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赋》阅读答案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草根赋》阅读答案(推荐6篇)

《草根赋》阅读答案 篇1

答:一是要歌颂、赞美草根的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1分)二是要歌颂、赞美具有草根精神的那类人。(1分)依据:①第⑥段:坚韧不拔,不畏严寒霜雪,甘于默默无闻,这就是草根的本色。②第⑧段:它们将根须向外伸延,穿越石缝,穿越沙砾,见缝插针,去寻找一片沃土,在那里养儿育女,增添一方绿色的景致,为人类输送一缕缕绿的芬芳。③第⑨段:凝望那一片迎风招展的墨绿色野草,我总感觉它们的根正在地下呼吸、交谈,在酝酿新的突围、伸展、拼搏。④第⑩段:根的世界,是一个看不见的充满顽强生命力、创造力的壮美世界。(能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不引用原文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得1分)

2.语言含义丰富,请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A句:我们用手扯、拔,用刀挖,好不容易挖出几条茅根……(2分)

答:运用扯、拔、挖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拔草根的艰难,(1分)表现出了草根顽强、坚韧的品质。(1分)或运用侧面描写,(1分)用拔草根的不易,表现出草根顽强、坚韧的品质。(1分)

B句:凝望那一片迎风招展的墨绿色野草,我总感觉它们的根正在地下呼吸、交谈,在酝酿新的突围、伸展、拼搏。(2分)

答:象征手法(借物喻人),(1分)通过赞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草根来赞美象草根一样坚韧、顽强、勇于拼搏的人。(1分)(答出写作方法得1分,答出作用得1分)

3.第⑤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答:记叙,(2分)写自己和母亲上山开荒的事,(1分)表现草根坚韧、顽强的特点。(1分)

4.作者所言,如今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自嘲为“草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

《草根赋》阅读答案 篇2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B. 洗盏更酌

重新

C. 履巉岩,披蒙茸

拨开

D. 掠予舟而西也

向西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 《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 《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 《后赤壁赋》中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0. D

D项,应为“向西飞去”,名词活用为动词,不是名词作状语,因为后面没有动词。

11. A

此题注意赋体四六句的特征,同时注意“寂寥”是“四顾”后的感觉,不要断开;“横江”是“东来”的方式不要断开;“戛然”修饰“长鸣”不要断开。

12. C

此题C项,“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选项手法分析错误。

13. (1)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2)回转身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参考译文: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崖壁高达千尺。山显得高了,月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显露出来。才过了多久呀,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稠密的.野草,蹲在宛如虎豹的山石上,行走在盘曲、古老的树林中间,爬上鹘鸟建造高巢的崖壁,俯身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不能跟着我上来。我高声长啸,草木震荡;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凄凉悲伤、阴森恐怖,害怕得不能停留了。回转身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前赤壁赋节选阅读答案 篇3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③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方其破荆州 ②侣鱼虾而友糜鹿 ③而卒莫消长也

14、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渔樵于江渚之上 B、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C、 ①苏子愀然②凌万顷之茫然 D、 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②夫兵形象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②段作者借“客”之口抒发了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感慨。第③段作者对“客”之问作出回答,以水和月为喻,由自然到人谈了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2分)

17、《前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试比较其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3分)①当、正当 ②以……为侣、把……当作伙伴(意动)、和……作伴(名词作动词) ③最终、最后

14、(2分)C (A①表被动;②在。B①的;②取消主谓句独立性。D①句中助词表停顿或相当于代词“那”;②发语词,表议论)

15、(3分)①如果不是我应当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占取。

(2分)②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

16、(2分)人生无常(须臾、短暂) “变”与“不变”

17、(3分)①都写赤壁之景,但景色迥然不同,一壮阔、一空明澄澈;

②都写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来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由败者引发己悲,用得恰到好处。

《草根赋》阅读答案 篇4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1)稼轩造句,堪称奇绝。试分析开篇两句写景的`妙处。(4分)

(2)本词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请结合上下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4分)开篇即用拟人、比喻手法(1分),说“青山”想和“高人”说话,心情迫切,象千军万马一样接连不断地向人跑来(2分)。表面写“青山”,实际写云雾,山头的云雾飞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设喻巧妙,想象奇特(1分)。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篇5

二、读音

1、戌( )

2、窈窕( )

3、万顷( )

4、倾诉( )

5、冯虚御风( )

6、暴虎冯河( )

7、倚歌而和( )( )

8、船棹( )

9、追溯( )

10、晦朔( )

11、袅袅( )

12、旌旗( )

13、嫠妇( )

14、沟壑( )

15、郁闷( )

16、舳舻( )

17、酾酒( )

18、渔樵( )

19、憔悴( )

20、匏樽( )

21、沧海一粟( )

22、战栗( )

23、携带( )

24、挟带( )

25、卒莫消长( )

26、宝藏( )

27、斟酌( )

28、佳肴( )

29、杯盘狼藉( )

30、枕藉( )

31、慰藉( )

32、蕴藉( )

三、指出下列句中粗点字的活用现象和活用意义及类型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顺流而东也。

5、知东方既白。

四、解释下列粗点字在句中的意义

1、纵一苇之所如。

2、乐而不能去也。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吾与子所共适。

7、相与枕藉乎舟中。

五、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结构相同的项( )

例句:惑之不解,吾未见其明也。

A、渺渺兮予怀

B、寂寥而莫我知也。

C、客有吹洞箫者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E、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七、阅读第一段后按要求做题

1、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抒情方式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八、阅读第二段后按要求做题

1、作者描写的箫声有什么特点?

2、又是怎样描写箫声音的?

九、阅读第三段后做题

1、客人为什么要引“明月星稀”诗句?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法?

3、“而今安在哉?”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描写曹操当年南征赤壁时的场景,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效果是什么?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方式是什么?说明什么生活哲理?表达客人什么样的思绪?

十、阅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这一段中阐述的哲理是什么?

2、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王勃《七夕赋》全文阅读 篇6

于时玉绳湛色,金汉斜光。烟凄碧树,露湿银塘。视莲潭之变彩,睨松院之生凉。引惊蝉於宝瑟,宿嬾燕於瑶筐。绿台兮千仞,赩楼兮百常。拂花筵而惨恻,披叶序而徜徉。结遥情於汉陌,飞永睇於霞庄。想佳人兮如在,怨灵欢兮不扬;促遥悲於四运,咏遗歌於七襄。於是虬檐晚静,鱼扃夜饬。忘帝子之光华,下君王之颜色。

握犀管,展鱼笺,顾执事,招仲宣。仲宣跪而称曰:“臣闻九变无津,三灵有作。”布元气於浩荡,运太虚於寥廓,辨河鼓於西壖,降天孙於东堮,循五纬而清黄道,正三衡而澄紫落。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针之阁,鄙尘情於春念,拟仙契於秋诺。於是光清地岊,气敛天标;霜凝碧宙,水莹丹霄。跃麟轩於雾术,褰羽旆於星桥,徵赤螭而架渚,漾青翰而乘湖,停翠梭兮卷霜縠,引鸳杼兮割冰绡,举黄花而乘月艳,笼黛叶而卷云娇。抚今情而恨促,指来绪而伤遥。既而丹轩万栱,紫房千籥,仙御逶迟,灵徒扰弱,风惊雨骤,烟回电烁。娲皇召巨野之龙,庄叟命雕陵之鹊。驻麟驾,披鸾幕,奏云悬,泛霞酌。碧虬玉室之馔,白兔银台之药。荷叶赪鲛,芙蓉青雀。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彩襻鱼头比目缝,香缄燕尾同心缚。罗帐五花悬,珉砌百枝然。下芸帱而匿枕,弛兰服而交筵。托新欢而密勿,怀往眷而潺湲。於是羁鸾切镜,旅鹤惊弦。悲侵玉履,念起金钿。俨归装而容曳,整还盖而迁延。洞庭波兮秋水急,关山晦兮夕雾连。谓河汉之无浪,似参商之永年。君王乃背彤砌,陟玄室,冲想自闲,神情如逸。痛灵妃之稀偶,嘉沈思之可毕。荆艳齐升,燕佳并出。金声玉韵,蕙心兰质。珠栊绮槛北风台,绣户雕窗南向开。响曳红云歌面近,香随曰雪舞腰来。掩清琴而独进,凌绛树而轻回。卢女黄金之碗,张家碧玉之杯。奉君王於终夕,夫何怨於良媒?

上一篇:中秋节短文小学下一篇:山西省物业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