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精选11篇)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1

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公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治理框架、资金来源和使用方法等内容,是我国清洁基金管理运行的根本指南。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1日表示,清洁基金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个创新机制,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按照社会性基金模式管理的政策性基金。该基金不得用于与气候变化无关的事项。所谓按照社会性基金模式管理,是指清洁基金在保值、增值的原则下,独立运营,开展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产业的投资活动。

该负责人表示,清洁基金通过赠款方式支持有利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和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相关活动。赠款主要用于支持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学术活动、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合作活动、旨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服务于基金宗旨的其他事项。赠款项目申请人应当是我国境内从事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研究或者培训能力的相关机构。CNWPEM.NET

清洁基金有偿使用采取股权投资、委托贷款、融资性担保、国家批准的其他方式。有偿使用项目申请人应当是我国境内从事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相关领域业务的中资企业、中资控股企业。

对于清洁基金来源,该负责人表示,包括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收入中属于国家所有的部分、基金运营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捐赠及其他来源。

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促进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支持国内企业参与CDM项目的国际合作。

为了规范国内CDM活动,包括为使CDM项目减排量收入切实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了国家从CDM项目减排量转让收入中收取一定国家收入,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清洁基金及管理中心,负责管理CDM项目国家收入。

该负责人指出,办法所指温室气体减排量,是指经国家批准,通过CDM项目转让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减排量收入,是指转让减排量所获得的收入。附件: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实现基金宗旨,制定本办法。CNWPEM.NET

第二条 基金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按照社会性基金模式管理的政策性基金。

第三条 基金的宗旨是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安全、效率、专款专用的原则。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基金的管理机构由基金审核理事会和基金管理中心组成。

第六条 基金审核理事会是关于基金事务的部际议事机构。

基金审核理事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外交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和气象局的代表组成。

基金审核理事会设主席和副主席,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派出代表履行职责。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基金审核理事会负责审核下列事项:

(一)基金基本管理制度;

(二)基金发展战略规划,包括资金使用年度计划;

(三)基金赠款项目和重大有偿使用项目申请;

(四)基金年度财务收支预算与决算;风电材料设备

(五)基金其他重大业务事项。

前款所列事项经基金审核理事会审核并取得一致意见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准。cnwpem.net

第七条 基金管理中心是基金的日常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工作,由财政部归口管理。风电材料设备

第八条 基金管理中心履行下列职责:

(一)起草基金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基金具体运行管理规定;

(二)筹集基金资金;

(三)管理基金资金,组织开展基金的有偿使用和理财活动;风电材料设备

(四)编制并组织实施基金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与决算;

(五)监督管理基金所支持项目的运行;

(六)向基金审核理事会报告基金的重大业务事项;

(七)开展其他符合基金宗旨的活动。

第三章 基金筹集

第九条 基金来源包括:风电材料设备

(一)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收入中属于国家所有的部分;

(二)基金运营收入;

(三)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捐赠;

(四)其他来源。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减排量,是指经国家批准,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转让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减排量收入,是指转让减排量所获得的收入。

减排量收入由国家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以下称项目业主)按照规定的比例分别所有。减排量收入中属于国家所有的部分(以下称国家收入)全额纳入基金。

第十一条 国家收入由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向项目业主或按减排量转让合同约定向减排量购买方收取。cnwpem.com

项目业主应当在取得减排量收入后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比例向指定账户支付国家收入。风电材料设备

第十二条 国家收入应当以减排量转让合同约定的币种取得。

减排量转让合同约定以外币支付,但确需以人民币支付国家收入的,经基金管理中心同意,项目业主应当在取得收入后的15个工作日内以人民币支付,汇率以结汇日现汇买入价为准。

第十三条 减排量转让合同由项目业主和减排量购买方签订。

项目业主应当在减排量转让合同生效后1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营业执照复印件、合同双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基金管理中心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项目业主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告知基金管理中心。风电材料设备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2

2012年10月10日, 由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煤炭展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出席展览会开幕式, 宣布展览会开幕, 并参观展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付建华,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出席了展览会开幕式。

本届展览会以“布局‘十二五’, 谋划煤炭工业新发展”为主题, 向大家全面展示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取得的新成就、煤炭企业最新科技成果及矿用装备与技术。参展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波兰、捷克、乌克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 展览面积2万多平方米, 参展企业近百家。

神华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中国大型煤炭企业集中展示了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成就及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约翰芬雷工程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等近80家国内外煤机制造企业全面展示了煤炭采掘运一体化科技设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司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部室的负责同志, 国内外大型煤炭企业、煤机设备制造企业负责同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同志, 部分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10月11日, 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彭建勋出席论坛并致辞。本届论坛是2012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暨展览会的一部分, 采取大会主旨发言与高层对话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论坛邀请国内外约40位嘉宾参与主旨发言和高层对话, 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将围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国际化发展等主题共同探讨和研究, 分享本届论坛的成果。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3

Synopsys公司(美国新思科技)与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以下简称产品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集成电路EDA工具等方面的合作达成意向。产品司肖华司长、丁文武副司长和Synopsys公司,总裁陈志宽、Synopsys中国区总裁潘建岳等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产品司指定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CSIP)作为与Synopsys公司进行合作的具体承担单位,CSIP与Synopsys公司随后将签署具体的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将建设“先进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中心”、“先进集成电路验证实验室”、“IP/SoC平台实验宅”,构建一个面向产业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相关单位的技术创新提供集成电路设计验证、IP核集成、系统级芯片(SoC)开发的公共环境。

目前,全球电子产业在经过了由计算产品带来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消费性产品驱动的新阶段,新的消费性产品带来的是更高的集成度,也意味着更大的批量以及更高成本敏感性,同时低功耗也是一个关键,这些因素带来最终产品在性能上的差异化。Synopsys通过整合公司在设计平台、验证平台、设计服务以及知识产权(IP)等领域的资源,并借助多年来在中国投资建立的成熟基础架构,通过与产业和客户建立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设计带来的挑战。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167个全国性学会,31个省级科协及广泛的地方、基层组织,430多万会员的科技团体。

中国科协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中国科协的任务是:1.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2.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3.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4.表彰奖励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人才。5.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6.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7.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5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预算执行职责

第三章 预算执行计划

第四章 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和约谈

第五章 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挂钩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科学院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监督管理,落实预算执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执行进度管理机制,依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中央教科文部门预算执行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498号),结合财政部有关要求和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执行进度管理坚持投入与绩效并重的原则,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的运行机制,强化预算执行进度的计划性。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财政预算资金。

第二章 预算执行职责

第四条 院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是预算执行主体。单位法人代表为第一负责人,对单位预算执行负总责;各项目、课题等具体支出单元为实施主体,对第一负责人负责;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共同负责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平衡、分析、监督工作,科研部门负责按照项目进度审核预算执行计划、协调、监督预算执行进度。

第五条 计划财务局是院预算执行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预算执行进度的管理、协调、监督。

第六条 院各专项经费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是院级预算执行工作的协管部门,负责协助计划财务局管理专项经费的预算执行进度。

第七条 分院应成立预算执行督导组,协助管理预算执行工作。

第三章 预算执行计划

第八条 预算执行计划是依据工作进度对一定时期内资金需求量做出的预测,是提高预算执行计划性和资金管理有效性的前馈控制手段。

第九条 计划财务局负责根据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以及我院实际情况,拟定全院预算执行目标。各单位根据全院预算执行目标和本单位工作进度安排,提出本单位预算执行目标,并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方式编制预算执行计划。

第十条 各单位要根据“谁用钱、谁编计划”的原则,以项目组、课题单元为主体,负责具体编制和实施预算执行计划:

各项目承担部门具体负责预算执行计划的编制;

财务部门负责组织、汇总本单位预算执行计划编制工作,联合业务部门定期进行跟踪分析;

科研部门负责审核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计划的合理性;

单位法定代表人对预算执行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完整性负责。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按照“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原则,汇总本单位预算执行计划,并应建立定期跟踪分析制度。

第十二条 各单位对于确实无法在本支出的经费,可提出调整方案,随预算执行计划一并报送。

第十三条 预算执行计划的编制范围包括上年结转额度、本年年初预算和本年调整追加预算。

第十四条 各单位须通过ARP系统报送分月支出计划,其中上年结转额度执行计划应于1月20日前报送;年初预算的执行计划与部门“二上”预算一并报送;调整追加预算的计划自追加预算批复后15日内报送。

第十五条 计划财务局对各单位报送的预算执行计划汇总上报财政部审批,自财政部批复预算执行计划15个工作日内批复至各单位。

第十六条 计划财务局负责统一组织管理、考核监督预算执行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并根据预算执行计划统筹安排财政资金。

第四章 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和约谈

第十七条 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和约谈是院在必要时针对预算执行缓慢的单位或项目采取的重点督促措施。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于每月10日前,通过ARP提交截止上月底的实际预算执行进度情况,执行进度应与国库资金支出一致。

第十九条计划财务局定期通报预算执行实际进度以及预算执行计划完成情况,对预算执行相对缓慢的单位实行红橙黄三级预警。

第二十条 进入红、橙通报区域的单位应当加强重视,研究相关措施并落实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连续多次被纳入红色预警区域的单位实施预算约谈,由计划财务局局长牵头,约谈相关单位和经费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人、财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快预算执行的措施。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缓慢的项目要进行调查研究,逐项分析,必要时约谈课题(项目)负责人。

第五章 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挂钩

第二十三条 为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实行预算执行与本预算调整、下预算安排挂钩制度。

第二十四条 计划财务局根据各单位和各项目截止9月底以及全年的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具体安排下一项目经费预算和单位总预算的挂钩方案,并通知专项经费管理部门和各单位。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要根据各单位专项经费的执行情况和课题(项目)的执行情况安排下一预算。

第二十六条 项目已完成、项目终止或撤销形成的结余资金、以及对某一预算安排的连续两年未使用、连续三年未使用完形成的结余资金,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在结余资金批复年份,各单位不得动用,但可以提出新的预算安排申请,经院和财政部审批后,纳入下执行。单位未提出预算申请的部分,由院统筹安排。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因年中追加预算下达时间较晚、遭遇直接制约特定项目实施的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特定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可由计划财务局酌情处理。

第二十八条因预算编制不科学、前期工作不充分或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不足等原因,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不适用于本办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本”、“上”、“下”等,均按预算顺次计算。

第三十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负责解释。

政府部门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协议书 篇6

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XX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工程院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建共管的原则,充分依托和发挥上海特殊的地域、经济,以及院士多、专业覆盖面宽的优势,双方决定进一步开展长期和紧密的合作,在原XX工程院院士联络处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委员会并组建《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协议如下: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1.双方成立合作委员会,负责确定中心组建方案、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2.中心作为合作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合作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分别委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具体负责中心的组建、运作和管理(以上海市为主)。

二、主要内容

1.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组织以XX市为主的院士和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家,对上海市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战略规划、方案及其实施等问题提供咨询与评估。

2.接受企业委托,为企业(集团)的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咨询,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良和技术进步。

3.根据上海市和有关地区的发展,承担由组委会或有关院士提出的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的咨询研究项目。

4.中心举办和承办国内外工程科技方面的学术报告和科技论坛,促进XX市及有关地区工程科技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5.为XX市发现、培养和引进青年科技人才服务。

6.做好在沪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联络和相关服务工作。

三、合作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1.合作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制定计划、总结工作。

2.中国工程院在中心运作的过程中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并根据需要组织沪外院士和专家参加中心的咨询和学术活动。

3.XX市人民政府负责机构编制、活动场所的落实,为双方合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7

公务员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目标之一。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直至今天, 国家公务员制度仍在进行着积极的改革, 以求适应历史的发展。它为政府的改革开辟了道路, 成为政府改革的先导。这里, 仅以英国和美国两国为代表介绍一下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基本原则。

从西方, 尤其是英美两国公务员制度的演进状况, 我们不难看到, 虽然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条件不同, 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几种不同特点的制度化模式, 但作为现代人事行政管理新形式的公务员制度, 它们都脱胎于西方特有的政党政治, 赖以支撑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却是十分一致的。

1.公务员实行相对公平、公开的考试、录用制度。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是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 也是现代人事制度形成的标志。欧美等国建立公务员制度均由推行考试任用制开始。它是对仅凭社会地位和党派关系决定用人与否的旧官吏制度的否定。实践证明,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有助于政府选贤任能, 广开才路, 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适应政府工作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的需要, 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2.公务员实行严格考核, 按功绩晋升。

这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职务分类的公务员, 依据不同工作的不同要求定期接受考核。如对一般工作人员, 主要是从工作责任心、工作数量、工作能力、品德等方面来考核;对领导人员, 则还要考核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各国公务员的奖惩与升降的程度, 一般按考核结果的等级高低决定, 坚持功绩原则, 对个别成绩特别好、贡献比较大的公务员, 则不受年限约束, 可超级提升。

3.公务员实行政治中立。

所谓政治中立, 是指公务员任职期间, 在政治生活中保持中立的地位和立场, 不得参与某些活动或担任某些政治职务, 如参加竞选。它是西方国家两党制和多党制政党制度的产物。这一原则保证了政府行政系统在各党派轮流执政的政治环境中保持相对独立性, 避免了官员轮换所造成的工作混乱和官员队伍动荡不定, 维护了政府行政的稳定。

4.公务员实行法制管理。

公务员法制化管理是有别于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有专门公务员法规, 对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地位, 以及对权利的保障程序都作了详尽规定, 使公务员职业稳定化, 并在法律上得到保障。将公务员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西方各国比较注重公务员权益保障机构的建立, 以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如英国有公务员上诉委员会, 美国有功绩制保护委员会。

5.政务官和事务官分途而治。

西方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通常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政务官一般由政府首脑任命或由政府首脑提名并经立法机构批准后任命, 实行任期制, 与政党内阁共进退。事务官是从事公务工作的官员, 通过公开考试录用, 实行职务常任制, 根据工作实绩决定升降,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公务员实行高工资福利待遇。

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 对公务员都实行比较优厚的工资福利政策, 并根据社会发展以及物价水平对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进行动态调整, 其目的一方面是稳定公务员队伍, 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薪养廉, 让公务员能够廉洁奉公,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政府上作。公务员工资确定一般都遵从一定的基本原则, 如:同工同酬、定期提薪以及根据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来平衡公务员的工资等。

二、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

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从私营部门走入政府部门, 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进行革新、探索, 形成了一系列规则。对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国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 坚持绩效评估规则

绩效化的本质就是进行成本—收益核算。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对“交易”对象, 即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成绩进行比较准确的考评, 以便为政府开出的价码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 绩效考评成了至关重要的行政管理环节和必须广泛运用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在新西兰, 绩效评估主要用来评价高级文官的工作业绩, 评估工作主要由相对独立的国家机构委员会来承担, 评估结果对高级文官的任职、待遇等都有重要影响。借此, 就可以保证使高级文官努力维持一定水平的工作业绩。改革后的新西兰文官制度, 执行文官 (高级文官) 任期为五年, 并没有自动续任的权利, 即使是那些成绩优异者也只能再任职三年或去申请政府部门其他职位。如果年度的业绩评估令部长感到不满, 部长有权中止合同的执行。在英国, 以聘任的方式引入执行机构的执行长官及雇员, 有的执行机构则开放民营。在美国, 几乎每个州都在实行绩效评估、全面质量管理, 它意在改变忽视效果的传统目标管理制度, 强调以顾客服务为目标取向, 以公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估绩效的主要标准, 从而形成一个重工作结果而不是工作过程的高效率、低费用的工作机制。美国的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及其他州与地方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存在着绩效合同的管理方式, 且效果甚佳。美国某些州甚至废除了文官制度, 在绩效制的基础上雇佣新工人, 其理念是让政府工作人员像私人雇员一样努力工作。

(二) 执行市场化规则

所谓市场化, 其本质含义是让价格机制和成本—收益原则进入到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管理体系中。其主要表现就是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规模要讲究交易成本, 即其内部协调管理成本不要过于远离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 西方各国改革所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公众证明, 改革后的管理效率不低于按市场交易原则运行的私营组织, 这也是改革后的政府组织获得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1.压缩政府规模、缩减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队伍, 成为各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一项共同内容, 甚至是一国中各届政府进行改革所提出的必然措施。在美国, 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 就宣布“裁员、节支、高效”的政府机构改革计划, 计划5年内精简联邦政府机构人员25.2万人, 相当于联邦政府雇员的12%;关闭某些部门设在地方的机构, 合并职能重叠的政府机构, 使政府成为从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最小的政府。事实上, 美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 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 裁减公务员28万人, 削减了政府部门25万个职务, 为纳税人节省了1370亿美元。在英国, 1979年, 英国文官队伍总数达732万人, 创战后最高记录。撒切尔夫人上台后, 便制定了逐年削减文官总数目标, 并在执政10余年间始终没有放松过这个问题。撒切尔夫人不仅裁减一般文官, 而且也敢于对高级文官队伍动手术。据统计, 英国文官改革过程中, 公开机构的最高层人员减少了97%, 助理次官和高级主管分别减少了129%和45%。1990年4月撒切尔夫人政府执政结束时, 英国文官总数已削减到562万人, 为战后之最低点。还有一些国家, 像荷兰, 在“较少的文官, 更好的服务”的思想指导下, 把部分机构私有化作为削减政府规模的一个举措。

2.改变只靠权威制度的运作来供给公共服务垄断的制度安排, 在实践中引入竞争机制, 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官僚决策过程、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弊端。一些公共服务为了更加适应不同公众的要求, 采取了凭单制度、用者付费制度、合同承包制度等, 使政府以四两拨千斤之术调动了私营机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力量, 扩大了政府直接补助的资源, 拥有了对公共服务的选择权, 引发了供给者的竞争。

(三) 贯彻能力主义规则

对绩效的评估自然要延伸到对人的能力的评估, 进而开展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文官培训。能力主义成为西方政府部门改革的价值取向。1994年, 美国政府组织了由37个部门人员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 并委托专门机构从事一系列专门研究, 目的是提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项研究形成的核心观点是:在一个信息爆炸和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里, 成功的组织视人力资源开发为取得高回报的必要投资。报告彻底贯彻了讲究效率的成本—收益观念, 并对提高能力的培训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对不同层次甚至不同部门的公务人员需要的工作能力列出了一份清单。在这份清单中, 对所有政府工作人员, 包括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础能力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份清单不仅充分体现了管理主义的指导思想, 而且按照政府部门追赶私营部门工作效率的要求与荷兰壳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的清单进行对比, 结果非常吻合。被许多国家誉为“改革的典范”的新西兰, 从1988年开始就对政府部门的高级文官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如建立旨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该计划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等级的管理培训课程, 但更强调在公、私各种部门任职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任命社会精英进入公共机构高层任职, 其目的是把最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引入政府, 从而促进政府在管理上的革新。政府提出, 新的管理者在符合公共机构的特殊价值的前提下, 要像私人企业的经理那样进行日常的管理, 以便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质量, 增强变革的能力。在一些部门, 执行主管开始使用来自私人部门的先进技术进行战略资源管理。目前, 新西兰所有政府高级职位都向公、私部门的申请者开放。

(四) 倡导放松规制

绩效评估和能力主义使文官管理制度的效率追求成为中心目标, 效率成为目标之后, 放松规制就是一个必然要求。在用规制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明显, 如一部《联邦采购法》长达6000余页, 《联邦人事管理手册》长达万余页。僵化的规则给政府管理带来了非预期的后果:降低了政府组织的绩效, 提高了运作成本, 并且在许多场合下减少了公务员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 给超负荷的规制消肿, 给部门一点自主决策权, 成为美国政府部门改革的方向。1993年9月, 美国绩效评估报告提出了联邦政府授权雇员去实现结果的基本战略以及具体的建议。1994年, 美国政府废弃了1万余页的联邦人事规则手册。此外, 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分权化管理改革亦成效显著。如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立了100多个执行机构, 雇佣了70%的公务员, 而且政府宣布将把90%的公务员转到执行机构。这些执行局由行政主管经营, 实行经理负责制, 政治领导与行政主管签订绩效合同, 行政主管有权确定人力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体制, 执行机构的人员仍称文官, 但其工作方式、工资待遇和个人收入都发生了变化。必须说明的是, 放松规制是相对于“过度规制”而言的。美国的放松规制是政府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一种旨在探索新的政府责任机制的具有全新思路的制度设计。从另一个角度讲, 美国的过度规制及其种种表现, 说明美国政府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且执行严格, 遵守规则已经成为公务员的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模式, 这种境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追求的目标。深入研究美国为什么能把“依法行政”推到登峰造极 (以至物极必反) 程度之原因, 或许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发展中国家有些现实意义。

三、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西方的公务员制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己日臻完善, 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公务员制度, 这不仅成为我们现代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也为各行各业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一) 加强立法, 将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

美国自1776年建国以来, 进行了十大行政改革, 其中战后的行政改革共有四次, 每次改革都是由改革组织委员会提出改革行政机构之方案, 后经国会两院立法并联合总统共同建立的, 因此, 他们的行政改革方案本身具有法律的性质, 如1978年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的改革法》, 使人事制度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 提高了国家公务员的行政素质, 抑制了机构和人员的膨胀。回顾我国政府部门改革的历史, 建国后大大小小的行政改革搞了数十次, 但总是没能逃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 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因素之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部门改革法制建设滞后, 无法可依。政府部门和公共资源的稀缺性, 决定了行政机构因其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特殊性有着更强的自我扩张欲望, 因此不实行强制性的“封顶式”的组织法, 机构和人员的总量很难抑制下来。即使我们的改革曾经取得过阶段性的成果, 但由于没有法律将其固定下来, 改革成果便很难巩固。因此为了确保改革的成功, 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 把人事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很有必要的。

(二) 建立权威性调研机构, 以保证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纵观美英政府部门改革的历史, 我们会发现这两国的改革都非常重视组织领导的权威性。拿美国来说, 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 成立了以戈尔为主席的“政府运行评审委员会”, 集中了200多名高官和专家, 历经半年多时间调研, 提出了《重新塑造政府》的研究报告。调研机关的组成成员都是社会上有名望的、现任的或离任的国会参众议员、高级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和研究机构的知名研究员, 以及经验丰富的私人企业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很明显, 由于他们的背景和经历比较特殊, 除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之外, 他们还具有法定权力之外的影响力。因此, 他们了解各界人士对政府行政机构、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不同要求, 由他们相互磨合后提出的方案, 不仅具有深厚的可行性基础, 也由于理论 (学界) 和实践 (政界、商界) 的有机结合而具有了重大的科学性基础。在我国, 1982年以前的改革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方式进行的。1982年以后在劳动人事部内成立了国家编制委员会, 后又改称为中央编制委员会, 其人员组成仍属国家公务员序列, 由他们提出的改革方案也就只能代表政界的观点, 即使偶尔征求一下学界的意见, 但学界的观点能否被采纳决定权仍在政界, 企业界的意见更是少有反映。我国政府部门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由此也就可见一斑。

(三) 坚持公开、公平的人力资源任用机制

随着公务员系统的发展, 西方各国考试择优的范围越来越广, 如美国近年来在公务员录用时, 一个职位从三个候选人扩大到七个候选人, 在机会上开始注重对文官系统内的人与文官系统外的人同等对待, 高级职位的人选各国已不局限于高级文官, 开始不拘一格, 绝大多数职位都向社会公开, 将公开、公平作为选拔的必要条件。美国公务员制度为了保证选拔录用到一流的公务员, 在选拔录用的资格和年龄上没有加以严格的规定, 给不同年龄、不同条件的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考试方法也由原来单一的笔试发展为口试、笔试、操作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则从通才向专才过度, 对低、中级文官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对高级文官考试则注重广阔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我国更大的人才竞争压力也接踵而来。但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说不健全, 政府只有少部分职务实行公开竞争考试, 大部分还是“人情观”, 笼统的政治考察占了很大比重, 能力考核多凭主观判断。在使用上, 我国公务员缺少严格的任期责任制, 岗位责任不明晰, 因此而使得政府办事效率低, 公务员责任感不强。在公务员选拔上, 许多部门对报考者不是对文凭有规定, 就是对年龄有要求, 这在客观上剥夺了大部分人的平等竞争权。因此, 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在公务员录用工作中的经验, 应当说对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工作很有益处。

摘要:我国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结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 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 探讨其理论与实践, 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提高人事管理水平, 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 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西方国家, 如英国、美国, 其政府部门为适应经济变革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 这些行政改革包括削减政府的规模、重塑政府的组织机构、开辟为公众服务的新途径等。但每次改革运动都是由文官制度的改革开始, 尤其是在公职人员的招收、挑选、录用、培训等方面成效十分突出, 而且正在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

关键词:政府部门,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赵曼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2].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文良.公共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4].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雷蒙德.A.诺伊著.刘听等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6].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7].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编译.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

[8].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4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8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秦义夫

日前商务部宣布暂停“中国畅销名酒”“第六届中国名酒”评比活动。无独有偶,许多企业也对质检总局推行的“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比活动的合法性、必要性也提出了强烈质疑,并予以抵制。

政府部门进行名牌产品评比,有滥用权力、违法行政之嫌,是对公权力的亵渎,需要引起警惕。

名牌源自市场认知而非评比认定

所谓名牌,就是同类产品中市场认知度较高的品牌。名牌产品以其质量优良、稳定,或者具备某些方面的特征而被消费者所认可,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有些产品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能说是名牌,但在特定地域内却往往属于知名产品;有些企业的产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在该群体内属于知名品牌,行政机关怎么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定,又如何能评出“世界名牌”。

另一方面,如果被评定为名牌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消费者恰恰是相信了政府的评定结果而购买了这些产品,授予名牌产品的机关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政府负有制止假冒名牌、保护名牌商标持有人合法权益的职责,而没有认定名牌、授予企业名牌产品称号的权力。评比活动遭到企业抵制,是社会对名牌产生规律认识的回归。

行政机关评比为国务院所严禁

行政机关乱评比的做法,正是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所禁止的。早在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评比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按法律规定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举办的对企业的各种评比活动一律立即停止”。“今后,除按法律规定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不得再举办全国性或行业性的对企业的各种评比活动。确有必要举办的个别评比活动,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或单位严格审核同意,然后统一归口国家经贸委从严审查,报国务院审批。”以后又相继进行过多次清理整顿。从商务部和质检总局对企业质疑、抵制的回应看,这两项评比,显然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名牌评比涉嫌违法行政“三宗罪”

名牌产品评比所存在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是否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同时还存在着违规设立机构、自我授权、用行政手段强制企业接受其所联系的社会团体管理,迫使企业参加其开展的评比活动等违法行政问题。

首先,所谓授权,就是行政机关将本机关所拥有的权力授予其他机构代为行使,其前提是该机关拥有这项权力,而质检总局并没有依法获得进行“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定的权力。质检总局宣称,根据产品质量法制定《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方案》,开展“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比活动。对照2000年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会发现,该法将以前的“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规定,修改为“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把“名优标志”这一概念从法律中予以剔除。所谓“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比,并颁发证书、奖牌,在产品包装上应用,就是在授予企业产品以“名优标志”。这也正是产品质量法所禁止的行政机关“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行为,是对产品质量法的亵渎,而不是依法行政。

其次,质检总局所授权的机构也是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冠以“中国”、“中华”等字样的组织机构,需经国务院批准。而《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是由有关全国性社团组织、政府有关部门、部分新闻单位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非常设机构”,这种用部门规章的形式,拼凑一个临时机构,并冠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名义开展某项活动,是极不严肃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还规定,“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结束后,各专业委员会自动解散”,“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名义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颁发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并组织实施对中国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负责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评比完全是在质检机关主导下进行的,所谓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只是一个可以由其“秘书处”随时设立、随时解散的“影子”机构,向其授权,无异于自我授权。

再次,商务部和质检总局推行的评比活动,存在着利用名优产品评比,强迫企业接受自己所联系的社团组织管理的嫌疑。而按照宪法精神,公民、法人可以结社或者加入某一社团组织,并遵守其章程,是本着自愿原则。商务部的《中国畅销名酒评定申报条件》规定,企业只有获得“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称号,才有资格申报中国畅销名酒评定,而这一称号是由商务部所联系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的,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接受该协会的管理,向其申请“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称号。国家质检总局给予获得其“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以“免检”等优惠待遇,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诱导企业参加评比之嫌。

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制定标准和监督管理

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管理,重在制定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并监督生产者执行,以此来保证企业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维护消费者利益。产品质量法也已经明确,“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并规定了质量抽查的相关办法。随之还成立了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颁布了认证认可条例,制定了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一系列制度,并予以推行。这些,都是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管理要求的、被各市场经济制度国家所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规律的管理方式。以行政权力或者以行政权力为背景进行名牌产品评定,违背产品质量法的精神,是用公权力对部分企业的产品做出质量保证,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影响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对行政权的滥用。有关部门应当正确解读产品质量法,依法履行职责,而不能置政府形象于不顾,抱着那些过时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被法律和国务院所禁止的做法不放,成为企业创名牌的“绊脚石”。

公司财务部门未来发展大体规划 篇9

一、财务部门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为贯彻落实公司财务整改方针,领会《XX讲话(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根据部门具体情况,制定了公司财务部门的未来发展大体规划。未来几年内,财务部门的目标是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做好成本管理,掌握财务信息,分析财务趋势,做好公司的财务“管家”。

二、财务部门未来发展规划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一)财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三)同各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合作,数据或信息缺乏共享

(四)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技能水平还需要提高

三、财务部门未来发展规划

(一)明确岗位责任,组织财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团队凝聚力。每个人都应该清晰的认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无论是做什么都应该为公司,为部门考虑,不可粗心大意;员工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二)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作为财务人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原则,该做的积极去做,不该做的一定要坚决予以拒绝,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每一笔业务。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财务部经过了5年的建设,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更新等情况的发生,相应的财务制度也要跟着去改进和完善,加强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合理控制总体资金规模。规范、健全现金使用制度,严格管理资金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为公司的财务把好舵。

(五)制订财务成本核算体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做好材料的领用、消耗管理,做到记录准确、及时。同时,跟同行业分析比较,找不足,并制定解决方案,逐步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在可控制范围内将成本费用最小化。

(六)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做好每个月度、季度、的预算工作,为公司的管理提供尽可能详尽、准确的第一手分析资料。

(七)准确及时出具各项财务报表或报告,提供月度、季度和预算分析,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八)做好税务筹划和财务规划,规避税务风险。及时了解最新的相关税务政策,利用最新的、对企业生产发展有利的税务政策,降低开支,节约成本费用的支出。

(九)加强同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对于公司内部,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各部门处理相关事宜;对于公司外部关系,我们

部门职能规划-初定 篇10

办公室:

1、主要是负责日常活动,通知部门的常规事宜,负责会议的通知、会议内容的记

录。

2、活动的策划制定,主要是策划书方面的内容,关于活动内容的分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加强内部的沟通。

3、组织内部的考核制度的建立(重建),包括部门活动、部门干事、部门例会等多方面的考核。

4、阳光网站关于社团版块内容的管理

广策部:

1、活动的海报的制作

2、大型活动舞台的布置、设计舞台效果

3、ppt制作的培训,ps等技术的培训,开展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PHOTOSHOP等处理软件,从各类媒体上挖掘

4、部门还可以做除海报以外的宣传册,设计卡片,邀请函,创新创意。

学习PHOTOSHOP等处理软件,从各类媒体上挖掘

5、建立干事选拔标准,建立工作分配制度,包括工作任务怎么分配,以及人员如何分配,建立适合自己部门的规章制度,为效率服务。

公关部:

1、主要下设一个礼仪队,对于礼仪的活动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将礼仪用于大型活动

2、拉赞助,对于大型活动的开展是需要拉赞助,以保证经费的充足。

3、理论性社团论坛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针对社团人的发展而开展的论坛,可以多方式开展

4、礼仪内容的培训

发展部:

1、负责对成立学生社团筹备工作的考查与指导;负责每学期学生社团 工作的考核、学生社团负责人考核及每学年年终的优秀学生社团、优秀会员和优秀社团干部评选的具体工作;

2、开展学生社团会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负责组织和检查学生社团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3、服务学生社团和社管会职能部门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看,全面负责对学生社团素质拓展活动的考核、素质拓展学分的认证工作,同时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社团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

4、加强与社团内部的联系,协助社团开展更多方面的活动,协助社团开展宣传,并且做好会员满意度的调查

5、借场地等方面的事宜安排

中国平安部门发展规划 篇11

去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行政体制改革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经过近一年时间,如何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此,《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

高小平曾任国务院办公厅副处长、国务院办公厅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之后,调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除担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之外,高小平还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绩效管理研究分会会长职务。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其办公地点就设在距离中南海仅百米之外的一座机关大院内。该学会是中南海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智库之一。

“大部门制的轮廓基本形成,但是还需要在下一轮改革中深化”

中国新闻周刊: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七次深化改革,我国行政体制从适应计划经济转向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你认为,行政体制和机制中还有哪些弊端没有破除?

高小平:在我看来,现在的行政管理体制,总的说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依然突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效能不够高;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领域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问题依然存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等。

这些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不够合理,主要是机构仍然偏多,有些职责交叉,部门决策权力过大,而且不符合全局利益、缺乏大局意识的部门决策难以得到纠正,公共服务职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制度设计、权力制约不够健全,主要行政审批制度扩张,审批事项多,审批流程长,办事效率低,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三是管理方式不够科学,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运用参与式管理、人性化管理、服务式管理。总的看,根本的一点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处理上,没有找到最适当的定位,没有准确划分三者的边界。这就导致政府管理不到位,也遏止了市场和社会的活力。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职能转变才能得到解决。

中国新闻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你认为关键在哪里?目前行政运行体系在决策科学、执行有效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高小平:我认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关键是转变职能,一方面要重新界定职能,放弃原来不合适的职能,强化新形势下亟须加强的职能;另一方面要解决权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把行政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这三种权力适当分开、相互制约,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现在行政运行体系中决策不科学的问题、执行效率低的问题,大多来源于决策与执行的合一的体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在推进职能转变和权力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设计新的职能、新的机构体系。这就必然地提出了进一步实行大部门制改革的要求。大部门制是实现“扁平化”结构、制约与协调统一、部门之间协调与部门内部协调统一的最有利形式。

国务院通过几轮机构改革,大部门制的轮廓基本形成,但是还需要在下一轮改革中深化。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开展,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要在大部门制改革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国务院改革的部门,在地方一般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卫生部门与人口计划生育部门需要加以整合,国务院未涉及到的改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主动性,不要仅仅盯着上面改了哪些就跟着改哪些。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分开方面,地方也要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我认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这个作为突破口”

中国新闻周刊: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最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转变?

高小平:我想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最应该加强的是民生工作,要把地方政府打造成为民生政府、服务型政府。

这次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这里就有重大的创新。是把原来的“经济调节”放到中央政府的职能中表述,并改为了“宏观调控”,这就更加准确了,宏观调控主要是中央的权力,地方政府特别是省一级政府虽然也有一部分经济调控的事权,但是基本上是承接的中央政府的任务,不是独立的宏观调控权,不能任意对经济进行调节,不能任意干预价格、税收、金融。

地方政府的职责中几个关键词的顺序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要把公共服务放到第一的位置。把环境保护纳入到政府主要职能中,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关注,需要地方政府动用更多的投入、配置更强的力量,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要抓哪些关键、抓突破口?

高小平: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我认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这个作为突破口。

行政审批制度是一种网状结构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有助于调动政府各个部门和经济社会各方面内生活力的释放。

通过改革审批制度,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活力之后,行业和地方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会增加,社会组织加速建立和发展,这样经济和社会与政府的内生活力紧密结合,促进政府部门自觉改革,将会显现更加全面的效果。

“市场调节本身有个‘度的问题,主要就是掌握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分寸”

中国新闻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对政府提出了哪些要求?

高小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一句完整的话,不是两句话,就是说,要同时发挥两种作用。

我个人认为,政府在经济中不再发挥决定性作用了,不是说政府的作用就不重要了,而是说要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就必须介入,要驾驭市场这匹“野马”,手握缰绳,在它撒野的时候勒紧缰绳,防止它脱缰闯祸。比如市场之外的地方,政府就必须进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赚钱,市场就不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政府来管,为社会治理加油。

还比如,市场调节本身有个“度”的问题,也需要政府来定期把握、把脉,所以中央每年要开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要经常研究经济工作,主要就是掌握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分寸”,就像我们说在一个单位,一把手起决定性作用,班子其他成员要监督他、协助他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治理”的概念,对此,你如何平价?

高小平:《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次理论上的突破。

我认为,这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总认识和总模式的重大发展。

“治理”的核心是共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实现党和政府与多元主体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并重,法治与德治并重,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并重,管理和服务并重。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对包括公共权力配置和政府行为方式在内的政府各方面治理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必然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仍属于“短板”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说明我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高小平:我认为,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经济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辅导大全下一篇:浪漫婚礼新人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