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姓名:
路
建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前沿学科,首先体验到了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带来的好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作为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软件,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辅助计算机任课老师完成电脑网络教学任务,同时实现网络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包括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监视、双人对讲、多人会话、影音广播、电子画板、网上讨论、执行命令、网上配置、电脑信息、黑屏肃静、锁定电脑、发布消息、发布作业、提交作业、关机重启、屏幕日志、点名签到、班级模型管理等多种教学功能,从而可以方便地利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各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对辅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大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现代教学技术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兴趣 分享
浅谈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现在中小学都把信息化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电化教学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加强了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应用。作为站在科技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课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体验到信息化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烘托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以南京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系统V6.0为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的作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通过屏幕转播、网络画板、声音广播、网际影院,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声音、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丰富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中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好奇心强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中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所以中学生对采用多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颇感兴趣,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集成了投影、幻灯、录相、计算机等多种功能,每当课堂讲解或者练习时向学生提供各种好玩的图片、软件、视频素材时,那红色的五角星、绿色的三角形、彩色的小花、透明的彩棒、活泼的小鸡小鸭、搞笑的鬼脸和震撼的影片同时感染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时,强烈的刺激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他们迫切地想看、想摸、想动、想探索个究竟。通过形、声、色的刺激,通过静、动、大小、虚实变化的演示,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引起了极强的探索欲望。这种兴奋的状态正是引起、巩固和发展思维的基点,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自觉的、积极的。在电教手段创设的愉快情境中学习,中学生便有了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这时的课堂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最佳结合,也为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也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实现信息分享,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独闯江湖,更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在社会上立足。现代人是社会人,是群体中的一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练习都是多人协力合作的结果,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为学生团队合作提供了可能。借助这个平台,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各取所需,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中的分组教学功能可以实现进入分组教学状态后,各组长机器上自动出现组长操作界面,组长可实现对本组学生的广播、监看、联机讨论、网络画板、电子抢答等十多项教学功能,实现真正的分组教学。具体表现为:
·组长有对组内学生进行各种教学功能的灵活操作权参与者可以用文字、语音、图像进行联机讨论
·支持多个小组同时进行讨论,且相互间无干扰
·讨论内容可以保存为文件,可以直接启动电子白板
·每个人都可选择自己所用的文本颜色
·提供个性设计及日常用语
在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word第二课《文章输入大比拼》中,分组教学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班同学第三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人负责完成一段文章的录入,结果都提交给组长;组长把三段文章发给大家,然后三人再共同探讨文章由“三足鼎立”到“大一统”如何来实现。组长可以集思广益,给其它两位组员展示的机会,最终拿出本小组的方案,提交给老师。
三、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能够及时反馈跟踪学生情况,便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兼顾全班学生的要求,而只能对大多数学生提出宽泛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为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提供了“第三只眼”,老师可以通过远程监控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同样的作业有些同学可能觉得非常简单,有些同学却认为有难度;有些同学喜欢理论性强的题目,有些同学则喜欢实践性强的题目。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将学生分组,最多可以同时观察了解8名学生的情况,班内50名同学可以在1分钟的时间内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提供练习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避免了个别学生作业量不够,个别学生作业太多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及时反馈,启发与促进学生去“发现”规律和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介入,为教与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的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及兴趣选择相应的题目,只要一做完,学生就立刻知道成绩,对的就获得表扬,错了也会被友好地告知错在哪里,以便学生随时检测自己的知识构架哪里出了问题,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知识及自学的能力。
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摸索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运用都要讲究度。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盲目依赖多媒体,那教师就失去了领路人及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避免夸大工具作用,忽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我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及常规教学间实现自由“切换”
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往往能够更能调动 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的讲解比起内容丰富的课件,自由发挥的电子白板,活泼有趣的分组讨论是那么的“索然无趣”。如何能够让学生在两种教学状态间自由转换,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工具使用的度,还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在两种状态间实现自由“切换”。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应在学生作品保存,建立个人专属文件夹上进行改进
为了方便机房的管理,大多数机房都安装了还原卡,这虽然避免了学生误操作或恶意操作对机器造成的损坏,但也对学生作品的保存及延续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作品往往有很强的连续性,需要学生在几个课时内完成,学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完成作品的方法实现“由繁到简”,对完成作品的质量实现“由粗到精”,并最终实现该类问题的举一反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大多都不能在学生机上建立学生专属文件夹。如果该系统能够为使用该机器的每位同学建立专属文件夹,且能具有简单的加密功能,能够对学生作品进行保存,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试想:哪位学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得以保存,并能不断地完善呢?
三、多媒体网络系统应当提高系统稳定性,保证教学的“万无一失”
相信使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上课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 教师机已登录,但学生机上就是显示“老师不在”; ☆ 个别学生无法同步显示课件,只能看相邻同学的; ☆ 老师通过“屏幕广播”展示完优秀学生作品后,要求学生改进自己作品的时候,个别学生机却死机,只能重启电脑; ☆ 个别学生收不到老师下发的作业或无法上传-------在这里,笔者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系统任何一个小问题都能造成课堂教学中的大问题。学生无法观看课件影响了知识的学习,无法接收作业影响了知识的巩固,无法上传作品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一个弊端,更是对教师课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个考验。
总之,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是践行者。我们一定会不断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改革中探讨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边玉芳 《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作者简介:
路建,男,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历史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和教学模式, 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 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宗教、艺术、科技、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 同时它又是一门基础学科, 重点是向学生介绍各个方面的基础内容, 让他们能对中国历史有个基本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承接中国的优秀文化。因此, 面对纷繁庞杂的史料, 如何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传递给学生就成了历史教学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梦想。
二、传统教育的弊端
传统上的历史教学基本上呈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讲的天花乱坠, 口干舌燥, 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这无疑是一种沉闷死板, 让学生感到无聊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对历史教学提不起兴趣, 无法感受到历史的博大和内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教学方式的呆板, 以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
1. 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的乐趣。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应用到历史课堂中后, 就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 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新模式。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 给学生提供或设置历史场景, 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历史, 并把他表达出来, 教师在其中是扮演导演、策划、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这样学生能真正变成历史的主人,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能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拓展知识范围。
学生对一些历史比较感兴趣, 但书本上并没有介绍或者比较缺乏, 学生就比较困惑。但是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源极为丰富, 所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历史资料, 多方感知历史, 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老师再加以点拨, 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入的记忆和理解。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后复习。通过信息技术, 学生可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 自主选择复习方法与内容。
3. 能更好的诠释教材内容,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悠长的, 它综合了多门学科, “文史不分家“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在古代史中, 我们可以播放些诗词朗诵, 呈现出一些画面, 就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心理状态, 也能反过来更好的理解其作品的精髓。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也带来了课程实施的变革,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削弱,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 教师上课之前, 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 设计出教学环节, 并在每个环节提出探究主题, 提供参考信息、网址、搜索引擎等。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 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搜寻所需内容, 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达到学习目标, 完成研究任务。
四、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 重视历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作基础。影响教师制作历史课件除不熟悉计算机技能外, 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不容怱视的原因。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全体教师, 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建设。
2. 正确处理课件与教师的关系。
现在大多数历史课件的制作平台是POWERPOINT, 而要求交互性强的课件设计, POWERPOINT则很难完成。课件设计的平台应当由POWERPOINT向AUTHORWARE、课件大师、方正奥思等交互性的软件过渡。同时, 课件设计则要逐步从辅助教师教转向辅助学生学, 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3. 明确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带给历史教学结构的变革。
传统教学结构只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 在实现整合后, 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师生的互动方式不断丰富, 不仅可以一对一, 一对多个学生的互动, 而且互动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以实现远距离、跨时空的互动。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学习方式, 必将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整合研究的深入进行, 必将提高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进而大大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师书恩, 傅耀良.教育技术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 应用方法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加上网络信息的参与和支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强,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的逻辑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加之小学英语教材的题材广泛、生活氛围浓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课较其他学科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其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比较抽象、枯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既向往又胆怯。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利用卡通、动漫、录像、演示、唱歌、游戏,将教学内容和学习的过程与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融为一体,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有趣,顺应了小学生天性好动、趋乐、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的生理、心理特征,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丢掉了胆怯,摆脱了生涩感,在欢欢乐乐,不知不觉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相关知识,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学,爱学,增强了求知欲望和学习自信心。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英语教学情境
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学会语言并进行交流。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英语训练的环境和机会。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营造教学情境。儿童都喜欢动画片,甚至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利用电影视频影象功能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生动有趣的且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动画片,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使学习过程有动、有静、图文并茂,从而在课堂上模拟出现实生活的情景,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刺激人体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生动而丰富的感性认识,及时疏导学生思维,课堂中的重点难点便也迎刃而解,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一般只有四十分钟,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黑板,课本,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往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强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更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My new teacher Let’s talk 的学习中,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学完书本上的对话就下课了。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话,可以给同学们创设刚开学认识新老师的情境,让他们把我们学习的对话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也能更加加深同学们的记忆。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广大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备课资源变得十分丰富。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水平。比如在百度搜索引擎里搜索小学英语教学法,就会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及专家们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而得的心得、博文或者论文发表在各类网站及空间里。资源类型也各异,PDF、WORD、PPT等,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喜好选择吸收。真可谓方便至极。
作为一位新进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一些教学难题,我就常常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搜索解决办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四年级英语下册的一课是关于宇宙中几个常见的天体之间位置关系,当时我就在思考应该怎么样把这个学生本身就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英语中学好,既学到天文知识又学到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于是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该课标题,搜索结果里面满满地罗列了很多我需要的内容,我打开了很多迫不及待地学习起来,经过数小时的学习研究,我终于得出了那篇课文的最佳教学方法。图形加绘画加课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很好。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受师生喜爱。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实现小学英语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更好地服务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平.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J].考试周刊,2011 (5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
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
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摘要:远程教育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移植性。我们要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加强资源应用,促进学校课题的研究。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
关键词:合理运用
校本研究
持续发展
正文:
“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是由李嘉诚先生和国家教育部共同资助的旨在改善西部地区教育教学条件,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工程。目前已有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拥有远程资源,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下面是本人近一年来,就农村小学如何运用远程资源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移植性。因此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来说,远程教育资源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大“馅饼”。
(一)、利用《示范课》栏目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对于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来源相对闭塞,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和上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无异于是思想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引导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我们可以把示范课的听与评引入教研教改活动。利用示范课的示范性教学活动,教师可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可以亲耳聆听名师的教学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潜移默化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这一活动的基本步骤是:
1、各学科教研组长与管理员联系,确定收看示范课的时间和内容。
2、教研组长把收看示范课的时间和内容传达给本教研组成员。
3、教研组长和管理员共同组织收看相应示范课内容。
4、教研组长召集成员进行评课及交流活动,通过谈体会或以讨论的形式开展教研工作。
5、教研组长做好教研活动记载,管理员做好听课记录。
(二)、利用《同步学堂》栏目组织常规教学活动。
小学《同步学堂》栏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全部课程内容,运用多媒体播放程序,全部由特级教师授课,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结构合理,这一栏目倍受学生关注,深受学生喜爱,为了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同步课堂栏目的常规教学活动。根据目前大部份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多媒体设备还没有进课堂,数字化校园的形成还要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由学校组织同年级的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授课活动,是一种切合时机的选择。开展这一活动的步骤是:
1、教导处与管理员联系,确定《同步学堂》栏目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决定听课班级。
2、教导处通知各听课班级的教师,传达听课内容和听课时间,让教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科任教师按时组织学生去远程教室听课,管理员和教师共同主持授课活动的进行。
4、教导处和管理员做好《同步学堂》栏目的授课记载。
(三)、鼓励和配合教师运用《教学资源》栏目自己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正确和灵活运用这些资源来上课的话,课堂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的效果好十倍。管理员要乐于为哪些愿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提供操作上的指导和课件制作技术上的支持,并时时为哪些愿意自觉利用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辅导和帮助,在具体工作中,开展本项工作的活动步骤如下:
1、利用课余时间以座谈方式,向教师主动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激发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热情,并根据教师意愿确定开展活动的时间。
2、和教师一起讨论可以为上课所利用的素材,让教师熟悉教学资源栏目所提供的素材类型,并为不会制作课件的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制作方法上的辅导。
3、配合相关教师运用教学资源栏目组织教学的实施。
4、和教师一起总结经验,并做好相应的活动记载。
(四)、利用《信息技术》栏目继续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大多数教师对新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知识技能上都准备不足,而对于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培训教师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教学服务。我们在工作中已深深地体会到由于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所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惑。作为管理员我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去教教师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而是要进行IE的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系列实际应用程序的应用培训工作,如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
(五)、《教育动态》和《课程改革》栏目的学习和探讨活动。
帮助教师掌握教育动态,了解国内教育形式,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评价、课程结构方面的内容,从而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开展此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步骤是:
1、搜集整理重要信息,打印后装订成册。
2、分发给各教研组和办公室。
3、教研组内传阅或者由教研组长组织进行集中学习。
4、学期结束回收资料并妥善保管。
二、加强资源应用,促进学校课题的研究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我们的教学、教研来说无疑是一块丰富的资源,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我校每周星期二都要召开教研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如:组织各教研组人员看空中课堂、观看示范课、讨论课改案例、学习心得交流、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直以来,年青教师都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我校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培训之后,年青教师有了直观的教学参考,上一堂课之前,可参看相关的教学内容,好比请到了名师,加快了年青教师的成熟,真正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它涉及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以,要采用系统的思路与观点来指导建设,在搭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更要建立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只有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
2、和教师一起讨论可以为上课所利用的素材,让教师熟悉教学资源栏目所提供的素材类型,并为不会制作课件的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制作方法上的辅导。
3、配合相关教师运用教学资源栏目组织教学的实施。
4、和教师一起总结经验,并做好相应的活动记载。
(四)、利用《信息技术》栏目继续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大多数教师对新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知识技能上都准备不足,而对于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培训教师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教学服务。我们在工作中已深深地体会到由于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所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惑。作为管理员我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去教教师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而是要进行IE的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系列实际应用程序的应用培训工作,如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
(五)、《教育动态》和《课程改革》栏目的学习和探讨活动。
帮助教师掌握教育动态,了解国内教育形式,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评价、课程结构方面的内容,从而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开展此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步骤是:
1、搜集整理重要信息,打印后装订成册。
2、分发给各教研组和办公室。
3、教研组内传阅或者由教研组长组织进行集中学习。
4、学期结束回收资料并妥善保管。
二、加强资源应用,促进学校课题的研究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我们的教学、教研来说无疑是一块丰富的资源,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我校每周星期二都要召开教研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如:组织各教研组人员看空中课堂、观看示范课、讨论课改案例、学习心得交流、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直以来,年青教师都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我校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培训之后,年青教师有了直观的教学参考,上一堂课之前,可参看相关的教学内容,好比请到了名师,加快了年青教师的成熟,真正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它涉及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以,要采用系统的思路与观点来指导建设,在搭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更要建立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只有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
(五)、《教育动态》和《课程改革》栏目的学习和探讨活动。
帮助教师掌握教育动态,了解国内教育形式,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评价、课程结构方面的内容,从而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开展此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步骤是:
1、搜集整理重要信息,打印后装订成册。
2、分发给各教研组和办公室。
3、教研组内传阅或者由教研组长组织进行集中学习。
4、学期结束回收资料并妥善保管。
二、加强资源应用,促进学校课题的研究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我们的教学、教研来说无疑是一块丰富的资源,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我校每周星期二都要召开教研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如:组织各教研组人员看空中课堂、观看示范课、讨论课改案例、学习心得交流、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直以来,年青教师都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我校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培训之后,年青教师有了直观的教学参考,上一堂课之前,可参看相关的教学内容,好比请到了名师,加快了年青教师的成熟,真正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它涉及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以,要采用系统的思路与观点来指导建设,在搭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更要建立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只有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
1楼
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心得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相信技术的使用符合了教育实现消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中的使用,我对远程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远程教育资源它含概的内容很多,一节课除了有优秀的课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动画课件、练习题、课外扩展知识。优秀课例也并不能完全应用到课堂上,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别,他们接受不了高频率的学习活动。如果一味地完全应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跟不上,只会适得其反。那么,在我一开始想象中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恰当、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素质教育倡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即使你是一个幽默大师,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而远程教育资源恰恰给我们地处偏僻的学生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它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历史故事、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面对这么好的资源,我想:要用好这些资源,要想成为一名学生都喜欢的好老师,必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要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我应抓住这个好的契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
第一,在课前把有关这节课的内容要先看一遍,哪些内容能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哪些内容较深自己所教的学生难以理解,课件、动画、训练的习题穿插在课堂中哪一个环节更为合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既有情景的创设、知识的传授、生动的动画画面激发兴趣,又有多样的习题提高能力。
第二,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就同一节课而言,它所表现出的形式和效果都是不同的。也许有的教师会说:“使用远程教育这么麻烦,这不是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吗?”是的,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就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可是我们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画图片、找资料了。
三、只有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挖掘远程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第一,我利用远程资源中的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学生都跃跃欲试特别活跃,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中适时利用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第二,利用课件动画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头疼的书面表达变得形象、生动、有趣。而且,能利用多种训练方法达到练习的目的,学生的练习兴致很高。使练习不再乏味、单调。
经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自己从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使教师的素质、能力更上了一个台阶,我相信学生、教师会拥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究竟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学习内容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首先,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白学生想学到什么,以此确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从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孩子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进行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知训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教学活动中面对的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形象,由难变易,由静态变动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立体图形比较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画在纸上除正面外,其他几个面看上去好象不是标准图形,而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使其他几个面也能变成标准图形,学生看上去就比较容易弄懂长方体各个面的特点和棱、顶点的特点,通过分割、移动、闪烁、旋转,把特点一一提示后,使长方体的特征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体积等实际问题碰到困难时,脑中就会浮现出屏幕上长方体出现时的情景,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
五、注重积极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学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评价语言要做到真诚而富有艺术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一定要发自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是真心欣赏。同时教师的评价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因活动而异,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只有切实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孩子们才能真正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才有更多地时间去全面发展,才能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就初中数学来说,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一些简单数理的掌握,达到实际应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激发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早日跨入优生行列。
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明显,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从心理上讲是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教师辅导减少,学科增多,学生独立性增强,如果学习意志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就会导致成绩下降。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多种多样,但他们的心理品质却很不成熟,可塑性极大,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加强教育,因势利导,他们容易将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造成学习落后。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根据多年实践,认为要消除或是缩短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差距,教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趣,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是信任鼓励学生,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帮助,热情辅导,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与学生真心相待,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使他们在学习上赶上一般水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进步,受到鼓舞,产生自信。同时结合教材讲述的古今中外学者苦学成才的故事,从精神上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是降低起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数后进生基础知识不牢,知识零散不系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降低教学的起点,减少坡度,合理安排进度。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每一个后进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循序渐进,辅导时应及时加以肯定,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慢慢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缩小差距。
四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部分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花了不少工夫,但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同时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分析、比较、归纳、转化、综合等思考方法,逐步具备正确地进行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能力。
【摘要】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种感官作用于一体,既丰富了学生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更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实现历史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也是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信息时代呼唤着历史教育技术的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笔者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尝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所得的体会作一概括,与同仁切磋共享。
一、历史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1.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
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然而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时空阻隔,缺乏认知的直接性和直观性基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为教学过程建立的一个著名理论便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传统的直观教学中,历史教师常备的直观教具有历史地图、实物仿制品和历史图片、历史图表等。直观教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理解历史概念,但是由于大多数直观教具为静态教具,且不易制作,使用时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
处。这样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科学研究资料证明:人们从语言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从图象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的65%。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拓宽教学时空,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详实、典型的具体经验或感性材料,为思维活动的展开构筑坚实基础。多媒体的历史课件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借助计算机采集、加工、存储、输出信息极为快捷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的充实,增加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在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日本侵略军鸣枪射击,复以利刃相剁,顿时遍地横尸,血流成河。视觉的冲击,引发内心的震荡,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叹惋之声频传于耳。看完录像后我问:“日军为何要屠杀中国人民?战争发生在何时?中国军队为何不抵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些学生低头沉思,有些学生相互争论,看起来好象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他们不约而同地看着老师,渴望老师给他们一个答案。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也水到渠成,对于问题的迫切解决也是一触即发,这就为下面学习这一课的内容创设了扎实的心理基础。现代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而这种效果,即使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也绝不能及的。
2.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这次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信念。笔者认为:上面所说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主体原则也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品德、能力、智力,发展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了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更新。教师大都注重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多媒体技术正是让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因为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媒体策略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由学生控制学习工具,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每一项差导图符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因此,学生无论选择哪一项,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
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我设计了以下几组幻灯片:
(1)英、法、美、德四国钢铁、煤产量及工业产值比重表,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分析并理解帝国主义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展示德国首相俾斯麦和外长皮洛夫发表的讲话文件,以及英、德在中东、非洲地区争夺三B、三C铁路的文字资料,为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和思维训练创造条件。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为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3)欧洲地图及巴尔干地区民族分布宗教状况,让学生理解巴尔干问题的成因及实质,同时让他们对当前的北约军事行动做出评价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历史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教学,制作更好、更高质量的课件去适应教学要求,逐渐成为历史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3.应用多媒体技术设置特定的教育情景,有利于强化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中学历史要求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中,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由于教育方式多为言传口授,空洞无味的说教,使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德育教育自然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它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光、影、型等手段来极力渲染那些难以揣摩、无法言表的情景,从而达到以情感人、情感交融,增强爱国主义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这种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情感方面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禁烟运动》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林则徐》。学生从该片中清楚地看到了清王朝的腐朽、鸦片的危
害、鸦片贩子的无赖、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以及林则徐不畏强权、坚决禁烟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影片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神态、举止、交谈激发了学生的爱与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又如在讲述中国现代史抗战中的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利用音、影、型的手段制造出一种血腥悲壮的情景,揭露日本法西斯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兽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侵略者强烈仇恨、对自己民族命运深切关注,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深刻教育。另外,观看影片后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这样更加强化了影片的爱国主义的渗透,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选材应慎重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把课堂教学搞好。任何素材的引用,课件的制作都要服从于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有的教师为追求课件的漂亮,把课件中的图片、背景等设计得很花俏、很艳丽(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文字与背景图片等的对比度不够,文字都看不清楚;有的整个课件当中都是录像、电影;有的纯粹幻灯式的;有的制作得太复杂;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又不想使整个课件半途而废,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等等,都没有真正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作用,不但对教学无所补益,反而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把握好分寸。
要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求:①目的性:即运用教学媒体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②必要性:用和不用效果一样的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才用。③实效性:媒体运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只是简单演示,走过场。
2.上多媒体课应紧扣主题
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会使他们目不暇接,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如果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就会受到严重地影响。表面上看学生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可能并不好。历史教师应尊重学科特点,制作课件时,切忌滥用画面来代替学生对课文深入细致的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历史事件,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课件的特性,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现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实现多媒体课件与历史教学的最佳整合。
3.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角色不可异化
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上多媒体课不是让学生看电影,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老师必须督促学生在上多媒体课时,牢牢抓住教学重点, 勤于思考,学会记录,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历来提倡的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要有感情的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历史教师要以自身的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中如果单纯依赖画面的切换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语言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象;教师只顾
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而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则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素养,以全新的教学手段来把握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新课改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以它丰富的呈现方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等缺陷,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新课改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鲸》这篇说明性文章,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些重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计算机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鲸的进化过程以及它在海洋里遨游的情景,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对于“圆明三园”、“众星拱月”的意思同学们很难理解,教师只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它是由圆明园、万舂园和长舂园组成,所以叫圆明三园。此外,三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对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所遭受的洗劫,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只能通过读来感知。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看一看当时里面的各种奇珍异宝和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影片,让学生亲身感受侵略者在圆明园烧、杀、抢、掠的丑恶行径,再通过读教材让学生体会这座昔日辉煌的皇家园林和它所遭浩劫的那段屈辱历史。使学生对英法八国联军的疯狂和丑恶行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教育学生要记住仇恨,关心民族命运,使教学效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利用计算机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教师随即贴上小女孩,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吗?此时如果是你坐在月亮上,你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说话时想象意境美(教师启发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长城、外星人、杨利伟叔叔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欢迎、满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而随着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加深,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并对这种事物的认识便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多媒体技术在具有智力功能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如组织学生讨论或朗读课文,配以恰当音乐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的体验。课文《草原》写景抒情,教学时利用计算机播入配乐朗读和影像,使学生在听读感知、欣赏体味中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尽情地欣赏一望无际的草原、洁白的羊群、驰骋的骏马、以及草原上人们的热情好客。一名学生看后充满激情地述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草原太美了,草原上的人们更是热情好客。难怪作者最后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影视的形象往往更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运用影片再现《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五壮士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回味式——激情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我教《慈母情深》一文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我问:“同学门,学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此时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的确,读完课文谁都会为文中母亲的深情感动。让我们一起唱起《烛光里的妈妈》,再一次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表达儿女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吧!一边利用计算机播放着《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感人的歌曲,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母亲的关爱与呵护,母爱是伟大的。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去关心她们,去回报她们。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习惯,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施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为学生拓展创新思维。我们确信,多媒体技术会在语文新课改中焕发出它的光彩。
邮编:731600
地址:永靖县四局小学 党淑霞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物学教学,整合,应用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 是一门更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学科, 一般比较注重形象直观等感性认识。为此, 中学生物新教材中凡重点、难点的部分都配有一定篇幅的插图,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用传统的教学媒体进行插图教学, 效果不甚理想。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 表现方式灵活多样, 克服了传统生物学教学可视性差, 不够形像、直观等特点, 能生动有趣地展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突破教学上的重点、难点,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成为一个普及的教学辅助手段, 以其直观生动、形象快捷、容量大、有利于纵向拓宽教学内容等特点为广大教师所采用。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 应清醒认识到教育要快速发展, 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 使教育技术信息化, 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
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以期为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生物学科特点
1. 生物的微观性。
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 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 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 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感官、思维, 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 实现微观的物体宏观化, 帮助学生理解。
2. 生物的运动性。
生命是运动的过程, 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或缩短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尿的形成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 生动形象, 容易接受, 感染力强。
3.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有200多万种, 每一物种又有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特征, 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信息技术, 则能在短时间内展示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以表现的现象, 例如, 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 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对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 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 特别是一些基础课程, 由于其知识的抽象性和动感特征, 多媒体的优势更是毋庸置疑。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在生物学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无法为学生展现自然界生物的千姿百态, 许多生物的概念显得很抽象, 学生不好理解, 学习难度加大, 导致学生对所讲内容兴趣不大, 再加上课时不断压缩, 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因此,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是生物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 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活动画面, 并伴有音乐、声响, 得到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 使抽象的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5]。如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植物细胞时, 先用文字对植物细胞的定义进行讲解, 然后用细胞的图片来解释细胞的组成, 既有基础知识的讲授, 又有图片密切联系实际, 这么直观的资料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并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有利于增加教学容量。
生物学课程一般内容较多, 课堂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 知识却是无限的, 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呢?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板书为主, 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 并且, 生物学课程一般挂图较多, 因而会限制教学容量。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书写板书和悬挂生物学教学挂图的时间, 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及挂图等占用的工作量, 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教学容量, 多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同时, 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 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3. 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主要通过听觉一种途径来获取知识,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 若两者同时使用, 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 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 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依托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教学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 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 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 使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 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
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后, 教师板书的内容和时间减少, 可以使教师尽量减少对粉笔灰尘的吸入, 减少咽喉炎、气管炎以及肺炎等职业病对教师的损害, 改善了教学环境, 提高了教师的身体素质。
三、在生物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时, 教学节奏过快, 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多媒体教学由于幻灯片停留时间较短暂, 切换速度过快, 前后知识内容分隔在不同的幻灯片内, 影响学生联系不同幻灯片间的内容, 不符合学生获取信息的认知特点, 也不利于学生产生较牢固的记忆和逻辑思维;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忙于计算机的操作, 加之课件互动内容的设计又少, 影响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由于课件是预先制作的, 不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还有相当数量的课件缺少教学设计, 淡化了问题的引入、启发教学、反馈、强化重点等教学环节, 使教师成为幻灯片的“解说员”, 影响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课件制作花费时间的问题。
目前, 教师利用的多媒体课件一般有两种来源:一是从网上下载, 二是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质量参差不齐, 一般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不适合自己的教学, 需要大量的修改, 这需要很多时间。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更需花大量的时间, 这都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问题。
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节奏加快, 教学内容自觉和不自觉地被增加了, 如在讲解细胞有丝分裂时, 使原安排2学时的教学内容在1学时内便可完成。学生要记忆的以及要记录的内容大大, 使学生的认知负荷加大, 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间隙, 从而造成教师借助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 教师应尝试进行互动式多媒体教学, 应该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接受信息, 然后做出反应, 而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 受到启发, 完成教师把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要明白, 多媒体课件不是教师的讲稿, 只是展示给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 在讲授时, 文字应逐条显示, 讲深讲透后再出下一个要点, 避免内容一大页一大页的全部出现。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于花哨。
在生物学教学中, 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于花哨, 将一些漂亮的生物方面的图片引入其中, 学生更多的是被眼花缭乱的图片所吸引, 使得许多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在学习知识上, 忽视了知识的吸收和积累。有的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效应, 过分使用动画、声像等“渲染修饰性”内容, 在把握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性”和“渲染修饰性”成分的含量时不够恰当, 也会分散了学生课堂注意力,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4. 其他。
在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 由于教学容量的增加, 使得学生处于听课和记标记的矛盾当中, 有的为了听课, 没有时间记标记;有的光顾着及标记, 而忽略了听课的重要性。由于多媒体课件多是PPT (Powerpoint) 文件, 具有可复制性, 大大降低了学生动手记笔记的兴趣, 甚至不做任何笔记, 影响学习效果。另外, 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 彻底放弃板书, 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
总之,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它强调的是“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与传统的生物学教学相比,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显示出很多优势, 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该善于总结经验, 在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 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以达到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只有在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于生物教学中, 才能优化生物学课堂教学,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广大生物学教师应不断实践创新, 从而真正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2]何克抗.教育技术通讯[J].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刘宗淑.生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弊谈[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4]张新桃.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 .
[5]马骊.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职业教育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2010.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知识,有利于学生联想记忆。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更生动和形象。举例来讲,在学习中国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设计时,通过多媒体首先给学生放一些环境破坏对中国城市发展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课题背景知识,丰富教学背景,从而更好地展开地理课堂教学。
二、巧妙结合多媒体和传统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灌输,学习效率极低,教学效果不明显。地理教学中包含着很多图表信息,只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因此应当适当地配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图表观察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展示,这样才能清晰准确地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地理课堂知识。因此,新时期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的陈旧观念,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地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是大有帮助的。本身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教学知识清晰、形象地展现出来,对学习效果提高有积极作用。举例来讲,在学习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时,可以首先提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长江流域的特点,全方位地理解,最后再根据具體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和开发利用策略,清晰、形象,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杨秀艳.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
【浅谈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09-21
浅谈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06-26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9-28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之利弊11-05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06-24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09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6
多媒体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6-1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在《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07-22
浅谈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