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限额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能源消耗限额

能源消耗限额 篇1

本标准的4.1、4.2 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本标准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

本标准有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建材(合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开、狄东仁、陶从喜、肖秋菊、丁奇生、王学敏、兰明章、包玮、萧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 16780—1997; ——GB 16780—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能耗统计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企业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 13469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 GB/T 13470 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 GB/T 17954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GB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19065 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

GB 1915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1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T 21372 硅酸盐水泥熟料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851—2010 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6281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GB/T 26282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

GB/T 27977—2011 水泥生产电能能效测试及计算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熟料综合煤耗 the comprehensive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of clinker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的燃料消耗则算成标准煤,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

3.2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the comparable comprehensive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of clinker 熟料综合标准煤耗安熟料28d 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 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后所得的标准煤耗。

3.3 熟料综合电耗 the comprehensiv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clinker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包括熟料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熟料辅助过程的电耗。3.4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the comparable comprehensiv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clinker 熟料综合电耗按熟料28d 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 等级及还把高度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电耗。

3.5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the comparabl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linker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各种能源按熟料28d 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 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后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

3.6 水泥综合电耗 the comprehensiv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cement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的综合电力消耗,包括水泥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水泥的辅助过程电耗(包括厂内线路损失以及车间办公室、仓库的照明灯消耗)。

3.7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 the comprehensiv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cement 水泥综合电耗按水泥28d 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出厂为42.5 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电耗。

3.8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the comparabl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ement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消耗的各种能源,按熟料28d 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32.5 等级、海拔高度、水泥28d 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出厂为42.5 等级统一修正后并折算成表尊没所得的综合能耗。技术要求

4.1 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现有水泥熟料和水泥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指标包括综合能耗、综合电耗等5项,其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 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新建水泥生产企业额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指标包括综合能耗和综合电耗等5项,其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 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水泥生产企业应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来达到表3中的能耗先进值。

4.4 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分布能耗限额参见附录B。能耗统计及计算方法

5.1 统计范围

5.1.1 燃料的统计范围

5.1.1.1 熟料综合煤耗统计范围

从原燃材料计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熟料出厂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燃料量,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如果水泥企业采用替代燃料,应单独统计替代燃料消耗量,但替代燃料不包含在熟料综合煤耗范围内。

注:废弃物种类见财税[2008]156 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附件2的规定和财税[2009]163 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中的规定。

5.1.1.2 水泥综合能耗中标准煤耗统计范围

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燃料量,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水泥混合材以及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如果水泥企业采用替代燃料,应单独统计替代燃料消耗量,但替代燃料不包含在水泥综合煤耗范围内。

5.1.2 电耗的统计范围

5.1.2.1 熟料综合电耗统计范围

从原燃材料计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熟料出厂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应单独统计,并且不包含在熟料综合电耗范围内。

5.1.2.2 水泥综合电耗统计范围

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替代燃料和水泥混合材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应单独统计,并且不包含在水泥综合电耗范围内。

5.1.2.3 水泥粉磨企业综合电耗统计范围

从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等进入生产厂区到水泥出场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5.2 统计方法

5.2.1 燃料统计方法

在统计期内水泥企业定期统计用于原燃材料、水泥混合材和烧成熟料的原煤用量,以及点火用油或用气量。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时,烘干废弃物消耗的燃料用量单独统计。采用废弃物作为水泥混合材是,其烘干所消耗的燃料量也应单独统计。同时统计所消耗染料对应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烧成系统废弃用于余热电站发电时,应统计余热电站发电量及余热电站自用电量。采用烧成系统废气进行原、燃料烘干以外的其他余热利用时,应对余热利用进口和出口热量及余热利用系统的散热损失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和计算参考GB/T 26282和GB/T 26281 的规定进行。

5.3 计算方法

5.3.1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5.3.1.1 熟料综合煤耗

熟料综合煤耗按式(1)计算:

eclPCQnet,arQBMQCL

式中:

ecl

——熟料综合煤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Pc

——统计期内用于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的入窑与入分解炉的实物煤总量,单位为千克(kg);

Qnet,ar

——统计期内实物煤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QBM

——每千克标准煤发热量,见GB/T 2589,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PCL

——统计期内的熟料总产量,单位为吨(t)。

燃料发热量:固体燃料发热量按GB/T 213 的规定测定,液体燃料发热量按GB/T 384的规定测定;企业无法直接测定燃料发热量时,按GB/T 26282 的规定计算。5.3.1.2 余热发电折算标准煤量

余热发电折算标准煤量按式(2)计算:

ehc0.1229(qheq0)PCL

式中:

ehc

——统计期内余热发电折算的单位熟料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0.1229 ——每千瓦时电力折合的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 qhe

——统计期内余热电站总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q0

——统计期内余热电站自用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5.3.1.3 余热利用热量折算标准煤量

余热利用热量折算标准煤量按式(3)计算:

ehuHHI(HHEHHD)

QBMPCL式中:

ehu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的热量折算的单位熟料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hgce/t);

HHI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进口总热量,单位为千焦(kJ); HHE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出口热量,单位为千焦(kJ);

HHD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系统的散热损失总量,单位为千焦(kJ)。5.3.1.4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按式(4)计算:

a52.5 Aa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A ——统计期内熟料平均28d 抗压强度,按附录A的规定计算,单位为兆帕(MPa); 52.5 ——统计期内熟料平均卡压强度修正到52.5MPa。5.3.1.5 海拔修正系数

水泥企业所在地海拔高度超多1000m 时进行海拔修正,海拔修正系数按式(5)计算:

KPH P0式中:

K ——海拔修正系数;

P0

——海平面环境大气压,101325帕(Pa); PH

——当地环境大气压,单位为帕(Pa)。5.3.1.6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按式(6)计算:

ekclaK(ecleheehuefc)

式中:

ekcl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efc

——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燃料折算到每吨熟料的标准煤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如果没有处理废弃物,按0考虑。5.3.2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按式(7)计算:

QKCLaKQCL

QKCL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QCL

——统计期内熟料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5.3.3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按式(8)计算:

ECLekcl0.1229QKCL

式中:

ECL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5.3.4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 5.3.4.1 水泥综合电耗

水泥综合电耗按式(9)计算:

QSqfmQCLpclqmpmqgpgqfzPC

式中:

Qs

——水泥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qfm

——统计期内水泥粉磨及包装过程耗电量,单位为为千瓦时(kW·h); pcl

——统计期内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t);

qm

——统计期内每吨混合材预处理平均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pm

——统计期内混合材消耗量,单位为吨(t);

qg

——统计期内每吨石膏平均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pg

——统计期内石膏消耗量,单位为吨(t);

qfz

——统计期内应分摊的辅助用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PC

——统计期内水泥总产量,单位为吨(t)。

当企业全部采用外购熟料生产水泥时,式(9)中外购熟料的QCL按零计算;当企业外购部分熟料生产水泥是,式(9)中外购熟料的QCL按65kW·h/t统一计算。5.3.4.2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按式(10)计算:

d442.5 B式中:

d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B ——统计期内水泥加权平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42.5 ——统计期内水泥平均强度修正到42.5MPa。5.3.4.3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按式(11)计算:

QKSdKQS

式中:

QKS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5.3.5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按式(12)计算:

EKSekclgeh0.1229QKS

Eks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g ——统计期内水泥企业水泥中熟料平均配比,%;

eh

——统计期内烘干水泥混合材所消耗燃料折算的单位水泥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当企业全部采用外购熟料生产水泥时,式(12)中ekcl按零计算。

当企业外购部分熟料生产水泥时,是(12)中ekcl可采用本企业可比熟料综合电耗数据。5.3.6 统计期内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不用强度等级的水泥时,应根据不用强度等级的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和水泥产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和可比水泥综合能耗。5.3.7 企业有多条生产线是,按生产线分别计算能耗,公用部分的电耗按产能分摊到各条生产线。节能管理与措施

6.1 节能基础管理

6.1.1 企业应按照GB/T 23331 规定的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6.1.2 企业应定期对生产中单位产品消耗的燃料量和用电量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基层部门,建立用能责任制度。

6.1.3 企业应按要求建立能耗统计体系,建立能耗测试数据、能耗计算和结果的未见档案,并对文件进行受控管理。

6.1.4 企业应根据GB/T 24851—2010 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6.1.5 企业应根据生产线运行情况定期按照GB/T 26282 和GB/T 26284 规定的方法对水泥回转窑系统的热平衡和热效率进行测试和计算,并按照GB/T 27977—2011 规定的方法对水泥和熟料生产过程中的电能能效进行测试和计算。

6.2 节能技术管理

6.2.1 耗能设备

6.2.1.1 企业应使电动机系统、泵系统、通风机系统、电力变压器、工业锅炉、电加热锅炉等通用耗能设备符合GB/T 12497、GB/T 13469、GB/T 13462、GB/T 17954和GB/T 19065等相关的用能产品经济运行标准要求。

6.2.1.2 新建及改扩建企业所用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三相配电变压器等通用耗能设备应达到GB 18613、GB 19153、GB 19761、GB 19762、GB 20052 等相应耗能设备能效标准中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6.2.2 生产过程

能源消耗限额 篇2

2013年1月,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联合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审查会, 这3项能耗限额国标通过审查。

会议听取了各能耗限额标准编制工作组对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编制过程和标准研究主要内容的汇报, 对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询问。由21位委员和专家组成的审查组本着科学求实、认真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 对标准送审稿的各项内容经行了充分、细致的讨论和逐章逐条的审查, 提出了修改意见。会议认为, 各标准编制工作组依据目前国内各行业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现状及相关国家产业政策, 特别是反映我国各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确定了适合我国水泥、玻纤和铸石行业实际情况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家水平, 符合国家节能降耗政策。

会议认为, 在《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修订中首次增加了生料制备工段电耗、熟料烧成工段煤耗、熟料烧成工段电耗和水泥制备工段电耗4个分步能耗指标, 具有创新性, 使标准的实施和能源的管理更为科学。

能源消耗对汽车技术的影响 篇3

关键词:能源消耗;汽车技术;节能技术;环保;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汽车诞生以来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类的出行,另一方面,汽车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已引起全球性的能源恐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统计,用于交通工具消耗的石油量占总消耗量的57%,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62%。其中,增幅最大的主要为发展中国国家。能源危机以及由能源消耗引发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社会对于低能耗、零排放的汽车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

一、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业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异常迅猛。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我国汽车产量及销售量已经于2005年居于世界前三名地位,汽车自主研发品牌以及出口量均呈现大幅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得到1.5亿辆左右。与此同时,汽车对于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能源的消耗也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车用石油的耗费量不断增长,已达到石油总耗费量的1/3之一,虽然低于世界1/2的平均水平,但仍然造成了能源紧张,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CO2的排放已经引起了温室效应,引起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性争端。传统的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进行转型或升级是当前汽车技术改进的主要任务。

二、汽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汽车业发展给能源消耗带来负担的同时,也给汽车技术的改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改革及升级是汽车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部分,以可再生燃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将引发新的技术变革,能源消耗最小化、能源多元化、动力系统电气化以及排放清洁化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汽车节能技术

1、汽车轻量化技术。汽车耗能量与汽车负载有直接关系,同等条件下,汽车负载小,能源消耗较少。在保证汽车实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汽车自身的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新型材料的研发为降低汽车自身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例如,塑胶及其他复合材料的采用,可大幅度降低汽车自身的质量,预计能降低相关部件质量的40%左右,与此同时,还能为汽车制造商节约大量原料成本。新型低密度、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合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是汽车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

2、发动机技术改进。发动机作为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主要工作部件,其工作性能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1)多点电喷汽油机以其高转化率,满足了尾气排放标准,已经取代落后的化油器,但该设备在燃油经济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能燃油利用率,降低能耗。经检测,该技术在空燃比达到22以上条件下,可降低8-10%的油耗。

(2)涡轮增压技术对于柴油机而言,能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其功率可提升40%以上,但排放量却能保持不变;但对于汽油机而言,此技术容易引起爆炸,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爆措施。

(3)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改变了传统发动机配气相位和升成固定不变的弊端,汽油相位的气门相位和升程可根据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调节,根据动力性要求、排放量标准和燃油性价比对配气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宝马公司、保时捷公司、丰田公司以及本田公司均采用了此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可变相位技术、可变升程技术以及可变相位和升程技术三种。

(4)柴油机因其低转速、燃油性能好、CO2排放量低的优点,应用领域由重型机车向乘用型汽车拓展。柴油机经历了第一代电控喷射系统、第二代时间控制系统、第三代直接数控系统的几次变革后,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将迎来高压共轨电子控制燃油系统的时代。

(二)汽车环保技术

1、清洁能源的替代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醇类燃料燃烧产物以CO2和H2O为主,对环境污染程度较小,被誉为清洁能源。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已经组织有关科研部门和高校对甲醇、乙醇、氢气和其他生物燃料展开研究,再次基础上又新增了石油气和天然气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已经投入使用,其他混合燃料的使用实验也在进行。氢气以及生我燃料的研发尚在研究中,如何突破制取、储存、运输等技术难题,降低使用成本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能用于替代的清洁能源应满足条件有:成本低、排放量少且无污染物、便于储存运输、安全可靠、能满足汽车启动、行驶或加速性能的能源需求等。

2、电力驱动技术。电动汽车的构思及实践始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被快捷方便的内燃机汽车取代,退出市场;二十一世纪由于环保及能源危机再次登上歷史舞台,并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电动汽车主要有蓄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通过电线供电的电动汽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进行二次转化的电动汽车;利用替代方式储存能源的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在近期以及未来均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升级、进一步完善该系统的各项实用性能;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在能耗方面的性价比已经被广大用户所认可,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这是传统汽车能源驱动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总结

汽车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并继续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应不断加大汽车的技术的研发力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汽车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进行最优化处理,同时还要继续研发新型能源动力系统,充分利用自然界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明高.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J].中国科技产业,2006,(2):8-13.

[2]华贲.中国低碳能源格局中的天然气[J].天然气工业,2011,31(1):7-12.

[3]卢松诚.汽车的技术更新和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14,(6):111-114.

一季度工业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篇4

一季度,我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开局良好,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44%,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15 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3.7%,能源消费低于生产速度40.3个百分点。

一、工业能源消费的特点

能源消费总量略增,单位产值能耗速降

一季度,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15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44%;单位产值能耗0.2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了31%。

二、工业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消费结构依然对能源消费影响较大

一季度,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电力、油品消费之比约为77:22:1。尽管部分高耗能行业处于停产、限产状态,煤炭用量有所减少,但从当前和今后能源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原煤消费仍居绝对主导地位,这种以原煤消费为主的结构,直接影响全县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

2、企业节能技改难度较大

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节能降耗先天不足,基础较差,节能降耗的技改项目缺乏资金,企业节能目标难以落实,加上少数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益,政府又缺乏支持企业上马节能项目的激励措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缺少内在动力,一些企业的节能项目还迟迟得不到落实。

三、工作措施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之年,完成节能降耗21%的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针对节能降耗现状,要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县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节能降耗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重点耗能企业,节能不达标的企业,生产规模要受限制。

2、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上马低污染、低耗能工业项目的同时,按照二、三产业发展同行,工业与服务业互相支撑的原则,规划引导发展产业集聚区物流仓储、餐饮商住服务业,逐步 提高我县低能耗行业的经济比重,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行业多样性,降低内乡整体能耗水平。

能源消耗限额 篇5

填表说明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的实际状况,加强能源资源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制定本报表。

一、总体要求

(一)本报表属于政府部门统计调查,各级公共机构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如实填写,按时报送。

(二)本报表统计内容:公共机构使用的各种能源资源消耗量。

(三)本报表统计对象:全国各公共机构(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四)本报表统计范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五)本报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汇总表》。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为基础表,由各公共机构填写,并报送本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汇总表》为综合表,由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填写,并报上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

(六)报送要求:统计频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 1

定,可以是月报、季报。各地报送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汇总表》,统计频率为年报,报送时间为统计的次年4月30日前。

(七)本报表实行全国统一分类标准和编码,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可根据需要,在本报表中增加个别指标,但不得改变本报表指标的排列顺序和统一编码。

(八)本报表自印发之日起执行,2008年各地能耗统计年报使用本表。

(九)本表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二、指标解释

(一)单位地址:即单位的通讯地址。

(二)单位性质:国家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事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

(三)建筑面积:按照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为准,如房产证、竣工验收备案文件等。

(四)能源资源种类:包括电、水、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集中供热耗热量、太阳能集热板以及其他能源。

三、相关能耗数据采集方法

(一)电耗数据采集方法

电耗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方式: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电耗。应优先选用易获取数据的方式。

(二)水耗数据采集方法

水耗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方式: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水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水耗。应优先选用易获取数据的方式。

(四)煤耗数据采集方法

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能耗。

(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方法

1.对天然气和集中管道供应的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能耗。应优先选用易获取数据的方式。

2.对分户购买的罐装气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能耗。

(六)公车用油数据采集方法

采取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油耗。

(七)热力耗热量数据采集方法

能源消耗限额 篇6

本标准规定了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 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修正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烧结实心制品的能耗计算、考核, 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2542砌墙砖试验方法

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5101烧结普通砖

GB/T 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 13544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GB 13545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

GB/T 21149烧结瓦

GB/T 26001烧结路面砖

GB 26538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在统计期内用于烧结墙体材料单位合格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各种能源, 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4 技术要求

4.1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现有的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注:a烧结实心制品包括烧结装饰砖、烧结路面砖、烧结瓦及烧结普通砖。

4.2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新建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a烧结实心制品包括烧结装饰砖、烧结路面砖、烧结瓦及烧结普通砖。

4.3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先进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注:a烧结实心制品包括烧结装饰砖、烧结路面砖、烧结瓦及烧结普通砖。

5 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5.1 统计范围

烧结墙体材料综合能耗统计范围

烧结墙体材料综合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从原料制备到成品堆放的全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消耗量, 不包括生活能源消耗。

5.2 统计方法

对统计期内消耗的能耗数量和产品产量进行测算统计时, 配备符合GB 17167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 不得重计或漏计。

5.3 计算方法

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应符合GB/T 2589的规定。

5.3.1 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统计综合能耗应按式 (1) 计算:

式中E—统计期内用于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和, kgce;

E—统计期内用于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所消耗的燃煤量折算为标准煤, kgce;

Eb—统计期内用于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所消耗的电力折算为标准煤, kgce;

Ec—统计期内用于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所消耗的燃气折算为标准煤, kgce;

Ed—统计期内用于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生产所消耗的燃油折算为标准煤, kgce。

5.3.2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按式 (2) 计算:

式中Ez—统计期内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kgce/t;

E—统计期内烧结墙体材料综合能耗, kgce;

P—统计期内生产符合GB 13544、GB 13545、GB5101、GB 26538、GB/T 26001、GB/T 21149标准的合格产品产量, t。

6 修正办法

6.1 硬质原料破碎修正

产品采用需要破碎的硬质原料的生产工艺, 综合能耗修正按式 (3) 计算:

式中破碎率—需要破碎原料占产品原料的比例。

6.2 海拔高度修正

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所在地海拔超过1 000 m时进行海拔修正, 综合能耗修正按式 (4) 计算:

式中P0—海平面环境大气压, 101325 Pa;

PH—当地环境大气压, Pa。

6.3 烧成温度修正

产品最高烧成温度在1080℃以上时, 综合能耗修正按式 (5) 计算:

式中T—烧结墙体材料产品烧成温度, ℃。

6.4

凡具备上述修正条件的企业, 综合能耗按修正后的值判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和耗能工质平均折算热量。

A.1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见表A.1。

A.2耗能工质平均折算热量及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耗能工质平均折算热量及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见表A.2。

能源消耗限额 篇7

【关键词】能耗;评价体系;三层四面

一、前言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石油行业应当做好长期应对寒冬期的准备,冷静面对低油价带来的行业调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现稳健发展。

为了降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积极探索和创新能源消耗管理,建立了一套适合作业施工特点的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及效益的最大化。

二、能源消耗现状

能耗成本在作业系统总成本中约占10%,压缩能耗成本,对降低作业总成本,增强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作业处消耗柴油7800吨,汽油700吨,年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约12000吨,万元产值能耗约249千克标煤。由于井下作业工程施工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一直较为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必须在降本增效上做文章,在压缩能耗成本上下功夫。

三、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提出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是以井下作业工作特点和能耗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精细化能源消耗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推进节约型企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和能源消耗单元的分层次评价考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层四面”。三层:第一层对各个工程部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二层对各个基层作业队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三层对能耗设备的能源评价考核。四面:一是对于作业工期短的小修作业队采用标准井次单耗的评价方式。小修作业队伍在工作量核算的时候采用的是标准井次,该标准井次的核算在石油石化行业已有一套标准的核算体系,这使得核算能源单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于工期长、技术含量高的作业队伍以及辅助工作队采用万元产值单耗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大修队、试油队、压裂酸化队等。这些工程队伍由于其工作性质,工期长,工艺复杂等,用万元产值单耗能相对科学的评价能耗的真实情况;三是对于工程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耗能设备就是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将能科学的反映能耗的实际情况;四是对于工程车台上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评价方式。工程车辆台上部分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消耗能源,因此工作工时单耗能有效的反映该设备的能耗情况。

四、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本质以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工作性质对工程队伍和能耗设备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队伍和车辆采用相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此来科学的评价能耗情况,实现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1.分析能源构成情况

为准确摸清能耗状况及构成,确定节能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分析能源消耗构成及明细:油料消耗占综合能源消耗的94.2%,电、水、天然气占5.8%。油料主要用于车辆和设备消耗;水电天然气主要用于办公、生活消耗。将油料能耗作为重点全面控制,其他能耗列为正常控制。分析油料消耗构成可以看出:配套设备、运输车辆和特种设备的油料消耗占到了整个油料消耗的98%。因此评价管理的重点是针对这3个方面的能源消耗。

2.建立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执行考核体系

(1)小修队伍采用标准井次能耗(升/标准井次)

每个作业队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耗指标记录资料。每日的加油量由成本员记录加油记录表。每月月底各队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能源管理部,统一折算标准井次单耗。

(2)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采用万元产值能耗(升/万元产值)

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队伍采用了万元产值能耗的评价方法。修井工序加油记录表可以清楚的记录油料的发生情况,每个队伍每日的加油量都会由各队的成本员收集统计。每月20日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节能管理部门,统一折算成万元产值单耗。对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这几类队伍进行了分别评价排序。

(3)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升/百公里)

制定合理的车辆评价考核标准,按照车型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进行分别的能耗考核评价。对每台车的消耗数据进行实际测定,实施精细化单车计量能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车和人。

(4)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升/工时)

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部分在工作时才消耗能源。台上设备耗油与季节和设备年限有很大关系,因此,把设备根据型号、年限、季节不同进行细化分类进行评价。

五、实施效果

1.全员节能意识得到了强化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由于宣传到位,制度不断完善,在管理中严格执行了节能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全员节能降耗氛围。

2.完善配套制度和管理网络

为了配合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完善了处-工程部-工程队-个人四级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井下作业系统能耗指标考核评价体系》《井下作业系统能源消耗评价管理细则》等;同时,定期召开能源消耗分析会,确保了节能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持续改进。

面对当前寒冬期的严峻形势,系统上下必须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转变思想、革新技术、管理创新是应对“寒冬期”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能源消耗评价体系,使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的降耗工作更上一个新水平。

作者简介:

能源消耗限额 篇8

公司能源环保部:

1、本月上旬仍有降雨,且受到强降雨的后续影响,入炉物料水分较高,筛分不佳,造成高炉崩塌料较多,负荷偏低,影响全月焦比升高5㎏/Tfe。

2、2#高炉停产检修,热风系统烧炉煤气压力不足,造成3#、4#高炉风温均有明显下降,降低约50℃,影响焦比升高10㎏/Tfe。

3、2#高炉大修用电938740KWh,导致炼铁厂整体电耗升高

7.37度/吨铁。

炼铁厂8月份实际完成能源消耗480.47标准煤/Tfe,上述原因导致超出预算10.47标准煤/Tfe,特申请公司能源环保部免除炼铁厂本月能源消耗指标的考核。

炼铁厂

能源消耗限额 篇9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通过研究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未来能源消耗,合理进行能源规划。同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预测软件对历年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及模型检验、修正,然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提供思路。

关键词:能源消耗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经济增长

1 概述

能源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增长,人类对于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能源的储量却越来越少,我国在拥有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1]。自2005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近2亿吨标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费量达到2.3亿吨标煤。现今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大量能源消耗带来的产值并不高。《21世纪经济报道》显示:2011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2 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选择

研究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能源消耗与人口总量关联度很强。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产业结构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中国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与相对脱钩阶段[2]。本文选择工业总产值、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三方面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1 初步模型建立与分析

本研究旨在建立我国能源消耗的回归模型,因此因变量Yt指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以标准煤为单位(万吨),建模[3]如下:

Yt=B0+B1X1t+B2X2t+B3X3t+ui (1)

其中,Yt——能源消耗量(万吨);

X1t——当年的工业总产值(亿元);

X2t——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

X3t——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B0、B1、B2、B3——表示待定系数;

u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选取了1992~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量、工业总产值、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见表1。

选取1995~2002年的数据代入经济预测软件。得到表达式Yt=40647.63-11.62X1t-0.91X2t+2.58X3t。Yt代表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万吨),X1t代表当年的工业总产值(亿元),X2t代表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X3t代表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回归模型显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却相应少消耗11.62万吨标准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每增加1万人,就要少消耗0.91万吨标准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就要相应地消耗2.58万吨标准煤。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耗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与现实情况不符合。

为进一步检验模型,代入2003~2006年数据对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得2003~2006年的能源消耗量依次为-264381.16万吨、-399408.03万吨、-400511.97万吨、-494935.56万吨,与实际数据的174990万吨、203227万吨、224682万吨、246270万吨完全不符。

考虑到回归模型中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异方差、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的因素均未消除。故认为模型不合理。

3.2 模型修正

考虑到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现实中,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的能源比重很大,同时,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并不合理,在分析对于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时不宜引入工业总产值[4]。故剔除工业总产值,将模型修正如下:

Yt=B0+B1X1t+B2X2t+ui (2)

其中,Yt——能源消耗量(万吨);

X1t——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

X2t——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B0、B1、B2——表示待定系数;

ui——表示随机误差项。

3.3 回归分析与预测

选取表1中1995~2002年的数据代入经济预测软件。得到表达式Yt=1435904-11.73X1t+1.55X2t。Yt代表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万吨),X1t代表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X2t代表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每增加1万人,就会少消耗11.7万吨标准煤;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就要相应地消耗1.55万吨标准煤。

为进一步检验模型,代入2003~2006年数据对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得2003~2006年的能源消耗量依次为160884.84万吨、189162.19万吨、209789.22万吨、235434.91万吨,与实际数据的174990万吨、203227万吨、224682万吨、246270万吨大致符合。

修正后的模型较为合理。

4 模型检验

4.1 经济检验

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在假定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每增加1%,就会少消耗11.7%;在假定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就要相应地消耗1.55%。人口总量与能源消耗量为负相关关系,且负相关程度较大,这与初步设想不太符合,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量为正相关关系,与现实相符。但总体而言,上述模型与理论分析、经验判断相一致。

4.2 统计检验

将代入Matlab软件可得:

①可决系数r2=0.9243,很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②F=327.4309,P值=0.0000,也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X1t、X2t整体上对Yt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③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先后得到各解释变量系数t值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

所以,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对能源消耗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5 分析与结论

通过以上的检验与分析,建立起研究我国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的二元线性模型:

Yt=1435904-11.73X1t+1.55X2t

其中Yt代表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万吨),X1t代表当

年的人口总量(万人),X2t代表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亿

元)。

本文建立的模型表明人口总量负相关影响能源消耗量,分析人口增加而能源消耗减少的原因,二者关系比较复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人口的增加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节能环保观念的更新,政府越发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诸多原因导致了近年来人口增加幅度下降而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耗减少,二者便呈现负相关。所以,考虑我国国情,我们仍应该合理控制人口,同时开发可替代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考虑到私人部门很难从事诸如生物能、核能、太阳能这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新能源生产,政府应当鼓励私人企业或者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开发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影响能源消耗量,正符合我国GDP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消耗的现状。现今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而能源消耗带来的产值并不高。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靠加大能源供应的外延方式来发展经济,然而受到资金、能源储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凸现。

所以我国应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逐步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稳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开发新型能源,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增长。另外,考虑到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因而在建模中将工业总产值剔除。

6 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研究分析我国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如下政策性建议:在能源的利用上,我国应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做好对能源的战略发展规划,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并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力度与资金支持力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确立节能优先战略,在保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平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胜.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研究[J].研究生论文,2006(5).

[2]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35-37.

[3]刘严.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

[4]鲁兴华.我国能源消耗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6):45-47.

[5]张洪胜,李阳.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2010(3):173-174.

[6]赵燕娜,朝霞,孙育强.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05(10):21-22.

[7]周少甫,闵娜.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 当代经济,2005(6):49-50.

基金项目: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4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0036120001)和中央高校基金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王永利(1980-),男,河北新乐人,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博士后,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史丹(1963-),男,北京人,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教授。

上一篇:英语演讲比赛决赛通知下一篇: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