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争端问题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海争端问题(精选7篇)

东海争端问题 篇1

———浅谈我对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的表现的看法

一. 南海遭遇侵占了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直到上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而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最近中菲美济礁之争又将南沙争端推向一个高潮。

关于南海的争端,可说也是历史遗留的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由于内忧外患的问题而错失了对南海领域的守护时机。对于周边的小国家的非分占领,中国政府为了创造一个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一直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下把事情拖延到现在这个局面。但是现在,中国不能不去直面这个敏感的话题了。

二. 不能上当,拒绝战争

南海争端的升级与美国在背后一直搞的小动作是脱不了关系的。插足他国的争端,挑起更多的矛盾,阻碍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似乎是美国最大的爱好。美国的确非常迫切想来得到一场战争,以扭转经济急转直下的困境.危机有多大,人类的战争就有多大!美国全世界积极的寻找战机!这是每一个当选总统最大的承诺.综观近几十年的美国,每一个总统上任,都在积极筹划战争,战争是转嫁国内经济矛盾激化的最佳途径!

危机当头,作为中国领导决策人该做些什么呢?国内军方是否被蓄意的挑衅所激怒呢!如果以弱击强,那就会正中对方的圈套!那是否就没有解决办法呢?有,而且是最佳的解决之道!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当条件还未成熟之前的上上之策!

目前形势严峻,南海问题一定要得到合理又不失中国威信的有效解决!。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避实就虚”和对方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就是充分运用经济杠杆,抛售美国国债,彻底搞垮对方的心脏要害-经济。激化对方内部矛盾制造内乱,让它首尾不能相顾。

再说了,一战争起来受害的还是人民百姓,更何况这是一个武器怎样先进的时代啊,一开打那还得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三. 驻军,一定要驻军

不能再退步,别人是一步步紧逼,如果再退,想退到什么时候,领土都没有了,要经济要发展还有什么用,这就好我认为现在在所有岛屿上能做的就是驻军,(你硬,驻军也不会影响和平解决,不硬,什么都别扯)一定要驻军比是一个人,夺走你的四肢,给你全世界的钱,你还能护的住吗,有钱又能干什么,驻军,一定要驻军,不惜一切代价。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菲的领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不做霸主,但也不

能没有一点霸气,任人欺负,回顾别国做霸主的也都过得很好,反而更没有人欺负,也没有别国敢去占人家的领土,也没有人反对他们的霸权,相反大家都去巴结他们,谁硬才听谁的,高尚的道德和礼仪是对懂得高尚的人和国家说的!

想中国早一百年也是文明国度,以诚挚的热情欢迎四方朋友,可有国家因为你热情好客而不来瓜分你,难道因为你礼让日本就不再南京屠杀了,有过吗?世界就是这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中国要强大,为什么要强大,不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欺负,现在有人欺负我们,我们就应该为了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战斗,什么叫强大,大到别人不敢欺负,不单单是有钱,有力量,而是敢下手,敢玩命,叫谁在惹我们时都想好了它的性命,中国有句古话,楞的怕横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如果你不要命,你的命也许保存的更长,因为别人不想死,就不敢惹你!相反获取利益贪图便宜是每一个人或国家都会毫不犹豫去做的!

你让,让到何时?想留给子孙什么,也许我们没钱,但脊梁要硬,能顶天立地,我就不相信,十六亿人就守不住那一片海,骨气何在?尊严何在?若中国连这么一片海都守不住,中国在外面的华人华侨还能有尊严吗,还能有地位吗,以后中国人在外面还能挺起胸膛吗,不怕自己弱,怕自己没骨气,怕自己认熊,况且中国现在也不弱,凭什么要让他们欺负,我们这么多年发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在国际上站得住挺得起腰吗,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让,坚决一步不能退,玩命也不能退,不是我的不强求,是我的天皇老子也别想抢一点,逼急了死都一起带上!

我们以前因为内忧外而错失了派军队驻守的机会,才让旁边的小国占了便宜,现在就落下了大麻烦。这就仿佛大人在放纵一个小孩子,如果当时没有阻止他拿这件东西,那么等到他拿了以后就很难再叫他还回来了。小孩子别看他小,但实际是很难对付的。所以一定要驻军,让他们时刻知道这是中国的领地,中国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

四. 起航吧,军舰

2009年3月爱调研就南海争端问题的解决措施及看法进行了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在南海争端问题上,我国派超大型船只镇守海域对菲律宾等国将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也有43%的受访者对此举的效果表示不确定。其实我的看法是,这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因为中国“渔政311号”巡视南海,就引起了菲律宾朝野震动。

中国的海军实力是足够对周边的小国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的。派大型船只镇守海域,以及定时派遣巡逻舰队的巡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对南海怀有非分之想的国家带来压力!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会退让,中国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不是软弱的!中国不做霸主,但有霸气!

班级:08旅管

姓名:陈姗姗

东海争端问题 篇2

GATT框架下争端解决裁决在缔约方全体做出后,败诉方当向理事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执行裁决或者是不执行),原则上是立即执行,但如果败诉方没有能力立即执行,理事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败诉方限定一个合理期限。但是在GATT条款和理事会都没有给出一个统一且明确的判断标准。

GATT规定中执行合理期限存在的不足。

第一,合理期限的确定方式和标准不明确。 GATT时期合理期限是由理事会根据特定案件,具体分析后确定,这种确定方式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势必会让当事国无法完全信服。根据实践可知,胜诉方一般都会觉得合理期限的时间过长,在此期限内败诉方继续对本国利益造成损害,而败诉方如果没有在理事会约定的期限内完全执行甚至没有执行裁决的话,他就会以合理期限确定的主观性来为自己做辩解。因此,界定清晰的合理期限不仅能对胜诉方和败诉方体现一定的公平,而且有利于理事会对败诉方的执行监督。

第二,没有完善的裁决执行监督机制。GATT时期,败诉方能否完全执行裁决或者建议基本上取决于自身的道德素养层面,GATT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理事会或缔约方全体对败诉方的执行干涉只能通过外交层面给败诉方施加压力,但是能否行之有效还得靠败诉方自己,因此GATT时期这种裁决执行监督机制基本上可以说是属于空白的。完善的裁决执行监督机制能够保障争端更好地解决,这一执行监督机制直到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相对比较完善的多边监督机制出现后才逐渐得以实现。[1]

二、WTO争端解决执行机制对GATT时期合理期限的改进

(一)合理期限的改进

DSU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关于争端解决机制裁决或建议迅速执行的原则性规定。只有在败诉成员方不能立即执行建议或裁决的情况下,该成员才可以被给予一段合理的执行期限。此条第三款则是对合理期限确定方式和标准的规定。

1.确定合理期限的方式

(a)DSB确认的期限。被诉方有对执行裁决的期限提出建议的权利,并获得DSB批准,即所有成员方必须协商一致才能通过此提议期限。被诉方要提出一个让多方都能满意的期限其实是很难的,因此,有关成员提议的期限一般情况下很难获批,现实中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合理期限也就很难实现。没有获批就可以用下一种方式确定合理期限。

(b)协商期限。如果第一种合理期限确定方式没被批准,就可以启用这种由争端方自愿协商确定,这个时限是自裁决或建议通过之日起45天内双方确定。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使用最多而且容易被相关成员采用。[2]如果争端方在裁决或建议通过的45天之内无法或者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需用第三种方式确定。

(c)仲裁期限。如果b类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就使用仲裁的方式确定合理期限,自建议或裁决通过之日起90天内由仲裁机构依据DSU第二十一条第三款(c)项仲裁程序确定合理期限的长度。但在实践中,90天仲裁期限的规定往往被延长。因为仲裁期限的90天包括DSU第二十一条第三款(b)项的45天协商期限,一般情况下争端各方都是愿意启用45天的协商期限,换言之,仲裁时限就剩45天的时间,仲裁很难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于是就出现了延长仲裁期限的方法。

2.合理期限确定的标准

关于仲裁员确定的合理期限原则上为“不超过自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通过之日15个月,但此合理期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缩短或延长。”[3]从实践情况来看仲裁员仲裁员更多的是倾向于缩短时间DSB迅速执行的规定是趋同的。

这一条相较于GATT时期合理期限确定的主观性来讲,DSU第二十一条第三是对合理期限层次明确的规定,使得合理期限的确定更客观性,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强的说服力。结束了GATT框架下的一个缺陷。

(二)合理期限内裁决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度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执行情况的监督体现了多边监督的特征,第一,各成员方的监督权。DSU第二十一条第六款规定任何成员方对于裁决或者建议的执行都有随时监督的权利,利用整个国际社会的舆论和道义压力迫使败诉方执行建议或裁决。第二,DSB对裁决或建议的执行监督权。裁决或建议在依据DSU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确定的“合理期限之日起6个月后,应列入DSB会议的议程,并应保留在DSB的议程上,直到该问题解决。在DSB每一次会议召开前至少十天,有关成员应向DSB提交一份关于执行建议或裁决进展的书面情况报告,除非DSB另有决定。”

这种DSB和各成员方对裁决执行的多边监督是DSU在GATT基础之上的改进之一:监督方的扩大使得败诉方的执行承受更重的审查压力,对于各方发出的监督意见或者建议,败诉方不得不在合理期限内尽快执行建议或裁决。[4]这种监督已达到和WTO的相关规定相吻合,减少胜诉方的国家利益损失。

三、WTO争端解决执行机制中裁决执行合理期限的不足

(一)DSB执行合理期限方面的不足

1.仲裁确立合理期限的主观性

DSU第二十一条第三款(c)项仲裁裁决确定合理期限的方式中规定,合理期限为不超过报告通过之日15个月,此合理期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缩短或延长,这一指导性意见。败诉方一般都将15个月视为自动赋予的合理期限。而且此条款并没有明确界定具体情况,也没有对合理期限做硬性规定, 而各个成员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因而仲裁员对于合理期限长短的确定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即自由裁量权,但是此时的自由裁量权比GATT时期的小很多。

2.合理期限被恶意利用

DSU第二十一条的原则是争端败诉方必须迅速遵守并执行DSB的建议或裁决。败诉方确实不能迅速执行,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合理期限。换言之,合理期限是迅速执行的一种例外情形, 是给败诉方执行裁决和修改本国相关规定的一种缓冲时期,并不是败诉方用来继续违背WTO协定及损害胜诉方利益的合理期限。但是事实上许多成员方恶意利用这个期限,或者延长合理期限,又或者在合理期限内规避自己的义务,不去立即执行裁决或者建议,使得争端解决裁决的执行效率受阻,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威大打折扣。

(二)合理期限内DSB执行监督制度的不足

DSU第二十一条第六款明确规定“DSB应监督已通过的建议和裁决的执行。”但是现实中确实没法达到监督目的的。在合理期限确定之日起6个月之后,DSB将有关执行的问题列入其会议议程直到问题解决。DSB要求败诉方在DSB召开会议前至少10天内向DSB书面提交其执行情况报告。问题是在合理期限确定日起6个月内,败诉方有没有为执行裁决做准备,以及6个月后DSB的监督义务是否真正实施了。从现实中的案例来看其并没有执行监督义务,只是以会议的方式督促败诉方执行。

四、对WTO争端解决执行机制中裁决执行的合理期限的改进意见

(一)DSB执行合理期限方面

1.界定合理期限。一般情况下被诉方被诉的原因是违法WTO协定的相关规定,有的还伴有损害原告方的本国利益的,而被诉方一旦败诉成为败诉方就需要修改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达到和WTO协定相一致或者是停止对胜诉方的利益损害。但一国国内法的修改并不是立刻能实现的,一般都需要时间段的缓冲,但在现实操作中合理期限很容易被滥用,造成执行期限的恶意延长。确定合理期限时可以将成员方正常的立法程序所需时间作为败诉方所允许的最短期限,这样的合理期限更为客观些。

2.约束败诉方

第一,建立裁决执行保障基金制度。WTO各成员方向DSU每年缴纳一定数目的基金作为后期违法WTO协定后迟延执行或者不执行争端解决机制执行情况的一种保证金,此基金应当由DSU建立一个专门经营类似财务的机构管理。若败诉方执行裁决,DSB可以扣除相应的基金作为此时间段给胜诉方造成的损失弥补胜诉方,当然这不影响败诉方被采取报复行为的实施。

第二,建立惩罚制度。所谓惩罚是在有了某种不合理的行为并给对方产生了相应的损失或是对方虽未遭受损失,但自己从这种行为中收益了,而对这种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的惩治与处罚。当合理期限已经结束,败诉方根本没有执行自己相应的义务,就可以推出其恶意利用合理期限,DSB机构可以授权胜诉方对败诉方加大贸易报复力度。[5]并且此种报复可以是单边报复和交叉报复。惩罚制度是一种警示作用,提醒败诉方不执行裁决的后果会是多么严重而非恶意利用合理期限损害对方利用或是继续违背WTO协定的相关规定。

无论是建立裁决执行保障基金还是建立惩罚机制都是针对败诉方而言的,这两种措施对败诉方起到了更大的约束作用。

(二)合理期限内的执行监督

DSB对败诉方的跟踪执行监督机制,要求争端解决机构要对裁决的执行进行定期审议,被执行方要对执行情况进行报告等。[6]对于合理期限内执行监督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多边监督的优势,给胜诉方和败诉方定期措施的权利,这样胜诉方能够掌握对方执行程度和进展情况,也是对被执行方的一种有效监督。充分利用多边监督机制能够实时防止合理期限被恶意利用的结果发生,也能促使败诉方对裁决的执行,减轻胜诉方的利益损失。

参考文献

[1]粟撒.WTO争端解决执行机制中的裁决执行制度.[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马迁.WTO争端执行的“合理期限”:问题及对策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余劲松.国际经济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4]赵维田,著.最惠国与多边贸易体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许敏.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执行中的合理期限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下(6).

台湾当局如何面对中日东海争端 篇3

寻求平衡 不断摇摆 逐步后退

台湾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中日东海争端的政策态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2012年8月抛出“东海和平倡议”为标志,反应高调,抢先发声。2012年3月起,日本在我国钓鱼岛上演了“命名”、“购岛”和“国有化”等闹剧,试图强化其所谓的“主权”宣示和控守态势。马英九对此多次宣示“对钓鱼岛主权绝对不会让步”,一时间获得了岛内主流民意的肯定,并使主张“弃钓”的“台独”势力明显失分。2012年8月,马英九抛出“东海和平倡议”,称从历史、地理、地质、国际法等角度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台湾的属岛,中华民国的固有领土”,且“现行的行政区划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台处理钓鱼岛争议的原则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试图强化台湾在东海区域议题上的话语权和能见度。

以2013年4月签署“台日渔业协定”为标志,台湾当局开始变调,寻机退场。台湾当局既不敢违背“保钓”的主流民意,又不愿放弃在台日关系上患得患失的立场,给日本利诱台湾、离间两岸提供了契机。2012年11月,日台开始第17轮渔业谈判。2013年4月,台日签署“渔业协定”,划定北纬27度以南,冲绳县石垣岛、宫古岛以北为“协议使用海域”,台湾渔民在此区域可自由作业,但不得进入钓鱼岛12海里以内作业。日本政府以损失少量“渔权”,变相宣示了对钓鱼岛的“主权”,阻止两岸联合保钓的目的基本实现。而台湾当局相关“主权”宣示明显减少甚至趋于沉寂。

以2013年11月回应我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为标志,态度低调,避免选边。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台湾当局总体比较低调和克制。马英九称,“大陆防空识别区不涉领空问题,更与领土等主权无关”,呼吁“依照东海和平倡议架构,以自我克制、不升高对立,以及搁置争议、寻求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来解决问题”;两岸防空识别区有2.3万平方公里的重叠,“这个将来也不能排除是两岸要协商的一个问题”。当前台湾当局不具备介入东海冲突的实力,也没有涉足复杂棘手问题的精力,不愿卷入纷争,不愿选边站队。

综观近两年来台湾当局对中日东海争端的政策态度,可以看出其在政策上寻求平衡、不断摇摆、逐步后退的特点。一是从主动宣示转向被动式回应:抛出“东海和平倡议”时信心满满,签署“台日渔业协定”时甘愿上钩,对我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则明显地不情愿表态。二是从明确主张转向模糊化论述:“东海和平倡议”提出“主权在我”,台日渔业谈判变成“搁置主权”,对我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则干脆说“不涉主权”。三是从固守立场转向选择性发声:为了迎合美日、大陆及岛内的不同期待,不敢过度地向某一方倾斜,而是面对特定对象有多套说辞。

幻想左右逢源

在大陆与美日战略竞争态势明显的情况下,台湾当局在中日东海争端中越来越“失位”和“失语”,甚至过多虑及美日需求。

由于政治互信不足,台湾当局不愿两岸联手保钓。台湾当局想要提振岛内经济、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借重和依靠大陆,处理东海事务时也尽量避免冲击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大局。但是,两岸存在根本性矛盾分歧,台湾当局担心与大陆走得过近会丧失所谓“台湾主体性”,不愿在敏感和热点问题上进行实质性合作,甚至刻意与大陆划清界线。马英九抛出“东海和平倡议”,既对日本控岛行动产生一定牵制,又夹杂所谓“中华民国”法律地位的难题。签署“台日渔业协定”,更是将“渔权”置于“主权”之上,将一岛小利置于民族大义之上。

基于安全威胁判断,台湾当局防范大陆多于防范日本。台军认为,随着东海、南海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愈演愈烈,区域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出现了由单一聚焦大陆威胁转为全面关注亚太安全环境的迹象。台军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也曾尝试推动当局放弃以大陆为“唯一假想敌”。但是,台军始终把大陆视为“头号威胁”和“首要挑战”,建军规划、作战计划、重要演训一直以大陆“对台军事威胁”为背景。2013年3月“四年期防务总检讨”和10月“防务白皮书”都固守这一主轴,维护自身安全重于维护海洋权益,防范大陆多于防范日本。

迫于美日看管压制,台湾当局不愿轻易得罪靠山。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向明显,大陆对台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台湾当局在“亲美”和“和中”的双重平衡里往往陷入两难境地。马英九尽可能采取骑墙战术,政治安全依靠美国,经济发展依靠大陆,当两者出现矛盾难以平衡时,则选择按照美国亚太战略布局定位自身角色。中日东海争端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必然产物,台湾是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重要支点。美国多次告诫台湾当局,不得在钓鱼岛问题上与大陆联手。日本最怕两岸对其形成夹击之势,台湾当局也不想与日本交恶,签署“渔业协议”就是一拍即合的利益交换。

大陆对策:推动台湾发挥正面作用

在中日东海争端中,日本站在一线,美国站在幕后,台湾站在边缘。我方的基本对策是:对日针锋相对,奉陪到底;对美以新型大国关系对冲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台要推动其发挥正面作用。

大力为两岸同胞共御外侮营造氛围。2012年8月,台湾旺旺中时民调中心调查显示,41%的台湾民众支持采取军事手段保钓,51.5%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当局联合保钓,表明支持“保钓”的人已经明显超过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以及主张两岸统一的。大陆影响和争取台湾民心,可将“安内必先攘外”作为一个切入点,放大正面声音,对要求两岸共同维护“祖产”、“祖权”的呼声,积极回应,充分肯定。对岛内民众担忧局势紧张可能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应采取必要措施,主动解释,消除疑虑。对“联合美日围堵中国”等丧失民族气节的“台独”言论,要迅速定性,一棍打死。

着力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在两岸尚未结束敌对状态的背景下,台湾当局靠的是美日,不可企望在维护民族大义上与大陆同调同步。但台湾当局基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济发展依赖大陆的现实,也不敢过于拂逆民意和冲撞大陆,而会尽可能寻求“等距平衡”。能否从更靠近美日转向更靠近大陆,关键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层次。两岸经济融合、文化交流和社会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但政治关系明显滞后,“只经不政”不可持续,“由经转政”不可回避。应以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作为新的起点,以更大胆识和更富创意的安排,推动两岸政治关系实现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两岸才能真正在海洋安全事务中携手对外。

努力构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一是从学术研讨向实务操作拓展。两岸学术界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理论准备,应推动理论和学术成果进入两岸职能部门,特别是台湾当局的决策中。二是从双边向“多边”拓展。先在不涉及第三方的台湾海峡做起,积累经验和互信。三是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两岸可先从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互信试点,从人道救援、护航护渔、能源开发等非敏感领域,审慎引向海上联合执法、联合军演等敏感议题。四是从非军事力量向军事力量拓展。由大陆海警、海事及台湾海巡等部门打头阵,海军作后手。聚合两岸正面能量,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渐形成体现一中意涵、具有台海特色、顾及现实可能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作者为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东海争端问题 篇4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反倾销问题研究

――以欧盟与印度棉制亚麻床单反倾销争端案为借鉴

梁 咏

【内容提要】

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尽管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但却因处于经济机制转轨时期而须履行诸多特别义务,其中如何应对我国入世后可能出现的数量众多的反倾销诉讼就成为了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在对WTO相关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兼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反倾销诉讼提出一点展望。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争端解决机制 反倾销 WTO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争端解决机制(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是整个WTO体系的核心,由GATT第22条、第23条规定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经过近半个世纪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形成的习惯规则,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国际经济法特色的国际司法机制,被认为是“WTO最独特的贡献”。1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整个多边贸易体制的良好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如何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参与和利用该机制,却一直是影响其作用充分发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2 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争端解决是这个机制真正成功和将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根本所在。3因此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一项基本原则,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也有相应规定和具体安排。

不可否认,WTO确实(至少在文本上)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不少特殊和差别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如《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DSU)第3.12条(关于依据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全体1966年4月5日决定的例外程序)、第4.10条(关于协商)、第8.10条(关于专家小组的组成)、第12.10条(关于协商时间的延长)、第12.11条(关于专家小组的报告)、第21.2,21.7,21.8条(关于执行)、第24条(关于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特殊程序)、第27.2条(关于秘书处的职责)。当时经强化的新的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被认为“将是使发展中国家免于遭受发达国家双边压力的强有力工具”4。

二、我国在运用该机制进行反倾销诉讼可能遇到的障碍

(一)我国反倾销诉讼的现状

从1979年欧盟对我国的糖精钠提起反倾销指控以来,截至203月底,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22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位居全球之首,至少影响到1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5在,国外对中国大宗出口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案件达38起。6

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围攻的两个关键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对我国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国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二是外国对反倾销的歧视性政策近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如在判定是否存在倾销时,仍可采用替代国方式,这可能会使外国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更容易成立。

(二)我国在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反倾销诉讼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自然享受上述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但是所有文本上的这些规定都不意味着我国可以“依赖”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地位坐享机制给予的“恩赐”。综观各国实践,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真的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1、冗长的期限

附:WTO争端解决时间表

磋商 60日

建立专家小组并任命各成员 45日

最终报告提交各方 6月

最终报告提交WTO各成员 3周

争端解决机构(如无上诉) 60日

总计(如无上诉) 1年

上诉机构报告 60-90日

争端解决机制通过上诉机构报告 30日

总计(如上诉) 1年零3个月

资料来源:WTO: “Trading into the Future”(2nd edition revised, April ), p39.

国际市场上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如此冗长的争端解决程序结束,即便最终得到了“公正”的结果,可能本来的国际份额早已被他国占据,“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

2、有限的补偿

DSU第3.7条明确规定“提供补偿的办法只能在立即撤销措施不可行时方可采取,且应作用在撤销与适用协定不一致的措施前采取的临时措施”,GATT主要是为了保护进口和国内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一般不可能追溯性地再创设“已失去的竞争机会”,再者,一般也无法计算出并赔偿“已失去的贸易额”。7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化解被投诉的违法措施在其“合法”存在期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3、报复方面的弱点

如果被投诉国家没有撤销经DSB认定为“不可接受”(inadmissible)的措施,

受影响的国家可以采取与其所遭受损失相当的报复措施,即中止在WTO协定框架内给予被投诉国的减让或其他承诺。但历史表明,报复只有在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之间才是有效的,因为它首先是自残行为,它首先对报复国造成损害,这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尤其如此。

4、庞大的开支和操作技术上的问题

WTO争端解决机制涉及很多极为复杂和高度技术化的事项,而发展中国家很难在本国找到能够胜任有关案件的法律专家。这种财政和人力资源的制约,足以对这些国家利用该机制构成严重的“软制约”。这些问题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从WTO寻求救济时面临着“选择方面的明显不对称”(a clear asymmetry in the choices)。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觉得如要扭转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不利局面,必须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而现今能够做到的就是立足于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已有的成案,通过案例分析熟悉整个流程,因此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成案研究对我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案例分析――欧盟与印度棉制亚麻床单反倾销争端案 8

截至12月31日,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涉及的123种产品中,比率最高的就是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其中涉及纺织品和服装共12种,占9.6%9。印度和我国同属发展中大国,纺织品又都是两国的大宗出口产品,而印度曾参与过5起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纠纷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笔者觉得参考“印度床单案”的做法对我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案中,笔者觉得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

1、印度认为与1994年《反倾销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规定的方法相比,欧共体的方法总数导致更高倾销幅度,“归零法”与反倾销协议第2.4.2款不符。

2、印度曾反复向欧共体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床单出口和纺织业对印度国内经济尤为重要,欧共体却没有按照《反倾销协议》第15条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仔细研究使用本协议规定的建设性救济措施的可能性”(Possibilities of constr

uctive remedies provided for by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explored)就征收反倾销税。

虽然WTO专家组裁定欧盟一贯采用的反倾销计算方法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并需要进行修改。但同时专家组认为《协议》第15条虽然没有要求发达国家成员国调查当局一定接受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价格承诺,但欧共体在明确得知印度有价格承诺愿望时的纯粹消极状态(pure passivity)违反《协议》第15条的规定。笔者认为从专家组的报告看专家组认定更倾向于针对倾销带来的损害,而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不是像以往国内学者所认为的“该条较好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利益”。10“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复关后将享受《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第15条规定”。11

在对上案的分析中,更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如果想过度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乞盼从WTO已有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中获得特殊利益的期望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正确认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游戏规则”,积极并善于运用该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入世后我国在国际贸易倾销领域内的纠纷,摆脱我国以往一贯在反倾销领域内的被动局面,将我国加入WTO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解决我国入世后带来的压力的正确方法。

四、中国面对反倾销诉讼,何去何从?

实践证明,WTO贸易争端的胜败,涉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利,WTO贸易争端,对国家来讲,一旦败诉,损失绝非用数字可以衡量,相应市场份额不仅可能丧失殆尽,而且还要修改法律,进一步开放市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反倾销之诉,充分运用我国作为WTO成员方享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关的义务。面对入世后可能出现的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浪潮的巨大压力,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努力:

1、建立对反倾销的监控机制及纠正机制,达到预警的效果。

原则上说,所有的出口企业都可能成为倾销的被控对象,所以笔者认为与其被动地应诉,不如建立起较完善的对反倾销进行监控的机制。WTO成员承担着审查所有可能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因素的义务。这些因素包括需求的减少和转变,技术进步或国内工业生产水平和能力低下等。在某些反倾销体制下,国内工业自身的衰退,可能会被看作是受到倾销的损害,成为反倾销措施的借口。所以我国应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搜集到信息后,就可以对是否有新的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建立纠正机制来限制出口或调整出口价格,从而减少引起反倾销调查的风险或减少损害幅度。12同时我国还应更多地合理、有效地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比如说充分利用GATT第23条“非违法之诉”(non-violation complaints)。

当然笔者并不是主张将一切争议均诉至DSB,频繁的诉讼不管在人力还是财力上我国都难以承受,但我国可以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外交手段”寻求及时的解决。

2、替代国标准的确定

反倾销措施作为WTO所允许的贸易政策工具将会在WTO框架内长期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产品和企业遭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反倾销调查对所能获得的待遇和地位并不会迅速提高或改变。恰恰相反,由于中国入世后各种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完全消失或被大大减弱,其他国家或地区将更加依赖反倾销措施这一WTO项下合法措施来打击中国产品,保护本国产业,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环境很可能进一步恶化”13。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出口商面对的问题要更加严重,因为他并不被自动看作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笔者认为,选择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来决定中国产品的国内价格或生产成本是一种冒险行为,而且永远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为由于其产品不同,更何况经济环境可能存在显著差别。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外国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诉讼时,仍可使用第三国替代价格。在入世议定书总则第15条a(ii)“如果被调查的生产商无法清楚地表明生产同类产品的行业在该产品的制造、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那么,作为进口方的世贸组织成员可以使用某种不严格以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比较为基础的方法。”14一旦这个正常价值定得不合理,倾销就很容易被确定,在反倾销诉讼中我国就更容易败诉。

所以我国在入世文件中对这个问题也作了详尽的规定,防止WTO其他成员方滥用此项权力,而使我国的正当利益受损。《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151条对使用可比价格也有相关限制:

(a)当WTO成员进口国在某种情况下确定价格可比性的方式没有以和中国国内的价格和成本严格比较做基础时,该成员国应该确保在事先明确和公布......。

(b)WTO成员进口国应该确保在付诸实施前将其市场经济标准和确定价格可比性的方法通知反倾销惯例委员会。

(c)调查过程应该是透明的。

(d)WTO成员进口国对它所需要的情况应该发出通知,并向中国的厂商和出口商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它们对某一具体事件书面提出证据。

(e)WTO成员进口国应该向中国的厂商和出口商提供一个充分的机会来保护它们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的利益。

(f)WTO成员进口国应该对其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的初步和最终的决断提供详尽的推理。15......

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不是永远使用下去,在我国入世议定书中总则第15(d)条中明确规定“在中国依据作为进口方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国家法律确认,其经济属市场经济则上述(a)项的规定应终止使用,如果该成员的国家法律在其加入世贸组织之时含有市场经济的特点”。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反倾销应诉和起诉机制

在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第四部分“影响货物贸易的政策”(B)第13部分“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第149条对“国家法律”作了明确的界定,在《议定书》第15节(d)小段中的‘国家法律’一词,应该解释为不仅包括法律而且包括法令、规章和行政上的条例。一旦加入WTO,则遵守其一揽子协定,保证国内立法、司法、行政等各方面都不与之相违背乃是必然的。

司法审查也是《1994年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必经程序,比照起来,我国的《反倾销条例》中的“复审”与“审查”都算不上该守则所称的“司法审查”。由于WTO协议的不可保留性,使得尽快建立符合《1994年反倾销协议》规定的“完全独立于负责作出该裁决或复审决定的当局”的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4、配合反倾销调查

当反倾销调查开始时,出口商可能会避免给调查给予配合,并打算采取诸如降低出口价格等措施来保持其在市场的份额,或采用其产品的替代品以免予可能被征收的任何反倾销税,或改变其产品的某些组成部分的来源以改变其产地。中国出口商应警惕这些做法可能是短命的,甚至可能是饮鸩止渴,因为这可能导致反倾销税的加重。而且,事实上,很多的倾销指控是可以胜诉的,不积极配合反倾销调查,不积极进行反倾销应诉,不仅意味着市场的丢失,更意味着中国产品信誉的丧失。16

5、培养一批从事反倾销应诉的人才

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国家利益不再是通过政治家而是通过律师和其他技术专家来实现的。17发展中国家也不能消极等待,而

应当积极地为新的变化作出充分的准备。否则“即使机会是均等的,结果也不会是均等的”18。我们要尽快改变过分依赖外国律师应诉反倾销案件的现状,加快培养自己的人才。

五、结语

以上,笔者通过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文本和案例方面的分析,结合我国面临的反倾销诉讼的现状,并根据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作出的有关承诺,对我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在最近几年中可能出现的针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浪潮并同时对他国提起反倾销诉讼从而保护本国的利益作了一些分析和展望。

作者简介:梁 咏 女 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研究生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政肃路210弄复旦大学园区(一期)4号1023室(33)

联系电话:(021)65652951/ 13816360919

1 这是WTO首任总干事鲁杰罗(Renato Ruggiero)的评价。引自张乃根:“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若干国际法问题”,《当代法学研究》年第1期,第51页;转引自Statement of Director-General Ruggiero(17 April ), 下载自www.wto.org/wto/about/disputel.htm(07/20/97)。

2 黄志雄:“对发展中国家参与GATT/WTO争端解决活动的法律分析”,《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第87页。

3 See Julio Lacarte-Muro and Petina Grppah: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WTO Legal and Dispute Settlemnet System: A View from the ben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3rd), Volume 3 Number 3, p.395.

4 See J. Walley,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ystem Strengthening in Uruguary Round, in W. Martin &L.A. Winters(eds.), The Uruguary Round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ambridge,, pp.428-429.

5 资料引自www.cnradio.com/news/jjxw/0042.html (Mar. 2nd, )

6 李文锋:“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背景及对策”,人大复印资料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年第11期,第20页。

7 赵维田:“论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法学研究》第3期,第57页。

8 WT/DS/141R Anti-dumping duties on imports of cotton-type bed linen from India. 对此案的分析,可参见邓旭:“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反倾销领域新问题的研究”,引自《当代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50页。

9 See Y. D. Park, B. Eggers: “WTO Dispute Settlement 1995-1999: A statis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ume 3, No.1(March 2000).

10 张晓东著:《中国反倾销立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8月版,第193页。

11 彭文革、徐文芳著:《倾销与反倾销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版,第193页。

12 陶景洲:“再看反倾销――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深层思考”,《中国律师》2001年第2期,第33页。

13 前引李文锋:“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背景及对策”,第21页。

14 参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法律出版社20版,第10页。

15 参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95-796页。

16 施敏颖:“倾销和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F52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 国际贸易》2001年第12期,转引自《嘉兴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第51页。

17 John H. Jackso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nstitution and Jurisprudenc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 p.99.

东海争端问题 篇5

一、琉球群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丢失过琉球群岛主权

中国明、清王朝时多次册封琉球群岛管理者为琉球国王,琉球王国就是中国的属国,是现在中国的一个省级单位或特别行政区。琉球王国长期向中国进贡,也就是长期缴纳赋税,是中国明、清王朝时享受充分自治的区域!我国对琉球群岛享有完整的主权!中国没有一个皇帝承认与日本签定过关于琉球群岛主权的任何协定!即使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的情况下,也未谈到割让琉球群岛主权的事情。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铁一般的事实明确规定琉球群岛不是日本领土,也不能作为日本领土,日本即使占领琉球群岛,也没有国家承认,个别国家承认了也不合法。

事实证明,琉球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从来都没有失去过琉球群岛的主权。琉球主权仍然在中国手中。《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就是琉球群岛主权在中国手中的保证。

二、美国和日本都不曾得到琉球群岛主权,但代替或非法代替中国行使治权

1、美国占领琉球群岛,是履行盟军的义务,代替中国行使治权

中、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战斗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要盟国。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于1945年3~6月在琉球群岛岛对日军实施的登陆战役,美国占领了琉球群岛,消灭了琉球群岛上的日本侵略者。根据盟国分工,中国政府在国内战场也正在狠狠打击和歼灭最后疯狂的日本侵略者以及远征链接>>的日军,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任务,由美国盟军代替中国完成。从1945年3月至1971年6月,这一段时间美国盟军一直在履行义务,代替中国暂时管理义务,治理琉球群岛。美国从来不曾有过对琉球群岛的主权野心。

2、中国一直处于国共两党的内战之中,无暇顾及收回琉球群岛的治权

在1945年至1949年,中国爆发内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夺取了大陆政权,国民党的残余势力盘据在台彭金马地区;至1979年元旦,由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同时终止其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同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炮击金门行动遂告终止。

换句话说,大陆和台湾从1945年至1979年,一直还处于内战状态,海峡两岸都无暇去向美国和日本收回琉球群岛治权。

3、美国擅自将琉球群岛治权交给日本托管,日本属于非法管理琉球群岛,非法代表中国行使对琉球群岛的治权

1971年6月,在缺少中国和英国的情况下,美国在没有得到中国的同意下,与日本签订所谓的旧金山合约,擅自将琉球群岛治权交给日本,这是无效的。因为根据中英美三国《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据此说明所谓的《旧金山合约》是无效的!因为美国和日本都违犯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所以日本并不拥有琉球群岛主权,日本直至现在还在非法地管理着琉球群岛,非法地替中国行使治权!

三、日本故意将治权作为主权,想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日本主权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侵吞东海权益

1、日本故意将琉球群岛的治权作为主权,企图永远占领琉球群岛

主权和治权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一国到他国去租一块地,成为租界。租界所在地的主权是所在国的,但所在国可以将治理和管理权让租户去行使!

琉球群岛的性质就与租界的性质基本一致,说基本一致,是因为租界当局应该向租用地所在国缴纳一定的租金,而琉球群岛在美军管理期间,琉球群岛主权是中国的,美国在帮助中国盟国行使治权。因为是帮助盟国行使治权,故美国是可以不需要向中国支付租金的。

因为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权接受琉球群岛主权!日本非法接受琉球群岛治权后,理应向琉球群岛主权国中国支付租金!

但是,日本不但不向中国支付琉球群岛租金,而且还欲全面拥在琉球群岛主权,使琉球群岛永远成为日本的固有领土。用的伎俩是单方面将琉球群岛治权主权化,从而不想归还中国。

治权是可以租借的、租用的,但是主权是不容谈判的!日本将琉球群岛治权主权化,就是不想与中国谈判,而日本是无法提供中国历史地承认琉球群岛主权是日本的证据!所以,日本要将琉球群岛治权主权化。

2、日本通过加强对钓鱼岛海域的所谓执法,欲变钓鱼岛为第二个琉球,企图转移中国对琉球群岛治权的注意力

日本在钓鱼岛上安放灯塔,加强钓鱼岛海域的海上力量,抓捕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渔民,其目的有二:一是想进一步实际占领钓鱼岛及其海域;二是通过在钓鱼岛及其海域有声有色的所谓执法,掩盖中国民众、世界华人要求日本归还琉球群岛治权给中国的声音!遮住华人世界关注琉球群岛治权的目光!

这是一叶障目的方法!抓住中国政府惧怕丢失钓鱼岛的心理,让中国主要的注意力在钓鱼岛及其海域,让中国无暇顾及琉球群岛治权的归属问题。

3、日本通过叫嚣东海所谓中间线,企图掩盖琉球群岛治权回归中国的巨大呼声。日本常常主动出击!得寸进尺!岛屿占了,就制造礁石住人成岛,再制造东海中间线,再制造吸管理论!国家虽小,野心不小!开拓疆土的实际行动恐怕无国能及。“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但是,我们睁眼看一看,日本现在增加的我国的琉球群岛及其海域的治权范围是多大,日本还在想占有钓鱼岛及其海域,进而想抢夺中国东海的一半,要打造世界第一大海洋国家!日本非法使用中国的治权范围不比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等范围小!日本得陇望蜀。日本说春晓油田吸走了他们的油气,逼得中国同意合作开发春晓油田,也就是说,日本已经将它的触角伸到了所谓中间线的中方一侧了。中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下,节节败退,达成了什么东海共识,划分了一块区域准备共同开发,这些都证明了日本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转移琉球群岛的治权注意力,企图长期无偿使用中国琉球群岛的治权!企图掩盖住华人收回琉球群岛的治权的呼声,企图压住中国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意图,让中国无暇去想,不容中国去推动!

日本的钓鱼岛及其海域的非法行动,以及全力地推动东海谈判,掩盖了中国琉球群岛治权的收回这一核心问题,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不得不佩服日本的战略眼光之远大,战术动作之精妙,实际行动之果敢。只不过是损人利己而矣。而中国呢?领土主权到处自己主动去搁置,总是以“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让步,再让步!又不敢亮剑。人家国土在增加,我们国土在减少。我们再不强硬应对,恐怕东海还要萎缩!

四、中国东海的前进战略受制于日本,日本借用中国的琉球群岛治权、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及海域反制中国

1、扼住了中国海军东进太平洋的通道

在中国的琉球群岛、钓鱼岛及其海域,日本利用其武装力量,制造障碍,阻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如果中国海军出现在这些地方,日本总是派军舰等跟踪、阻碍,威胁、喊话等阻碍我军进入太平洋。

2、干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渔民在钓鱼岛海域的正常捕鱼活动

通过对中国渔民的追赶、冲闯、挤压直到抓捕,让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产生不安全感!因不安全,许多渔民就可能不再到相关海域捕鱼了。这样,日本达到了多个目的。一是制造声势,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执法了”;二是想证明日本军事力量在钓鱼岛的存在;三是想成为既成事实,让渔民不敢再去钓鱼岛海域捕鱼。

3、日本在东海动作不断,使中国东海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

日本以琉球群岛、钓鱼岛为依托,提出了以东海中间线划界问题,又以所谓的中间线,又提出了春晓油田吸油问题,日本动作不断,制造一个又一个主权权利问题,让中国穷于应付,处处被动!在日本的不断进逼之下,中国为了和平与发展,为了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为了“韬光养晦”,收藏好“有所作为”,于是达成了东海共识,于是达成了合作开发的共识。然而这些共识,都损害了国家主权,把我们的东海切割了!总之,中国政府如果不改变思路,东海问题将会更加复杂,穷于应付,结果只会越来越糟!

五、收回琉球群岛治权,就可以排除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的一切障碍

1、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可行性

前面谈到了琉球群岛的属性。一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中国的琉球群岛主权转让给了日本,所以琉球群岛主权仍然属于中国。二是日本正在非法代表中国行使琉球群岛的治权。此治权可以随时收回。

2、收回琉球群岛的方式

琉球群岛主权在我,治权我可以随时收回。因此,琉球群岛的回归是迟早的问题。收回的方式可能有三种:

(1)中日通过友好协商收回琉球群岛治权。

这是中国最有利的方式。但日本可能获得较多的利益。中国会让步一些利益。

(2)中日通过阶段性共治琉球群岛,最终让琉球治权回归中国

这种方式比较和缓。也是双方最终都愿意接受的方式。日本将在共治时间内获得较大利益,中国获得较少利益-----让利于日本。日本最终将琉球治权交给中国后,还将继续享有某些利益,这些利益可能长期化,中国也会认可!

(3)中日通过战争方式收回琉球群岛的治权

中方需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回收琉球群岛的治权,日本在琉球群岛的利益会丧失殆尽,中国利益最大化。

3、收回琉球群岛的步骤

(1)治权收回的舆论造势阶段

中国的所有媒体集成式铺天盖地式的宣传中国从来都没有失去过琉球群岛主权

世界华人发出强烈要求中国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声音舆论宣传、发孝,让收回琉球群岛治权成为全体中华民族的共识。

让日本朝野上下及民众认识到琉球群岛主权原来还在中国手中,作好琉球群岛治权要被中国收回的心理准备。

让中国中央政府形成并产生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决心。

(2)中国政府发布琉球群岛主权仍然属于中国的声明,表明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坚强决心,中国政府向日本发出照会,声明琉球群岛仍然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

中国政府向日本发出照会,提供《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历史资料,证明琉球主权仍然在我的法律证据。

中国政府向日本发出照会,指出当前日本在琉球行使的治权是非法的。中国要在适当的时机收回琉球群岛治权。

中国政府向日本发出照会,要求日本在最近某个日期开始启动 中日关于琉球群岛治权回归中国的谈判。

为了使日本坐到谈判桌前,中国宣布可以采取任何措施迫使日本谈判琉球群岛治权回归问题。

中国声明日本非法对琉球群岛行使治权,是到了将琉球群岛治权交还中国的时候了。(3)中国应该制定琉球回归中国的战略方针、政策。

进一步确定琉球群岛的治权范围。包括岛屿、海域、民族。制定多种战术动作应对日本的各种态度、行动。制定收回琉球群岛治权的时间表。

中国收回琉球群岛的治权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国策,去应对钓鱼岛、东海问题。(4)解决了琉球群岛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就自然解决

解决了琉球群岛问题,中国海军的第一岛链就不存在突不突破的问题,而是顺理成章地使用问题。《旧金山合约》是非法的,没有约束力,解决了琉球,就解决了钓鱼岛问题,东海的划界就好划了!

中国海洋争端(形势与政策) 篇6

(一)、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一直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的管辖权界限。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已与越南就北部湾划界问题进行了协商与谈判

(二)、尊重历史的原则。目前我国被其他国家侵占的岛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历史上早就属于中国,只是由于发现了丰富的资源或战略位置日益突出,而使周边国家顿生凯觑之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认沿海国享有“ 历史性所有权”,我国在南中国海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我国在南中国海标注的九段断续国界线为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周边国家所认可,在很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标示了这九段国界并注明属于中国。

(三)、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的定义是“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大到大陆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充分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主导原则。我国是宽大陆架国家,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七,我国历来主张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大陆架的划分也应该依据自然延伸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国际法中划分大陆架的主导原则,也是我国捍卫海洋权益的有力武器

(四)、公平合理原则。海洋权益和海域边界的划分还必须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要全面考虑岸线比例、人口的规模和密度等因素。

(五)、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搁置争议并不是对邻国侵占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认可,而是在双方认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主动回避,以求国家关系的大局不受局部争端影响的一种暂时性的措施。搁置争议也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而是要通过保持克制,避免摩擦,缓解紧张的矛盾,然后通过在一定年限内的共同开发,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为未来解决争端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我国能够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邻国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鉴于周边的环境,我国政府的态度及应当采取的进一步措施

(一)、作好战略性长远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地防止周边国家侵害我海洋权益,保护我海洋资源,针对有关国家所采取的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战略高度作好我国海洋产业、海军发展的规划。

(二)、建立高效协调机构。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使我国外交、海洋机构、海军、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应。

(三)、加快联合性调查开发。

(四)、加强持续性实际控制。

东海争端问题 篇7

1.1 缺乏适合轻简栽培方式的高产品种

随着经济的发展, 轻简稻作技术越来收到农民的强烈需求, 而机插秧直播稻播种期一般比原有稻作方式迟20~30天, 成熟期推迟7~10天, 生育期缩短近15~22天左右。我县目前在生产上没有生育期较短在120天左右产量较高的合适的轻简稻作栽培的品种, 农民直接选用原中长秧龄栽培的品种进行直播或机插, 由于播种期过迟, 导致直播稻灌浆成熟期推迟, 我县常年后期温光条件不利于直播水稻灌浆结实, 易导致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稻米品质变劣, 影响单产和稻米质量, 在一定程度制约我县未来水稻单产的大幅度提高。

1.2 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水稻生产水平波动的问题

近年来在水稻生产发育过程中气象灾害不断, 异常高温、低温及洪涝、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自1998年我县水稻平均667m2产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600kg。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6年间, 东海县水稻单产变化幅度较大, 2000年受特殊灾害天气影响, 产量仅为504kg, 2003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大爆发, 病穴率达23%, 发生面积3万hm2, 占水稻总面积43.5%, 全县平均单产低至518kg;2004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好, 但出现了夏季洪涝灾害, 7~8月份的极端高温, 10月初的异常低温等;2005年条纹叶枯病, 拔节长穗期和灌浆结实期气温低、光照少、降水多影响幼穗分化, 灌浆抽穗期连阴雨, 后期台风及褐飞虱多重灾害打击, 单产仅有495kg, 达近十年最低水平;2006年褐飞虱又呈重发态势;2007年水稻抽穗灌浆期遭遇两次台风。病虫害的爆发和灾害性的气象条件是影响近年来东海县单产波动的主要因素。

1.3 机械化种植及农机农艺配套问题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据东海县统计年鉴统计, 1995~2005年间我县的农村种植业从业人数 (乡村劳动者) 变化不大, 近十年都在160万人左右, 但实际上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不断增多, 农村中能栽秧、会栽秧的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 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雇佣外地民工插秧, 栽插质量得不到保证, 使得水稻种植机械化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2 基本对策

2.1 指导思想

实现水稻高产普及化,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农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以县场为导向, 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农艺和农机相结合,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稳定面积, 优化布局, 积极构建水稻超高产生产技术体系, 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突出提高水稻单产的同时, 协调高产、优质与抗病的统一性, 大力发展无公害保优高效生产。

2.2 发展目标

按照《东海县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我县水稻种植面积要求稳定在6.4万hm2左右, “十一五”期间确保水稻单产稳定突破600kg大关, 力争突破620kg, 稻谷总产稳定在60万t左右。全县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其中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达到30%以上。

2.3 主要措施

2.3.1 选育与推广超级稻品种。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同样, 水稻生产只有注重水稻品种的引进与选育, 加速超级稻品种的推广应用, 才能实现我县水稻生产的高产普及化。我县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徐稻系列不能满足高产需要, 第一, 产量潜力在700kg左右, 不能符合超级稻的标准;第二, 稻米品质一般, 属于抗条纹叶枯病特殊时期的过渡性品种。

2.3.2 抓好主流稻作技术的选择与推广应用。

东海县历来重视水稻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水稻科技的不断进步, 推动了东海县水稻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是, 稻作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有助于稻作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手栽稻面临挑战, 直播稻等粗放式技术的盲目扩大, 已经成为制约水稻高产普及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确定主流稻作技术的选择标准, 应经成为农技推广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3 小结

总结全文, 水稻高产普及化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紧密协作的系统工程。首先,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特别是水稻生产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超级稻新品种引、育、繁及良种推广补贴力度, 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技术补贴等政策以及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的政策保险支持, 落实县场调控政策, 努力增强粮食尤其是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其次, 科研部门应加大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水稻高产普及化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及成果的组装集成研究力度, 如超级稻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及轻型稻作模式的研发工作, 为推进水稻高产普及化进程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撑。第三, 推广服务体系要积极以省“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 做好超级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 加快科技转化率;积极围绕水稻良种推广补贴等项目落实, 加大宣传培训等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 引导优质抗病高产品种连片规模种植;农民合作自助组织是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 这类专业服务合作社可以为独立经营的农户提供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的优势, 开展协作攻关研究, 积极探索组装集成东海县超级稻栽培技术体系, 推动全县水稻生产高产普及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庆国.超级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作物研究, 2006, (1) :13-17.

[2]程式华.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的创新与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 (5) :647-651.

[3]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峰.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 2005, (1) :3-8.

上一篇: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下一篇:建筑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通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