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13篇)
自进入大学以来我就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清晰的意识到大学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我积极投入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中,给自己明确学习目标并端正学习态度: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课下,勤于思考,及时高质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我就会认真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或者直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在-两学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智育成绩两次在班级排名第一,两次获得了校特等奖学金,在2010-20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在2010-学年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大一下学期以525分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我不仅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党的思想的学习中我也进步了不少,并且顺利通过了党课结业考试拿到了党课结业证书。由于我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我也被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这些荣誉都是对我在学习中所有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
进入大二后担任班长职务,这也要求我学会自己统筹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时刻提醒要求自己在开展班级工作的同时要提高学习效率,绝不因为班级工作而落下学习。因此在担任班长期间,我依然努力奋斗,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我始终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大二上学期我参加了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和江苏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并且全部都顺利通过。在英语四级、全国计算机二级和江苏计算机二级通过后我又报考了英语六级、全国计算机三级和江苏计算机三级偏软。我觉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会处理好班级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兼顾班级工作和课程学习,认真为同学们服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辜负父母和老师们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贝尔曼,以异为异,翻译批评,翻译伦理
一、引言
安托瓦纳.贝尔曼 (Antoine Berman) (1942-1991) 是法国当代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翻译批评论:约翰.唐》 (1995/2009) , 《异域的考验: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化与翻译》 (1984/1992) , 《翻译与文化:远方的旅馆》 (1999) 。代表论文有:《异域的审判》 (1985) 。
虽然贝尔曼的主要翻译理论著作在近几年才被译成英文, 但是在这之前国内已有相关学者对他的翻译思想做了介绍或者研究。例如, 许钧和袁筱一 (1998) 对贝尔曼的两本著作 (1984/1992, 1995/2009) 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王东风 (1999) 指出了贝尔曼 (1984/1992) 把史论结合起来进行翻译研究的新高度, 吴南松 (2000) 探讨了贝尔曼的译者翻译立场, 荣军和许丹 (2006) 从翻译的后结构主义视角评析了贝尔曼代表作 (1985, 1995/2009) , 洪溪珧 (2012) 对贝尔曼的翻译批评论 (1995/2009) 作了述评。在借鉴资深前辈的研究和自己的粗浅阅读的基础上, 本文作者拟对贝尔曼的三个主要代表作的主要翻译思想进行客观的梳理, 以给读者带来一个尽可能比较系统和丰富的贝尔曼。
二、中心问题
贝尔曼把为什么翻译, 怎样翻译和什么才应该被翻译这三个问题列为一切翻译理论史的中心问题 (1984/1992:41) 。他认为, 任何翻译理论问题首先都要考虑这三个中心问题, 即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对象。他指出翻译的目的在于揭示自身与异己的关系, 通过对异己之物的思考来充实丰富自身。他提出, 通过翻译输入异质文化能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成于发展。更具体地说, 在谈到外国文学的作用时, 他指出外国文学调节本国文学的内在冲突, 使本国文学能觉察自身之貌, 从而促进本国文学的再生。由此不难看出, 贝尔曼把翻译当做一种建构语言文化的方式。
在批判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于英美国家流行的种族中心主义翻译观的基础上, 为达到他所坚守的翻译目的, 贝尔曼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方法。他认为, 要使翻译成为真实意义上的翻译, 需要有明晰的翻译道德准则和分析方法 (1995/2009:5) 。翻译的道德准则包括呈现并肯定翻译的纯目标, 为其纯目标辩护。贝尔曼所说的翻译的纯目标是指尊重文化他者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语言文化。道德准则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的道德准则意指以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规范为依据的求同的翻译策略, 这种道德准则往往会使翻译偏离其纯目标。要使翻译不受消极的道德准则所惑, 必然需要对翻译进行分析, 我们将在下文中对此进行讨论。那么积极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呢?他 (1984/1992:41指出) 如果译者对原作进行一贯的改编使其适应译入语, 也就如施莱尔马赫所说的把作者带到读者面前这种现象, 那么译者则仅能征服对译文质量要求极低的读者。而非常确定的是, 译者背叛了原作, 自然也就背叛了翻译的精髓。由此可见, 贝尔曼认为译者要持有的积极的道德准则应该是译者把读者带到作者面前, 也就是要尊重原作, 尊重异的语言和文化。贝尔曼提出在翻译中尊重“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批判了翻译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观, 认为真正的翻译就是把读者带到国外, 其真正目标是丰富和充实本土的语言文化。至于翻译对象, 贝尔曼注重文学翻译, 尤其是伟大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
三、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贝尔曼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焦点。他认为翻译文学作品是很必要和很重要的。在他看来,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成品, 和它的语言有一定的距离。正是这段距离把作品构建成了一个语言、文化及文学的新奇物, 并予以作品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他指出了译作的地位。一方面, 他视译作为作品之外并可独立于作品而存在的东西, 另一方面, 他认为译作能使作品完善, 并可以把作品推到一个高于自身的位置。由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 即普通可译性和作品可译性。普通可译性是从语言学家的角度的来看的, 它指出因所有的语言都是语言, 故任何一种语言都能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但是各种语言彼此相异, 故语言之间的翻译也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也就是说, 可译是绝对的, 不可译是相对的。作品的可译性是指一种内在的必然性, 一切作品都是可译的。
然而, 他继而指出, 文学翻译面临诸多危机。他指出, 人们从事文学翻译时往往会被一系列变形的倾向所俘虏, 从而使原文本的异的特性遭到严重的压制与破坏 (1985) 。这种变形无疑会导致译者偏离翻译的纯目标。为了避免这种偏离, 他呼吁译者应该对翻译进行分析, 以找出可能会影响其翻译实践并且会不自觉地影响其在语言和文学层面的选择的变形系统 (1984/1992:6) 。他分析了十二种文本变形的倾向, 例如合理化、明晰化、韵律的破坏、方言或异国情调的破坏等 (1985;Laurence Venutti, 1995:284-297) 。他认为, 这种变形倾向把文学翻译至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译者应对翻译进行分析以谨防这些变形的发生。
以上是针对散文翻译和小说翻译而言, 放在诗歌翻译上, 也是同样适用的。对于诗歌翻译, 贝尔曼在他的著作中有非常独特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 要进行诗歌翻译就必须对要翻译的诗歌的特性 (形式和内容) 有着充分的认识。每一首诗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与其他诗歌相联系, 共同处于一个相互翻译的网络中。在研究一个作者的诗歌时, 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诗歌, 同时也要研究其散文作品, 然后再回到诗歌。只有这样研读过原作, 不断对其进行阅读和重读, 才能把握这些诗歌的自身的内在本质和特色, 做到尽可能尊重原作的语言和文化, 不为变形倾向所引诱而偏离翻译的伦理目标。
四、翻译批评
贝尔曼也是一个翻译批评家, 可以说他的主要翻译理论著作和论文都是他翻译批评论的展现。他指出, 批评是翻译的过程, 翻译也是批评的过程, 翻译批评是批评的批评, 重译是对前译的批评 (1995/2009:25-30) 。他指出, 他的批评论与以往对翻译的批评是不一样的, 在他看来, 18世纪以来的对于翻译的批评只不过是一种 (judgment and evaluation) (1995/2009:1-21) , 只有在对译作自身、对译作的基本特征、对使译作成为其自身的翻译方案、翻译视野以及对译者的立场这些角度来进行严密的分析时, 翻译批评才真正开始上路 (1995/2009:3) 。贝尔曼的分析基于对译作和原作的阅读和再读。他说, 对译作的阅读促使他走向译者, 他从三个方面阐释译者:译者的定位, 译者的任务, 以及译者的翻译“视界” (许均, 袁筱一, 1998) 。
贝尔曼的翻译批评把译者提到了一个显著的高度, 翻译的方案和视野都是以译者为中心, 由译者决定的。译者在所有层面上都扮演着批评家的角色, 而重译则是对先译的批评。在他看来, 翻译是语言、文化和文学的塑造者, 具有创造性和自足性, 故译者的任务在本质上也是自足的, 译者具有主体性, 即“个人化” (individuality) 、“自省性” (reflection) 和“自由度” (freedom) 。个人化是指译者的独特性。自省性指的是译者在自己活动的领域内进行自我反思。自由度指的是每个译者对自己的活动以及活动结果负责。他也对译者进行了定位。他指出纯正的译者要以原作、原语和原作者为起点进行翻译。其次, 他认为译者要懂翻译的历史, 不懂翻译历史的译者是一个憋足的译者。再次, 他提出译者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译者翻译时应以书为据而非词典。
在谈到翻译的立场问题时, 贝尔曼认为它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折中。一方面,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为翻译动机所驱对翻译任务有着自己的认识, 另一方面, 译者内化了一般的翻译标准。译者的翻译立场提升了其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 却使其自身受到三种危险的威胁 (chameleon-like shapelessness, capricious freedom, and the temptation to be self-effacing) (1995/2009:59) 。用许均, 袁筱一的话来说, 就是“他可能为了讨好目的语而做出随意的改变;他也可能为了平衡所谓的孤独感赋予自己某种不负责任的自由;但更为常见的是译者总有隐身于原作之后的企图 (或曰译文的透明性) ” (许均, 袁筱一, 1998:265-266) 。
至于翻译方案, 贝尔曼认为翻译方案决定了译者在实现文学文化移植所充当的角色, 例如如何选择翻译模式和翻译风格。翻译的视界中的视界是阐释学的术语。在贝尔曼看来, 译者的视界是指决定译者感受、思考和翻译的语言、文学、文化以及历史的因素。
五、翻译伦理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 为了使翻译成为真实意义上的翻译, 贝尔曼提出了翻译的道德准则和翻译的分析方法 (1984/1992, 1985) 。他的道德准则或标准包括呈现和确定翻译的纯目标, 即“以异为异”, 并为其辩护。他定义翻译的道德准则是翻译理论的任务之一。在他看来, 翻译的纯目标就是“以异为异”, 这展现了他对原作语言和文化极大的尊重和推崇, 这就是贝尔曼的翻译伦理。学界有学者对他的翻译伦理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例如王大智 (2005) 指出贝尔曼是最早提出“翻译伦理”这一概念的学者。贝尔曼的翻译伦理思想在翻译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翻译伦理风”, 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翻译伦理问题, 韦努蒂提出“存异伦理” (ethics of difference) , 皮姆提出“译者伦理”, 我国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研究翻译的伦理问题。
六、结语
贝尔曼主张“以异为异”的翻译理念和翻译伦理, 极为尊重异国的语言文化和重视翻译在发展自身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性。他的翻译思想深受了施莱尔马赫的影响, 同时他和施莱尔马赫影响了韦努蒂, 便有了后来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 贝尔曼的翻译思想不仅把法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间 (许钧袁筱一, 1998) , 其实也把整个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间。本文虽然试图做到全面介绍贝尔曼的主要翻译思想, 但终究太有欠缺。首先是没有找到《翻译与文化:远方的旅馆》 (1999) 的英文著作, 其次是对手头所掌握的材料研读不深, 有待进一步深读并重思。
参考文献
[1]Berman, Antoine. (1995/2009) .Toward a translation Criticism:JohnDonne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Francoise Massardier-Kenney) .Ohio: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Berman, Antoine. (1985)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In Venuti, Lawrence. (Ed.) . (2000)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ondon&New York
[3]Berman, Antoine. (1984/1992) 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Translated by S.Heyvaert)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Press.
[4]洪溪珧.《翻译批评论:约翰.唐》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1期, 142-147.
[5]荣军, 许丹.翻译的后结构主义视角[J].语言学, 2006年第8期, 151-152.
[6]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理论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第12期, 44-47.
[7]王东风.评《当代法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 1999年第3期, 58-60.
[8]吴南松.谈译者翻译立场的确立问题[J].中国翻译, 2000年第4期, 36-40.
[9]许钧, 袁筱一等.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决策者说:主要从领导者的角度,结合个人经历回顾大事、要事,揭秘档案在重大决策中的独特作用,抒发对档案的感同身受。
档案与我与我家:主要以个人和家庭在工作及社会生活中与档案发生的“亲密”接触为背景,讲述档案与民众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密切关联,挖掘发生在普通百姓中间的档案故事,凸现档案的社会意义和“惠民”价值。
我的档案我公开:以追踪现代名人为主,通过揭秘其成长史、奋斗史、情感史等,展示名人耀眼光环背后的故事,提炼人生意义,启迪人生价值。
四海钩沉:讲述重大、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片段,重要文化遗产的发现经历,关注曾经喧嚣一时的社会事件,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品读与回味,促发对历史的了解和思索。
档案人语:档案工作者交流思想,讨论业务的园地,主要刊发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有真知灼见的新思考、新探讨类稿件,以促进档案研究的繁荣和工作的开展。
天地副刊:主要刊发有深度有品位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题材不限,突出读书与欣赏的氛围,给广大读者一个感受文化修养的精神园地。
兰台秘光:以揭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档案事业的惊险曲折经历和感人事迹为主选,配以可公开的有重大影响的档案文件,为人们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和档案工作打开一扇窗口。
珍档巡礼:披露馆藏档案珍品,挖掘和宣传档案的历史价值,满足广大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
历史的名词:以建国前后以来曾广为流传、反映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名词为对象,深入揭示名词的由来和历史真实,“一滴水见太阳”,唤起经历者的回忆,给后来者以启迪。
稿件可用电子邮件形式发我刊电子信箱:hebdatd@163.com,也可通过邮局寄至我刊编辑部。
关畅,女,是海林农场学校四年一班的学生,今年十一岁,现任本班班长兼任少先中队队长。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也是老师的好助手,班级的好班长。
一、优秀的品德、优异的成绩。
关畅同学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担任班长,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她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关心同学。学习上,她求知欲强,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曾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以身作则,尽职尽责。
关畅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当同学有不会的题时,她会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解;当同学之间有矛盾时,她会做善解人意的调解员。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和信任她。关畅作为班长她每天都是早早地到校,安排做值日,安排交作业,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在老师来校之前就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学校状态;每天早上、中午都能够主动带领同学们读书、开故事会、识字等活动,是老师的好帮手。
三、爱心助人,甘于奉献。
关畅同学非常有爱心。记得在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时,作为班长的她积极组织全班同学为灾区捐款,在她的带动下,学生都能够积极捐款。同时,她还默默无闻地为班级和同学们服务,没有一句怨言。每次班级大扫除都能够一马当先,什么活都抢着干,给同学们分配任务,很好地起到了一个班长的作用。
四、勤学苦练、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关畅同学能够珍惜这份荣耀,她时刻牢记自己少先队员的时代使命感,努力自强自立,自觉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了剪纸、竹笛的学习,她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各种奖项。
在同学们心目中她无疑是一个好班长,一个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老师的眼中她更是一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我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部干事.....,进入大学以后,对所有的事都那么好奇,大学是个我们遇到的一个全新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着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青协是个大的集体,虽然我们分了部门,但我们分部不分家,我们还是在一起工作的,也正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去完成每一个青协活动,才使得我们更加熟悉我们的青协成员,才有了现在深厚的友谊,通过青协这个平台,我锻炼了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加成熟,总之,青协让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讲述我在大一参加的部分青协活动,以及我的个人感悟。
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首先我参加了青协的初次面试,很幸运的是我通过了,在干事的面试中,说实话我是和室友一起去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天我是相当的郁闷,因为我参加的学校的学生会和院部的学生会的面试我都被淘汰了,我不相信我是没有实力的,只是因为我比较保守,放不开而已,于是在青协干事面试的时候,我真的豁出去了,我献出了我的处女唱,一首《父亲》送给了当时的评委,虽然我当时唱的怎么样我自己都不知道,但那天我真的释放了生命,因此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干事成员,说实话,那是我是多么幸福,因为青协,我正式进入了大学生活,转眼间,一年就如白驹过隙一般流逝,但这一年我参加了许多活动,而且也学到了许多。
青协的第一个活动是2012.11.1开始的校运动会的志愿服务,我还记得我当时几天都一早来到青协的大本营签到,晚上我要通知我的成员明天的具体安排。在校运动会举办期间我积极的参加了志愿活动,我进入场内开展了相关的志愿服务,首先,是场内的垃圾,我和我的组员将运动场的垃圾清理了一遍,当看到需要的运动员时,我们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拿行李,当他们累的时候搀扶一下,的确,那几天的确很累,因为我不只要参加青协的活动还要到班上签到,但就是因为如此,忙过后,感觉真的很锻炼个人能力。
在2012.11.12—25,青协举办了维护食堂秩序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也参与到了其中,我认识到文明早餐的重要性,以后我要做的以身作则,把青协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图书馆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志愿者的身影也到了那里,在2012.11.14.我参加了志愿服务图书馆的活动,我们青协的成员将图书馆彻底打扫了一遍,我到了三楼读书室把他打扫了一遍,那次活动我也认识了不少人,另外,我也明白图书馆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要将图书馆看成我们的家一样,因为在这里我们获得了我们想要的东西。
大学是个小的社会,我们在这里能遇到许多,我们刚刚离开家门进入这个小社
会难免有点稚嫩,法律知识的不了解是相对的部分大学生的普遍显现,导致了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因此在法制宣传日2012.12.2-4.青协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普及了大家的法制观念也让我们自己对法律有了一定了解。
雷锋是大家公认的好志愿者,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2012.3.5.我们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雷锋的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要学习的,作为青年志愿者更应该要发扬和宣传好雷锋精神,让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的校园内扩散。
绿色生活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绿色却比以前少了,天空也没有蓝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正在这时,青协于2013.3.8/4.20.分别举办了植树和绿植领养活动,这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绿色对我们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真正的去为他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交通安全问题是我们现代社会问题中,相当严重的问题,“中国式过马路”就是网友对部分不文明的中国人过马路的调侃,交通事故猛如虎,它的一次次发生都会带来许多不幸的事,在2013.4.20日,青协联手交警大队一支队开展了交通志愿者的活动,虽然那天下着雨,天气也比冷,但我们青协的志愿者们没有畏惧,做好了我们志愿服务的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青协这一学年最后一次活动是2013.5.29的留守儿童慰问,在六一来临之际,我们给他们传播我们的爱,让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成立至今,在工厂、车间领导的关怀下,先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年被公司评为红旗班组,职工模范之家、青年文明等荣誉称,是发动机生产装配中的主力军,至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以来,在人员优化和生产线缩短的情况下,班组发挥出巨大潜能,今年班产量日均最高达到了800台,月产达16000余台。
一、在生产精益管理上,班组针对人员变动大、车型多、状态复杂的情况,结合精益生产的不断推进,不断地改善创新,坚持每天生产异常情况写实,为工厂和上级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地原始数据200多份,以便不断地进行改善(其中包括停工待料、品质异常、标准作业、目视化制作、产品摆放、物流配送和设备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截止-6月份,班组共生产了CB、CG和出口外卖、外贸发动机等16个品种共计台,无一掉产,其中包括公司的重点车型006、007、002系列和091系列新品发动机,圆满完成今年共识重点车型和国Ⅱ的发动机装配任务。
二、在品质控制提升上,班组狠抓内部管理,大胆推进精益管理中的QC管理方法,制定的严格的工艺纪律和装配中的过程控制,不合格品推移图和统计分析图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下检上的品质控制要求,积极开展质量讲评活动,按照三不原则把拦住缺陷不外流作为班组质量培训的主题,切实有效的把质量萌芽问题解决在本小组。1-6月份下检上拦住错漏件36件,累计奖励员工540余元,奖励人数12人,批量缺陷拦住3起,累计奖励员工450余元,并尽可能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外流,确保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受控。使多机型,多品种的外卖、外贸机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2.16%。班组还把外观品质和错漏装作为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层层把关,各尽其责,经过动员全体员工的努力,该小组外观不良控制在1.10%,错漏装控制在0.30%以内,发动机机油皂化的问题从往年的6台减少到0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三、在节能降耗,成本控制上,精益管理的推行时减少各种浪费,降低成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班组大力宣传成本意识,让员工知道并理解浪费是企业走向死亡,没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原因之一,在班组的所有辅料中,各种型号的密封胶是最难控制和掌握的成本之一,而且进口密封胶很贵,从最初的班产量平均1000余台算,每月得消耗密封胶3400多元,仅1-6月份共消耗了18000多元,比同期上半年节约了一半的成本费用,资源有限,智慧无限,只有在合理利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才能去占领和开拓市场。所以在宣传五保控一得基础上,让班组每名员工节约身边的每一双手套,棉纱胶水,纸张是精益宗旨,然后才能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今年上半年小组计划费用4.5万元,通过对工料辅具等领用控制,严格走节约型班组道路,实际发生3.03万元,节约成本费用1.47万元。
四、在现场5S目视化管理上,班组组织员工对现场的废旧物品进行分类定置,要求做到分类物品定置摆放,标识明确,生产现场的货架,盛具车,部件明示票粘贴过塑17个货架,安全警示标语,提示4处,给员工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班组还不断的通过5S管理,整顿和清扫不断提高员工的素养,使生产现场的定置和产品摆放规范有序,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共划分定置线14处,设置定置区域11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同志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1935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永登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牢记宗旨,情系“三农”。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50多年,心无旁骛,育种报国。在兰州地区将当地春小麦改种冬小麦获得成功,实现了小麦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近五年向农民无偿提供原种3万多斤,多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苦农民,自己却甘于清贫俭朴的生活,至今使用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旧家具。
二、淡泊名利、矢志不渝。1959年他主动放弃留京机会自愿到陕西,开始在省农业厅工作。为了育种事业,主动放弃大城市省级机关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要求调到地处农村小镇的学校工作,50余年坚守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教学试验农场,从事小麦育种。1996年到退休年龄,多方奔走,直至给时任省长程安东写信,得以继续育种事业。此后,他不负厚望,成功培育了武农148、武农986两个小麦新品种且大面积推广,目前又有三个优良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
三、求真创新,成果斐然。50年如一日,住在农场,从小麦播种到收获全程仔细观察,创造了“小投入高命中率”育种方法,被誉为“赵瑜育种法”。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等五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36亿元。为了能让新品种尽快推广,他坚持不卖品种经营权,创造了独特的良种推广模式。
四、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精研业务,言传身教,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也影响和一大批青年教师,使他们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讲台四十七年 爱心培育桃李
呼秀珍是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65年走上讲台,47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没有因病因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有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有收过学生1分钱的补课费。
她是师德的表率。曾三次出席陕西省及全国师德论坛,她真实的事迹和真情的发言感动了许多人。从1999年至今13年,她应邀作师德报告456场次,听众约14万人。
她是育人的模范。连续27年当班主任,用不懈的努力转变了一个又一个差班,用辛劳和慈爱换来同学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她爱学生,一个不放弃。特别对那些家庭不健全和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她的班级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班集体。
她是教书的专家,常年坚持的“一分钟演讲、”“新闻播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称之为“快乐的语文课”,教学效果好。
她是教科研的领头人,她参加过7次省市及全国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她负责的教育部实验课题历时5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
她是爱的使者,资助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同志,汶川地震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而她自己却过着平凡而节俭的日子。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培育了两个优秀的女儿、女婿,被咸阳人民称之为“雷锋家庭”。
1999年,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及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委分别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教师呼秀珍同志学习的决定”。2012年,中共咸阳市委再一次作出《关于开展向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学习的决定》。
专注教育事业 推进专业建设
卢庆林,男,49岁,中共党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28年来,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学一线,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主编《电子线路CAD設计》、《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等5本高职统编教材和3本校内实训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教材荣获“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主编、副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实训》,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开发出“2个平台+7个模块+9条路径”的独具特色的“模块化学分制教学计划”并推广使用;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两头在外,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和“任务引领,真实载体,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新型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与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开展以“七联动”为核心的多方面深层次校企合作,企业捐助资金和全套技术及设备建成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最先进的“SXPI-OMRON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带领本部门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畅游生命长河 阐释学者精神
舒德干,男,1946年2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科协委员,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学馆名誉馆长。
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973”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年轻教师基金项目以及德国洪堡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共十余项。在“寒武大爆发”、澄江化石库和动物门类起源研究以及高肌虫研究上都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就。曾获得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陕西省唯一)、“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舒德干教授是一位人民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爱省、爱校之情,为了陕西省和学校的发展,他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作出了杰出贡献;发现昆明鱼、海口鱼、古虫动物门、华夏鳗等重大成果,为我国、我省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在日常工作中,他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常抓不懈。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他从自己的奖金中捐资15万元在西北大学设立“德才”奖学金。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热心教育,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呕心沥血 谱写安康特教发展新篇章
徐兴堂,男,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康市阳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百名中学校长。1996年任职以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贫困山区实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谱写了安康特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从事特殊教育的16年时间里,他十分注重学校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全体师生中组织开展“三心(爱心、耐心、恒心)和三爱(爱岗歇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活动,培养教师献身特殊教育的高尚情操。通过组织开展赛教活动、教学观摩活动、选送骨干教师离职进修等方式,激励教职工钻研业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外出进修率达到80%以上。
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盘活校产、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教育项目扶持、争取社会援助和政府支持等途径,共筹集资金21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教学楼、职教楼、康复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厅等教学设施,添置了多媒体、康复语训等教学设备,为师生创设了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有80名聋童能开口说活,25名聋童回归普通学校读书。聋生的美术作品有150幅美术作品在中、省、市参展获奖,有12幅作品被文化部选送到日本、西班牙、波兰等国参展并获奖。成立“安康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職业教育实习基地7个,让学生学习美容美发、木工、油漆、缝纫、盲人按摩、烹任、办公自动化、豆芽生长技术,学校培养出的650名学生85%实现了就业。
身残志坚痴心教育 扎根库区守护希望
邓健,男,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大荔县赵渡初中教师。1996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在先天残疾、婚姻变故、女儿身患绝症等一系列的人生不幸面前,他死死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对教育事业心志弥坚。面对常年风沙、条件艰苦、待遇微薄的黄河库区,他战胜贫困、扎根库区、守护希望,在大荔库区群众中筑起了一座心碑。
邓健是大荔县三门峡库区移民后代,1岁多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落下了左腿残疾。1999年7月大学毕业的他,主动回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库区乡镇,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每天吃住在学校,整天趴在桌子上写教案,肯钻研,硬是把学生们眼中显得有些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如行云流水。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他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拖着病腿上下楼10多趟。为了尽量不因自己行动不便而耽搁孩子们的时间,邓健学会了骑自行车,从此,一辆自行车成了这位残疾的初中教师节省时间的最好工具。邓健任班主任多年,经常家访,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浓、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他连年被评为县校优秀班主任。
在生活道路上邓健是不幸的,先天残疾的他,先是婚姻破裂,接着是父亲离去,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7岁的女儿邓娆双腿突然出满血斑、流鼻血不止,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孩子看病的日子里,邓健在省城和学校之间来回穿梭,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落下学生一节课。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赵渡中学的数学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朝邑片第一,赢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2008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优秀班主任、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渭南市“十大道德楷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并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工程之中,家庭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还是一项持久性的教育。
就拿速算来说吧,我儿子刚接触速算的时候,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所以做起数学题来很吃力,有时写作业都写到十一点多,孩子累,我也累。在小学阶段速算又非常的重要,那么就从最基本的数概念入手,一环扣一环。用笔算,不借任何实物,也包括手指头,有的时候也在电脑上进行选题速算,更多的是在口算题卡上进行练习,然后我再批改打分,当孩子看到速算的成绩时,非常的高兴。我和儿子就连在上学和放学的接送路上也在进行着口算练习,我出题,儿子回答。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孩子能在五分钟之内做完一百道速算题,而且还比较准确,基本上都在九十八分左右。这真是时间不负有心人,我和儿子把速算当成一种游戏,在家经常的做速算游戏,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个人认为,古文经典诵读更像一个家庭教育,中华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首要的,幼儿期是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动作和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的形成。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指导孩子诵读古文经典了,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指导和筛选一些古文经典,一部分采用诵读原文,讲解分析原文与讲解相关的故事结合的方法,学习和赏析古文经典,同时让孩子诵读。刚开始的时候,不管孩子能不能诵读,能不能理解,我每天都像吃饭,睡觉一样,把古文经典诵读当成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晚上,在写完作业之余,我会和儿子一起做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互动,我说一句,儿子接下一句,我俩都乐意做“读经”活动。
从学习方法上说我们都能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听,说,读,写,义。经过反复的诵读古代经典诗文,积累了大量的流传了千百年后再被人学习的文章和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我儿子在学习白话文时,理解能力就会变得非常的强。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体悟,有着自己的思想,从而写作文也顺理成章了。
经过几年来的坚持和实践,我发现古文经典诗文竟如此的好,孩子从古文经典诗文中获得了国学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同时也培育出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马学礼是一名医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基层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工作。夫妻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妻子兼任起照顾丈夫和孩子的重任。他的妻子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女性,看视频学习做各样的美食和手工,家庭生活在她的打理下井井有条,家里到处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马学礼笑着说道:“我上辈子估计是拯救了银河系,才遇到她。”夫妻俩人十分恩爱,婚后育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夫妻俩影响下,一个个都非常懂事优秀。大儿子喜欢运动,品学兼优,小儿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多次受到老师表扬。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健康之重要,所以一直为群众健康而努力。为了更好做好本职工作,他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小家庭做起。他不吸烟、不喝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一家人坚持锻炼,定期自我体检,做好血糖血压血脂的检测,把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他深知预防大于治疗道理,所以在生活中努力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不断做好慢性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多次为老年人举办慢性病预防的讲座。
家庭和谐,夫妻双方相互尊重,互相包容,对家庭有责任心,对孩子有疼爱之心,孝敬老人,与亲朋好友及邻里关系融洽,对孩子教育有方,努力给孩子做好表率,用行动教育儿子,夫妻二人用实际行动为家庭成员创造了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___,39岁,西半屯镇天水屯村医生,他的丈夫于玉秋是天水屯村党支部书记,一双儿女懂事善良。她乡村医生十几年,在照顾好自家老人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为全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多年来她作为医生,出诊时间早晚不定,且村中年迈老人居多,工作忙、辛苦。她既要行医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很辛苦。她的丈夫,村里事务繁杂,对家里的事无暇兼顾,___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使他全身心投入服务全村的事业中去。
他的丈夫先后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星级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一双儿女懂事孝顺,每次放学陪老人聊天,主动给老人盛饭端饭,帮老人洗脚铺炕,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家庭事务,她任劳任怨,正是她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从教三十多年,先后在多个学校任教。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的提醒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平淡,乐于奉献。一直以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工作,自觉维护学校和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始终告诫自己教师是良心工程。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8月远赴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支教。援疆期间积极协助受援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先后组织了“援疆杯青年教师国语授课大赛”、“皮山县首届援疆杯教坛新秀评比大赛”,并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辅导的教师在县校组织的教学评比中多次获奖。针对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主动为所任教学科编写了一套校本作业,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称赞。为了提高当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经常主办示范课教学,推动了生物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活动,除和当地村民结开展对帮扶之外,还资助了多个困难学生,争做促进民族团结的使者,宣传内地和新疆的发展情况,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她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一丝不苟,勤勉扎实,精益求精。她用语言播种,用心血滋润。她把学生的每一滴泪珠都当作珍珠,她把学生的每一次挫折都当作天使的振翅,课堂上她对学生展露的微笑,像永绽不败的玫瑰。她用片片真情滋养光彩的童心,这不停的脚步来自责任的动力,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对学生的爱,更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平日里,她说话干脆利落,办事雷厉风行,利落中带有细微,强悍中带有温柔。学习上,她对孩子要求严格,关注到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学习进步不断添砖加瓦,时常帮助后进生,和他们谈心,教他们知识,给他们鼓励,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坚实后盾;活动中,她又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起游戏,同喜同悲;生活中,她能关注细节,关爱孩子的点点滴滴,常常和家长们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尽力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指导孩子。孩子们对她又敬又爱,家长们十分信任她。
张明富生于1962年,1980年因贫困离开了校园,到遵义、广东等地打工,在打工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积累原始资金,于一九九八年投资250多万元,在家乡团泽镇成立了贵州梦丽雅化妆品有限公司。
为了能更多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2005年又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创办了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一个集鹌鹑养殖、种苗孵化、饲料生产、蛋禽加工销售、有机肥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公司现扩建了3000吨鹌鹑蛋和1000吨鹌鹑肉现代化深加工厂,年产360万羽鹌鹑苗全自动孵化场;年产2.5万吨鹌鹑饲料厂。从种植鹌鹑饲料专用玉米11000亩,辣椒8000亩到鹌鹑养殖,惠及种养植农民近30000人。同时,流转土地230.5亩,兴建“遵义梦润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园(梦润绿色有机鹌鹑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将建设年产20万吨饲料厂,年产20万吨鹌鹑有机肥厂,1000万羽全自动标准化鹌鹑养殖示范场,1000万羽鹌鹑孵化厂。现一期建设已投入1500万元,建5栋全国首例全自动鹌鹑养殖标准房,已3栋投入使用。张明富致富不忘家乡建设,从明年起,他每年将拿出35万元扶贫260户贫困户。这些年他为修路、捐资助学投资、学习培训等光彩事业累计出资65万元。现在张明富被所在村村民海选为村长,身感自己责任重大,他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张明富作为一个政协委员,认真履行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从未间断深入全国各地农村调查和进行社会实践。2006年在市政协会上发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高视。2007年2月17日,以一个遵义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国务院献言献策(见附件:“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委员张明富致家宝同志说……”),以“鼓励支持回乡创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为中心,给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建议:希望党中央和国务院尽快制定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予鼓励和支持,张明富同志的建议值得重视。”回良玉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等中央领导也签属意见,充分肯定张明富的想法。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2009年12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讲话强调“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说:“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遵义市也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意见。
2009年张明富给市政协提案“开通团泽停了十年之久的中巴车”已得到落实。
今年提案事关民生富民路在团泽镇大坎村新修公路11公里,每公里45万元得到了遵义市政府市长王晓光亲自签批,现已动工建设。
【大学生的主要事迹简介】推荐阅读:
大学生评三好学生怎么写主要事迹10-13
优秀大学毕业生主要事迹10-22
十佳大学生700字事迹简介09-17
文明学生主要事迹05-26
文明学生个人主要事迹09-10
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06-14
优秀学生主要事迹审批自述06-05
三好学生主要事迹50字09-2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07-18
大学生个人简介的自我介绍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