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分层作业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也谈分层作业(共11篇)

也谈分层作业 篇1

宁强高寨子中学张文兆

关于分层作业,每个搞教学或教学管理的人恐怕都可举出一大堆好处和必要性,但具体实施起来,问题却不少,例如:这个“层”如何分法?以什么为标准?分层作业如何布置?分层作业的量和难度如何控制?分层作业如何下评语?等等。

一、学生分层和分层作业的布置应以“无痕”为好。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上课看似“随便”,但学生学的轻松,在随和讨论、竞赛甚至游戏中就掌握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这才是好课。作业的分层也是一样,要以“无痕”为好,怎样做呢?比如教师在课堂练习时,抽较差的学生做相对简单的题,抽思维敏捷的学生做较复杂的题,这其实就是分层的表现,在布置作业时,没必要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再将作业分层三六九种,然后对应布置、批阅,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请教、研究完成所有作业。当然,学生爱好不同,天生素质不同,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有的喜欢推理,有的动手能力强,使得他们最终的完成情况肯定是不同的,教师没必要强求所有学生完成所有的习题,允许学生少做,挑着做,这自然就做到了分层作业的要求。我们表扬哪些做得又多又好的学生,但不必去批评哪些做得不太好,不太多的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二、分层作业很难进行检查。教导处如果要对分层作业进行痕迹性检查,实际上是很难的,除非这些老师是专门做给检查的人看的,那就得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布置三六九种作业。不同层度的学生自然地分层完成了作业,教师进行讲评后,较差的学生应补做了上次没 1

做出的题,教师可能再次进行了批改,你哪能看得出来上次的“分层”?要说可以检查,我觉得倒是可以调查学生:是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量和类(当然应控制最少量),作业是否多样灵活。

三、分层作业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发展性。要放心的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在某一阶段选择合适的作业。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学生每一阶段的层次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每天的学习状况肯定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层次,也可体现学生的个体继续发展,体现分层作业的动态性。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分层作业不必每天都由教师去设计,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课本、《练习册》等,尤其没必要在黑板上抄写分层作业,这样会占用太多的课余时间,使学科之间相互影响。事实上语文、物理等科目要去抄写作业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些科目的题目中材料、条件等文字量往往很大。

也谈分层作业 篇2

一、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优点

1.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较深入的处理,将三维目标从粗线条变为多层次的表述和要求,更为细化,这对一项活动的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原来一个教学目标“会使用电流表”,将它细化分层作要求,可以分出四五个小的学习目标,对于能完成较高学习目标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自学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就能知道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方式、如何确定量程的选择,并根据自己选的量程,准确读数和记录。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变化为小组成员在互助学习时,能正确地将电流表接入电路,在老师或其他同伴的帮助下能读对读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如这只电表有什么作用,外观上三个接线柱有什么用意,在老师的帮助下有几次接对线路的成功体验。在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思考和解答。老师给学生去实践和验证自己的观点也给予分层,这会让一些学生有高于原来的认知体验,如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在使用电流表时想:为什么电流表非要串联在被测电路?它在电路中会“损耗”电流吗?而有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能连接一只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的仪表,并让它的指针转动起来,这本身就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体验。这些教学活动中的细节都很好地印证了分层教学使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

2.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很好地培养。

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有很多文章作了论述。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却发现,原来不愿在课堂上开口说话或回答问题的学生现在对物理问题感兴趣了,能跟着其他同学一起来表述一个物理结论,或能较自信地解答老师提出的对他们来说难度适中的问题。他们改变了以前的消极学习态度,逐步培养起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学习需要,才会有学习动机,当课堂中老师精心设计的不同层次问题,给了不同层次学生回答正确后,这些学生成功体验越多,他们产生的向高一层次发展的需求也就越强烈,激发了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培养持久的学习动机。

3. 能及时完成教学评价和反馈。

一堂课除了组织学生去讨论老师提出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也很重要。因为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对照自己的认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如果是问题思考出错了,通过同学评价或老师评价,可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学习策略,在出错后也能有收获。如果回答对了,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会以高昂的斗志继续迎接接下来的挑战。而因为老师所提及的问题是分层设计的,所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了回答后,老师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及时到位。至于教学反馈,分层教学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早已设计好的学案,学案上按照知识技能与能力要求作了递进安排,所以在相同的教学检测反馈时间内,每个同学都能学有所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把7—8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当堂反馈练习进行面批,再让这些同学去批改其他同学的练习。批改完后,让他们反馈练习中出错率高的地方,老师就可以当堂评讲、答疑解惑,或者是思路引导。这种“小、快、灵”的评价反馈方式成效很显著。

4. 锻炼和提高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分层教学不但能惠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且能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当堂提问的问题切入口要有针对性,否则有些学生难以回答或不能理会老师的用心,因此也可以说课堂调控能力强的老师会“问问题”或启发学生找到问题新的研究方向。二是在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老师的调控能力也能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有些对物理学习不自信的学生是不愿或不怎么主动去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主动学习的,若在分层教学时,老师有意识地安排这些学生与教师一起做演示实验,或让他们说一些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他们就能被带到老师预设的教学情景和节奏中。三是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恰当让老师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显得得心应手,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带给教师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在课堂中迸发出更多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智慧,使他们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不足之处

1. 教师个人的主观意识太浓,会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刚接手一个教学班,一些老师就给学生进行分层,常常是分三个层次,但分层的依据是什么?有的是从上了几节课后,根据老师的个人观察和直觉来分层,有的是根据学生一两次检测的成绩来分层。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让学生自己估量自己的水平,找到自己认为的层次,但老师上课时仍旧会按自己的“潜意识”把学生在心目中排好“座次”。老师们对自己直觉都很自信,特别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事实上有的学生在学习力学内容时感到费力、有难度,但学到电学内容时并不能代表他学不好这些内容。所以由于分层,我们会无意中扼杀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不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 难以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给第三类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低于课程标准,那么显然对这些学生的不公平,不能让他们也充分地、全面地发展。

3. 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明显的差异。

通常来说,初中学生已经知道爱面子了。然而有的教师在上课做习题时总是把“好的学生”、“差的学生”挂在嘴上,影响了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上课情绪,层次的差异导致了一些学生心理的自卑,同时也会滋长一些成绩优秀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也谈高中物理课的分层教学 篇3

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力求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首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长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同时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螺旋动态变化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一、分层教学营造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等和广阔的机会和空间

分层教学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基本理念,促使每个个体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消除差异,而将视角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具体来讲,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运用前提和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一是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物理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物理知识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差异,特别是逻辑——数学智能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二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物理。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三是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使物理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動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通过物理学学习的深入,启发学生从某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关键和本质的东西,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时,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并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学习差异,这是由高中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该实施考虑学生物理智能差异的物理分层教学。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想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根据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物理智能的差异进行的物理分层教学的目的也是使物理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使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从二者的目的上看,物理分层教学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存在必然性。但我们知道,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层次学生应该具有适应不同层次的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同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的层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在物理分层教学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存在必然性的基础上,应该寻求“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与各不同层次相结合的各自的特点,寻求最高效发挥“问题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物理分层层次。

将分层教学实验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是对分层教学实验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律,最终发挥分层教学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最佳效率,从而达到大幅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论文 篇4

一、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好处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三、实施分层作业的思考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心得 篇5

小高庄小学 张丽君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而这种新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定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能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外通过布置合理的目标任务(即作业)能对课堂教学起有效的补充作用,更能有效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作业的有效布置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以下简单谈谈在作业布置中的几点心得:

二、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次设置作业。

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学有余力的综合型的练习),中等生可选B(本次课内容上略有升华的),学困生可选A(本课的基础知识,可面向全体学生))。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层次性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做到少而精,形式多样。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天两天甚至一两周的时间。

例如,在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学折线统计时,让生上网搜索这些图(如某地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统计图等),并对统计图做以分析。如学习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去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知各种物品的价位,学习了人民币元角分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学习了时间后,回家自己制作一个漂亮的钟表模型,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就掌握了关于时间的基本知识,并可以和家长玩“你说我拨”的时间游戏等形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作业布置可追求索性与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释放作业的思维性。

心理学家说,如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使他们不感兴趣,也就不愿动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作业也应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其乐于完成。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操作的,也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的。如让生观察某一现象,编个数学故事、制作学具等,这些毫无思想制约的作业,学生做得既有兴趣,又培养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篇6

PEP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y New Teachers 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learn.★题(必做题):

1、抄写有关形容人的单词,如young, funny, tall, strong,kind, old, short, thin等各三遍;

2、能流利地朗读本课时的单词和句子;

3、能根据书本内容做替换练习;

Mother: Who’s your … teacher?

Boy: ….Mother: What’s he / she like?

Boy: He’s / She’s ….设计意图:能背出所学的单词,基本听读课文,养成仔细听英语的习惯。完成基础性练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题(选做题):

1、背出单词与小对话并会灵活应用。

2、回答下列问题。

Who’s your math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Who’s your Chinese teacher?

What’s he / she like?

设计意图:能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做到朗朗上口。作业都是围绕本课时的重点知识来设计的,这样的作业设计重点突出,题型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题(综合题):

平时与同学用英语简单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也谈分层作业 篇7

一、作业前:提倡自主设计作业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 作业更是如此。对于“做什么”、“怎么做”, 学生没有发言权, 只有执行、完成的责任。这现象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因此, 我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来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

“设计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他们对此兴趣盎然却又觉得高深莫测。为此, 我采用以下步骤, 由扶到放, 逐步为学生搭设起了“设计作业”的新型舞台。

教师示范设计:教师围绕主题, 自己设计作业的不同形式, 并逐一向学生说明设计的目的、适合的对象。

师生共同设计:围绕主题, 教师先行设计, 抛砖引玉;学生尝试设计, 反复练习;师生共同评议, 分析方法, 讲述利弊。

学生独立设计:围绕主题, 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并开展各种侧重点不同的竞赛活动, 如“谁是合格小老师”、“谁的点子新”等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质量, 教师要注意下面几点:

1. 学生先行考虑设计的作业的可操作性;

2. 学生充分明确设计必须围绕的主题;

3. 及时反馈学生作业设计中的新点子、好主张;

4. 鼓励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二、作业中:提倡作业形式新颖

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 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 时间一长, 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 求知欲、好奇心, 就会被慢慢抹杀, 他们只会被动地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练习。针对这一现象, 根据学生自主设计的可行性作业, 我尝试了以下作业类型:

1. 趣味型作业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含金量低, 所以学生怕做作业, 拖拉作业, 都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趣味型作业就可以打破这一禁锢, 既使学生乐学, 又锻炼他们的多种语文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一课———诗歌《走进大自然》前, 我先组织学生走进公园, 爬高山, 戏河水, 观花草, 听鸟鸣……于是, 在学习《走进大自然》时, 学生品味诗歌头头是道, 诗的意蕴不言而喻。于是, 我又针对前两步铺垫, 布置了一个课外练笔:用诗的形式记一处景观。学生跃跃欲试, 之后的作品尽管还很不像样, 但可圈可点的诗句也不少, 可谓收获颇丰。这样的作业, 学生非常欢迎。

2. 综合性作业

综合性作业要求较高, 学生必须具备查找信息、提取信息、设计排版、美化打字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 我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相互配合, 各显其能, 作业过程其乐融融。

如:制作手抄小报、电脑报等。

3. 积累型作业

“新课程”尤其注意了语文阅读量的规定, 强调了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这一作业若能长期训练, 持之以恒,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低年级可尝试进行词语的积累。如学完苏教版第三册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积累表示职业的词语。既巩固了学生的认识, 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中年级可尝试进行句段的积累。如: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摘抄课外读物上的相关资料等。

高年级可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 提高积累要求。如:摘抄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成语;摘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言、俗语、歇后语、古诗;摘抄优秀作文等。

4. 研究型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的河道里。”布置作业也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体验成功, 提高能力。研究性学习便为展现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5. 拓展型作业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 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 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 而课堂教学只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 真正学会学习, 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阵地。拓展型作业就是将课内的知识拓展到课外。

6. 实践型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体现了课程综合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利用各种各样的树叶, 让学生剪贴出形态各异的事物, 然后再布置学生根据剪贴画的不同内容自由完成“想象作文”;参加“绿色环保”活动, 调查社区的环保隐患, 设计富有感召的“网上公告”。

三、作业后:提倡多方评巧鼓励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但我以为, 单单老师参与评价还远远不够, 我觉得对于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尝试以下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看看学生自己对自己作业所做出的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相互了解彼此间完成作业的情况, 明了差异, 找到奋斗目标。尤其是对于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 学生彼此的评定比教师更有说服力。

家长参评: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加强家校联系。

老师审评: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给出最后的评定。教师在此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以鼓励为主,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教师可以通过把“×”改成“?”、给优秀作业加“★”等形式,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赋予小学语文作业以新的生命力, 而新作业又把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推入新的起跑线, 让我们在这条起跑线上酝酿、操练、起跑……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 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尝试运用新策略。本文主要就“作业前——提倡自主设计作业”、“作业中——提倡作业形式新颖”、“作业后——提倡多方评巧鼓励”这三点展开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设计,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琳金.溧阳市文化中心.《例谈“语文作业”的设计》

[2].虞峥.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3].南渡中心小学.《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

也谈分层作业 篇8

【关键词】作业现状 课堂练习 家庭作业 当堂落实

布置家庭作业是数学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完成适量的家庭作业还是有必要的。 但是布置作业是一回事,落实又是一回事。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小学升初中时,很多素质较高的学生会选择进入名校,私校学习。进入本校的学生大多数相对素质较低,成绩不太好,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低,不能很好的监督引导学生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回家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甚至有一部分根本没有做作业,第二天来学校找同学抄袭应付了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呢?本人近两年多次与同事,同行交流探索,得出一些心得,并在去年在初一年段成立小课题,进行探索以及深入实践,效果不错。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的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的联盟,有效的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共同管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 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学生的学习监督引导绝不是老师一个人能完成的,尤其是在家的时候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不少家长认为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作为家长的又不识字,怎么教自己的小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家长会,家访以及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等等向家长提出我们的看法。

(1) 建立班级家长与教师的QQ群以及微信群,方便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学生的 家庭作业有没有完成,课堂情况如何等等可以及时方便的交流。

(2) 每个学生一本作业登记本,将每天的作业写在本子上,组长放学时检查签 字确认。回家交给家长检查,作业完成了就签字,没有完成的就不签字。第二天组长检查情况做好记录,课代表向我反馈。

(3) 家长主要任务:一是检查作业是否完成(不管正确与否);

二、是检查背诵这样做的目的:

1、问,是交流的开始。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不善于利用时间,总爱贪玩,有时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即使做,也是敷衍了事。这时就需要家长提醒,甚至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活计,坐下来陪陪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功课的好习惯,从而使其快速、正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旦习惯养成了,家长也就可以轻松了。总之,习惯是学习的根底。

2、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要放任自流,要坚持让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的原则。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养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孩子作业完成后,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修改。家长应明确:完成家庭作业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这样,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才能在家完成作业,减少来学校抄袭的情况。即使不会做的学生有去思考就会有收获。

二、 布置作业的原则:

1、布置适量的作业。

2、布置难易适中的作业。

3、布置分层次的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三、 课堂的激励落实,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如: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是否随着老师的讲解知识在认真观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在讨论问题等,教师都要及时作出评价。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的评价时,最好的方法是正面教育,应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以带动其他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回答以及课堂练习作对啦,就应该给与奖励评价,让他学习更为认真。做错了,自己独立修改的也可以得到,这样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奖励,更多的学生会更认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每次回答正确得到一个好,练习全对得到一个好,5个好算一个优。课堂练习教师应该尽量面批,学生作对的要及时给予激励评价。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作对一道题目了也应该给以鼓励。

四、 课后的激励评价,恰当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通过学生的作业,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评价学生的大量信息。如: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态度等信息。也为教师的教学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提供了依据。现在有关作业的评价方式是:作业每做全对一次就获好,经过批改订正的也可获一个好,如果不订正的话,一次要倒扣5个好(即一个优),这样不断督促,让学生重视作业及作业订正,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五、 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中规定,每次提问回答正确、每次作业全对、每次小测满分、每次对题目有 不同解法或见解等表现优秀者均可获此卡一张。、每次年段统一考试获A级或上次考试不及格而本次考试成绩达到C级者及校级以上数学活动获奖者,直接获“优”1个。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策略与方案 篇9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作业要求一个样,期望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这么做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都存在差异,我们实施“一刀切”的作业方式,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长期这样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适宜的锻炼,两极分化会更为严重。

一、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习题单调,内容陈旧

作业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二)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程度好的学生而言,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盲点,使学生普遍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类作业中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作业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教学理念,因而,为了尽量更好地培养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作业效率,教师必须擅长从多个角度方面权衡考虑,这也是对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考验。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与落实

教学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解决教育中的普及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

2.个性差异原则。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3.素质教育理论。实现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就课内作业如何分层设置,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作业,教师与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督促与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

以下是分层设计的几点策略:

1.学生的分层。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每一名学生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基础一般的分为A组,A层为基础类,也是必做类,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分为B组,我们主要设计一些模仿性习题,他们通过套用公式来尽快巩固学过的公式;基础好的学生分为C组,要让他们进行综合性练习,锻炼他们综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于各层次的学生,老师都应该注意对他们进行发展性学习的指导,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2.作业的分层。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把作业设计成自选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学生在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完成作业内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B类中的两道题目。B层为拓展类,是选做类,适当地增加了难度,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讲评时,A层内容重在点拨教学的重点、难点,B层内容以理思路、讲方法为重点,从而保证各类学生学有所获。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的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们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课内综合部分同样应注意分层设置。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税率》课堂作业设计中B层作业:

(1)妈妈在邮局给奶奶汇2000元,需要交1%的汇费,汇费是多少元?

(2)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人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元?

(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而A层作业的设计:

(1)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率的,其余部分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2)小丽家买了一套售价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价付款。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元?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以上作业中A类是基础题,B类是发展性题,是综合性练习,有一定思维难度。

作业的分层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放归”作业自主权,从而推动作业内容能够和学生具体现状保持一致。

(1)“放归”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我满意。通常提到的基础性作业,即为从教材内能够轻松找到,难度比较低的作业。

(2)“放归”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我挑战。通常提到的发展性作业,即为将基本知识当作基础,不过应当展示自身观点的作业。

(3)“放归”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不断超越。通常提到的创造性作业,即为将基础知识当作前提,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整体性还有创新性的作业。

另外,注意各层作业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需时间的科学设置,确保学生完成所选作业总量时间不超过规定要求。

三、分层作业的指导与评价

对分层作业的评价既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也要考虑到恰当的评价方式。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①作业中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从作业书写要求、整洁度,作业时间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习惯。

②作业中的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真地分析、对待,评价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利资源。于此同时进行分层式的后置处理,也就是让学生做练习中发生错误的习题及其变化题,谁错了谁做,错得多,做得多,错的少,做的少,不错不做,这相当于“病人吃药”,不同的病人吃不同的药,无病不吃药。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方式,主要指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从评价主体考虑,我们主要将从教育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研究与实践。

(三)评价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在学生作业评价表现上我们常见的主要有等级式等几种,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评语式、谈话式、提示语式等评价表现形式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也谈分层作业 篇10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也谈分层作业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因素是教师不能控制的,但是学生出现差距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差距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利用学生之间的层次,使学生得到最大进步。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待学生的态度,无论是学习好的或是学习差的都要用一样的态度进行教学,努力帮助学困生提高,使学困生变得优秀。

一、研究课本,制订教学计划

作为一名教师,在每次讲课之前就应该仔细研究教材,通过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会注意到其实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也是分层的,教材有的知识是简单的,而有些知识是需要拓展和挖掘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分层处。如果在讲课的时候教师直接对学生说这些题目适合优等生做,那些题目需要学困生掌握,这样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分层,安排不同层次的题目和知识让学生依次学习,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还可以激励学生之间互相追逐的学习,挖掘潜力。

二、按照分层的方法布置作业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授课还要在学生做作業的时候也分层次进行。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进行布置;第二个是运用定理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对知识拓展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学会拓展和延伸,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例如,在证明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两个层次学习:(1)直接运用定理进行证明,通过一个定理可以直接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之间的特点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每一条定理,然后学会灵活结合和运用。这样分层次布置作业会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并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

分层次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先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再帮助学生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协调好,让学生都可以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知识,相信学生一定会在分层教学中高效学习。

上一篇:五四精神的红旗手演讲稿下一篇:提醒关水龙头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