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剑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口蜜腹剑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口蜜腹剑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1

2008年夏天畅游新疆, 在北疆, 与俄罗斯交界处, 有一处美丽的喀纳斯森林, 喀纳斯林区环抱着一个美丽的小城, 这就是阿勒泰市。阿勒泰盛产美丽的向日葵, 阿勒泰城中的人民安居乐业, 知足常乐, 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充实。在阿勒泰市, 我们随便找一个当地人, 问他是否想去北京居住, 十之八九他会回答说:去北京做什么?!生活不舒服。

在此地短短3天, 我已被阿勒泰祥和宁静的气氛所感染, 对人生追求的东西也有了新的思考。阿勒泰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让人乐而忘返。也许大城市里的人在城里住久了, 忘记了人生的真谛, 也许人生没有比快乐和宽广的胸怀更重要的东西了。在阿勒泰市你可以感受到踏破铁鞋无处觅的宁静, 可以找到大自然的博大胸怀, 可以找到久违了的真正的放松, 和放松之后发自内心的快乐。

到达阿市的第一天晚上, 有机会和市人民医院的几位领导小聚。我第一次与边境上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如此近距离接触, 实在是倍感荣幸。话语间, 领导却是愁上眉梢。原来, 美丽的小城也有自己的烦恼, 小城的烦恼是缺医少药。阿勒泰出产宝石, 再加上种植葵花子的收入, 阿勒泰很富裕, 那么为什么没有医生愿意到这里工作呢?这个问题, 使医院的领导们百思不得其解。随后, 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年以前, 有一个新疆医科大学的大四学生到阿勒泰市实习, 医院的领导们对他的医术很满意, 有意把他留在这美丽的小城里, 又想到这孩子是大城市 (乌鲁木齐) 人, 怕他不愿意, 于是给出了丰厚的条件:一套120米的房子, 月薪2000元, 并承诺尽快破格提拔。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不愿意, 只说了一句“我不可能为了这些留在边疆, 我要去北京发展。”医院领导不解之处正在于此, 北京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 能够使这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断然拒绝如此优厚的条件。这些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医院的领导们疑惑了。

近来, 我时常回想起小城的宁静, 也回想起小城挽留不住人才的忧愁。是什么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或说人才流动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背后又有何规律?笔者认为可以用“收入”与“成本”这两个经济学概念分析此人才流动问题:前者吸引人才, 后者则阻挡人才。细节待笔者一一道来。

一、收入——吸引人才流入的“股肱之臣”

“收入指消费商品给人们带来的享受”①, 而这种享受需要用货币来衡量。消费物品带来的享受以“货币收入”作为度量衡。我们日常谈论的“收入”一词通常指货币收入。而在财务学中, 收入则特指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总和。财务学中“收入”和经济学中“货币收入”在数量上相等, 但是意义却不同。这个差别在经济学分析中常被混淆, 使人们不自觉的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离不开货币。其实不然, 货币是经济学概念的测度, 而不是其本质。

定义告诉我们:“收入”指经济体系的参与者从商品中获得的享受和服务, 那么它也就包含了比货币收入更加宽泛的概念。阿勒泰市为留住人才开出了相对当地物价而言相当不错的“收入”条件, 但这个“收入”指的却是货币收入——仅仅是收入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人才根据可得信息, 利用自己的智慧判断未来收入, 再根据这个预期中的收入水平决定是否愿意留在阿勒泰市。最终开篇故事中的主角选择离开阿勒泰市, 而选择到北京去发展, 这说明他预期在北京能够获得比在阿勒泰更多的收入。

阿勒泰市的领导们为他开出了不错的货币收入条件, 诚然阿勒泰市还有着美妙绝伦的自然环境。但和北京等大城市相比阿勒泰市的缺点便也凸现了出来: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教育体系不发达, 商品多样性差, 可欣赏到的高水平演出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交通也不很便利。这些具体因素便属于上文提到的货币收入外的收入。它们是分析人才流动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阿勒泰市的领导们正是因忽略了这些因素而陷入了迷思。

二、生活成本——人才流失的“罪魁祸首”

所谓“成本”在经济学分析中均指机会成本。根据Armen A.Alchian在《Cost》一文中所述:“在经济学中, 作出某个选择时的成本指所不得放弃的最高代价②。”据此定义, 买入某商品时的成本是指:用同样多的货币能够买到的其他商品的最高使用价值;那么, 人才选择离开阿勒泰去北京发展的成本是指:他在阿勒泰市能够获得的所有收入的总和。的确, 选择购买了特定商品,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放弃了些许其他商品的消费;而选择在北京发展就要放弃阿勒泰市那美好、和谐的环境。

“何谓价?价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③张五常在其著作《经济解释》中如是说。分析至此, 读者不难发现, 成本和“价”的定义是如此的相似。确实, 成本便是“代价”。凡是做出选择, 都要付出代价。选择购买某特定商品, 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放弃购买其他商品, 而商品的价格测度了那些被放弃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笔者认为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是阻碍人才流入的“罪魁祸首”。据上文所阐述的定义不难发现, 成本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经济学概念。就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而言, 无疑是作出选择时所面临的成本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方向。但这个成本中包含了太多无法观察的内容——如特定个人对诸如环境、风光、戏曲、商品的偏好, 等等。因此, 笔者认为, 与之相比, 更好的方法是退而求其次, 通过观察生活成本分析人才的流动问题。

生活成本指特定个人在特定城市中保持生存状态所不得不放弃的最高价值。以开篇提到的新疆大学毕业生为例, 他若想在北京生存, 必须支付聊以为生的食品、住宿、衣着与交通费用。因此, 他不得不放弃部分休息与享乐的时间, 努力学习、工作, 获得足够的货币收入, 用以支付这些费用。所被放弃的用于休息与享乐的时间便是他的生活成本, 而之后他所购买的生活必需品 (衣食住行) 的总价格测度了他的生活成本。

总而言之, 若人才预期自己支付不起该城市的生活成本, 那么他也就不会选择迁入该市生活、工作。因此笔者认为, 生活成本是阻碍人才流入的罪魁祸首。

三、权衡于收入与成本之间——人才的思虑

人才权衡其预期中的收入与成本, 决定自己的流动选择。

上节末尾提到生活成本是阻碍人才流入的罪魁祸首。事实上, 人才在考虑是否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时, 在考虑生活成本的同时, 也一定会考虑到预期中自己所能获得的收入。

仍然以开篇是提到的小城故事为例。他在考虑是否迁入北京生活、工作时, 必然会衡量自己未来所能够获得的收入, 然后再参考北京的生活成本, 并在衡量此二者之后作出决定。一方面, 他可能自认为自己毕业于省级大学的医学专业且专业技能娴熟, 进而预期自己在北京能够获得一个较为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 他所不得不面对的是北京那人所共知的高昂生活成本 (北京房租极贵, 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则处于全国平均水平④, 综合而言北京的生活成本是比较高的) 。若他认为预期中的收入能够支付的起自己在北京市的生活成本。那么, 最起码, 他就有能力迁入北京。除此之外, 他也会衡量在北京它所能够获得的其他收入, 例如可以使用北京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有机会观赏高水平文艺演出等。当然, 就这些方面而言, 相对于阿勒泰市, 北京市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分析至此, 也就不难帮助阿勒泰市的领导揭开“人才迷思”了。

四、分析延伸:房价——控制人口流入的局限条件

我们在对小城故事进行经济解释的时候, 用到了这样一个主要逻辑:特定城市的价格水平——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水平——决定该城市的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便进一步成为了该城市的“准入”门槛。凡是预期自己未来的货币收入能够高过这个门槛的人才, 就有迁入该城市的可能性。

这个逻辑在作出小城故事的经济解释之外, 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提示:房价变动是控制人口流动的自然过程。容易发现, 大城市的房价总是大大高于小城市。极端者如北京、上海, 繁华地段的价格是天价, 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望而生畏。此外,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 使得诸如北京上海等地人口密度十分之大。久而久之, 人多房少, 住房矛盾便凸现出来, 很是让政府头痛。政府为解决这个住房“矛盾”煞费苦心, 但往往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大城市房价居高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为干预只会带来灾难。

前文所述, 特定城市的价格水平可以被认为是该城市的准入门槛。相对小城市而言, 大城市具有众多吸引人的优点, 前文已举其一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教育条件, 多种多样的商品, 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这些优点都是希望迁入之人预期收入中的一部分, 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希望迁入大城市的人便会很多, 若不加限制, 会有过多的人迁入。这无疑是不利于城市发展的。这时, 房价便成为了控制人口流入的天然屏障。当人们普遍觉得某个城市更利于自己发展, 越来越多的流入时, 房价也随之而上涨。房价上涨, 也就阻挡了那些收入预期不高的人, 或近似的说是那些职业技能较弱的人。

可以说, 房价是阻碍人才流入的屏障, 而其变动过程可以被视为是经济体系自动调节人力资源的过程。这个逻辑也恰好解释了大城市房价高, 而人才扎堆;小城市房价低, 而人才匮乏的经济现象。

若政府主动管制房价, 或者出台影响房价变动的政策, 便会阻碍市场机制的资源调配功能, 使市场失灵, 经济混乱。因此, 笔者认为, 与其直接干预房屋市场价格, 不如使用直接转移支付的政策去缩小贫富差距来的合理。

结语

若将人才视为人力资本, 那么人才流动问题便是城市间资本流动机制与制度安排的问题, 这是一个复杂的新制度经济学问题。此外, 故事中提到房屋价格的变动, 自动调节了城市间的人力资源配置, 但却未对“房屋价格变动”的原因加以解释, 或说未分析房屋价格变动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经济学含义, 这关乎到资本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分析起来都会很精彩, 但那却是“故事外的事”了……

小城人才故事到这里暂告一段落, 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戛然而止, 意犹未尽。故事之外的故事也许更为精彩, 但为保持故事主题统一, 讲到此便不得不说“欲知后事, 请听下回分解”了。但愿故事能够为二三读者的思考投下一缕光明, 那样, 笔者便也心满意足了。

摘要:首都北京与新疆小城阿勒泰相比:前者工作辛苦, 消费昂贵, 竞争激烈, 却人才聚集;而后者祥和宁静, 生活舒适, 却人才匮乏。阿市领导为留下人才开出了优厚的“收入”条件, 但仍然难以吸引人才, 这是为何?本文运用经济学中“收入”与“成本”两个概念, 对此现象进行经济解释, 并从此处延伸分析, 解释人才流动与房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才流动,预期收入,生活成本

参考文献

[1]Armen A.Alchian, Cost,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the Society Sciences, October 1963.

[2]Armen A.Alchian,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June 1950.

[3]Irving Fisher, 1930, The Theory of Interest, Macmil-lan, 3-149.

[4]Steven Chuang, 1983,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Firm,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XXVI.

[5]张五常.科学说需求.香港:花千树出版社, 2001.

[6]张五常.供应的行为.香港:花千树出版社, 2002.

四字成语故事-口蜜腹剑 篇2

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也还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个人品德,那简直是坏到家了。

李林甫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加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谄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表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非常合作,嘴里尽说些好听的、善意的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阴险狡猾,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

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遗憾的是,皇上还不知道哇。”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赶紧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宠臣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好几次都想把这件事启奏皇上,只是不敢开口罢了。”玄宗被他这番话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不满意,逐渐疏远了他。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的“本领”,深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做了十九年的大官。

然而,坏人虽然有时可以达到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大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纷纷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这便是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资治通鉴·唐纪》

不名一钱

西汉时期,汉文帝有个宠臣名叫邓通。其实,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受宠是因为他只要能让汉文帝高兴,什么事都愿意干。

有一天,皇宫里来了一位算命先生,汉文帝就让他给邓通算上一命。那位算命先生仔细观察了邓通一会儿,就说:“以后他会穷得饿死。”汉文帝听了,觉得好笑,说:“这怎么可能呢?我可以让他很富,他怎么会受穷饿死呢?一定是算错了!”算命先生说:“我算的是这样,是否应验,只有等到以后才会知道。”

当时,因为邓通深得汉文帝喜爱,得到很多的赏赐,已有很多的钱财。后来汉文帝又下命令把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邓通自己私人铸钱,邓通更是发了大财,简直是富得流油。他铸的“邓氏钱”在全国流通。普天之下,可以说除了皇帝,没有人比他更富有了。

汉文帝曾经生疮化脓,邓通就用嘴多次为汉文帝吸出脓疮里的脓液。太子入宫来问汉文帝的病情,文帝就让太子也为自己吸脓,太子不敢不吸,但脸色很难看。后来,太子知道了邓通常为汉文帝吸脓的事,非常惭愧,由此对邓通怨恨得要死。心想,等我当了皇帝,一定要好好收拾他。

汉文帝死后,太子即位当了皇帝,他就是汉景帝。景帝很快就免去了邓通的官职。邓通赋闲在家没多久,就有人告状说他违规把铜偷运到外界铸钱,官吏一拷问,果有其事,就这样定案了。于是,景帝便把邓通的所有财产充公。邓通的家产全都没有了,还欠了很多债。景帝的姐姐赐给邓通一些钱,官吏也一律没收了,连头上一根簪子都不剩。最后,邓通真的穷得没有一文钱,寄食在别人家里,一直到死去。——《史记·佞幸列传》

上下其手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弱小的郑国实在是没有能力抵抗。楚国的军队开到了郑国的城麇,郑国的将领皇颉奉命戍守此地。他见楚军远道而来,人困马疲,便率领军队出城偷袭,准备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楚军将领穿封戌英勇善战,自己竟然不是他的对手。穿封戌带领楚军顽强抵抗。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

穿封戌满心欢喜:“回去领个头等功是不成问题了。”不料,在回国后,楚康王要对将士们论功行赏时,公子围却硬说穿封戍是他俘虏到的。两个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人提议他们二人到大宰伯州犁那里去评理。公子围倒觉得无所谓,反正已经赖上了,而穿封戍心里早已窝着闷气,很想事情早点有个结果。于是他就主动跟公子围说:“要不,我们就请太宰伯州犁来评断一下。”公子围说:“那也好。反正这个俘虏是我抓住的。”

二人口中所说的伯州犁,原来是晋国大夫伯宗之子,后奔楚,被任命为太宰,专门掌管皇家的内外事务。公子围与穿封戍争功一事,他已有所闻。现在,双方来让他判断是非曲折,他感到这是一个讨好楚王室的顶好机会,于是就耍了一个小小的阴谋。

他先听了双方的陈述后,对他们说:“这件事很好办,只要问一下俘虏就清楚了。”于是,命人将俘虏皇颉拉出来,当庭进行审问。审问前,伯州犁当着皇颉的面,对公子围和穿封戌说:“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可以说这场争论是君子之争。”然后,伯州犁走到皇颉跟前,先向皇颉介绍了公子围。在介绍时,伯州犁有意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这位是公子围,我国国君最宠爱的弟弟,我同他已相处了很久了。”然后,又把手放得很低很低,向皇颉介绍穿封戍时说:“这个人名叫穿封戍,是城外的县官。”说着说着,又故意把手压得再低一些。

等伯州犁介绍完后,便问皇颉:“你看究竟是谁俘虏了你呀?”皇颉明明知道是穿封戍那个可恶的家伙俘虏了自己,本想一说了之。但再想想刚才伯州犁“上下其手”的暗示和在用语称呼人时尊卑之别,当然心领神会,心想:“我若说真话,日后弄不好就要被长期生活在朝廷的公子围整死;若说假话,不仅可以赢来公子围的开心,更可以使太宰伯州犁对我产生好感,这样,也许我很快就会被释放回国。”

于是,皇颉对伯州犁说:“我是让公子围打败的。”一锤定音,这可乐坏了公子围,气坏了穿封戍。只见穿封戍拿起铁戈就向公子围掷去,可惜没打着。然后,他又狠狠地瞪了伯州犁一眼,骂了声“卑鄙!”就愤愤不平地走了。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3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字书写】:后生可畏

【汉语注音】:hòu shēng kě wèi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用于称赞年轻人。

【后生可畏的意思】:后生:后辈,指年轻的一代人;畏:敬畏,佩服。指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前人,他们是令人敬畏的。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

【后生可畏的近义词】:少年老成、后来居上、后起之秀、长江后浪推前浪;

【后生可畏的反义词】:老大无成、少不更事、乳臭未干、望尘莫及、一代不如一代、不可企及、每况愈下;

【后生可畏的故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经常外出游历呕心沥血地宣扬他的政治思想,有一天,孔子外出乘车的路上,看见有一个小孩儿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几个孩子玩耍。孔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孔子说:“因为他们在一起玩就是厮打在一起搞得汗流浃背,这样身体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一点好处。因此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说完以后这个孩子便一个人去玩沙堆了,过了一会儿,他就把一个城堡堆好了。孔子又好奇的问他:“我的车子路过这里,你却在这里用沙筑造城堡,为什么不避开我的车子呢?”小孩回答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说城堡要避开车子,只听说过车子要绕着城走!”孔子感到非常惊讶,他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非常了不起,于是他夸奖小孩说:“你懂的道理很多呀,尽管你是个小孩子。”这孩子又说:“我听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鱼出生三天就会游泳、马儿出生三天就能跟着老马走,我懂得这点儿道理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孔不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侯不能因为自已学富五车经验丰富而因此小看年轻人。

【后生可畏例句】

宋.苏轼《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对》:“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继翁,你是向来讲究笔墨的,你请到他,这是一定高明的了,真是后生可畏!”

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后生可畏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后生可畏造句】

先生可敬,后生可畏,人们乐此不疲将它作为人类社会进化提升的至理名言,道德经典。

临危不惧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篇4

【成语】:临危不惧

【拼音】:lín wēi bù jù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故事】: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狼狈不堪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5

[成语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 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成语故事

晋朝时,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当时颇享盛名。晋朝皇帝司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几次都被拒绝了。

原来,李密很小就没有了父亲,4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从小跟自己的祖母刘氏生活。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长大,也是祖母供他读书的。因此,李密与祖母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忍心丢下年老的祖母不服侍而去做官。

残杯冷炙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6

[成语拼音]    cán bēi lěng zhì

[成语解释]    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典故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成语故事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识渊博,他有一部《颜氏家训》传世,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这部著作,对后世不少学者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颜氏家训》中有一处告诫说,不能因为有点称赞,你就去受权贵驱使;处在低下的座位上,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有一段时间就被迫在颜之推提到过的.这种悲辛的处境里生活。

杜甫从小聪明好学,志高务实,但一直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早已盛负诗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长安的大道。考试完后,杜甫觉得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但他哪里知道,主持这次考试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选用贤才,而对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

杜甫没有料到自己会应试失败,内心非常痛苦,对前途悲观失望。从此,他流落长安,以“宾客”的身份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时常陪王公大臣宴饮,席间吟诗赋辞助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生计,一方面也是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推荐,求得一官半职。

★ 阮囊羞涩解释及成语故事

★ 九牛一毛成语故事及解释

★ 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道听途说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南柯一梦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车载斗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如花似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少见多怪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7

【少见多怪例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六回:“人家说少见多怪,你多见了还是那么多怪。你可记得那年你从广东回来说的,有个甚么淫妇建牌坊的事,同这个不是恰成一对么。”

清.朱彝尊《仪礼逸经跋》:“彼时东里诸公知为草庐书无足表章者,窃笑经生之少见多怪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在少见多怪的原始社会里,有了这么一个奇迹,那轰动一时,就可想而知了。”

【少见多怪造句】

改革开放以后这样不拘一格的包包在街上一抓一大把,滥竽充数的假货很少,他是少见多怪了。

鸡的成语及解释 篇8

鸡的成语及解释

11、鹤困鸡群: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2、鸡栖凤巢: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3、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4、鸡犬不宁: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5、鸡鹜争食: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6、鸡鸣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7、鸡犬不惊: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8、鸡肤鹤发:皮肤起皱,头发变白。形容衰老。形容老年人皮肤皱、头发白。

9、鸡黍深盟:黍:黄米;鸡黍:指待客的饭菜;深盟:深厚的交往。形容朋友之间友谊深厚。

10、鼠肚鸡肠:犹言鼠腹鸡肠。

11、鸡飞狗窜: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

12、鸡骨支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13、鸡飞狗走: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14、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15、鸡肠狗肚: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16、鸡犬不留: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

17、鸡胸龟背:凸胸驼背。

18、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19、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20、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21、鹤立鸡群: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22、鸡尸牛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23、鸡虫得失: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24、鸡飞狗叫: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

25、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

26、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27、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28、鹤骨鸡肤: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29、鸡鹜相争: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30、鸡鸣戒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31、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32、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系统。

33、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碎了。比喻两头都没顾上;造成双重损失。

34、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鸡的成语及解释

2【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杀鸡抹脖】: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取卵】: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偷鸡摸狗】: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土鸡瓦犬】: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味如鸡肋】: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瓮里醯鸡】: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关于鸡的成语

31、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2、家鸡野鹜: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3、雄鸡断尾: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4、鸡尸牛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5、陶犬瓦鸡: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6、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7、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8、捉鸡骂狗:犹指桑骂槐。

9、指鸡骂狗: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10、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11、鸡鸣戒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12、鸡犬皆仙: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13、瓮里醯鸡: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1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5、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16、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7、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8、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19、只鸡斗酒: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韩愈的成语及解释 篇9

一发千钧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摇尾乞怜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一视同仁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一落千丈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一岁九迁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一喷一醒 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蝇营狗苟 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异曲同工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硬语盘空 硬:遒劲有力的语句;盘:盘旋。遒劲有力的.语文盘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语焉不详 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雨淋日炙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越瘦秦肥 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邀功求赏 求取功劳和奖赏。

遗迹谈虚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以快先睹 犹言先睹为快。语本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一泻百里 见“一泻千里”。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引物连类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有本有原 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玉佩琼琚 玉佩:玉做的佩饰。琼琚:赤玉做的佩饰。①泛指玉制的佩饰。②对诗文作品的美称。

鱼鱼雅雅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猿鹤虫沙 比喻战死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士。

远虑深谋 同“远谋深算”。

云窗雾阁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跃马弯弓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一掷乾坤 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

洗手奉职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席不暇暖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先睹为快 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显露头角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哓哓不休 哓哓:争辩声;休:停止,完。形容争辩个没完。

旋转乾坤 扭转天地,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轩然大波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旋乾转坤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煦煦孑孑 指小仁小义。

休养生息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虚张声势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行成于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形单影只 只:单独。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朝发夕至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朝齑暮盐 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崭露头角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杂乱无章 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众目睽睽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再接再厉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坐井观天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指天誓日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自以为得计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趑趄不前 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张大其词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再接再砺 接:交战;砺:磨砺。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烛照数计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崭露头脚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张大其事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栉垢爬痒 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

志满气得 犹志得意满。

指天为誓 见“指天誓日”。

重财轻义 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转喉触讳 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孜孜LL 勤勉不懈貌。

杂乱无序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趑趄嗫嚅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牙签万轴 形容藏书非常多。

一蛇两头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瑶环瑜珥 瑶:美玉;环:玉圈;瑜:美玉;珥:玉制的耳饰。比喻美好如玉的子弟。

山的成语及解释 篇10

挨山塞海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巴山蜀水 巴、蜀表示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巴山夜雨 表示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跋山涉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表示我国东北地区。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表示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宝山空回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表示求知)。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表里山河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表示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兵败如山倒 兵:**。形容**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残山剩水 表示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旧表示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大好河山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带砺山河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

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倒山倾海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登山临水 形容旅途遥远。也表示游山玩水。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地动山摇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东山高卧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东山再起 表示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堆积如山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堆山积海 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恩德如山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恩山义海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恩重如山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翻山越岭 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逢山开路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覆海移山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高山景行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表示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仰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隔行如隔山 表示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隔山买老牛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关山阻隔 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关山迢递 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表示路途遥远。

海誓山盟 表示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海啸山崩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河山带砺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上一篇:幼儿园万能说课稿下一篇:死党结婚的新婚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