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精选10篇)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篇1

摘要 智障儿童,是指在胚胎期或者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智力落后或发展水平低下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而以智能低下为其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从智障儿童的特点出发,围绕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教育智障儿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智障儿童的教学教育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智障儿童;教育;课堂教育

有研究者认为,从整体上看智障儿童并非是一个同质的群体,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相当大,因此不存在有适合所有的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特点的概括模式。但是,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仍可看到某些共同之处。如发展的起点低,发展的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等。

一、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确是父母最感棘手的一件事。因为正常小孩一教就会,一学就懂,而对智力落后的小孩,有时教几十次还是收效甚微,所以家长对这些孩子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失去信心,由于不断尝试而又无法教会,这类孩子渐渐被冷落,甚至听之任之,最后狠心放弃。由于家长怨天尤人,不当的语言和行为往往让孩子身心再度遭到伤害;另一种是完全包办,穿衣、喂饭、洗澡、擦屁股等一概由家长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表现出极度溺爱,使原本就落后的儿童,能力发展更为滞后,因为儿童学习的机会已经被剥夺了。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并科学对待。

(一)智障儿童是可变的

有不少学者认为,四分之三的智障儿童并没有神经缺陷,他们是社会经济落后,家庭贫困的产物。他们之所以成为智障儿童,是因为没有处在一个可以促进他们认识能力增长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如若改变社会贫困,给予良好的教育,那么可以断定,那些没有神经缺陷的智障儿童就可能变成正常的儿童。

(二)必要的早期干预

利用连贯系统的教育和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限制和排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可以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对于智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早期教育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可以控制环境对人的自发影响。

由此可见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不过,早期干预应注意:①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②坚持正面教育,正面管教;③强调个体能力水平;④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积极的心态对待

这部分儿童并不是什么都智障,要尽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积极因素,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许多研究表明,由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联系、要求和交往等产生的社会刺激,可以促使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对待他们不能歧视,应避免用“白痴”一类带侮辱性的词来称呼他们。要适当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照顾,使他们在多于正常儿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成为健全的人。

(四)良好的环境影响

家庭的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成长助力。家长的生活习惯、举止言谈、待人接物、处事方式,以及传统的家教家风,为孩子所创造的生活、文化环境等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提供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智障儿童在家里总会受到冷落与忽视,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得不到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智障儿童,再教也是智障,故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给儿童讲故事,不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导致智障儿童缺乏这种锻炼言语的机会。因此,在智障儿童发展的早期,父母就应多为这些儿童提供言语锻炼的机会。

2.丰富生活经历,广泛开展活动。通常,智障儿童在家里,父母羞于带他们出去。在一般学校里,被排斥在许多有趣的活动之外,因此会丧失很多发展语言的经历。而对于儿童来说,只有有趣的经历和活动才会激发他们将情感、经验和愿望表达出来,才会有言语发展的动力。因此,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智障儿童言语的发展。

3.减少情感上的挫折。智障儿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遭到情感上的挫折,从而使他们变得胆小怯懦,沉默寡言,甚至完全自闭。因此,要尽量减少这种挫折,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早年。

(五)有的放矢的教育

根据智障儿童的活动能力水平和日常表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轻,中、重三级。

1.轻度迟缓者称为可教育者,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幼儿园、早教机构能提供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小学阶段可进入正常班级随班就读。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对这一批儿童的教育以参加基本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标。

2.中等迟钝者称为可训练者,他们在特殊学校中接受各种自我照料技能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在职业训练方面,他们往往在“保护工厂”中工作,在熟悉的教师和专业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生产技能,为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做准备。少数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在专门训练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3.严重迟钝的儿童,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妥善地护理并防止发生意外。

据初步统计,我国的智障儿童极大多数是属中等程度的,也就是可训练者。他们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在适当的支持下,可以在专门的工作岗位或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对于这类儿童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同时提供有效的早期教育。

二、优化智障儿童课堂教育的策略

(一)设置形象情境,提高认知能力

智障儿童由于感知有缺陷,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的事物表象十分贫乏,影响到认知的发展。所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丰富智力落后儿童的感性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l.实物呈现。将书本中抽象概念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中的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智力落后儿童形成正确的思维框架。例如学习“蔬菜”“水果”这样的词汇,教师把具体的蔬菜,比如白菜、菠菜等直接呈现到他们眼前。甚至把不同的蔬菜加工成菜肴让他们亲口尝尝,通过多种感官的实践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2.生活展现。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甚至是直接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产生具体的可感知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比如在学习《有礼貌的孩子》时,利用早晨学生入学跟老师说“早上好”、跟家长说“再见”这样一些生活情景,来诱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礼貌的孩子”。

(二)设置情绪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绪是智力的翅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能源。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l.音乐渲染情绪。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极其简单,靠单纯的说白来感悟语言的内涵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很难完成。而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的身心状态,诱发想象,启发思维,强化他们的感受,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情感层次。

2.趣味激发情绪。学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是靠教师去调节的,教师教学的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积极、快乐的学习情绪;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教具的趣味化。

3.言语调节情绪。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部分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智障儿童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低下,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感染性,才能使学生有所悟。例如学习“我们热爱五星红旗”,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智障学生理解、感悟,教学中可以创设言语情景。比如刘翔身披五星红旗奔跑、杨利伟身穿带有五星红旗图案制服升空、南极站科考队员冰天雪地中升旗……结合这些图片,再利用大段充满激情的语言文字解说,学生听着必然动情。

(三)设置实践情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亲自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到知识,通过活动激发了形象思维,加快了感知,丰富了表象,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1.亲自演一演。教师指导学生如同演戏般扮演文中角色,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学生表象。例如学习《让梨》一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渗透的“谦让”思想,可组织学生扮演文中角色进行分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动手做一做。俗话说“心灵手巧”,可见手的能动性与智能之间密切联系。多动手能有效促进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太阳”“月亮”。让学生动手 画画。

3.实地练一练。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演练。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例如学习“商店”“邮局”等公共设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带学生去实地看一看,亲自动手练一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设置思辩情境,开启思维的闸门

学起于思。思维障碍恰恰是智力落后儿童的典型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刻板僵化,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弱智儿童的思维缺陷,教师应该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思辩情境,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提供思维支点。

例如学习《太阳》一课,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白天不用开灯,而夜里要开灯?为什么晾在外面的衣服会干?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为什么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能积极地认识起太阳来。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篇2

一、 正确认识培智教育中的生存教育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指出:“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 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 自信、 自立、 自强的精神。” 新一轮课改把学会生存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生存教育是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注并探索培智生的生存教育, 同样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是许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它与学生的智力开发、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劳动艺术教育同等重要, 而生存教育更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当前, 特教群体的构成正由轻中度智障逐步向中重度智障类型转变, 要解决这类特殊儿童将来在社会中的生存问题, 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培养, 难度逐步加大, 值得在实践中去摸索。 成功的特殊教育必须真正让孩子们了解生存知识、 获得生存常识、 掌握生存技能、 增强生存本领、 培养生存意识、 实践生活过程、 获得生活体验, 在一定程度上能打理自己的生活, 参与社会活动, 能融入社会, 甚至能够独立生活。 在我看来, 特殊群体的教育, 特别是生存教育, 不仅是要使智障生能够学会生存, 减轻社会、 家庭负担, 还是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智障生生存教育

( 一) 加强日常生存指导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材, 生活即教育内容。” 培智教育更要来源于生活。 要想让智障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育, 切实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我校是农村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 对学生的生存训练首先就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 发言要举手, 活动、吃饭、 上卫生间要站排, 规定时间穿衣服、 叠被子、系鞋带衣扣, 文具使用、 背书包要规范, 值日、 清扫要按时……这些, 都要经常性的训练和比赛、 奖励。智障儿童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热情鼓励。

( 二) 围绕生存教育开发课程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他们习惯于农村生活, 缺乏城市生活经验。 在教学程中, 我结合实际在生存教育课程建设及内容选择上采取以下做法:

1. 借鉴外地选编教材

我从人教版适合轻度智残学生学习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 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 《 实用语文》《 实用数学》 以及北京市海淀区培智学校编写的 《 生活语文》《 生活数学》《 生活适应》 等教材中, 根据学生智力障碍的程度差异筛选内容, 不再自编整套教材。这样既节省时间和精力, 又给了教师选用相应学生掌握生存知识技能的空间。

2. 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通过来自于生活的引导教育来调动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 如 《 生活》 第六册第六单元《 马路门牌号》 《 居委会街道派出所》 内容不太适合我们这里孩子的生活实际, 我就修改成 《 学校在哪里》《 我家在那里》 , 让学生说出学校名称、 所处的路名、门牌号; 知道并说出自己家所在的乡镇、 村和派出所名称。 一个女孩子, 刚入校不久就在回家的路上走丢了。 天快黑时, 一个好心人在几十里外的地方发现了她, 并在反复询问中听她说出了自己学校名称, 于是将她送回学校。

此外, 我们从学生兴趣出发, 因地制宜, 编写了劳动课 《 拔草》 《 栽地瓜》 、 手工课 《 美丽的立交桥》《 阳光下地泡泡》 、 信息课 《 我也做主编》 、 艺术休闲课《 美丽的花》 等适用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

3. 充分开发教学支持系统

在探索智障儿童生存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 我们努力开发课程支持系统, 如卡片、 图片、 课件、 布景、学具教具、 各类专用教室、 校内试验田、 果园等场所引导操作实践。 带领学生走出去到附近的车站、 商店、银行、 社区、 饭店等场所去玩, 去学。 此外,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挖掘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 优化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 学科间的融合的教学模式, 充实智障儿童生存教育课程的建设。

( 三) 确定和开发教育实践基地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 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受到了限制和影响。 认知、 情感、 责任等都明显低于同龄孩子, 加上他们生活范围窄, 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社会生活, 以至于这些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社会环境知之甚少, 这使得他们的在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十分有限。 为使这些孩子能在实践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实践, 我们借鉴了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做法, 把孩子生存教育的视野扩大到整个社会,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 为特殊教育提供保障———建设教育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在校田地、园林、 手工制作室、 家政室、 校办工厂、 食堂中, 师生一起种菜、 收菜, 为果树除草、 剪枝、 采摘, 帮助食堂摘菜、 洗菜, 自己动手制作绢花和各种简单的工艺品, 学做沙包、 缝纽扣……引导这些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 在实践中学习, 在兴趣中学习。

三、 注重建立评价奖励机制

特殊教育应该特殊评价, 智障孩子哪怕有一点进步都要积极地表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调动他们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特别是低智力的孩子更应该多表扬, 不批评。 比如发奖品和戴红花一定要面向全体, 鼓励学生都参与活动。 特教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 通过教学活动和指导, 让同学间相互有认同感, 多指导孩子互相评价, 引导孩子学会互相鼓励。 对个别学生个别场合的不礼貌、 淘气和顽皮, 批评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应采取批评+鼓励的形式。

培智教育首要的是生存教育, 要理论结合实际, 因人制宜, 在校本课程开发, 在大胆教学实践中,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智障生在自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应该是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永远追求的目标。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要将着眼点放远, 着手点抓实, 积极探索实践, 扎实做好智障生的生存教育工作。

摘要: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教育, 应该成为培智教育关注的重点。提高特教工作者对生存教育的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用爱心不断把生存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 做到因材施教, 大胆鼓励, 并为孩子们提供良好教育环境, 使智障孩子能够自理、自立、全面融入社会,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存教育,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何金娣.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何金娣.没有什么不可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3]何金娣.中度弱智学生生存教育的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远东教育出版社, 2003.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篇3

第一天:这个叫健健的孩子,入园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他了。发现这个幼儿的长相和别的幼儿不一样,他的五官比例有点不对称,眼睛不一样,嘴巴有点上扬;其二他没有自控能力,不能管住自己;其三是不能和同龄的幼儿正常交谈,只能说一些单音节词,比如叫老师只能说:“孙孙…戴戴…”。在行为上面也是冲来冲去不管别的幼儿。健健给我的印象还有点“恐怖”。

第二天:一早来到幼儿园,我正在带小朋友做游戏,看见健健也早早来到幼儿园和自己班上的老师打招呼:“孙孙…早早早…”一边打招呼一边笑着。打完招呼还不停地问:“戴戴…”我听不懂,但戴老师明白了他的意思,说:“孙老师还没有来,你乖乖地呆着,孙老师很快就来了。”原来这个儿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戴老师说了过后健健就乖乖坐着自己玩着玩具也不去打扰别的幼儿。很快孙老师来了,健健热情地和她打着招呼:“孙孙…早早…”。在出操时健健还主动要帮助老师拿绳子,显得很乖巧,很积极。第二天健健给我的印象已经有点改变。

一周后:健健给我的印象完全变了,听班里的老师说健健刚来幼儿园读书的时候不但不听话,说话只会大喊大叫,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去抢,抢不到就打,上课时只管自己走来走去。不开心就大哭大闹怎么劝都不行。但现在健健是中班的幼儿了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听老师的话了。在我一个月的观察下,我也觉得他的行为和举止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健健上完早上的课后都会主动和自己的老师打完招呼再回家,早晨来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能安静自己玩玩具,已经是一个蛮乖的孩子了。只是在智力方面和正常的幼儿有一定的差别,其他在努力下健健也能做到最好。

我相信健健的进步是教育的结果,在正确的教育下,智障的幼儿也能与其他的孩子一起成长。健健的教育变化,在他同伴孩子的交往情况可以看出。上小班时只有3个孩子敢和健健交谈,那也只是出于好奇,到中班已有15人和他交谈,上大班时敢和健健交谈的孩子已达27人。虽然健健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强,但在和其他幼儿的玩耍和交流下,看得出健健已经很正常了。

可见对与智障儿童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只要采用积极的补偿教育,经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这些儿童可以弥合自己的缺陷,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我们知道,人格中的高级结构的形成首先要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一正确途径才能逐步实现,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对此,我有几点体会:

一、持之以恒,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需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一种行为或者动作要经过实践训练,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发展为他的习惯。

(一)分解模仿,逐步深化。在小班时健健上课总是大吼大叫的,老师用一个手指放在嘴巴上做出安静的姿势健健就能明白,现在要安静不能大吼大叫了,渐渐这个动作健健一看见就知道是安静的意思了。

(二)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每个人或者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任何幼儿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如:健健很讲礼貌,可以表扬他在这个方面做得很棒,这时他就知道要保持这个好习惯,会得到老师和别人的喜欢。

(三)健全集体,环境熏陶。小朋友在学校、在班级中生活,学校和班级是一种集体。如果说智障孩子的习惯只是使自己的行动自动化,那么一个集体或一个社会的习惯势力,对人则具有无比强大的影响力量。教师以身作则,应该在小朋友的心中树立很好的榜样,可以把班级中有进步的小朋友的头像或者照片贴上小红心等,有蓬勃向上的集体环境熏陶,我们对智障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见成效。

二、遵循规律,抓住机遇,玩中觅教

幼儿的天性是玩,为了玩可以废寝忘食。教师如能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她的。这点智障儿童和正常的幼儿是一样的,也是非常喜欢玩,区别只是智障儿童不太会玩而且不知道该怎么玩。智障儿童如果没有人指导的话,他们在玩的时候会出现许多的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如健健自己玩的时候一般都会对着玩具发呆,或者用嘴巴咬、用力摔玩具等等。教师在课间或活动时能坚持与智障的幼儿一起玩,指导他们玩,不仅可以使教师和智障儿童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和谐,而且更加有利于观察智障的儿童会出现的问题,对弱智儿童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在大班经常可以看见两个老师和健健交谈的非常愉快,不时的还发出欢乐的笑声。所以只有我们老师和智障儿童关系和谐,他们才会取得更明显的进步。

三、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长不要“教坏”孩子。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有时模仿同班智障儿童的缺陷的话,第一反应就是向幼儿园提出将智障儿童调到别的班去,认为智障儿童会影响他们的孩子,而不是引导小孩子去关心那些智障儿童。由此看出,这样的家长教育的方式是失败的。 在健健刚进班级时很多小孩子都学健健讲话,结结巴巴,讲话迟钝,回家就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班上的健健就是这么讲话的,那家长会怎么样想,只会想自己的孩子会在这个班上学坏了。这时我们老师就应该好好引导他们,要叫其他小朋友不可以学,这是不礼貌的表现,要多关心爱护那些智障儿童。

(二)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我们家长在对待智障儿童问题及其他类似问题时,应该秉着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小孩子能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什么是爱,懂得怎么去关爱别人。要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单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肯定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的配合,我们教育是事倍功半。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会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篇4

智障儿童生活教育中的情绪和情感教育问题 临朐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王伟

一、问题题目和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对事物认知水平低,是非界限模糊,活动能力差,情绪和情感体验较原始,不深刻,不稳定,缺乏自制和自控能力。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往往被正常儿童所排斥,令周围的人反感,成为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头等问题。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一)、成因

1、智障儿童的身体状况原因

智障儿童是由先天或后天的诸多因素造成,他们往往伴随癫痫、小儿脑瘫、肢体发育不健全、小儿自闭症等病症,造成了他们情绪上的低沉、郁闷、烦躁。

2、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原因

智障儿童由于他们的大脑发育迟缓、不健全,造成了智力水平低下,对事物的是非认识模糊不清,造成了他们的活动能力差,情感体验匮乏。他们表现出的情感行为比较原始、低级、不稳定。

3、家庭教育原因

智障儿童在家庭中或是过分保护、溺爱或是厌恶、嫌弃或是家长不能正视孩子智力落后的现实而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智障儿童的心理紧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4、学校教育的原因

当前的智障儿童大都在由原先的聋哑学校演变成的特教中心里接受教育,施教者是原先的聋哑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对智障儿童的了解,大都集中精力对智障儿童进行教材的认知教育,缺乏对智障儿童情绪情感的教育经验。

(二)危害

智障儿童的不良情绪和情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他们往往自惭形秽、神经过敏、言语过激、行为失态,对他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1、教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灌输”转移到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技能训练上来,以补偿孩子缺陷,增强孩子的体质,为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2、教师应教给智障儿童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办法,如在烦躁不安的时候让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以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并逐渐使孩子掌握此方法,每当自己情绪不安的时候会采用这种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3、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服务站,通过心理问题的疏导、咨询、解答来消除智障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情感障碍,矫正孩子在生活中产生消极情感的一些糊涂观念,帮助孩子分清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

智障儿童思想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篇5

现阶段,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化工产品泛滥及食品药品安全得不到保证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残疾孩子中智障孩子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有渐渐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的趋势。智障孩子由于大脑或精神发育不全,自我意识水平低,自控能力差,情感意识淡薄,很难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论准则。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不能明确是非对错,不会自觉以道德准则约束自己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惑。

弹指一挥间,我在特殊教育这片领地已耕耘十三个春秋了。这期间,我阅人无数,感触颇多。通过与多位家长接触交流,从多方面了解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洞察了他们痛苦、悲哀的心理世界,体会到他们的酸辛苦难。听他们诉说心酸的往事,我的心跟着一起淌血。众所周知,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心血,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个有残疾的孩子!他们为了孩子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四处求医,不惜债台高筑,家徒四壁。而结果却是前途茫茫,一片黑暗。不知以后的路该何去何从,孩子成年以后该如何面对。父母觉得孩子残疾是自己的过错,因此对孩子百般溺爱、呵护有加。使得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表现为?散、任性、不合群、脾气暴躁、易攻击他人等。要使改掉换习惯,适应社会,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教师必须把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每节课的前5分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安全知识普及、养成行为教育、科普知识普及等内容的传授,旨在从多方面提高孩子的思想水准。课下,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流,却发现在和他们谈起父母的话题,他们眼神茫然,感情世界一片空白,缺乏一种感恩的情怀。基于此种状况,我们决定就尊敬父母的话题,开一次班会。会上要求每位学生发言说出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而自己又为他们做过什么。谁记得父母的生日,谁为父母洗过衣服等。最后老师总结:虽然我们从小残疾,但父母并没有嫌弃我们抛弃我们,反而比别人家父母付出的更多,所以我们要尊敬他们,体贴他们,用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在家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洗衣物,做做饭菜,打扫卫生,照看弟妹等。

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单停留在说教上,还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校园的两片空地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种上花草蔬菜,从翻土、撒种、拔草、捉虫、浇灌到收获,亲身体验。通过参与劳动既提高了劳动技能,又增长了自然知识,又使他们体会到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明白了劳动创造一切。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我们的吃穿用都是父母的辛苦换来的,我们一定有尊重父母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挑吃穿,不铺张浪费。

最近,结合学生当前思想状况,学校组织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学会了自我反省,懂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汗水,有了他们的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才有自己的今天,自己不知感恩,确实不应该。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一定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做他们引以自豪的好孩子。文字中夹杂着错别字,但孩子们把对父母的愧疚之情感激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情真意切,让每一个读过的人为之动情。人们发出感叹:孩子长大了!

智障儿童帮扶方案 篇6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

1、智障儿童生活问题。智障儿童需要他人的正确的帮助与指引,才有可能学会生活自理。同时大多数智障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

2、智障儿童教育问题。在许多爱心人士与社会的支持下,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依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3、智障儿童心理、情感问题。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迟、速度慢、感知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调节能力差。

二、帮扶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和安养中心的老师的共同努力,用我们的爱心与耐心,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欢快的成长,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

三、帮扶具体措施:

1、首先不能其实他们排挤,鄙弃他们,应当饱含爱意与耐心来对待他们。

2、事先学习如何与智障儿童交流,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智障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与老师交流,针对不同儿童采取相应的帮助,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3、到当地的安养中心,和老师交流,了解智障儿童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4、给他们带去一些学习与生活用品,尝试与智障儿童做些游戏,放一些音乐来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

四、团体人员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篇7

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低下,而智障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也存在一些智力障碍者。稍微好一些的,智障儿童的家庭成员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也不甚了解。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讲,智障儿童通过教育之后是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可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一般的智障儿童融入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碍的。

(一)家庭成员存在智力障碍的情况

民勤的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特教家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李某,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其母就是一个智力障碍者,其姐姐的社交能力较差,而家中唯一一个行动力较强的成员———父亲,精神也处于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况。李某的智力障碍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语言上有沟通障碍,行为很难自控。在对于他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基本难以进行配合,这为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学生张某,家在三雷镇的农村,家中经济状况较差,处于基本的生活水平线上下徘徊。他的父母均是地道的农民,平时沉默寡言,文化水平低,社交能力差,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有心无力。张某受教育期间,家庭的帮助微乎其微。

在上述这样的智障儿童家庭中,多半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使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一旦脱离学校的环境,家庭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乃至生活都处于放弃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也面临极大的问题。

(二)家庭的不正当引导

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家庭状况良好的案例。学生石某,家中因农村占地拆迁而变得经济状况很富裕。可是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保证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便不再有更高的要求。

石某这样的家庭也是智障儿童家庭之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智力障碍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孩子的所有付出都属于溺爱的形式,甚至在特教教师提出教育意见或要求时,父母的配合度也是非常低的。这导致了学生面醒心浊,行为飞扬跋扈。长此以往,智障儿童的物质生活虽然可以保障,但是并未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智力障碍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改善或缓解。

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笔者是民勤特教事业中的一名普通特教教师,平时会接触到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真实的智障儿童。我县2013年成立特教学校,属农业县城,经济落后,社会歧视,长期照护和接送上学,导致家长身心俱疲并有很大的耻辱感,由于孩子原因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也多有摩擦。目前,当地未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得以实施,这样对于特教事业的发展是有很大阻碍的。

(一)加大对于特教事业的经济投入

本地的特教事业发展缓慢,其根本还是教育投入资金的匮乏,民勤的特教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很少得到外界经济上的支持。这在基础设施、人员开支上常常会陷入困境。上文提到,智障儿童的家庭中,有很多成员也是智力障碍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或知识水平去承担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而智障儿童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多数会使得智障儿童在未来的成长中继续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

因此,特教事业亟需外界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和投入。拥有更好的教育基础设施,拥有更好的特殊教育资源和人才,才能帮助智障儿童家庭逐步提升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进行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

经济上的匮乏是智障儿童无法良好成长的原因之一,然而,知识和教育意识的缺失才是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上文提到,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案例,可是仍然未能很好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究其根本,是其家庭成员未能正确地认识智力障碍这件事情。在我国,智力障碍的儿童约500万,而很多家庭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于是将这些智力障碍儿童送入普通日校。智障儿童在普通日校中发展缓慢,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迫退学,退学之后,其家庭中的成员就选择让智障儿童待在家中,仅供其衣食,放弃了对其的教育。

如果没有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社会普及,那么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无法认识到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就依然没有希望。

摘要: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又称特殊教育)在我县教育事业中处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特殊教育所面对的对象非常复杂,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县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殊教育的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家庭乃至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引导。积极找到问题,面对并解决问题。

智障儿童环境保护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8

一、案例背景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就不可能生存和繁衍。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案例事件

第一步:前期准备——教师系统学习环保相关知识,在班上开展“环保”教学活动。通过学习,我明确了环保的核心内容,包括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利废利旧,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稀动物,开展植树护绿活动等。我决定将这些作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题,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次活动。

第二步:教学活动——社会领域:节约用水(轻度智障儿童)。

设计意图:在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水的用途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所知道的知识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对水污染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都能知道乱扔垃圾会造成水的污染,对于工业污水对水的污染、森林被砍伐而造成的水的污染并不理解,因此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幼儿的爱水、护水之情有重要作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和咸水,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2.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3.珍惜水资源,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二)活动准备。

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三)活动过程。

1.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咸水,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爱护珍惜水资源。

2.了解水的作用。

哪些地方有水?水有哪些用处?通过快速联想,懂得淡水对人类及有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3.总结: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适度拧开水龙头,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不要让清水流失。

一水可以多用,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即冲即用,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要关上水龙头。

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发现有人浪费水,应及时阻止。

第三步:活动延伸——在班内进行环保宣传。根据每个月不同的主题,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资料和图片,在教室外设置一个环保宣传栏,每周更新一次,内容图文并茂。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积极强调使用废旧材料,在活动区材料投放中也要体现利废利旧的观念,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教育孩子们如何节约。在班上设置剩水节约桶,垃圾分类区等相关的布置。在教室外墙上布置一个“小卫士”火车,一节车厢上贴一个小卫士的照片,分别设有节水小卫士、省电小卫士、垃圾回收小卫士、清洁小卫士、爱护花草树木小卫士等岗位,这些小卫士各司其职,将自己的职责铭记在心,并把自己的做法进行记录,每周评选一次小卫士,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学生才能当上小卫士,以此调动孩子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

通过这次“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还掌握了很多节约用水的办法。“水”的主题活动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的思想。一天,我听到一阵熟悉的歌声传来,出去一看,原来是王可睿等几个学生正在边拧水龙头边唱那首《水龙头不哭了》的歌,至此,那种强烈的节水意识已经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通过交流,我们概括出平时节约用水的几点做法,要求孩子们落实到行动中,鼓励孩子们做环保小卫士,呼吁人们关心、解决水污染问题。这一活动还没有结束,孩子们对水的认识也不会停止,况且水的好多秘密还需要我们发现,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继续深入探究下去,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坚持到底。

在活动区的材料提供方面,我们收集了大量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有一部分是老师动手制作的,有一部分是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制作的,这些玩具不仅丰富了活动区,而且潜移默化地将节约的思想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班上的剩水桶和垃圾分类区,也充分地发挥了作用,孩子们知道喝不完的剩水可以用来洗手,废旧纸张等可以回收卖废品,卖废品的钱可以用来买奖品鼓励为环保作贡献的小卫士们。孩子们争当小卫士的积极性特别高。教室里的灯有人负责关了,厕所的水有人负责关了,垃圾有人清理了,虽然有时候孩子们做得没那么好,但有这样的意识不能不说是可喜的进步。在班上能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为了使实施活动的措施行之有效,并能持久地将这一精神传承下去,除了平时教育活动和环境的熏陶之外,对整个月的活动总结、评价也很重要,小卫士评比活动将会一直开展下去。

四、思考和总结

(一)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百利而无一害。

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仍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好奇,主要靠模仿学习,只有直观形象的教育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决定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实地参观,加深他们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看看工业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乡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样导致河水日渐污浊,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确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2.组织他们观赏电视节目,阅读画报、图片。

我们可以借助孩子们喜爱的电视节目和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3.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活动中最容易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二)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注重方法,灵活开展。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孩子们都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应注重方法,灵活多样,让他们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对孩子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一定要注重方法,灵活地加以开展。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在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要身先表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强化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展环保教育课题研究。

教师的环保意识水平及技能直接影响了环保教育效果。要搞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从领导到教职工都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并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博学为师,身正为范”。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教育课程里环保教育还没有具体地纳入进来,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参考书和教学材料也非常紧缺,使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应大力开展以“环境保护教育”为课题的教研活动,把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实事求是,才能够研究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把开展环保教育,培养智障环保意识纳入到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齐心协力搞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福利院慰问智障儿童 篇9

201X年X月X日,为积极回馈社会,践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邮政储蓄银行锦州市分行营业部的10名员工在X行长的带领下走进锦州市儿童福利院,给福利院中的智障儿童献爱心。

X行长一行一到福利院便向孩子们送上零食、水果等慰问品,可爱的孩子们见状便兴高采烈地围了上去,在分发食品后,X行长还嘱咐孩子们不要吃太多零食,只要孩子们喜欢,今后会带更多礼物来看望大家的。随后,邮储银行的同事们与孩子们一同在教室游戏,一同在餐厅用餐,一同感受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别样温暖。最后,福利院领导带领参观了福利院孩子们的厨房、保育室等。在保育室里,X行长一行看望了因身体残缺成为弃婴的孩子们,孩子们灿烂、纯真的笑容深深地印在随行的每一个人心中。

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篇10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动之下,智障人士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但是目前社会上的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关爱智障儿童这类弱势群体,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智障儿童、弱势群体、残联康复中心

这个学期我们小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智障儿童,他们除了有的长的有点“吓人”,说话和行为有些迟钝,其他和平常人没有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猛然间发现,“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作为一个载体,他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拥有爱,最佳办法是把它奉献给他人。

如果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也许现在我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几乎忽略了周围的智障人士。当遇到“脑子不好使”的人时,我们通常都会避开他们,忽视他们的所言,所做。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采取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有不少人会嫌弃他们,智障人士的生活状况才不容乐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是顺流前进还是要逆流而上。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智障的孩子都是一个残缺的苹果,都说上帝会在每一个苹果上咬一口,那么他在咬这些孩子的苹果时,一定因为贪吃而多咬了一口,所以他们失去了得到一个正常大脑的机会。他们或是天生,或是天灾人祸,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轻则比一般人学习速度慢,思维能力有限,重则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上天的不公已经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限的痛苦了,更令人寒心的便是有些人对智障的误解,从而导致了歧视,攻击甚至是侵害的产生。这些行为不仅与道德相悖,有些还触及法律。新闻报道中,关于利用智障人士牟取非法利益,甚至直接损害他们的利益的报道屡见不鲜。对此,光是用法律手段制裁犯罪分子是远远不够的,让普通大众认识了解智障的概念和他们的生活才是根本源头。只有社会的认识改变了,智障人士的现状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所以向社会大众宣传智障的相关知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来,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智障儿童的产生率,二来,也是最现实的,就是能改善智障人士的生存现状,让他们不再被不公平的歧视,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或培训,他们也能获得一定的技能,从而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这段特别的体验,我们做了一番研究与调查。现在社会上对智障儿童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且政府对智障人士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经过我们在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的社会实践,我们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进行汇总并发放问卷展开调查,以期达到我们的实践目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填写95份,91份为有效问卷。受调查者年龄从10到70不等,基本涵盖了所有年龄层。受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也由高到低不等。通过调查:非常了解智障儿童的概念的只占1.57%,而根本不了解的占有4.71%,35.60%的受调查者不太了解。数据显示:近四成的社会大众对于智障儿童的概念不太了解,甚至于根本不知道。而对他们智力落后的原因不了解的更是超过半数,达到51.58%。社会对智障人士的看法:

大多数受调查者对智障人士没有误解,但是仍有部分人对智障有“暴力倾向”“传染”等方面存在误解。在对与智障人士交友问题上,有28.06%的人认为与智障人士交友是困难的事。近一半的人认为并不困难。智障儿童的康复需求了解:

93.62%受调查者认为智障儿童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只有26.98%的受调查者认为智障儿童在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后,不需要依赖别人,88.36%的受调查者不认为教育及训练智障儿童是浪费社会资源。社会关注:

39.7%的受调查者知道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了解智障明星舟舟的也只有17.46%。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对于智障儿童的关注很少,社会对于这些的宣传力度也有待考量。养育第二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如果有一个智障孩子,会生育第二个正常孩子。

接受心理康复的必要性:

90.43%的受调查者认为接受康复治疗和心理康复都是必要的,52.91%的受调查者认为智障儿童会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社会关心:

受调查者中95.29%的人表示对于智障儿童会给予关心,说明大多数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给予智障儿童关爱。

这份问卷从头到尾,得到了分队所有成员的支持和贡献,能完成这么一份有社会意义的问卷,让我们也很自豪。当然,我们更希望能把结论分析好,向社会大众通报我们的结果。

首先,从问卷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智障儿童的了解情况甚少:只有1.57%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了解,社会对智障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不太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占了绝大多数。在对智障人士的看法上,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科学的看法,但有少部分人仍持有错误或偏激的观点。不少人都对智障有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难以结交”。说明社会对智障儿童的了解有待提高,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

其次,社会对于智障儿童的关爱不足,但有提高的潜力: 绝大部分大众认为智障问题并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这应该与社会有关,说明大众对社会在该问题上的责任看法还是一致的。95.29%的人表示对于智障儿童会给予关心,说明大众并不排斥智障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智障儿童能够得到大众的关爱。

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对于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质量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先进思想指导行动

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但它的正确、有效发挥还需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我们党和政府有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一批优秀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都是要求我们要继承和传播助人为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我们调查主题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指导、教育更多的社会个人让他们参与到帮助“弱势群体”这一事业中,而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联系。我们助残,爱残,与残疾人共建都是党员风貌、社会良好风气的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指导方面,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成文的教条中,世界上任何其它的思想理论的精华我们都可以吸收、借鉴,甚至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也是珍贵的。

二、严格监督机制

人有了先进的思想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先决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听话。而往往是那少数几个“不听话”分子给带我们带来的损失比一大群“好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功绩要多得多。我们不必要过分强调“思想”的重要性,毕竟“思想、精神”都是第二性的,“物质”才是第一性的。我们为何不先把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这第一性的东西建设好,用物质来决定“意识”,然再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呢?比如说这里是1000万助残资金,要改善智残人士的生活条件,如果只是要求负责人思想先进素质高行吗?难免有人会“见钱眼开”,而这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为何不加强监管机制和执法水平,叫那些人及便有这想法也不敢去做呢?如果是单方面地讲思想,天天讲,年年讲,结果培养出来的人也许就样毒瘤一样,上午还在宣讲要“反腐倡廉”,下午就被中央查出来有严重的贪污罪。这就是只单讲思想,不加强管制有一个严重后果。

三、加强对智残人士“精神”方面的关怀 这个问题前面也谈到过。现在政府、残联对智残人士的心理关心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我们党的基本方针是“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么为何不把这个方针应用到帮助残疾弱势群体上呢?智残人士精神生活方式很单一,在兴家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精神生活来源主要是看电视,平时也不与什么人交往,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多少在心理上也存在障碍。其实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就是要让残疾人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在邻里之间,楼层之间我们都可以和残疾人交流。不要让残疾人的朋友们全都是残疾人,不要区分哪些人是正常人,哪些人是残疾人。我们的居委会也要多在残疾群体心理上做工作,要让残疾人在物质、精神方面的享受与正常人无异。

四、建设社会的人性道德素质 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把它做成一句空话。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电视、广播传媒、通过张贴海报、通过残联艺术表演的确能够唤起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良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靠教育的作用。为什么不把我们爱残、助残的先进思想和行动写入课本,从小就开始教育人们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呢?

有了这样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在未来时间里,我们将吸取这次在阳光之家里学习到、观察到、体会到的经验与感受,然后继续发展我们自己的志愿服务道路。主要朝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和探索:

(1)建设成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团队,引领阳光之家项目和公益助残事业的发展,走直接服务与支持倡导相结合的道路;

(2)坚定支持“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的发展,培育智残人自己的互助自助志愿服务组织,表达智残人朋友的声音,与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一起开展工作,使智残朋友更好地参与社会;

(3)走小区化服务的路线,继续加强同残联、团委、社区的协作,开展好小区合作试点工作,探索政府参与志愿服务的视角和方式;(4)与社会友好团队、企业、个人及媒体合作,影响公众参与及相关政策;(5)开发本土资源与寻求外来支持相结合,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健全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创造友好无障碍社会环境”。

爱心是一汪清泉,带给人心的宁静;爱心是一米阳光,扫除心底的阴霾;爱心是一股暖流,融化寒冷的冰川;爱心是一条彩虹,连结了人们的心灵。朋友,请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共同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献出一份爱心;朋友,请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共同为这些智障儿童托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夜幕因有了星星,显得迷人;大海因有了涛声,显得广博;冬天因有了雪花,倍感浪漫;人间因有了关爱,方有温暖。朋友,请加入我们,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吧!这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唤,你的加入是对他们的爱的奉献,是延续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你,春风吹满人间,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希望我们大家能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友爱互助,开展更好志愿者服务,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附:

社会对智障儿童了解情况问卷

您好,我们是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社会实践小分队,这份问卷旨在调查您对智障儿童的了解程度,因为不需要提供真实姓名,所以请您放心填写!请填写一下资料,在您的真实情况下打“√”,谢谢合作!年龄:

性别:男

文化程度:小学

初中

高中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1、我对智障人士的概念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

E根本不了解

2、我对智障人士智力落后的原因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

E根本不了解

3、我对于智障明星舟舟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

E根本不了解

4、我知道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5、我认为智障人士有暴力倾向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6、我认为智障是会传染的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7、我认为智障人士的性情古怪,难以结交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8、我觉得和智障人士交朋友是一件困难的事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9、我认为智障人士应被隔离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10、我认为教育及训练智障人士是浪费资源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11、我认为智障人士是家庭教养的问题,与社会无关 A同意

B不同意

上一篇:冷链物流配送合同下一篇:工厂保安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