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精选9篇)
开 题 报 告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于2012年4月向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申报立项,承担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今年9月获得正式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岁,离开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在常规的教学时间里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习。但一到了放学后的时间,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一般来说,农村小学放下午学的时间为16点左右,而就寝时间为21点左右,这期间的空档长达5小时,加之早晨从起床到上课有1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漫长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有的学校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统一安排上自习,低年级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两个小时坐下来特别难受,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自习;有的学校把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照料,生活老师的编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们组织大量适宜的活动,一般就是由他们散着玩儿,安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寄宿生课余生活成为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这一实践研究,并提出课题立项申请,旨在通过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寄宿。
2.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的新观念:为人性的终身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掌握,而是必须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要的任务。基础教育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理解、学会共生,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2)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课程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人性。“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均衡教育观,为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指明了方向。(3)现代教育理论: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4)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其心理发展主要特点是: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自控力很低);
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形式过渡期);
逐渐形成具体意识和较稳定的个性(个性还不稳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学者石角完尔曾在《美国的超级精英教育》一书中分析了美国人才辈出的秘密,认为“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学校”,美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而且管理严格,从小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开发了学生的能力。美国寄宿制学校之所以能够造就大批精英,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学生放学后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果说“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制学校”,那么美国寄宿制学校成功的秘密就是优秀的课余生活。
国外的一些学者、专家对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研究得比较多,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作法,但是仅针对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就更不系统了。
2.国内研究现状 课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大多数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常常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由地与小伙伴跳绳、飘洋牌、扔沙包、打陀螺、玩官兵抓强盗等各种形式的玩法津津乐道,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而对当下的儿童来说,这些无忧无虑的玩耍形式已经离他们很遥远。各项研究表明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单一,仍以学习为主,自由活动时间较少,同伴间的互动也较少。而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这片天地里,应该如何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很值得去研究和探索。
当前,国内对寄宿学校和寄宿生的研究非常多,但主要是期刊论文,没有专著。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寄宿生生活状况的研究。寄宿生健康卫生情况研究,还有对寄宿制学校肥胖儿童的调查研究,以及寄宿制学校学生合理膳食研究等,这些研究都肯定寄宿制学校课余时间应该有所作为,寄宿制学校应该改善学生的寄宿生活质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发现:学校不能开展学生所期望的课余活动;寄宿学生课余活动形式单调;教师对寄宿学生课余活动开展情况评价不高;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开展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寄宿学生心理慰藉凸显真空。②寄宿制学校办学研究。在寄宿制学校普遍建立后,许多学者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变革,如张传武(2006)提出构建“三功能一主体”的寄宿制办学模式,该学者试图指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必要性及出路,但是没有从课余生活这个角度来论证这个办学模式。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的研究才露尖尖角。随着我国西部农村大批寄宿制学校的落成,寄宿制学校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出现了许多关于寄宿制学校利弊、寄宿生生活、寄宿制学校办学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现状的描述,对原因分析和对策建构的研究少之又少。总的来说,涉及课余生活研究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课余生活的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学术界对课余生活的功能、内容、类型作了详细的阐释,对本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国内对外课余生活研究共同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始终不敢离开课程和教学这两个母体,视之为课程和教学的延续,而忽视课余生活本身具有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从而限制了学生课余生活理论探索。我们认为课余生活应该是独立于课程的,是与课程并驾齐驱的学校教育的两个系统。
经查证,到目前国内外系统地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课余生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国内只有青岛某小学在尝试研究,这表明此课题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背景中探讨学生的课余生活,希望能够推进课余生活研究本身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学术意义在于,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促进课余生活研究本土化、理论化;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研究不足的现实;深化课余生活的内涵和拓展课余生活的功能。
实用意义在于,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现状做出分析并运用教育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开发、组织和实施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丰富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农村小学寄宿生的课余时间得到有效管理。
2.强化农村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课余时间有效管理的意识。
3.撰写以“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时间的有效管理”等方面内容的论文。
(二)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2.丰富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研究。
3.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全体寄宿学生。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寄宿生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寄宿生的行为。(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五、课题的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杨雪军
成员:刘宽珍 刘大敏 吴中涛 王恒荣 2.课题小组:
课题主持人:杨雪军
课题成员:刘宽珍 李珍 陈徐静 王恒荣 吴中涛 李道东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4--2012.6)完成课题申报和论证,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该阶段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课题的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12.9--2014.1)第一阶段(2012.9--2012.11)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现状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我校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及成因,课余生活对他们的成长的影响和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课余生活? 第二阶段(2012.12—2014.1)
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体模式研究。
该阶段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探索丰富我校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的方法和措施,构建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形成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具体模式
3、结题阶段(2014.3—2014.6)汇集各种资料,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该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将在课题实施阶段中积累的点滴的、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认识、经验和教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七、研究预期成果
(一)教师个人的教研论文、典型案例。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三)探索出适合我校和寄宿制小学学生课外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体模式。
(四)改变我校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八、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元; 购置相关资料:1000元; 各项活动经费:15000元; 日常办公经费:5000元;
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投身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构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
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了“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建设”的工作重点。到2007年西部地区“两基”覆盖率达到98%,寄宿制学校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寄宿制学校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仍然是在学校度过的,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利用,为开展课余生活提供了保证。那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开展的实际情况如何呢?为此,我针对上述问题对甘肃省民乐县寄宿制学校进行了实际调查。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内容。
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课余活动计划与组织情况;学生、教师对课余活动的态度;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期望;课余活动的评价方式。
(二)调查对象。
在民乐县四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李寨寄宿制实验小学、民乐县第四中学、民乐县第三中学、裕展希望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对487名中小学生、14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辅助以观察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余活动的内容。
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参加最多的是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而社区宣传和校外观察比例非常低。可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而能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内容则很少。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与学生问卷一样,教师认为,在课余活动时间里,学生主要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小组,而参加社区宣传、民族艺术活动的相对较少。
(二)课余活动的计划和组织。
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师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会偶尔组织活动,有34.7%的同学认为老师经常组织课余活动。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教师认为在课余时间会经常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只有4.2%教师认为从不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75%以上的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课余活动学校是有计划的。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对课余活动计划与组织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较小,学校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余活动的指导。
(三)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态度。
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70.6%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不留课后作业,很愿意参加课余活动;55.2%的学生很喜欢现在的课余活动;60.2%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很丰富;75%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很重要。
(四)教师对课余活动的态度。
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1.6%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很丰富,只有13.9%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不丰富;8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很重要,没有人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重要。
(五)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期望。
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78.9%的学生很希望在课余时间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尽管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很模糊和片面,但他们知道课外活动具有休息和娱乐的作用。对于课余活动的内容,学生希望学校多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
(六)课余活动的评价方式。
对课余活动的有效评价可以促进课余活动的良性发展,评价对于课余活动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开放题目来了解寄宿制学校课余活动评价方式,教师的回答情况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通过实地查看和相关材料 (量化评比) 进行评价;学生的喜爱情况,教师课余活动的完成情况;课余活动实地查录和体育竞赛为评价手段;根据平时学生的课余活动积极性评价;组织纪律、课余活动的效果及质量,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课余活动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主要是量化评价,但对于课余活动的质性评价涉及较少。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较为单调,课余活动缺乏计划与组织,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期望也比较单一,课余活动的评价缺少质性评价,等等。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学生、教师都认为课余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课余活动的教育意义。课余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有效形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
其次,计划、组织课余活动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和转化。同样,课余活动的计划与组织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等出发来计划与组织课余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增加生活教师的数量,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与布局调整之前相比,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同时教师还要照顾、管理寄宿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计划与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提供指导。所以,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生活教师,使教师能专心于教学活动,同时也有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的课余活动。
同时,课余活动缺乏专门教师的指导。在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既定的条件下,不可能增加专门指导课余活动的教师,所以,学校应该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特长,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其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有必要,可以让教师定期参加相应的培训,使其观念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能够胜任学生课余活动的指导,满足学生课余活动多样化的需求。
(三)课余活动要引进质性评价机制。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模式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实施科学范式下的量化方式,试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把丰富的质还原为量,把无法量化的内容排斥于评价系统之外。而课余活动作为教育活动有其复杂性,不可能仅仅运用量化评价就可以真实反映。此外,参与课余活动的学生具有差异性,也不能运用统一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对课余活动的评价必须有质性的评价机制,从课余活动教育意义的角度来评价,并根据课余活动的性质来建立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多渠道筹措课余活动经费。
我所调研的4所寄宿制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课余活动资金,而且一些涉及寄宿制学校的办法或者条例也没有对课余活动的资金在整个学校开支中的比例做出规定。我国基础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课余活动资金只靠政府划拨则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依靠多渠道筹措课余活动经费。比如,课余活动经费除了各级政府投入,还应有各种组织的赞助、私人捐款、学生家庭承担。
摘要:作者以甘肃省民乐县四所寄宿制中小学学生课余生活为研究对象, 主要对课余活动的内容、计划与组织、师生对课余活动的态度、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期望及课余活动的评价方式等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现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新军, 张海燕.让星光引领学生课余生活——初中生闲暇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20.
[2]谈家富.应重视指导小学生的课余生活[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3) :20.
[3]黄利, 熊少严.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的回顾与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10) :15.
[4]吴霓, 廉恒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12) :25.
[5]解腊梅, 贾霞萍.关于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2) :20.
关键词 寄宿生 课余生活 丰富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118-02
小学布局调整使得许多农村小学校相继撤并,学校的服务半径大大提高,使得偏低年龄的小学寄宿生骤增。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大部分農村小学建成了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小学成为农村小学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不但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而且也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是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寄宿生课余生活已变得丰富多姿,精彩纷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劳逸结合,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扩充视野,建立文化之家
学生知识素养浅薄,知识来源的渠道单一,知识视野的孤陋,特别是学生在家庭成长缺乏文化氛围,寄宿制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我校在每个教室开办图书角,置办一些丰富多彩的图书供孩子们阅读,并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书捐赠出来共同分享,扩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大千世界的向往。其次,我们还经常开展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大声地说出来,增强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习英语变得轻松愉悦。当然了,经典诗朗诵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课余活动,诗朗诵变生硬枯燥的语言为充满活力和情感的趣语,让每一个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读书、看报、自学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求知能力,让学生沉淀在浓郁的“文化之家”中。
二、激发兴趣,建立才艺之家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为人师者,除了教授他们课本知识,更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学校针对学生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如科技爱好小组,手工制作小组,刺绣小组等。最有特色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属科技爱好小组,由老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并向学生讲解原理,鼓励他们认真思考,自己动手。在活动中经过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发挥,并且还能更多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对多方面的事物、活动产生兴趣,使学生吸收多方面的知识。还有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才艺之家”中快乐成长。
三、学会生活,建立文明之家
在学校寄宿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接受学校正规的教育,还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寄宿生年龄小,还有留守儿童,大多数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这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都非常差。为此,学校从孩子们生活的一些小事入手,教他们叠被子、摆鞋子、洗衣服、种菜等,并每天一次进行内务检查,评选“环保卫士”“节能卫士”“生活卫士”等荣誉小标兵,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文明小卫士。除此之外,我们利用学校的空地开垦菜园,分到各个班级,带领他们劳动、种菜,体验家里父母种地的艰辛,分享收获的喜悦,使学生在“文明之家”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阳光体育,建立健康之家
学生在校寄宿后,虽然监护人还是家长,但监管人已转移到学校身上,此时,学校俨然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温馨的家,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他们适应环境,独立生活,使他们健康成长。健康的身体是孩子们完成一切学业,快乐成长的前提,寄宿的孩子们少了回家的“长途跋涉”,在学校自主锻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了。对此,我们积极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包括球类、田径、跳绳、棋类等,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竞技心智,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得到了放松,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使学生在“健康之家”中练就强健的体魄。
学生如同早春吐露的苞芽,需要阳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润,他们身体的稚嫩、心理的脆弱需要我们无言、无尽、有方、有理的爱,唯如此我们才能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智慧成长撑起一个蔚蓝的天空。孩子丰富的课余生活就在于老师倾注于其中的关怀和爱。今后,学校还要继续培养和锻炼寄宿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使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绚丽多姿,最终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2013年1月,我校《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经忠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2012“法制安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并批准今天开题。在这里,向各位到校指导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现在,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
虽然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逢会必讲安全,学校领导也天天讲,但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老师基本上采用说教式反复嘱托,学生基本上采用机械式木讷接受,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实际效果。纵然有实践演练,也几乎都是防火逃生的,极少涉及到其他方面。安全教育形式内容的单一,流于表面化,教师不愿或者不能去做深入剖析。使得安全教育很多时候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指定:你不能去做这,不能去做那,你要去做这,要去做那。
2、教师不懂安全教育的内涵
虽然我们冠之以安全教育的名头,但我们进行的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教育,还处在一种很自发的状态。没有目标,没有疗法,没有系统的内容。只是将安全教育定性为“保证安全,逃避危险”。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目的,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是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空间中。现实
中,这种僵死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例如,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关起门”办学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如果带出校园,出了安全事故,谁主张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所以学校为了规避风险求安全,禁止学生的春游、校外课外活动,甚至一些体育运动等,这种安全教育措施是以牺牲学生身心素质为代价的,追求可视的眼前安全效益。
3.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储备不够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极少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互联网上,最多的是学校安全事故的报道和处理,平时我们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或者安全事故的讲解及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上。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休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更好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不够,校园何谈安全?
4.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因为是农村学校,99%的学生家长不是在家种地,就是外出打工;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学生的亲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但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减弱,加上家长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教
育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
5、农村寄宿生课余生活匮乏
因中小学布局调整,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甚至留守在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 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岁,离开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在常规的教学时间里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习。但一到了放学后的时间,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一般来说,农村小学放下午学的时间为16点左右,而就寝时间为21点左右,这期间的空档长达5小时,加之早晨从起床到上课有1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漫长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有的学校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统一安排上自习,低年级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两个小时坐下来特别难受,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自习;有的学校把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照料,生活老师的编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们组织大量适宜的活动,一般就是由他们散着玩儿,安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寄宿生课余生活成为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我校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提出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研究”这一实践研究,并提出课题立项申请,旨在通过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师安全教育专业化,学校管理模式化,让我校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国家法律法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学生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安全程度,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在对校长的考核中都实行了“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等,这一切,都促使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近年来,管理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必须以科学的安全管理为引导。当前,我国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具体方法的探索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上,相对来说,对理论层
面的研究较少。我们说,一所学校成功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的环境和条件各不相同,有时一个成功案例很难套用到其他学校中。片面追求经验的借鉴,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必然会导致思路不清、行动盲目,最终培育出的只能是模仿的、教条的和低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因此,理清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找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忠县乡镇的农村小学。
2、“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课题针对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含我校在内的忠县乡镇小学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管理方面的对策,确保我校安全工作有新的突破,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基础。
四、研究现状与述评
1.安全意识仍需增强。一是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校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只限于“与政府的评优评先挂钩”,有的校长不能充分阐述安全工作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的校长对安全工作制度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说出一些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教师认为安全“是学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安全是班主任的事情”,有的教师说不清自己应
负的安全职责。三是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存在一些危险性,放学路途中追逐打闹、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
2.基础设施仍达不到要求。一是校舍不足。农村小学特别是原区所在地小学普遍存在教室不够情况,生均占有教室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有较大差距。有的教学楼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不规范,只有一个通道口,学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尤其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易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多数有留守儿童的学校学生寝室相当拥挤,一旦发生火灾或重大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消防设施不到位。有的学校虽然有消防设施,但部分设备损坏或遗失,未能及时加以修理或补充。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一些偏远农村小学校,校舍基本都不符合消防安全相关要求。有些学校原有电路配置标准低,存在电路已老化、电线裸露现象,与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相适应,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三是食堂卫生设施不达标。目前,农村小学学校食堂布局基本合理、硬件设施基本齐全的比例不高;有的原料储存不符合要求有的食堂库房均未采用机械通风,有的食堂库房采用自然通风;有的防蝇防尘设施不完善或未投入使用;有的未设食堂专用消毒设施;有的无学生餐厅;有的距垃圾堆、厕所近或总体环境卫生差。在农村学校食堂中,大部分是“一间房子、两炉大火、两口大锅、一铲一勺、一桶井水”。
3.学校常规管理仍有疏漏。一是少数教师教学行为有待规
范。少数教师还存在罚站、罚跑,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等体罚学生的行为。二是部分学校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各项安全制度,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一些学校对相关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没有按规定食品留样、采购索证。个别学校存在食堂管理松懈,脏乱差现象严重。极个别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易暴药品管理不严,登记使用不规范。虽然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预案,但预案演练不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难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尤其是应对重大消防安全和重大疫情传染的能力较差。三是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不大。少数学校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还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未能及时予以整改。对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虽然上报了有关部门,但主动性不大,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4.沟通协调机制仍需完善。一是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多数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而忽视了对家长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导致学生家长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很低。绝大多数家长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一无所知,多数家长不认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们认为“在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均应由学校承担”。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童数量不断扩大,由于家庭教育与监管的严重缺失,留守学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多数学校还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学校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还不够紧密。由于缺乏与工商、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仍存在许多问题。校门口附近
饮食摊点较多,有的经营者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经营环境较差,易发生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有的摊点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校,有的学校校门口没有必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减速带;部分学生接送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学校周边还有一些网吧存在,所有网吧都接纳未成年人。有的黑网吧在住宅楼中无证经营,管理混乱。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改善,个别地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较差,经常有社会青年在校外殴打学生、敲诈学生等现象发生。
五、研究创新及研究假设
研究课题确定后,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假设: 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
创新之处:通过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探索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让东溪小学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六、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校内外生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
2.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3.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忠县乡镇小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
八、研究目的及计划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让我校安全管理到位,师生安全意识到位,安全基础设施到位,各相关单位及家长沟通协调与配合到位。为了实现其目的,我校将围绕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2、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农村小学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和统计为主。
第二阶段: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以理论探索、家访等形式为主。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一是与管理有经验有成效的学校结对,经常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二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细则,组织师生学习,在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三是开设安全课,按照课程计划上好安全课。
四是利用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和学校周围的安全事件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从小了解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五是定期举行一些安全演练,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对变化的心理素质。六是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坚决不能搭乘,同时学校和交管部门取得联系,对营运车辆严格监管。
九、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将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认真进行,在研究过程中,将做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查阅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做细每个研究环节,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将分别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力争让每一个研究结论都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十、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
伟
成员:余
江
王胜来
袁晓晴
陈栋梁
李文龙
冯志英
谢登堂
张恒忠
2、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课题负责人:张
伟
课题主研人员:冯志英
张恒忠
郑永波
冯
君
胡群华 冉
玲
课题协研人员:罗凌平
马世翠
王顺芬
黄玉玲
李道英
刘长勇
古万秀
成洪文
彭家祝
彭建华
王忠平
吴宗辉
彭善英
谭小琼
谭晓蓉
周泽权
胡
林
吴家琼
牟银成王万华
赵伯婷
章月琴
熊
艳
十一、课题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元,购置相关资料1000元,各项活动经费15000元,日常办公经费3000元。
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投身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构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东溪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组
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十年来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研究的回顾,对课余生活的含义及目前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形式、时间分配和满意度进行了梳理。发现小学生课余生活单一,仍以学习为主,自由活动时间较少,同伴间的互动也较少,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还学生一个快乐、轻松、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课余生活;含义;形式;时间分配;满意度
课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是 80 后,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常常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由地与小伙伴跳绳、、扔沙包、、玩官兵抓强盗等各种形式的玩津津乐道,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而对当下的儿童来说,这些形式的玩已经离他们很遥远。各项研究表明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上网、影视娱乐等流行休闲方式开始在小学生课余生活中占主要位置,但小学生课余生活单一,仍以学习为主,自由活动时间较少,同伴间的互动也较少。“减负”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明显多了,如何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状况,我们对 2000 年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与综述。
一、课余生活的含义课余生活是指学生在学校课程计划以外的时间,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学校教育空当的休闲时间活动。小学生可自由利用的课余生活加多的有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等。课余生活是紧张的学习生活的缓冲,是发展特长、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课余生活在时间维度上包括: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学校教育空当的休闲时间;在内容维度上包括:课外学习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文艺活动、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休闲娱乐等。
二、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做作业”、“看电视”、“自由玩耍”、„做家务‟、„做农活‟,“看课外书”是小学生在家的主要活动。小学生在家中首先要完成作业,然后看电视。看电视成为小学生在家中的最主要活动之一。兴趣活动主要包括孩子所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各种必要的“特长“。我调查显示我们学校小学生课余经常的活动依次为:做作业或复习功课 20%;看电视15.8%;阅读课外书刊10.5%;参加体育运动8.4%;做家务,做农活35.4,农活5.2;逛街
1.2%。这些调查反映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形式有做作业、看电视、阅读课外书刊、、体育活动、做家务.做农活.自由玩耍等。虽然放学后做功课仍然是多数学生的首选,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在五年内有较大变化,做家务等开始在小学生课余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三、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分配 我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家做作业的时间总体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课业负担很重;目前我国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要超过一个小时。以上数据表明: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甚至无时间安排。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成了学校学习生活的延续,做作业占据了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剩下的一点时间无计划地进行看电视、上网、玩电子游戏、阅读等活动。自由活动以娱乐为主,无意义,时间没有有效利用。基本上没有时间、机会进行集体活动,课余活动时间安排缺乏指导性、计划性。
课 题 名 称 :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谢辉
课题负责人单位: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宋翟坨小学 课题设计论证
我校《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是经卢龙县教育局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正在处于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或者存在交际困难,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初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进入小学则是由日常用语转向自觉的有目的地“交际”,开始系统的学习如何组织语言,因此着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口语表达比书面语言表达显得更直接、更个性、更重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还包括口语表达。但是,从清末语文独立设科到现在,口语教学可说是坎坷百年,直到现在,语文教学偏重读写训练而忽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就本校而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真正体现说话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没有看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重要的人生需要,不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很少努力去创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说话的内容设置、表达方式等方面,老师往往以成人化、常规化来统一组织学生,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导致在后来的写话教学中,学生就做不到“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如果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观念不更新,方法不改革,就会导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培养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密切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立足于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应力图综合运用儿童心理学与认知理论中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理念,创设有利于激起学生交际的课堂氛围,组织有吸引力的语言,使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以此激发学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题将在当前鲜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当前口语交际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为切入点,更切实的为服务与有关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理论的研究作铺垫,选择多种渠道,呈现丰富的内容,凸显开放的模式,是对口语表达训练的一种大胆尝试,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利于促进新课程的建设,充实现代课程理论。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主要是能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
口语表达个性化:是指学生的口语具有期望中的个性特征,在规范丰富的基础上能我口抒我心,不雷同,有真情实意。
“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着眼于培养小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并能克服与人交谈时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的研究。
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四、课题研究假设
如果教师作一个因势利导的守望者,勤于思考,把说的训练扎扎实实地在教学中开展起
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因为它不仅发展了学生地创造性思维地能力,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单纯听的被动局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祛除了以往的乏味,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的情趣。
五、课题研究的变量
(一)自变量:低年级学生。
(二)因变量:口语表达个性化发展
(三)干扰变量的控制:
1、实验教师:严格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执行。
2、对突发事件做好记录,及时改进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改革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能文从字顺,感情真实地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想说: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都有想说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
2、敢说: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勇敢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加强各种训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胆识,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3、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要求说话完整、通顺,不重复;要求交际时积极主动,态度大方,即表情、手势和姿态等自然,不拘束,有礼貌、有耐心;要求随时纠正学生的汉语语调等。
4、通过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促进自己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做个科研型教师。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
1、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口语交际中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养成学生开口大胆地说话的习惯。
小学阶段儿童仍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水平还很不成熟。《课标》中的1—2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阶段目标中有一点强调:“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何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理属当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2、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读说”就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高,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而理性水平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层次性。因此可以说这两者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重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本课题将设计多种活动方案,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调查研究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推出一组新方案即如何让学生与社会对话,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质的提高,有根本、显著的体现。
4.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游戏、边沿等方式,增加口语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
5.示范考查评估。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口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评价依据;重视阶段性评价,按学生口语掌握程度举行等级评价,重视终极性评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并向家长汇报。评价与学生评优挂钩。
总结以上内容,第一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而第二项将会为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它是理性的分析;第三项则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我们也将会在这一项目的研究中获得最终的成果。
八、课题实施的方法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进行具体操作。
1、文献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法: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4、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然后总结经验。
5、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成果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二)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
(1)讨论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规划。(2)学习相关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3)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开展实施活动。根据方案实施研究。(2)课题组负责人将参与整个实施过程,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将定期收集活动方案,实施教案,学生说话写话案例,研究论文等进行整理归档。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力争课题研究更科学、更高效。
3、总结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
(1)收集整理实施研究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存档。
(2)总结实施情况,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接受专家对本课题实验的评审验收。
九、效果检测
1、教学检测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导向。期中、期末考试只是结果评价的一种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整体发展状况,特别是在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等非智力因素评价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所以我们要否定和取消以期中期末考试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而是将考试、课堂活动、社会生活实践、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学习兴趣等进行记录,作为学生学期评价的的重要依据,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生成长发展档案。
3、用问卷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相关动态。
十、课堂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案例选编、论文、课堂教学
分析总结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关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目标制定及呈现方式;
一、二年级的教学策略及方法,评价体系与方法,口语教学的一般管理方法。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及条件和保障 课题负责人:谢 辉
课题组成员:王淑慧 张丽艳 刘 静 张小坡 刘立军
李敬一 栾文丽 王 宁 李 霞 鲁庆波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阅读,初中课外阅读实施方案,初中语文主题阅读学生实验案例的文章。创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21世纪的多元文化和信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自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22个乡镇46所初级中学中,在校初中学生4万余名,其中农村初中学生就占了90%。当前,我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阅读拘泥于教材,学习行为被动、他控,同时,广大农村闭塞的信息和落后的条件难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课题研究的目标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
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1、探索落实语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途径,拓宽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改善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现状,促进初中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健康发展。
2、引导学生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自觉性、恒久性和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4、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使用调查对比法、个案分析法、问卷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定点实验,分步实施,整体提高”的策略,实施课题研究目标。
1、定点实验。确定课题研究对象,以校本部七年级701班和703班两个班为实验试点班,根据研究计划,学生分阶段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分析和经验总结。
2、分步实施。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推进阅读过程,不同学期选定不同的读物。教师根据阶段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记录,及时评价总结,不断地激发学生完成目标任务。
3、整体提高。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改变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不断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二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做人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变我读书为我读好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8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
2、填写好《立项申请书》,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培训研究人员;
4、结合学校教学的工作实际,确定研究对象。
(二)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5月)
1、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现状;
2、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收集个案、案例和体会等;
3、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收集教学案例、阅读辅导实录和教学反思等;
4、对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收集经验总结;
5、研究学生网络阅读,收集案例。
(三)总结阶段(2009年6月-8月)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与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课题研究的管理
1、课题组成员组成:
组长:朱金碧
副组长:陈水林
成员:陈小中、洪凯华、蒋华保、吴在南、石庆国、陈新民、虞加强、詹凯征、张飞、朱荣国、朱才茂、汪翔、梅明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朱金碧:全面负责,指导研究工作并撰写结题报告;
(2)陈水林: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侧重(7);
(3)陈小中:撰写阶段总结报告并侧重(6);
(4)洪凯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并侧重(8);
(5)吴在南、蒋华保: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推荐课外读物,侧重于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6)汪翔、张飞、梅明、詹凯征:负责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工作,侧重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的研究;
(7)石庆国、朱才茂、虞加强:侧重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并进行个案分析;
一、课题简介: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15年1月由延安市教育科研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负 责 人:何艳 课题名称: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得全球的温度不断的上升。有资料显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气温的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预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9米。这样将使得上海,东京,新奥尔良等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无家可归。环境的恶化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每年因空气质量造成的疾病在不断增加。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频频发生的雾霾。造成人们不能正常的进行户外活动,高发的呼吸道疾病...所以,环保和低碳的生活已经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糟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将低碳生活落实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提高团结合作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研究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低碳生活。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环境,知道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尽一个小公民的责任,增强环保意识。
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如参与小区活动:地球一小时,爱护共同的家园;动员家人少开车多步行,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参与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生活垃圾的处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会增加碳的排放量。在许多大城市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都是经过大型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的,一般分为:填埋和焚烧两种,但是不管任何一种都会加大温室气体排放,会使地球变暖。我们熟知,只有从生活点滴做起,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利大于弊,把不可再利用生活垃圾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处理才能减少碳的排放量。
一、调查目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阅读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等。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0xx年4月中旬,我们设计了“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对我校全员参与的教师及部分有代表性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二、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十余次的推敲,最后形成的。教师问卷共设10道(以选择题为主),学生问卷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成较为丰富的模式。
三、调查方法
1、问卷法
2、观察法
3、个案分析法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层面:(以学生调查问卷前十题为分析依据)
1、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有10%(第一次调查从不阅读的占30%),喜欢阅读的学生占72.5%
2、63%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满意,只有33%的学生答“大部分满意”。
3、认为老师的教学能面向全地体同学的只有77%,还有23的学生不满意。
4、63%的学生承认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过预习方法。
5、认为老师经常检查预习作业的占63%,偶尔检查的占37%。
6、5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1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但不喜欢思考问题。
7、70%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8、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中,36%的学生经常发言,52%的学生偶尔发言。
9、有32%的学生表示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17%的学生表示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探讨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县优质课比赛。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看我校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校领导和教师,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转变了,但也由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根据问卷调查,有近12.5%的教师还习惯于“满堂灌”、“满堂抄”、“满堂问”,其中有超过2%的教师只顾“教完应学的内容,不管学生有无反应”,有14.98%的教师是“多讲多抄,学生完整记下应学内容”。在听课考察中,这种教师的比例与问卷调查的比例实际还要大得多。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从调查的数据分校来看,教师每节课给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的时间不足3分钟所占的比例相当高;课堂教学中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师及由于教师引导的问题导至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比例都突破了10%。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分析成因,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有这几点值得思考:
(1)教师对新教材教学理念的理解有待提升,课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都急需有转变。
(2)我校学生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外在的阅读经验与模式对我们所有的参考价值是有限的。
(3)我校所处的农村的特殊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
(4)尽快探究并建立阅读的适合我们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方式显的极为紧迫。
(5)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变语文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探究务实阅读的阅读教学方式,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感受到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达到学生阅读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是学生在校阅读学习的主要场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阅读教学是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讲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或者阅读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了阅读学习的快乐,学生有无阅读的兴趣,这是检验阅读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智慧,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地考试成绩也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悦读”,使“悦读”成就学生幸福的人生。
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语文阅读教学:
一是把方法教给学生。在学生自学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阅读,同时指导阅读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阅读方法。例如:怎样阅读,怎样抓重点,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么联系实际,怎么迁移应用等等,上网搜集资料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还没注意指导阅读方法。
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因此必须狠抓课本教学。进行课本教学,首先把课文当做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从整体去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局部地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利学生的智力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阅读、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文教学中,采用“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巩固”五步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较好的帮助。
也可采用“读、思、文、记”的形式,指导学困生预习教材,着重训练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相结合。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每节课当堂动笔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但我校调查问卷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我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学生有无具体收获、进步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作业、练习、测验、期中、期末的动笔方式。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老是讲、讲、讲,那么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怎么能有新的突破?
四是心理帮教。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要给他们客观的`鼓励,课堂应有他们的声音。首先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培养学困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阅读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滴表现要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以消除他的胆怯和自卑心理,。就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为了让一个学生读好一个语句,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读,直到第八遍这个女生才读正确、流利。
(三)注重表扬激励,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检验阅读教学的三个指标。阅读时间是前提: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阅读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感悟到更多的东西。阅读结果是关键:阅读结果是指学生经过阅读所带来的情绪、思想上的变化,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阅读收获。阅读体验是灵魂:我们通过组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想读、会读、悦读,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这点可从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
(四)坚持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一般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学习方面的习惯主要有:计划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总结反思习惯等。有16%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有22%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后复习等方面,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加强引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要学习名校经验,坚持精心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工作来抓。
(五)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活动初探12-19
农村学校寄宿制管理09-17
农村中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培养12-2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0-28
寄宿制管理岗位职责11-09
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12-17
武川小学寄宿生管理办法06-21
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11-01
寄宿制学校德育管理的思路和策略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