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1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观察顺序,教会他们观察要抓住特点,还要传授观察的方法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关键词】:观察能力 培养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首先就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情境。心理学上讲,有新异性的东西,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新异性的观察情境。如在课堂上抱进去一只小白兔,在某节作文课上,带他们去看看校园的一角等等。这些有新异性的事物,必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情境,不仅可以在校内,更要应该在校外。参观工厂、菜市场,采访办厂能人、创业明星,慰问孤寡老人,欣赏家乡风景,看看家乡的特产„„

其次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一件事物,有的同学感兴趣。有的同学不感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野炊,地点是附近的一座小山。学生一听,意见很大。因为差不多每年都去那个地方野炊,学生太熟悉了,已没有多大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有利引导。

我对孩子们说:“这次上山,除了野炊,还有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去找一找,山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差不多年年去,应该很熟悉了,所以这次我们就去看看山上哪些地方、景物或者树木和去年不一样了,看谁找的最多?”这样学生观察的兴趣大增,很好地完成了观察的任务,当然,作文写得也是有声有色。

二、观察要抓住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比如说,小乌龟翻身就有它的特点,它先是伸出头颈朝地上一顶,四脚一划,然后硬壳一弓,身子便翻过来了。又如长在墙上的爬山虎的脚就与众不同,它是嫩红色的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样,长在茎上。小乌龟翻身的样子,爬山虎的脚,便是它们各自的特点。只有观察时抓住了特点,作文时才能写得逼真。

三、传授学生观察的方法,总结观察结果

明确了目的,那接下来就是进行具体观察了,观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包含着许多方式方法,像比较常用的有直接观察、对比观察、解剖观察以及根据不同的顺序去观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下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观察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一定要总结观察的结果,如果忽略的这一个环节,那观察往往是会停留在表面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与提高,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观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或者有哪些地方还存在着疑问需要老师指导的,这也是真正达到了观察的目的。

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2

一、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阅读的忽视。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基础的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涵盖的是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小学生不能够忽视教材的作用,需要认真地阅读,细致地学习。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总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布置一下今天的课后作业,并嘱咐学生下课之后认真的阅读课本的例题,领悟今天所学的内容,然而迫不及待下课的学生仅仅只是简单地记下习题的页码,之后就将课本扔在一边。教师在备课做到了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在上课时形成了自己的讲课模式,然而此时却忽视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跟着老师的备课内容走,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会听课而放弃了阅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缺乏阅读兴趣。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因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然而,相比较语文教材,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的是逻辑性和概括性,在教材编排上基本都会按照顺序来,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一成不变的数学教材相比较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缺少了那么一点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就导致了他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的缺失。然而,日常的教材学习是一个基础,有了阅读教材的能力,在以后的考试中面对题目才能保证阅读的准确性。教材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个桥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自学能力的降低。长时间对教材阅读兴趣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自学能力方面的下降。学生在日常的教材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例题,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扫两眼,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导致学生在考试时解题不知该如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严重忽视了教材的基础导向用作。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1.重视教材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教材教授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备课之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解,这当然是不错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还是学生最好的阅读对象,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可以适当地结合下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的例题,解题思路等。因此,如何在备课的同时适当的引入教材,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对于小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兴趣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智力的开发。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会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变,可以变化的是教师的教授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心理,了解什么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一些语言阅读训练的方法,可以适当地引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理解题目,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找到阅读的重点,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适当难度的情景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掌握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1)阅读要动口。当然这里的动口并不是让学生想阅读语文课文那样大声地朗读,数学的阅读需要学生在内心默读,特别是针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需要在内心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阅读重在读,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动手阅读对于很多学科来说,是掌握阅读内容最好的办法。对于数学阅读来说,针对教材中的定义,老师要引导学生动手阅读,画一画找到定义的重点,反复理解。针对例题和习题,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动手圈一圈,圈出解题的重要信息,找到快速解题的方法。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实践操作类的知识,像几何图像题目等,需要学生动手折一折,实际的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想象图形。

三、结语

小学数学阅读其实同语文阅读一样,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找到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考试提高解题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奠定基础。特别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有效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学生最后的考试冲刺。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从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成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升学考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数学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冲刺最后的升学考试,同时也有利于为以后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结合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听说读写;起点;兴趣;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同学习相声一样,学习语文也有四门功课,这四门功课分别是听、说、读和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阐述。

一、抓好起点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自然是从低年级抓起。因为低年级主要课程之一就是语文,其他课程不多,教师有着较多的时间可用在这个方面;同时,学生刚接触语文,对于语文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具有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好动、好奇、好学、好问,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模仿性和竞争性,正如同“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一张白纸,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应该说是最佳时期,只要教学得法,就很容易激起他们在课堂内外学习语文,锻炼听、说、读、写能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经过反复构思,我设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阅读规划表”、“阅读摘抄卡”、“天天阅读登记表”等组成。动员家长参与,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

三、注重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上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那么,怎样积累呢?

(一)充实生活,丰富生活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观潮》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去体会,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带学生去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学生在导游的讲述下和亲眼看到凶恶的狼、可爱的马来熊、温顺的长颈鹿、美丽的孔雀,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二)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

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 魏花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J]. 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11).

[2] 李彩香.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J]. 学周刊B版,2014(12).

[3] 海燕. 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探讨[J]. 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7).

[4] 刘显涛. 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

[5] 张雪芳. 在故事中听说读写——如何利用故事化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J]. 考试周刊,2014(91).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4

作者姓名:窦春梅

工作单位: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小学 详细地址: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小学 邮政编码:652799 电话:*** 【摘要】: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加强口算、简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错误、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乐于计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弄清算理,掌握方法

1、要讲清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2、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3.6-3.6×0.5(应等于1.8,而误得0),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

三、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练习

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 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

四、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

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

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

3、21×9.9=21×(10-0.1)、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等。

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五、将易错题进行对比练习。

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 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

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每生一本计算错题集),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 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

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5第1期

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5

青海省平安县教育督导室 刘生梅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又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

一、有效运用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材的内容中,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占总课数的40%。这说明在低年级实验教材中培养观察能力的内容比例是占首位的。如:观察植物(叶、花、根、茎)的外部形态;观察动物(鱼、蚂蚁、鸽子、兔、蚕宝宝)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天气变化(晴、阴、雨、雪等)和四季特征;观察光和影的变化并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观察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等等,都是以培养观察能力为重点的教材内容。因此,通过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备足典型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典型的观察材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找出其特征;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

为儿童准备充足、典型、新颖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儿童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蚂蚁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这时,我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这时,还需要教师用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等帮助他们开展有时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训练学生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掌握观察方法

按照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就要 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观有法、察有序呢?

“观有法”是指方法而言,是指学生用感官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怎样去观察?观察重点是什么?运用哪种具体方法?“察有序”是指观察的先后顺序,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中比较什么,观察后讨论什么,总结什么。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的观察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种观察方法:一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有序观察;二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如讲《水中的鱼》一课,要培养学生“把整体分成部分按顺序地观察”的方法。学生看到金鱼后,对它美丽的颜色很感兴趣,教师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提问:“金鱼美丽吗?你喜欢吗?它为什么会在水里游?”这时教师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正确的观察轨道上来:“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噢!是用眼睛看到的,再仔细看看,鱼的身体像什么形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观察的重点上来。接着引导学生按顺序地观察:“鱼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上都长有什么?你能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观察吗?”这样观察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步骤具体,方法适宜,学生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有顺序地观察,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对有些自然事物的研究,在观察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它的特征。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方法。如认识《水》的显著特征时,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先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再把水与酒 精、汽油、醋、牛奶、盐水、糖水等用一看、二闻、三尝的方法进行比较,区别水与其它液体的不同之处。

以上是培养低年级学生通过感官进行观察认识自然事物的主要方法,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但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反复练习应用,才能正确掌握,使观察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养。如教《奇妙的树叶》一课时,师生共同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给叶子找妈妈”的游戏,认识这些叶子都是什么植物的叶,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观察这些叶的形状像什么,比较这些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不但认识了教材中的几种叶形,还认识了当地一些常见植物的叶子。

五、适时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

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 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情绪性明显,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与观察不相关的方面去,有些同学甚至以为观察是玩耍,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比如教《认识水》一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所以,观察目的明确,观察重点突出,就能避免学生在观察中偏离观察内容,提高观察效率。

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6

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一中:林红梅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英语书写教学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

于很多学生书写习惯太差,如:书写字迹马虎潦草、书写不规范、无 章法、经常单词抄写有错、添、漏字母的现象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每一位英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重视英语书写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本文从 以下四个方面去阐述: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二)注意书写教学的循序渐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三)坚持面批,及时讲评。

(四)充分调动学生书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悉心指导,严格训练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 英语书写教学

重要性

培养和提高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书写教学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的能力,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这不仅强调了英语书写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对书写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英语书写教学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很多学生书写习惯太差,如:书写字迹马虎潦草、书写不规范、无章法、经常单词抄写有错、添、漏字母的现象等等,书写水平远远达不到大纲的要求。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尤其是担任中学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师不可等闲视之,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书写教学,把英语书写当成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英语书写教学的重要性。

每一年的中高考结束后,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试卷给阅卷老师很深的印象就是:学生书写规范,字迹清晰、饱满、工整,字形大小适中,没有多余连写,卷面整洁,便能给阅卷老师产生眼前一亮的、美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能胜人一筹,得到高分,因此,加强英语书写教学并非小事,不可忽视

中学生可塑性、模仿力很强,如果经过正确的书写指导,严格的训练,就能形成技能技巧,熟练地写出一手整齐、规范、流畅、有美感的英文字;反之,如果潦草不清、凌乱无章、七扭八歪、马虎应付的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十分不利,也会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书写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从书写字母、单词到书写短语、句子、文章,加上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和运用,都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陶冶性情,进行审美训练,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学识、修养、品格的综合反映。学生的书写水平,实质上真接反映学生心灵美的程度、学习态度的认真程度和学风踏实的程度,书写能体现学生素质的高低,同时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和

教学能力。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呢?(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俗话说:“教师要言传身教,但是身教更重于言传。”如果教师板书字迹不清,笔划草率、笔力不足、松散凌乱,板书毫无规则,龙飞凤舞、随心所欲,不讲究排板的美观,教师自己在黑板上信手涂鸦,怎么去要求学生把字写好,长期以往,会给学生以不良的影响,因为学生的书法主要是靠模仿,“师者,人之模也”,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有什么样书写水平的教师,一般就会有什么样书写水平的学生。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书写,让自己的书写成为学生最好的范例。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练就扎实的书写基本功,无论是板书还是改作业,都应做到书写整齐、正确、规范、讲究布局和章法,久而久之,就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在中学起始阶段,对字母的笔顺,比例,起笔、运笔的具体方位,连写方式,间隔、斜度规则,标点符号的书写,大小写、印刷体、书写体的不同点等等,一定要具体、清楚、反复地进行讲解,正确无误地一一给予示范,耐心细致地进行个别指导。

(二)注意书写教学的循序渐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书写教学一般按照字母辨认与识记、书写基本训练、自我强化练习三个基本程序进行教学。每个年级的具体要求和着重点不相同。从开始的单个字母到多个字母的连写,从规范化到美观化,从慢速到有一定的速度,从四线三格到书面表达的单线格书写,循序渐进,不求一步到位,但是每一步都要严格要求。在起始年级阶段,让学生临摹英文字帖,要求学生边看范字,边细心揣度,“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仔细把自己所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找出缺点、错误所在;对学生书写的错误要加以纠正,对普遍性的错误可以集体指导;定时定量布臵的书写练习,及时批阅、订正,要求学生注意书写的整体美,如:单词与单词之间的间距,字母的大小比例和文字的倾斜适度等。对书写较差的学生,在做书法练习时,让他们按规格抄写一遍或几遍大小写字母表,也可以在他们的练习本上用红笔写出范字,让他们多次描、临写;还可将一篇标点完整的文字材料去掉所有的标点及大小写形式,然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补上标点及大小写形式,这种训练英语大小写书写和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大有益处,平时对书写很差的个别学生要面授面批,甚至要手把手的教。除此之外,要写好英语书法,一开始就要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身法)和掌握正确的握笔技巧(指法),英语教师要注意指导并经常提示学生的坐、握笔和放纸的位臵,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会影响书写的质量和速度。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慢慢地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坚持面批,及时讲评。

作业批改,不仅仅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而且也是检查学生书写的情况,坚持作业面批,可以促进学生的书写水平,同时也可以使那些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同班同学清楚端正的好字是对他们一种无言的批评,对老师而言,面批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作业是否做得认真。对于不认真的,尤其是书写不端的学生,及时批评指出,对于做得清楚端正的作业,应予以表扬,在大家面前,教师一句:“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奖励,同样,教师一句:“下次把字写好。”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警示,如:书写不认真的学生经常书写不准确,把a与o,a与u,n与u,h与k,d与cl等写得难以辨认,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之后,要及时点评和纠正的。

(四)充分调动学生书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经常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时常张贴、传看或展出优秀的书面作业。每次作业可以给予两个评价,一个是知识性的评分,一个是书、写情况的评分。如作业全对,书写认真、规范的,就记以“A"。凡D类作业一律重做。好的作业写上鼓励性的批语,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差的提出批评性的希望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历年收集的有代表性的书写作业,确定书写质量评定的具体标准,让学生能自我评定自己的书写好坏,优劣等次。好的书写应具备以下四条标准:

1、笔划整齐,斜度相同,不会东歪西倒。

2、高低适度,该顶格要顶格,不可出格或没到位。

3、外形明显、饱满、清楚,不可似是而非。

4、字母、词间距要匀称、宽窄适度、疏密得宜,不可过于拥挤或过分宽松。

要定期举行班级、年级或全校性的英语书法竞赛。每次竞赛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每次竞赛对每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提高。对优秀作品要张榜公布,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并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发给奖状,以激起学生的“攀比”欲,提供相互比

较、相互交流英语书写技巧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英文书法之美的积极性。对于书写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满怀着创新的激情,促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总之,英语书法教学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付出努力,悉心指导,严格加以训练,把握好学生的书写关,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通过练习书写,可以使学生克服自大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有耐心、有恒心、有责任心、细心的人,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品质,而书写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最有效的途径。细节决定成败,今天,教师让学生一笔一划地写字,培养学生细心缜密的品质,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谁能说这些不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呢?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篇7

一、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

实验观察首先是一种有计划的观察活动, 观察目的明确并突出重点和中心。实验前, 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 注意收集化学反应的本质特点和相关信息, 分清观察内容的主次关系, 要对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观察的盲目性, 即对要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 尽量心中有数。化学实验观察的步骤一般为:观察实验装置图 (或流程图) —观察反应前体系各相关物资色、味、态等—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及变化—观察反应后体系及相关物质的色、味、态等。要做好以上步骤, 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观察到实验现象, 而不会有遗漏。例如, 在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学生往往只注意到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而忽略了对生成的新物质颜色、状态的观察等。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和敏锐性

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外界现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动,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有序地进行观察, 才能很好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化学反应一般进行得比较快, 要注意指导学生对连续变化的现象持续观察, 做到全面、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 学生才能对整个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对化学物质、化学理论、化学概念、化学反应有全面的认识, 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 得出正确的结论, 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和学科知识。例如:钠与水的性质实验, 要观察到“融、浮、游、响、红”等现象;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 要注意生成物颜色及氧化为Fe (OH) 3的颜色变化过程等。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学会对复杂实验现象的重点观察

化学反应比较复杂, 学生在观察实验时, 总是以局部代替整体, 分不清主次关系, 往往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而忽视较为隐蔽的本质特征。例如, H2和Cl2见光爆炸的实验, 学生只是注意到爆炸时产生的响声而忽视产生的白雾现象。又如在进行同周期性质递变实验时, 应重点观察Na、Mg、Al分别与水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难易程度及反应过程中溶液变色的快慢、深浅程度等。因此,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时学会突出重点和中心, 这样观察才能有的放矢, 得出的结论才能准确可靠, 更容易达到实验的目的, 学生也才能逐步学会对复杂实验的观察, 从而提高实验能力。此外, 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 也会对观察造成一定影响, 特别是复杂的实验, 因此老师要注意并做好引导工作。

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外界现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动, 它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感知总是和思维密切联系的。因此, 整个观察活动都应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化学变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 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 要一边观察一边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及进行的程度, 并对物质及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区分其属性特点及异同, 以形成清晰的感知, 获得正确而全面的感性认识, 为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规律提供可靠的感性材料。如前面提到的进行钠的性质实验, 通过观察得到现象, 经过思考、分析、综合和推断, 可得到对钠的感性认识: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 (可用小刀切割) , 密度比水小 (钠可浮在水面上) , 熔点低 (反应过程中钠熔成一个小球) 的金属, 钠与水剧烈反应, 产生可燃性气体 (可能是氢气) , 生成一种碱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所以, 只有观察与思维的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实验观察的目的, 真正地提高实验观察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化学实验具有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实验, 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 作为教师, 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采取各种方法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如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等, 把学生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的目标上。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使观察更加深刻、全面, 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8

笔者以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从有顺序观察、全面细致观察、有感受观察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训练学生有序观察,有助于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指导时要做到:

1.了解顺序。观察顺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时间有早有晚、有先有后;另一种是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等。叶圣陶先生在观察爬山虎时,先从远处观察满墙的爬山虎,再走到近处观察;先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再观察爬山虎的脚;在观察爬山虎叶子的时候,先观察嫩叶,再观察长大了的叶子;在观察爬山虎脚的时候,先观察静态的脚,再观察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的观察,既有空间顺序的观察,也有时间顺序的观察。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顺序,以便学生在观察时选择运用。

2.教给方法。在让学生了解了观察顺序后,也要教给学生确定观察顺序的方法,培养其根据观察事物的目的、特点等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对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建立起观察对象和观察顺序的对应关系应该是关键。如观察爬山虎的外形,可以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就必须按时间顺序来观察,观察爬山虎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变化。此外,要学会对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如课文中有这么几句话:“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对爬山虎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没有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就很难发现这些“细节”。

二、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

让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对提高观察效果、把作文写生动具体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全面观察,了解全貌。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课文中这样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叶圣陶先生在观察时注意到了“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注意到了“脚的形状”(枝状),注意到了“脚的数量”(六七根细丝),注意到了“脚的颜色”(嫩红)。这样细致的观察才能反映事物全貌,避免管中窥豹。全面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课文这样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姿态:“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的观察,注意到了爬山虎脚的生长变化(变成小圆片;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这种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才能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全貌。

2.重点观察,抓住特征。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有重点地细致观察。课文写爬山虎的叶子,写嫩叶,只用了27个字;写长大了的叶子,却用了66个字。为什么?因为叶圣陶先生说:“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显然,他把观察叶子的重点落在了“长大了的叶子”上。然后抓住叶子“绿”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茂密的爬山虎,正好符合爬山虎叶子“绿”的特征。

三、指导学生有感受地观察

让学生带着感情有感受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加以想象,是发展学生观察力,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重要方法。有感受地观察包括两个方面。

1.带着感情。叶圣陶先生观察爬山虎,完全是出于对爬山虎的喜爱,带着喜爱之情观察爬山虎的生长,就会更仔细,更有耐心;带着喜爱之情来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就充满了感情。课文写爬山虎的叶子时有这么一句话:“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其实就蕴含着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因为喜爱,才会觉得“好看得很”。另外,文章在结尾处写道:“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是在夸赞爬山虎的脚呢!这段文字也不露痕迹地表达了作者在观察时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加上想象。观察不光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嘴品尝,还包括想象(联想),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叶圣陶先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细丝)时,联想到了蜗牛的触角(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在观察爬山虎爬墙的细小的脚时,又联想到了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你会联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吗?)这样的想象(联想)有一个好处,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更加形象地告诉读者。有的想象还能赋予事物人的生命和情感。想象就好比是做菜时的作料,没有作料,这盘菜就显得平淡无味。

凡事贵在有恒。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以状物写景之类的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就不用担心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了。

上一篇:浅谈高效课堂小组评价机制下一篇:3341工程项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