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析报告(共8篇)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内容又都涉及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时俱进。而时事政治又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考政治试题结合时事政治是理所当然和合情合理的。所以,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我们应对高考的政治课复习,都必须紧密联系时事政治。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起来训练。
一、高考时事政治的命题特点
1.时事政治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
既是时事政治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重点问题,往往是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重点。如2008年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
现在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中还是综合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不仅仅是热点复习时候的事情,应该是经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国举办奥运会,圆了百年梦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政治常识方面,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一理论知识。经济常识方面,举办奥运可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活与哲学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还可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文化生活方面,举办奥运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重大时事,我们都必须认真关注。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全国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两岸三通问题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对其学习,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
4.不忽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本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问题、“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
5、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6、时政热点问题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间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
刻不忘基础知识,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对于热点问题,我们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
(1)认真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要弄清材料共有几层意思,读懂每层的大意;要把审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要综合归纳出各个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注意标题、首尾句,还要注意标点。要抓住设
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限定词;要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要弄清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包括答题的方面、角度、范围等。
(2)确定论据,进行构思
要根据材料的中心观点、论点,回忆教材及时政中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确定答题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要在动笔前先在头脑中进行构思,明确答题的要点、层次,以确保条理清晰。
(3)真组织答案
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要把时政热点复习当成一个手段,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解读,来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分析综合,提高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考生在解答时,要全面、认真地审题,弄清楚题意和题干的规定性,弄清每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将其确定后再与题干相联系,区别共性和个性、可能与必然,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选项即可。
时政类主观题一般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课本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题目所问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题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地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
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地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②“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③“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这两种问题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还应该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4.正确掌握方向,精选好的复习资料。
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目前,时事复习资料也品类繁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参考。选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时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的复习资料也要体现这一要求,并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1. 时政新闻的含义和特点
1.1 时政新闻的含义
所谓的时政新闻主要是指新闻内容对于解释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对国内近段时间内发生相关重大事件的详细报道的新闻。
1.2 时政新闻的相关特点
时政新闻相对于其他科学性等相关的新闻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 主要包括:时政新闻拥有着较大的实用性以及较强的时效性、时政新闻内部含有较为浓厚的政治成分、时政新闻内部对于典型事件以及典型人物往往具有重点的报道。现将特点详述如下:
1.2.1 时政新闻具有较大的实用性以及较强的时效性
时政新闻在通常情况下是对国内外相关的一些主要的政治性动向进行报道, 一般情况下自身所报道的内容有着非常严谨的要求,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时政新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在一般情况下时政新闻对于文字以及相关词语的应用非常严谨。
1.2.2 时政新闻含有较为浓厚的政治成分
时政新闻在播报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诸如:某某的讲话、党中央以及国务院等相关的词汇, 这在很大情况下是上级对于下级相关政治信号的传递, 因此具有较为浓厚的政治成分。
1.2.3 时政新闻内部对于典型事件以及典型人物往往具有重点的报道
国内相关的时政新闻在进行相关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某些典型人物以及典型事件的报道, 通过相关的典型事件的报道, 给人们树立全面的学习榜样, 达到增强人们素质的目的。
2. 民生新闻的含义及特点
民生新闻主要是指新闻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新闻, 主要侧重于对于人们生计的关注。其主要特点是新闻往往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性问题出发, 采用的报道形式往往以传播的形式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缩小新闻和人们实际生活所需之间的差距。同时民生性新闻往往以以人为本为根本, 在报道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叙事的方式进行报道, 将老百姓作为新闻的主角, 增强人们对于广大人们群众的关心。
3. 增强时政新闻内部民生新闻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媒介形式的不断发展, 很大程度上不仅实现了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丰富, 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到更多人们的关注, 此外, 随着这种态势的不断转变, 在较多的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时政新闻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民生意识的不断增强, 广大人们群众对于国内的相关民生性问题关注度会不断增强, 人们对于民生性新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时政新闻作为一种较大的民生性新闻, 不断增强时政性新闻内部民生化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时政性新闻的收听率, 例如, 在时政性新闻内部逐步合适地嵌入如何促进国内医疗改革制度的顺利全面实行, 如何更好地解决现阶段人民的养老和住房问题等, 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时政性新闻的新闻价值。
4. 增强时政新闻民生化的相关策略
4.1 时政新闻内部应注意对于民生性语言的使用, 增强其自身的亲和力
在进行与民生相关的时政新闻的报道过程中, 整个报道应该从广大人们群众的需求出发, 将整个新闻的切入点调整到民生的角度。同时民生性时政新闻在编辑裁剪的过程中应当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 对于国内一些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应当进行详尽的报道而不是简单的叙述, 这个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对于事件后续事情的跟踪报道。此外, 在对播报语言的选择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民生性语言的选择, 这对于提高民生新闻的亲和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时政新闻具有较为浓厚人情味道, 其内部蕴含的相关新闻信息也能够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新闻的相关需求。
4.2 新闻工作人员应当增强自身的洞察力
时政新闻内部往往具有着较为广泛的内容, 其信息量往往比较大,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人员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其中民生化的相关信息, 应从各种繁杂的新闻信息中提炼出一些与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性信息, 并从时政新闻民生化方面出发, 增强自身的洞察力, 提升自身的报道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丽.媒介角色再思考——由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想到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13-16.
[2]李荣, 曹侃.理念、模式与操作: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理论与实践[J].新闻知识, 2010, 06:8-10
一、课前5分钟时政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前应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话可讲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此,笔者在课前会利用5分钟做时政分析,要求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时政分析,如你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是什么?你能否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取材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自己收集的新闻进行点评,并要求学生善于提出质疑,再组织学生对质疑的内容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在分析时事时,学生经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教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及时点评学生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设计遵循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层次引导到另一个更高层次。
二、设置时政专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研究
布鲁斯曾经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潜能逐步转化为获取新知识的潜能,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学生不断前进的阶梯。教师要引导学生追踪热点报道、搜集热点专题材料,在时政专题课上让学生尝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时政专题评述,全面认识并多角度地分析材料。
例如在“世博成功举办,亚运再现辉煌”的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①从经济生活角度,可以联系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科学发展观、财政的作用、市场经济。因为两会的举办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的财政投入,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基础建设的作用等;②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可以联系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人生的价值与实现等;③从政治生活角度,可以联系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有序参与、政府的职能、民族和宗教、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的外交政策等;④从文化生活角度,可以联系到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对政治理论提出质疑。作为政治教师,应认识到理论总是在与实践的相互冲突和推动中发展的,蓬勃发展的社会改革在推动政治理论不断前进的同时,也对政治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正说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需要日益鲜活的政治理论,它符合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一般规律。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承认学生分析答案的多样性,并有意识地使他们认识政治现象的丰富多彩、观察和分析思路的多元化以及结论的多种可能性。例如经济生活中有关“储蓄”的问题。从单个居民的角度来看,在任何时候,储蓄和节俭都应鼓励;而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说,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可见并不是越节俭越好。
总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变教为导,改变课堂结构和课堂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初三时政热点分析(1)
一、三个代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请你列举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所做的三件大事?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实施“八七”扶贫计划;(3)颁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5)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6)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7)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结合你所学知识并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将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领。
(2)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处处为人民着想,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4、简述“三个代表”思想符合<思想政治>课中的哪些观点?
(1)生产力的观点。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的“四个必须”是什么?
(1)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3)必须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4)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7、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立党之本、是中国共产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
8、如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4)、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9、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0、在落实三个代表方面,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我们青少年学生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为人民服务和为党为国排忧解难的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中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着力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结合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当前大力发展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或者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5、11月,国家教育部党组就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发出通知,通知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1)为什么要把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定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
(2)根据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你认为中学生应培养哪些基本品质?
爱国守法、明礼?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初三时政热点分析(2)
(3)据你所知,你们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办墙报、板报、举办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校园艺术节、先进事迹报告会、
(4)请你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两条以上的建议?
发放公德卡,广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组织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榜样,宣传遵守社会公德的典型。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材料一:20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26年被大地震夷为废墟的唐山,如今,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通过开展“千家窗口创文明活动”,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唐山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荣获了联合国人居荣誉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材料一主要说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2)为什么唐山市在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请你谈谈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有哪些具体的形式?
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行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城万店无假货;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承诺制。
(4)青少年应如何提高道德建设?
A、加强道德修养,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B、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C、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D、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做文明中学生。
三、关于环境保护问题
1、环境问题
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谁开发l保护,l污染l治理。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5、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严重、森林资源锐减。
6、怎样坚持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1)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
(2)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4)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5)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开发资源。
7、沙尘暴频频发生给人们什么启示?为建设美好家园你能做点什么?
沙尘暴频频发生告诉人们,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
8、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搞好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卫生,种植花草树木,开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针对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搞好社会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9、材料一:3月18日以来,沙尘暴横扫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0万平方公里国士,影响人口达到1、3亿。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法>于年8月31晶在九出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于201月1日起执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用于防沙的法律。
(1)材料一、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反映我国国士沙化形势 十分严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依法治理环境。
(2)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是,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加大依法保护环境的力度。
10、材料一: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并且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我国的文盲率为6.71%,而日本、叛国的文盲率不到0.5%。
材料二:我国各类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材料三:据报道,中国的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人,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 的17.6%。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 三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素质低。
材料二说明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材料三辩明了我国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2、你认为我国应该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初三时政热点分析(3)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怎样才能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4、公民应该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提高环保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落实环境保护行动,搞好环境卫生,种植花草树木。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我国在本世纪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年力争比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什么?
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激发同学们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提升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校园里掀起政治理论学习研究的高潮,促进校园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此举办“XX第六届时政案例分析大赛预选赛“。
注明:“案例分析”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某一件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涉及面可以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需要强调的是重在“分析”,这与演讲又有不同之处,我们需要理性的分析而不是煽情的表演。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11月2号、3号18:00—21:00
地点:教学区第二教学楼(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二、活动对象及报名方式:
XX学院12级新生,自愿组队报名,每队5人,于10月27日前将小队成员、队长电话及演讲主题报给XX。
报名电话(可短信):
三、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各参赛队自己确定主题,制作与主题契合相关的PPT并配以解说
预选赛预赛:
1、每队参赛负责人提前半小时到场,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并将自己团队的PPT准备好
2、主持人介绍评委、活动规则及评分细则
3、作品展示环节
由一人操作PPT,其他四人对主题事件进行解说,时间控制在6分钟内。
4、评委打分,工作人员统计
5、当第二支队伍展示完后,由主持人公布前一支队伍的得分
6、评委点评
7、主持人宣布晋级的支队伍
预选赛决赛(视情况而定):
1、每队参赛负责人提前半小时到场,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主持人介绍评委、活动规则及评分细则
3、作品展示环节
由一人操作PPT,其他四人对主题事件进行解说,时间控制在6分钟内。(赛前应针对初赛中PPT或是解说的不足进行修改)
4、评委打分,工作人员统计
5、当第二支队伍展示完后,由主持人公布前一支队伍的得分
6、评委点评
7、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8、颁发获奖证书
四、评分细则
预选赛评分表
注:我们将在评委打分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作为参赛队伍最终得分。
五、奖项设置
视情况设置一、二、三等奖,并选出参加总会决赛的队伍
六、注意事项
1、请各参赛队长提前半个小时到场,以确认本班的出场次序,并做好赛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2、鼓励参赛队员形式创新,但不能脱离主题,注意时间限制,可行性强,不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参赛规则等。
3、各参赛队在每个环节规定时间内作答完毕,不可故意拖延时间,文明用语。
4、请各队提醒参加或前去参观的同学注意会场纪律,在表演时尊重台上的人员不要大声喧哗,从座位上起身时注意不要让凳子发出响声。
5、在制作PPT时请采用2003版的(要求是ppt格式的),要能够在南湖新二教室内播放。大家最好在比赛前到相关教室测试一下,如果比赛期间由于格式不支持而产生的后果由自己承担。
最后祝各参赛队伍都能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团队增光添彩。谢谢支持。
来源:智阅网
考研政治的题目一般会以真题作为考察的切入点来考察同学们对题目的把握能力,下面我们就总结了四类时政热点事件,希望大家熟悉并牢记。
一、科技创新类
1、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顺利完成空间实验室战略最后一项任务。
其意义:天舟一号是我国目前为止发射升空,我国体积最大、质量最重的航天器,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填补了我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了能源供给上的障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2、航空母舰
4月26日上午,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3、大型客机C919
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5月5日14时许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总书记曾在参观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说:“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航空梦。”转眼3年过去了,C919已凌云而上,中国航空人终于梦想成真。
4、光量子计算机
5月3日,阿里巴巴宣布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这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机研究已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官方公布的实验测试现实,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快至少24000倍。
二、纪念周年类
1、香港回归20周年
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向新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表示祝贺!
香港的历史命运:
(1)19世纪40年代初,《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
(2)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3)甲午中日战争,英国逼迫清政府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一国两制”的意义:
(1)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2)“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贯彻“一国两制”两点思路(两个坚持):
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
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香港与中央的关系:
(1)直辖于中央政府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2)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
香港贯彻“一国两制”出现的新问题:
(1)香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制度还需完善
(2)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
(3)社会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问题上还缺乏共识
新形势下,习近平就香港落实“一国两制” 提出意见:
(1)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2)始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法律渊源。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
(3)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一方面是以和平的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促进香港发展,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4)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国两制”包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体现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异。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对一些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甚至重大分歧并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涡,人为制造对立、对抗,那就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2、建军90周年大会讲话
(1)阅兵讲话:
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的举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
***讲话精编:(时政)
坚定不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坚定不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子弟兵;
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备战大战,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坚定不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
(2)八一讲话
8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讲话精编:(史纲)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
缅怀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
缅怀军事家: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彰显了革命纪律的伟大力量,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党指挥枪——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总之的根本保障
崇高理想信念——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就新形势下推进强军事业提出6点要求:(毛中特)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3)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4)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5)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6)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的和平态度:(当代政经)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开战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注意:这可是建国前就成立的自治区哦!)
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中华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开创了内蒙古发展的崭新历史,开启了内蒙古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团结进步的伟大征程。
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才能实现内蒙古发展进步,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与共同繁荣。
4、东南亚联盟成立50周年
1967年,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5国在曼谷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标志着东盟诞生。东盟不仅实现了地区和平,也带来了经济繁荣。50年发展历程中,东盟始终在融入全球化方面稳步前行,取得了坚实成果。
“东盟方式”的成功得益于其对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坚持,它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差异中承认各自的利益和愿景,追求共同的目标。东盟以维护成员国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让区域整合更有利于各国发展,而不是以区域合作组织替代主权国家。这种灵活性,正是东盟取得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5、“八一勋章”
新设立的“八一勋章”,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
“八一勋章”“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友谊勋章”位于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最高层级。
意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首次颁授“八一勋章”,充分体现了对英模典型的崇高敬意和高度褒奖,必将极大提振军心士气、激发昂扬斗志,激励全军汇聚起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奉献的强大正能量。
三、重大改革类
1、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再次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位置:位属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计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以及周边部分区域。
作用: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意义: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中央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各项工作,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
2、军民融合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的组织机构,由习近平任主任,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在2017年3月12日,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借鉴解放军代表团时指出,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发展能力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的基础性法律。
关注热点:首次明确“人肉搜索”案件中,行为人未经权利人统一即将其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细节等个人信息公布于众,实际是向不特定多数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4、习近平“7·26”重要讲话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作为十九大的吹风会,非同凡响!
经典回顾:
1、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4、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5、习近平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6、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四、国际时政类
1、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
2017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习近平主席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背景:《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签署15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
会议热点: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中方倡议:
1.中方倡议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
2.支持落实本次峰会将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有效遏制极端主义蔓延势头;
3.中方倡议逐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并从商签《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动一带一路进程;
4.加强人文合作;
5.坚持开放包容。
2、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当地时间6月12日晚(北京时间6月13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正式宣布与台湾“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成为民进党执政以来继圣多美普林西比以后第二个与台湾决裂的“邦交国”。
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巴建交以及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备注: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东南部,以巴拿马运河而著称,该运河被誉为“黄金水道”,是一条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国际航道。经济竞争力位居拉美地区第二位,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客户。
3、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7月7日在德国汉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 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
面对挑战,杭州峰会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方案: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汉堡峰会把“塑造联动世界”作为主题,同杭州峰会一脉相承。针对当前国际情况,习近平指出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
第二,我们要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
第三,我们要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第四,我们要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意义:攻坚“一带一路”倡议借用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时代的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
精神与原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会议成果:成果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其中:
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蒙古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克罗地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东帝汶、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
中国政府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刑警组织。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等文件。
一、时事教学的特点
时事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有效开展时事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时事教学的特点。 笔者就自己在时事教学探究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归纳了以下几点:
1.要突出时事教学的价值性特点
所谓价值性,是指时事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时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等价值所在。
2.要突出时事教学的政治性特点
通过时事教学,使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重大国内国际事件。 如,通过“钓鱼岛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辽宁号入列”“蛟龙入海”“神九上天”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
3.要强调时事教学的针对性特点
让学生通过时事教学增长知识及进行自我教育,结合时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能够把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增强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
4.要利用时事教学的趣味性特点
时事与现实联系密切,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故事性较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新闻人物、 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因在讨论中感受的是 “真情实意”而兴趣盎然。
二、时事教学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1.课堂教学有机引入时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时事教学在新课教学中的作用
课中勤结合,让时事素材自然呈现于课堂,这可以有效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如,七年级的教材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 时政教育可以把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及新风新貌引入课堂。八年级教材是社会主义法律常识。时政教育可以把一些守法、护法的先进事迹和一些典型案例引入课堂。九年级教材是社会主义建设常识。 时政教育主要是和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 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一些素材引进课堂,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时事教学在复习教学中的价值
近年的中考呈现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以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的特点。 正所谓时事搭台、品味背景、观点唱戏,提升能力。 因此复习备考宜采用时事专题课的形式来探讨热点、焦点。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就热点、焦点的具体材料进行整合,微观设计具体问题,用某一块或某几点的具体理论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这一环节与考试最为接近,着重训练学生应用的能力,是专题复习的重点。 这样的时事专题课有助于学生深刻、全面、及时地了解国家政策、 社会现象,从而锻炼提高自己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材料题,提高中考的考试成绩。
2.课外学生时事研究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时事研究学习,是以教材知识结构为根据,以书本理论观点为基础,对时事热点进行直接的认识,它包括对时事材料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研究时事问题的前因后果。在学习中,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 表达观点。
(1)利用班级图书角摆放、更新时政刊物
如《半月谈》《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供学生阅读,也可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订阅上述刊物。假期里,要求学生认真研读,选择一个时事热点话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弄清楚专题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专家”的角度来对待每个热点,这样有利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深入思考问题。
(2)结合时政热点,组织学生开展“访时事”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笔者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安排学生访问身边县乡人大代表,了解“两会”的有关情况;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 安排学生调查采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以“近距离”了解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的应对措施。 这一类活动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
(3)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可主动寻求校团委合作一起进行时事知识抢答、新闻播报比赛、时政小报(或剪报)评比、时事小论文评比等活动并利用好宣传橱窗、黑板报开展时政知识宣传。
(4)组织学生自己利用假期时间观看新闻联播,记录一期要点内容并加以所学理论观点的分析。 (小组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
原理内容: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也是商品服务交易成功的前提;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原理运用:①坚持市场交易原则不仅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前社会上正在广泛推行的“承诺制”、“示范窗口”和“百城万店无假货”行动,实际上就是贯彻市场交易原则的具体体现。②北京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诚信创下百年业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这表明经营者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③产品召回制度是对质量缺陷的重视,遵循了市场交易原则,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大量存在的“霸王现象”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商家设置的种种限制性“霸王条款”,违背了交易的自愿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热点点拨:2009年8月3日,《法制日报》载文指出,市场交易行为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内容,而且包含着严肃的法律内涵。弘扬诚实信用原则,既要靠道德规范的约束,又要靠法律约束。
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从而使交易市场客流如云,生意兴隆,买卖越做越大。相反,如果缺乏诚实信用,任凭掺假使假,以次充好,非法销售等种种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泛滥,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同时,材料也说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练习巩固:1.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因为诚实守信是()
①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②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③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④市场交易的灵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原理内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原理运用:①要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重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②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热点点拨: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会议决定,采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国家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和其他各环节起着重要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练习巩固: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这说明()
A.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B.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原理内容: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此外,消费者还享有获得消费方面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原理运用:①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占主导地位。这要求生产经营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安排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和利润。消费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使商品服务市场的运行更加规范、有序。②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一方面,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消费者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联合启动放心工程。重点检查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的质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这表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要求。
热点点拨: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原《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虽两字之别,但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立法者的思维改变,即问题食品带来的并非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
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等权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商品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
练习巩固:3.鉴于最新的专向监督抽查发现我国PVC食品保鲜膜中含有DEHA增塑剂的情况,质检总局将采取禁止企业在生产PVC保鲜膜时使用DEHA等措施,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质检总局发出禁令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
A.自主选择权
B.安全权
C.知情权
D.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四、经济全球化趋势
原理内容: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在市场和生产上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过程,它促进了人力、资本、商品、服务、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资源实现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表现为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原理运用: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不仅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它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
热点点拨:2009年4月18日至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增强信心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他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既给各国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我国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就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质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练习巩固:4.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原理内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原理运用:①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我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②我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③面对反倾销,国家应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引导,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热点点拨: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在经济对话中,双方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条主线,本着合作的精神,就事关两国经济的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发展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促使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练习巩固:5.2009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很多挑战。在此形势下,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增进中美战略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③发展中美经济合作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④中美双方应在互利双赢中实现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六、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理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原理运用: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是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独立、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独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当然,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②平等互利既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平等互利要体现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同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所以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③目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坚持我国对外贸易原则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热点点拨:继中美轮胎“特保案”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扩张再次遇阻。目前,欧盟贸易委员会正式对我国出口欧盟的汽车铝合金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根据欧盟反倾销法及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的申请,一旦作出于我方不利的裁决,欧盟将连续5年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铝合金轮毂加征最高达33%的反倾销税。
在发展对外贸易中,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反倾销,运用WTO的基本原则以及反倾销等方面的法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同时,我们应当认真总结教训,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来提高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具体地说:①企业要加强自律意识,提升产业层次,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改善出口构成,提高出口效益。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价值,增强出口竞争力,以质取胜。②政府要积极推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整顿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贸易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适应WTO市场游戏规则的法律法规,以便为企业应诉提供法律服务。
练习巩固:6.2009年10月以来,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人们在分析和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教训后普遍认为,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及国际金融投机商的炒作是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引进外资时只能引进长期资本,不能引进短期资本②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③既要积极利用外资,又要引导外资流向④必须禁止外资进入国内的股市和房地产业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