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政策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税收政策(共8篇)

我国税收政策 篇1

在社会生活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撑,而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中国的税收政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汉武帝平抑物价,加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公元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税。民国政府征收地租税。如今,我国对税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均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国家通过税收取得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税收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根据征税对象来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的意识,应该把依法纳税作为自觉行动,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然而,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税务机关将加以制裁。

我国税收政策 篇2

税收政策的实施不仅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而且税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价格、消费需求结构、技术选择等引导劳动力的供求与结构, 扩大就业容量。首先, 从税收影响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 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也将带动就业的增加。特别是在当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 更要重视运用税收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 从税收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角度来看, 劳动力和资本是生产过程中两大基本要素, 通过税收影响资本与劳动力的市场价格, 来提高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本的使用比率。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税收政策向资本倾斜, 从而使本来稀缺的资本要素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 诱导企业片面地强化资本的密集程度。以税收为手段改变这一非正常现象, 从增加就业的角度讲, 就是要把“向资本倾斜”的因素从税收政策中消除, 以维持税收政策的中性而不是片面地强求把“向劳动倾斜”的因素引入税收政策之中。第三, 从税收影响消费需求结构的角度来看, 通过改变产品比价, 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便宜一些, 同时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对贵一些, 促使人们消费耗用劳动力较多的产品, 也是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已普遍实行类似的商品课税政策。较突出的如印度, 在广泛征收消费税的同时, 又按照企业雇用工人的多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力的多少等情况, 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 以有利于劳动密集程度较大的小型厂商。

二、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税收优惠政策在设置上存在不合理性

1.税收优惠政策系统性不强

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形式还比较单一, 还未形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政策体系, 各种优惠分散于各个税种, 而且税收优惠的期限比较短, 这就造成一方面新办的企业事实上可能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容易诱导企业的短期行为, 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税收优惠政策对影响就业的新问题关注不够

目前的高校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 导致了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此外, 我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返聘离退休人员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就业水平。这些离退休人员一方面生活有保障, 另一方面返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 在整个社会工作岗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必然导致了一部分社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失去就业岗位, 而目前对影响我国就业的新问题, 国家尚未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予以调节。

(二) 税收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绝大部分是为了直接促进就业, 这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矛盾。而我国目前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多数是配合某一时段的具体形势, 解决阶段性问题。虽然这样可以直接形成对劳动力的需求, 灵活性较强, 短期内的调节效果也较为明显, 但调整频率较大, 要经常根据具体形势做出相应调整, 而且这种税收政策作用的直接对象是失业者。因此, 它一般不大可能直接产生增加就业岗位的效果,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失业矛盾, 这样明显缺乏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 税收政策在执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1.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对于有关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态度不一, 有的省份在中央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本省的一些优惠办法, 为了完成相应的政府部门下达的年度征收税款任务, 一些地区的税务部门没有认真实施国家有关就业优惠的税收政策;现实中存在一些不符合优惠标准的人为获取优惠而发生的造假行为, 如个别地方出现的买卖“优惠证”、失业证明等现象, 也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

2.申报认定手续过于繁琐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和年检必须报送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新版企业职工花名册、现有企业上年底职工花名册、企业和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企业支付工资凭证、两年的财务报表、年度检查报告书, 以及劳动社会社保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等多种资料, 申报认定手续过于繁琐, 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3.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

由于缺少一个良好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机制, 影响了再就业政策效果的充分显现。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有《再就业优惠证》、新办企业认定书、工商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 而这些工作是由相关部门负责把关, 由于各部门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工作效率不同, 以及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再就业税收优惠工作落实滞后。

三、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1.取消预设的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时间限制

预设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时间限制, 不仅不科学, 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对实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设定时间表, 容易导致就业行为的短期化, 所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时, 不能人为地设定政策的实施时间, 因为谁也无法准确地制定就业状况改善时间表, 而且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 改善就业状况, 缓解就业压力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

2.利用税收政策解决影响就业的新问题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政府可以制定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减免税收政策, 通过利益调节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 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其他正在开发的地区工作, 实现人才的充分、合理利用。

(二)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抵御失业冲击

1.在企业所得税中设置含有低税率的多档税率

由于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困难得多, 特别是我国当前政策中执行“抓大放小”政策, 更增加了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困难。为此, 必须提高我国小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内部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企业内部积累, 而要提高小企业内部积累则应适度降低小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因而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设置含有低税率的多档税率, 体现对小企业的照顾。根据我国国情, 对中小企业, 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利润没有达到一定额度的, 可规定免缴所得税;超过一定额度的, 可考虑实行7.5%~15%的优惠所得税率。

2.加大对科技开发的税收减免力度

在促进科技进步政策的选择上, 税收优惠这种隐性的财政支出形式不可忽视。在国家经济实力较弱、财政资金不够充裕时, 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更应以税收优惠形式为主。优惠政策应主要包括:一是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如对企业取得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援助费、研究开发费, 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预提所得税。二是鼓励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三是给予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增加税前费用扣除额, 进而减少应纳所得税。对科技人员的技术援助费收入、版权费收入等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增强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

近几年国家大力宣传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希望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大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就业,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始终上不去。主要原因是许多第三产业经营利润低, 再创业初期大都处于微利或薄利阶段, 如果在税费缴纳上能得到政策上的优惠, 其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扩展。为这类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以扶持他们的发展, 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又可以缓解大量劳动力就业受到的冲击。

但是, 只对再就业给予减免税的措施并不能根本解决就业问题, 甚至不能扭转失业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必须寻找一条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科学地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 这就是不应仅限于单纯地使用减免税手段, 还应考虑差别税率的使用。对投资的评价不能仅仅考虑资金利润率指标, 还应考虑资金GDP产出率指标。如果说人工成本较高, 或者说安排的就业较多, 就应该通过税收政策对这个行业加以扶持, 即对该行业实行较低的增值税率, 保证其资金利润率不致为负或不与平均利润率水平差距过大。

(四) 加强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

在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方面, 可以引入公示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对申请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实行公示制度, 有助于利用社会力量对那些试图利用现行政策进行涉税违法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针对目前有多家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管理, 如何实现各职能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共享, 这对做好就业税收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应着重加强与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联系和信息共享, 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首先, 工商管理部门应严格个体工商户的认定, 对经营规模较大的, 达到企业标准的经营户, 不能认定为个体工商户;其次, 劳动保障部门应严格把关, 不能在《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环节上有漏洞;第三, 税务机关对申请下岗再就业税收减免的纳税人应该严格审查, 要加大税务机关协查的力度, 同城不同辖区的税务机关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新开业户实行联查联控, 防止跨区域重新办理税务登记, 骗取税收优惠。对持有外地《再就业优惠证》的, 要与外地税务机关取得联系, 协查清楚。对弄虚作假, 骗取减免税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此外, 加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督管理, 明确职责, 严把审核关。

摘要: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中, 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杠杆, 理应为各级政府充分利用。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就业,充分就业,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小热.试谈我国当前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J].山西财税, 2005 (2) .

我国税收政策 篇3

关键词:税收政策;节能环保

一、日本汽车税收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在买入新车时要向地方政府缴纳车辆购置税,税率为购车价格的5%,而对于微型车来说优惠为3%,同时还要向国家缴纳车价的5%作为消费税。在日本,几乎所有商品,包括服务(酒店住宿等),都要缴纳消费税,税率统一为5%,这与欧洲征收的附加价值税相似。

第二,从买下汽车那年起,就要开始向国家缴纳车辆重量税,向地方政府缴纳汽车税。汽车重量税,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汽车重量征收的税种,征收的目的是道路的建设和维修。车辆越重,对路面的伤害就越大,因此要缴纳的税就越多。对于乘用车而言,0.5吨重的车每年要缴纳6300日元的重量税,1.45吨重的车需缴纳1.89万日元,1.53吨重的车就要交2.52万日元。在日本,根据车种不同,每1-3年要到国土交通省接受车辆检查,重量税就是在那时缴纳的。汽车税是汽车拥有者每年缴纳的税金,税额根据车辆的用途和发动机排量而定。企业营业用车的税率较低,而个人拥有的家庭用车税率较高。排量1.5升的家用车每年应缴税额为3.45万日元(约2760元人民币)。

第三,在购买油料时也要缴税,这部分已经包含在加油时所支付的金额里了。每升汽油包含48.6日元挥发油税、5.2日元地方道路税,约占汽油价格的40%,因为是包含在汽油价格里的,所以大家没感觉到缴税。国家在征收这部分税后,会将地方道路税返还给地方政府。每升柴油要收32.1日元的柴油税,由地方政府全额征收。每千克LPG要收17.5日元石油瓦斯税,由国家征收。不同燃料税额不同,税金征收主体不同,这是日本汽车燃料税制的一大特点。

第四,2009年4月1日起,日本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和环保型汽车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及获得认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实施优惠税率。日本政府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定义为“新一代汽车”,而且于2009年6月开始对这些类型的汽车在一些税目上进行大幅度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消费者在购买节能环保汽车享受上述优惠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汽车以旧换新,一般情况下还可以获得10万日元的补贴,而这笔高达3000亿日元的费用都将由日本政府买单。

第五,2013年,日本政府对汽车重量税进行了改革,提出对环境污染严重且车龄超13年的旧车增加数百日元的税额,对低油耗低排放的车辆实施第一年免费、第二年降低50%等减税措施。

目前,日本政府对汽车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设想是,简化及减轻复杂且繁重的汽车相关税收,即根据“简化、减免、环保”的宗旨,将现行的9种税目的税收体系简化为购置、保有和行驶阶段各为一种税目的税收体系。

日本政府设计的汽車消费方面的税收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汽车总量和新增汽车数量,也有效地引导着车主使用车辆的消费模式。环保型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直接告诉消费者,能源使用效率越高,缴税越少;能源使用效率越低,则缴税越多。

二、日本的汽车税收政策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一)税负结构方面。日本的汽车税收有多达9个税种构成,涵盖了汽车的购买阶段、保有阶段和行驶阶段。显然,日本的汽车税收不仅复杂而且繁重,纳税人只要拥有车辆,即使不行驶,亦需缴纳高额税金,以此鼓励人们选择更加节能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充分体现道路交通公平受益、低碳环保的理念。

(二)税额设计方面。日本汽车税收中最大比重是燃油税,其税率为120%,接近总税负的50%,体现了“谁用路谁负担、多用路多负担”的合理原则,并促使了厂家研制节能汽车,推广经济型轿车的使用。

(三)征收标准方面。日本针对不同排量、不同的吨位、不同车型的车分别制定不同的征收标准,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限制大排量汽车。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同时,对高油耗、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惩罚性的高税收。

(四)税收优惠方面。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研发生产更加节能、排放更达标的新型汽车,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类低油耗的节能环保型汽车。

三、优化我国汽车税收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减少费,增加税。因为费用的收取缺乏规范性,具有随意性大、各地征收的标准和数额不同等缺点,而税收则不同,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乱收费的情况,不会出现偷逃应交税款的情况,消费者交纳的费用公开、透明。所以,车辆中的“费”改“税”后,便于管理,也让缴费的科学性、公开性深入人心。不论从征管还是交纳都是进步。以高速公路收费为例: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果能够实现乘用车高速公路的费改税,则既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率,降低油耗,同时也能解决部分路段、部分时段高速公路因收费带来的拥堵问题。

(二)调整购置环节与使用环节税收的比例。与日本相反,在我国,购置环节的税收远高于使用环节的税收。也就是,买车难,用车易。使用环节税收抵,造成的结果是:一旦一个家庭买了车,使用费用相比购买较为低廉,在和公共交通作比较时,只要费用悬殊不要太大,都会选择使用自己的车辆,而放弃选择公共交通。这样,大量的私家车使用,造成堵车,交通压力变大,对公共设施的要求也变大。以北京为例:北京人交通选择次序为:小轿车、地铁、地面公交。北京市私人小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1.5万公里,是东京的2倍多,5公里以下出行占私人小汽车出行总量的40%以上,私人小汽车使用存在明显的过度使用现象。由于路网的建设速度赶不上汽车消费速度,所以道路拥堵是北京交通的特色。因此,我国应该降低购置环节税收,增加使用环节的税收。

(三)酌情取消或者降低车辆购置税。当前我国的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规定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这些政策的出台固然是利好消息,但毕竟是一项临时政策而非税收法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车辆购置税的税率过高,征收的对象范围过宽,几乎囊括所有类型的汽车。日本的汽车购置税只对私家车征收,在2018年以前执行如下暂定税率:对私家车按购置价格的5%征收;对营运车和微型车按购置价格的3%征收;对售价低于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7万元)的微型车免征购置税。从促进汽车的销售和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应当借鉴日本的做法,取消作为生产资料并进人生产和运输领域的商用车购置税,仅对作为消费资料使用的私家车和公务用车征收购置税,且购置税的税率应在5%左右为宜,对采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可考虑免征购置税。汽车税制改革的原则之一应当是尽量减少车辆购置阶段和保有阶段的税赋,适度加大车辆使用阶段的税赋。遵循这一原则将能够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同时,又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况且依照我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因税率降低和征税范围的缩小导致车辆购置税收入的降低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总之,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交通堵塞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转变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改变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汽车行业绿色制造水平,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要求;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汽车税收政策的优化,将势在必行。(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31

参考文献:

[1]张星.我国汽车税收政策思考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5,(8)

我国税收政策 篇4

[摘要]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税收优惠是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通过种种税收激励措施成功地发展了本国的企业年金,为我国完善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EET模式对于国家保持税收政策一致性、促进企业年金发展、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水平有很大益处,是一种比较可取的税收制度。

[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投资收益,税收模式

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现状

(一)缴费阶段的税收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2004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享受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规定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来发展企业年金。此规定没有通盘考虑企业年金计划的其他重要环节,仍缺乏与之相应的配套税收政策。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1997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目前只要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就会作为即期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积累阶段的税收政策

在企业年金的积累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1999年《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存款利息所得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企业年金的投资回报若非来源于国债,则不能免税。对于投资基金、股票的分红按20%的比例税率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利息等同于城乡居民同期储蓄利息,故这种利息收入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领取阶段的税收政策

此阶段也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根据1999年《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职工取得补充养老保险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职职工应全额计入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离退休职工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按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优惠措施少

我国只对企业年金在缴费阶段给予了一定税收优待,而在其它两个阶段几乎没有任何优惠。这种ETY(E-eexempting,免税;T-taxing,征税)的形式不利于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年金的发展。

(二)优惠程度低

目前,我国在企业年金缴费阶段的优惠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列支。与此相比,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税前列支的比例普遍在15%以上,如加拿大为18%、法国为22%,均明显高于我国。

(三)优惠欠缺激励性

在我国,将缴纳的企业年金在工资储备金中列支,对于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国有企业来说,会降低现期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对于不实行工资总额控制的三资、私营企业来说,由于对作为成本的计税工资有扣除限制,若企业工资总额定得过高,其高出部分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对企业激励性不足。优惠政策欠缺激励性的后果就是难以扩大企业年金目前依然狭小的覆盖面。

(四)对优惠政策的监管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在建立、运营、监管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不规范,整体制度不健全,法律缺位,使年金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最严重的是税收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支付电脑记录系统不完善,若采取现金结算方式则可避开电脑系统的记录,故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或干脆在账目上做手脚,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三、发达国家相关政策借鉴

(一)OECD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

OECD国家企业年金在缴费阶段、积累阶段和领取阶段均可减免税。由于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同,对这三个阶段可征税点的政策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国家对企业年金在缴费阶段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有的对雇主的缴费部分免税,有的则对雇员缴费部分免税。在积累阶段,大多数国家也都给予免税的待遇,只有少部分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等国,对投资收益课以较低税率。在领取阶段,除个别国家外,一般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但也有一些国家的养老金收入所得税率低于边际所得税率的优惠。领取阶段的税率通常因是否一次性给付而有所区别。由于退休职工将企业年金一次性提取后,往往还要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寿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日后再以年金的形式从这些机构领取养老金,在那时就需要缴纳所得税。所以为了避免重复纳税,如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若一次性领取养老金则可以免税或交纳比正常税率低得多的税。

(二)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的借鉴

1.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模式多为EET制。国际上企业年金的税收模式相似程度很高,绝大多数为EET制。EET制即根据递延薪资概念,认为雇主为雇员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只是一种储蓄行为,应予免税,对这部分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在尚未消费前也应免税,当雇员年老得到这部分递延收入用于老年生活消费时,才予以征税。EET制直接鼓励了延迟消费,推动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2.严格管理对年金的税收优惠。对企业年金实施税收优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激励雇主缴费,另一方面也往往成为偷漏税的工具。因此,发达国家在制订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时会设置一些限制条件,以避免企业利用此项政策达到不良目的,如限制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年金类型、限制养老金的最高受益水平、限制最高缴费水平、限制参加养老金计划的雇员最高工资水平、限制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等。

此外,健全的法律制度也是企业年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美国,以《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税收法》等为法律依据,退休津贴保证公司、税务局和联邦劳工部通过自行纠错、指导和宣传等措施,使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得以健康运行。

四、建立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一)制定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原则

1.激励企业缴费的原则。因为国家并不强制企业执行年金计划,所以若要促进年金的发展,政府需要采取各项鼓励措施,而税收优惠是最有效的。

2.减轻财政压力的原则。鼓励企业年金发展的初衷是促使职工为退休后的支出进行储蓄,减少他们对基本养老金的依赖,进而可以减轻财政压力,而年金的税收优惠必然导致税收减少,从而给当前财政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同时考虑这两方面,使其达到有机平衡。

3.防范税收漏洞的原则。税收优惠和税收漏洞如影随形,很多企业将政府对年金计划提供的税收优惠作为“避税所”。“避税所”既会激励企业积极缴费,又可能被滥用。

(二)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

1.将企业缴费免税比例与其纳税总额挂钩。可按照企业纳税情况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可享有不同的免税比例。这种政策既可激励所有企业提高效益和纳税能力,又可减轻因提高企业缴费免税额度带来的财政压力。少部分不享有免税额、企业年金收益差的问题,会随着该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很快得到解决。

2.明确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免税。绝大多数国家对雇主和雇员向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均给予免税待遇。根据国务院2000年《关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试点方案》,企业缴费可以按比例免税,而职工缴费没有免税规定。为了调动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方法,规定职工缴费不超过工资10%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并且,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考虑财政承受力和照顾低收入员工这两个因素后,应尽量提高免征比例。

3.逐步放宽年金投资渠道并对非国债形式的投资收益减免税。企业年金的资产规模由企业与职工缴费额和年金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在缴费额固定的情况下,雇员的养老收益水平取决于年金的投资收益。绝大部分OECD国家给予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减免税待遇。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分布中,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占80%,其他形式的资产不足20%。这表明我国年金的投资渠道狭窄,收益率低,故应逐步放宽投资渠道,并对投资收益实行免税或减税政策。

4.明确企业年金领取阶段的应税所得。年金缴费阶段和积累阶段免税的结果是延期纳税。目前我国尚需明确企业年金的应税所得。由于年金实质上是工资的延期支付,故其免征额的确定应参照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公共养老金与企业年金两部分构成,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故有必要对企业年金设置一个合理而明确的免征额,以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免征额可设置为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与基本养老金的差额。

我国税收政策 篇5

倪国锋

摘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税收政策是激励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明显不足,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予以完善,包括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法律、加快推进增值税改革、增加所得税中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丰富鼓励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以及提高税务机关服务效率和征管水平等。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政策;税收优惠

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是这一主体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活力的部分。鉴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目前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开发与设计,其中在技术创新环节给予中小企业科学、合理、系统的税收激励政策,成为最为通行和有效的做法,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地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的税收激励力度较弱

我国现行税制中与中小企业风险性创业投资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激励力度较小;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其创新活动较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政府通过直接财政补助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又不明显。这就需要在全社会科学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创新活动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融资体系,通过增强税收优惠力度,鼓励更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从而保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2.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政策缺乏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针对科技人才的技术奖励免税门槛较高,科技人员只有取得省级人民政府、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以及按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才免交个人所得税,而对省级以下政府与企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则征收个人所得税;另外,我国现行税制对技术人员的创造发明和成果转让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降低。总之,由于对科技人才的税收激励严重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难以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利于促进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也不利于我国科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企业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不足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侧重于产业链下游(成果转化期)、引进先进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而对研发环节(尤其是研发前期和中期)、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新技术消化吸收等方面的税收激励力度较小。例如,现行税制给予生产设备投入和技术引进的优惠幅度、限制条件及获取优惠的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创新性研发。这些政策虽然对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

在这种政策激励作用下,企业的重点自然侧重于引进技术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而对关键研发的投入则相对不足,同时也会导致生产线的重复引进和中间产品、配套产品及一些重要原材料的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

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税收政策上给予持续的扶持与激励是西方发达国家税制优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1.美国

美国新技术革命与产业特点的深化,使得某些行业更适合于中小企业而不是大型企业经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据统计,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末,美国有一半以上的科技发展项目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更有大约75%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中小企业完成;随着经济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在科技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方面,中小企业已经赶上甚至超越大型企业,其反应灵活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为此,美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

(1)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的资本收益,实行税率减半的优惠政策,按14%征税。

(2)新购进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使用年限如超过5年,其购入价格的10%可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

(3)允许小型企业实行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制度。

(4)地方政府普遍对新兴的中小科技企业减免一定比例的地方税税额。

(5)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研力度的政策:如果本纳税通常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前3年的平均发生额,那么其超过部分的25%免予征税;如果中小企业从事的是基础研究,纳税研发费用的65%作为非征税对象免予计税,同时企业的研发费用增长额可以冲减当年税额。

2.日本

日本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该部法律是政府给予中小企业各方面政策支持的基本法律。该法同样对于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了强有力的税收政策支持,例如减免法人税、固定资产税及所得税,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在消费税缴纳、节约能源等方面提供了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包括:

(1)对于试验研究费用超过当年销售收入3%的中小企业以及创业时间未满5年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减收6%的法人税或所得税。

(2)为鼓励中小企业新技术投资,规定给予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特别税额扣除,此外还有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的法人税税额扣除规定。

(3)对于从事新技术与设备投资从而节约能源或利用新能源的中小企业,在设备折旧等方面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

(4)中小企业为提升自身研发能力而购买或租借的机器设备,在使用的第一个纳税可以作30%的非正常折旧,或是免缴7%的所得税金。

3.法国

法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80%以上,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政策,其中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有:

(1)建立了“研发投资税收优惠待遇”制度,规定如果中小企业当年的研发投资额比上一有所增加,那么研发投资增加额的50%可以抵免公司当年企业所得税额。

(2)中小企业以专利、发明或工业生产方法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增值部分,可以延迟5年缴纳税款。

4.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刺激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研发能力,专门制定了研发支出按实际发生额的150%扣除的税收政策。

5.加拿大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但不包括建筑物支出)的20%可以抵免当期应纳税额,未抵免完的部分后7年内可继续抵免;对上年应税资产不足1 500万加元、应税收入不足40万加元的小企业,对其用于研发支出的第一个200万加元,全部返还,其他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则返还40%。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发达国家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

(1)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各国政府所采取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之中,基本上都含有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些措施,并且这些措施作为税收调控的主要手段,政府能够一以贯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和调整,既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导向,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税收激励针对性强。众所周知,资本和知识密集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虽然中小企业善于发现市场需求,经营灵活,创新意识强,但因为它在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有着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其技术创新活动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从而尽可能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为中小企业顺利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清除障碍。

(3)激励政策相互配合。各国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涉及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等多个税种,并且各税种能够相互配合与强化,发挥出合力,已经基本形成各自作用明显又互为补充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

(4)激励方式多样。各国政府普遍制定实施了多种多样的税收激励方式,例如减免税、加速折旧、费用扣除、投资减免等,并且各种方式优惠力度明显,规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1.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税收法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这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基本上是通过对原有税收法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与补充而形成的,散见于各类税收单行法规或税收文件之中,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门法律法规。所以,从经济法制化的角度看,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法律体系。

2.改革增值税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原有的生产型增值税正在全面转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首先,应尽快对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其抵扣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促进技术型中小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从而带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其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应适当降低,两种纳税人身份的划分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所以,应进一步淡化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销售额标准,即不管企业规模大小,只要会计核算比较健全,经营场所固定,能遵守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准确及时报送税务资料,都可以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3.增强所得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力度

首先,在公平税负的基础上,为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税收优惠的重点应从对企业优惠转向对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的优惠;其次,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鼓励中小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再次,应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比如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转让与技术服务方面取得的收入,按应纳所得税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减征。另外,允许中小科技型企业按高于一般企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从而减轻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增强促进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力度

为持续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政府应切实了解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需求与环境,科学制定和完善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统一的,真正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和创业投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严格监督落实有关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并科学制定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于将科技创新项目收益再投资于其他科技创新项目的,政府应给予免税或退税优惠;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贷款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

5.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税务机关要进一步简化办税手续,实行办税流程公告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批类减免税,应严格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批管理,尽可能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同时,要加强与科技、经贸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了解技术开发项目备案确认情况。对已向科技部门备案、未申报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应及时跟进,帮助其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对确有技术开发项目,但未向科技部门备案的,也要从实际出发,本着服务纳税人的原则创造条件妥善落实好相关政策。此外,要做好对中小企业创新的管理:一是实行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登记制度,增强对科技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真正用于科技创新事业;二是建立科技创新税收优惠特别申报机制,防止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骗取研发支出的税收

优惠政策;三是建立对科技创新成果的验收与鉴定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成果,取消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樊增强。日本欧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与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05

(1)。

[2]杨绍媛。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及其评价[J]。涉外税务,2006(6)。[3]刘军。完善税收政策 促进自主创新[ J]。税务研究,2006(8)。

我国的对外政策 篇6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

关于“中国外交的成就”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国际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目前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时期,现实需要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均持赞赏态度,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的外交成就”,使其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活动、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

探究内容:

二十世纪至今中美、中俄、中日、中国与欧盟的外交关系分析表

事件

中美

中俄

中日

中国与欧盟

二十世纪至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时间

事件

表现

探究过程: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活动,并由学生代表在教授到相关知识点时发表本组的探究结果及看法、建议等。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探究中发现、出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完善我国保险业税收政策研究 篇7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7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保险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从1980年恢复保险业以来,国家对保险业采取了免税扶植的政策。但从1983年开始,国家对保险业实行高税负的政策。1983年财税体制改革后,逐步确立了国家对保险业主要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两大主体税种的保险税制。同时,征收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总体看,我国保险业税收政策的调整整体上延续了逐步规范、合理化的演化路径,税种、税目不断得到优化,总体税负有所下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保险业税收政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

2 我国保险业税收政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保险业税负偏重

(1)从计税依据来看,作为保险业两大主体税种的营业税,是以营业额全额为计税依据进行征税,而不是按照净额(即价差)征税,更不是像增值税那样只对增值额征税,即保险业务所消耗的购进货物所承担的增值税税额不能得到扣除。所以,保险业承担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双重税收负担。此外,营业税的营业额包括金融机构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因此,一些实际并不构成企业收入的代收费用,也被计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2)从税率来看,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一般税率在4%以下,我国营业税率虽然为5%,但仍然属于较高水平。同样,印花税率也较高。财产保险合同与仓储保管合同、财产租赁合同适用千分之一的印花税率,比其他合同所适用的万分之五、万分之三等税率要高。在这种情况下,税负过高,一方面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有效保险产品的供给和产品创新;另一方面,税负过高,保险公司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保险产品价格上升,减少产品需求,降低社会福利。

(3)城市维护建设税具有附加税性质。对金融企业来说,它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而分为三档:在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在其他区域的,税率为1%。由于金融机构一般都坐落在城市或者县城、镇内,所以实际适用税率多为7%或者5%。

2.2 现行保险业税收政策不完善

(1)税收政策不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提取,超出部分应做纳税调整。而按照新会计准则,保险公司应当采用精算方法谨慎提取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以真实反映盈利情况,实际提取金额大大超过4%比例限制。继续按4%的比例做纳税调整将大幅增加保险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另外,在新会计准则中,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内容扩大到了理赔费用准备金,而现行税收法规对理赔费用准备金的税前扣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

(2)税收政策不适应新所得税法的要求。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章第五十条规定:“居9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当前在实际纳税过程中,各地税务机关按照《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按年末允许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余额的1%,对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允许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金额进行控制,且不允许总公司进行汇总纳税调整。由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没有投资业务,允许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主要是应收保费,其计提坏账的比例大大高于1%,因此,这一政策实际上加重了保险企业整体税负。

(3)部分税收政策不适应保险行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现行政策规定保险企业支付的手续费在实收保费8%范围内可在税前扣除。由于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变化,目前保险行业手续费实际支付比例普遍在8%以上,均需对超比例部分进行纳税调整,税收负担较重。实际上,对超额手续费进行纳税,是对代理机构(代理人)和保险公司施行了重复征税,不符合税收的一般原则。同时,为了应对超额手续费所带来的税收成本,一些保险分支机构可能出现不规范的列支行为,这也不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4)重复征税。

保险营销员收入水平一般较低,需要同时缴纳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导致税负负担过重。这样,导致保险营销员激励不足,更容易发生机会主义和高交易成本,从而造成保险质量下降,扭曲保险资源优化配置。

3 完善我国保险业税收政策的建议措施

3.1 降低保险业税负水平

(1)根据保险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结构的变化,适当调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率,或通过改变营业税纳税基数的方式,调低保险业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额。

(2)在税前扣除方面:①取消或放宽对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的纳税比例限制,对于按精算方法提取的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可税前据实扣除,不做额外的纳税调整。明确保险公司按精算方法提取的理赔费用准备金也可在税前扣除。②不再针对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对允许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金比例进行控制。尽快出台具体办法,对于税法规定有扣除标准的扣除项目,允许保险公司进行统一的纳税调整。③取消或放宽对手续费8%税前扣除比例的限制。

3.2 完善保险业税收政策的具体措施

(1)调整相关税收政策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整个税收制度,在保持税收制度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调整我国保险业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要考虑保险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兼顾税收政策取向和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公平税负、合理扣除和适当优惠的原则,调整现行的保险业税收政策,细化税制设计,完善和充实税收政策内容,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保险资源配置和保险业运行的宏观调控功能。

(2)适当扩大免税范围。

目前,我国对农业税和返还性人身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实行免税。除现行免税规定外,也可对非盈利性保险和社会保障乃至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险,例如地震险、洪水险等实行适当减免,以充分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发挥保险税收政策的社会保障和自动稳定器作用。

(3)完善其他相关配套措施。

我国税收政策 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一、关于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观点综述

美国是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他在税收问题上也走在前列。美国早在1996 年下半年就颁布了有关《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白皮书,它支持电子和非电子交易间的“税收中性”目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7 年 7 月 1 日还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号召各国政府尽可能地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互联网商业应用,建议将互联网宣布为免税区,无论跨国交易或在美国境内交易,均应一律免税。对待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问题上,欧盟则表现的相对保守,对免征关税问题也较为慎重,倾向于制定较为严格的监察和管理措施。但后期也不再对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征收新的税种,并就跨国电子商务的有关原则与美国达成了一致。

发展中国家面对电子商务的涉税问题,对于代表最新科技的电子商务方式,目前采取传统的商业形式,持观望态度,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自己的方针政策,所以面对电子商务对税收问题的挑战,不赞同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主要是担心无法控制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活动而导致税款的大量流失,或发达国家的产品和网络服务畅通无阻的进出各国,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挤垮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业,所以发展中国家更侧重于维护地域税收管辖权。

二、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政策的影响

税收政策系统内部各因素的联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运行是否顺畅,并决定政策效果的好坏。

(一)电子商务活动性质的认定没有足够的依据和标准。

在如今比较火爆的网络销售活动中,一些商务活动的商业性质认定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例如:数字产品的有偿转让究竟是属于信息服务提供的范畴,还是属于商品销售的范畴,抑或是属于特许权利转让使用的范畴。比如:电子书籍的网上下载和传统纸质书籍的网下邮寄。又比如:软件产品的有偿转让,可分别采用网上下载和网下邮寄CD光盘这两种方式。正是由于这些商业活动缺乏必须的依据和标准,使相关税收政策的适用遇到了困难。

(二)电子商务的应税行为的判定缺乏足够的依据和标准。

对电子商务活动传递的数码信息,是否能认定为属于应税行为,如网上的软件免费下载服务、邮箱免费提供的服务等。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货物的赠送、抵债、以物易物等,都应被认定为“视同销售”而被判定为应税行为,而对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发生的类似行为,应如何认定,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应税行为种类的判定。对电子商务中的营利性活动,是按传统标准进行判定,还是新设标准进行归类判定。

三、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现状分析

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给税收领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涉及现行税收政策、法律、体制等。尽管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发展相当迅速,关于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上一也存在着与国外同样的问题,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己经势在必行。现阶段对我国电子商务是否征税,有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一)免征说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规模小,税源也少。我国要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学习美国对电子商务的税收规定一个免征期,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虽然互联网使用人数较多但直接从事商务活动的比例很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在目前的情况下对我国电子商务征税的财政作用并不很大,急需扶持。

(二)应征说

我国是电子商务输入大国,如果对网上交易不征税,任凭境外公司通过电子商务绕过我国海关,绕过我国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制,对电子商务免税将造成我国巨大的税收损失。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贸易额逐年增加,是我国巨大的潜在的税收来源,因此应当及时对电子商务征税以免造成税款流失。

(三)中立说

关于2007年我国实行的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对电子商务实行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号召并鼓励自觉申报纳税这一做法,一方面普及了全民纳税的教育,另一方面在既不违反现有的税法规定,又可以使电子商务在宽松的税收环境中得到大力发展的前提下避免了因网络征税技术手段的欠缺所造成的尴尬。

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巨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同时,我国的税收征管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在纳税主体确定上存在困难,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物理性实体的市场,个人或者企业的身份是可以虚拟的,并且商品交易的手续也是电子化,如单证、合同和资金等都是网上电子化的东西,造成了电子商务纳税主体身份难以确定。

其次,税收征管缺乏可靠的审计基础。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所有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以及买卖双方的合同都以电子化的形式出现,这就使得传统的追踪审计失去了线索,从而税收征管也就失去了可靠的审计。

再次,税收征管对象难以确定。征管对象又称征税客体,在税法中主要是指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针对有形商品的销售、劳务的提供和无形资产的使用,现行税法制定了不同的课税规定并对它们做了区分。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在网络贸易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征税客体的性质难以确定,二是征税客体难于跟踪。

五、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的应对策略

(一)短期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暂时免税

针对目前的情况,应该全面、深入的研究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但注意力不应该只集中在如何征税上。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电子商务仍然处在起点阶段,不应该对其征税。国际上对电子商务都普遍免税了,所以我国如果对电子商务征税就显得有些不妥,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此外,从技术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的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对如果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会增加税收的成本相当高,并且技术上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也很小。加之并且,我国尚未也没有建立起综合素质高的税务队伍,综合素质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一支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二是熟悉税收政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税务队伍。更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法律还未没有健全。endprint

(二)为电子商务征税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流转税、所得税、涉外税收以及税收基本理论方面,电子商务现行税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行税法中应该增加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有关条例和法规这样可以使电子商务发展有法可依,也能更好地解决电一子商务给税收带来的问题。

(三)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对于国际互联网理论、政策、原则的国际协调我国应该积极参加。国际税收协调要消除关税壁垒,也要消除对跨国公司的重复课税,更加要求各国税务当局表现出灵活性。在税务征管过程中,除了要加强与工商、海关、银行、公安等部门的联系,还要加强与国际情报交流沟通,深入了解纳税人的信息,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于税收征管、稽查中,尤其要注意有关企业在避税地进行交易的情报资料,以防其避税。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它的开放性、无国界性造成了一种这样的局面即一个国家的税务当局难以全面掌握交易的情况,所以,世界各国的税务机关要相互合作。

必须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来解决电子商务涉税问题,在跨国纳税人的情况方面,仅靠一国税务当局是不能全面掌握的。电子商务税收的国际合作协议的制定方面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同时,我国要加强国际协调、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互联网贸易的税收政策和方案。由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概念与空间限制,所以要求国际税收协调在多方面如国际税收立法、原则、征管、稽查等紧密的合作,从而使税收协作网更加广泛。

(四)培养网络税收专业人才,开发税收征管软件

要培养一批既懂税收专业方面的知识,又懂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税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税收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避税与反避税、偷逃与堵漏,说到底还是技术与人才的较量。

参考文献:

[1]钱霞,庄杨,黄晋.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J]. 软科学. 2012(02)

[2]刘兆鑫.利益—风险:面向风险社会的公共政策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08)

[3]薛娅.“营改增”后文化企业财税变化影响之我见[J]. 新会计. 2012(06)

[4]马乃云,张安安.完善财税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08)

[5]刘丰榕.探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税收流失问题[J]. 中国商贸. 2012(17)

[6]贾雁岭,娄爱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4)

[7]谢旭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J]. 行政管理改革. 2012(07)

[8]王惠.浅议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J]. 时代金融. 2012(24)

[9]陈凡.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业发展的财税体制与政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2(16)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下一篇:感人好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