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双版纳州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让自己深刻了解到西双版纳的就业情况以便自己毕业后的选择,我采用实地访问调查的方法了解到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当地的就业情况。西双版纳是一个热带旅游城市,各个旅游小镇正在火热开发建设中,这样的环境背景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无疑是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好地方。经过我访问调查,其结果显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还有一部分则是公务员,主要在城乡规划局、国土局、房产局、环保局等工作。关键词:就业领域;城市规划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公务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问题。为了了解所在家乡的就业情况以便选择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我做了这个关于西双版纳州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州积极探索后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新路子,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最有力支撑,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城镇化,努力构建“1266旅居城镇经济圈”,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大项目、推进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锲而不舍地为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州而努力。
一、调查时间、对象及调查方法
我于2013年7月27日至30日在西双版纳对部分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做了实地访问和电话访问调查。
二、调查经过
2013年7月27日,经同学介绍我访问了几个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从他们那了解到了他们同学的就业情况,经过三天的实地调查访问和电话访问,先后了解到了30位大学主修城乡规划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三、调查结果
按照“1266旅居城镇经济圈”的构想,西双版纳州正努力构建以景洪为中心,勐海、勐腊为纽带,勐罕、嘎洒、大渡岗、打洛、勐仑、易武6个旅游小镇为支撑,磨憨、普文、勐龙、勐遮、关累、勐捧6个特色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和“旅居城镇经济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及政策的支持下,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相对好些。
通过这些受访者,我了解到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西双版纳州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设计院
城市规划设计院主要就是做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景观规划、市政规划、城市设计等工作的,现在的城规院也很多带有景观设计所。在受访者中,有一部分在城市规划设计院工作,但对于应届生来说,进入城规院是很难得,先不说要熟练掌握CAD、PS等各种专业相关制图软件,重要的是招聘的基本是有经验的,所以应届生一开始就进入城规院工作不太现实。鉴于西双版纳正在火热进行特色旅游城镇这一背景,有经验的城市规划者可以考虑到此地就业。
(二)房地产公司所谓房地产公司,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房地产公司主要包括销售部、财务部、开发部、合约部、工程部、策划设计部和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其中的工程部、策划设计部和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都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到房地产公司就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房
产公司设计很多都是设计到广告设计的,比如为他们的楼盘做宣传和推广,还有建筑设计,做些楼盘平面图效果图等。所以想要进入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好准备。
(三)考公务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报考公务员可以选择城乡规划局、国土局、房产局、环保局等领域。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公务员考试难度很大,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好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这些受访者中,有5个是公务员,主要在城乡规划局和环保局。
(四)自主创业及其他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除了以上三个就业领域外,有的受访者是自主创业。西双版纳州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和橡胶,所以有的学生便做起了茶叶收购、茶叶加工等的小本生意。还有的受访者则选择继承祖业。
四、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据受访者反应,在就业中面临很多问题。
(一)缺乏社会经验
大学生由于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交际能力不行,找工作的时候会出现许多波折。而且许多单位招聘都是有经验者优先,在这个现实下,大学生无疑是弱势群体。
(二)大学生就业观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
(三)岗位供不应求
各高校急剧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而社会本身能够提供的岗位数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四)大学生本身掌握的技能不完善
在应聘中,经常会遇到证件关卡,如英语四六级证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件、CAD、PS等专业相关软件的熟练程度,这些证件往往淘汰了大部分的求职者。
五、对就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1.尽力设法找寻所欲谋求行业的资料,了解你要面试单位的大致发展情况,以便先达到知己知彼的地步。
2.检查自己是否具有必备的条件。有些行业、职业在学历、能力、年龄、性别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事先查核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不要存在着碰运气的念头,这是对己、对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于己于人都有利。
3.对你要面试的场所和时间一定要了然于胸,并在约定的时间5至10分钟前到达,切不可迟到。
4.注意自身形象,衣着干净得体,女性化妆不宜太浓。
5.若是见报纸广告前往应试者,须检查所携带的资料文件等是否齐全。
6.坐姿方面,身体要稍微前倾,显示神情专注,也显得较为机敏与精神。不需要正襟危坐,看来太紧张拘束;但也不要放松的瘫坐在椅子上,毕竟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中处处透露着这个人的教养与水准。
7.说话的态度应保持平和,神情专注诚恳,以不疾不徐的说话速度,清晰而沉着的表达意见,展现全然的自信
(二)调整心态,准备充分
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要调整心态,切忌眼高手低,端正就业观。另外,在校期间要把基本的证件考到手,更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软件,不过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的证件考试一般都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才有资格参加。
六、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就业前景的展望 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才提供了多方位的市场需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球自然科学、资源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城乡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近来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该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专业定位与社会需要存在偏差,专业跨学科特性明显,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课程泛而不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新发展方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数字化城市研究
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城市化水平2010 年将达 40%,2020 年将达50%左右,这些大、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公众服务系统必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广泛而又迫切的需求,这些工作都必须依赖于城市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支撑。
(二)土地复垦及土地利用规划整理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些工矿企业由于建设和生产及城市化进程大量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土地,土地复垦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而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正好符合这种要求。
(三)新农村建设给资规专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乡村规划除了传统规划涉及的内容外,还涉及农业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科学 等问题,而这些都是资城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四)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绿色的城乡规划师
我国现在和将来迫切需要的是把环境效益放在首位的注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绿色规划师。而建立在地理学、环境学基础上以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作为其根本规划理念的资环专业正顺应了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西双版纳日报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1.1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积极扩大高效农业面积,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规模比重, 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下, 形成了像苦瓜茶、马兰菜、咸秧草、食用菌、绿豆饼等等这样的“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的格局, 高效农业规模建设初见成效, 全市面积达到2166.67hm2, 占总面积的22.3%, 提升了现代化农业水平。
1.2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特色产业, 主导产品应运而生, 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基层干部、科技人员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全市有8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由龙头企业引导带动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对我市的现代农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扬中市三叶秧草专业合作社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使公司年产值从原来500多万元扩张到了3500多万元, 同时也带动农户增收450万元, 形成了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1.3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所急需的各种要素, 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协会组织通过二次返利, 合作社通过按股分红和盈余返还,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调查,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不加入的农户一般增收20%左右。扬中市绿健苦瓜茶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生产种植收购合同, 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民种植苦瓜, 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资料、种子、农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实行“订单”收购, 让农民不担风险, 入社农户平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1.4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民主、合作、诚实、守信的原则, 弘扬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精神, 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 就像一所大学校, 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培训, 使农民的现代意识得到增强,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在农村最基层的平台上, 农民的合作互助理念与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事实充分说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愈繁荣, 干群关系愈和谐,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滞后
一些政府部门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在工作中, 没有将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摆到应有的位置;不能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 对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问不多, 任其发展, 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平衡。
2.2 组织规模较小
目前我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两类, 由于审核设立部门不统一, 发起人数偏少, 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不多, 名称范围偏大, 服务内容单一, 市场竞争力不强。这次调查的19个专业合作社组织, 参加的专业户平均为26户, 最少的是扬中市明鑫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参加人员仅有5户;最多的是扬中市新坝养鸡专业合作社, 达到126户。不少合作社经营规模小, 制约着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2.3 规范化程度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 我市原先成立的各种专业协会也更名为专业合作社。典型调查表明,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制定了章程, 但内部制度不健全, 相当部门专业合作组织没有民主管理、财务会计、收益分配等制度, 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虽有机构, 但常年很少活动, 不能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应有的作用。
2.4 利益连结松散
一方面由于目前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受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难以有效地为成员开展服务, 满足不了成员的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会员之间眼前利益较重, 履行义务意识差, 向心力不强, 合作经济组织与成员之间利益关系脆弱, 会员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 大部分处于松散状态, 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连结机制, 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5 带动能力不强
由于我市乡村工业经济较强, 纯农业收入在我市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比例逐年下降, 因此农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工轻农的思想倾向, 对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不高, 致使有的合作社入社核心成员不足10人、带动农户不到50户;多数合作社的年销售额只有数百万元, 超过千万元的数量不多, 在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生产、深加工、产后市场连接与营销等方面, 功能不够完善。2012年全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仅1.96亿元, 不到全市农产品销售总额的20%, 市场占有率偏低。
3 关于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
3.1 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
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联合, 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 是农村新一轮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必须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扬中人多地少,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存在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 农户普遍具有“不想种田、不愿多种田、只种口粮田”的倾向。现代农业涵盖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要变目前的小而散为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大, 必须通过农民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来担当重任, 努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通过建立政府调控市场, 市场引导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经济组织连接基地, 基地带动农户的农业新型机制, 这样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3.2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特色优势产业起家, 必须继续在特色优势产业上做大做强, 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满活力。一是要靠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为导向, 注重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发展品牌农产品, 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靠外向带动做大做强。要做大做强, 不仅眼睛向内, 也要眼睛向外, 走外向农业之路。三是靠拓展市场做大做强。扬中的名特优产品可以搞横向联合, 甚至更大范围内联合, 一起走出去, 拓展市场, 可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 建销售公司。也可借助一些知名企业在外设立的办事处来先布点, 攻市场, 再完善提高。
3.3 发展与规范并重, 提高组织化程度
要认真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完善运行机制, 力求使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合作制基本原则规范运行。在内部管理方面, 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最主要的是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在盈余分配上, 年终盈余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后, 要按交易额 (量) 进行统筹分配。坚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发展中逐步规范, 在规范中促进发展, 从而进一步规范制度章程, 规范内部管理, 规范运行机制, 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3.4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扶持政策。在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的基础上, 新增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奖励补贴力度。二是实行税费优惠。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免费办理注册登记, 对生产销售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等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优先安排用地计划, 用电按农业生产电价收费。三是加大信贷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农民创业担保基金优先、优惠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借贷资金担保服务;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列为优先支持对象。四是优先安排涉农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培训和扶持力度, 在各级涉农项目和资金安排上, 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摘要:通过对扬中市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农民,合作化,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欣.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J].乡镇企业科技, 2012, (01) .
[2]黄祖辉, 高钰玲.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7) .
摘 要 分析温泉文化形象对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西双版纳九沐山温泉项目地的自然资源及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在规划西双版纳九沐山温泉室外区时,将西双版纳特有的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及茶庄文化与温泉设计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温泉主题内容,在规划功能分区时,将不同的文化特色融入景观设计中,用不同的景观要素来营造不同的文化氛围,向旅游者们传达丰富多彩的温泉文化。
关键词 温泉;规划;西双版纳;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46
目前,尚无关于温泉的统一定义。一般认为,温泉是天然涌出或溢出地表的,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成分的,温度在25 ℃以上的泉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各地区进入温泉旅游开发的新一轮高潮,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泉旅游区综合利用度不高,特色不鲜明。以文化形象为支撑开发温泉旅游产品,强调温泉产品的文化主题,挖掘项目地域文化、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和风土人情等,形成项目特色,这样的温泉旅游产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激发游客参与、体验温泉旅游活动的热情[1]。
1 项目背景
西双版纳九沐山温泉项目所在地位于景洪市东南部,地处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核心位置,交通便利,通达性好。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7 660 m2,室外温泉区用地整体地势变化平缓,用地范围内最大高差约5 m,东南侧高,西北侧低,周围旅游资源丰富且形成互补状态,整体区位具有很强的旅游市场竞争优势。
1.1 自然资源特色
西双版纳属于热带气候,气候湿热,雨量充足,全年无寒冷天气。热带温泉最吸引人的亮点是它的热带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绿、花开不绝。西双版纳特有的热带气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温泉沐浴氛围。
1.2 文化资源特色
山水文化、森林是傣族人的生存基础,因此傣族人崇拜森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神林崇拜[2]。傣族也是一个崇拜水的民族,他们伴水而居,与水为伴,还把泉水视为吉祥如意,消灾免难的象征物。对于西双版纳傣族的沐浴,历来是人们记忆最深的,傣族喜欢沐浴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民族特征。
宗教文化,在西双版纳,佛寺和佛塔在绿树掩映下构成了热带雨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双版纳宗教盛行,西双版纳以小乘佛教为主,宗教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西双版纳独特而神秘的宗教文化。
茶庄文化,在世界茶文化、茶习俗中,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茶俗独树一帜,独具韵味,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域特色,又有良好的传承、发展、借鉴等作用,是西双版纳乃至云南、中国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2 规划主题
本规划区以“佛禅精舍,菩提兰汤”为主题,以山水文化,佛禅文化,茶庄文化为设计主线。项目地处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核心位置,重点打造成西双版纳独树一帜的宗教温泉文化、地域山水文化体验地。宗教温泉文化形象的营造在于宗教文化特色与温泉的休闲疗养作用和谐统一,通过养生来养心。
3 规划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主题及实际使用功能将西双版纳九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划分为6个区:九龙净浴区、蓬莱仙泉区、迦兰陀竹区、曼陀罗区、神林傣寨区和菩提兰汤区。6个区以表现傣族文化氛围为核心,共同运作形成一个丰富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室外温泉区。
3.1 九龙净浴区
九龙净浴区位于温泉度假区的中心轴线位置,中轴景观由入口、休闲广场、九龙净浴叠水、孔雀广场、九龙浴佛景观和喃妥娜尼池组成。紧扣九龙净浴的传说,在入口处设置九龙净浴叠水景观及九龙浴佛景观,展现禅宗文化。该区将禅宗文化和水文化融入到设计中,让游客一踏入温泉区就感受到傣族特色文化散发的魅力。
3.2 蓬莱仙泉区
蓬莱仙泉区由中央草坪、莲花广场、中央泳池和喃徉跌水泳池等组成中央轴线景观,承担着民俗表演、休闲娱乐、泼水节文化体验等功能。该区融入了傣族特有的水文化和禅宗文化,突出室外温泉区的文化主题。位于中央的莲花形喷泉广场兼具喷泉戏水、民俗活动广场双重功能,以莲花作为广场铺装与泡池意向来营造禅宗氛围,欢乐戏水,洗涤尘心,通过养生来养心。
3.3 迦兰陀竹区
迦兰陀竹区以竹禅文化和饮食文化为主线,通过竹林景观,花境景观以及禅意小品来营造意境呼应禅宗主题。该区泡池以竹禅汤池和花瓣浴为主,游客不仅可以在该区体验三维享受,观花景,泡花瓣浴,还可以吃花喝花,品尝芭蕉花、鲜花饼、花糕及花羹等特色吃食。该区主要通过宗教植物的搭配和禅意景观小品的点缀共同营造具有禅意的休闲景观空间。
3.4 曼陀罗区
曼陀罗区将茶庄文化和禅宗文化融入到温泉规划设计中,以茶叶泡浴、户外疗养、休息作为该区域的主要功能。在世界茶文化、茶习俗中,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茶俗独树一帜,独具韵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域特色,茶叶与温泉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温泉的功效,更能使人陶醉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该区以茶叶自然泡池为主要特色,此处提供的茶叶泡池有:生茶泡池、熟茶泡池、竹筒茶泡池、绿茶泡池、古树茶泡池、花茶泡池和姜桂茶泡池等。该区还设有纳曼茶田景观和茶庄;同时,可添加茶艺表演,营造茶田景观等凸显茶文化与禅宗。
3.5 神林傣寨区
神林傣寨区将远古的大山文化、森林气质及神林崇拜融入其中。傣族人崇拜森林,“垄林”既是勐神和寨神居住的地方,也是村寨的保护神,村寨大多建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形成人工建筑与自然融合的壮美景象。该区设有森林浴、森林瑜伽、原汤泡池等,结合具有神秘禅意的雕塑小品,游客可以感受热带雨林带来的密林氛围。该区在密林中设置类型独特的泡池,有中低温组合泡池组合成线性状态,如山涧溪流一般,还有泡池与榕树结合,形成树与泡池相包容的和谐景观,通过独特的泡池类型和周边植物的结合,游客可以在雨林里体验野趣温泉的魅力。
3.6 菩提兰汤区
菩提兰汤区紧扣主题定位,融入山水文化和贝叶文化,运用菩提和兰花等植物营造禅汤的意境。该区以中草药自然泡池为主要特色,以中草药泡浴、户外疗养、休息作为该区域的主要功能。该区将傣族传统的熏蒸疗法(烘雅疗法)作为温泉养身的重点,开设傣药养生区域。为了展示贝叶文化,在该区建有贝叶角楼,游客可以参观贝叶经制作过程,体验傣族特有的手绘纹身等还可参与抛绣球等民俗活动。
4 结语
在西双版纳九沐山温泉室外区景观规划中,以温泉为载体,深入挖掘西双版纳九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构造独具特色、功能完善的旅游度假地。将山水文化、禅宗文化和茶庄文化的设计主线始终贯穿整个温泉景观规划中,通过具体的景观要素如泡池、植物、建筑以及小品等结合西双版纳特色的文化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使游客不仅能体验温泉带来的养生保健效果,还能感受到度假区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特色文化,满足温泉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关霜.云南温泉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1.
[2]关传友.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森林文化考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经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好《城乡规划法》,全面加强与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促进城乡规划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学习城乡规划法的热潮,达到了预
期效果。现就宣传活动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与实施,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将有利于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为了搞好宣传,我局成立了学习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抓好这项工作。确定2007年12月24日—2008年1月1日为《城乡规划法》集中宣传周,宣传周主题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共建美好和谐社会”,并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对学习宣传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策划了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1、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我们首先组织本局全体职工,从11月份开始每周一安排2小时集中学习《城乡规划法》,并结合我市城乡规划工作展开热烈讨论,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刻领会《城乡规划法》精神,确保全体职工全面掌握《城乡规划法》,我局在安排相关人员到省建设厅参加《城乡规划法》培训学习的同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考试,考试平均成绩96分,并根据考试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安排专人进行授课讲解,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打好了基础。
2、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电视电话会议。为了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我局在12月26日牵头组织建设局、土地局、房管局、执法局、园林局,参加了建设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法》宣传贯彻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的讲话精神,建设部副部长姜伟新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部署了贯彻实施工作;会后,省建设厅就甘肃省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认真听取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具体安排,把法规条文,上级安排和我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吃透文件精神,提高了宣传贯彻和实施《城乡规划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召开座谈会学习宣传《城乡规划法》。2007年12月27日下午,我局在XX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学习座谈会。会议由市城乡规划局局长XX主持,市委常委XX,市人大主任XXX,市政协副主席XXX,等市上领导和市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执法局、房管局、区建设局主管领导及各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共12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畅谈了我市对《城乡规划法》的认识理解,回顾了《城市规划法》实施期间我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绩,并就如何贯彻实施好《城乡规划法》,有效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既向与会领导及单位宣传了城乡规划法,也取得了在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我局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我市城乡建设成就。在电台反复播放宣传城乡规划法的要点及相关知识;利用电视台滚动字幕,反复宣传城乡规划法及宣传标语;通过酒泉日报设立专栏进行组稿宣传,刊登了市委常委和市城乡规划局局长的署名文章,并在报刊上开展了城乡规划法有奖知识竞赛活动,确保城乡规划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上街设立宣传点,扩大宣传范围。为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城乡规划法》,提高宣传成效,我局通过在市区重点路段悬挂横幅,组织老年义务宣传队上街流动宣传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城乡规划法》。并就主要路段规划改造、违法建筑查处、规划公示效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市民进行对话,热情解答市民的政策咨询,使广大城乡居民充分了解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与有关规划内容,激发了城乡居民参与、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城乡居民的规划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领导带头执行规划,建设单位自觉落实规划,广大群众自觉维护规划的良好氛围。
三、今后的思路
1、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立足实际,注重城乡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
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土地资源、公共空间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2、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力度。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城乡规划法》,让群众充分理解《城乡规划法》,自觉参与到监督城乡规划的行列中来,从而使《城乡规划法》得到更有效的贯彻。
3、依照《城乡规划法》进一步修改完
善我局城乡规划相关规章制度。
4、进一步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步伐,加大投入,规范农村建房行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的执行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听证制度,完善公示制度,坚持重要规划建设方案批前公示,审定时专家评审,审定后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规划的审批,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通过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6、加强部门协作。我们将积极加强与建设、国土资源、执法、房管、电视广播等单位的工作协作,形成合力,通报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强制拆除违规建筑,震慑私改乱建行为。把城乡规划法落在实处。
区文明办:
根据博文明办(2006)5号文《关于对城乡文明共建等工作做好自查的通知》的要求,各单位要对近段时间的城乡文明共建活动进行自查。现将我院与东石村近段时间的共建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是认真对照“五个一”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共建计划,根据博文明(2006)7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文明和共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和博文明(2006)8号文《关于开展“牵手文明,共筑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院与东石村结为文明共建单位。为此,我院召集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共商文明共建活动计划。
其次是指定专人负责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并选择了一批综合素质比较过硬的同志与东石村共同探讨共建工作,以利全面提高,共同进步。
第三是加深交流,积极与东石村两委联系,共同探讨制定更加详实的计划,以利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工作的顺利进展。截止目前,我院已三次与石村联系。
以上是我院与东石村城乡文明共建活动的自查报告,在今后的共建活动中我院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开展好城乡文明共建工作,争取帮助东石村尽快实现“五个一”的建设目标。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日
市行政服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城乡互联共建”活动情况自查报告
上传时间:2011-07-06
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互联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和《襄阳市“城乡互联共建”活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我办根据结对共建村——保康县黄堡镇后湾村的具体情况,紧贴实际,坚持“双向互动,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突出“转变工作作风、增进群众感情、提高服务水平”三大重点,紧紧围绕“机关党员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标,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促进帮扶村和谐稳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真心帮扶,城乡互联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级基本情况:全村版图面积1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9个村民小组,282户,1063人,有劳动力660人,贫困人口84户,33人(其中五保11人,低保54人);耕地面积1414亩,全属旱地,山林面积21080亩。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8万公斤,人均380公斤;油料总产量12万公斤,人均112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43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90元;农民楼房入住率30%,电视入户率96%,电话入户率60%。
(二)工作队开展情况:主要领导到后湾村实地调研、上党课和指导农村工作3次;分管领导开展帮扶走访活动5次;中心机关驻村工作队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个;扶持村级党建教育基地8000元,机关党员与后湾村党员共同过组织生活1次,帮助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措施3条,落实帮扶项目2个,到位帮扶资金2万元,正在筹措资金5万元建核桃基地;帮扶困难党员4人,结对联系困难户35人,帮扶资金3300元,其中帮扶返乡农民工2人;请农业技术专家培训1次,155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帮助结对村建设活动场所1个。
二、主要做法
(一)结对帮扶,取得双赢。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重大部署,认真落实“五个基本”建设,健全“七个体系”,指导推行“三三制”模式,村级形成“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建立健全机制。为了不断提升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把党建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培训制度,例会制度,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等;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如村委会会议笔记本、党支部民主生活记录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调解纠纷登记本等;配备档案柜、文件盒、档案袋,做好调解和其他工作的建档归档;做好制度上墙,农务公开上墙,写好工作民情日记,做到活动存档,让人一目了然,并狠抓制度的落实。认真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好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组织培训,增强党员政治素质。以上党课、培训党务干部等形式,组织村委会全体党员进行党员知识培训,使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知识的理解,让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的凝聚力。针对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突出的实际,组织全体村委会干部及村民小组长进行法制培训。重点学习《湖北省土地承包条例》、《刑法》、《治安处罚法》等,不断提高村干部的依法执政意识和能力,让村干部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党的战斗力。还组织党员干部到局机关进行交流学习,丰富农村党员生活,开阔视野。二是坚持标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针对村级党员年龄稍微偏大、村级后备干部缺乏的现状,我们协助村里加大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年轻党员干部培养工作的力度,把村里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有协调干劲的年轻村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目前已有4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名同志列入了发展对象重点考察培训,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三是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村里一些发展生产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能带领农民致富的村党员干部,帮助和带领全体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组织烟叶种植大户刘有权为农民传授烟叶种植技术等,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经过我们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后湾村支部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支部成员团结、实干,赢得了村民广泛拥护。四是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工作热情,转变工作作风。结对帮扶,双向互动,让机关干部更加了解农村实情,对农村工作及农民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上受到震动,从而转变作风,工作更加热情主动。同时机关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得到锻炼提升。通过帮扶工作,拓展了工作思路,学会了与老百姓打交道,学会了如何处理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为民办事,解决问题。一是帮助做好经济发展规划,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实地调查帮助制定农业发展方向,比较科学地制定了《后湾村2010-2012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年总体规划》,突出主导产业烟叶增效后,发展核桃产业化经济,主攻菌药增后劲,长抓养殖不放松,劳务输出添活力的工作思路,找准了后湾村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抓落实。二是大力开展援助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市行政服务中心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多方筹措6万余元,扶持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了100亩核桃基地,为该村经济增后劲,添活力。同时对后湾村的困难户、残疾人、五保户、老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进行走访座谈,排查摸底,登记造册,组织机关14名党员干部与其结成“一对一”帮扶活动,其帮扶结对资金5千元,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三是积极引导,群策群力,共创文明生态村。我们驻村后,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帮助制定规划,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各组的建设正在进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建设速度较快,效果明显。四是协助抓好改水改厕工作。一起抓好改水改厕工作,建家庭厕所20个。五是协助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与村委会共同研究,邀请镇农技站专家为当地种养户、群众讲授烟叶、反季节瓜菜生产管理技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六是做好慰问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领导冒着酷暑下乡慰问生活困难的五保房户;“七一”期间,领导下乡慰问困难群众,并组织党员到结对党员家慰问,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
(三)化解矛盾,共建和谐。通过进村驻点,深入调查,在全面掌握该村纠纷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解决措施,并逐步加以解决。一是针对该村当前土地、山场面积等民事纠纷矛盾问题,以开展农村专项普法、“法制面对面”等活动为载体,以刑法、治安处罚法、土地管理法、拆迁条例等为重点内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二是将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预警机制、研判机制和调处机制抓好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及调处。目前,已全部摸清帮扶村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完成研判分类,并按调处计划逐项施行。自进驻后湾村以来,该村从未发生过群体性上访事件。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我们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每个村小组均设立调解信息员,及时掌握信息,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矛盾排查调处中,本着“遗留纠纷有突破,及时化解新纠纷”的原则进行排查调处。至今,已成功化解2宗土地矛盾纠纷,化解其他矛盾纠纷13宗,基本实现“少纠纷、零闹事、零上访”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在帮助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我们虽然帮助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尽最大努力筹集5万余元建核桃基地,但由于资金不足,很多计划不能得到很好地实施,这有待继续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市委“城乡互联共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下阶段,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其他帮扶机关党组织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大互联力度,扎实做好共建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为基层党组织培养后备人员,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我们将积极物色该村的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通过考察,将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二是做好机关党员干部轮流下乡锻炼对接工作。我们将争取安排党员干部轮流下乡锻炼,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了解农村,丰富工作经验。
三是协助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重点抓好环境卫生建设,促进村庄建设。
四是继续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按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生产。
五是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摸底工作,做好预防,确保群众生活的安全稳定。
江汉区国家税务局万松所“三万”活动领导小组
自查报告
按照江汉区委、区政府“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现将我所在此期间的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群乐村的基本情况
该村有1个村党支部,1个村民委员会;党员42人,村干部5人;全村共4个自然湾(下李湾、大杨湾、西李湾、段李湾),9个村民小组,农田1479亩,茶场1个(15亩);共308户,1341人,其中残疾人12人,孤寡老人13人,孤儿6人;专业养殖户8户,茶场1个,20-50岁的健康村民基本在外务工,年人均收入7800元。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所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所长刘劲为组长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方华联、李卫、李建平、李大雅组成,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工作。在专项研究这个活动的支委会上,支部书记刘劲同志一再强调,工作组到村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工作纪律,注意工作方法。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二)大造活动声势,营造良好氛围。3月11日,我所召开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会,对开展这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3月12日至18日,为适应工作需要,所组织下派干部培训,对即将下派的干部进行农村相关政策、农村社会调查、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短期培训。工作组驻村以后及时开好了“三个会”(村两会3月20日、党员代表大会3月21日、村民代表大会3月22日),进行政策宣讲,重点宣讲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会议和文件精神,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等。
(三)满怀深情走访农户,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工作组驻村以后,共走访308户,着力“四个调查”,即座谈调查、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重点了解农村政策落实、民生改善情况,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等,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供依据。在民情调查中,结合“三进三同三送”(进基层、进农户、进田间、同吃、同住、同劳动、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活动,为每家农户建立了档案,每个下派干部都记了民情日记。并且完成了一片有对策、有措施的调研报告。
(四)竭尽所能,兴办实事。一是扎实开展送物资。经过调查,发现12户贫困户因资金短缺,家中无法购买家禽进行养殖,工作组与村支部协调,万松支部筹集资金8000元,购买牲猪12头,分别送给贫困户,并承诺年底以市场价格回收猪肉。二是扎实开展送项目。考虑到村农田水利中存在的问题,农田水利灌溉的水主要依靠上游水库放水和下雨,两支部协商在主要的粮田区的渠道和鱼塘边兴建机站,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三是扎实开展送服务。工作组在驻队期间,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农活中,所长刘劲,组长方华联带领工作组成员深入农田、茶场等地为农民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对村的帮扶资金力度不足。我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单位,办公经费较为紧张,而村里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以一个所的力量支撑村里的建设明显不够。
四、下一步措施
(一)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狠抓水、电、路的设施建设,打牢农业发展基础
(三)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江汉区国家税务局万松所“三万”活动领导小组
一、全镇就业的现状
2009年底,我镇劳动力总量为1.26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0.06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从业人员按产业划分,一产占46.7%,二产占39.1%,三产占12.2%。农村就业的1.2万人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0.6万人,在当地二、三产业就业的0.51万人,镇外输出0.09万人。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城乡群众就业增收,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当前我镇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我镇的镇情特点,当前我镇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群众就业增收困难增大。
一是劳动力数量充裕,劳动力质量不高。我镇现有劳动力总量1.2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就达1.2万人。但劳动力质量相对较低,尤其以农村劳动力更为突出。据农普资料,农村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4.6%,其中,小学文化和文盲人员就占16.4%。这直接导致了我镇劳动力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打工者多,创业者少;劳动力就业层次低,工资收入少。
二是求职人数增多,用工需求减少。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深,我镇就业形势面临新的矛盾:不少企业
因经营困难减少用工,新增就业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今年四季度,我镇用工需求比同期减少了一半。
三是就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地方性财政奖励制度需要完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法规,但由于多种因素,不少政策只掌握在职能部门手里,社会透明度低,不仅普通劳动者不清楚,企业也很少了解,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我市、我区近年来鼓励企业发展的地方性财政奖励政策主要考核企业的经济增长,没有与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情况挂钩。
三、关于促进城乡群众就业的几点建议
扩大城乡群众就业,依赖于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保增长促就业”的思想,大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发展是就业之源。要深入宣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我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努力营造促进发展和稳定就业的税赋环境,规范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保证现有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促进“存量”经济增长。要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强招商载体,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体制和招商工作机制,通过项目落户实现经济“增量”发展。如我镇招引的天津五星制衣有限公司,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也解决了该镇近600名劳动力就业。要从镇情特点出
发,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民生产业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引导扶持民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培大与扶小的关系。从企业成长的客观规律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随着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企业用工增长明显趋缓,投资增加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逐步递减。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恰恰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对劳动力需求更大。为此,要从我镇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现实出发,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当前尤其是要引导和扶持群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议结合当前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小区物管、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项目,把创业就业与社会文明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扶持创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上,建议市、区劳动部门要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适当增加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将其改造为创业扶持基金,加强管理,完善运作机制,扩大受惠面,为创业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3、加快发展职业培训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在保持现有培训体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整合和配置城乡职工教育和劳动力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重视目前一些培训项目存在的形式主义走过场、缺乏实效、培训对象不愿参训等问题,紧紧抓住培训质
量这个核心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个重点,切实加强对乡镇、部门承担的各类培训项目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各级政府安排的培训资金真正用于劳动力培训。要从完善培训机制和资金使用制度入手,突出劳动力岗前培训,把培训与企业招工结合起来,探索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安排一定比例的培训资金补贴给企业,调动企业参与劳动力培训的积极性。
4、放大政策导向效应,鼓励企业稳定岗位和增加用工。要把减轻企业负担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目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的实施范围仅限于城镇小型商贸服务企业及公益性岗位。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抓住国家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利机遇,加大上争力度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扩大社保补贴实施范围,对工业企业新增用工较多并参保的,也应给予社保补贴,以鼓励企业增加用工。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其与职工协商工资,以稳定岗位,做到不减员或少减员。要重视企业反映的养老保险单位缴纳与个人缴纳标准不
一、社保扩面征缴不考虑行业差别、一些非强制保险捆绑缴纳等问题,研究落实稳妥的解决办法。
5、改进政府就业管理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在全镇营造关心就业工作、促进劳动力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有关就业扶持政策的透明度,把政策
落到实处。要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导向,通过各种载体教育引导群众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供需情况的动态监测,管理并运行区劳动力及就业资源网,定期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动力总量、结构和供需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劳动力就业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当前要把城乡青年的初次就业作为就业管理的重点。
一、我校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全国各高校该专业就业分析来看, 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为考研 (23.16%) , q其次企业 (6.53%) 、机关 (8.16%) 、科研设计单位 (6.34%) 、高等院校 (4.12%) 、其他事业单位就业 (4.64%) 。桂林理工大学是从2002年开设此专业, 从往年的就业数据来看,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中在地质研究的方面的占主要部分, 考研、房地产、公务员、土地评估等方面也有涉及。另外, 在考取研究生方面, 我校本专业2006届及2007届毕业生读研人数所占比例较大 (分别为17.6%和23.5%) , 考取的学校 (科研院所) 层次以较高, 涉及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 (所) , 主要原因在于本专业的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同时又具有知识面广的优势, 以及本专业考研方向广使学生有更加广宽的选择空间。因此, 我们认为, 在加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增强我专业竞争力, 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同时, 应该同时保持我专业考研的优势, 使本专业学生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二、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和存在的问题
不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依托自我优势发展该专业, 课程设置非常广泛, 涉及到地理, 经济, 法律, 计算机等等, 这正是该专业的特点之所在。我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初步、大学英语、数据库管理系统、高级程序设计等) 、专业必修及限选课 (基础地质学、环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资源经济学、土壤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遥感应用、土地评价与管理、GIS原理及应用、资源勘察学、生态环境规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房地产开发管理、土地开发管理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实践教学 (地质地理综合实习、GPS应用实习、资源环境与城规设计实习、地形测量实习、土地评估实习、资源环境调查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 。对比我校于其他两所院校的课程设置, 我校的课程设置与南京某大学该专业的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以及上海某大学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相近, 同时又存在不同之处。首先, 我校与两校同样注重地理学科, 地球科学知识的培养, 这体现了该专业的开设初衷。另外, 这几所院校中的课程安排又存在一些差别,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与另外两所院校相比我校该专业的课程没有突出重点, 这主要在于我们没有确定自己的方向, 而不像南京某大学的土地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方向。第二, 我校与上海某大学的情况相似, 没有突出重点, 但是该校在选修课中突出了自己的特点, 注重区域管理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以及城市问题。第三, 与南京某大学相比, 我校没有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于学校资源优势的不同, 南京某大学具有法学院, 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资源优势上的差异。
三、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势和发展前景
该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专业定位与社会需要存在偏差, 专业跨学科特性明显,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 专业课程泛而不精。
全国高校该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生, 我校从2002年开始招生, 专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优势, 首先桂林理工大学是一个地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所综合性工科学校。地质专业是学校的强势专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力量, 即以依托学校的地质优势为主, 以桂林旅游优势为辅, 办一个具有地质兼有旅游特色的专业。其次桂林理工大学还借鉴了武汉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给予学生到野外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对地质地貌和资源利用等有相当的了解, 同时对景观的野外认知和遥感影像的判读有一个感性认识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能, 同时又发挥个人所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新发展方向主要涉及:1) 数字化城市研究。据有关部门预测, 我国城市化水平2010年将达40%, 2020年将达50%左右, 这些大、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公众服务系统必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广泛而又迫切的需求, 这些工作都必须依赖于城市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支撑。2) 土地复垦及土地利用规划整理。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些工矿企业由于建设和生产及城市化进程大量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土地, 土地复垦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而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正好符合这种要求。3) 新农村建设给资规专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乡村规划除了传统规划涉及的内容外, 还涉及农业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科学等问题, 而这些都是资城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所在。4)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绿色的城乡规划师。我国现在和将来迫切需要的是把环境效益放在首位的注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绿色规划师。而建立在地理学、环境学基础上以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作为其根本规划理念的资环专业正顺应了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毕华兴, 刘紫崴, 佘聪伟, 穆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分析.中国林业教育, 2010.
[3]郭文炯, 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环境科学再深造方案规划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也仅仅只有几十年而已,但是由于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不断加剧,环境专业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飞快,并且已经形成了环境工程、环境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大气等多方向的一个综合性学科。由于需求市场巨大,专业要求较高,在国内有众多的高校设立了环境学专业,同时也不断有工作者从化学、物理、地理等其它专业转入环境行业。尽管各高校的环境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但市场对于环境科学专业仍有需求,特别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环境技术人员。而且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相应的职位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能证书。但环境专业的技能证书考试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校学生一般不能去参加考试。因此,本文主要基于2011年“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三大招聘网站近一年的数据,结合上海市春秋季大型招聘会的信息,对现有的环境市场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开设环境学专业的学校提供一个课程设置和就业培训的参考,为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环境行业的工作者分析其自我发展的方向。
一、调查方法
跟踪调查2011年三大招聘网站2011年每个月前十天发布的招聘内容和上海市春秋季大型人才招聘会的信息,去除没有具体信息的职位和重复的职位后,将余下的信息进行人工筛选,对包括工作的类型,工作年限的要求,学历的要求以及工作经验背景等资料进行分类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环境科学专业工作类型的需求分布
如图1所示,从工作类型的需求情况来看,工程类的工作占了47%,有近半数左右,其次是管理类的需求占25%,但管理类之中的分类又比较多,由于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的发展,EHS占总需求数的9%,安全类的工作占4%。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等,而新能源与CDM的工作共占3%。传统意义上较为火热的市场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类需求仅分别占4%与3%,销售类的需求量占16%,而且有不少是需要销售主管等高级职务。而其他技术类的需求占13%,其中环境监测需求量仅占3%,而且需求一般都为层次较低的操作人员。其他的技术类需求约10%,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以及固体废弃物技术的处理等技术性的措施。
2.对于学历的要求
大部分单位的招聘都是面对大专和本科,中专及以下和硕士以上学历的需求量都较少,与招聘情况结合分析,招聘中专生的主要是销售与监测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管理类的工作普遍要求比较高,基本都在本科以上。而硕士及博士的招聘数量很少,这一方面,符合现有的学位比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许多面向硕士博士的招聘单位会在自己的公司网站上挂出需求信息或者并不进行公开招聘,如各个高校以及一些大型公司等。
3.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
从图2的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工作对于年限的要求在3年以内,需要应届毕业生的工作仅占5%~10%,这一方面说明大部分的工作单位都希望有工作经验的新职员。但是8年的工作经验需求量仅占5%左右。经调查表明,在工作1~3年左右是一个跳槽的高峰时期,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般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或者不太会通过网络的形式参与求职。因此,对于求职来说,在一两年之内通过岗位变换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向,并通过两三年的积累取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将有助于在此行业内取得较好的发展。
4.对于工作背景的要求
表1是相关的一些环境类工作所要求的工作背景,可以看出,一般的职位至少要一至两样相关的技能特长,有些职业技能可以在学校学到,如CAD制图、仪器分析等。但有些技能必须在工作中学到,如安全员证书、环评师证书等。因此,掌握一门优秀的技能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5.招聘企业类型
在环境领域,民企占了绝大多数,外资和合资企业占了1/3左右,但从待遇上来说,外资和合资的企业待遇普遍较高,而民企的待遇差别较大。但外企对外语的要求较高,多数外资企业均直接发布英文招聘信息,且外企招聘集中在EHS、CDM等职位上。
三、结论
1.环境科学类的工作方向类型较多,且专业性较强,对于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来讲,很难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环境科学就业方向展开专业培养,因此学生更多地需要在学校中学习更多的基础,在工作中开展应用学习。
2.由于工作类型多种多样,环境专业学生也几乎不可能掌握环境学所有内容,因此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向并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深造是必须的。
3.三年的工作经验可以视为进入该行业合理的筹码,因此学生毕业后应尽快选定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积累工作经验,等有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之后再选定合适的单位进一步发展。
4.由于硕博研究生专业方向分类较细,因此如果需要从事环境科学技术性工作的学生可以考虑参加研究生的学习,但是需要对自己的进修方向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而且研究生毕业以后再想从事其他方向的工作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许文刚.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7-18.
[2]李顺兴,陈智煜,陈焕林.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J].环境保护,2005,(4):35-39.
[3]王少莽,关媛.基于当前高校环境科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2010,26(4):179-181.
[4]张焕祯,罗湘南,赵滨燕.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J].环境保护,2003,(2):59-64.
[5]温桂清,蒋治良,李俊.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0,6(6):108-109.
时间:2011/1/20-1/27
实践的主题:
了解家乡大学生的对于专业选择的看法,调查家乡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选择的匹配程度。针对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办法。调查的结果: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都在扩招。如何选择专业将成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的问题。
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以及更好的发展。而这中间,选择什么专业不等同于做一道简单的选择题,错误的专业选择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我在家乡走访正在上大学和马上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有他们的老师,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业选择错误带来的后果主要存在下面三个问题:
1、时间成本长。大学三年或者四年的时间稍瞬即过,因为对于专业具体内容以及后期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切实的了解,如果选择了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厌恶的专业,就会缺乏动力,出现“混日子”顺利毕业拿张文凭即可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多门不及格被校方退学的结果。还有一类型的比较多的是:切入工作平台后,发现专业对口的工作自己并不适合,那么前面在学校几年的时间等于是仅仅只有拿了一张文凭,后期想动不敢动,坚持不下去了,动又不知道怎么办?
2、物质成本高,回报率低,精神压力大。在这个仅仅靠文凭很难有好的就业发展的趋势下,前期错误的选择,投入昂贵的学费回报率低不说,且后期转换方向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又是新一轮的物力精力的投入,精神压力也大。
3、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拖长。因为前期专业选择错误,造成求职偏离专业方向,找工作无方向感,长时间内处于职业探索期,一直在各个起点起跳,没有纵向的发展,与顺利发展的同龄人差距越拉越大。
汇众教育公主坟游戏学院就业部张老师认为: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包括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价值观、职业期望、性格特质、职商等因素,结合职场行业岗位相关连性以及发展趋势,确定后期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专业。
二、正确专业的选择的重要作用:
1、对自身有更明确的认识。
2、明确后期自己准确的就业以及发展方向,知道自己下一步准确的平台在什么位置。
3、知道在学习期间为就业及发展该做哪些事情哪些准备,自身充满动力有目标性,确保在愈发竞争激励的职场中顺利就业以及更好的发展。
4、规避了专业不适合自己的情况下,需要转换专业或者毕业后长时间处于职业探索期无发展的风险性,保证了自己职业生涯风帆的顺利启航。
三、招聘过程中所体现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讲一下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我去了今年我们家乡为2011年毕业大学生举办的特别招聘会,了解到以下方面:
(一)企业关注
1、你看重外语、计算机能力,用人单位却最看重职业道德;你看重学历层次有多高,用人单位却最看重专业是否对口;你看重简历制作不惜血本,用人单位却最看重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优先考虑学生干部
在进行初次选聘的时候,用人单位首先最关注求职学生的哪方面条件呢?
调查显示,有36%的用人单位最注重毕业生的所学专业,17%的用人单位最在乎学历,16%的用人单位最看重实践经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22%的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共有43%的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具工作经验或有学生干部背景的毕业生。综合来看,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能得到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同,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本职的工作就是修好自己的学业、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要有意识地加强社会实践与工作实习方面的锻炼。
3、最为不满学生毁约
求职时,大学生通常会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管理能力、外语水平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但多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素质在用人单位看来并非占择才、用才的主导地位(甚至是比较次要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令用人单位担心和不满的,恰恰是一直未曾引起大学生高度重视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对大学生最需要加强何种素质建设方面的调查中,有42%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职业道德素质,有33%的用人单位选择的是人际沟通素质,分别各有13%和12%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需要加强思想品格素质及文化修养素质的建设;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有29%认为近年所招收的大学生最缺乏实干精神和职业道德,所占比例远远高出其他八个选项,其次是13%的单位认为当今大学生最缺乏专业水平,再次是人际沟通能力,占12%。
大学生的诚信,也是比较令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参加本次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二)学生关注
1、薪水:大学生一般要求自己薪水越高越好,现在某些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竞争能力不足,降低了对工资的要求。现在大学生要启用自己刚出来是工资在2000左右(新浪网的调查数据为66.03%)。
2、工作体面度 :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经过大学的生造就应该做办公,做轻松的工作。
3、选择公司:当今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目标定在公务员或者企事业单位,很少有人首选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
四、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办法: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三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三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
对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也提示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单位的实习,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就业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此问题。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政府通过政策安排全面介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另一方面,由大学生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双重心理所衍生出来的政策缓冲期,则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科学、合理
决策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1、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
2、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3、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以上就是我本次的调查报告,我相信在这三方面的作用下,我们大学生就业形式将越来越好。
学院:东方学院
姓名:浦越
含城是全县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及人口居住中心,含城的建设,对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含城,推动含城规划管理建设工作,11月21日,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含城规划建设管理视察活动,参加视察人员实地察看了部分含城建设重点工程,听取了县建设局、国土局、市容局、房管局、招标采购中心、城投公司及环峰镇有关情况的汇报,围绕含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视察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含城建设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三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初见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县直有关部门及环峰镇做了大量的工作,含城规划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含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含城远期规划至2020年,总规划面积扩展到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贯穿新城区的几条重要干道以及玉龙公园、新含中、政务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逐步实施,拉开了新区建设的框架;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居住人口较快增长,提升了含城的人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生态宜居城市的形象开始显现;文化广场、玉龙广场、市民广场以及楚园、吴园、滨水公园的建设,提升了含城的文化品位。一是坚持了规划先行。在2003年含城总体规划、2004年新城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后,2006年组织编制了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组织编制了含城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含城消防专项规划、含城供水专项规划、含山县供电专项规划,把含城市政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纳入了规划管理的范围,使含城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二是加强了规划管理。成立了含城规划委员会和含城规划专家技术评审组,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先拿出规划条件,作为建设方案的前置条件,重要规划方案都通过县几大班子集体研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含城建筑的规划水平和规划档次明显提升。三是盘活了城市资产。把土地作为含城最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利用,统筹安排,实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公开招挂拍方式分期分批提供土地,实现了土地的保值增值。三年来,含城的土地出让收入达7个亿,有效地解决了含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四是完善了招投标制度。为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含城所有的重点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实行关口前移,严把企业准入关和考察关,引进了一批优秀企业参与含城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建设项目的质量。五是创新了管理机制。本着基础设施先行,教育、行政、商业配套,居住跟进的原则,每年都安排若干含城建设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负责人挂帅、一名科级干部牵头、一套班子运作、一个序列考核”,成立县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建立调度、协调、督促机制,实现了几大班子共同参与、相关部门及各个项目组责任明确,加快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对策和建议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尤其是近三年的建设,含城已经初见规模,但是,要实现2020年含城人口达14万,把含城打造成生态宜居活力城市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制约含城建设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1、高起点修编,提升含城规划品位。一是适时修订完善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规划的高起点,并不仅仅体现在规划设计单位的高资质,更重要是要体现含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突出含城建设的特色。要尽快编制含城新城北区、新城西区建设详细规划,统筹考虑办公区、住宅区,商业、金融网点,菜市场、停车场、垃圾场、公厕的布局。在规划编制完善过程中,要邀请含城各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方案评审,及时公布规划方案,接受市民监督,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二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由县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含城规划的实施权。作为含城规划设计决策咨询机构的含城规划委员会,要广泛吸收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参加,今后,含城所有重大的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委员会的咨询论证,未经论证的,一律不予审批,不得开工建设。三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即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进一步加强
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凡不符合含城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出让、转让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严格实行规划执行中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高标准建设,逐步完善含城功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的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一是努力打造精品建筑。含城的各项建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争创一流水平,对沿街建筑更要严格把关,坚决禁止建设低水平的门面房。开放建筑设计市场,含城重点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实行公开招标投标,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单位参与竞争,提升单体建筑的设计水平。要高度重视单体建筑与整体建筑在造型、色彩、风格上的协调一致,统筹考虑含城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含城新区建设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建设。新区建设上,当前要把商业、金融网点,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建设尽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就整个含城来讲,要尽快启动实施防洪工程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含城的积水排放问题。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含城的文化品位。三是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新区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宜居为目标,坚持还空地给百姓、建绿地给市民,留足空间,提高绿化率,避免像老城区那样,由于建筑密度大,而留下的空地少、成片绿地少、市民活动空间少的遗憾。四是坚持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并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实施新城区建设的同时,已经安排资金完成了老城区部分道路、下水道、路灯的改造,老城区部分区域的拆迁重建,老城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老城区改造的投入,同时抓紧研究老城区拆迁改造计划,分步组织实施。结合老城区拆迁改造,要留足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无处停车、无序停车、占道停车的状况。
3、高效能管理,提高含城建设管理水平。城市建设的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城市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一是加快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市场。整合现有的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县城投公司、县建设局招标中心,将县城投公司、县建设局招标中心的招投标职能并入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同时,加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的硬件建设,以适应开展招投标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市政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含城的市政管理队伍与其担负的任务严重不相称,要尽快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选拔3—5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市政管理的力量。要加大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经费的投入,添置必要的市政设施维护设备。三是逐步建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适时推进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市场化,通过市场运作,把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推向市场,把市政设施从政府的行政管理变为产业经营,从无偿投入变为有偿投入,逐步实现市政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四是坚持依法管理。建立和完善市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含城经营户、含城市民维护市政设施的责任和义务;市政管理人员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强对这些制度、规定的督促、检查。五是着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结合创建文明县城活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地、持续地开展“含城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营造浓厚的含城建设管理舆论氛围。
4、高水平经营,用力盘活含城资产。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提高领导和管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在从严从紧的政策环境下,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采取招拍挂、挂牌方式提供土地,实现土地保值增值。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的收缴力度,在土地出让后,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到位。加强已出让土地用途管制、开工期限的监督,加大闲置土地查处力度。抓住全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对照含城建设规划,重新界定含城建设用地范围,解决亦已出现的含城建设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的问题。加强土地储备及含城建设用地的置换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含城建设的需要。要搞好含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吸引县内外投资者、社会资金参与含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减轻政府投资的压力;对含城的开发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为含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基础,产业支撑不足是制约含城扩张最重要的瓶颈。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含城兴业创业,加快含城二三产业发展速度。鉴于受全
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最重要的拉动城市建设的房地产业市场需求不旺,以及含城建设产业支撑不足,建议适当调整含城建设节奏。
【关于西双版纳州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房价问题的城乡调查报告07-18
关于中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调查报告12-02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10-29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07-02
关于英语翻译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问卷06-24
关于国贸专业就业的调查问卷总结06-03
关于城乡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07-13
2024年关于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