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复习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通用8篇)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 篇1

1.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A.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B.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C.人的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D.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因为()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5.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怀疑论的观点

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二、选择题Ⅱ

7.价值的主体性体现在()

A.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B.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

新增考点: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8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

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

C.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

新增考点: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

A.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相对真理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C.它们是人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表现D.同一真理的两种性质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

11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

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

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

C.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D.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三、分析题

1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法。

13“信则灵,不诚则不灵。”(新增考点: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14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客观真理的含义。

【解析】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C项:客观事实、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还没有成为认识,只是认识的对象和材料;B项只是一般的认识程序,没有涉及到正确与否。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因为实践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可以将真理认识的成果展现在现实中,并在现实中丰富认识,使认识及其发展成为可能。

3.【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对性。

【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是针对真理的内容而言,因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从广度、深度和进程上,(真理)认识都有待于扩展、深化和发展。A项: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内容本身的相对性,而不是指真理标准的多重性;C项:真理和谬误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只是没有绝对的界限而已;D项说法不准确,它最多只是表明认识有不同的角度、方式和立场,并没有表明真理内容本身的相对性质。

4.【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对名人名言中蕴涵的真理观的理解。

【解析】从“追求”二字可以看出真理是有待于深化和发展的。题干中已经是关于真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不存在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说法,A、B两项错误;本题只是针对真理的占有与追求,都只是对世界的认识,并没有涉及世界的改造。

【拓展】做此类试题要紧扣句子,结合选项。

5.【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认识的相对性观点。

【解析】认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进程上说都有待于扩展、深化和发展,实践随着世界而发展,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所以,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没有否认认识的绝对性,不是诡辩,也没有怀疑对世界认识的可能性。A项:相对主义是夸大认识的相对性,看不到其绝对性的观点;诡辩论是将概念的灵活性变成主观的任意性;怀疑论是把怀疑作为认识一切事物的原则,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表示怀疑的学说。

6.【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

【解析】真理是多方面规定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具体的存在是主观向客观无止境的接近过程,而不是一经达到便永远不变的静止状态。A项:只有经过理性认识才能达到真理;B项: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项:题干句子的意思只在说明真理认识的具体性,没有牵涉到真理与具体利益的关系。

二、选择题Ⅱ

7.【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主体性内涵的把握。

【解析】A、B、C三项都正确地阐述了价值主体性的内涵,C项的正确说法排除了D项的说法: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拓展】考生在做题观察选项时,要注意鉴别、区分、联系各个选项,有的选项是对另一选项的论证,有的则是对另一选项的否定、排除。

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解析】真理是指向客体、以逼近客体为目标;价值指向主体,以满足主体为目标,但是二者的基础和共同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

9.【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解析】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分别是人的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表现,是真理的不同性质而非不同部分。

【拓展】这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比较全面的表述。

10.【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含义。

【解析】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A、B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是正确选项。C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和最终确定性,将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D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惟一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惟一性是从最终根源性意义上说的,逻辑证明是立足于实践证明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证明的补充。

11.【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解析】非理性因素包括意志和信念(D项)、直觉与灵感、动机和欲望、猜测与顿悟(C项)、习惯与本能、幻想(B项)与想象等。A项:幻想与想象是认识真理过程中极其可贵的品质,并非只局限于诗人。

三、分析题

12【答案要点】

(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真理观。〔1分〕它既否定了真理观上的唯物论,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又否定了真理观上的辩证法,认为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2分〕

(2)所谓真理的辩证法是指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5分〕其二,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5分〕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1.5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1.5分〕

13【答案要点】

(1)“信”、“诚”属于主观意识和态度,灵或不灵则属于客观现实结果。〔2分〕意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灵,才能引起和产生信。〔1分〕这种说法把主观的信、诚作为灵不灵的原因,颠倒了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也颠倒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分〕

(2)真理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能以主观的信、诚,以人们的信仰与否为标准。〔1分〕

(3)真理具有普遍性。〔1分〕这种观点宣传信、诚即能看到、感受到某种莫须有的东西,否则,就看不到、感受不到,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否定了真理的可检验性,把人们看不见、感觉不到某种莫须有的东西归结为他们的“不信”、“不诚”,这是伪科学反科学的卑劣手法。〔2分〕

14【答案要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即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1分〕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分〕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这就是实事求是。〔1分〕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1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1分〕第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也是理论的精髓。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分〕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更具有实践意义。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和统一。〔1分〕注意克服本本主义、主观主义,避免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掌握唯物辩证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认识路线,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弯路,早日将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分〕

1.2018考研政治备考冲刺试题

2.2018考研政治备考冲刺试题及解析

3.2018考研政治备考冲刺试题及答案

4.2018考研政治复习题及答案

5.考研政治备考冲刺试题(附答案)

6.2018考研政治考前复习题(含答案)

7.2018考研政治高效复习备考策略

8.2018考研政治考前复习题及答案

9.2018考研政治复习题(含答案)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 篇2

一、保持平常心态,做自我风采的掘金者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角逐,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冲刺复习和考试中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成绩的高低。在高考冲刺阶段,面对堆积如山的书刊、漫天飞舞的习题、排山倒海的考试、超限度大容量的复习,许多学生会感觉疲惫不堪;面对社会的关注、学校的督促、家长的期盼、自我成功意识的趋使,许多学生会因为巨大压力而焦虑。心态决定成败,人的学习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可以说心态越急越做不好事,越做不好事心态就越着急,最后成了恶性循环。因此,管理情绪、克服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一,优化情绪,摆正心态。宫本和柳生是日本近代的一流剑客,宫本是柳生的师父。当年柳生拜师时问师父:“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宫本答道:“最少也要10年吧!”柳生说:“哇,10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道:“那就要20年了。”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平静地说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两眼只盯着一流剑客的招牌,而应沉浸于练剑,你只想着当一流剑客,哪里还有心思专注于练剑。”实际上,高考冲刺也需要“执着努力、淡泊名利”,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当作高考,认真对待,绝不马虎应付;把高考当作平常的考试,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就可以。要留出自我休整的空间,交替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阅读、冥想、听音乐、做家务、体育活动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绝好方式。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生活中愉快、开心的事情,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不要试图独自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第二,感受成功,保持信心。我们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也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去跟成绩好的同学比,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很多同学的烦恼和痛苦是同别人比出来的,面对别人的成功和得意,咀嚼自己的失败和失意,盯着别人的巨大进步,反观自己的停滞不前,谁的心里能够不酸楚?因此,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进步,就应该知足了。成功不是超越别人、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再说,失败也是一件寻常事,我们没有必要以常胜将军去要求自己,只要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成功就会离我们愈来愈近。

第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高考冲刺复习的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应该最大效率地利用时间,同时也要避免心态过于急躁,进步总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展望尚不确定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清晰之事,因为为明日作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与其胡思乱想着一日腾飞,不如先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挑出一件重要的事情,心无旁骛地先把这一件事情做好,然后做下一件事情,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学习的效率比想象中的还要高。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每天坚持不懈,把每一件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好,从某一天来看,也许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比别人多,但积累下来,你会发现你的进步之大超乎自己的意料,其关键就在于稳重的心态和稳扎稳打的努力。

第四,劳逸结合,合理作息。到了复习冲刺阶段,一些学生会没日没夜地学习,甚至以放弃睡眠为代价来争取时间复习;有的则是争取多休息,尽量不看书,保持精力。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过度用脑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会适得其反。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过度放松也不可取。高三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过度放松反倒不适应。因此,科学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更有助于减轻压力,消除疲劳,提高复习效率。

第五,合理规划,科学应考。在文科综合考试中,许多考生感觉时间不够用,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到了最后15分钟发现还有几道大题没有做。这个时候很容易慌神,导致头脑一片空白,匆匆忙忙地扫了一下第一道题,觉得不会做,连忙看第二道、第三道,一路下来,都不会,又连忙回头去看第一道。最后,越看越急,越看越不会做,几道题目都只是简单地写上两句,结果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答题时间的总体规划,答题前要浏览一下试题,参照平时的答题习惯,对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一般应先易后难,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而耽误过多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会的题要争取答得更完美,字迹端正,卷面整洁,争取获得高分;不会答的题可以先放一下,如果最后还是不会答,也尽量不要空着,选择题可以临场应变,非选择题可以结合背景材料写一些,这样多少能争取到几分。解题时要坚持正确大于速度的原则,力争一步到位,提高准确率,很多考生做完选择题后,不断复查,反复修改,结果反而吃不准,如果感觉几个选项都正确时,要保持冷静,相信第一感觉。

二、清理知识家底,构建理论知识线索

冲刺复习阶段,考生要按“考点→主干知识→能力要求→经典试题”的顺序,把每个考点再过一遍,对“考什么”“怎么考”做到胸有成竹。如果仅限于此,在具体运用时,考生还是可能遇到思维短路的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但教材中没有直接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结构,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在冲刺复习时,如果仍然是简单地阅读教材、识记理论和观点,由于不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影响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在解决问题时也难以顺利提取相关知识。在冲刺复习中,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透过一个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考点串联起来,结成网络,巩固知识。

在提取和解读试题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试题的规定性,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考政治试题的规定性一般由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试题类型、研究对象等因素构成,试题常常以教材目录中的单元标题、课标题或框标题来限定知识范围,考生只有掌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或每一框的理论知识,才能在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上准确调用知识生成答案。如果对教材目录不熟悉,就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考生在冲刺复习时,要熟悉每一本教材的目录,并以目录为线索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系统准确地理解知识结构。比如,复习《经济生活》模块,按照教材目录可用“程序性”的思路来归纳知识:教材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分析我国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时,要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力量”“怎么办——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一、三单元重点在于“感受文化”,一是从“是什么”的角度,感受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的特点;二是从“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发展”的角度,感受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第二、四单元重点在于理解如何发展文化,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准确把握试题的规定性,特别是措施建议类试题,常常需要明确试题规定的行为主体,以主体为线索,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类,才能顺利地将试题与教材正确地链接起来。

《经济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政府):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相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个人:货币财富的所有者——对待金钱的态度;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结构、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型的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维护劳动者权利、提高就业竞争力;理智投资者——家庭投资理财的方式、理性投资;诚信纳税人——奉献回报社会。

《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人大和政府是教材涉及的主要国家机关)、党组织、公民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作如下归类:

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府:政府解决国内问题涉及的知识包括: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威信。政府解决涉外问题涉及的知识包括: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人大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等。(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人大代表与人大)

公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人民与公民)

《文化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企业和公民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作如下归类:

国家(政府):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企业: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等。

公民:文化对人的影响、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大众文化、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等。

三、清理热点家底,构建发散思维的路径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有的时政热点直接是试题载体,有的则是通过生活化的素材间接体现时政热点。有的考生可能会问:“时政热点多不胜数,还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这可咋掌握呀?”其实,这些考生错误理解了高考冲刺阶段学习时政热点的目标。高考冲刺阶段学习时政的目标主要有两条:一是提前熟悉试题模式和情景。大多数高考政治试题都以时政热点为载体,通过学习时政热点,了解时政知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热点的试题,考生不会感到陌生,从而有利于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增强考生的信心。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很多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不能一一体现在教材中,通过学习时政热点,可以帮助考生结合时政复习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运用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学习时政热点的上述目标,冲刺阶段学习时政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以主干知识作为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高考政治试题以知识为线索、以热点为载体,实现了时政热点与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因此,在冲刺复习中,要选择符合中学生实际、与教材主干知识有密切联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理解的时政热点,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以热点的主要事实和基本观点为线索,调动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把考点与热点链接起来,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对热点的剖析也不是越深越好,要以教材的理论为限度,抓住精要内容,如果不顾教材实际,过分深入地挖掘热点,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中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所能认识和解决的。

第二,该浅则浅,该深则深。既然了解高考试题的模式和情景是学习时政热点的目标之一,那么对于大多数的时政热点我们都可以浅尝辄止,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尽量扩大时政阅读面,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重大政策或热点事件的背景。但是,对于重大时政我们又不能满足于跑马观花,要依据重大时政重构知识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这应当成为冲刺复习阶段拓展思维的重要措施。重大时政专题在结构上一般应包括:热点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链接考点,分析热点内容所体现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典型题例,回顾近年来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情况,精选各地高考和模拟试卷、复习资料中涉及该热点的试题;创新训练,通过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梳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的热点试题,我们才能循着体系迅速、全面、正确地调出相关知识,以提高答案的得分率。

第三,识记和运用时政术语。参加文综模式考试的考生,学习时政热点也不是一点都不需要记忆,要着力记住极重要的时政术语。从高考的评分要求来看,一份好的非选择题答案,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时政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适当地使用时政语言,既能够使答案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避免简单地就事论事,同时也能使答案具备鲜明的学科特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评分标准中规定加分的主要情形。要把时政术语正确地用到自己的答案中去,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记忆和训练。

四、清理题型体系,构建优化思维的程序

考生拥有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热点体系,基本能够比较顺利、全面地提取知识,但如何根据试题要求提取最具针对性的知识,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清理题型体系,掌握解题思路,优化思维程序,才能让考生减少偏差和失误。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而来的,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目标的深思熟虑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常常故意将与答题有关的重要条件加以隐藏,以期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全面性,有效检验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高三复习中,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要至少做三遍,在冲刺复习阶段,高考真题要至少做一遍,通过解答高考真题才能更好地领会高考命题的方向,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在冲刺复习阶段,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一些时间重做高考真题,揣摩高考试题的类型,并学习借鉴有关资料对试题的分类讲解,建立考生自己的题型体系,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与解答程序。在参加模拟考试和完成作业时,尝试着运用这些规律和要求分析试题,按该类试题的解答程序进行审题、答题,在实战中弄清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弱点,集中精力加以克服,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但能大大提升答题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答案的针对性。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冲刺复习详谈 篇3

控制做题时间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尽量把阅读理解部分的做题时间控制在60~70分钟。阅读理解的做题时间一旦超过80分钟,必然占用写作、新题型、翻译和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做题时间,致使考生做不完整张试卷。

判断题目类型

许多考生做题往往不知道对题目题型作分类,这样一来必然无法利用与题型紧密相关的解题技巧进行解题。只有准确判断出题目类型,考生才能根据相关的答题技巧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根据考研英语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研阅读理解主要有如下题型。

1. 主旨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主旨要义”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x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2. 一般细节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The results of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

3. 推断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进行有关判断、推理和引申”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4. 词汇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的要求,提问方式有:The word “talking” (Line 6, Paragraph 3) denotes _______./“The industry” (Line 4, Para. 3) refers to _______.

5. 态度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要求,提问方式有: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AAAS’s report?

6. 论点论据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区分论点和论据”的要求,提问方式有:The example of the unions in Wisconsin shows that unions _______./Toyota Motor’s experience is cited as an example of _______.

在冲刺复习期间,考生可以对这些题型做专项训练,熟悉题型特征,做完题后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从而确保在考场上准确快速答题。

找准题干关键词

许多考生到了冲刺阶段,做题的准确率依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带着题干中的关键词回原文定位”这一步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许多考生会依据自己对题干内容的理解来定位原文,而忽视利用“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题文同序原则”(即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和答案信息在原文中出现的顺序大体一致)回原文定位答案信息。考生如果单纯根据题干的意思回原文定位,很容易由于理解偏差而造成定位不准,从而导致做题准确率不高。

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就像我们开车时在导航中输入的路标词,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文章中的答案信息,找到题目的出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关键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数字、年份、大写字母缩写、引号里的单词等。另外,从词性来看,副词、形容词、名词更常被用作题干关键词。下面举例说明,题干中加粗的单词(词组)即题干关键词。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M&A wave is _______.

(2) 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

(3) The results of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fines the word “aggressive” (Line 4, Paragraph 7)?

(5) What advice might Cartwright give to those who sometimes have bad dreams?

在这里笔者提醒考生,对题干中出现的形容词和副词要多加注意,它们往往能起到缩小被修饰词的定位范围的作用。例如,students的定位范围通常比较大,但是good students的定位范围则比较小;have bad dreams定位范围通常比较大,而sometimes have bad dreams的定位范围则比较小,更有利于考生回原文准确定位。

读原文,划重点

对于考试时是否有必要通读文章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读文章是有必要的,但读文章不代表每个单词都读而且还要译成中文。考生读文章要分清哪些句子该作标记并细读,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是考查的重点。下面笔者推荐三个需要细读并且做标记之处,并举例分析。

nlc202309021625

1. 转折处(此为必考点)。转折标志词主要包括but、however、yet (放句首)、although、though、while、even if、even though、despite、in spite of、on the contrary等。这些词通过对比来引出相反信息或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的某个方面。

例1:①The company seems to have concluded that its reputation in Vermont is already so damaged that it has nothing left to lose by going to war with the state. ②But there should be consequences. ③Permission to run a nuclear plant is a public trust. ④Entergy runs 11 other re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Pilgrim Nuclear station in Plymouth. ⑤Pledging to run Pilgrim safely, the company has applied for federal permission to keep it open for another 20 years. ⑥But as 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NRC) reviews the company’s application, it should keep in mind what promises from Entergy are worth.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Text 2原文)

30.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A] Entergy’s business elsewhere might be affected

[B] the authority of the NRC will be defied

[C] Entergy will withdraw its Plymouth application

[D] Vermont’s reputation might be damaged

分析:该题目属于推断题,考查的正是but前后内容对比从而引出相反信息这一点。段落中,第五句话提到the company (指Entergy)想要在普利茅斯地区申请继续运营核电站,第六句通过but引出相反信息,言外之意是NRC最终可能不会让其申请通过,由此可以推断出Entergy的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答案选择选项A。考生注意:对于转折词,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倾向于考查通过对比引起相反信息,即转折词前后内容意思相反。

2. 结论处(此为必考点)。结论标志词主要包括say/believe/think/maintain/hold/argue that、show/reveal/indicate/demonstrate/illustrate that、above all、after all、find out、this means、conclude、conclusion、 in fact等。这些词主要是做总结性判断。

例2:①The idea seems promising, and Rosenberg is a perceptive observer. ②Her critique of the lameness of many public-health campaigns is spot-on: They fail to mobilize peer pressure for healthy habits, and they demonstrate a seriously flawed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y. ③“Dare to be different, please don’t smoke!” pleads one billboard campaign aimed at reducing smoking among teenagers—teenagers, who desire nothing more than fitting in. ④Rosenberg argues convincingly that public-health advocates ought to take a page from advertisers, so skilled at applying peer pressure.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Text 1原文)

22. Rosenberg holds that public-health advocates should _______.

[A] recruit professional advertisers

[B] learn from advertisers’ experience

[C] stay away from commercial advertisers

[D] recognize the limitations of advertisements

分析:这个题目属于一般细节题,题干缺少谓语和宾语。不过根据题干中的holds一词,这道题也可以看成是态度题。根据题干关键词Rosenberg和public-health advocates定位到例文段落中的第四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是一句结论。把题干信息和第四句话的内容对应,可以有如下替换:holds = argues、should = ought to。考生需要根据原文中take a page from advertisers的意思在四个选项中找一个与其同义的选项。通过浏览四个选项,考生可以发现本题答案是选项B。

考研冲刺最后25天考研政治复习 篇4

的考研备考工作进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在这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复习自己的备考科目,面对一叠叠的复习资料和一摞摞的参考书目,可能会出现无法兼顾、力不从心的感觉,此时一定要放松心态,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复习时间,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抓住重点问题,攻克难点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整体的复习效率。而且12月会有各种期末考试,大家也陷入了复习的疲劳期, 还要想办法去应付期末考试。我们找工作时最后那学期的成绩是不记录在成绩单上的(别的学校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与期末考试相比还是考研更重要。

越到后期身心就会觉得越累,可此时却不愿意多休息,在图书馆看书效率就会很低,如果休息了,内心就会很不安,而且随着考试的临近压力也就越大,时常会有失眠的现象,情绪也很容易波动,意志力也没有以往那么坚定。在最后的冲刺期间,如果心理过度紧张,对时间的安排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更加盲目,让紧张的时间更加无序,扰乱原本有序的复习安排。而这些反过来更会加剧考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让考生的复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冲刺阶段合理利用时间和调整心态成为重中之重(可以自己搜索下,方法会有很多)。同时,该休息的时候就要好好休息,休息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我们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科学安排各学科的复习时间

由于各门课程都需要占用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而考生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宗旨是单科过线,总分取胜。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考生不仅要记忆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进行不断的重复训练,复习任务非常繁重。数学、英语两门科目属于积累型学科,在短时期内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但是,这段时间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对数学、英语的复习,因为这两门课程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难拔高,易下滑。考生如果一周不练习数学习题和英语阅读,就会有生疏之感。英语、数学的提高是靠一天天的积累和训练磨出来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靠突击、短期冲刺的方式复习英语和数学,成效一般都非常低。可见,英语和数学这两门课程的复习需要打持久战,因此,考生每天都要做一定量的阅读,接触一定量的考研单词,做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

当然,政治和专业课同样非常重要。在考研备考的初期,大部分考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英语和数学上,经过了几个月的积累和训练,数学和英语水平已经逐渐成型,这段时间所要做的就是保持状态,在不断的、频繁的训练中期待进一步提升。政治和专业课中的很多内容需要考生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而记忆在短期内是可以弥补的`,看一遍和看两遍是有较大区别的,看的次数越多,知识记忆也就越牢靠,成绩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短期内,政治和专业课的上升空间最大,因为其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成体系,有明确的脉络和复习思路,不像英语那样零散,也不像数学那样需要不断地对已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应用。

因此,一般来说,在冲刺阶段可以给政治和专业课更多一点时间,而数学和英语则只需保持一定的复习量。随着考试的临近,政治和专业课的时间会不断增加,最后一个月会达到70%。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是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越到后期,考生花在记忆上的时间会越多。

现在的复习建议按照政治数学上午8点30考,英语专业课下午2点考来复习,要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以免在考场上状态进入的太慢。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复习遵从四原则 篇5

截止今天距离全国硕士入学统一考试时间即1月7号和8号,屈指可数仅仅剩下20天,在最后冲刺的黄金阶段,广大考生一定要HOLD住,我很理解大家现在的感受,你们正忍受着黎明前黑暗的煎熬。但此刻也是考研成败与否的关键阶段。正如卡耐基:“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二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此。”

惜时如金的20天,考生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尤其是对于政治来说,越到最后越是关键的节点,在基础和强化阶段,大部分考生把时间都分配给英语和数学,那冲刺阶段政治复习就必须多给一些时间,现在我做什么,政治要不要做几套题,真题怎么利用,总体建议是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争取做到小投入,大回报。

做题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

建议考生选择一个上午8:30----11:30三个小时,完整把题目答完,做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一般选择题一个小时左右,分析题要两个小时。临近考试,正规的模考正当时。正所谓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

二是做完题目要及时做好总结。

尤其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要知道错在哪里,这是最好查缺补漏的`方式,也是再次回归基础知识的时候,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巩固已有的知识框架,也顺便补上漏掉知识串,这样带着问题去回归基础,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习题选择一定要慎重。

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你能否做三、四套题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是冲刺阶段必须注意的问题,这个阶段大部分考生都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所以不建议搞题海战术,不要为做题而做题,政治这个科目的特点决定不需要做太多成套习题,前期考生已经按照篇章节做过很多巩固知识点的习题,这个时候做题的意义在于感受临考的气氛,把握考试时间的分配。四是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考研政治大改革,因此,考生务必充分利用好和两年的真题,在冲刺阶段真题要去做,按照上面说的做题原则完成,做完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你从备考、强化、冲刺阶段所有的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好1月7号上午那套政治试卷答好这份试卷才是王道,所以,平时做题不管做的好与坏,考生都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题一定要选择逮着答案解析的,真题至少做三遍,你才会感悟到出题规律,为你在最后冲刺阶段定位导航。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广大考生朋友整装待发,踏上研究生生活的成功之旅!衷心愿2012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你金榜题名!

-

冲刺阶段考研数学复习规划 篇6

中国大学网|进入十月,同学们的时间已经比较紧张,各科目的复习也进入到了准备冲刺的阶段,对于考研要考数学的同学,大家在考前准备时首先要有一个调整心态的问题。

调整心态――像参禅一样,潜心修炼

考研如同参禅打坐,是一个孤独的自我修炼过程。为了早日修成正果,考研人需要清心寡欲,放弃一些欢乐。但是,不要因此而舍弃太多,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学习一个阶段后就可以犒劳自己一下,吃顿大餐,看场电影,与朋友小酌,或者逛街购物……体验一下久违的生活乐趣。持续的劳动会让人厌倦,适当的休息则会让人再接再厉,在休闲中养精蓄锐,为下一次远征壮行。备考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缔造梦想的过程,更像在编织一件美丽的衣服DD要不厌其烦,一针一线地积累;要用心去构思图案,上面的每一个花朵,都将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要善于等候、坚持,在编织的时候,你只管投入,莫问前程。成功也许就像给这件美丽的衣服缝上最后一颗扣子那样简单。

复习指导――注重规划,合理利用时间

时至如今,还有同学会问考研数学到底难与不难,我们认为要有一个客观的理性分析,要有自信心,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金九银十是数学学习的黄金时间,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阶段考研建议大家高等数学选用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或第六版,线性代数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的《线性代数》(第二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用浙江大学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或第四版,这一阶段的学习以课本为主,主要理解概念、定理和公式,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的内涵和外延;熟练掌握对应知识的基本运用和解题方法。当然,在复习课本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练习,课本中的课后题一定要做,但是这些题目难度不大,同学们可以结合《基础训练经典题集600题》或《数学基础过关660题》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

现在的强化冲刺阶段则是数学复习的关键,尤其是在考研报名已经基本结束,同学们完全进入强化冲刺的阶段,建议同学们参考王式安等编写的《考研数学标准全书》或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这一阶段除了上课,还是要进行题目的.练习,主要是结合前面提到的两本书进行复习,这两本书之前用过的同学反应都比较好,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由四部分构成:内容概要与重点提示;考核知识要点讲解;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训练及详解,是广大考研应试者的良师益友。书上对做题的方法和技巧都讲解的非常详细透彻,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先动手来做,许多经验证明,考试成绩好坏最终还是自己动脑动手,仅靠听几个班、多看几本书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然后再看书上的解析,深入理解,并总结转化为自己真正的东西,最好是能将自己觉得比较好或者是没有用过的方法整理一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时间的利用, 目前已经十月,距离考试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考研数学的复习已经从前期的基础复习、强化复习逐渐进入到冲刺阶段,这一时期,除了数学之外,政治、英语、专业课也都需要进入强化。这时各个科目的时间安排也要有所侧重,不能因此失彼。

高考数学复习冲刺30天 篇7

一、提纲务本, 回归课本

高考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是对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变换、引申和推广。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以教材为本, 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1.明确方向把握复习尺度《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考试的目标、性质、内容、能力要求、方法、方式以及体型示例。从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看, 试题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规定, 努力提高考试说明的信度。因此, 一定要把《考试说明》吃透、抓准, 否则复习工作就会偏离方向。在复习教学中, 必须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 把每一章的知识点逐一排列起来, 并且把握知识范围和教学要求, 严格控制超纲的内容, 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问题上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 不要随意拔高。

2.夯实基础知识, 数学教材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础技能的蓝本, 能力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高考数学的许多试题, 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源于教材, 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 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课本, 要让全体学生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学生, 如果连教材都不能读懂、理解、吃透、却去为应试而投身题海, 那势必会陷入主次颠倒、舍本逐末的误区, 即使在题海中挣扎, 耗费大量时间后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 但可悲的是, 这些“看家本领”高考一般是回避的, 因为高考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的领悟和把握, 是考生真正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二、构建知识网络, 研究考题, 关注新增内容

高考特别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 来考查学生能力, 为此, 我们必须把握纵横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高考数学命题较好的突出了数学的特点, 着眼于学科的整体意义和思维价值,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了不少有深度、有价值的试题, 主要涉及函数与数列、不等式的交汇, 函数与导数、向量的交汇, 向量与三角的交汇、三角与导数交汇, 数列与函数、导数、解析几何的交汇等, 有效的培养了考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规范训练, 解题准确性与速度并重

学生失分的原因除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欠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运算、化简不过关, 书写与叙述的不规范.如“线面”或“线面”、向量的表示.因此我们必须在训练过程中, 严格要求, 明确规范,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书写, 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对课本中没出现的有关定理如何处理要统一。

每次练习都要学生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 这是解题的基本要求;二是简捷、迅速, 这是解题的进一步要求, 体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三是要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 在处理数量关系时, 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还要养成较强的心算和笔算速度, 真正做到准确与迅速、简捷与熟练有机结合;四要规范, 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证, 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 会做的题一分不要失, 不会做的题半分也要去挖。对于游离于高考要求之外的内容, 如线面角、二面角等内容, 学生容易遗漏, 造成过失性失分。

四、重视回顾, 反思问题解决的实质

“回顾解题”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如下功能:

1.进一步归纳总结类型和方法, 强调常型与通法, 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回味。主要回顾信息处理一般方法, 轻重缓急, 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向性, 以及隐含信息的挖掘和禁忌。

2.认识这道题在同种类型问题中的代表性作用, 其解决的方法在众多解法中的地位, 真正理解问题和解题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个体经验的积累, 学生能够短期内在解题能力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3.重视以错纠错, 提高防错能力

对于纠错教学, 我们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模拟出错的情境, 体验出错的原因, 探究纠错的方法, 改进防错的措施, 使师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思想上产生共鸣, 纠错才具有实效性.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宽容学生的错误, 激活合理成分

B暴露错误过程, 探求纠错方法

C编制纠错练习题, 强化训练

冲刺阶段历史复习策略 篇8

1. 重视《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强化增加的内容,大胆丢掉删减的内容,迅速适应表述变化的内容。

2. 关注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领会试题的形式、切入点和解题思路,理解试题常用词语的含义与区别,掌握参考答案的解题套路和规范措辞。

3. “小字不可小视”,适度关注未列入《考试说明》内容和教材中的楷体字(俗称“小字”)部分、注释、插图、引文等。

4. 注意命题的切入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反映现实问题和热点事件;利于考查探究能力;体现学术发展方向;符合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关注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考查。

二、 求“实”——夯实基础抓主干

1. 目标——全面、系统、准确、牢固。

全面:全面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全部知识点,不能厚此薄彼。

系统:纲举目张,将目录烂熟于胸中,构建一个有机的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点间的“互动”。

准确:忌张冠李戴、模棱两可。

牢固:死记硬背要不得,但“背”硬“记”死少不得。

2. 方法。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搞清每一个历史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外延,真正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与其浅“耕”十遍,不如深“挖”一遍。

填漏补缺,大胆取舍;质疑问难,融会贯通。大胆删除非重点知识,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三、 求“活”——重组知识构专题

1. 大胆取舍,筛选专题知识。

不符合高考要求的内容,大胆舍弃。符合高考要求的内容,要全面占有。如主干知识,尤其是能贯通古今中外的内容,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明传承等;易于和政治、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命题的内容,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开放、区域集团化等;社会热点问题,即历史与现实联系结合的问题,具有史实性与人文意识的问题,如聚焦民生、儒家思想、奥运、民族精神等。

2. 专题宜粗不宜细。

复习专题时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零散。如可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两部分加以整合成西方的政治制度。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史实、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3. 专题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淡化宏观的理论色彩,重视史实的梳理、归纳、提高。以具体知识的认识为主,多注意“宽度”,少强调“深度”,“多挖沟”“少挖井”。“以大划小”就能“以小见大”,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思维过程,对提高复习效率大有益处。

四、 求“联”——学以致用勤迁移

1. 将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有机联系,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注意把有关的史学理论知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有机地渗透到历史复习过程中去。

2.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应注意清朝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到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新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

3. 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历史问题现实反思。如中国政治民主化问题、经济近代化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等。

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如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要重视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及时转化优秀科技成果;科技进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强化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4. 加强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对历史现象、概念要善于从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促进学科之间的自然渗透与融合。如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谐世界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浪潮等。

五、 求“新”——开放纳新重探究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命题专家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命题中。近几年来在史学界广泛流行的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化范式、文化史范式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在高考试题中都有反映,而且大都成为耳目一新的亮点。近两年研究性试题或是隐性,或是显性,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试卷当中,并成为高考命题的另一个新亮点。

六、 求“强”——提高技能多演练

1. 强化模拟演练——突出三性。

① 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

② 适应性:与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通过模拟演练逐步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

③ 适量性:每次训练都要有的放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去粗取精,难度要尽量接近高考,题量不宜过多,要针对薄弱环节,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2. 注意三点。

① 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② 分析不足,查找原因。认清自身缺陷,明确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③ 注重方法,培养解题能力。比如结合审题失误训练审题方法,结合答题弊病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等。

3. 强化思维训练。

注意训练以下思维方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演绎法、逆向思维法、综合分析法、类比推导法、发散性思维法。

七、 牢记“三看三思” 和“四要、四不要”

1. 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①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② 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 非选择题解答“四要、四不要”

一要认真审题,扣准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不要草率作答。

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细一点,一个简略一点。只要认真读懂、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便可比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

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高考阅卷评分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不要想到那里写到那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要点。力求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潦草。

① 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答原因,写出“原因:”。

② 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上一篇:舞蹈观后感下一篇: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