文。

3.充分运用阅读材料。有许多文章生动感人、富有哲理, 阅读它们可以让心灵受到洗礼, 触发写作的灵感。在作文教学中, 可以提供这些文章的书面材料,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想象、感悟, 而后交流讨论, 进而当场作文。如:母爱、父爱、亲情类的作文是老生常谈了, 学生经常写, 就是写不出新意, 不能从平凡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体会其可贵。因此, 课堂上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 如《爱与身体一起生长》《母爱给了我力量》《天底下最美的母亲》《母爱无处不在》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感受、联想, 敲开学生记忆的闸门, 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再进行交流、作文, 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不是无病呻吟, “为赋新词强说愁”了。有些文章能激发想象, 可以进行再创造。如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以提供给学生, 引导他们认真阅读、思考、揣摩, 而后进行想象, 大胆地重编。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了, 通过由读到感、由读到仿、由读到创, 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增加了间接的生活积累, 提高了作文能力。

4.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视听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来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如:课上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听, 诱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展开想象, 写成作文;听读故事或开头或结尾, 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进行改写、续写或补写;让学生观看一幅或一组图画, 进行想象编写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的多种感观被调动起来, 视听训练与培养想象也被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总之, 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 在这语改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但愿此文也能够给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启迪。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何深入广泛地展开作文教学改革, 大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反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 在新的改革形势下, 要努力实现作文教学最优化, 抛开种种束缚, 充分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写出个性, 写出新意,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多求真情实感, 突破虚假求真实, 并且积极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 让学生主动作文。

关键词:创新,真实,主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神雅璇, 构建激发情感的作文教学[N], 作文教学研究, 2006 (06) 。

低年级识字教学三种有效举措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如识字前告诉学生: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学生听了有些困惑,但在学字时,我有意把一些生字编成儿歌、故事、谜语讲给他们听,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话意,同时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来了,很快记住了生字。后来我便鼓励学生自己编,孩子们也编得有模有样。如 “贵”字,小宝贝踩到一条青虫,小青虫的尾巴被踩断了,所以贵字上面的虫没有一点。又如“播”字,学生说:“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上面是一撇加米字,下面是田,米在这儿是种子,春天,我们用手把种子撒到田里叫播种。”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上面写成“采”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我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当中去。

二、变换形式,让学生“玩”中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抓住孩子们爱玩的特点,开展有趣的识字游戏让学生无负担、无压力地高效识字。如,在学习合体字时,把生字拆开做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边做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谁找到了好朋友。”学生很快便把字拼好了,紧接着,拼字的学生再组词领大家读两遍。就这样孩子们在玩中识字,进行扩词训练。有时还让学生做“换偏旁变字”游戏。复习生字笔顺时,让学生做“对口令”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时让学生做“猜一猜”、“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味,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学

上一篇:高二14班主题班会设计下一篇:县局党总支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