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荐10篇)
为贯彻落实好莱阳市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知情权,建立起贴近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为促进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根据当前食品事业发展的实际,新闻发言人由以下人员组成。
(一)新闻发言人
由镇分管食安办工作的领导担任;根据工作需要,镇主要领导可以发布重要新闻;受新闻发言人委托,分管食品安全相关业务工作的领导或业务室负责人可以发布有关新闻。
第二条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一)以本镇名义发布新闻的,由镇食安办统筹并具体承办新闻发布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发布内容根据职责分工由相关业务科室提供。
(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对涉及相应业务范围的社会舆情和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回应意见;对突发性食品安全舆论,及时准确提出对外发布的权威信息;积极关注网络舆情,有组织地引导网上舆论;在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新闻发布;接受记者采访、问询等。
(三)新闻发布联络电话要对外公布,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第三条 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有关食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解读与贯彻落实情况;学习上级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有关食品重要技术标准;介绍食品安全监管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重大举措以及执行情况;通报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的最新进展,发布食品监管重大活动,如专项整治、业务会议等信息;及时发布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信息;针对食品安全舆情动向,适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发布其他需要向公众介绍的食品药品监管政务信息和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及处置信息等。
第四条 新闻发布主要形式
(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新闻办批准后召开;发布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项目等。
(二)新闻通气会。新闻通气会不定期召开;通报本镇一段时期的工作计划或各相关部门重要活动等信息,并就新闻媒体关注的问题介绍有关情况,沟通相关信息。
(三)发布新闻通稿。不定期将本镇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动态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以新闻通稿的形式提供给新闻媒体,同时将新闻通稿和不涉密的规范性文件文本在镇外网上刊载。对于某些重要工作和热点舆情,在提供新闻通稿的同时,也可以新闻发言人发表声明或访谈的形式表明本局的观点和态度。
第五条 新闻发布管理程序
(一)新闻发布工作在镇食安办和县政府新闻办指导下,在镇党组领导下,由食安办统一归口管理。食安办负责新闻发布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承办,协助新闻发布主体做好新闻发布口径把关等相关工作。
(二)以本镇名义组织的新闻发布(通气)会的主题和内容需经镇相关业务部门和食安办主要负责人审定后,送镇主要领导审核。新闻发布主题、内容、时间、范围、发布人等情况须在新闻发布会拟定日期的5个工作日前(特殊情况例外),用书面形式并报镇领导审批。新闻发布主题和内容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重新办理申报审批手续。食安办负责审批登记工作。涉及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须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须经镇主要领导批准。需邀请县级以上媒体参加新闻发布活动的,应于事前将发布内容、形式和要求送食安办审核并经镇领导批准后,由食安办统筹安排。
第六条 新闻发言工作要求
(一)客观全面。新闻发言人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客观、准确地发布新闻。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对媒体和公众坦诚相待,取信于民;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新闻事实,从而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作出合理的选择。
(二)讲求时效。新闻发言工作要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讲究时效性。特别是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尽快组织新闻发言活动,以便人民群众能积极有效地理解、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业,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效果。
(三)严肃纪律。新闻发言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精神相一致,做到严肃、准确、权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单位名义和公职身份擅自发布新闻。对违规发布新闻,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责任。
1 国内企业已经逐步实现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
1.1 中国企业急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国外的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即使一个非常小的公司都会设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而国内的企业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危机, 要想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良好的舆论环境, 就必须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联想、海尔等国内众多大中型企业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在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彰显了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做好危机传播管理以及媒体公关, 是企业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商务关系的重要纽带。新闻发言人制度使企业由过去的传统封闭性向现代开放式经营转变, 使企业在危机时刻能够更好地改善公共关系, 能代表企业的形象。
1.2 企业新闻发言人的主要作用
企业要想更有公信力, 就必须有一个能够熟悉了解企业的运作、现状、战略等全面情况的人来代表企业股东向外界传递想要表达的想法的人, 这就是企业新闻发言人。当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 发言人要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做好危机公关, 还要有能力把记者盘活, 从而为企业的价值服务。
1.3 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 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说有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 应急机制不健全。在遇到企业危机的时候, 危机公关不能真正使企业渡过危机, 同时因为企业新闻发言人没有整合到所需的信息, 导致新闻发言人在记者面前发言的时候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现有的状况, 没有收到良好的新闻发言的效果。另外, 企业的有些新闻发言人缺乏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经验, 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 不能预测记者有可能提出的尖刻的问题, 导致不能有效环节企业的危机。
针对企业新闻发言人存在的一些问题, 企业新闻发言人要提高整体素质, 不但要能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 还要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能够良好地驾奴新闻, 能够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 要能有效关注媒体信息动态, 在企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 要能通过和媒体建立的良好关系, 做出有利于企业的新闻发言。
2 记者采访客观新闻时面对企业发言人制度, 要灵活处理报道中的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
2.1 记者在采访新闻的时候要注意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是指对新闻事实做准确的报道, 而在报道中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不能撰写带有撰稿人强烈的主观倾向的文章。记者采访客观新闻要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可靠性, 要遵循新闻客观的原则保持中立, 要忠实地叙述事实。
2.2 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 面对新闻发言人的发言, 要能遵循客观性原则进行新闻的撰写
记者在得到新闻线索的时候, 对新闻的客观现实是不可能尽知的, 因此, 记者要想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 在基于基本的调查采访的时候, 就要通过企业的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进行撰写新闻。但是, 记者在进行撰写的时候, 既要考虑到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 又要通过自己对新闻真实性的认知, 完成采访。
2.3 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要能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要注意新闻线索以及新闻消息的可靠性
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要注意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及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和自己的观点分开, 要在撰写采访稿的时候, 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渗透进去影响受众, 要注意新闻的可靠性以及客观性。同时, 记者要注意保护新闻消息来源人的身份, 尊重爆料者的隐私权。
2.4 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面对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要客观评价, 要能够真实反映客观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的新闻报道是客观新闻的必备条件。记者在采访新闻的时候, 要能侧重报道的某一个重要的方面, 力求能够真实地反映各方面的观点, 要能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同时,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要注意能够合理地引用新闻发言人以及其他被采访人的话语时要能够即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又能确保新闻采访的客观公正性。
3 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面对新闻发言人制度时, 要在新闻发言人发言之后深入采访, 确保新闻的真实有效性
3.1 确保新闻事实的有效性
记者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 要用事实说话, 反映客观存在。当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 记者不论从采访还是到撰写, 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在采访的过程中, 记者在面对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时候, 要能够对新闻事实准确把握, 既要尊重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 又要履行记者作为无冕之王的职责, 在新闻发言人发言之后深入采访, 确保新闻事实的有效性、真实性。
3.2 记者要代表广大群众发言
企业在遭遇危机的时候, 尤其是遭遇一些负面新闻的时候, 也许企业有些问题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而记者采访这些客观新闻面对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时候, 要确保媒体的公信力, 在新闻发言人发言的基础上, 要能代表广大群众发言。要坚持深入细致的采访, 要严格遵循新闻采访的原则和程序, 反复核实被采访者提供的资料, 要准确把握深度新闻, 要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新闻, 既不能偏袒相关企业, 又要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4 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要能够架起广大受众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4.1 记者有权将广大群众的疑问担心真实反映出来
记者要遵循职业道德, 要正确发挥职业责任, 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干扰新闻的因素, 要能够有自己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当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明显和事实不符的时候, 作为有责任感的媒体工作者, 记者要能够也有权将广大群众的疑问担心真实地反映出来, 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焦点问题。记者有权通过真实客观的报道还原事实真相, 让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能够解答广大群众的疑问。
4.2 记者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沟通作用
记者在面对新闻发言人的时候, 要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沟通作用, 既要将企业的声音传达给受众, 也要将受众的要求转达给企业。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的时候要能架起广大受众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既要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又要帮助受众获得应有的利益, 确保双方都能在健康有效的状态下正确处理企业危机。
总之, 记者采访客观新闻面对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时候, 既要真实客观地反映新闻, 架起企业与广大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又要能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危机, 还要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 确保广大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确保媒体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赵琳.政府新闻发言人语言传播初探[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 (04) .
[2]袁莹.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素质及发言准则[J].领导科学, 2010 (25) .
[3]李相彬.谈谈大力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J].理论与当代, 2010 (11) .
[4]周佩德.环保新闻发言人, 掀起你的盖头来[J].环境保护, 2009 (21) .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制度化;知情权
中图分类号:G2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56-02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及时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然而,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却因“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这是生命的奇迹”等不适当言论最终被停职。对于他的离开,很多人拍手称快。然而客观审视这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表现确实不佳,和公众的期望值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他的离任却反映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遭遇的一个瓶颈,也再次把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建设提上了日程。如果没有相关制度法律的保障、没有宽松的环境新闻发言人就成了一个高危行业。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能说什么,该说什么都要依照领导的意图,那么新闻发言人就很容易因为某句话说错了,领导不高兴了或者公众不喜欢听就遭遇离职。因此,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真正的制度化,但当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离制度化还有多远?
一、制度化理论
按照社会学的有关社会制度的理论知识,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社会的一种具体的制度,它也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社会的有效方式和规范体系。一个制度之所以成为规范体系,最基本的便是制度化过程的实现。
制度化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同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1]。可以说制度化也就是人类的社会形式普遍被制约及社会规范逐渐内在化的过程,也是群体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社会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备;其二社会规范内在化的程度。因而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化也就是围绕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整个体系建立与完备过程,以及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工作方式逐渐走向规范并被认可的过程。
关于制度化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价值观念的确立;二是规范的制定;三是相关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就新闻发言人制度而言也就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遵循的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关的法律规范的制定;保障新聞发言人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以下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化程度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二、新闻发言人共同价值观
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中要遵守怎样的价值本位?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新闻发言人制度共同价值观念的确立。只有有了共同的关于新闻发言人价值观的确立和统一,新闻发言人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建立自身职业和所代表组织的认同感,并在工作中将人格融合于组织之中。具体而言,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中要明晰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发言人理应遵守的职业诉求以及秉承的价值是什么,这就如教师其遵循的本质价值理念就是教书育人一般。这个价值观的统一非常重要,价值理念的模糊就会使新闻发言人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认识不清,会使新闻发言人在面对该不该说?要不要说?说到什么程度等情况时选择依照上级或者领导的统一口径来思考问题。
那么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设立其目的是什么呢?新闻发言人无疑是我国政治文明向前推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政府包括党委普遍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了更好地开展政府工作,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各省市制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共同出发点。但是,有些地方将其看成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一个桥梁,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有些地方则强调是为了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成就。这两个方面归结起来也反应出当前新闻发言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两个角色的扮演:一是政府部门的代言人,根据政府的授权,充当“喉舌”;二是于社会公众而言,新闻发言人是他们获知国家政务信息的权威来源,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保证[2]。在这两个角色中哪个才是新闻发言人应该秉持的根本价值取向呢?我个人认为喉舌固然重要,但如果秉持加快我国的政治民主发展进程的目标,后者才是新闻发言人应该坚持的角色自觉和价值取向。因此,政府应该改变高高在上的,主导一切的传统政府形象,而应该放低姿态,政务公开,努力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真正做到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把自己拥有的绝对数量的信息资源分配给大众,实现与大众的信息资源共享。
三、制定规范
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有统一的价值取向之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新闻发言人也日益意识到与媒体和公众沟通的意识,对自身工作有了正确的导向定位。但是,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成熟与进步却必须要有法律上的相关规定,以此才能为新闻发言人制度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机制。因此,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主要是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备是新闻发言人有效运作的根本保障。没有制度法规的保障,新闻发言人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出现“因言获罪”的情况。
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上,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有人统计,从1979年到2000年,有60多件法律规定了公开制度,其中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有17件,有220多件行政法规规定了公开制度,其中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有67件[3]。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已经实施。这一条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条例在法律制度上第一次对公民知情权做出明确规定。然而,我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规定依然散见于高阶位的宪法和一大批法律法规之中。在国家层面上,重要的政务新闻发布规则一般体现在中央政府颁布的行政文件或条例中,而有关气象、疫情、证券等生活服务类或经济领域的信息的发布则一般由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零散的法规文件中,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大多比较简单,缺乏可操作的程序,如公民遭遇信息不公开,新闻发言人法律责任如何追究?公民如何寻求及时的法律保护等等。此外,负有公开责任的机构在执行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信息公开的界限不明,没有法律救济手段,可见正式约束虽然存在,但由于其自身的零散、简单,因此,对于信息公开行为的强制性约束作用很小。
另外,虽然条例已经实施,但是有些地方和部门公开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一些部门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细致,让群众如雾里看花,看不明白;有的甚至从部门利益出发,公开内容避实就虚,形式主义严重。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一定层面上成了“花瓶”。以上情况的出现与政府体系长期习惯于操作不公开,缺乏基本的透明度的状况有密切关系,而且这种状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惯性;而要改变它,根本上要靠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四、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从纵向的组织结构而言,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即国务院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三级发言人制度。然而另外一种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定人、定时、定点举办新闻发布会目前还比较少。有些虽然定了人,但往往是有话就说,没话则会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很长时间不说,缺乏常态的新闻发布机制。这就使得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变得可有可无,进而削弱了公众获取应有知情权的权利,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利,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一种摆设。
其次,横向而言,从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流程可以看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具体运作。据此大致可窥探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内部的组织结构。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每次开展发布活动时,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包括发布主题的定位与确定到新闻发布稿的准备;具体新闻发布会的会务准备;发布信息,答记者问及最后的反馈四个主要方面。这些工作并不是都由新闻发言人来独自完成的,其背后应该有一个团队。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局長汪兴明认为,为新闻发言人配备一定的助手非常必要。他说,美国的新闻发言人要配备二三十个助手。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地方实行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往往就只有一个新闻发言人在工作,有的则设置一名新闻发言人,配备1至2名联络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新闻发言人工作班子。每次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对繁多的行政信息,就全依靠几个人在众多信息中选择所发布的信息,而且还要做到所发布的信息要具有时效性,要有新闻点,要符合公众的信息需求,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就如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也坦言自己只能算是半个新闻发言人,那一半还有重任。而且他负责的宣传部只有11名定员,除了新闻发布工作还需要完成对铁路系统内部200多万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度之大可以想见。因此,这样的内部运作机制和结构势必影响到新闻发言人所发布信息的质量,因此很多时候很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可以说内容空洞,显得华而不实,更不用说有新闻点,能引起媒体及公众的兴趣。这种状况其实是对政府信息利用的无效,是信息的一种浪费,也从本质上影响了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以上是按照社会学中制度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程度作的一个考察。从分析中不难看到在共同价值观念的确立、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备上以及完备的组织结构体系上,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从制度化理论层面来看,当前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还有不小的距离。要走向制度化,政府部门需要对政治传播有更长远的战略构思,需要相关行政上新闻发言人授权和认可机制的建立,更需要具备以信息公开、信息自由为立法旨趣的法律保障。这样新闻发言人才不会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也才会真正推进社会民主政治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郎劲松.新闻发言人实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扩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遵循国际惯例和新闻规律,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确保新闻发布主动、及时、准确、权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新宁海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的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新闻记者,发布相关新闻或阐述政府、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提问。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组织机构
1、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大榭开发区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以大榭开发区新闻办公室名义组织新闻发布工作。
2、开发区新闻发言人由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及以上领导担任。新闻发言人一经确定,应相对固定,以利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新闻发言人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
1、新闻发言人必须熟悉本部门、本单位情况,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表达、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代表政府向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政务信息,通过介绍政策、通报情况、说明立场和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为政府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3、新闻发言人必须遵守纪律,根据政府和部门授权对外发布新闻信息,其言论代表政府和部门立场,不得以个人名义对外发布信息。
(四)新闻发布的工作机制
1、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安排。管委会可根据实际需要举行新闻发布会。
2、新闻发布会的组织。管委会新闻发言人进行新闻发布,须开发区办公室提出,商同宣传部、新闻中心组织实施……
3、政府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内容。(1)管委会制定的需要对外公布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2)管委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和重大成就,重大科技及重大建设、投资项目;(3)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4)突发事件的情况通报;(5)管委会举办的或以管委会名义举办的重要活动;(6)其他需要发布的重要事项。
4、记者的邀请与管理。参加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记者邀请工作,由宣传部统一负责,一般邀请本区媒体记者、区新闻中心人员参加,视情邀请县外媒体记者参加。国(境)外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活动,须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办理相应申报手续。
5、新闻稿件的审核。新闻媒体采写的新闻发布会稿件由新闻发言人审核。涉及重大敏感问题和对外宣传口径,可商宣传部、新闻中心共同把关。
三、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发布制度,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新闻资源,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树立大榭开发区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2、重视社会舆情的分析和研究,加强信息交流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收集社会舆情和网上信息,密切跟踪社情民意的变化,综合分析国(境)内外舆情动态,为统筹新闻发布活动提供依据,保证新闻发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内部通报机制,如发生重大的或需要对外发布的突发事件时,在报告相关部门的同事,要通知宣传部,以便及时掌握情况,配合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预案准备,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3、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的建设。大榭开发区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发言人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新闻发布水平;开发区宣传部要会同开发区办公室等各有关部门加强与新闻发言人的联系,建立新闻发言人工作网络;通过培训和交流努力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水平和新闻发布的质量。
2011/08/27 00:00来源:YNET.com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支点,反过来推动公权机关形成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进而反推形成完善的规范、制约、监督公权力的制度。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应逐步探索实行职业新闻发言人制度,使新闻发言人能够在其应有位置上发挥作用。黄毅认为,政府新闻发言人扮演的是双重角色,作为新闻人应该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作为新闻发言人应该代表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近段时间,一些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的言论、职务变动引起社会的高度关切。作为国家安监总局的新闻发言人,黄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提出逐步实行职业新闻发言人制度,他的意见和建议颇值得重视。
按照一般的定义,职业化是指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此理解,建立职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要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以严格标准、明确规范和成熟制度予以约束、保障的职业。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三项指标中,前两项主要是就新闻发言人个人而言,要求新闻发言人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如口才好)和专业素质(如应变能力强),突出新闻发言人“会说”的能力,后一项则要从制度上保障新闻发言人“敢说”的权力。从现在的情况看,无论是公众知名度较高的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以及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等人,还是其他一些不经常在媒体上露面的新闻发言人,他们大都有过人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会说”基本上已经不是问题,然而在“敢说”或“说什么”的问题上,多数新闻发言人都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闻发言人大多不参与政府部门的重要决策和实务操作,有时对一些核心的权威信息的掌握并不全面,当被问及有关重要决策和实务操作的具体问题,他们不是不敢说,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很容易给人留下敷衍塞责、虚以应对的印象。要保证新闻发言人“敢说”并知道“说什么”,需要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加大赋权”改革,赋予新闻发言人参与重要决策和实务操作的权力(相当于由有权参与重要决策和实务操作的官员担任新闻发言人)。这样,新闻发言人有权参与整合、制作核心的权威信息,才能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及时、全面、如实地发布公共信息。
建立职业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在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制度化建设,为新闻发言人“会说”更“敢说”提供权力保障。这里也需要大力转变观念,端正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认识。如果只是把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成应对媒体、敷衍公众的“挡箭牌”,把新闻发言人当成机械的“传声筒”和紧急公关的“救火队员”,那是对新闻发言人职业的侮辱,也是对媒体采访报道权和公众知情权的侮辱。
从长远看,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支点,反过来推动公权机关形成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进而反推形成完善的规范、制约、监督公权力的制度。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要走上“职业化”道路,走向“以信息公开促进权力运行公开”的政治生态,将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石湖净雁:政务公开难在传“榜”接力发布时间: 2011-08-10 09:0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部署,特别是,对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等要求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要求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调查处理结果等。
政务公开不是什么新鲜词。中央对政务公开多次进行过安排部署。但为什么已经多次强调、多次部署过的一项工作现在还要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呢?无疑问是工作推进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政务公开“重形式轻内容”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走过场、刮一阵风。在农村,有的村社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搞应付式公开,上面有要求的时候赶紧组织张榜公开一下,一张公开榜过后就悄无声息了。让政务公开成了砍断的竹子——接不上。
政务公开轰轰烈烈搞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传“榜”接力,一“榜”接一“榜”,让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成为群众监督政府的长效机制、成为政府回应民意的有效平台。如果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搞一次性公开,上面追的紧的时候突击一下、应付了事,过后仍然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势必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也将严重阻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要让政务公开公开传“榜”接力,就必须加强监督考核体系建设,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范围,细化考核评估标准。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促使政务公开经常化。要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工作落实到位、群众满意的地区和部门要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应付式公开,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马桂路:社会抚养费征收指标一点也不奇怪发布时间: 2011-08-01 08:1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日前,河南邓州市不断有人举报说,邓州市古城办事处新西居委会会计兼计生干部许金兰收取村民超生二胎社会抚养费不开票,甚至连白条都不开,涉嫌贪污部分资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邓州市计生部门每年给乡镇下达征收社会抚养费任务指标,新西居委会每年向计生委缴纳10万元的“定额承包金”后,超收部分被村干部贪污了。村民举报说,最近3年,他们村少说收社会抚养费也有240万元。(7月30日,《河南法制报》)
计生委下发红头文件下达硬性任务指标,这不啻于赤裸裸的在“逼”村民超生,是在拿猫钓鱼。在这份由邓州市计生委下发的“邓人口(2010)75号”红头文件里,不仅明确了邓州所属的28个乡镇街道办总任务为902万元的总任务数,还明确要求要“抓住时机”,“抓住秋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强化措施,认真扎实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入库工作。”这个红头文件虽官腔味十足,仍难掩其中明目张胆的逐利冲动。而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当作一场攻坚战来对待,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计生委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理应将这份工作监督好、落实好。超生的人少了、交罚款的人少了才能说明计生委的工作做的对,做得好。这个道理邓州市计生委不可能不明白,但他们却执意反其道而行,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在遍地指标化的当下中国,社会抚养费征收指标的出现其实一点也不奇怪。GDP的指标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盲目高快进,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指标却折射出当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资本化倾向。现在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仅卖地有指标、搞建设有指标,打黑有指标,就连官员公务接待都有指标,计生委征收社会抚养费下达一个指标,实在没什么稀奇。在一个一昧追求高速发展的年代,指标繁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指标常有,爱民之心却不常有,所以才能出现经济建设有指标,社会抚养费征收有指标,百姓们生活的幸不幸福却没有指标这样的事情。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在一个历史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突发事件、灾难事件的了解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其建立后20几年间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政府宣传政策,与公众沟通的必要手段之一。相较于西方已经成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刚刚起步。而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政治环境下,中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底有何不同呢?
首先从定义上比较,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义为: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而相近的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以美国式定义为例是“新闻发布官-新闻负责人”,但其英语原文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officer-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chief直接外化了“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而中国式定义则没有突出实际存在的公共关系之诉求。
由此可见,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上,西方在新闻发言人制度职能之上较为突出了其政府公关的诉求。而中国的更多地是被看做一种,政府宣传政策,回应社会公众的方式和方法。
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之所以有如此差异,与中西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历史有密切的联系。以美国为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总统新闻发言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30年代,便士报诞生。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由于在美国,各级政府从法律上没有能力控制新闻报道,媒体重大报道出像失误,记者可以不承担责任。美国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于是采取各种对策积极与媒体合作,主动引导新闻理论1。于是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与媒体进行积极的沟通。换而言之,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一种有限的信息源,作为一种润滑油,协调政府和媒1 参考:《实用新闻发布学》新华出版社靖鸣 刘建明等著105页
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隐蔽地引导舆论。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通过议程设置理论对舆论进行控制。
而在中国,由于我国的政治传播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媒体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社会主义国家牢牢控制着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所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更注重实质新闻的发布、直接宣传政策以及正面的舆论引导。从另一方面来说,与过去的中国相较,如今的政府工作更强调“透明化”,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以体现,同时推进了我国现代政治传播的发展与完善。
再来对比中西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以及其对政府与公众沟通间的影响力。正如刚刚提到的,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不受国家部门的控制,所以西方媒体在发布新闻时,没有所谓的“把关人”控制负面信息的传播。加之著名的“扒粪运动”之后,让西方新闻界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社会、政府的负面上,总以负面报道为卖点,所以那些批评政府的揭丑新闻似乎总是媒体新闻的头条。西方的媒体更喜欢将自己看做政府的监督者,而不是帮政府说好话的传声筒。于是在西方新闻媒体跟政府间总有那么点“火药味”,两者间的利益冲突往往非常明显。当然不能排除,有些政治家经常也会利用这些爱揭短的媒体来打击对手,与媒体建立另一种共同利益体系。但总的来说,西方媒体和政府的关系,与我国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气氛总是感觉更加的紧张。有时新闻发言人甚至会跟记者如辩论般,一来一往地相互较量。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往往要求极强的专业性。只有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多种考核与竞争后合格才能上岗。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对自身的行政职务相当熟悉,以应付记者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在气氛紧张的环境下,做到收放自如,不失幽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媒体,要熟知与媒体打交道之法。
而反观我国的新闻媒体与政府关系,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媒体与政府的合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宣扬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往往是政府发布新闻,而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将其传播给整个社会公众。政府与媒体间的关系是互利的。政府需要媒体帮其传播政策,而媒体需要从政府那里采得更多的新闻,所以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到了连接沟通的桥梁作用。但这种看似完美的合作互利形式,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传统的上传下达思想影响,导致我国的新闻发布会上,很多记者变成了“哑巴”,只懂记录聆听,而不懂思考与质问,往往一场政府新闻发布会非常容易就变成了政府宣讲其政策的课堂,这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中一直都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过于完美的传播体系,使得我们的媒体失去一些重要的职能,很明显,在代表普通百姓的监督政府这一环节上,我们媒体做得还不够。
除此之外,我国的新闻发言人的素养也还未到达西方国家的专业程度,目前我国的专职新闻发言人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担当新闻发言人的基本上是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担任,他们一般对政府部门和团体组织工作较为熟悉,但缺少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不懂得媒体的需要,在新闻发布技巧和如何处理与记者关系上尚显稚嫩2。另外在发布新闻的语言上,也较为死板,一般多为照稿之念,除答记者问外很少有临场发挥,这使得新闻发布会的气氛过于严肃,往往让人有种严词强令的感觉。
再来,回到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职能来看,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十分强调公关的作用,也就是通过新闻发布会作为其树立、维护良好形象的工具。因此在很多信息的传达上,西方更趋于保守和严谨,因为稍微说到一点点不好的信息,就可能引发非常可怕的政治**。因而在他们的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下,政府更倾向于选择发布些能模糊公众视点的信息,有时候甚至不惜以牺牲事实的代价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而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我们更强调的是信息的有效传达,相较于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我们更注重在内容上的全面性与事实性。尊重事实,追求真理,一直都是人民政府的工作原则。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必须明白正确地发布新闻消息,对社会,对舆论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可能要比西方来得更加直观和清晰。这也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较为优越的地方。
总而言之,虽然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上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各自也存在着2参考:《实用新闻发布学》新华出版社靖鸣 刘建明等著108页
不同的问题和优缺点。但庆幸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公众的知情权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众不再是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玩弄的玩物。而政府与公众的良性沟通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帮助下也已日渐发展和完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能相互学习,并日渐完善,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及现代政治传播的进程。
BTP08055 刘悦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关键:建立有效的身份识别系统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建立有效的容易识别的身份系统是网络发言人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实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 政府新闻发言人必须随时在互联网络上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 凡是记录下来作为证据保全的政府信息, 都可以作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依据。然而,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殊性就在于, 互联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无法直接识别网络新闻发言人是代表政府, 还是代表个人或者某些团体。如果不能对当事人的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法律关系就会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关键在于身份识别。政府的网络新闻发言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发布权威信息, 还必须承担身份识别的特定义务。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完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身份识别系统呢?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虚拟性特征, 尽最大可能表明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身份, 不能让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一开始就陷入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混乱状态。要想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 必须增加网络新闻发言人的透明度, 只有实现现实与虚拟相结合,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平台, 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
其次, 必须建立第三方认证制度。现在, 网络新闻发言人往往是通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官方网站发表意见, 这对于提高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具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官方网站是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负责管理的, 一旦公众的批评意见得不到及时处理, 或者新闻发言人机构有意识地屏蔽比较尖锐的问题, 那么, 受到损害的就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发言人, 还有政府的公信力。所以, 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同时, 应当建立第三方认证制度, 确保公众的信息都能及时得到反映, 避免网络新闻发言人平台成为一个只反映政府意见的“半导体”。 (1)
总而言之, 建立有效的身份识别系统, 是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的关键;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公信力, 是发挥网络新闻发言人功能的前提。只有建立可识别的信息系统, 确保公众随时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新闻发言人沟通, 政府新闻发言人能够真正解决公众关心的问题,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才能发挥作用。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信息交流去“官僚化”, 语言“网络化”, 以诚待人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创新, 其之所以新, 不仅在于利用了网络, 更在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与民沟通的策略与方式。在这个意义上,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原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网络的延伸, 但又不仅是简单的克隆、复制。它必须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从而获得自身的创新价值。
传统的新闻发布会, 仍视为体制内的信息发布。这种发布方式主要是单向度的, 交流的渠道也是官方或半官方的上传下达。显然, 网络新闻发言人不能这样。在网络社会中, 网络新闻发言人所应对的是无数个现身的或是隐身的网民, 是以一应对无穷大的交流方式,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民主表达方式,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可以说没有上下级, 彼此是平等的主体, 大家只有一个身份, 就是网友。这种平等的观念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通过网络推心置腹, 以往政府难以奏效的宣传可能被网友所接受;也因为平等, 一些以往习惯了的体制内的上下级间的工作模式, 在网络上复制也会遭到抵制。由此, 网络发言人并非上网就“灵”, 干得不好, 人家还会说你是“托”。
网络新闻发言人与网民沟通的基础在于“去官僚化”, 以网友的身份融入到网友中去。长期在机关工作的人习惯了凡事毕恭毕敬, 言必四平八稳。网络语言需要世俗化、生活化、情感化与幽默化, 如此才能与网民打成一片, 网民才能向网络新闻发言人袒露心声,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在此基础上, 网络新闻发言人才能顺乎民意、引导民意。
此外, 若想与网民取得理想的交流效果, 网络新闻发言人还必须讲究传播技巧。如果只是把新闻发布会上的材料的电子版发布到网上, 那绝对是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的简单化。网友希望新闻发言人与他们交谈, 而不是“你讲我听”。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在充分熟悉政策与领导授意的情况下,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后, 用生活化的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在“网聊”中, 可能会碰到过激、过分的言辞, 但网络新闻发言人应该宽容, 适应游戏规则, 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活泼的语言风格与睿智的表达技巧固然重要, 但也不是一味地“打哈哈”, 网友最需要的还是新闻发言人诚挚的态度与办事的决心。最重要的是问有所答, 回复有落实, 才能真正得到网友的信任与接纳, 才能真正把网络发言人制度运行下去。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核心:“实”字当头, 赢取网络公信力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 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政府网站、省长或市长邮箱, 官员博客、网络发言人……政府和官员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问政于民, 网络问政近年来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和党政官员的执政新风。而网络新闻发言人则是网络问政的最新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否正常运作, 核心在于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否能落到实处, “实”字当头。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督问责制来配合实施, 这样才能保障大多数网民的问题有问必答, 这样才能真正架起一座政府与网民交流沟通的平台。然而, 以广东为例, 此次广东省设立的网络新闻发言人上任当天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网友在加入广东省公安厅的QQ群之后, 两次尝试添加6个部门公布的发言人的QQ号, 发现只有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QQ在线, 其余5个部门的QQ一直显示为离线状态。对此, 有网民评论说, “政府网络发言人是一出好戏, 但能不能唱好, 关键还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态度, 还在于政府相关部门有没有决心出台一系列的监督问责措施来保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实行”。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并不难, 只要挂个号或者设立一个QQ群就是了, 难就难在有问必答, 难在持之以恒, 难在在“实”字上下工夫。
笔者于2009年10月15日8时至10月16日通过天涯网社区论坛向2000名网友发起关于“网民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1.5%的网民认为, 在目前, 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套“自选动作”, 远未形成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效应, 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只有11.8%的网民认可这一制度, 认为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和实现网民对于政府事务、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性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此次调查时间短、范围窄, 或许只有管中窥豹之效, 但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想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上情下达、下情上知的连心桥,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作出周到的制度安排, 并建立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 更要对网络问政渠道形同虚设、信息不全、敷衍民意的情况进行问责, 以群众的满意度与互动的工作效率为衡量标准, 只有这样, 网络新闻发言人才能真正走得更远, 最终在广大网民心中生根发芽。
注释
摘 要 现代社会,媒体充斥,信息传播迅速,这一方面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又会使不当信息和具有危害的信息扩散,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社会恐慌,影响政府的执政效果。由于媒体的赢利性的本质决定了其追求轰动性新闻和负面报道的特性,在新闻自由的趋势下,政府为避免不真实新闻的散布,便是建立一个有效传播政府声音的机制,并且借此作为一个与民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便是这样一种机制建构。本文试通过介绍美国的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其作用,对比我国逐步建设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求得到可以借鉴的因素,从而促进我国此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政府新闻发言人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公民知情权
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是代表政府及所属部门、机构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政府方针、政策,社会重大事件、问题,部门的观点、立场,以及有关决策、处理等信息,并回答记者提问的人员。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一般是对新闻发布会主持的部门和人员,召开的时间,包括的内容、涉及的单位,发布的对象及媒体的参与所做的规定,其主要作用是保障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1.10]。美国是最早建设成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国家,相比各国而言,体系较为完善,制度较为成熟,并且拥有配套的法律保障体系。
一、美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其作用
美国最早的发言人制度出现于十九世纪初,它是应媒体(尤其是报纸)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由于民众对政府事物的关注以及新闻界揭丑运动的兴起,美国政府为了使新闻界记者能够更加客观和公正的对某些公共事务作出与政府不悖的言论,开始设立总统新闻发言人。最初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作为总统的私人助理出现,不是政府工作人员。20世纪初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正式确立了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二战后,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联[2],作为传媒业最为发达的美国,与此相适应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便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据统计,美国目前大约有4万多名发言人。总统、副总统、州长、市长等行政长官均有自己的发言人,各部门也不例外,如国务院发言人、五角大楼发言人等。
虽然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表象上看来是使政府成为新闻的主要施动者,从而积极的引导社会舆论的一项举措,但从深层次上来说,作为民选的公共事务机构,政府首先应当向公民负责,那么,使公民了解到政府的運行及其对事务的处理,本身便是政府的一个间接述职,也就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问题。关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美国主要有以下几部法律:建国初期的《独立宣言》,1791年的《宪法第一修正案》,1966年开始实行的《信息自由法》,1977年3月通过的《联邦公开会议法》(《阳光法案》)[3.12]。这一系列法典贯穿美国建国以来的两百余年,可谓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们共同为公民的知情权提供了至高无上的法律保障,把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确定为政府的基本义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受到这些法典的保障并且也是法律要求政府应尽的一项义务。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法律规定美国政府应尽的一项义务,同时,更是一种执政的方针和策略。通过这一制度,政府成为积极的消息来源,从而借媒体这个介质,影响舆论,创造一个适合执政的政治环境[11]。从媒体方面说,由于政府是可信度很高的信源,深得百姓的信任,其中包括新闻媒体的信任,因此媒体就有可能依赖来自于新闻发言人的信息而不再去深入采访[4]从而使政府在制造舆论、影响舆论方面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实现政府作为公共机构的最大利益化。此外,作为“发言人”的行为还起到了“议程设定”的作用[5]。通过发言人的发言话题、内容,变相的引导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和走向,设定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和重点。
美国政府在实行新闻发布制度这项具体政策的同时,也履行了对公民知情权的义务。总体而言,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起到了如下三个作用:一、利用新闻发布会宣传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反应,从而间接引导和影响舆论,甚至是创造有力舆论环境;二、通过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与民众进行直接的交流沟通。三、昭示美国式的民主和新闻自由[9]。因此,美国政府越来越以一种积极的公关策略和态度,寻求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完善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对中国无疑是一个启示。
二、中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中国建立之前,国民政府比较频繁地使用新闻发布制度,解放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较少使用这项制度。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它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阐明中国立场和树立中国良好的对外形象。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83年3月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为出现标志,具体来说是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成立的。当时新闻发言人的设立主要局限在国家级行政部门,如国务院、外交部和国务院各部委行政机关[6.8]。
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契机在2003年“非典”期间。那一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8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成为民众掌握疫情、了解“非典的重要信息渠道,而且消除了不利的社会流言,鲜明地表明了政府的姿态。“非典”过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程。2003年6月3日,上海市政府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地方政府。紧接着,北京、重庆、河南、山东等省市政府部门也相继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基本建立,62个国务院部门设立了新闻发言人,成立了工作班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也有20个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7]。
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样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1983年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时,出发点单纯为“满足对外宣传需要”,而现在已逐步演进为努力成为政府与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与国内、国外公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二是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当初为新闻界服务的单一目的,进一步提升到保障人民知情权,打造“透明政府”形象的政治高度。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作为一项新生的政策,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所受的关注不论从媒体上还是民众上总是相对较少的,这便会直接导致其发挥作用的有限,从而也影响了它对于政府执政过程中有利效用的发挥。借鉴美国,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比照美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美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缺乏相关法律保障;二,针对国内的发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三、针对国外的发言受到更多重视。这三个区别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国情的制约。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较晚,决定了它在许多方面的有待完善。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大国,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备,许多法制法规处于正在建设的过程中。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立核心来看,它是一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制度化建构,所以法制保障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法制建设是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日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重点,即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这也是“依法治国”对政府的一个要求。
通过上文对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政府来说一个最大的作用便是实现政府执政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效益有两个层面,国际与国内。目前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内层面,更多的流于形式。这其中有国内新闻并未全面开放的因素,但是,面对新闻自由的呼声,更好的应对未来透明和公开的媒体,我国政府应当首先从自身进行改革。新闻发言是一个亲民化的举措,需要有贴近生活、贴近公民关注话题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发布首先做到有实际价值,真正涉及与群众切身相关的新闻。唯有做到这一点,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才能为民关注,进而实现“议程设置”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与政府的交流才能成为可能,以实现一种双赢的局面。
从国际层面来说,冷战后,虽然形式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业已落下帷幕,但实际上西方阵营对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信奉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大国还是抱有巨大疑虑的。针对我国的渗透和“软实力”影响从未间断。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主事业进一步完善,都使它们忧虑不已,特别是美国,还抛出了对我国发展极为不利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侧重对外宣传,真实的宣扬中国的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现实中,我国对外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较为良好,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声誉。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还遇到了一些基于特殊国情的制约因素。如,媒体受政府控制较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更无法涉及公共舆论的层面,特别是它们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可信度也不太高。此外,还有国民素质的问题。我国国民素质普遍来说相对较低、原有封建社会的层极观念和被统治的奴性使真正关注政府事务,并能对其提出客观建议的公民相对较少。缺乏一个互动的对象是目前对国内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遭遇的一个瓶颈,我们能够期待的只能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展望
在民主自由思想不断深化的当代,作为公民服务机构的政府有机遇,也有挑战。实现自身机构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一个社会行为体首要追求的、履行自身的义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传媒的充斥、言论的开放,都会影响到舆论的客观与公正,具有危害性质的言论传播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公民社会的核心,要求政府对公民的知情权作出行动上的保证,从而履行自身的义务。这两方面综合博弈,最佳的选择就是作为政府影响舆论工具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当然,这里讲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愚弄,它仅仅是从利益层面说明政府能够得到的效果。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只要科学的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对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公民社会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庞慧卿.论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93-194.
[2]邹建华.外交部发言人揭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6):120.
[3]吴建.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因探析.新闻界.2005(1):103-105.
[4]肖燕雄.认识美国新闻发布制度.采写编.2004(5):63-65.
[5]雷向晴.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对外大传播.2005(03).
[6]雷向晴.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对外大传播.2005(02).
[7]程媛媛.特别新闻发布会.童话世界(A版).2004(08).
[8]邹建华.外交部发言人揭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9]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
[10]兰斯•班尼特,扬晓红,王家全译.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11]文森特•莫斯可,胡正荣等译.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工作体系,规范市社新闻发布工作,结合市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新闻发言人工作应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示良好部门形象。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三条 新闻发言人代表市社对外发布新闻。第四条 新闻发言人主要职责:
根据实际需求,供销社新闻发言人代表我社定期或不定期对外发布供销市社相关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及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受理、接待新闻媒体的采访,引导舆论,协调上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与供销社的工作关系,负责召集召开新闻发布会,特别重要的事项,由供销社领导发布,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供销社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组织新闻发布会,起草、审核有关新闻发布材料和新闻发布通稿,报领导审批;起草、准备各种对外答复口径,经领导审批后统一答复新闻媒体的有关咨询;密切关注和分析舆情,及时提出新闻发布意见,策划、组织新闻发布,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
负责与本市新闻媒体(含驻临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互通情况等联系工作。
第五条 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研究分析外部舆情,对需要发布信息、澄清事实或加强宣传的新闻事件,提请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信息;梳理内部工作情况,就相关专业部门提出的新闻发布需求,提请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信息;组织实施新闻发布工作,拟订新闻发布工作计划、策划方案,会同相关专业部门起草新闻发言稿;当市社内外部发生公关危机时,组建危机紧急处理小组;做好新闻发布的会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发布活动,邀请相关新闻媒体采访报道;跟踪媒体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反应,开展新闻发布效果评估,向新闻发言人反馈信息,提出工作建议;完成新闻发言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
第六条 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
重要节点新闻发布。新闻发布的方式及内容。新闻发布的方式可采用直接面对记者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吹风会、情况通报会、座谈会等方式,也可采用不直接面对记者的书面发布和网上发布等方式。内容包括市供销社新闻发言人定期、不定期地发布市供销社的重要工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以及为“三农”服务工作方面的重要新闻,一般采取举行新闻发布会和以新闻发言人名义发通稿的形式。部署工
作,采取重大改革,便民举措,处置突发事件,宣扬先进集体、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通报违法违纪案件等情况,以及需要供销社澄清、辟谣、消除不良影响事项的新闻。
第七条 新闻发布可采取以下方式:
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包括记者招待会等);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声明;组织新闻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市社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其他形式或渠道的新闻发布。
第四章 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第八条 新闻发布的时间及审批程序:
对外发布市供销社的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以市社中心工作部署时间为准,采取不定期新闻通气会形式对外发布;对外发布重大、突发事件情况,需形成统一口径的书面答复材料,经审阅把关后,可当场对外发布,也可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外发布;需要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应由我社新闻发言人工作组研究,由新闻发言人提起,报领导审批,必要时报市委宣传部。
第九条 邀请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对象。临海本地新闻媒体记者及驻临各地新闻媒体的记者。
第十条 新闻发布工作的相关保障措施。市社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大局意识、新闻意识、努力学习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及时掌握重要信息,听取并尊重业务部门关于新闻报道的建议,增强新闻发布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社属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新闻发言人工作,各单位要指定专门联络员,负责向供销社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提供新闻信息和工作情况。需要公众知晓的重要信息应随时向供销社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报告,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新闻宣传意见。对应当及时报道且情况复杂难以定论的案(事)件,可在报告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后,由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先向媒体提供客观、简明的情况说明,再共同组织详细报道。未经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审核,擅自发布和蓄意封锁重要信息,导致工作被动、引发媒体恶意炒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临海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各保监局,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中国精算师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加大新闻发布力度,强化声誉风险管理,提升保险监管和行业透明度,维护保险行业形象和市场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通知如下:
一、推进新形势下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适应新闻舆论工作新形势的内在要求,是适应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新阶段的现实需要。要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提升保险监管公信力;主动引导社会舆论,防范保险行业声誉风险;不断深化公众宣传,树立保险行业良好形象,为加快现代保险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
二、推动新闻发言人工作规范化。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快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各项工作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权威发布重要信息、主动回应公众关切。要以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为抓手,把新闻发布工作、舆论引导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提升保险行业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
三、打造高素质发言人队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相应的组织程序,选任1-2名政治意识强、业务精通的负责人担任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熟悉本单位全面情况,具备突发事件处置经验,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
四、健全新闻发言人工作机制。要根据本单位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工作机制,明确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职责,明确新闻发布的`基本形式、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健全新闻发布内容审查机制、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确保新闻发布的内容审查、舆情跟踪、效果评估等工作有序进行。
五、构建立体化的传播载体。新闻发言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形式、方法、手段,增强新闻发布效果。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集体采访、网络访谈、答记者问等多种形式,扩大发布信息受众面。注重通过数据、图解、案例等方式,加强保险行业正面宣传。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推进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建设,提高保险新闻传播力。
六、加大新闻发布协调力度。新闻发言人要加强与各级新闻宣传、网络信息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接受其指导和协调,及时通报本单位新闻发布、安排记者采访等情况。听取新闻媒体对本单位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新闻发言人工作。积极参与保险行业新闻发布会,大力支持各类新闻宣传工作平台建设,共同打造保险行业新闻宣传矩阵。
七、加强新闻发言人履职保障。各单位要把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紧配齐配强新闻发言人。为新闻发言人掌握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其参加重要会议、掌握相关信息,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为新闻发言人配备必要的工作资源和人员,支持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
八、提升新闻发言人履职能力。各单位要支持新闻发言人参加新闻宣传和网络信息主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社团组织的培训、交流和协作。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突发事件和重大声誉风险应对演练,不断提高新闻发言人的政策把握、舆情研判、解疑释惑、回应引导能力。新闻发言人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努力成为全媒体、专家型人才。
九、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落到实处。保监会将加大全行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力度,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评估、通报各保监局、保险社团组织新闻发言人相关工作情况。探索把各保险公司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开展新闻发布的情况纳入声誉风险监管评价。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新闻发布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各单位应于5月30日前,确定新闻发言人并向保监会办公厅备案登记(见附件),同时报送本单位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工作办法等制度性文件。新闻发言人变更情况要及时向保监会报备。保监会将通过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保险行业新闻发言人名单、职务和联系方式。
附件:新闻发言人备案登记表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
205月11日
附件
【镇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荐阅读:
镇食品安全生产工作10-12
镇召开食品安全培训会10-05
在镇食品安全培训班上的讲话12-05
镇XX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10-05
镇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汇报材料11-29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检查意见书06-19
镇202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06-16
观风海镇中心学校(校本部)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11-22
食品安全班会发言稿07-25
食品安全发言演讲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