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共8篇)

浙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 篇1

第一课.立刀和寸字边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一是要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可以同桌互相检查姿势是否正确;二是书写前要看准想好后再落笔,写时要多动脑筋,少用橡皮。

2、新课指导

写好立刀和寸字边的关键是把竖钩写直挺。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立刀和寸字边,让学生体会竖钩怎么写才显得精神。

3、书写指导

在例字指导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两部的高低变化。“寸“做字底时,写法与做偏旁时不同,横要写得较长,以托住上部,竖钩在字中心线偏右处。

三、重点指导

“利”,左宽右窄。立刀写法同上,竖钩的出钩点略低于左部。“对”,左小右大。左部“又”改捺为“长点”。

第二课.人字头和春字头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人→人字头(1)

二、学写“人”字头。(1-8)

生描红一个,临写一个,师巡回指导,抽不同层次(一个舒展,一个不够舒展)的两个学生反馈。

三、练习写“含”

四、小游戏:用头写字 令、春(13-14)

五、学写春字头。

六、练习“春”。

第三课.皿字底和四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以象形字和甲骨文等引出:日、人、齿、耳、皿等字。

二、教学“皿字底”的写法

三、学写“四点”

四、临写其他六个字

第四课.月字旁和舟字旁

教学过程:

一、蓝猫引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蓝猫动画: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蓝猫,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写字的新知识,我想告诉小朋友们(出示句子): 我们学写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法家,但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整洁、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二、观察比较,学写偏旁

(一)回顾独体字“月、舟”的书写 出示独体字: 月 舟

(二)仔细观察,发现变化

1、在“汉字城”里许多汉字身上都能看到月和舟的影子,你能说出几个来吗?(引导学生说出月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月”、“舟”和其他部件交朋友组成一个新的字,他们就变成了偏旁,叫月字旁和舟字旁(板书)。

(三)学写偏旁,掌握要领

1、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在写字本上练写月字旁。

2、优生指挥老师范写,注意书写要领,学生在写字本上练写舟字旁。

三、学习新字,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例字:胜 航

四、巩固练习,运用要领

五、谈谈收获,延伸课外 蓝猫小结:我们祖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写字知识、技巧中的一小点,在今后的写字课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儿,再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题课题:

二、观察例字,领悟偏旁的表意功能:

1、一次观察,从鸟字旁和虫字旁的字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2、二次观察,通过比较,了解“鸟”、“虫”做偏旁后要瘦长的书写规律。

三、示范引路,书写例字:

四、游戏引路:

l、“组字摆放”游戏。

2、反馈:偏旁瘦长后笔画伸缩的要领。

五、围绕要领,大胆尝试:

l、学生描描写写:“鹃、鹅、鸡、虹、蛙、蜂”。教师巡视,及时发现一些

第五课.鸟字边和虫字旁

典型问题,进行反馈评价。

2、再次临写,同桌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3、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第3次临写,教师巡视,及时反馈优秀及进步同学的作品。

六、欣赏我们自己的作品:

七、学生练习。

第六课.左右结构

(一)教学过程:

一、认识要书写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雄、彩、说、躲、银、外、引、烧、隐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雄:左右等宽 彩:左宽右窄 说:左窄右宽

二、指导练写本课的字。

整体要领:(1)左右松紧适度。(2)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大小。(3)经过讨论,学生找到

2、个别指导。

三、教师范写。

第七课 左右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念《写字经》

1.出示例字:雄、彩、说,让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一些 2.说一说这些结构形态的字在田字格里如何占位。

(二)、引入新课

(三)、出示结构示意图

1、学写印、和、唤,说注意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点评。

(四)、做课间操

(五)、学习“小博士信箱”,练写“自己练练”

(六)、总结全课 学生临写,师巡视评价。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注意:提示书写姿势要正确。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第八课 上下结构

(一)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导入:欣赏硬笔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在欣赏中陶冶情操,进一步感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和增强审美能力。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学写“整、志”。

2、学写“费、票、蛋”等字。

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1、学生完成书写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

3、欣赏、交流。

五、课堂总结

第九课 上下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本课要求。

(二)、探求新知

师:“这节课又要讲两种类型的结构。”

1.出示结构图:上宽扁下窄长,上窄长下宽扁两种类型。2.学生进行比较 3.学生练写:守、见

(三)、写字指导与练习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第十课 并立和重叠

教学过程

1、课前复习。

(1)出示“守、见”,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回顾上宽扁下窄长、上窄长下宽扁这两种类型的字的书写规律。

2、新课指导。

并立和重叠(包含二叠和三叠)这两种结构形式的字,实际上应归属到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只是他们的每部分字形相同,所以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3、书写指导。三 例字指导

第十一课 练习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先背诗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启发性提问:你觉得比较难写的字有哪些?再请学生描一描这些字,然后让同桌之间讨论一下难写在哪里。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让学生独立书写,教学指导。

3、留有少许时间讲述书法家小故事,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书法家小故事。让学生说说听了书法家小故事后,印象最深或最感动的是什么。要求学生想书法家学习,认真写字。检查一下,自己的哪些字写得不够好,重新再自己的本子上书写。

4、开展评价。

第十二课 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欣赏名帖——《乐毅论》

以《乐毅论》为范本,让学生对王羲之的书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欣赏当代书法家贺东祥的作品。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与碑帖对照起来讲一些临习的方法。借助贺东祥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硬笔书法的用笔方法,了解怎么样的笔画是美的,值得我们学习,哪些用笔有待提高。选取学生作业中一些临习的典型字样来进行讲解。

第十三课 学期总评价

教学提示

1、本课评价是学期总评价,对照样本字进行评价的方法在期中评价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教师稍加讲解,学生就能掌握。关键是过程评价,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通过过程评价,不断改进学生的习字态度,逐步使学生将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在上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将写字课本拿回去,让父母评价其一个学期来所写的字,特别是后半学期写的字与哪组样本字最接近,教师可让家长直接对孩子一个学期来写的字进行评价,也可让家长要求孩子在本书配套的练习本上练练“写写评评”中的字,然后再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写在课本中“爸爸妈妈说我摘到了()个桃子的括号里写上评价结果。

3、上课时,先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书写本课“写写评评“中的句子,然后,教师可驵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第一评价同学一学期进步了没有;第二评价同学的字与哪一组样本字最接近,并让组长在”同学说我摘到了()个桃子“的括号里写上评价结果。

4、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让每个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翻阅自己的课本和练习本,看看一个学期来自己写的字是否有进步。再思考一下,小组中哪些同学的字比自己写得好,自己的字又双哪些同学写得好,思考试后,想想该对自己说些什么,再看看自己写的字与哪一组样本字最接近,就在“我自己相,我摘到()个桃子“的括号里写上相应的桃子数。

浙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 篇2

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7~9年级) 编写组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 认真钻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发挥创造力, 努力使该套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从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

规律等多方面考虑, 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使教科书有一个高效、流畅、易学的知识顺序, 使教科书能更好体现各部分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1. 工具先行

数与数的运算、式与式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图形与坐标等内容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尽可能地将它们靠前安排, 在八下的上半学期前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

2. 分步到位, 分散难点

例如, 将“二次根式”内容分两步到位, 先在七上有理数的相关内容之后编入“实数”一章, 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数的发展过程,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 并能运用计算器将含有无理数的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然后在八下编入“二次根式”一章, 使较抽象、较难学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和运算等难点得到有效分散.

又如, 几何内容编排分三个阶段.从“实验和直观” (七上) 到“直观和推理” (七下) 再到“推理和论证” (八上、八下、九上、九下) .考虑到“命题与证明”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步到位.在八上“三角形”一章中提出命题与证明后, 逆命题与反证法的内容分散到八下的“平行四边形”一章中.这样编排的另一个优点是既及时巩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 又把它作为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工具, 在下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中进行应用.

3. 三个领域的内容交替排列, 互相渗透, 互为应用, 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与技能, 做到融会贯通

例如, 用数量化的方法来定义线段的大小与和差、角的大小与和差;利用数轴来解释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法则, 解释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解;利用图形的面积引出无理数;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解析多项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构造合理图形或图象解决有关大小比较, 求最值等代数问题;利用统计图表示随机数据的各种特性及发展趋势, 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等等.

此外, 本套教科书还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和互为应用.例如, 在七年级就编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为八年级物理学科中涉及的单位换算提供了工具;在九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节中给出三角形重心的定义, 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图形重心的物理意义.

二、认真落实学生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1. 突出数学概念和法则的核心, 抓住数学的本质

例如, 加法是数的运算的核心, 教科书中精心设计情景, 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从实际结果感悟两个有理数相加应该怎样确定“和”的符号与“和”的绝对值, 引导学生利用数轴把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 逐步感悟数域扩大后加法中“和”不再一定大于“加数”.这样设计避免了直接给出冗长、复杂的法则让学生去死记、硬扣.即使是法则的叙述, 也作了分步处理.

又如, 方程是初中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含有未知数, 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参与运算是方程概念中的两个要点.为了突出这两个要点, 教科书中作了多处设计.例如, 在七上5.3节编入一个关于数字谜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辨认什么是未知数, 未知数怎样和已知数一起参与运算, 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列出方程 (教科书案例见图1) .

统计与概率的核心是让学生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和有用的信息, 并用它们来认识未知世界 (教科书案例见图2) .

通过这个设计题, 学生将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研究桂花树叶和茶花树叶的最大宽与最大长, 发现“最大宽与最大长之比”这两组新数据的方差比原各组数据小得多, 从而进一步发现“最大宽与最大长之比”在刻画物种形状时的有效功能.当然不同树叶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不同.

2. 在陈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点出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

例如, 七下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法时, 点明“代入”依据的数学思想是“等量替换”;讲分式方程时, 点明其中的化归思想;在八上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 突出“模型思想”和“数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需要并且能够互相转换”的思想.

3. 本套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

同时, 积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积累基本实践经验 (教科书案例见图3)

三、教学内容的编写努力涵盖课标要求的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 (教科书案例见图四) .

这个案例中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了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 “数学思考”目标包括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如何概括数学概念等.“问题解决”目标包括列方程的步骤和方法、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了3个实际问题所体现的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与人们生活、生产劳动的密切关系.第 (2) 个实际问题:求“蛟龙”号下潜深度, 反映了我国的最新成果, 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整个过程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本套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中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出发, 引入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 以“问题情境———数学活动 (包括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 ———概括 (包括建立模型) ———巩固、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呈现数学内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和方法 (教科书案例见图5) .

这一“合作学习”通过在2×2方格中作出一个面积是2的正方形的情境入手, 引入无理数的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在这个“合作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推理、计算、交流、概括等丰富的数学活动, 从而扩大了思路,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用逼近法求姨2的近似值非常感兴趣, 有些学生尝试用逼近法将姨2的近似值算到小数点后第十位.事实上, 用这种方法甚至可以算出类似姨3736这样看似复杂的无理数的近似值 (教科书案例见图6) .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一课题学习以移动电话的话费计算为背景, 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帮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回顾.这四个步骤几乎概括了所有问题解决的过程, 也包括非数学问题的解决.这对学生的帮助更具有普遍意义和久远性.

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活动教学的思想

本套教科书设置“合作学习”、“想一想”、“做一做”、“探究活动”、“设计题”、“课题学习”等栏目,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思想和方法, 以及经验体系,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案例见图7) .

这个“探究活动”富有趣味,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能增强学生列代数式和整式化简的技能, 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感悟, 根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去建立起合适的数学模型, 然后利用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数学思想.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设定的四大课程内容之一.在本套教科书中, 以“课题学习”和“设计题”两个栏目来实现要求.这两个栏目的共同特点是都以活动为载体, “课题学习”在课本中给出问题解决的过程、数学模型等, 而“设计题”通常只给出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给出的问题更广泛, 学生完成这个活动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学生完成“设计题”的过程中, 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相关指导意见将在《数学教学参考书》中提供参考 (教科书案例见图8) .

五、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本套教科书有选择性地在章前图、引言、节前图、例题、设计题、探究活动及阅读材料中介绍数学发展史 (特别是一些民族数学的内容和我国古代千年灿烂的数学文化) 、中国国情、文化艺术、中外数学名家以及数学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促进学生优秀思想品格的形成 (教科书案例见图9、图10) .

图9

本套教科书中编入了大量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原创题, 其中许多原创题紧密联系我国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类共同关心的大事件, 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包括了解数学在推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科学价值 (教科书案例见图11、图12) .

六、在保证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

提下, 体现一定的弹性, 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本套教科书除了认真编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规定的选学内容外, 还通过作业题、设计题的编选, 体现层次性, 以及编入一些以问题解决为主题的阅读材料, 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尤其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科书案例见图13) .

七、有机融入多元评定的内容、思想和方法

多元评定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地运用和渗透于课堂教学与课程教材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也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本套教科书有机融入了多元评定的内容、思想和方法, 使评定的目标和内涵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等认知领域, 还包括兴趣、态度、意识等情感领域, 有效地帮助教师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具体安排上, 适当设置“设计题”和“探究活动”, 每章结束列出明确的“目标和评定”等 (教科书案例见图14) .

八、有机结合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本套教科书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要求所有选用本套教科书的学生都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数据处理及探索、发现数学规律.鼓励有条件学校的学生上互联网查询、收集资料, 将多媒体、网络和一些适当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作为一种工具引入课堂.本套教科书中加注 (ICT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 直译为信息和通讯技术) 标志的地方均可应用计算器、计算机或互联网等工具 (教科书案例见图15) .

浙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 篇3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4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按比例分配解题技巧

小技巧:a.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b.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c.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小技巧:(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

(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

(5)检验并写出答语。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九年级语文苦练教案浙教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特写、报告文学的特点。

2、初读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3、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中国女排为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学过程:

1、说说你所了解的报告文学或特写:

(简单根据字面猜也行,不必要求准确的答案。)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特写是截取一个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2、你认为写成一篇好的报告文学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①、收集素材(采访)。②整理、筛选素材。③写作。

3、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先做第一步。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①、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②、作者采访到了哪些人?问了什么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要求陈述时由两人组合模仿采访现场一问一答进行。例:

作者:请问袁教练,你说“不能把运动员的性格的棱角都磨平了”,你能说说招娣性格上有哪些“棱角”吗?

袁教练:招娣她挺泼辣的,虽然平时脾气冲一点,但是比赛的时候她真是拼得出、顶得住。那种豁出去的劲头不但给自己的队友巨大的鼓舞,也能让对手望而生畏呢。明确:

①、可采访招娣:了解她的理想,分析她不怕苦、为国拼搏的性格。谈她对教练、对训练的看法,分析她对教练又怨又敬的心理。

②、可采访袁教练:了解招娣的野劲(顽强拼搏)、愣劲(倔强、不甘认输)、邪劲(超乎寻常的劲头),谈他对招娣采取的训练策略:激将法。③、采访队友:

⑴、招娣平日表现,对她的评价(介绍插叙的内容)。⑵、对这样的训练的看法(为国苦练)。

⑶、对教练的评价、看法(了解队员、平易近人、严格冷静)。

总之:通过这些访谈能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其间穿插对“腴、畔、瘸、峻、瘫、侥、窖、邪”等字的读音、写法、意思的掌握。最后根据时间情况向学生简介此届女排取得的骄人战绩。

补: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用心

爱心

专心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编选素材的取舍。

2、了解作者写作时运用的艺术手法,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教学过程: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设想了作者采访的内容,那我想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除了我们在课本中找到的这些材料之外,作者还会看到什么?了解到什么呢?

可以有女排一天训练的时间、内容、强度;可以有她们的饮食状况、伤病状况、业余生活等等。

2、现在我们作者的手里笔记本、录音带已经有一大堆了,脑海里也装满了他所看到的训练场面了,那么该进入第二步:构思、整理素材了。把可用的材料挑选出来,还要安排好它们的详略。那就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做这项工作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作者所做的安排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呢?

明确:

选材方面:①相对平时的训练是本职任务来说,加练是招娣主动要求的,是她为国拼搏奋斗的最好表现。

②插叙的3件事是介绍招娣不甘落后的性格的,她在一次比一次严重的伤病困挠下,依然不放弃排球,相对健康的训练来说,更能体现她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

③、写教练和队友是对招娣进行烘托和补充。

详略方面:①、加练的内容是文章所截取的一个典型片断,要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精神世界,所以必须详写。而且因为是作者所见,能够具体描绘。

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为了介绍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再加上是听他人的叙述,距离时间长,所以略写。

③教练与队友是起烘托和补充作用,所以也略写。

构思:①、顺序:按时间顺序叙事,展现二走三练的情节,其间安排插叙,一方面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方面也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手法: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在对教练和队友的描写中进一步塑造招娣的人物形象,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3、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好了,接下来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生花妙笔把这些设想变成铅字了,这时他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①锤炼语言。可利用课后练习三、四两道题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②、修辞的合理应用。如“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教练的坚定、沉着、严格要求的训练作风。

“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招娣冷静下来后一动不动的情景,展现了她的“理智、倔强、好胜”

小结:本堂课通过对作者写作时选材、构思、用笔的分析,让我们不但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作业: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招娣练球的感受。

用心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篇6

1、知道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是一种爱家乡的表现。

2、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多方面地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难点:能为家乡的某项活动出一个金点子。

教学准备:

1、西湖俯视图、西湖十景图片、西博会活动图片。

2、每位学生一份调查报告。

3、准备与家乡有关的民间故事、各种活动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乡的山山水水,你了解吗?你熟悉吗?今天,我们要试着当一回导游,不但要自己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风光,还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先看看丹西小导游是怎么做的?

二、第一站:风景线。

(丹西小导游手拿导游小旗,出场)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我的家乡——杭州市。你们知道杭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游客根据自己知道的回答)

今天我们到的第一站是“西湖十景”。小导游指着游览图,逐一向游客介绍西湖十景。游客可以随意向导游提问。

三、第二站:参观角

参观博物馆,介绍杭州的历史文化。

四、第三站:调查角。

1、小导游向“游客”展示一篇西博会上学生写的小文章。

2、小导游采访“游客”。

3、采访话题:

(1) 你的家乡举办过什么活动?

(2) 你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活动?

(3) 你喜欢哪些项目?为什么?

4、为家乡的活动出个金点子。学生讨论。

总结: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再见!

第二课时

一、了解课前准备情况。

二、试做一个小导游。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合作伙伴,整理搜集的资料。

2、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风光。

3、学生评议。

4、学生谈当小导游的体会。

三、试做一个好导游。

建议写一份调查报告。

浙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解放军,冬天不怕冷,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到校的习惯。

2.学会7个生字:冷、就、怕、出、长、当、也;学会新偏旁:“冫”(两点水)、“忄”(竖心旁);掌握“早上、一大早、长大、马上”等词语。会用“也”说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读对话。教学重点:

1.懂得小学生学习解放军,从小不娇气的道理,养成按时起床。上学的良好习惯。

2.学会7个生字。

3.学习练读对话。教学难点:

1.补说“也”字句。

2.理解“就”用在句子中以加强语气;比较“早上”和“一大早”的词意。

3.三点水与两点水偏旁的区分。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人课题。

1.小朋友,在练习五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冬冬是个能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孩子。现在,天冷了,丁丁是怎么样的孩子呢?我们来学习课文——17不怕冷。(读题)

2.学习题目中的两个生字:怕。冷,同时学习两个偏旁,出示:两点水(冫)、竖心旁(忄)。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按要求自学。①读课文,拼读生字;②结合课文想想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卡片认读生字,注意正音。

②找出合体字,独体字。

③读带读字组成的词:不肯。起床、解放军、叔叔。

④扮出课文有几句话,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请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起立读。

2.讨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丁了不肯起床?(看图)丁丁早上为什么不肯起床?

3.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4.说话练习。出示:“天冷了。”让学生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5.指导朗读,注意读“冷”和“不肯”时加重语气。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示卡读生字,重点是“怕”、“冷”两个字。

2.书写指导。“怕”和“冷”同是左右结构,同时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想办法记字形。

3.老师在田字格范写。

4.学生书写:写几遍由学生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朗读第1句,说说句意。

二、学习第2句话

1.自己读读这句话,找一找:妈妈见丁了不肯起床是怎么说的?用“„„”划出这句话。

2.反馈划出的句子,读一读,认识双引号,并告诉学生双引号里的句子就是这个人说的话。

3.说说“一大早”与“早上”有什么不同。

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一大早出操了。

4.比较句子: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一大早就出操了。

5.朗读体会“就”字在句中加强了语气。

三、学习丁丁说的话。

1.听了妈妈的话,丁丁怎么说的?用“——”划出来。

2.丁丁说的话有几句?你怎么知道的?

3.说一说:丁丁的话是什么意思?

4.比较句子,体会“也”的用法。

解放军叔叔不怕冷,我不怕冷。

解放军叔叔不怕冷,我也不怕冷。

5.朗读体会“也”的意思,知道表示后者和前者意思相同时要用上“也”。

6.句式训练,用“也”说话。

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牛爱吃草,马()。

我有一个苹果,他()。

丁丁爱听故事,冬冬()。

(),()也()。

四、分角色朗读对话。

1.挑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

2.同桌读。

3.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评议。

五、学习最后1句话

1.齐读这一句话,给“马上”换个词语。

2.讨论:丁丁为什么马上起床了?

3.朗读这句话,“马上”读重音。

4.想一想,以后丁丁会怎么做呢?

六、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总结谈话:丁丁能够不怕冷,早上马上起床,我们也应该怎么做?

七、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找出刚才句中的生字读一读。

2.启发学生记字形。

3.指导书写:注意“长”、“出”的笔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后练习1:写出有下面偏旁的字。

3.齐读课文。

4.看板书回顾全文。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感受。

2.挑喜欢的角色自己准备。

3.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评议

三、行为指导。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丁丁开始为什么不肯起床?后来为什么马上起床了?

2.讨论:你喜欢开始的丁丁,还是后来的丁丁?为什么?

3.我们要向后来的丁丁学什么呢?

4.结合实际说一说:你每天早上几点钟起床?我们班哪些同学能天天按时到校,不迟到?

四、作业练习。

1.课后练习3:抄写句子。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浙教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政类的手缝、洗涤、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种植等内容,学习技术类的纸工、泥工以及其他多种材料制作等项目。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册教材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

二、教学目的

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2015年9月

1、奇妙的针法

教学目标:了解钩针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装饰价值,掌握持针、绕线的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编织记号,学会其编织的技巧。

课前准备:准备工具,并向女性家长请教,以促进孩子们编织技能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上除了教材上运用的,还可以选择其它的线材,如彩带、开司米线、马海毛线等等,工具更是型号多样,棒针的型号从大到小有十几个品种,要求学生按线的粗细合理选择,棒针可以选用铝质或竹制的,钩针也有两种不同的式样,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较适合学生使用。

二、汇报课前的学习体会

三、自学书上的制作步骤

四、互帮互助

可以发动男女学生之间互帮,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让对编织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得更快。

五、课外延伸 学习其他的针法。

六、评价:编织是否仔细;技术设计是否有创意;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学后记

2、美丽的钩针花样

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各种形状的钩针编织图案,了解其针法及组合的方式。2掌握三种针法的编织方法,熟练进行编织,并能对它们进行组合,完成一种简单花样的编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掌握锁针、短针、长针的编织方法,并能够将它们组合,编织出一种简单的花样。

2.教学的难点是熟练地运用钩针的三种基本针法。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先复习钩针起针方法及三种基本针法的编织图示符号及方法;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想想”中的三种花样分别使用的针法类型及组合方式。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然后教师进行总结。2动手编织:

动手编织前,教师要组织他们仔细阅读环状花样的编制说明,交流质疑,然后教师对技术难点进行示范讲解,最后分组练习,互帮互学。评比;

学生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展示,老师评比。教学后记

3、香皂结

教学目标:

1.探究中国结香皂的编织技术,感受它的工艺性与实用性结合的特点。

2.学会中国结香皂的编织方法,编制一份独特的中国结香皂礼物。

3.通过实践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中国结香皂的编织技术,学会基本的编织方法。

2.教学的难点是创造性地运用打结技术,编制一份独特的中国结香皂礼物。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中国结的编结技术

教师引导学生 感受中国结香皂的工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品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香皂结的外形与编结技术的关系。二。技法学习。教师示范:图案的固定方法、双手盘绕的方法。2。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尝试编结。

三、制作实践

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编结制作。1、徒手绘制草图,和同学们交流。

2、用大头针固定编结线路,并选用合适的线绳展开编结。

四、展示评价

师生共同布置展示台。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表达编结意图:

1、我的中国结香皂有何用途?

2、我编制作品时,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在哪里?

3、哪些色彩搭配的特别满意?

4、用大头针固定时,我用了哪些巧妙 的办法? 教学后记

4、小刺猬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看着图示塑造刺猬形象。

2、通过捏、揉、搓等技能捏出造型。

3、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紫砂泥、泥工板、各种辅助材料及泥工用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图片刺猬)引导学生说出刺猬的基本特征)

2、学生尝试看图示塑造刺猬形象,教师巡回。

3、讲述塑造过程,教师做简单评价。

二、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价结束活动。

请个别有创新的学生上来讲述他的作品,并进行表扬鼓励。教学后记

5、电影放映机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影放映机的原理

2、学会利用蛋糕盒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电影放映机 教学准备:蛋糕盒、热水瓶软木塞、长约30厘米的粗铁丝、卡纸、美工刀、剪刀、彩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学习步骤

1、在蛋糕盒表面的正中央画一点A,然后在蛋糕盒的侧面,用美工刀刻一个小窗,并在A点附近的蛋糕盒表面开一个天窗。

2、用铁丝从A点穿过蛋糕盒与盒盖,然后抽出铁丝。

3、将热水瓶的软木塞当作放映机的郑轮,将铁线穿过卷轮的中心。、4、在卷轮的表面画上米字格,然后用小刀在卷轮的外侧画一圈垂线。

5、根据你投计的图片,按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的顺序画图。

6、将画好的图片按顺序一一插入卷轮的竖缝里,注意插得整齐,牢固些,也可以用胶水粘合。

7、卷轮装入蛋糕盒中,并用铁丝将三者下连接。

8、在铁丝的上端粘上小旗子,下端扭成直角弯。

三、展示 教学后记

6、无土栽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通过上网浏览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认识其优点,了解无土栽培的各种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大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运用网络,探究知识

1、质疑提问

2、分组研究

3、交流汇报

l 方法: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等

(三)指导实践

1、讲述:通过上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研究无土栽培还有什么打算或?

2、指导学生做木屑栽培大蒜的实验。

3、反馈情况。

(四)总结延伸 教学后记

7、无土栽培常春藤

教学目标:学会无土栽培常春藤的方法

教学准备:铲子、洒水壶、常春藤、珍珠岩、细沙、花盆、营养液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洗净泥土:洗净常春藤根部的泥土,并作适当的修剪。

2、准备基质:固体其质选用2份珍珠岩加1份细沙,然后将基质搅拌均匀。

3、远用中号吊盆,将搅拌好的基质上进行栽种,一般每盆栽3、5棵

4、第一次要浇透,以后每隔几天浇一次。

三、总结 教学后记

8、神奇的音乐片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片的神奇作用

2、了解安全使用电烙铁的要求

教学准备:剪刀、尖嘴钳、镊子、导线、蜂鸣器、音乐片、电池盒、触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握好电烙铁

2、带锡焊接

3、点锡焊接

4、焊蜂鸣器

5、焊电极片

6、焊音乐片

三、交流成品,展示 教学后记

9、水果电池

活动目标

1.科学探究:学会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初步尝试画简单的电路图。2.科学知识:知道电池的组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初步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4.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活动过程

一、活动启动阶段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电池?收集了哪些电池?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来创造个小电池,做一个有趣的“水果电池”。

二、实验探究阶段

1、教师当场示范制作水果电池,边出示材料,边介绍。

分别介绍电流表、导线、鳄鱼夹、金属片。

2、学生用鳄鱼夹把电流表和金属片连接好。

3、教师往水果里插入铜片和锌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4.学生尝试。

5、提出疑问:这真的是电吗?

用音乐小喇叭(来自新年卡上)来验证。水果电池产生的电,足以使音乐小喇叭发出声音。

2、讲解水果电池的组成四、实验拓展阶段

师:我们已经做了一组苹果做成的水果电池,细心的同学们不知有没有发现,它们产生的电流都一样大吗?(不一样)

五、活动总结阶段 教学后记

10、自制冰镇番茄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冰镇番茄 教学准备:冰箱、糖、番茄、盘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洗净番茄后去皮

2、将番茄装入盘中并加糖

3、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

4、数分种后取出食用

三、布置课后任务

因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家里完成。教学后记

11、煮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2、初步懂得使用电饭煲。教学准备:米、电饭煲、淘米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淘米

2、用抹布将电饭煲的内锅处部擦干

3、将米倒入电饭煲中,再加入适量的水

4、插上电源

5、按下按键,当红灯跳转后表示饭已烧熟,请再焖15分钟。

6、用饭勺将饭翻松

三、布置任务

请学生回家为爸妈烧一餐饭。教学后记

12、栽培豆芽菜

教学目标:

1、2、了解豆芽菜的由来 会自己来制作豆芽菜

教学准备:

塑料蓝、黑色塑料袋、水盆、绿豆、自来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消毒:将绿豆种子用清水洗净,洗时去除破烂种子及杂质,然后在55度的热水中消毒5分种。另处,栽培的容器等也用开水烫洗消毒。

2、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浸种约一天,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有的种皮破裂时倒入塑料篮,冲洗干净。

3、催芽:在塑料篮外面肆上黑色塑料袋,每隔4-6小时淋一次水,淋水后及时上黑色塑料袋,在黑暗环境中催芽。

三、总结 教学后记

13、制作电动摩托艇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摩托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布置。

2、通过制作摩托艇、玩摩托艇的动手、动脑过程,学会用泡沫塑料制作摩托艇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

3、学会使用美工刀、螺丝刀、电烙铁等常用工具。活动重点:摩托艇零件安装。活动难点:切割及马达地安装。

一、导入:摩托艇又叫动力艇、汽艇,是一种用内燃机或电动机发动的小型船舶。摩托艇速度快、灵活轻便、机动性大,可以作短距离的交通工具。、二、看看想想。看看想想是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电动摩托艇,思考制作这个摩托艇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设计一个制作方案,然后把方案写进右边的空白处。

三、学学做做。

1、制作船体

2、安装零件

3、调试试航

四、交流创新

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摩托艇的基本制作技能,这里安排了两道拓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

1、你能把摩托艇的外形设计得更加漂亮吗?(作品外观创新)

2、摩托艇以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想想还能用更好的动力装置驱动吗?(作品动力创新)五)展示台

1、说说你制作的摩托艇模型的特点,比一比谁的摩托艇模型做得漂亮。激发学生再次制作和创新的积极性。

2、举行一次摩托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摩托艇开得稳、开得直、开得快(可以另外安排时间进行)。教学后记

14、制作小木凳

教学目标:

1、学会画线、锯割、刨销、钉钉子等技能。

2、学会设计图纸,并能从小木凳的外形、材料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创新能力

3、通过小木凳的制作,感受木工制作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条的双重画出,同学间互相帮忙,并非我们平时意义上的合作,这里的互相帮忙所指的是我帮你,你帮我。难点:掌握锯割平直的技能。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生活中各种小凳子的照片在媒体中展示,同时制作好小凳子示例,提供学生参考。

2、新课引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小凳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及制作好的小凳子做示例激发学生兴趣。

3、学习过程,1)设计小木凳

2)制作小木凳时

四、教学评价:

1、图纸的正确性评价

2、能否掌握用工具在木料上画线、锯割等技能

3、重点评价是否美观、牢固、实用。

15、我的理想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的个性展示,结合口语自由表达,使学生明确理想的含义,知道应正确选择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受到一次理想教育。

2、通过学生的口语自由表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活动过程:

一、导语: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那么,你认为理想是什么?

话题一:理想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话题二:我的理想

师小结,并结合贴吧中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使之明确:正确选择理想很重要!

话题三: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想

话题四:如何使理想化为现实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播放flash动画《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想实际,讨论认识到必须不懈努力,才能使自己的美好理想最终化为现实。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理想的话题,最后请你用几句话概括,今天同大家交流的收获。(生自由表达)。

16、图像捕捉器

教学目标:

1、2、了解图像捕捉器的作用 学会制作简单的图像捕捉器

教学准备:剪刀一把、水彩笔、硬卡纸4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学学做做

1、在一块硬纸板上剪下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圆盘,并用剪刀剪出四个对称的小长方形。

2、设法将铅笔固定在圆盘的中心上,转动这个旋转观察器,透过长方形的槽观察周围运动的物体。

3、剪下长6厘米宽4厘米,接着在每张长方形纸板上各剪一个小口。

4、拿出一块纸板,在正反面相错开位置画上两个鸟笼。在另一块纸板上的正反面画上两只小鸟,把它们对插起来。

5、将两块纸板的交叉处用铅笔固定。

三、交流展示。教学后记

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 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 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

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

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

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

1.上针的平面织法:(1)教师示范:①起针 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 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

④重述上述编法。(2)学生尝试

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 ②与样品进行比较; 2.起伏编织

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

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 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

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

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 教师示范: ①起针

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 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 三.学生尝试编织

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

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 四.织品展示:

上一篇:谜语及谜底100个下一篇:提高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