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教案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客至》教案

《客至》教案 篇1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

杜甫——《客至》 篇2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1、盘飧:泛指菜肴。

2、旧醅:隔年的陈酒。

3、取:助词。

赏析:

本诗表现了诗圣待客之一片热忱,为人之厚道至诚。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全诗自然浑成,一气贯通,毫无斧凿之痕。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意为邀请他先征求了他的同意。

《客至》教案 篇3

目标展示: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学导结合:

1.通过“旅”字    看背景

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     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书怀”    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自读《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梯度训练

阅读《旅夜书怀》完成题目。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描写旅夜所见景物;后四句着重抒怀,写出诗人触景而生的感受与情怀。

B.由于江水奔流行舟动荡,远看天空星星似要垂落,更显得旷野的空寂,所以写为“星垂平野阔。”

C.“垂”“涌”两字为炼字的典范,它恰切而生动地表现了平野的辽阔和水月交融的景象。

D.“月涌大江流”一句,景中寓情。朗月照江,洪波翻涌,好像明月要被江水涌出。天高地阔,大江东去,诗人的忧愤如江水一样奔流不止。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近处写起,点明泊船的时间与地点。一个独字,成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且突出了诗人的境况和心绪。

B.颔联写诗人从不同视角往远处看,所见到的景色,从中显露出诗人的目光在注视更为广阔的世界。

C.颈联是反语,充溢诗人的激愤。诗人有政治抱负,仅因诗文著名于世实非本愿。他的被贬、弃官、辞职,一生坎坷,都非由老病。

D.尾联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兼用象征手法,抒写诗人孤独漂泊的伤感,将他的人生境遇和况味化为生动飘逸的艺术形象,具有不尽之意。

阅读《客至》完成题目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堂周围绿水环绕、清幽淡雅的环境。

B.颔联中“不曾”与“今始”呼应,重在表现诗人独居江村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C.颈联中“无兼味”“只旧醅”表明诗人因家贫地僻,只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浊酒来招待客人。

D.尾联用探询的语气,言客人如果愿与邻居老翁共饮的话,就隔着篱笆唤他过来一同饮上几杯。

4、对这首诗的赏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本诗从静景写起,渲染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

B.本诗描写了客人来访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真挚的淳朴的友情。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也抒发了对生活贫寒的感慨。

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写一个“至”字,但客至时殷勤待客的欢快情景跃然纸上。

跟进反思

小结:

《旅夜书怀》旅途之夜作者面对旅途之景,以沙鸥自况,抒写了自己失去依托、漂泊无定的孤独愤慨之情,作者写小舟、写沙鸥都是为了写自己,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写照,漂泊无依的沙鸥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客至》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叙事诗,前四句虚写客至,后四句实写待客,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一、二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成都草堂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颈联作者指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尾联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

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丛书》127-128页4-8题14-18题

背诵《旅夜书怀》《客至》

教后反思

★ 现代诗歌鉴赏

★ 《书愤》 教学案例(高二选修)

★ 臧克家诗歌

★ 臧克家的诗

★ 有的人臧克家课件

★ 教学案例范文

★ 高考总复习诗词鉴赏之一(高三教学案例)(高三教学案例)

★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

上一篇:质量知识200题下一篇:2024中小企业研究报告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