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方案(精选8篇)
>方案一: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内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知道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能力,并保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方案二: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方案三: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一、校企政合作方案
(一) 校企政合作含义
校企政合作主要指的是教育模式, 它是由三方共办, 包括:1) 高校;2) 企业;3) 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校企政合作的方式和传统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不同, 它比较重视的是政府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合作的形势、类型主要指的是:校企合作由政府参与, 行政管理由高校参与, 三方共同去管理。
(二) 校企政合作方案
校企政合作方案的意思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 根据某一方面合作, 成为合作方案或者是协议书。校企政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第二, 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的方案;第三, 订单培养的方案;第四, 对课程教材开发建设的方案;第五, 培训以及技术方案;第六, 顶岗实习的方案;第七, 人才培养共建的方案;第八, 指导、培训的方案;第九, 技能竞赛的方案;第十, 和就业推荐相关的方案;十一, 由三方共同进行研发的方案。
二、校企政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清晰的校企政合作作理念
首先是学校不能清楚的认识到校企政合作, 学校的观点是进行校企政合作, 主要的目的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学校基于评估的要求, 合作项目主要是基于顶岗实习的目的, 学校未从企业的角度考虑, 没有结合到企业利益, 学校对合作抱有很大的热情, 但是企业对合作抱有冷淡的态度。其次, 多数企业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 认为合作可以进行选人, 选出学生却不进行培养, 对人才培养不重视, 育人的作用没有和企业的价值链融入到一起, 企业的观点是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 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
(二) 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
校企政合作在签订合作内容时, 实质性内容不强, 合作的内容主要局限在让学生实习方面, 对于合作过程中和操作相关的条款没有重视, 企业在合作方面缺乏积极性, 企业通常认为在协议签订后, 已经完成支持, 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学校让学生去企业实习, 学校只是考虑到学生实习, 在选择企业时, 没有好好地考虑企业的水平, 实习的效果并不好, 没有让教师到企业中去, 帮助解决和生产、管理相关的问题, 企业积极性被打击, 合作的形式更加表面化。现阶段, 校企政合作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合作的形式比较多, 但是合作缺少实质性内容, 学校未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企业不能很好的参与, 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不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合作的过程中, 学校不能向企业提供服务, 企业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完全的参与。
(三) 校企政合作不具有完善的合作机制
不完善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学校在派人去锻炼的过程中, 基本属于无偿性, 不能保证企业利益;第二, 高校在科研以及实践方面, 缺乏实力, 在向企业输送技术服务方面, 能力具有局限性。学校没有向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 学校采取的补偿是实行技术服务, 并提供培训;第三, 学生在顶岗学习的过程中, 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 未结合学校的资源, 实行订单教育, 也没有培养优秀员工。所以, 在合作方面, 没有以共赢为基础, 更达不到共赢的目的。
(四)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还处在发展中,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课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 直接到高校教学, 主要是负责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不熟悉实践环节, 部分教师是转自别的单位, 不具有实践经验, 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三、校企政合作发展
(一) 合作发展的原则
首先是为行业的发展服务。对于行业发展, 高校有责任为其提供支持, 在制定校企政合作的方案时, 需要为地方行业的发展服务, 物业合作人员的水平得以提高, 物业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 物业管理行业的法律制度得以完善, 业主和物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 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发展。其次是为企业的需求服务。校企合作前提是服务于企业, 它对合作效率以及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情况下, 物业管理素质比较低, 管理的水平相对较差, 纠纷发生率比较高。学校应当进入企业进行调研, 根据企业实际的需求, 结合技术的支持情况, 考虑到培训的需要, 向企业输送人才, 培养技术。再次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 校企政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学生可以实地接触到工作, 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及素质得以提升, 教学实践能力得以增强。企业到课堂中, 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 实用性明显。以企业资源为依托, 理论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 理论、实践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 校企政合作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是氛围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实践教学的课程得以完善。物业管理专业在教学主体方面主要是实践教学, 在培养人才方面比较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 设置课程的合理性对实践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并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学校应该根据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 结合服务、工作的任务等, 注重培养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的课程需要合理的设置, 有助于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第二, 联办的企业需要合理的选择。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 联办企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方式、运营的力量以及服务的理念对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我校在选择企业时, 选择的标准是管理比较规范, 具有较高的诚信, 实力比较强, 在校企合作方面, 建立实训的基地, 改变学校原有物业管理公司, 使其作为实训的基地, 合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 有助于校企合作进行。第三, 建立相适应的管理以及教学的方式。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包括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要考虑到落实生产经营目标。校企合作要想长期的发展, 需要将企业的实际经营和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多年实际经验, 学校在教学方式、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 制定合作的形式
首先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政府需要将行业政策出台, 并搭建相应的平台, 引导企业进入学校, 学校进入企业, 建设合作的平台。政府参与到合作中, 利益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情况, 学生就业困难, 就业不是对口专业, 浪费教育资源;校企政合作可以使得专业设置、岗位需要相结合;这种模式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其次, 建立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建立培养方案时, 需要三方参与。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 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教学的内容需要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 适应企业的发展, 有助于指导行业的发展。第三, 校企融入到主管部门的工作。物业管理专业处于发展之中, 行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如管理存在困难, 问题比较多, 纠纷发生率高, 法律体系并不规范。学校、企业在理论、技术等方面存在优势, 需要融入到部门管理, 向部门提供帮助, 进行毕业指导, 将行业的难题解决, 有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稳步发展。
(四) 实际的保障方法
第一, 建立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分别是三方组成, 根据级别管理, 分部负责, 并实行监控, 三方权利、义务得以保证, 有助于合作顺利进行。第二, 提供制度支持。当三方在合作意向方面形成共识后, 就可以将协议签订, 职责、义务得以明确, 三方行为形成规范。学校要对人才培养制定严格的计划, 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满足企政在理论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政府在政策方面需要给予支持, 企业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能够安排教学任务。相关部门职责相互明确, 实行保障制度。第三, 更新观念。观念需要得到转变, 服务的意识增强, 注重行业的发展,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三方在发展以后, 需要考虑到双方的合作利益,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融入自身的发展, 互相促进三方的发展。利用社会观念进行指导, 这就需要社会的支持。第四, 形成专业特色。根据区域的环境, 校企政合作注意融洽性, 专业建设具有创新意识, 根据学校的专业水平, 强化师资建设, 形成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 结合人才市场的需要, 注重实用性。此外, 还要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企业的专家作为骨干,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借助行业的资源, 建立合作机制。
四、结语
校企政合作是长期性的, 三方在合作的过程中, 需要满足自身的需求, 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 有助于维持合作的关系。校企政在展开合作时,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 有助于提升实践能力, 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 可以增强实践能力, 更好的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管理部门而言, 有助于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言献策。总之, 校政企强化合作, 切实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超.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
[2]邱秋云.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和探索——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3]李晓东, 粟勤生, 陈亮.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与招投标[J].现代科技 (现代物业下旬刊) , 2009.
[4]潘蓉.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引入深度校企合作企业的探索[J].新建设 (现代物业上旬刊) , 2013.
截至2015年,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金显示”)合作的技工院校有数十所,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市,每年企业吸纳数百名毕业生。
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助力学生培养
乐金显示企业采取的校企合作的方式比较成熟,除了有“LG订单班”,还有一套针对于不同阶段的校企合作的措施。“LG订单班”的形式,即在新生入学时便进入公司的订单班学习。在接下来学生的在校期间,公司采用择优选拔的方式对订单班学生进行选拔和培养。在此期间,公司对奖学金和教育硬件设施进行资助,每年会组织优秀员工家属拜访公司或者优秀员工回访学校等活动,增进学校和公司的互动,并提高学生对公司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按照合作发起者的性质不同,将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大学/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拉动型和政府组织型模式;从经济学角度,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根据双方合作的契约关系,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技术转让模式、合作开发(包括委托开发)模式、共建实体模式。
学校课程设置应贴近企业的规划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技工学校招生生源收窄,导致企业招收技工学院毕业生规模一直呈现缩减趋势。因此,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呼之欲出。
目前在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呈现新型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比如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实体企业,推行学员制员工,针对不同专业设立不同行业的实体企业,风险共担……这些新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让其积累了更多的实操经验。
然而,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合作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有效贴近企业的规划,公司文化课程没有很好地导入进课堂教学中去,此外,师资力量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教师不能很好传授这类型的课程,对于学生技术上培养力度不够。
企业应多层次参与校企合作
根据乐金显示公司的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特点,公司更倾向于参与到校企合作的每个环节中,包括培养学生的技术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感。由于乐金显示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有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因此,企业主要还是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及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乐金显示课程部分参与企业文化和技术,能保证学生质量和培养规模,从学校招生、培养到实习分配,企业都能参与进来。
校企合作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真正实现“校企融合、互利共赢”,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庆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服务地方经济。
二、基本原则
(一)区域性原则
校企合作应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的校企合作立足于重庆和合川经济产业布局为依托,加强与本地区的企业合作,这样有助于校企联动,降低合作成本,得到地方政府的最大支持。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合川是重要的卫星城市,依托重庆四大重点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六大优势产业,整合学校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打造精品示范重点专业,引领其他专业,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二)整体性原则
校企合作在参与主体上,既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多主体参与的运作过程,又是各个个体自主参与的过程,所以校企合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要整体推进。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以及行业对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支持,找准切入点,并加以拓展,采取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互助双赢,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及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校企合作所要求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教育性原则
校企合作的最终要求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能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都是中职教育 的重要手段,要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校内学生和校外实习(实训)学生的教育管理尤为迫切需要。
(四)利益互惠、资源共享、任务共担的原则
教育行为和企业行为,动机目的都不一样,如何找到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建立长期、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值得深思。学校与企业,本着自愿、互惠互利、双赢互动的原则,建立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进行;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人才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合作协议,企业按照合作协议接受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学实践,安排高层管理者、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进行“传、帮、带”,并优先安排优秀员工到学校任教,推动学校改革,企业与学校合作,可以优先选择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再培训,并在新产品研发、设备改造、市场推广等方面获得学校提供的优质服务。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长:董庭富
副组长:唐小川 杨智强 何华 纪大川
成员:何晓阳 颜其均 李虎 罗斌 曾松 林士兵 唐建忠 杨泽忠 王会 陈明 唐传平达洪勇 唐宏 李静 李洪江。
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由唐小川副校长。办公室成员:陈艳娜、王谊、彭小梅、周劲、何良茜。校企合作联络员:陈艳娜、王谊、彭小梅、周劲、何良茜。
(二)主要职责(1)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步骤,领导并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负责宣传和总结。(2)校企合作办公室
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审核与管理校企合作协议、参与和监督校企合作。
(3)校企合作联络员
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搞好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目标责任和考评机制,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调研和洽谈,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管制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者实训指导教师。
(三)制度保障
1、制定学校校企合作规划。
2、制定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指导意见
3、制定校企合作考核管理办法
4、各专业根据学校《示范校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本专业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四)经费保障
学校根据示范校校企合作建设经费预算情况,指导并督促各专业用足专项经费。
四、工作目标
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的专业比例达到9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比例占95%,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2300人/年,合作企业接受就业学生1500人/年,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总值500万元,学校培训企业员工2200人次/年。
五、工作思路
学校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各专业部根据学校校企合作思路及方向,按照示范校建设的任务,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实际,拟定本专业校企合作方案,自主建设,学校协助洽谈合作,具体合作方式及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利用国家建设实训基地政策,共建是实训基地。
2、共建校外生产实训基地 企业与学校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特别是生产实训耗材产品,推进学习——实训——学习模式,降低实训成本。
3、共建培训、鉴定中心
结合企业和学校资源,共建培训、鉴定中心。针对社会开展职业鉴定,针对学校的学生开展培训、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4、共建订单培养教学班
与企业合作,在现有的班级动员学生,组建订单培养教学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利用企业专业优势和项目平台,锻炼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行业骨干,学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办学吸引力。
5、共建研发中心
针对市场,利用实训基地,组件开发队伍,共同开发产品,锻炼我校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六、工作内容
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穿心人才培养模式,坚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各专业应与一定数量的企业签订合作关系。500人以下专业,密切合作不少于10家,一般合作企业不少于20家;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专业,密切合作不少于15家一般企业不少于50家。
校企合作的基本内容:
1、共同制定实施招工招生和培养计划。
2、共同商讨专业计划。
3、共议课程体系。
4、互相培训员工。学校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企业提供岗位,对学校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互相培训。
5、共同协商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6、共同开展教学评价。
7、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鉴定。
8、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教材开发。
9、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10、企业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11、企业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2、其它合作,协议进行。
七、操作策略
校企合作按照“8定”原则开展工作,做到有对象、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成果、有记载,工作看站起来思路清晰,方法具体,目标明确。定合作项目、定企业类别、定具体企业、定合作协议、定合作活动、定合作绩效、定管理办法和定建档要求。
八、实施步骤
(一)学校出台规划,校企合作指导意见,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有关文件,明确各自责任。
(二)确定目标
1、各专业部确定校企合作任务,指定范占目标。
2、各专业部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计划。
(三)项目实施
1、方案提交
各专业部在对照学校规定的校企合作目标及条件的基础上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应与合作单位在较为深入的协商、酝酿基础上,向学校提交合作方案。由学校进行项目评估审查,报分管领导审定后,校长审批。
2、项目论证
对于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项目,由校企办牵头,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对合作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合格后上报分管校长审查,经校长会决定是否可以立项。
3、拟定合作协议
对于确定的项目,由合作部门与对方单位充分协商,在学校统一制定的校企合作协议文本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具体条款,形成校企合作协议书。
4、签订协议
不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协议,由各专业部研究后上报分管校长,确实对学生培养有积极作用的,由分管校长审批;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协议由校长签署;重大合作项目由校长签署,并举行签约仪式或典礼。
5、项目报备
对于已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及方案在一周内报备,由就业办报财务教务等相关职能部门。
6、项目检查
校企合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履约情况,并做好项目实施的协调工作。
7、项目考核
校企合作项目将实行考核制度。主要从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照协议规定检查履行情况。各专业部应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资料归档
校企合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档案资料(包含图片、音像资料),由各专业部负责整理,负责归档。
(五)总结提炼
校企合作项目有效实施后,由各部总结提炼,并作为成果推广。
九、管理
(一)日常管理由学校各专业部负责,有问题和成绩要及时上报,作好记录及时备案。
(二)效益评价和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评价和考核制度。
1、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核、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进行评价,于当年12月31日前报分管领导。
2、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包含3年)的合作项目,合作期间应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周期评估 工作,全面审查合同执行情况。
(三)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必须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罗列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者书面约定赠5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账手续。
(四)考核与奖惩。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未完成任务的部门给予批评。考核时提交应征材料包括:合作协议,活动记录及图片或视频资料,活动成效总结等。
本课题组
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文件精神,结合济宁市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柱产业以及当前济宁市的职业教育现状,切实为本地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合作平台,切实实施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技能人才培养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深度合作基础上的技能实践教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企“四个”合作内涵,提高本地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在济宁本地域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山东省政府、济宁市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济宁市关于地方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本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
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各院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各院校校长为副组长,各院校实训基地(中心)负责人、参与企业的培训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对全市相关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合作项目的规划、协调、落实、考核和监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本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落实、考核等工作;
3.建立、完善本地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使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
四、基本任务
1.根据各院校的不同专业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
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2.各院校相同专业、具有共性的专业实践项目统筹协调,统一安排,资源共享,避免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效益的尽可能最大化。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
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新技术与科研项目的的需求与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4.顶岗实习模式(2+1 模式)。2+1 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 年,第3 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各院校专业设置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各院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技能指导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3.各院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各方面的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篇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
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
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xxxxxxxx位于中山小榄镇,是镇政府命名为“小榄镇餐饮培训基地”,国家特级酒家,中山市企业诚信单位。为促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逐步形成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的体制机制的精神,同时为本企业培养一线熟练的餐饮服务人员、技术工人,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服务经济发展、又解决劳务输出地区中职、中技和中专学校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实现招生、就学、就业一条龙服务和无缝联接。xxxxxxxx拟就1.《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2.《烹饪工艺》(饭店烹饪与管理方向)两个专业与电白职中学校劳务输出地区中职、中技和中专学校进行联合办学。
一、总体思路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客观需要。为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双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校坚持育人为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联合办学”的模式
联合办学模式“2+1”三年制中专、连读分段教育模式:
一、开设专业:
1.《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
2.《烹饪工艺》(饭店烹饪与管理方向)两个专业班
也可校内企业“冠名组班”----xxxx餐饮班。
二、分段管理:
xxxxxxxx与电白职中学校与联办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模式“2+1”三年制中专分段教育模式:
具体方法是:由电白职中学校招生培养学生并安置实习和就业,即由劳务输出地电白职中学校负责招收与xxxx企业生产相关的专业班学生,“2+1”三年制中专分段教育模式如下:
第一、二年:(2)
学生文化课知识在当地电白职中学校完成:基础文化和素质教育课,学费由学生自己支付。
第三年(+1)
1.由电白职中学校负责与xxxx企业联系,安排学生在xxxx企业
内进行跟班实习,利用企业的场地、教育设施、住宿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边学习、边实践,边进修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和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根据个人工作量完成的工作任务给予相应的报酬。
2.学生在xxxx企业内进行跟班实习期满后,学校发给国家承认学历的中技、中职或中专的毕业证书及经考核,发中山市劳动部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3.毕业后愿意留下的可以和xxxx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愿意留下的电白职中学校负责联系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介绍就业,或自行返乡皆可。
三、保证措施
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xxxx企业为学校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并保证在宿舍、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此方案是可以解决:电白地区劳务输出的中职、中技和中专学校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
二是可解决本企业缺工问题;
三是可以缓解学生在学期间的家庭经济负担;
四是学生在就业前就可以熟练本专业的上岗流程,不需再进行就业培训;
五是实现了就学等于就业的一条龙,减少毕业后再就业的烦恼。
双方以校企联合办学为核心建立长效劳务合作机制,给电白、中山两地用工会开展劳务对接和人才交流注入新活力,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 在于前者强调高等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性, 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尺度。国家教育部早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 要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将教学质量作为工程来做, 视教学质量工程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基础;而对于专业教学来说, 就在于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 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然而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就是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上有所创新, 首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决定了教学进程和考核方法, 校企合作不但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教法与学法, 还应该渗透到专业教学顶层设计中;其次, 将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专业办学的机制, 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发展层次、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渗透程度;最后, 校企合作不停留在合作文件的签署层面, 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 包括生产项目信息的共享、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专家的相互聘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开发、产学研课题的共同申报与参与、校企合作成效的考核与奖励等。
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流程
1.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基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开展专业教学的顶层设计,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为社会输送优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与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比如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综合考虑到大中小型船厂的实际情况, 比如沪东中华造船 (集团) 有限公司、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等大型造船企业校企合作, 由于这些造船企业生产5万吨以上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天然气船等, 它们代表了造船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 因此与这些大型船舶企业合作, 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解决, 更重要的意义是为造船行业提供了新鲜血液, 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目的与办学质量。在制定船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也考虑到一些中小造船企业, 比如泰州江北船厂、申泰船厂、泰州海联船厂等, 这些中小船舶企业主要生产1千吨左右的船舶, 船舶建造工艺比较传统, 有的船厂如泰州申泰船厂主要为一些大型船厂生产配套的船舶分段, 所以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 也考虑到为地方小微经济建设服务, 泰州地区有中小型船厂323家, 已经成为泰州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既要有可持续性, 又要有开拓创新性。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专业办学立足于地方, 服务于长三角造船企业, 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紧密深层次合作, 成立厂中校,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确放在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如船体放样、船体装配、船体焊接、船体检验实训项目在船厂完成, 上述四项实训校内指导教师必须要驻厂, 学生按照校企合作实训手册的要求完成相关实训科目训练, 并通过技能考核, 任课教师才能取得本实训课程的教学课时。其他一些实训课程如船舶CAD/CAM实训, 则在学校船舶工程实训中心的机房去完成, 钳工实训在学校省级机电实训中心进行。校企合作教学计划与以前的“2+1”模式不同, 后者即前2年在学校上课, 最后1年去船舶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厂中校”的授课计划, 第1学期在学校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如数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运用等;第2学期采取前1个月到“厂中校”造船企业参观, 到车间做一些辅助工作, 如板材预处理、套料等, 对造船流程有大概了解, 接着的2个月开始在本校讲授《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 学期的最后1个月在“厂中校”上课, 学校老师参与、主要由企业专家根据造船实际讲授一些船型的识图, 如国外一些船舶设计所所设计的图纸等。第2学期的暑假到第3学期开学后1个月, 到船厂做板材的成型加工、管路的预装、电器的预装配等, 锻炼学生职业岗位的耐性。第3学期的第2、3月份在学校讲授《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设计基础》等课程, 余下的时间直至春节在船厂进行船舶放样实训。其他时间安排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授课计划, 直至第6学期期中, 均采取工学交替模式, 学生在船厂期间由厂方发给生活费, 任课教师轮流跟班, 吃住和学生一样在船厂, 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动力与努力方向, 老师也得到锻炼, 而学校提高了办学声誉。
3.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合作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根据课程教学来支撑, 其中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 是校企合作的基石, 如《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这门课, 焊接工艺的讲授既要照顾到传统工艺, 又要兼顾到现代造船焊接工艺, 如大型船舶企业, 广泛采用自动化焊接, 而在焊接课堂教学对于自动化焊接只能讲授其原理、功能, 而自动化焊接工艺结合船厂实际使用, 在造船情境讲授自动化焊接中的注意事项, 以及在焊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处理, 焊缝质量如何检验, 在船厂讲授此类课程效果远比在学校上课好。因而, 经过筛选出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深度校企合作开发, 对于学校和船厂都有利, 从而让学校有限的财力花在实训室建设的刀刃上。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深度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和一般专业人才培养的执行特征不同。就拿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来说, 不但需要船厂的支持, 还要综合考虑船厂的实际生产情况、企业专家的工作状态, 其次才考虑校内专业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 力求在讲授课程知识点, 校内教师与企业授课专家无缝对接, 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和船厂专家考核融通。在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 定期召开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专业共建座谈会, 专任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深入到船体分段建构车间、船台大合拢工位等核心岗位, 共同培养造船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造船一线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办学的指南针, 又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 课程学习内容、讲授方式方法、考核项目组合等, 均需要依靠具有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全面体现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与学的关系, 因而在制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得到充分体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教研室对专业课程的教与学问题经过长时间调研和论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以下几个层面组成: (1) 课程层面。对于高职教育开发的课程要充分研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对象的接受特点和心智规律,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 对于陈述性的知识点取舍应该按照情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原则, 因而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课程开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剖析;案例分析;任务分解;课程编制。 (2) 教学层面。教学层面是介于课程层面与学生接受层面之间。根据德国纳维亚职教理论, 教学具有积极的内涵, 使用一个教与学策略达到课堂教学预期效果。 (3) 普通专科生接受层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得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以上的智能。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对象, 与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相比, 在智能结构方面有很大区别, 是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 没有智能的高低之分, 只有智力类型的不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 具有不同智能类型的人, 对于知识掌握具有不同的指向性, 形象思维强的人能比较快地获取策略性和经验性知识, 这是高职教育学生的优势。
高职船舶教育学生传统式的学习通常是由教师准备、学校组织和控制, 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的再现。然而学习过程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学习的整体组成部分, 因此, 让高职学生学会自我定位, 引导他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 教育他们找到对自己学问长进最为有效的自我导向学习方式。根据本课题组调查, 船舶专业学生更偏向于行动学习型, 即习惯于实际动手操作, 所以在编写高职船舶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时, 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考虑制定不同层次、分层培养的授课计划。
摘要:高职工科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紧密与企业合作, 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第一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中实施教学,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出发点。教学实践证明, 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才能培育出深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留得住的优质高职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翟志华.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2, (5) .
一、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实践证明,同企业进行可持续的深度合作,需要有高品质的校企合作平台做支撑。实践教学基地是目前高校的主要校企合作平台,各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有创意地运用这类平台进行建设研究。淡化专业界定的开放实验室或开放实训中心,不但可支撑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而且可扶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集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航空设备维修和航空机电维修等专业需要,航空学院同安阳通用航空等五家公司共同建设的电信通讯及设备维护开放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提升实验室教师的育人效果,也可提升实验室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对行业的服务能力(设备维护检修、原材料分析检测、员工专业知识培训等)。研发项目和研究成果积淀(包括学生技能大赛成果),是此类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建设的关键。与实践教学基地配合,此类校企合作平台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多种人才培养路径并举
为学生铺就多种可能的成长路径,构筑多层次发展空间,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和成长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各地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形成其办学特色:一是“冠名班”模式,即按冠名企业需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流程,重新配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以企业在线任务或在研项目,重新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内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专兼职教师相互支撑,构成一种特定的成长路径。二是“订单式”模式,即依据用人订单,确定企业所需人才需要哪些能力,围绕这些能力确定需要开设什么课(教什么)、用何种教学技术(怎么教)。这种定向培养构成了另一种成长路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就业,是这类成长路径的优势。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核心课程建设
确定一门或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减少专业课的数量,降低专业课的刚性,通过对核心课程的深度学习,带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这是近年来专业建设中的新尝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教学资源,特别是企业文化和研发项目,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联手,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与强化教学,有可能取得新突破。
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有利于人才、技术和文化在校企之间双向流转、交融,因而有益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如,美术学院和航空学院,联手安阳揽羽模型公司围绕航模的研发与应用开展的此类探索,不但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常规专业水平,而且有可能提升学生在航空模型运动领域里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又如,会同安阳城市规划设计院,建工学院的城乡规划专业与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共同打造中的城乡规划设计,可以提升两专业服务安阳城镇化建设的能力。显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寻求相关专业间交叉、融合的支撑点,是有意义的专业特色建设新探索。
五、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强化第二课堂建设
研究结果证明,学生参与权威性技能大赛,有助于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生获取权威性职业资格证书,有助于拉近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距离。笔者所在校的学生在数学建模、沙盘模拟经营、英语辩论等全国大学生赛事中均有不俗的表现,获取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网络工程师等有影响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逐年递增。若围绕权威性技能大赛,从参赛选题、设计方案到研发过程,充分契合企业需求,充分利用企业条件(包括研究经费),就能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兴趣与水平;若能同企业充分合作,学生就可能获得飞机驾驶执照、航空设备维修及机电维修资格证一类更具影响力的职业资格。显然,依托开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第二课堂教学(包括学生社团活动)效果,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辅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是极有价值的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另外,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可以给高校带来多方面益处:一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可以促进学产研结合,给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等多方面带来共赢。
【本文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研究”(hmx20150407)的阶段性成果】
【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1.校企合作方案07-02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09-10
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方案10-31
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活动方案11-14
城建设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总结12-27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09-07
校企合作现状06-01
校企合作简报09-14
中职校企合作10-30
校企合作合作协议书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