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通用8篇)

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篇1

课程名称:认知实习课程类别:实践

适用专业(方向):市场营销 教学周数:1 学

分:1 编制部门:工商管理系

编制/修订日期:2017年3月修订

一、认知实习的性质与任务

认知实习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集中性实习,是学生全面接触企业实践的教学环节,是在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实习对于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理论,获得专业实践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专业认可度,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接触了解社会和我国国情,开阔视野等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营销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各类中小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侧重于对所学市场营销专业对应的中小企业实际管理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认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认知实习期间要态度积极,认真参观并了解实习企业,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加深对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认识。

(1)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规,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

(2)行为举止文明得体,要体现江苏理工学院校风所倡导的精神风貌,礼貌待人,虚心学习。(3)实习是校外教学活动,实习学生应认真遵守交通规则,认真遵守实习单位安全规程,切实注意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4)认真钻研,态度严谨,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取得优良的实习效果。(5)实习期间一般不准请事假,病假需有医院证明。无故缺席一天以上者,实习成绩定为不及格。

三、认知实习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学生认知实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但不限以下内容):

(1)了解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

(2)了解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制度;(3)了解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4)了解中小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

(5)了解市场营销专业相对应的中小企业实际部门的情况;(6)结合一种具体日用消费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

四、认知实习的组织与时间分配

1、认知实习组织:本实习采用分散实习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学生就近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按照实习计划规定的内容和日程进行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可以为各类型工业企业、各类型商业企业和其它类型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管理素质,有接待实习的热情和能力。

2、认知实习时间安排:认知实习持续一周时间,利用暑期完成实习任务。

五、实习报告与成绩评定

1.实习报告的格式与要求

实习结束时,学生必须撰写实习报告,以对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和总结。实习报告要按统一的实习报告格式手写(填写要求见商学院 “认识实习报告范本”),字数2000左右。

2.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1)实习报告考核;

(2)其他佐证材料(比如:产品照片或实习单位公章)。

考核成绩按优、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认定为不及格。(1)实习报告字迹潦草,内容有明显错误;(2)抄袭他人实习报告者;

(3)在实习期间不遵守纪律,造成恶劣影响者。

六、有关说明

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按规定完成下列工作:

(1)在系实习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安排实习工作;

(2)作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院实习小组汇报,安排好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后勤工作。;

(3)指导实习学生制定实习计划,认真钻研、相互学习;

(4)指导实习学生作好个人的鉴定、小组评定和实习总结,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执笔人:陆玉梅

审核人:

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篇2

《材料认知实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它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湖南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将其放置在第四学期, 时间为三周。

一、明确目的

专业是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近几年来, 随着设计市场经济体系的的发展和完善,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院校以往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相对滞后于市场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只有立足于培养设计实践能力强, 具有施工图及效果图制作能力、管理能力、预算和谈单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才能适应设计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材料认知实习课程教学我们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教学目的明确, 通过三周的教学, 学生们能较为全面的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特性, 并通过市场调研, 分析各种空间中材料的合理运用, 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工作中, 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学习主体《材料认知实习》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材料的种类、规格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 绿色材料 (环保建材、健康建材、节能型建筑装饰材料等) 不断涌现;产品的技术指标多、性能要求高等。那么, 这门课究竟教师该怎么教, 学生该怎么学,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为专业课程学习形成支撑?为职业岗位工作构成铺垫?我们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原则, 对该课程实施了系统的教改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材料认知实习课程环节

材料认知实习课程教学设置为三周, 本着循序渐进, 丝丝相扣的原则, 在教学上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即进行市场调研、聆听讲座、跟踪施工现场、展开问题答疑。经过教研室成员研究讨论, 院领导审核, 制定了实训计划, 成立了以专业教师为主的认知实训辅导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带队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能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材料知识的讲解, 并能有条不紊地统筹整个实习教学, 从而确保实习效果。

在教学环节进行之初, 实习带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认知实训动员大会, 着重介绍实训内容, 提出实训的具体要求, 并分组讨论确定考察认知课题。以12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例, 课程的安排上, 第一周为本土房地产楼盘考察, 包括本地特色小区、商业空间考察等。第二周为材料市场考察, 如红星美凯龙家具城;新时代装饰材料市场等。第三周为资料整理和学生汇报、教师答疑阶段。值得注意的是, 定时跟踪施工现场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1. 市场调研, 触摸材质

在装饰材料市场, 学生们体会到装饰材料的广泛和博大, 从装修风格与装饰材料的关系、装饰材料色彩与形式的搭配, 不同装饰风格中家具、灯具的选择等出发, 学生们分类考察了相关的材料, 丰富了对材料的认知。

在考察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参观当地装修时尚的商业空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步步高超市、大洋百货等商业室内空间, 这些空间装修中往往结合运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体、新技术, 并集中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地域特色。具体表现为:商业室内空间装饰所采取的手段如揉进更具有亲切感的尺度体量、参入更加繁多的材质肌理, 加入更具变幻的灯光方式和更加适宜的图案色彩等, 这些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不同的材质肌理营造出的不同空间效果。

在第二周的市场调研阶段, 组织同学们集中参观了湖南长沙、湘潭两地的材料市场, 时间为三天。并由专业老师带队进行讲解与分析, 第四天和第五天为自由考察阶段。在整个调研过程中, 鼓励学生们大量地去接触材质, 感受与了解它们不同的材质特征, 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认识去发掘各种材料的可塑性, 开发其多样化的表现力, 要求作出初步的调研报告。

不同的空间需要不同的材料进行装修, 不同的设计风格适合与其匹配的材质;有时又不乏要有创意的表现。只有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我们才能运用自如。材料本身被艺术家赋予了生命, 如木材代表温和、亲近、自然、舒适;钢铁体现出理性、冰冷、重量、现代;而石材蕴涵着坚硬、永恒、牢固、彰显;玻璃则包含了明澈、脆弱、透明、开放。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 表达形态上运用美学的法则, 科学地运用材料的这些特性, 能更好地将其各自的美感得以表现, 达到造型的形、质、色的完美统一。

不同的材质, 无论它们给人的感觉是高贵还是低贱, 只要运用得体, 冠以设计的理念, 就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来。在对材料的运用时, 要考虑材料的表面肌理和内在特性两个方面, 既要关注材料构成形态的视觉、触觉感, 也要体会材料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这样材料才能在空间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我们的设计也会更具时代感。

2. 聆听讲座, 了解材质

选择性地聆听专业人士主持的讲座, 对于学生在专业上的快速成长非常具有帮助。针对《认知实习》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性的特点, 由教研室牵头, 邀请本地知名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到学校举办讲座是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些设计师处在装饰市场的前沿,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以及与客户良好的沟通能力。能确保讲座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讲座的内容至关重要, 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有困惑的知识点展开。以12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为例, 带队教师与设计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明确了目前这个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材料在不同空间中的运用不能灵活把控, 二是各种材料在运用过程中的加工工艺不熟悉。经过综合分析, 设计师最后确定了“装饰材料与装饰风格”的主题讲座。设计师在实际的讲解中, 带着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讲解, 讲座目的明确, 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反响较好。

3. 跟踪施工现场, 感知材质

结合上午的讲座, 下午由设计师带队到施工现场考察交流。在施工现场, 学生们观察每个施工细节, 主动的做到看、问、听、记, 了解具体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 进而提高了专业认识和知识素养。我们的学生从盲目状态中逐渐认识到专业知识的缺乏, 认识到四年学习任务的重点和方向。

在三周的实习环节中, 要求学生定时跟踪施工现场, 这是由环境设计项目施工的长期性所决定的。要求学生填写施工进度跟踪表, 表格的内容加以细化, 包括施工的具体时间、地点、施工进度、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所了解到的施工工艺等, 这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4. 问题答疑, 认知材料

《材料认知实习》这门课程中, 我们摒弃了以往交实习报告这种纸质材料结合平时表现作为最后成绩评定的做法。要求学生根据三周以来的所见所闻, 总结提炼出多媒体课件, 这种形式图文并茂, 学生能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的特性、肌理质感体验、加工手段及市场应用进行分析, 并有条理地加以陈现。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查阅大量图书资料, 进行思路整理, 进一步完善了知识梗概。从制作的课件来看, 主题性很强, 探讨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有研究各种型式的玻璃材质的, 有研究玻璃砖材质的, 也有研究大理石材质的。研究的范围也很广, 有材料性能属性的研究, 有材料色彩属性的探讨;以及对材料环保的挖掘研究等。

在本课程的设置中, 最后六节课是学生进行汇报和现场答疑环节。现场提问与答疑场面异常活跃, 教师可以提问, 别的组的成员也可以提问, 经过讨论及教师答疑, 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知识欲求, 这是一个动态体验的过程。同学们的专业和综合知识得到极大丰富。

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相比, 学生汇报这种形式更能增强师生互动,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有效的反思学习, 另一方面老师从讲课任务中解脱出来后, 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想法, 倾听学生的观点, 从而能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指导。

三、结语

浅谈品德课程的认知教学 篇3

品德课程中的认知教学,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认知基础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学生掌握了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的,有过什么体验和经验,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重点。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凭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判断;通过事前调查和访谈了解;通过引入性提问获得反馈。

2.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情境所呈现的知识(或道德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衡或学生之间的意见分歧。

认知冲突在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知冲突是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的动力,是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和教学时机,它清晰地表露了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认知冲突的解决,就是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的过程。如《诚信真可贵》(浙教版五上)一课教学中,老师根据社会热议的“三鹿奶粉事件”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①出示三鹿奶粉的广告和“荣誉”。

②交流:三鹿毒奶粉给婴幼儿和家庭造成的后果触目惊心。

③讨论:为什么会再三出现毒牛奶事件?

④讨论:该不该对三鹿奶粉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罚?

⑤预测:三鹿奶粉今后的结局如何?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社会事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教学前,学生对“三鹿奶粉事件”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课堂呈现的恶劣后果还是出乎学生的意料,尤其是三鹿奶粉的自我宣传和大量“荣誉”,与现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现实生活中,企业不诚信造成的危害与学生原有的对诚信的理解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毒奶粉事件为什么会屡禁不绝的深入拷问,又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向深入。

在教学中,认知冲突常常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认知冲突的设计,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状况,向学生揭示符合学习水平的未知领域的认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教学所揭示的道德认知要高于学生已有发展程度一个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低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或远远高于儿童发展阶段的道德教育容易因受儿童排斥而失去效果。

(2)层次性原则。认知冲突设计要努力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3)主体性原则。认知冲突设计要将学生作为整个冲突状态中的主体,增强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4)生活性原则。即把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社会事件、社会问题,或者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历史、文化、经济、科学等认知内容提炼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为只有符合生活基础的问题情境才是“真实”的,而“真实”的认知冲突更具有教育的价值。

3.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方式,指的是学生在面对认知冲突时,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深度和推理的方式。如讨论“如何使用零用钱”,可以从传统的节俭角度考虑,少花钱,不浪费;也可以融合现代理财的观点,合理消费,注重理财。两种不同的思考角度,虽然不能区分认知水平的差异,但是可以促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生活方式。

以何种思维方式展开教学,是认知教学最关键的环节。选择恰当,学生的认知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新的情感体验。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认知教学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揭示事物内涵的方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感性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水到渠成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的认知将会发生质的提升。如《多彩的节日》(人教版五下)教学案例:

在学习和讨论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狂欢节、奔牛节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西班牙的奔牛节几乎每次都会有一些人受伤,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

问题2:国外的节日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不一样?

问题3: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节日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是否也有共同的地方?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民族独特的节日活动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生活态度,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感受文化的多元性。这样的教学,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入。

(2)改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思维角度的变化,会呈现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浙教版五下)的教学,学生在大量感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后,充分了解了“中国制造”的影响。但教师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的思考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①观察: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外国品牌商品分别是哪儿生产的?

②交流:这么多的外国品牌商品也是“中国制造”,你有什么感想?

③小结:当中国品牌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那我们的品牌也会走入世界,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中国制造”,还需要“中国创造”。

(课件演示:联想电脑凭“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3)呈现不同观点的方式。“德育过程正面性的理解当然也应当包括培养学生对负面道德影响的分析、批判、抵制能力在内。”(檀传宝:《德育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P201)在不同观点的选择中,更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的发展。如教学《高峡出平湖》(浙教版五下)一课,在充分感受三峡工程的壮观雄姿、巨大效应后,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1992年4月7日三峡工程议案在全国人代会上表决时,“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有25人。赞成票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二左右(67%)。

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准备如何去探究?

(4)背离学生惯性思维的方式。当学生蓦然发现事实和自己习惯性的思考结果大相径庭的时候,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的震撼就会形成巨大的教育效益。比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学生对我国国土的认识基本上是“土地辽阔”,教师却背其道而行之,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①画一画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疆域范围;

②学习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有关内容,在地图上划去清政府割让的土地,给租地涂上颜色;

③读读清政府先后签订的割让土地的部分不平等条约,把割让的土地一一划去,给租地涂上颜色;

④对照两幅疆域地图,说说你的感受。

当学生看到一张面目全非的中国版图时,震惊得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群情激昂,相互交流着,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1000)

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篇4

转眼之间,我已经由一名大学生转换身份成为了一位高一年级的化学老师兼小班主任。回想寒假在家时,自己总是憧憬着顶岗实习时的工作与生活的状态,期待着见到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而现在实习生活已过半了,从最初到这里对环境的不熟悉以及对所教班级纪律的无可奈何逐渐适应过,并且慢慢融入到高一二分部这个大集体中。在顶岗实习的这两个月中,我对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的认知也从书本上的描述逐渐转换为了自己对它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到张家口涿鹿中学进行顶岗实习的前期,我其实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虽然每天都在忙碌地备授,对每一节的授内容有计划,但是整体看是毫无计划性的,而且虽然我在前都会卡着时间反复地顺每一节的授流程及内容,但是一旦到了堂上讲的内容总是超出4分钟,所以初期自己就变成了自己上学时期最讨厌的人。这个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学校给每个实习生安排了学科指导教师,自己又参加了教研活动,活动中教研组长安排了这个学期高一年级的化学授内容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地反思自己的授,意识到了之前上学时教法老师提到的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于是我一边听指导老师的程,一边结合自己班的学生情况安排准备着12班的程,我结合涿鹿中学的校历以及程范围做了月份的授计划,并且将一周的正、学科自习、晚自习做了授安排,之后每个月月末就会做出下一个月授计划。

在大二上心理时,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最应该做到的是教学心理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原在微格教室录时由于时间较短,无法完全体现这个理论,本次顶岗实习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的结论。由于我教的班级是整个分部中最令老师们挠头的班级,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差,甚至初中的化学重点知识也不太清楚,从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好多知识他们都是死记硬背的,这样就不利于继续学习,所以我又结合了这一实际情况在堂上尽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类比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此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一方面帮助学生记忆,在授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理解记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记忆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发现自己授过程中的漏洞以及学生本身需要弥补的不足。

在此期间,我积极听指导教师的程,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授能力。我知道自己在工作上比较刻板,不利于带动堂气氛,因此教学效率也提不起,而我的指导老师恰好与我的性格互补,我在指导老师的堂上不仅学到了授中的学科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如何适时运用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调动堂气氛的技巧。

认知实习实习报告前言 篇5

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本次实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实践教学环节。实习目的是:(1)让学生全面充分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有关材料领域的基本情况,充分认识材料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比较全面地了解主要材料行业的原料特点、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及产品的应用范围;(3)了解国内外材料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4)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5)学会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的任务和内容

(一)实习动员,准备阶段

1.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实习过程中的自觉性,特别强调实习中的组织纪律、安全、仔细观察、详细记录等注意事项,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2.据带队教师的要求,借阅有关资料,仔细阅读,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基本情况。3.根据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所有物品。4.讲课。通过课件、录像等手段向学生介绍主要材料的原料特点、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及产品的应用等,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现场实习阶段

1.水泥——了解水泥厂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设备、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1)水泥原料的种类及配比、破碎粉磨、烧成等工序。(2)观察水泥原料、生料及熟料的特征。(3)认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了解其型号、性能参数、应用范围及工作状况。(4)生产经营状况。2.玻璃(浮法玻璃)——(1)玻璃原料的种类,原料性质对玻璃制品的影响,玻璃行业对各种原料的要求。(2)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破粉碎、配料、熔融、成型。(3)玻璃窑炉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生产状况。(4)影响玻璃质量的主要因素,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产品的规格及用途。(5)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状况。

3.陶瓷(日用,建筑,特种)——(1)陶瓷原料的种类、产地、性能、配比。(2)生产工艺:从原料到烧成的整个过程,注意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生产中的异同。(3)釉料及坯料的组成及异同点。(4)陶瓷生产中的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参数。(5)陶瓷用窑炉的结构、性能、产量及烧成制度,注意与其它工业窑炉的区别。(6)陶瓷产品的种类、性能、价格、用途及销售情况。

4.耐火材料——(1)耐火材料原料的种类、产地、主要化学成份、矿物成分,原料的性能及其与耐火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2)不同类型的耐火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3)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4)耐火材料生产的主要设备,其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窑炉的类型、结构、性能、产量、烧成制度。(5)耐火材料制品的用途,行业标准及检测项目。5.木塑材料——(1)木塑材料的原料、种类、配比(2)不同类型木塑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3)木塑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4)木塑材料的用途及销售情况(5)木塑材料的发展前景及现阶段的一些问题

(三)室内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

根据实习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对实习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按要求、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可附图说明)。同时,要求每一位同学针对某一种材料设计出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方框图或设备联系图),编写出简单的设计说明书。

三、实习的要求

1.熟悉和了解材料行业产业背景、应用领域,不同部门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2.熟悉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木塑等材料的原料类型、特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的性能及参数,产品的性能。3.熟悉非金属矿原材料的深加工技术、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产品性能与应用的关系。4.熟悉材料生产行业的经营管理手段和方法。5.了解原料的类型及测试方法,充分认识原料性质对产品性能的影响。6.了解当前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新的原料品种及新的产品类型。7.了解无机非金属原材料及制品的检测技术、制样、选样的过程,充分认识检测对非金属原材料开发利用的重要性。8.初步建立起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程设计意识。9.学习编写实习报告,并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认识实习报告。

四、实习单位、时间安排及人员

第一周一、二、三、四: 实习动员、准备、讲课、看录相; 第一周五——第三周一现场实习

1、华洋陶瓷

2、中昌特种水泥

3、鲁中耐火材料

4、金晶玻璃

5、淄博庆隆木塑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6、统一陶瓷

7、鲲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四砂泰益有限公司

第三周:编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篇6

中国建筑业比起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有着很多的差距,只有中国建筑行业的人员不断努力才能超过他们。当然,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搞建设才是出路。对于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都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起着带头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一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到现在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全面成熟的项目经理,独立承担过房建、桥梁、道路和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经常和项目部人员进行研讨,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对党的“三全代表”和“十六大”精神,我认真地学习和体会,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把“十六大”精神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自己贡献一点“添砖加瓦”的事业。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路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建筑行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项目,我都坚持圆满完成,并做出成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抢工期,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还是暴雨下,我都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一个个工程顺利地竣工,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的银灰大道竣工完成,我心中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自己曾经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内心也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了。

三.学识水平、专业能力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用能力。对于建筑行业的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每一次一出台,我必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把规范、标准和定额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工程竣工验收时,我都认真作好工程验收记录,并整理成册,存入自己的工程竣工验收记录档案中,经常分析和研究竣工验收记录,发现自己在工程修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必备素质 1:学会看,学会问。看来听了不知多少遍的六个简单的字,真正能够做好是不容易的。看的时候要仔细注意要点,有不懂的地方马上问或记下来,否则一些问题会一闪而过,过后再想就不容易了。

2:切忌眼高手低,注重实践。因为当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只用眼看而看不到学不到的体会,这些才是你自己的,对的你要总结起来,不对的去探究错误的原因。在错误中寻找知识,在正确中总结经验。

3:格物致知。这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其中的道理是无穷的。在我在车间在品管实习期间发现有很多员工只重视操作,对设备的原理不屑一顾,似乎只要会操作就万事大吉了。但你有没有想到有一天你遇到的新的设备异常什么的该怎么办,我认为欲知必格物,只有你去推究事物的内在道理,才会对新的变化异常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感觉。知识方面

4: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经验的跟新手之间总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区别。有经验的熟悉场地,知道现场的很多实际轻快,他们能快速进入状态,迅速做出应该做的事情来,这样的学生他们当然喜欢。而新手,基本上是什么都不知道,需要人员来培训,并且在现场,总会显得那么迟钝,因为他们不清楚情况,不知如何下手,一时是那么难以上路,做不出事情来。

5:会些电脑软件。有的公司会让你处理些数据或资料方面或者是开发小软件,如果你有优势,那么你将脱颖而出。这毋庸置疑!如果懂得修理出点小问题的电脑,在公司里遇到此现象时,你被用到,自然让人觉得你是全才啊!

6:懂法律、懂合同、懂经济、懂安全等。总之与工程相关的众多知识,尽可能多的知道,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哪里都需要,而真正是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这样的认识实训我感受颇多。就比如拿其中的某些工地来说吧,有的建筑杂物乱堆乱放,这样一来会给后期的墙面抹灰等工作带来麻烦,我个人认为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只有注重细节才会有章序。俗话说管理出效益啊,一点不假啊,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说某些梁都浇注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技术员监理方去哪里了,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我想实训只是实训啊,不可能什么都知道的,我会通过本次的认识实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步步有工作的依据,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少犯错误。这样会给工程带来更大的效益。

致谢:感谢安徽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兴隆广场项目部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

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篇7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鞋类专业的基础实训课程《鞋类生产认知》的教学模式,仅限于单一的练习缝纫机的操作缝合技术以及制鞋各个工序步骤的认知与实训,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只是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即只注重简单技能的反复训练,教师与学生只关注了技能学习而忽视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忽视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只能从动手实践中获得隐性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形势下,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鞋类生产认知》课程除了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技能操作的理论依据,以及这些理论依据的出处,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对实践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作者积极探索鞋类生产认知课程,推进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三方面来进行了创新改革: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3、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1教学改革方案

1.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分层次按做中学、学中做、探中学的模式系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进行安排,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 缝纫机操作与缝合技术认知与实训,主要体现“学中做”教学模式;(2)制鞋单项技能训练与通过综合实践项目来提升学生对鞋类生产流程的认知程度;主要体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3)鞋类生产流程设计方案并将其转换为实物,主要体现“探中学”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并不截然分开,而是互相融合,三位一体,比如第一层次以“学中做”模式为主,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要贯彻深入“做中学”、“探中学”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层次阐述。

1.1.1第一层次:以“学中做”为主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缝纫机使用及缝合技术时,先学后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学习缝纫机操作技能,包括缝纫机空机操作和上线操作,此阶段技能简单同时以防缝纫机损坏,采用先学后做教学模式;第二阶段结合实际单项项目,包括缝合线迹练习和缝合形式练习,进行缝纫机操作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双项技能提升。此阶段技能有一定难度,为了加深学生认知程度,首先采用“探中学”模式分组探索并实践缝合线迹和缝合形式的种类和方法,再由教师列举正确技能和方法,进行基本认知。然后再采用“学中做”为主模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掌握缝纫机操作和缝合技术的深入认知。

1.1.2第二层次以“做中学”为主教学模式

(1)第一阶段:单项技能的“做中学”

制鞋工序有至少几十道工序,课程内容安排上将其分解成三大项目,三个项目又将其分解,一共包含七大工段。严格按照制鞋流程来设计,如表1所示。主要采用“做中学”模式,指将专业课程的各个技能点,通过边做边学的方式来完成,先教学生怎样做,学生做好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分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做得对,而不是有些学生的错误做法,有效的将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

(2)第二阶段:综合项目的“做中学”

在课程结束前,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该项目把前面所学技能点、知识点串联起来,即“连点成线”,通过“做中学”的教学形式,完成综合项目训练。本课程拟设计一个童鞋制作项目,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去练习,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结合“探中学”模式,多以学生做为主,分组实践,教师充当管理者和生产指导的角色,边做边学,既有效巩固技能点和知识点,又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1.1.3第三层次“探中学”为主教学模式

考核项目的“探中学”,为了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课程的考核设计为“鞋类生产流程设计并实践”,以能力为导向,边研究边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也可以查找各种资料,甚至可以课外完成,最后上交一款鞋的流程图和实物样品。

根据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结合实际学生的认知顺序,下面将鞋类生产认知课程内容进行了安排与分解,如表1所示。

1.2课程教室创新

为了建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场地。按照做中学、学中做、探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建立了既有实训室功能又有教室功能的场所,该教室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该教室除了多媒体设备与30几张课桌外,还在教室周边安放了20多台缝纫机,平均两人一台,形成了“实训室与教室合一”的实训场所,完全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需要。

1.3以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本课程采用大班上课、小组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传统的演示法、练习法外,主要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彻底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课的反复训练的“满堂灌”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1.3.1教学方法的改革

行为导向法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其主要包括:目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意义在于: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导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体系。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工作责任心、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能得到锻炼。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行为导向法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在本课程初期主要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缝纫机操作使用及制鞋单项技能的学习。目标教学法对于大一刚入学新生在专业零基础情况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完成教师既定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方法时应做到。1目标中心原则,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除了单纯的反复训练技能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技能背后的理论支持;4优化原则。从上课伊始到结束,从教师的导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应合理搭配,体现出和谐、自然和优化;5反馈矫正原则。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做出正确操作,对出现问题多的错误操作应及时演示并纠正。

(2)项目教学法

在课程学习完缝纫机技术和单项制鞋技能后,为了将学生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一个归纳和总结,同时加深学生对鞋类生产的认知程度,设置一到两个综合实践项目:“单鞋或童鞋”的制作。学员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每组学生需要完成系列鞋的样品实物,项目涵盖所有制鞋基本步骤和技能,学生以完成项目为主要目的,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项目教学发在此处的应用不仅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他们计划、实施、检查工作的能力。

(3)引导教学法

在课程的结束阶段,设置一个模糊任务,“鞋类生产流程设计并实践”,然学生亲自设计某一款式鞋的生产流程方案并通过实践操作将其转化为实物。此处采用引导教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小组工作的形式,两人或四人为一组,互相协作完成。概括起来行为引导教学法在在本课程结束阶段应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1分组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讨论的工 作实施的 过程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工作计划在组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确定鞋类生产具体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在各自独立制定的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制作样品鞋。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小组间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排除故障的练习。

5评估阶段:由实训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引导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促使学员生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技能问题的内在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带到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贯穿课程的始末,主要采用企业生产案例,让学生对鞋类生产有一个全面的、先进的、深刻的认知。达到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目的。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结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给出一个实际的工业案例,例如:课程初期通过教学片、多媒体课件、实习车间的设备及布局这些手段来展示生产流程案例,使学生对鞋类生产有一个基本认知;课程中后期教师通过企业具体生产案例来讲授制鞋单项技能和完成学生对鞋类生产流程的深入认知。然后再有学生参照案例完成项目或任务。案例教学法清晰、直观、明了,让学生轻松学到专业技能。

1.4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1)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通过拍摄的鞋类生产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企业工作的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2)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及反应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视频及案例已经上传到鞋类国家资源库工艺课程资源中,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关知识的同步搜索,在课上即能完成对鞋类生产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展示,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师有目的的摄录学生进行学习片断,作为教学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自评、互评,通过该种形式,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1.5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不再采用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更为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能力,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的实际能力提高的程度,本课程拟采用过程评价与综合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评定。课程考核方案如下:

(1)考试模式:由“结果导向”转向以“过程为导向”;

(2)考核目标:考察考生在面对最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完整地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能力,即与业务过程与质量管理相联系的工作过程的能力;

(3)考核内容:设计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的整体工作任务—鞋类生产设计方案并实践,而非单项技术任务;

(4)考核手段(过程导向):观察工作过程、专业对话、评判方案设计结果和实践工作结果—样品鞋质量;

(5)评价标准:由结果转向过程,并强调与他人协作沟通的能力。

2改革成效

以能力为导向的鞋类生产认知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升了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将会得到了大幅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五大转变”:

1、教学理念实现从知识灌输向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2、教学模式从单一的先学后做向做中学、学中做、探中学的模式转变;

3、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讲授向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多样化方法转变;

4、教学手段从传统教学向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转变;

5、教学评价从单一的知识考试评价向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转变。

3总结

浅谈轮机工程专业认知实习 篇8

关键词 轮机 认识实习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1 现实需要对轮机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航海院校蓬勃发展,航海事业蒸蒸日上,每年从各大航海院校毕业和培训机构取证的航海学生很多。在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0 号)实施后,对师资、硬件设施、船员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航海院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后,各个航海院校开始按照新公约的要求,重新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航海院校的在校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校外实习的课程的改革相对力度小,略显单薄。

尤其是一些在00年代纷纷改制、新建职业教育的大专和中专院校,其航海教育经验不足十年,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在校学生多,而可供学生实习的船舶太少,不能完全满足在校学生上船认知实习。一条远洋船舶大约可配备22名左右船员。如果需要大规模接纳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势必要增加房间、提供比较大的伙食配备和更多的安全救生设施,航运企业则需要对船舶进行改造,投资金额不菲,投资方不明。

船舶作为“移动的国土”,航行于大海之上,陆地支持度有限,一旦船机设备发生故障,船机故障的排除主要依靠轮机员自身的技术力量。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岗位,轮机员更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以及遇到事故冷静分析、独立处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船员和船舶的安全。现在航海科技更新较快,设备应用更加复杂,教师的知识更新存在时间差,一些情况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演练不到的。

2 开展学生上船实习的必要性

(1)虽然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到实训室埋头苦练来达到。但是,从职业发展来说,这毕竟不是真是的工作环境,也很难去模拟实际船上工作的高标准、突发性和复杂性。因此,航海院校已普遍开展了上船认知实习。(2)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航海职业缺乏了解。就学后,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融入航海氛围。通过上船认知实习,使学生提早接触到专业的岗位,了解行业实际工作状况,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学生产生分流,部分学生将来不打算从事航海相关职业,或者决定要从事这个行业。(3)坚持从事专业岗位的这部分学生,将会充分利用上船认知实习的机会,明确未来岗位要求,从小事开始,全面了解专业应该要学习的知识。这对其以后的校内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一些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等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如果学生在上船认知过程中,由带队老师进行先期介绍说明,使学生在脑海中存有印象,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可对号入座。再经由授课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便产生恍然大悟、拨云见日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3 认知实习模式探讨

3.1 院校与院校合作

随着交通部老“育”字辈船舶的退役,拥有自己实习船舶的航海院校越来越少。据统计,目前,我国配备比较完善的实习船舶有12艘。其中,以大连海事大学“育鲲”轮最为著名。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部唯一一部直属院校,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其他航海院校,尤其是新建高职院校拥有这样的资源则很困难。而“育鲲”轮作为一艘纯教学船舶,在大部分时间内是停靠在码头的,形成资源浪费。建议各地域临近院校加强交流,积极探讨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3.2 院校与航运企业合作

这是一种多方双赢、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对于航海院校来说,学生通过认知实习提高了职业素质和操作水平,会大大受到航运企业的欢迎,从而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航海院校的老师具有很强的知识理论水平,能帮助船舶解决一些在航行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为企业节省一笔开支;对院校学生来说,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了将来的工作环境,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奠定基础;对于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来说,可以及时更新知识,增加自己的海龄,缩短适任证书换证时间。

3.3 院校与港口、造修船企业合作

学生在完成船上认识实习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船舶航期、航线、船舶种类、大小等等,航运企业的安排不一定能够恰当地满足需要,航海院校可以通过和港口、造修船企业来进行合作。

我国的航海院校基本都开设在东部沿海地区,港口业务发达,船舶进出量大。在一些散货码头,船舶一般都要靠泊七天左右,航海院校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登船,向船舶上经验比较丰富的船员请教。

造修船企业分部比较零散,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去造修船厂实际工作车间进行学习,虽然效果没有跟船实习那么明显,但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4 注意事项

(1)加强对跟船老师、上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实习场地机舱,是一个高温、布满钢铁、设备昂贵的环境,人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学生对认知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这是一次旅行,是由学院提供的一次游玩的机会,对工作和学习不认真负责。加上对环境不熟悉,会发生学生受伤(摔倒剐伤、烫伤等)、设备受损等情况,这都是学院和企业所不愿意见到的。甚至会耽误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以后院校和该企业之间的合作造成创伤。

(2)选派高水平跟船教师。跟船教师要对机舱的所有设备非常熟悉。因此,建议航海院校派遣至少大管轮以上职位的教师来担当此任。另外,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机舱是一个高噪音的地方,非常吵闹,因此教学过程只能在机舱集控室内来完成。但是集控室空间有限,不能一次容纳大量学生,只能分批次进行,则跟船教师每天要进行多批次的教学工作。

(3)妥善维护与合作方的关系。如在与航运企业合作模式中的经费问题。船舶接纳学生吃、住、实习,是一笔较大的消耗。这笔费用的来源是衡量这种模式能否继续进行的一个关键。

5 结束语

上一篇:交通安全校园主题演讲稿下一篇:在成长路上与法同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