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产业调研报告(推荐8篇)
——关于黎城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997年,黎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的决定》,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全国核桃大县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县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县核桃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但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并日益成为我县核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绊脚石。袁纯清书记在我市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项目意识。核桃产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大项目。为了促进我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笔者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入手,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中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调研。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统筹部署下,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乡镇有力推进,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相应,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核桃树存量由1997年的50万株增至2009年的255万株,良种化比例由1997年的4%增至2009年的60%,核桃产量由1997年的320万斤增至2009年的550万斤,核桃销售企业由外贸、副食品两家国有单位发展为外贸、副食品、三泰、四通等多家民营企业和国有单位并举的市场格局,核桃加工业由零发展到现在的飞鹤三泰和三泰实业两家精深加工企业
竞相发展的局面,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6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0多人。公司总资产1460万元(固定资产860万元),拥有有机核桃生产基地3000余亩,主要生产经营核桃、核桃仁、苦杏仁、核桃油、苦杏仁油等农副产品。2010年1-6月份,公司完成销售收入70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上缴税金2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0余户。“三泰”牌商标为山西省著名商标,“三泰”牌核桃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公司连续几年被长治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开拓国际市场先进企业”,是山西省“513”重点工程企业;2010年2月“黎城三泰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被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评为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为延伸产业链条,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拟建成总投资3004万元的核桃综合深加工生产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转化核桃1800吨,生产核桃油800吨,核桃蛋白粉1000吨,新增销售收入7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借助沁县佳利食品有限公司、露露集团北京国芝香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利条件,全方位开发核桃深加工系列产品,逐步发展成为核桃收购、加工、出口一体化,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企业货源组织难、核桃树管护工作不到位、核桃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方面。
(一)企业货源组织难,生产发展严重受限。
1、流动资金不足,本地货源组织难。在核桃采收季节,交易市场异常火爆,我县农户普遍要求现金支付核桃收购款。受制于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有限,不能及时组织足够货源,核桃购储量无法满足生产发展需求,甚至出现供货断档。
近期,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沃尔玛公司、深圳海王星辰药业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急需流转资金和技术设备改造资金共400万元,以保证与上述两家公司的顺利合作,把我县核桃产品推向国内高档消费市场。
2、本地核桃外销,异地调货成本高。据县核桃产业办统计,我县年产核桃6000吨。其中,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加工包装,被涉县等地商贩以初级农产品价格收购。加上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外销的核桃(四通公司年外销核桃500吨,副食品公司年外销核桃300吨),我县核桃加工企业的货源已相当有限,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从本地收购的核桃很快完成加工转化,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就从异地高价调运核桃来补充货源。在收购旺季,每斤核桃十元左右;现下(淡季)从异地调货,每斤高达十五、六元,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利润微薄,严重削弱了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
(二)核桃树管护不到位,基地发展难度大。
随着县乡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县核桃基地建设中重种植轻管护的现象有一定改观,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北马、北委泉、隆旺、台北、长宁、薛家坪等集中连片的核桃种植基地,只
对核桃树进行了除草、施肥、树干涂白等基础管护,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工作还有相当差距。而由于没有科学管理技术和经验,广大农户无法及时有效对核桃树进行管护,今年我县较大范围出现核桃树挂果率低、病虫害严重的现象。
由于核桃树管护工作滞后,核桃栽植收益不能持续增加,农民积极性受挫,核桃基地建设遭遇瓶颈,进一步发展难度大,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工作进展缓慢,无法跟上加工生产发展脚步。
(三)核桃产品宣传推介欠缺,“核桃之乡”没叫响。长期以来,我县发展核桃产业的重心过于向基地建设和生产开发倾斜,宣传品牌、推介产品工作力度不大,“核桃之乡”的名号没有打出去、叫响亮。
一是宣传不到位,舆论氛围不浓。高速公路路口、国道两侧没有宣传标志,核桃种植基地和集中连片种植区没有宣传牌、宣传栏,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对核桃产业、核桃品牌宣传力度不大,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加之核桃树栽植的经济收益未能充分显现,我县相当部分农民出于政策规定栽植核桃树,没有形成产业观念,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调动。同时,外地客商、游人进入我县感觉不到“核桃之乡”应有的气势和氛围,以致错失宣传特色品牌、树立良好口碑的大好机会。
二是产品对外推介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限于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的相对欠缺,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次数少、产品品类不够丰富、影响小,核桃产品走不出去,资金技术引不进来,“黎城核桃”的品牌价值未能得到体现,品牌效应不明显。
三、产业发展对策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条好路。我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特别关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核桃加工企业营造更好更优的生存环境,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推动核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帮助企业解决货源组织难题,助力企业生产发展。一是借鉴玉米制种生产合作经验,形成“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订单生产。企业与核桃栽植基地、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前介入核桃树栽植管护工作,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基地和农户采收的核桃优先供给协议企业,价格随行就市。既保证了企业货源组织,又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提高了核桃树栽植管护工作的技术水平,增加了核桃树栽植收益。二是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建立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培育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上加足马力,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资金困难。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延长我县核桃产业链,提高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核桃产业利税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加大核桃树管护工作力度,推进核桃基地建设。核桃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县乡专业技术队伍和核桃栽植基地、农村管护工作队伍,落实核桃产业切块经费,完善县党委政府统筹协调,林业局、核桃产业办主抓,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各乡镇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县“一盘棋”,科学及时地开展核桃树综合管护工作。同时,广泛开展核桃树管护
培训教育,县、乡培训专业技术指导员、基地技术员,乡、村培训管护工作员,各行政村培训农户,普遍提高我县核桃树管护工作的技术水平,推动核桃基地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三)加强品牌宣传、产品推介,打响“核桃之乡”名号。一是借鉴“黎侯虎”宣传工作经验,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宣传品位,树立品牌意识,政府协调,企业出资,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加强高速公路、国道沿线标牌宣传;强化核桃基地宣传和集中连片种植区宣传,设立醒目标志,制作宣传栏;积极邀请省市媒体到我县进行采访报道;精心制作“核桃之乡”视频、图书等系列宣传资料,通过政府网站、各大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展宣传。二是政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把我县核桃、柿饼、花椒、特色杂粮等农产品进行捆绑,整体推介,丰富推介内容,扩大推介面,从黎城农产品整体形象提升中增强“核桃之乡”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截至2014年,建昌县栽植核桃15万亩,年繁育苗木100万株,苗木销售年产值987.20万元;坚果年产量2231吨,产值8925万元;主要推广栽植我省自主繁育的包括辽宁1号、辽宁3号、辽宁4号、辽宁5号、辽宁6号、辽宁7号、辽宁10号、礼品1号、礼品2号、寒丰、辽瑞丰等早实和晚实核桃良种10余个。建昌县在全国范围内被同行业认可,成功注册了“建昌核桃”国家地理商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荣获了首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和首届中国核桃大会银奖等殊荣。
目前,建昌县正着手进行核桃产业升级,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和“兴建富民”的目标。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延伸核桃产业发展链条——引进核桃油、核桃乳等深加工项目等方式提高核桃生产附加值,解决核桃产业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刺激并带动核桃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一县一业”为指导,建昌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建昌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和《核桃栽植目标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不仅保证了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使广大林业工作者在今后的核桃推广等系列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奖惩分明。2014年伊始,辽宁省全面推进“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建设”,建昌县紧抓契机,形成了以县级推广单位为依托,以乡镇推广单位为纽带,以广大林农技术能手为基础的核桃推广网络模式,举全县之力,不仅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而且正奋力打造成“中国优质核桃第一县”。
2 核桃产业发展历程
建昌县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大县,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地处辽西丘陵山区,燕山余脉,东与兴城市接壤,西与凌源市毗邻,南接绥中县和河北青龙县,北靠朝阳、喀左两县。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水500~80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均温8℃,极端低温-28℃,极限高温40℃,全县占地总面积479.3万亩,林业用地276.3万亩,占总面积的57%,其中有30万亩土层深厚的坡耕地,4万亩宜林荒地、荒坡、荒沟,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昌县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是辽宁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
2.1 核桃发展的星星之火
建昌县历史上没有人工栽植核桃的记载,只是山里零星生长着数量不多的野生核桃。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在全国选取19个试点进行区域试验,将建昌县列入其中,原因正是建昌县的地理位置处于核桃栽植理论上的北界,没有人工栽培先例。专家们选择将区域试验点建在县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雷家乡灰窑沟村。专家们不知道,这次区域试验点选建在建昌县就好比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给建昌县百姓留下了走向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也成为日后建昌县林业发展的指路明灯。区域试验结束后,专家们拿着测试数据心满意足的走了,留下了45亩试验地和地里生长健壮的核桃树。那时候的核桃树还小,那时候的核桃树更没结果,那时候的农民们还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发财树”。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小小核桃树不仅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且已是硕果累累。那时正赶上全国市场搞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核桃也卖上了好价钱。于是,在灰窑沟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承包这45亩核桃园的承包期只有3年,而且到期必须轮换,承包价格一年高过一年,最高时曾达10.01万元/年。这片核桃树结的果让许多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些头脑活泛的农民打起了种植核桃的主意,可是,村民们没想到,看着喜人的核桃树却不容易栽。农民们感叹:核桃不好栽,要栽没有苗,有苗栽不活,栽活不会管!村里、乡里和县里的干部们也早就看好了核桃,想在全县大力发展,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
多年来,辽宁省一直是全国核桃育种的强省,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大面积栽植的良种核桃都是由我省选育出来的。但是,当时的辽宁省却是核桃栽植的弱省,核桃生长面积很小且以野生为主,良种核桃栽植面积近乎为零。
2.2 科技引领蓄势待发
针对省领导提出的“辽宁省是否可以发展核桃产业的问题”,省林业技术推广站首先召开了专门的论证会,邀请当时国内众位林业专家,针对辽宁省的气候、土壤条件,核桃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国际、国内核桃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专家们得出结论:辽宁省在建昌县等适宜地区发展核桃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发展核桃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省林业技术推广站起草了《辽宁省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开发1999—2005年总体规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就推广目的、品种、技术、实施范围、规模、步骤和预期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使良种核桃栽培并进一步扩大化发展成为了可能。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们和刘万生老先生才赶赴建昌县。
发展核桃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苗木短缺和技术人员匮乏。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省、部级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组织技术人员,从解决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入手,以科技示范为主要推广方式,建设良种核桃示范林以展示科技成果、宣传教育群众,让广大农民对科技成果能看得见摸得着。并初步解决了苗木繁育、越冬防寒和早期丰产栽培三个阻碍当地核桃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环节。拉开了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序幕。1998~1999年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以礼品1号、礼品2号等核桃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核桃良种及其微体嫁接技术推广,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为题立项3次,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4万元,地方配套216万元,在雷家店乡始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繁育苗木能力每年达到5万株,在灰窑沟村等地建核桃良种示范园1000亩,并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在当地广泛培养技术人员。技术推广工作很快就看到了效果,一批栽培核桃的农民取得了明显的收益。张喜华是灰窑沟村的农民,1997年他在自家承包的5亩地里种上了辽宁1号等优良品种的早实核桃,2003年进入初果期,年产值每亩可达4000~5000元。同村王树华家的核桃园收益更好。王树华也是在1997年栽了早实品种的核桃,2003年,每亩年产值近10000元。
2.3 核桃发展势如燎原
2000~2014年建昌县的核桃产业发展迅猛,备受瞩目。2000~2008年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以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核桃优良苗木繁育技术示范等为题立项9次,争取省级财政和国家资金167万元,地方配套326万元,逐步将苗木繁育、整地定植、越冬防寒等技术进行集成,逐步扩大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繁育能力并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开展技术培训。使核桃得到了稳步发展,雷家店乡周边乡镇农民栽植良种核桃的积极性不断增高。
继雷家店乡提出了要打造“全国良种核桃栽培第一乡”的规划之后,建昌县又提出了要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第一县”的宏伟目标。建昌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省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连续四任省委书记曾先后到雷家店乡视察、调研,进行工作指导,并将省长专属经费下拨至建昌县,用于核桃产业发展。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2009~2014年间又先后以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等为题立项10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50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在前期技术培训,技术集成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相应技术革新,进一步将工厂化育苗、栽植密度与间作,病虫害防治技术加以集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建昌县委县政府通过资金整合筹资4600万元,在大屯镇建立现代化的辽宁省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占地384亩,其中催醒室3栋占地2160平方米,嫁接室1栋660平方米,恒温室660平方米,培训室1栋732平方米,假植沟30条共计2100延长米,日光温室166栋占地面积105500平方米。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成为辽宁省农村经济转型和合理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典型。
2.4 产业延伸,后劲十足
核桃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坚果产量逐年递增,建昌县的百姓乐了,领导也乐了。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林业科技工作者们在欣慰的同时,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产业的后续发展。一是组织科技人员编写技术规程,建立良种采穗圃,进行科学规划以发挥建昌及辽宁地区在良种核桃栽培的后发优势,确保核桃栽培的良种化和品种化;二是积极为地方领导出谋划策——若要保证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展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使建昌县核桃产业由单一初级生产逐步向深加工产业发展。建昌县政府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引进北京汇源集团和河北绿宝露集团,进行核桃乳、核桃油等加工,使建昌县正逐步形成“山上种核桃,山下搞加工”的产、加、销一条龙格局。
3 主要经验
辽宁的核桃良种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昌县核桃产业从无到有,真正实现了广大推广工作者树立的“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支队伍,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推广目标,是辽宁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成功范例。通过对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建昌县良种核桃栽培推广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3.1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理念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生态类型复杂多样,树木林林总总,若要发展林业产业可不是随便在哪个山头,随便种哪些树都可以的,而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中,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始终坚持“五W”的工作原则,即选定适宜的林业科技成果,确定适宜的推广地区,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使技术推广的受体在适宜的时期内应用正确的技术措施。建昌良种核桃的推广立项正是秉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理念,并且在做好全面调研和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才有理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推广核桃的决定,让良种核桃栽培得到广大老百姓和当地领导的充分认可,更成为了建昌县核桃产业最终成功的保障。
3.2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中,要符合“三个结合”的条件,即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符合群众利益需求。本世纪初,国家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级地方干部也欲为当地建设建功立业,而广大农民又急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改变贫穷面貌。在当时的建昌县,推广良种核桃栽培,无疑是把“国家要绿,干部要绩,农民要利”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选准时机,因势利导,及时主动地将良种核桃栽培技术送到农民们的手中,传授栽植核桃的技术,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干部的支持,实属恰逢其时,民心所向。
3.3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重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核桃发展得好,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的,也不是几个人能够做到的。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进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注重培养专业的技术员。通过对地方科技推广工作者们连续几年不断地理论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现场演示,他们掌握了核桃良种繁育、栽植、果园管护等技术,以便随时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教给村里的农民们。据不完全统计,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建昌县举办大型培训班79次,培训农民7491人,发放《核桃栽培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6000余份,培养出专业技术人员25人,培养出农民技术员63人,提供就业岗位9292个,发放技术光盘数万张,千方百计地使当地农民全面掌握核桃相关技术。
3.4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队伍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林业科技推广是连接林业科研与林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林业科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纵观建昌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见,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基本成熟,然而良种核桃栽培在辽宁省却长期得不到发展。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良种推广和技术示范相结合的正确途径,采取技术培训和广泛宣传的科学方式方法,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技的力量,走完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引领、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核桃产业,完成了让优秀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终极使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使核桃产业在建昌县发展得稳定、和谐、可持续。
综上所述,一项科研成果从科研中产生,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发展过程,更是老百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通过对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将成熟地推广工作经验归纳为以下六个字:取势,明道,优术。
4 结束语
林业属第一产业,林业与第一产业中的其他行业一样,具前期投入大,投入时间长,项目收益率低等鲜明的特点,但它又是国民经济的最基础的行业和未来国家经济得以安全运行的保障性行业。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其中,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功不可没。
为了让村里的几百户人家转变观念做新产业,冯文县和村干部一班人挨家挨户讲想法、做工作;为了让大家心里有底气,解开村民的心结,专门选出村民代表到洛阳农丰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核桃种植技术,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努力没有白费,2009年下半年,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爻村引进了第一批核桃树苗,并开始规划中灵山万亩生态核桃观光园。2010年,为鼓励村民种植核桃,政府又出台措施,每亩地每年补助230元钱。经过三年的精心种植管理,2012年,于爻村第一批1400亩核桃开始挂果,并和周边村种植的核桃连片形成了近万亩的规模,成为登封乃至郑州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村民们渐渐看到了希望。
规模上去了,管理是大事。冯文县深知,要想让核桃树变成“摇钱树”,靠的是三分种七分管,他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多方联系,聘请林果业专家、技术员亲自对核桃树进行示范性修剪,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还每年聘请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为每个村民组配备了专职小组长,负责核桃树管理技术。这样以来,核桃树的品质、挂果率和果品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如今,于爻村村民每年的核桃收入非常可观,亩产量高、管理好的,一亩地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质量提升了,产量又有保障,冯文县又有了新想法,他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建立储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核桃深加工项目。
以核桃产业为引领,依据山区实际,探索新的机制,实现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是于爻村人放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未来新路。
(2011年6月22日)
尊敬的杨副主席、各位领导:
县党代会刚刚闭幕,杨副主席等各位领导,就到我乡调研泡核桃林下开发利用情况,这充分体现了县政协对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这将有力的推动我乡泡核桃产业的发展。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全乡的泡核桃林下开发利用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泡核桃林下利用基本情况
(一)全乡泡核桃种植情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围绕“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户种植、强化管理”的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引导群众在适宜地块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泡核桃,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目前,全乡泡核桃面积达6.3万亩(其中初果期0.39万亩、盛果期0.9万亩),成片泡核桃林地已随处可见。
(二)泡核桃林下开发利用情况
由于全乡泡核桃产业起步较晚,且大量的泡核桃种植在常耕地里,现多数泡核桃还处在幼林期,目前林下产业发展
主要是大小春粮食作物,小春以小麦、豌豆和蚕豆为主,大春以包谷为主。在泡核桃发展较早且长势较好的麻栗上阱、老果苴等村组,泡核桃林下作物主要有牧草、茶叶、梅子和白云豆,并且初步形成规模。
二、泡核桃林下开发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就当前全乡泡核桃林下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虽然发展泡核桃林下经济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加之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林下作物比较单一,且群众投入管理较少,一时难以见效。三是发展林下经济没有较好的经验来推广应用,单凭农民群众自己去尝试开发利用。四是对于群众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泡核桃林下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一)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泡核桃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发展林菌、林菜、林花、林药、林粮、林苗等
模式。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将林业、畜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循环经济模式。鼓励部分核桃种植大户与养殖户合作,用牧草喂养牲畜,将畜粪引入林地进行施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四)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
(五)强化服务,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千家万户,需要众多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搞好技术服务,搞好资金服务,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是大姚核桃的主产区,具有气候温和、水热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良好的前期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核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核桃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拥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从桂花地理、气候、资源和外部市场行情等方面来看,全乡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条件十分优越,这项产业对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突破我乡经济结构单一,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既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也解决了退耕还林农户在国家政策补助兑现结束后的生计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李庄镇位于县境北部,大百草岭山系东部。东依永仁县中和乡,南连昙华乡,西靠三台乡,北接湾碧乡。
2、山川河流。李庄镇境内群峰耸立,诸山交错,山高箐深,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梯形分布。
与三台、湾碧两乡交界的帽台山,海拔3657米,是楚雄州境内的海拔最高点;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的乌龙口村委会处立里,海拔为1340米。境内有河流1条(大村河),起源于昙华乡,流经李庄镇马茨、立新、皮左黑、大河、桂花、大村、小河、树皮厂8个村委会,汇入金沙江。
3、气候条件。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境内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697米。年平均气温14—15摄氏度,是核桃生长最理想的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2007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978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460.9万公斤,人均有粮402公斤;完成财政自收收入45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970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元。
(三)核桃产业发展的形势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期间,李庄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发展方式为动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快
发展核桃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示范引导,桂花群众栽植核桃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2007年底全乡核桃栽植面积已达11.4万亩,核桃产量1200余吨,产值2500余万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在2000元以上,核桃成为了全乡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李庄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基本估价
李庄镇国土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乡面积的92.5%,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广阔的种植空间,按照“十一五”期间全乡每年新植10000亩的速度发展核桃,预计“十一五”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可达15万亩以上,核桃产量达1700余吨,产值近4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在3500元左右,人均拥有核桃树200株以上。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
1、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到“十一五”期末,核桃产量将由2007年的1263吨增加到1700吨,单价按现行市场价不变,产值由2007年的3157万元增加到4500万元,广大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增加1500元,核桃成为桂花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2、建设生态文明,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宣传、引导
群众自发种植核桃,不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逐渐树立靠核桃吃饭、靠核桃致富、靠核桃发展的观念,鼓励群众在熟田熟地上套种核桃,在发展核桃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坡,产生并带动一批颇具实力的核桃生产、加工和贩运大户,缩小三次产业比重,使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规划原则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扼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以公路沿线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模式,就地就近组织种苗调供;三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的意愿,确保核桃产业取得成效;四是大力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五是坚持任务分解、设计落实到村、到组、到地块的原则。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
生态化的理念,结合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迅速扩大核桃种植规模为重点,实施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四、建设规模与布局
(一)布局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核桃产业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产业为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实现林业跨越式、可循环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要按照因地制宜、实地适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好全乡的核桃规划。
3、多种模式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种植方法上,全部为嫁接苗种植;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连片种植为主和零星分散种植(含四旁植树)相结合;重点突出林粮种植模式,实现整体规模发展;在经营形式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核桃产业协会,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核桃产业化经营中的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核桃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规模与布局
根据布局原则,结合李庄镇实际,2008—2010年全乡规划发展核桃规模为2.9万亩,涉及9个村民委、64个村民小组、3059户农户。后附种植规划表。
(三)种植计划与进度
分三年实施,其中2008年实施9303.5亩,2009年实施9100万亩,2010年实施10696.5万亩。
五、营造林技术和规程
(一)树种选择:三台核桃。
(二)造林地块选择:重点以台田台地为主,鼓励群众在宜林荒山荒坡、民居房前屋后、田间地角的闲田空地种植。初植密度:8×8米(10—12株/亩)。
(三)预整地规格:挖大塘植苗造林,大塘规格(长、宽、深)60×60×60厘米。
(四)种植时间要求: 5月前完成地块落实、规划设计;8月前完成打塘、回土、施放基肥;10月完成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并覆盖薄膜;次年2月前补植。
(五)抚育管理:定植前每株施放复合肥0.2公斤、农家肥40公斤;经补植检查验收合格的苗木采取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管护,禁止放牧;每年松土、除草、抚育两次,施肥一次,每次施0.3公斤复合肥、农家肥50公斤/株,连续抚育3年;经营期按1公斤复合肥、50公斤农家肥/株施肥。
(六)种苗:2年龄以上实生苗,苗高35cm以上,地径1cm以上,植株完整、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造林执行“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好地、一株合格苗、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产业建设领导小组。
乡党委、政府决心把核桃产业发展当作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和村总支书记(主任)为成员,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11名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全乡核桃产业发展日常工作。
(二)用活用足核桃产业扶持政策
乡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核桃烘烤房建设、核桃干果基地建设、苗圃基地建设、集约化经营管理、核桃配水、山区“五小”水利建设、荒山造林、特色经济林、整村推进等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制定相关
鼓励扶持政策,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农户给予重点扶持;对零星分散种植的农户给予种苗扶持;对开展铁核桃改泡核桃嫁接成活的给予适当补助。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办法,把发展核桃作为信贷扶持重点,并纳入小额信贷范围,对种植核桃大户给予贷款支持。
(三)拓展核桃种植空间
1、鼓励坡地种核桃。坚持“谁种植、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在坡耕地上实行“粮林间作”,各包村挂点组要种三片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样板,把集中连片种植作为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鼓励林农用疏林地置换核桃。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四权”,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林农在沟边箐边的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核桃,实现生态环境的优胜劣汰,逐步让疏林地披上绿装。
3、路边、田沟地角见缝插针、锦上添花。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乡村组三级都要念好“核桃经”,严格按核桃种植管理的技术规程,合理布局下达的任务,同时鼓励、组织发动农户在适宜的荒山、荒坡、箐边、地边、房前屋后大力种植核桃,使核桃总量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近年来村组公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道旁种植核桃,既可增加核桃总量,又可发挥生态保护、绿化美化作用,林业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做好施工
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
(四)突破育苗瓶颈
确保种苗供给,严管种苗质量。在品种选择上,重点以三台核桃为主,在穗条选择上,以桂花本地为主;在苗圃育苗上,必须以当地育苗为主。林业部门要结合发展规划对育苗的需要,收购好铁核桃种子;在下步的核桃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加大嫁接苗的种植比例,并且原则上要求种2年生壮苗;要实行核桃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既对种苗生产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又对其核桃条穗来源、品种以及种苗质量实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种苗调运及使用“一签两证”制度;要严格实行核桃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确保提供给农民各村的都是优质核桃种苗。
(五)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
为切实掌握全乡核桃发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乡人民政府、林业部门要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乡掌握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掌握到每一户农户,以小班为单位,逐一记录每一棵核桃树的树龄、胸径、树高、初果时间、盛果期产量等,并定期更新记录。
(六)培养核桃销售企业
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依靠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农民经纪人、核桃营销协会建立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龙头组织,进行核桃产品的市场开发、流通、深加工等,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农民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核桃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紧引进和发展核桃深加工项目。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开发核桃旅游产品
结合县委、政府实施的“文化兴县”战略,做大大姚核桃品牌,既要把核桃做成一种产业,也要把核桃做成一种文化,在核桃氛围的营造上、核桃品牌的包装上、核桃美食的推出上以及核桃旅游产品的打造上下功夫、求突破,紧紧抓住新年街、攀登彝州最高峰等各种大型庆典活动,把核桃果做成旅游产品附加值高、游客喜爱、群众受益的旅游产品,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桂花核桃的知名度。
(八)严格考核奖惩
为促进工作落实,乡党委、政府将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每年与各村签订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办法,实行风险金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完成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绩的村组和个人,乡党委、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在会议上交帐。
(九)加快核桃配水项目立项
——永平县厂街彝族乡岩北村核桃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莅临厂街乡岩北村检查指导工作,现将厂街乡岩北村发展核桃产业的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厂街彝族乡位于永平县中南部,国土面积363.3平方公里,全乡共有11个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厂街乡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以泡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全乡总人口19497人,其中农业人口18000多人,到2011年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近3000吨,产值达7500多万元,群众平均收入仅此一项就超过了3000元。
岩北村位于厂街乡东北部,国土面积47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傈僳、白五个民族。2011年末共有545户农户2087人,是我乡泡核桃等林产业发展比较典型的村。多年来,岩北村两委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引导群众进行核桃精细化管理,在地块、核桃苗选择上优中选优,只施农家肥,尽量采用生物方法防-1-
治病虫害。创新总结出“十个一”种植管护措施: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塘、挑一株优质苗、施一担农家肥、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地膜、安放一个防护笼、建一个核桃水窖、一年一次修枝整形和病虫害防治。根据核桃树的生长情况,适时科学地进行施肥、浇水、松根翻土、抹芽修剪,通过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环保管理,逐步打响环保生态林果品牌,为核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产现状
近年来徽县顺应天时地利, 顺应市场规律, 发挥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把核桃确定为全县的主导产业着力来抓。通过坚持走品种化栽培、规模化生产、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之路, 着力实施一到县、两到村、三到户的“123工程”, 在基地建设、良种选引、嫁接换优、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㈠栽植面积逐步增大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及地埂经济林植造, 使核桃种植得到较快发展, 面积已初具规模, 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据统计, 全县已累计发展核桃2.7万公顷, 800多万株, 加上挂果老树, 核桃总株数已突破1000万株, 年产量4000吨, 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
㈡良种园建设成效显著从2002年秋季开始, 县上筹资先后建成良种采穗圃和示范园2个共13.3公顷。分别从山西、陕西、新疆等地引进早实良种20个、晚实良种4个, 栽植采穗母树10000株, 进行试验示范。2006年秋季, 通过邀请国内外核桃专家观摩评定, 引进的4个品种被确定为我县的主栽品种, 为实现品种化栽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3年内, 品种园已向全县提供优良接穗6万条及优良接芽60多万个, 并生产良种嫁接苗50万株, 带动实现高接换优20余万株。
㈢核桃协会发展壮大从2003年秋季起, 在全县发展核桃协会会员120多户, 县上连续3年统筹统配品种嫁接苗4万株, 户均栽植良种苗木300株, 为扩大良种接穗来源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㈣嫁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桃嫁接成活率低而不稳一直是困扰良种推广的主要因素, 为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我县有关科技人员通过几年时间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接穗储藏、春季枝接及夏季芽接的成功经验, 使核桃良种推广工作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㈤技术推广及人才培训工作方兴未艾近几年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专题培训会及手把手讲解等形式, 培训了一批核桃栽植能人大户和乡土人才, 特别是培训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核桃嫁接队伍, 为实现品种化栽培提供了人才支持。
㈥加工产品不断增加一批核桃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产品有山核桃工艺品、核桃油、核桃仁及礼品核桃等, 有些产品备受顾客青睐, 销路很广,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徽县在核桃产业开发上做了许多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与国际国内核桃生产的趋势走向和先进典型相比, 徽县的核桃产业开发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品种混杂, 良莠不分。多年来一直采用实生繁殖, 子代性状分离严重, 树体长相长势、开花坐果情况、果个大小和形状、青皮和果壳厚度、取仁难易程度、出仁率多少、种仁颜色和口感等都千差万别, 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经济效益难于提高。二是管理粗放, 放任生长。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核桃树属粗放性树种, 无需精耕细作, 无需整形修剪, 无需施肥上粪, 无需防虫灭病等, 致使核桃树荒生野长的问题很突出, 综合管理措施不到位, 效益低下。三是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程度严重。特别是有些虫害的危害程度已到毁灭性地步, 如云斑天牛、芳香木囊蛾、根象甲等茎根害虫在有些山区村社的所有核桃树上都交叉寄生危害, 中龄树和大龄树干枯死亡的屡见不鲜, 造成树势衷弱的为数不少;近两年大发生的核桃大白毛虫在有些地方大肆蔓延, 将一些树体的叶子吃光殆尽, 还有举枝蛾的危害也相当普遍, 造成不少果子在树上青皮变黑, 失去商品价值。四是采收过早, 影响商品价值。由于受近几年抢占青皮核桃市场的影响, 核桃采收期普遍提早, 有些甚至比成熟期提前一月采收, 造成瘪仁, 口味清淡, 影响到核桃的商品价值和声誉, 形成恶性循环。五是发展不够平衡, 基地建设空白点多。山区立地条件差, 但山区群众多年来一直尝到核桃的甜头, 故栽植核桃的积极性高, 栽植的核桃树也多;川区群众受以粮为纲的思想影响大, 舍不得拿出一点耕地栽树, 有些人怕树遮挡庄稼采光, 所以川区有大量适宜栽植的地埂却没有栽植, 空白点和死角较多。六是栽植密度不够统一和规范, 稀的过稀, 密的过密, 未做到因地因人制宜。七是资金不足, 人力缺乏。市、县在经济林果发展上没有专项资金, 而核桃的引种繁育、技术普及推广工作量大面宽, 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做支撑, 资金和技术人才成了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八是加工滞后, 营销路窄。农户仍以卖原果为主, 麻袋盛装, 地摊买卖, 产品没有增加值, 影响到效益的提升。
三、发展途径
㈠坚持走品种化栽培之路核桃品种化栽培就是通过栽植嫁接苗或高接换优, 推广既定的优良主栽品种, 达到品种整齐划一, 从整体上提高产量和品质, 进而极大地提高核桃的商品价值和栽植的经济效益。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推广嫁接技术, 使全美国的核桃品种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核桃生产的大国和强国, 占据和主导了世界核桃市场。土耳其、法国等国家的核桃发展之路进一步证明了品种化栽培的重要性。国内核桃生产的先进地区新疆阿克苏及和田一带、陕西黄陵、山西汾阳等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核桃的品种化栽培, 效益明显, 成为全国核桃生产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大量事实证明核桃的品种化栽培是提升核桃产业开发水平的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坚定信心, 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是初步评定出了推广的主栽品种 (美国强特勒、日本清香、山东香玲、陕西洛3及徽试1号、徽试2号) , 并建起了一定数量的主栽品种采穗圃, 6个品种的采穗圃总面积达到了20公顷, 株数超过了10000株, 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良品种接穗;二是掌握了核桃嫁接技术, 无论是枝接还是芽接, 成活率都能达到90%以上。
㈡坚持走园艺化管理之路改变陈旧观念, 摒弃传统做法, 对待核桃树要像对待其它果树一样, 进行精细管理, 从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诸方面入手, 进行各项技术推广, 大幅提高核桃产量, 大力提高核桃品质。
㈢坚持走规模化生产之路要夯实数字、落实面积, 继续扩大核桃基地, 特别是中部川区有大量适宜栽植核桃的地埂, 要充分加以利用, 努力消灭空白点和死角, 切实做到核桃整县覆盖, 力争达到户均200株, 人均60株的既定目标, 在不远的将来, 真正实现核桃生产规模化。
【关键词】竹溪县;核桃;产业化;问题;对策
核桃号称“木本粮油”之王,有“铁杆庄稼“的美誉,在古代称为“长寿果”,核桃果仁营养价值很高,所含成分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近年来,由于核桃的保健医疗功能,核桃营养保健食品非常畅销,发展核桃产业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竹溪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据明代史书《物产》记载,核桃在该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该县桃源乡核桃源村因种植核桃而得名。建国以后的五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中期,该县先后两次大规模栽植过核桃,核桃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树种,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其品种良莠不齐、管理粗放、林粮争地等多种原因,导致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使得经济效益并不高。2012年,该县成功引进并大规模发展“纸壳”、“清香”、“辽核”等优良核桃品种基地面积10700hm2,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5个,建设专业村158个,涉及15个乡镇、9个国营(农)林场、32600个农户,初步形成了以南部核桃发展老区和竹房城镇带发展新区为主,竹溪河流域、汇湾河流域及国有林场为辅的“两主三辅”核桃经济林带。此经济林带正常年份年产干果350t,产值达1300多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增收4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核桃产业正成为该县继茶叶、药材后的又一大主导产业。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认识不够,投入不足
在思想认识上,该县乡村干部和农民两个群体都存在认识不够到位的问题,等、靠、要思想突出,缺乏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识。目前,该县核桃基地建设主要依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基地等项目资金的投入,每667㎡仅有400元的苗木费用,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地苗木质量和栽植质量严重低下,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 种植分散,规模经营滞后
目前,全县大部分核桃种植主要是以家庭种植为主,发展规模较小,总量有突破但分布比较分散。虽然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0700hm2,但挂果面积仅有2000hm2,连片面积仅有4000hm2,规模化经营及规范化管理难度大。
2.3 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
一方面,有的农户栽植面积小,不懂管理技术,不施肥、不除草、不抹芽、不修剪整形,任其生长,造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核桃产量低;另一方面,没有构建核桃规模化发展的集约经营平台,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开发相对滞后,整体科技含量低,远不适应农户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
2.4 种苗供应少,嫁接技术欠缺
一是成品嫁接苗木缺口大。全县每年可培育的合格嫁接核桃苗木仅为50万株左右,加上外调苗木的成活率和适应性都较差,很难保证全县基地建设和补植补造的苗木需求。二是苗木基地少。目前,全县既没有一家有一定规模的核桃苗木基地,也没有核桃育苗基地投资的项目作支撑。三是技术力量不足。全县核桃育苗主要技术依赖于外来育苗技术,没有一支专业的苗木培育和嫁接人才队伍,对整个育苗工作缺乏技术保障。
2.5 产业化水平不高,附加值低
核桃产业作为该县大农业中一个新型产业,起步较晚,广大干群仅把核桃作为一个普通经济树种来对待,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的产业意识。其次,没有一家核桃大型加工企业,核桃销售市场混乱,导致农民无法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如該县桃源乡虽然拥有丰富的核桃资源,但是没有贮藏设备和深精加工企业,生产的核桃大多是现收现卖,附加值低。
3 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建议意见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核桃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使这一产业真正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进一步调整思路,科学定位,打响品牌,大力发展。
3.1 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是根本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坚定大办核桃产业的决心,强化支柱产业意识,切实抓好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转变,把核桃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切实抓好核桃产业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核桃产业领导小组和产业办,壮大工作力量,以更高的认识、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动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高发展核桃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县、乡两级都要明确一名领导像抓茶叶、抓烟叶产业一样抓核桃产业,一届一届地抓下去,一抓到底,直至抓出成效。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核桃产业发展,在全县形成全民参与核桃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加大投入、加强扶持是动力
继续加大对核桃种植的扶持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核桃项目建设,集中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发展骨干产业资金用于核桃种植改土、培肥、技术嫁接等,促进核桃产业连片化、规模化发展。
3.3 扩大建设、强化管理是基础
一是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重点扶持种植面积在33.33hm2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建成一批示范大户、科技示范园、旅游观光园,促进全县核桃产业发展。二是抓好核桃良种采穗圃基地建设。要力争通过2~3年的时间,分区域建设完成2~3个规模在6.67hm2以上的核桃良种采穗圃基地,以满足全县发展核桃的接穗需求。三是加强核桃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建立核桃与畜牧相结合的肥料支撑体系,建立林下产品与核桃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开展核桃与农作物(矮秆作物为主)、药材、蚕桑套种,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做到这样,核桃产业才会有生命力。四是建立产业发展与水、路为主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坚持专业化管护与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相结合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3.4 提高技术、集约经营是关键
一是大力推广科技实用技术。科学制定《竹溪县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规范》,规范种植管理,努力提高核桃种植的科技水平,提高核桃成活率。二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增强广大果农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不定期聘请核桃专家,加强核桃实用技术培训,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四是认真落实好以固土培肥、幼树抚育、成熟采摘和科学烘烤为主要内容的核桃集约化生产经营管理措施。在管理上,认真抓好施肥、防虫治病等工作;在采摘上指导农民成熟采摘;在烘烤上,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烘烤技术,逐步由烟火熏烤改为烤房烘烤,切实改进核桃的外观质量和口感。
3.5 培育市场、做深加工是保障
一是要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探索“一站式”的产销模式。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产品,规范市场,避免恶性竞争。二是抓好核桃销售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采取代理、联营、农超对接等形式完善销售网络。三是规划建设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销售,为核桃交易流通搭建平台。四是加大对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改扩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核桃加工企业。五是依托集团公司,大力开发核桃汁、核桃粉、核桃胶囊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核桃产业由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做强做大核桃深加工企业。
【核桃产业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云南省核桃产业分析09-13
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12-06
核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03
花园核桃种植项目11-14
核桃主要栽培技术10-24
核桃种植项目计划书07-20
一颗核桃树作文07-23
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09-17
核桃作文600字小学说明文10-24
2007年核桃坪完小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