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心理变化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孕期心理变化(精选11篇)

孕期心理变化 篇1

妻子怀孕了,所以你们往往会听从专家们的劝告,自觉中止或减少性生活的次数,即使不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你也会在这个时期,对性生活的欲望自然减少,因为你全身心充满了做母亲的喜悦,你的注意力全被那个未来的小生命牵扯而去。

可是,男人不一样。科学试验表明,男人每6分钟就会产生一次性幻想。如果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们不过性生活,他每天看着近在眼前却碰不得的你,心里会怎么想?

此时,假如正好有一个如花似玉的美眉对他暗送秋波或投怀送抱,或者几个要好的哥们儿邀他去风月场所散散心,那么,他“为性出轨”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尽管事后,他会追悔莫及,会痛恨自己的行为,毕竟,当你水深火热准备做妈妈时,他却在外面风流快活,可是,男人的欲望有时不以理性为主宰—这是大多数外遇的最直接的动因。

他会变得惴惴不安

32岁的一位准爸爸说:“那段时间,我品尝着即将做父亲的喜悦,但不知为什么,很多个夜晚都在失眠,

我在想一旦我做了父亲,应该怎样去承担父亲的责任。我要想孩子的养育问题,他要上什么样的学校,物质上怎样安排,这一切让我觉得压力重大。”

不要奇怪男人们的杞人忧天,在目前这个动荡的时代,工作,情感等呈现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时,男人们会想:如果我失业了,我能不能养活我的孩子?社会生活复杂,我如何保障孩子顺利平安地长大?

从远古时代,男人们就被赋予养家,保护妻子的重任,所以男人们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所培养出的忧患意识更为强烈,他们知道,除非自己足够强大,否则,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求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会出现孕期综合征

因为怀孕,你的体形发生变化,心情变得紧张不安。任何一点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情绪风暴。你会把一些焦虑,烦躁的情绪发泄到他身上,此时,他只能默默承受,因为生孩子的不是他,更何况他是个男人——我们社会天经地义地这么认为。

但在那段日子里,他不像你一样可以全心全意地呆在家里做个准妈妈。他白天要辛苦地工作养家,看老板的脸色,回到家里要改掉以前少做家务甚至不做家务的习惯,要细心体贴你,要承担照顾家庭的的重任,此时,如果他恰好不属于精力过剩的人,必然会感到心力交瘁。

孕期心理变化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产科门诊产检、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 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组 (20kg/m2<BMI<24kg/m2) 、超重组 (24kg/m2≤BMI<28kg/m2) 及肥胖组 (BMI≥28kg/m2) 各60例, 按孕前BMI分级后, 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 (孕期增重<P15) 、增重适宜 (P15~P85) 与增重过多 (>P85) 3个亚组各20例。本研究孕前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孕期增长的P15分别为10.5kg、11.4kg、12.7kg, P85分别为20.5kg、21.6kg、22.5kg。各组孕妇年龄、孕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研究得到上述医院医学与科研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治疗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1) 孕前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病史; (2) 孕期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者; (3) 孕期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者; (4) 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瓣膜病及心肌原发性病变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者; (5) 孕期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垂体瘤等内分泌疾病; (6) 孕前有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器质性脏器疾患者。

1.3 心力衰竭发病诊断

所有患者于孕晚期、产前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在心尖四腔切面上二尖瓣瓣尖水平, 脉冲多普勒心动图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峰, 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A峰, 计算出E/A比值, 取心尖四腔心切面, 启用组织多普勒功能, 分别于各节段进行组织多普勒取样。各取样点所得频谱Ea、Aa峰, 其中Ea和Aa峰反映心肌舒张功能。并计算其E/Ea比值。心力衰竭发病标准: (1) 患者临床存在胸闷、憋喘、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查体:双肺存在湿性罗音; (2) 心脏超声心动检查E/A比值<1, E/Ea比值>8; (3) 血清脑钠肽 (BNP) 检查>125pg/ml (正常值0~124pg/ml) 。符合以上3个条件中2个或以上则判断为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的 (F=175.36, P=0.000) ;孕期增重变化的 (F=114.79, P=0.001) , 两者均影响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见表1。

3 讨论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有研究报道肥胖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较正常体质量人群升高50%~100%[1,2]。肥胖患者可影响心肌病变导致肥胖性心肌病。妊娠期体质量增加过快可导致妊娠期心脏病发病率增加。妊娠期心脏病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时病情更加危重, 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直接影响因素, 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全。充分了解初产妇心脏负荷随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 增强孕期妇女的母婴保健水平, 提高围产期母婴安全[3]。研究表明妊娠期随着孕儿的生长, 子宫增大, 胎盘循环的建立及母体代谢率的增高, 母婴对机体氧的需要量激增, 循环血容量增加, 血流速度加快等因素极度加重了心脏负荷。如果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快、过多可能人为加重孕产期心脏负荷[4]。减少孕期妇女心脏功能储备。孕期妇女的心脏功能储备一直是保证产程顺利, 减少孕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因素[5]。妊娠期妇女良好的体质量变化不仅对孕妇而且对胎儿的健康与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孕期良好的营养保证、适宜的体质量维持是减少孕期心脏负担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孕期营养膳食观念的落后, 临床孕妇体质量指数增加者逐渐增多, 导致临床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 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重变化对于心力衰竭发病率的影响如何, 目前还缺乏研究。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分析原因可能与孕期增重过快导致体内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发生, 心肌细胞对脂肪酸摄取过度, 心肌氧耗增加, 心肌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增加, 逐渐脂肪变性加重心力衰竭发生有关[6,7]。

综上所述, 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患者心脏负荷增加, 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摘要:目的 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变化与孕期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 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 (20kg/m2<BMI<24kg/m2) 、超重组 (24kg/m2≤BMI<28kg/m2) 及肥胖组 (BMI≥28kg/m2) 各60例, 按孕前BMI分级后, 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 (孕期增重<P15) 、增重适宜 (P15P85) 与增长过多 (>P85) 3个亚组各20例。孕晚期末孕妇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脑钠肽 (BNP) 检查。比较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变化对孕期妇女心力衰竭发病率。结果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结论 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心脏负荷增加, 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关键词:心力衰竭,妊娠,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参考文献

[1] 程凤.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诊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5) :1770-1771.

[2] 王娜, 菀中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2例治疗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50) :75-76.

[3] 宋丽杰, 单青, 李映桃.妊娠合并心脏疾患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15) :2333-2334.

[4] 闫英云, 白润福.妊娠合并心脏病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4) :1783-1784.

[5] 杜德奇, 有风芝.孕妇心脏储备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 2010, 45 (2) :320-322.

[6] 郭潇潇, 程中伟, 方全.肥胖性心肌病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 17 (1) :79-81.

孕期的皮肤变化 篇3

首先,孕妇的皮肤多汗。因为孕期肾上腺机能和甲状腺机能都相对的亢进,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所以排汗多,皮肤比较湿润。有些孕妇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显得肤色红润、细腻、容光焕发。但也有些孕妇由于胎盘分泌的孕酮、睾酮较多,皮脂腺分泌旺盛,面部长疙瘩,变得油腻、粗糙,多见于比较肥胖的孕妇。此时,应多饮水,适当地活动,控制体重的增长,并注意皮肤清洁,可根据个人皮肤变化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护肤用品。

其次是皮肤的色素沉着加重。孕妇的面部会出现黄褐斑、蝴蝶斑;腹部及外阴部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乳头乳晕变黑。这也是因为孕期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的缘故。一般这类色素沉着在产后会逐渐消退。孕期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出时要戴帽子或打遮阳伞,搽一些防晒霜,回到室内再将其洗净,因为防晒护肤品中的防紫外线成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不可在皮肤上久留。孕期最好不用祛斑霜,因其中的药物成分可通过皮肤被吸收。孕妇还要多吃些水果、

蔬菜,补充维生素C,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

第三种变化是腹部出现妊娠纹。生过孩子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纹是白色的,而初孕妇的妊娠纹是紫红色的,多集中在腹部,有时波及到大腿的上部。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腹壁被撑大,腹壁的弹力纤维断裂,因此出现了条纹状的妊娠纹。如果平日经常进行腹部肌肉锻炼,腹肌的弹性良好,也可能无妊娠纹。妊娠纹一旦出现就不会消退,只是初产妇在分娩之后,妊娠纹由紫红色的转变成了白色的。

第四种变化是皮肤瘙痒。多出现在妊娠中期以后,特别是在胸部、腹部、下肢更为敏感,严重的还会发生皮疹——红色的丘疹。由于痒得厉害,常常被抓破,渗出血痕,结痂,称之为妊娠痒疹。发生的原因是孕期肝脏负担加重,胆汁淤积,胆脂酸排泄速度降低。重者除了皮肤瘙痒外,还伴有黄疸、肝功能轻度受损等。另外,因为胆汁淤积,使得胎盘的绒毛间隙变窄,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氧的供应,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的新生儿体重。如果发生了肝内胆汁淤积症,绝不能泰然处之,必须及时就医。当然,分娩之后皮疹和肝内胆汁淤积症则会自然消退。再次妊娠时,重复发生的机会仍较高。

孕期应穿棉制品内衣,化纤衣物会刺激皮肤,使症状加重。还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不用碱性浴皂,切勿抓破皮肤,以防继发感染。瘙痒严重的,可以用炉甘石洗液,可起到止痒的作用。

第五种变化是手足麻木。其原因尚不清楚,多与妊娠期间呕吐反应较重,进食不好,谷类食物摄入不足有关,以

致维生素B类缺乏。为了避免症状发生,应注意谷类食品的补充,多吃些粗粮,也可以服用维生素B1或多种维生素。

第六种变化是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实际上是皮下血管的变化,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青筋隆起。一般在妊娠晚期发生,以下肢、外阴的静脉明显,主要是由于妊娠子宫压迫腹腔,使得下肢及盆腔静脉回流受阻。在下肢、会阴部位,可以看到弯曲、凸起的静脉血管,有时呈蚯蚓状。病变的局部有酸胀和疼痛感觉,常常合并下肢浮肿。如果孕妇合并静脉曲张,应减轻工作,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抬高下肢,也可以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但由于妊娠的根本因素未解除,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彻底消除症状。

有外阴静脉曲张的孕妇,如果生产时需做会阴切开术,医生会避开病变部位,以防损伤血管,造成失血。静脉曲张一般在产后会缓解,症状减轻,但不会完全消退。

孕期心理变化 篇4

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心理功能的改变可以导致身体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身体的损伤或疾病也可间接地造成心理上的变化。疾病对于病人来说是个大的应激原,病人会随之产生多种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病人常见的情绪反应

(一)焦虑和恐惧

病人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担忧。会对某些检查和治疗产生焦虑和恐惧。他们希望对疾病做深入调查,但又怕出现可怕的后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但又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病人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或抑郁哭泣。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动辄生气。也会有些反常行为,如有的人突然梳洗打扮,有的挥笔大量写信,有的玩命吃东西,有的长时间向外眺望,有的蒙头大睡等。

(二)否认和怀疑

临床经常会看到有的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尤其是一些预后不良的疾病,自我否认是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可以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大多数病人否认过程会逐渐消失而适应。怀疑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异常敏感,如怀疑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药物是否对症、怕别人有事隐瞒或没给他最好的治疗,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医疗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身体上某一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乱猜测。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治疗。

(三)抑郁

患病意味着失去健康,同时还可能失去身体器官的完整性、姣好的容颜和身体形象、独立、隐私,还有前程、工作、爱情和经济上的损失等。而抑郁往往与诸多的丧失有关,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有的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有的哭泣不语;有的则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四)卑微和孤独

病人因体力下降、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而感到不受重视、低人一等或因必须受人照顾而失去尊严。这种卑微感加上社会信息的剥夺及与亲人的分离会使病人感到孤独。

(五)退化和依赖

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多产生依赖心理。因为一个人得了病之后,自然会受到家人的照顾和周围同志的关心,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只要亲人在场,本来自己能干的事也让别人干;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去;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认知的改变

疾病所引起的病人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破坏了病人的心理平衡,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在感知方面,意识清醒的病人可以表现迟钝,也可表现得过于敏感,以致产生错觉和幻觉。有疑病倾向的病人可以强烈地觉察到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肠道蠕动等。枯燥的住院生活使病人产生度日如年的错觉。有些病人会发生定向障碍;记忆力方面,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地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嘱,甚至刚发生在身边的事,刚放在身边的东西,也难以记起;思维方面,主要表现在逻辑思维的能力受到损害,如一些病人在医疗决策上,即使是面对不太重要的抉择往往也表现犹豫不决。有些病人可能草率决定,但不久这一决定成为病人苦恼的根源。

意志变化

首先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会引起病人痛苦和不适,需要病人忍受。此外,许多疾病同不良行为或生活习惯有关,治疗疾病过程中,需要很大程度上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些挑战需要病人的意志努力,也会引起病人意志的不良变化。有些病人表现为缺乏坚毅性,稍遇困难便妥协、失去治疗信心;有些病人变得缺乏自制力、感情用事。

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感)和自我控制等。一个人患病,尤其是首次患病,其自我概念常发生变化。主要变化和原因有:

1.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会损害病人的自主感和自负感,使病人对自己控制生命的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产生无助和依赖感。

2.疾病使病人丧失了包括健康在内的许多东西,病人感到忧郁、悲哀,导致自我价值感或自尊心降低。

男性结婚后的心理变化 篇5

在外人的眼里,男人是很坚强的,因此才有了“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流血不流泪”的说法。但这只是在没得到女人之前的状态,男人必须承受着一切。不管家里发生多大的灾难,事业上遭受多大的挫折,他都一力承担,从不抱怨。

可是当他有了你,男人明白了之所以有泪不轻弹是因为“未到伤心处”。其实男人的内心很脆弱,多年来他自己一力承担那么多,他需要多一点的呵护,多一点的关怀,希望得到更多的爱,特别是来自爱人的爱。

2、变娇贵

在没得到女人之前,男人是女人坚强的后盾。他少生病,很健壮,在女友不舒服的时候二话不说就会抱着往医院走,可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却是能捱则捱,实在不行了才去看医生。

在得到女人之后,男人不再假装坚强,总是动不动就说哪里不舒服,即使是一丁点的感冒流鼻涕。其实他们并不是娇贵,还是想看你为他担心的样子,男人觉得这是一种幸福。男人内心总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希望看见爱人为他担心为他焦虑,从爱人处得到关怀和关注是一种幸福。

3、更加相互迁就

在得到女人之前,男人总跟女人说:爱一个人就是要接受他的缺点,让女人去接受自己的一切,同样他也接受着女人的缺点。

在得到女人之后,男人更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句话,只是在他接受女人的缺点的同时,自己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改掉身上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让女人不需要再忍受自己的缺点。

4、越来越害怕孤独

在单身时,男人总是很自由,独来独往,不受束缚,有人会说,单身时候最孤独了。可是当得到女人后,男人比单身时更怕孤独,因为习惯了有你的日子,一旦哪天看不到你,会觉得缺了点什么,尤其是忙完公务后回到家,更希望有人提前烧好热水,给个拥抱。

5、变得宽容

在得到女人之前,恋爱的时候男人很霸道,认为女人做什么事都应该按照男人的意愿来做,要听从自己的。那是因为男人认为女人很多都不懂,不谙世道,需要男人的指导帮助。

在得到女人之后,男人才知道女人已经长大了,明白了女人也有自己的圈子,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男人不能够干预。男人变得宽容,不再对女人明令要求,让女人开拓自己的事业,享受自己的生活。

6、变懒

第一课时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篇6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第二课时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

第三课时 早恋现象透视

教学目标: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

教学过程: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思考。

1、什么是友谊?

2、什么是爱情?

3、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第四课时 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询问学生:

你们平常与异性同学交往得多吗?有没有碰到过引起别人误会的时候?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出:异性同学间交往次数多些、时间长些、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不正常,甚至飞短流长,这是正常的。

活动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是封建思想残余的作用。

2、是青春期发育时对异性交往的敏感和排斥心理以及猜忌心理的作用,是出于少年特殊好奇心理。

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待周围的误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① 友谊要真诚。

②只要没有掺杂杂质,对周围的冷眼猜疑,可不屑一顾。③要用理智控制感情,把握分寸,防止逆反心理破坏纯真的友谊。

活动四:如何与异性同学处理好关系呢?

1、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和气质,积极参与男女同学间的广泛接触和感情交流,主动友好相处。

2、异性交往接触时,不要将性别作为能否接触的前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3、男女同学交往应注意男女有别,不失礼仪不尽情放肆。

4、自尊自爱,不说粗话脏话等。

5、交往时,言词举止要得体,否则易产生误会。

中孕期未婚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未婚先孕因其在家庭、社会中都难取得支持, 故未婚先孕的年轻人因受到家庭、社会、传统习俗、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行人工终止妊娠, 直接影响到引产者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现将中期引产患者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 共收治中孕引产48例。

1.2 引产的方法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均一次成功。33例患者均为初中文化, 农村户口, 其中15例为在校学生。

2 患者的心理反应

2.1 紧张焦虑

未婚先孕终止妊娠者,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体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少言寡语;极力掩饰自己的病情;对前途丧失信心等[1]。

2.2 自卑自责

未婚先孕者有共同的心理, 明白自己不论在家庭、社会都会受到指责和嘲讽, 故陷于顾虑重重或极度懊悔之中。担心引产术后是否会造成不孕, 对引产的胎儿不舍, 医护人员态度冷漠, 嘲笑自己;使她们得到心理支持少, 自尊心受挫, 自卑感增强, 更加沮丧、消沉。

2.3 疼痛

在引产手术过程中, 主诉最多的是手术时疼痛及精神紧张, 其中以疼痛是患者在生产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而对未婚先孕者来讲, 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明显高于已婚者。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入院时心理护理

这类病人应安排安静病室, 人员流动少的房间, 以免碰到熟人, 给其增加压力。询问病史时, 应尽量避免第三者在场, 尊重病人的隐私。护士应做到:聚精会神地倾听, 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语题, 保持耐心, 问完病史后不要与别人交头接耳, 以免引起病人的误解。

3.2 产前的心理护理

未婚先孕者, 多表情羞愧, 对接受手术更是紧张和恐惧, 希望医护人员给予保密。针对她们的心理状态, 给予耐心热情接待, 个人隐私的保密是医护人员的职责, 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并对其讲述生育的过程, 让她们对引产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以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以便更好地配合引产[2]。

3.3 讲解引产方法及过程

利用图片和视频向患者详细介绍羊膜腔内 (外) 引产方法的适应证、操作过程及优缺点, 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使其更好的接受并配合引产。

3.4 产时心理护理

3.4.1 指导患者采用分娩呼吸法

分娩呼吸法[3]既可以缓解分娩疼痛, 使分娩顺利进行, 又能使患者将注意力都集中到呼吸上, 避免腹部或其他肌肉白费力气, 有助于宫颈口的扩张, 缩短产程。

3.4.2 给予精神支持

产时要鼓励孕妇坚定信心, 给予清淡饮食, 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处理产程, 注意观察宫缩强度、阴道出血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使患者增强安全感[4], 护士守护在患者身边, 向患者解释疼痛是正常现象, 并不断给予安慰和鼓励,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 使其精神愉快, 情绪稳定, 以减少产后出血。

3.5 产后的心理

3.5.1 做好生活护理,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产后患者常感疲劳, 护士应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并保持会阴部清洁, 预防感染;由于产时消耗能量较多,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忌食生、冷、硬、刺激性食物;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3.5.2 产妇情况稳定, 可转到病房, 尽可能将产妇安排在原

来的房间。护士应特别关注产妇的失落、自责、痛苦的心理, 执行护理操作或检查时, 动作应轻柔、细致并讲解目的, 取得合作。作出详细的饮食指导, 做好回乳的宣教和准备。沟通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以免损害病人的自尊心。严格保护性医疗制度, 保护其隐私权, 避免医源性刺激.

3.6 健康教育

做好宣教工作, 向患者介绍女性生殖保健常识、避孕措施, 同时也要说明未婚先孕对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危害, 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教育她们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关系。

4 结论

近年来未婚先孕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未婚先孕给未婚者的身心、生殖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护理人员应充当护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给予这类求医者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教育, 使她们尽快恢复健康, 树立信心, 重新回到健康的生活中。

摘要:目的 探讨中期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48例中期妊娠患者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患者进行产前、产后心理护理, 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结果 减轻了中期引产患者的不良情绪, 患者能够接受并主动配合引产。结论 对于中期妊娠引产患者,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更应注重心理护理,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主动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引产, 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琳.未婚先孕者人流术时的心理分析及心理疏导[J].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6 (2) :25-26.

[2]王雪云.中期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 2003, 24 (24) :77.

[3]杨慧霞.轻松孕产一本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35-236.

孕期心理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孕期心理;胎儿;妊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51-02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以及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妊娠期间妇女心理的变化对胎儿的影响。相关研究证实,积极的情绪可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生成,消极的情绪会导致体内一些有些成分释放到血液中,从而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被胎儿吸收,在应激的状态下消极的情绪将引起胎儿先天发育不良或导致胎儿夭折。[1]因此本文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选取孕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孕妇积极、消极情绪对胎儿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围产期检查的50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分组,每组感染各25例孕妇。其中观察组孕妇的年龄为22~38岁,孕妇平均年龄为(28±4.2)岁,孕妇怀孕时间为3~7个月,平均孕期为5.8个月。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为24~32岁,平均年龄为(27±3.8)岁,孕妇怀孕时间为3~7个月,平均孕期为5.2个月。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不存在差异性(P>0.05).本组实验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孕期综合症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孕妇在怀孕期间采用积极性的事件对其进行刺激,(如每天向孕妇讲笑话、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信息),让孕妇拥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心情。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消极的事件对其进行刺激(如向孕妇讲述一些悲伤的事件,传递一些消极的观念)。观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胎儿及孕妇血压及胎心的影响,并记录两组孕妇的血压和胎心率的值。

1.3 正常血压值及胎心率

成人收缩压(mmHg):90~140,舒张压(mmHg):60~90.

胎儿胎心率正常值:120~160次/分

1.4 对两组孕妇的血压值及胎儿胎心率采用SPSS17.0進行统计学分析,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胎心及血压与观察组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其结果见表1

表 1 两组孕妇血压及胎心率对比

组 别收缩压舒张压胎心率P值

观察组(n=25)110±1575±15130±15

<0.05

对照组 (n=25)135±2080±25145±20

3 讨论

妊娠对女性而言是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过程,在妊娠过程中女性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均存在较大的改变,由于怀孕期间,体内激素的变化将导致妊娠妇女处在持久而强烈的应激状态中,从而在生理及心理上对孕妇造成影响。

孕妇常见的心理改变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依赖等心理,孕妇出现焦虑的情绪是因为个人的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从而导致其感到失败或内疚。焦虑正常的生理反应包括血压的上升,心率的加快。本组实验中对观察组孕妇讲述和解析怀孕及生产的注意事项,给孕妇传递怀孕及分娩的正面信息,让孕妇对自己整个怀孕过程感到有信心,并观察孕妇的血压及胎儿胎心的变化,发现其变化值一直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而对照组孕妇给其传递怀孕及分娩的负面信息,让孕妇处在一个焦虑的环境中,发现其血压和胎儿的胎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甚至超出正常值。[2]

抑郁是一种持久的心情低落状态,并且常伴有焦虑的产生,而孕妇妊娠期的抑郁是指孕妇出现胆怯、自卑、愤怒、绝望等悲观情绪。不同妊娠期孕妇的出现抑郁的概率不同,在本组实验中对照组孕期为16~24周的孕妇出现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5%,均高于其他孕期的孕妇,因此对孕妇进行心理监测时,应重点对这部分孕妇进行监测。产前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不仅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孕妇会讲抑郁的状态持续到产后,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出现,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

恐惧是由于孕妇对妊娠缺乏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其过分关注自身身体变化,若稍有不适就会产生惶恐不安的心理。有的孕妇因为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怀孕,因此其在整个怀孕过程中过分担心孩子可能存在缺憾,从而给自己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而快到分娩期时,这种害怕的情绪会越来越明显。[3]

由于怀孕后孕妇的心理会变得脆弱,对身边的亲人尤其是丈夫会变得特别的依赖,有时就像孩子那样容易情绪化。这也许与孕妇在怀孕期间,身边的亲人过于对其关注及照顾,从而导致孕妇产生依赖的心理,形成过分的娇气、甚至饭来张口。这种情况分娩后由于具有了做母亲的责任,因此孕妇会慢慢调整过来的。

孕妇如果在妊娠期一直处在一个消极的状态中,那么这些消极的心理情绪则会导致孕妇产生孕期并发症,如习惯性流产、妊高症、早产等。相关的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妊娠剧吐很可能与孕妇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有关,如过分地紧张和害怕。孕期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对分娩的结局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孕妇过度害怕分娩带来的痛苦及过分担心自己没有能力顺利诞下胎儿,致使产程延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等,从而影响顺便分娩,因此导致目前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4]

孕妇不良的情绪不但会影响妊娠和分娩方式,还会导致产后抑郁的产生。相关资料显示孕期抑郁焦虑对产后孕妇出现抑郁症的发生率是呈现正相关的,且抑郁还会导致产后母乳分泌过少。胎儿的成长发育需要母亲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其内分泌及血液的成分,从而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流产。

综上所述,孕妇孕期的情绪会给孕妇及胎儿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应该密切关注孕妇孕期的心理状况,以保孕妇能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下顺利诞下胎儿,确保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1] 战燕;彭卫焕;崔保忠等.自然流产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83~84.

[2] 厉萍;马弢;高庆岭等.妊娠剧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06,21(7):1~4.

[3] 梅志雄,郑军生,许成芳.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处理对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0):1478~1480

孕期心理变化 篇9

本课第一部分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为主线,在课堂设计中,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先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体验自身的生理变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归纳出青春期外在的以及内在的变化,从而延伸到第二性征,有些班级的学生对第二性征这方面的知识表现的较害羞,使得教学课堂很安静、氛围太过沉闷,甚至有点尴尬,这种尴尬的局面需教师来打破,恰当的引导学生以平常心看待、能大胆的交流各自对于青春期的疑惑;但也有班级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很好奇,课堂气氛很活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伴随着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也开始有很大的变化,第二部分就是以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创设了情境、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大胆的交流,克服一些学生羞涩的心理,使学生从本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最后课后开展“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活动,既可以使青春期教育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又可以使父母更多了解子女的想法,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创建和谐的家庭,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的目的。

成功之处:通过复习已知知识,科学地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渴望知识的热情,解除学生对青春期知识学习的心理障碍,导出新课内容。通过讨论,了解学生对青春期的认识程度,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奠定基础。由学生列举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后,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练习1的要求分析自己的发育情况。介绍可以查阅的报纸、刊物、书籍和网址等。如:健康周报、大众医学、健康教育读本、中华教育网、青年网等。正确认识由于性器官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正常的生理现象,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异性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同学友谊,树立远大理想,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出来,在多媒体平台上演示并解说。作为课堂小结,教师不必拘泥于学生总结的全面与否、深度如何,只要他们通过学习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活动经验就够了。作业且有开放性和对课堂知识的拓展性,同时又体现了实践性。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没有利用好跟学生见面的机会,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开课时的几个问题,我是需要学生齐声回答,从而调动学生气氛的,但本班学生好像更习惯于举手回答问题,所以在刚开始时学生有点放不开。以后在上课之前一定先学会和学生沟通,充分地了解学生,从而使课堂效果达到好的提升。2.班级学生较多,学生分组过多(4-5人一组,14-15个组),在课堂上要完成的内容照顾面不足,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空中偷闲,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恰当。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基本都是简单地用“好”、“很好”之类的词,这种平淡的评

孕期心理变化 篇10

另一是广告诉求说服的心理学规律。它要求通过广告诉求(广告内容与形式),能影响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价值体验,从而促进销售实现广告目标。基于这一规律广告人要保证广告信息必须依据消费者心理特点(需要与价值)进行设计,即将消费者加工广告信息规律与消费者需求、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象)等特点联系起来设计广告并进行传播,才能打动消费者的“芳心”(消费者情感与价值满足)。

对广告传播效果评价机制问题的广告心理学研究已有不少探索,如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提出的传播劝服理论,广告心理学家科利提出的设定广告目标以测定广告效果理论。特别是近年来培蒂和卡西普(Petty&Cacippo,1986)提出的ELM模型。基于这些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评价广告效果已不仅是测量受众的广告回忆率、再认率、喜好度、购买意向等单一指标,而是认知与情感体验两方面指标的结合。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广告反应模型(advertisingresponsemodeling,简称ARM)。这一理论模型为全面理解广告效果评价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广告反应模型是由美国广告心理学家曼特等人1994年提出来的。这一模型是基于上述提到的ELM模型的原理提出的,其主要内容为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处理是沿中枢路径与边缘路径两条路径进行的。沿中枢路径,受到受众动机、能力等影响,对广告的关注集中在与产品、品牌直接相关的信息之上,如口味、产品测试、功效、成份等。沿边缘路径,受众的注意力则集中于与广告本身密切相关的信息线索上,如音乐、广告模特等形象符号。这一模型是ELM模型的完善与发展,值得学习。

消费者对广告信息加工处理两条路径受到受众卷入度水平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高卷入度水平下,受众会沿中枢路线详尽思考与产品/品牌直接相关的信息,在低卷入度水平下,受众主要靠情感打动人心的广告沿边缘路径处理相关信息。两种信息加工路线所导致的结果及其时间持续程度都是不同的。中枢路线会直接导致受众形成对于产品/品牌的态度,如喜欢/讨厌/一般等。而对品牌的态度则会影响受众的购买兴趣或购买意图。从时间持续程度看,在中枢路线条件下,受众对品牌的态度较为持久,而且不容易改变。与中枢路线相比,边缘路线则会直接影响广告受众对广告作品(表现)本身的喜欢程度,这虽然也会影响受众对产品/品牌的态度评价和购买兴趣,但从时间上看,这一态度只是暂性的,而且容易相关边缘信息线索的隐没而丢失。受众对广告的印象只是一种瞬时或短时记忆。

受众心目中已建立的熟知品牌的形象也会影响对广告的态度,对低卷入度的新产品/品牌的评价也会影响受众对广告本身的态度。这一点与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广告表现方式也会影响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加工处理路线。一般而言,高信息度的理性诉求广告会导致广告受众以中枢路线的方式处理广告信息,而靠情感打动人心的低信息度广告则会引导受众沿边缘路线处理相关信息。

ARM模型在广告评价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全面、完整地理解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序。广告人要学会通过相关调查统计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求出标准回归系数,从而有助于分析两条路线中各个信息线索与品牌排名、广告喜欢程度和购买意向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2鉴别广告作品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预期的传播目标。如是通过中枢路线信息影响品牌态度变化(动机)与对广告信息加工再到影响购买意向以达到营销目标还是通过边缘路线信息影响对广告评价(体验)再影响购买意向的方式以达到营销目标。

气候变化导致心理抑郁 篇11

可是即便获得了这么多提名,她还是因为受够了自己的工作带来的情绪而倍感抑郁,她说:“我感觉根本没有人在乎我在气候上的重大发现,我做这么多有什么意思?”最终,她因为这种情绪而结束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举家搬回了丈夫的老家英国生活,成为普利茅斯大学的教授。

帕梅森绝不是第一个因为气候变化而抑郁的人,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全球变暖心理学认为,随着风暴越来越强烈和干旱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气候变化最终将对人类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对于一般的环保主义者,尤其是对于环保领域的科学家,气候变化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焦虑情绪,并导致抑郁。

气候学家在日复一日“末日景象”的研究中,会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个更为庞大、包含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讨论的旋涡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对于像帕梅森这样的一线科学家,这个问题可能更严重,因为能够理解和处理大量气候数据的能力,不代表一定能接受这些结果所衍生的情绪,当他们的研究成果遭遇现实世界在气候问题上的集体失灵,以及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压力,你就可以想象他们的心情。

国家野生动物盟的心理学家里瑟·范·苏斯特兰,发明了一个叫做“创伤前应激障碍”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情绪:在最坏的结果发生之前做准备,并因此而导致精神上的极度痛苦。苏斯特兰说: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高度专注,而且这种专注远远超越了工作范围,它不同于家长里短的烦恼,当你专注于此,你就很难再关心家里的各种费用是否都缴纳了,棒球装备是否合适,孩子在学校是否成绩好等小问题。尤其让人沮丧的是,当你因为即将到来的气候灾难而努力奋斗时,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装聋作哑,当你把信息传递给某些人,他们却不相信你。这就像医生对病人做了全身检查后,确定这个病人需要手术,而病人却看着医生说“我不相信你”,这种感觉足以让人发疯。

因为焦虑,很多气候学家和活动家都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入他们的发现,这成为气候变化否认者所批评的重点,他们会抓住这一点,极尽所能地告诉人们应该拒绝这种不理智的科学。这就使得很多气候学家即使不面对聚光灯,也要经常克制自己的情绪,并因此而感到压力巨大。著名气候活动家麦克·提德维尔说:“你不可能在朋友家的鸡尾酒会上直接大谈海平面上升的恶果,这种既想表达实际想法,又要压制表达冲动的情绪,是所有气候学家和活动家们都需要承受的重负。”

那么,气候学家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呢?苏斯特兰提供了几种“气候创伤生存贴士”——冥想和治疗,以及特别强化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不过,苏斯特兰也强调,保持诚实也是一样重要的,不要以为自己坚不可摧,大方地接受自己的处境会让自己更加坚强。

2014年3月,《本报》的布兰亭·默克发表文章认为,也许现在可以切实讨论全球变暖的紧迫性,而不再是采用“仅仅是事实”这样的词汇,他认为,在合适的时候,科学家应该可以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譬如爆粗口来表达意见,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粗口更能表达焦急和紧迫性,默克这样形容:“我们需要他们不断地提醒这些并不深奥的道理,不管听上去有多么粗鲁或者不适。”

虽然气候变化心理学还是个非常年轻的领域,但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也许,现在应该让这些气候学家来讲述他们的内心情感,或者至少让那些精神健康研究机构更加积极地探索气候变化心理学,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需要人们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上一篇:服装促销活动后的总结怎么写下一篇:读论语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