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共8篇)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1

张勤,倪琴,张室玲,陈雪鸿,文刚,刘尚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61)

摘要近年来临床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临床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如何找到有效解决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临床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改革临床教学模式,旨为提高教学质量,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ZHANG Qin,NI Qin,ZHANG Shi-ling,CHEN Xue-hong,WEN Gang,LIU Shang-quan

(1.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 Anhui, Hefei230061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reform of Clinical teaching model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public concern.Facing the more difficulties of Clinical teaching model reform,how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is becoming imminent.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linical teaching in the new era,and discussed how to reform the Clinical teaching model,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Key words:clinical teaching;educational model;reform countermeasure

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形成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临床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医学教育关注的重点。2009年1月1日实行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中就明确做出了关于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的管理,保护临床实践过程中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规定。此规定出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那么新形势下临床教学管理主要

作者简介:张勤(1984—),女(汉族),安徽巢湖人,管理学硕士,初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管理和医学教育,***,Email:ayyjszq@126.com

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怎样进行临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这些改革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些问题都应置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深入探讨。新时期临床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从目前临床教学模式来看——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

1.1.1“三段式”课程设置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的是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1」。学生往往是学完所有的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后,在大学四五年级才开始步入临床进行实习,这种分段式的教学模式最大弊端是学科之间横向联系不够,基础与临床脱节,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融,造成医学生思维单一,不能从整体观念出发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2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育

在我国的临床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轻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3」「2」。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科为基础、。它比较关注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便能够掌握比较宽泛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但由于缺乏临床实践,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足。

1.2从师资方面来看——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

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良好素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但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临床教学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学质量未能得到有效评估,教师间缺乏竞争力,教学与职称没有挂钩,出现了“搞好医疗是任务、搞好科研是出路、搞好教学是奉献”的重临床轻教学现象。”因此,一些临床带教老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意识淡薄,以逃避、敷衍、应付的态度进行带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1.3从医学生角度看——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冲突

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本科毕业后,一是考研,进一步深造;二是毕业后就业工作,部分从事医疗相关工作,部分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工作;三是待业。考研的同学进入临床实习的上半年,就开始准备,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复习,参加辅导班,临床实习放在次要位置或是应付,甚至放弃。到下半年,面临就业压力,学生忙于用人单位的考试、面试、找工作岗位,部分缺少上进心的同学,既不想考研,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对前途感到“迷

惑”,而放弃实习,得过且过,不投入,不认真「4」。各种因素造成学生把精力放在考研和就业上,临床实习观念淡薄,自觉参与意识不强,难以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去锻炼自己,长期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探讨和改革临床教学模式

近年来,诸多医院尤其是各大附属医院已成为医学院校主要教学单位之一,每年承担着大学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和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因此,为规范医学教育管理,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各大教学医院需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讨临床教学新模式,着重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对医学生进行实用性知识教育。

2.1教学模式改革

2.1.1引入PBL问题教学法

所谓PBL教学法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临床教学单位由以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逐渐向“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式转变,就是要求带教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自学-再讨论-再自学-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推动者。该种教学方式将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2.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安排学生临床见习

除了积极引入PBL教学模式以外,还需采取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代课教师在完成某个章节、某种疾病、某个案例的理论授课后,将学生及时带入临床见习。要求学生通过对真实病人的问诊和相应的体格检查,做出诊断,然后由老师更正、解析,整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要求学生有较宽的思路,能较好的整合所学的较为分散的医学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强化理论知识,更利于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参与临床实习的学生主要是本科四五年级的毕业班学生,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和考研热潮的冲击。为改变这种现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医学科研思维,另一方面也缓解了部分同学实习和考研之间的矛盾。带教老师有意识引导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他们毕业论文书写、考研及以后工作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2.1选取有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或医师担任教学

临床教学单位需在临床带教老师的资格认定上严格把关,积极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和医师担任教学任务。同时成立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核小组,采用自荐和科室推荐的方式报名,并通过初选和复选的方式最终确定临床带教老师。该举措对于组织教师、发挥集体力量,加强教学与科研工作起到稳步推进作用。

2.2.2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督导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从两个方面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督导与评价。一方面是组织专家组随机抽取讲课内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导方法、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听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教师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授课时间安排合理、讲课方式恰当、讲课条理清楚、生动易懂、课堂气氛活跃等方面。依据考核评估结果,按照“能者上、败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让优秀教师下届继续任教,不合者取消下届代课资格。

2.2.3公开教学竞赛选师资

组织代课教师开展教学竞赛是为了激发带教老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单位在开展常规的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示范性教学查房和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实行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不但能够涌现一批教学新秀,充分展现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也为进一步把教学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放在临床教学第一线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2.2.4完善归档、奖励制度

建立各级教师档案,通过设立数量、质量考核指标,对带教老师承担的见习生、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临床教学任务,带教数等进行统计、登记,并与职称聘任挂钩和作为评优的依据,同时将学生病案质量、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考核成绩记入带教教师的医疗业务成绩,使教与学成为一体,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加强对学生的考核与管理

2.3.1严格医学生的出科考核制度

出科考试考核是控制临床实习质量诸多环节中重要一环,是对学生临床学习效果的一种测

量,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临床带教实习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也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主要对学生的医德医风、理论知识、工作能力、临床诊疗常规操作、临床思维等方面进行考核。出科考核由科主任和指导老师负责组织进行,成绩记入学生实习鉴定表中,其目的是督促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3.2严格规范教学纪律

医科学生在医院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为保证学生在实习阶段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临床教学单位应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毕业实习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各专业毕业实习大纲、实习医(护)生职责等。严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切实做到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实习全过程按实习大纲有目标地开展教与学活动。

3讨论

临床教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医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实现知识和技能更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把临床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正确应对临床教学模式的管理与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结合我国教学实际引入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如PBL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而,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考核,教师必须通过转变角色、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真正担当教学的组织者、资源的引导着和任务的咨询者。此外,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和积极参与。要合理解决好学生实习与就业、考研之间的冲突,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其领悟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打好基础。

总之,在临床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正视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3」。实践证明,21世纪的医学人才要有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只有在临床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合格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2

1 存在问题

1.1 新型医患关系的影响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患者有自主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医患关系进一步向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转变,在临床实习中,只有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示教、观察和操作[1]。在患者能选择医师的前提下,学生往往失去了“动手”机会。医院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和保证医疗质量,让患者满意,多数情况下不许学生“动手”操作,带教老师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想成为患者的“被告”,尽量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使许多学生本应掌握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实践,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达不到临床实习的目的。

1.2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医院科室各项工作都与经济效益挂钩,临床教学工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2)就医难、住院难、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加大患者和医师的距离,医患关系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3)医院分科越来越细,高科技在医学检查中得到了广泛运用;(4)医疗体制改革,把医院推向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给医院临床教学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1.3 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

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临床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未能进行有效评估,教师间缺乏竞争力,教学与职称没有挂钩,因此出现了临床带教能“躲”就“躲”,采取逃避、敷衍、应付的态度。同时,教师教学意识淡薄,没有认真备课,不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忽视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疏于管理,特别是对纪律和医疗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忽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忽视学生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4 考研、就业压力的影响

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本科毕业后,一是考研,进一步深造;二是毕业后就业工作,部分从事医疗相关工作,部分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工作;三是待业。考研的同学进入临床实习的上半年,就开始准备,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复习,参加辅导班,临床实习放在次要位置或是应付,甚至放弃[2]。到下半年,面临就业压力,学生忙于用人单位的考试、面试、找工作岗位,部分缺少上进心的同学,既不想考研,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对前途感到“迷惑”,而放弃实习,得过且过,不投入,不认真。各种因素造成实习同学缺乏系统性、目的性的实习,一年的实习其实用不到一半时间真正放在工作上,大大缩短了实习时间,实习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1.5 电子化病历应用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医院管理网络化、电子化逐渐普及。病历、病程记录、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使用已计算机化,计算机系统已有较固定的模板,病历书写通过拷贝修改即能完成,没有动手写的机会,养成实习同学懒惰的思想。

2 对策

2.1 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的沟通和投入

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加大了实习医院的压力,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压力,学校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动态[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实习医院的交流。帮助实习医院通过教学基地A级的评估。对带教医院条件较差的学校在培训、教学设备方面给予投入和支援,提高带教医院硬件设施。

2.2 加强医德医风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如何帮助实习生提高思想认识并走好行医生涯的第一步,临床带教医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一是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服务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虚怀若谷、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二是多利用集中授课、平时查房等机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时刻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观念;三是提倡实习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痛苦;四是将法制观念贯穿临床工作中,注重临床工作制度常规的落实,如及时书写医疗文书,不得随意隐匿、伪造或销毁医疗文书,不得随意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所有介入性的诊疗操作前均详细告知利弊并要求患者或监护人签字,把医疗文书相当于法律文书的重要性告知学生。

2.3 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实施系统

2.3.1 加强临床教研室建设

健全的临床教研室组织对于组织教师、发挥集体力量,加强教学与科研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教研室主任必须由教学意识强、学术水平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教授或主任医师担任。

2.3.2 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

一是重视临床教师医德医风建设;二是加强临床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修养;三是加强临床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实习医院进行人员培训、教学指导、示范性教学查房和教学交流活动。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起模范带头的作用,从严要求,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2.3.3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首先建立各级教师档案,设立数量、质量考核指标,对其承担的见习生、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临床教学任务,带教数(包括床边带教、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等)进行统计、登记,并与职称聘任挂钩和作为评优的依据,同时将学生病案质量、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考核成绩记入带教教师的医疗业务成绩,使教与学成为一体,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4 加强对临床教学质量的监控

(1)加强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质量控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对授课教师进行公正的评价,对优秀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要把教学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放在临床教学第一线。(2)重视医学生临床基本功的训练:一是规范体格检查,方法正确,技巧娴熟,动作规范,特别是对各专科疾病应重点检查,不遗漏重要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二是严格把关,具体指导,及时修改,帮助他们分析临床现象,要求实习医师独立思考,不要抄袭上级医师的病历应付了事,把医疗文件书写作为临床实习中的一项基本功来训练;三是在教学查房质量上力求做到准备充分,目的准确,查房程序规范,体检顺序及手法规范,病情分析时表达能力强、思路清晰,正确评价辅助检查结果,归纳总结时突出重点,结合病例理论联系实际,能将本学科有关新进展、新技术反映到查房中。鼓励实习医师多听、多问、多思考,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参与各种操作,并积极放手,给他们创造临床操作的机会,每次操作后都及时进行总结。(3)严格规范出科考试考核:出科考试考核是控制临床实习质量诸多环节中重要一环,是对学生临床学习效果的一种测量,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临床带教实习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也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理论知识、工作能力、临床诊疗常规操作、临床思维等方面。

2.4 合理解决实习与考研矛盾

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使得考研人数骤增,直接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针对这一情况,要引导实习生认识临床毕业实习对以后从医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考研与实习的矛盾。一是要加强实习工作安排的条理性,合理安排时间,尽量把讲座集中安排,使得实习生有充分的时间复习;二是带教查房中有意识地将考研的知识点穿插其中,从临床到基础,把知识纵向联系起来,使同学对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也间接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三是针对性地推荐一些专业网站,引导实习生查询本专业最新进展,紧跟专科发展步伐,既激发了学习兴趣,避免了实习讲课单纯重复课堂教学内容的现象,又锻炼了实习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他们毕业论文书写、考研及以后工作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临床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只有正视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晏,王长虹,李凌江.加强临床实习管理切实提高实习质量[J].河南科技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71-73.

[2]关克勤,乔太平,王晨光.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原因及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3):306-307.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3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在高校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受学生个体、班级结构、网络信息、社会思潮、班级管理者能力素质结构差异等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带来的冲击,高校班级管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职责,探索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新课题。

班级教育管理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高校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和基础依托。一叶知秋,班级管理水平的质量高低和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着一个班级、一个学院学生的班风、学风、考风状态和集体精神风貌。因此,积极探索高校班级管理有效方法和途径、加强班级管理,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态,在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看似平常,主要是做好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校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关系,实质上涉及到对班级中的大小事务的全面掌控和对班级中人、事、物、财的有效调度和综合平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探索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管理有序、奖惩分明、团队向上的良好班级,是摆在对每一个班级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检验一个班级管理者是否合格、称职的检验标准。

基于此,笔者认为,做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做好班级管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做好学生工作。换句话说,学生工作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二者形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在全面深入、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和整体需求上下功夫;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上有新的举措;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上有持续定力。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新人类”大学生群体的出现。班级是学生个体的复合集群,但班级的整体功能和素质结构又绝非是学生个体的简单累积。,而是基于认可个体差异存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包容个体,超越差异的稳定集合体。

从年龄结构来看,当前高校中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早中期,适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改革开放深化发展时期。这些90后大学生普遍而言先天未尝衣食困弊、商品短缺之忧患,后天饱浸市场利益交换法则之理念和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的冲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满足,国家民族的兴盛强大,社会多元包容的开放发展,在这些新人类大学生头脑、身心中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对失败和挫折高度敏感;他们强调公平正义,感情直白大胆,爱憎分明但又不同程度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散漫习气;他们习惯享受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善于处理个人利益相关的问题但是在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方面与传统观念保持着令人质疑的距离;他们热衷于实用主义,把利益交换视为理所当然而有意或是无意地回避社会道义伦常的约束和规范,他们习惯于沉迷于虚拟的电脑游戏而不经意间忽视对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受,凡此种种,这些90后新人类身上潜在的或是表露出来的种种行为和心理特质,对新时期的高校班级管理者提出了新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要求。

90后大学生群体的新思维与新情况。通常而言,人们的思想意识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作为新人类的90后,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时常能够比较自如地在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之间自由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伴随着市场经济成长的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道德教化作用缺乏先天的敬畏和自然的认同,相比较深沉理性的传统思维观念,他们更喜欢简单有效的实用主义,即使一些现时流行的实用主义观点按照传统思维来看是不合时宜或是不太正大光明的;对不关己事选择性近视或是无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难以两全时,优先考虑个人利益的保障而较少顾虑社会道义的批判;个性是优于共性的选项;两厢情愿的利益交換是通行法则…诸如此类明显偏颇的观念和思维,在90后新人类大学生群体头脑中占据不小的市场。

面对新人类的新思维带来的新情况,作为一名高校班级管理者,我们必须自觉担负起自身职责,理直气壮、有所作为。一方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中规范失衡的世俗观点不能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又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站在管理者的角色立场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做到贴近年轻人的思想实际,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真诚指导和帮助年轻人在实践中逐步摆脱和修正头脑中错误的或是不太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个体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理性认知与观念。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认识,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高校班级管理者个体的班级管理理念的陈旧过时与新人类新潮思想意识之间的鸿沟在拉大。班级管理者与政治辅导员之间权责界限不清晰,既有相互重叠交叉的地方,也有双方都监管缺位的空白领域,比如学生上网、校外活动等。一些班集体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气息浓厚,向心力、凝聚力不强,集体主义观念日益淡薄甚至被边缘化为可有可无的空壳。网络海量信息和便利的知识学习条件与经年不替的陈旧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之间难以调和的教与学的矛盾,同时,网络的普及和网络骗局的诱惑无形中拉开了班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和距离,加大了班级管理者的工作难度。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和事无不总的工作现实,让高校班级管理者疲于应付、无所适从。社会不良风气、负面新闻报道对学生身心的侵袭给班级管理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显然,旧瓶装新酒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变化和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就是学生在变、思潮在变、社会在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随机应变。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探索

时代在变、高校班级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也必须跟着改变。我们应以一种求同存异、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精神来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努力寻求班级管理的最大公约数,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班级利益和个体利益,切实树立起几种班级管理新理念。

树立遵纪守法的底线意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因此,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底线思维。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是一个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是一个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校纪校规的读书人。遵纪守法既是一名大学生的公民义务职责所在,也是对大学生利益最好的维护和保障。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是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制约、约束作用的的公共的意志。班级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凝聚向心力既是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也是培养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所系。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未来接班人,自觉接受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引是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级管理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自觉地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班级是基于差异个体的集合,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经济条件、社会关系、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心理状态、情感认知、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差异,在班级存在的时期内,这些差异是始终存在的。而且这些差异总是经常以种种的矛盾冲突、情感磨合、利益调协等关联方式表现出来。只有承认差异、尊重个体、引导群体、强调整体,才能经营管理好班级,实现班级差异化特色发展,最终达到班级整体大于班级个体之和的系统效应。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4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思想领域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对企业职工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当前国有企业亟待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精神解放,思想活跃。知识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职工群众的思想逐步活跃起来。这种思想的解放,使人们的眼界宽了,思想活了,愿意接受新事物,敢于大胆实践。但同时一些消极思想观念也自由传播,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正统的理论说教被认为是过了时的,往往是大道理管不了小道理,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注重利益,讲求实惠。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开始注意个人利益的得失。由于分配收入差距的拉大,导致了社会利益的失衡。工作中出现了讨价还价、要待遇、争奖励的现象,把每一项工作都与物质利益挂钩,更加讲求实惠。无形之中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大大降低,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矛盾焦点。

方法陈旧,底气不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职工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思想意识面临着全方位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渐渐失效,己经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甚至有时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一些政工人员不能认真研究适应形势变化的新方法、新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遇到问题不研究、不处理,工作缺乏主动意识,淡漠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甚至想离开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队伍不稳,人才缺乏。一些政工干部缺乏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着年龄结构偏高,知识和观念亟需更新等问题。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中,有的身兼多职,忙于应付,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政工干部的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不够,缺乏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才。

弱化淡化,重视不够。一些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政工干部在企业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奖金分配以及其它待遇上属于“二等公民”,人为地分出一二三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被边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面对企业经营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种种困扰,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政工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要求,发挥先导和保证作用,才能从无地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以有为争有位”的观念,实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服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信任和员工的拥护,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建立在有效的服务之中。要坚持从实际工作出发,查摆问题找差距,分析原因做整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狠抓作风、效能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的提高。

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发扬主动服务精神。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任务、存在的困难不尽相同。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上,要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岗敬业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迅速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与行政干部一道,围绕和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与关心员工利益、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素质。一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二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从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从单纯说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提高职工群众自我鉴别、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三是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化宣传工具。政工干部为了适应载体的转变,应加强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会管理,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把实现员工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员工的浓厚感情去做工作,实实在在向员工学习,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办员工之所盼,以员工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广大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改变思想政治工作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和凌驾于群众之上、习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可亲可信。

强化企业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说服力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高尚人格和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企业员工是以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为依据来判断谁是党的路线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谁是群众利益的根本代表,从而真心实意地相信谁。一个富有强烈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怀抱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自省自律作风的领导层,必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必然能够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前进。为此,企业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乐于奉献,视企业为家,视员工为亲,时刻倾听呼声、关心疾苦、排忧解难,要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职消费,避免经营“败德”,真正做到无私无畏、无欲则刚。而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5

—————— 郑永华

首先,要弄清楚师德的含义。师德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具有两层含义。广义的师德是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如教师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自身道德;而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分别为三个层次,即:常德、美德、尚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了这三个层次的要求。】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对照新《规范》要求,对当前教师在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师中出现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乱推销物品等现象;没有贯彻好国家教育方针,课程计划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出现没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出现随意调课,随意占课,该上体育课而上成数学、语文课的现象,缺乏严格的课程标准规范意识。【出现随意调课,随意占课,现在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家常便饭,这种行为从来没有人去想,他是一种违规的行为。】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规范》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中国传统道德中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相应的道德要求,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敬业”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全心全意,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敬业”需爱岗。敬业是由爱而敬,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的感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我们主动地选择了这一神圣的岗位,就要有一种虔敬的态度,靠自己的敬业精业和职业能力,燃烧自己,让真理的光芒照亮年轻一代美好的心灵。

“敬业”就是要恪尽职守。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基本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主动、自主、自觉的履行教师崇高的道德责任,专心务实,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精益求精。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在科学技术进步迅速,信息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工作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必须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敬业”就是要视责任为生命。“师之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视责任为生命就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岗位责任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孜孜不倦地做出成绩,就能把岗位责任和社会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把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我们追求的崇高而伟大的人生价值目标。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而且它还是如何在本质岗位上干好工作的一种方法。我们有的教师,对“爱岗敬业”没有作认真分析,理解不深刻,认识有偏差。认为我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尽心做事,我只要把成绩提高了,我就“爱岗敬业”了,不去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不去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不去沟通家长,就用自己的老经验,死搬硬灌,结果学生厌学,家长反感,联名告状。所以作为教师,你把学生教来不要你教了,家长都告你,强烈要求把你换了,那你再“爱岗敬业”又有什么用。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规范》要求: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规范》要求: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童心母爱”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自己七十多年教学生涯得出的为师真谛。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

师爱,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热情鼓励;师爱,是学生遭受挫折时,老师的亲切微笑;师爱,是学生获得成功时,老师的真诚赞许。

师爱,乃师德之灵魂。“亲其师”,才“信其道”。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

老师的爱,是鼓励,是尊重,是信任,是鞭策。当爱的暖流穿越那些淳朴的心田时,必将会发生神奇的教育效果。而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须知“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爱学生,就要倾听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用赤诚的爱心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爱学生,就要服务学生。老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我们今天所无法预知的未来。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老师的鼓励;他们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发现,需要 老师去挖掘。

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得到爱的回报。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体会爱的价值。

可是我们的教师存在教育观念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观念主要是教育质量观念和师生观念,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意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书上,忽视了教师的第一天职——育人。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把 “关爱学生”抛之脑后,由此诱发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诸如:罚站、罚抄、罚饿、罚款、罚留堂,甚至打骂侮辱学生等违反师德的现象,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写检查→讽刺辱骂→体罚→叫家长,成了少数教师对待差生的“四部曲”。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师生情感受到伤害。

有的教师就特别申明他不是班主任,不必了解学生,更不需要去关爱学生。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关爱、了解学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另外传统的、关爱学生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家访工作逐步淡化。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强调了教学工作,而轻视了教育。因而,怎样从教育的角度来加强自己的工作,则认识不够。教师的家访工作淡化,主要源于教师对家访的认识不够,一般教师认为联系家长、搞家访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又常常认为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或去家访,同时由于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更弱化了家访工作。

四、“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规范》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身为教师,承传着人类文明,理当具有完善的公德意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或社会,都应该自觉地提醒自己讲文明、讲礼貌,真正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堪称文明礼貌的楷模。那些对学生谈起“明礼”来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时则“对不起,忘了”的教师,是不是应该经常对自己提个醒? 身为教师,更应养成自觉“明礼”的习惯。教师在教育学生“明礼”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只要我们能够从热情回应学生的一声问候和主动给老弱妇孺让个座这样的一言一行开始。从不乱扔废物和不随处抽烟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处做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养成自觉“明礼”的好习惯。

上班期间有教师参与赌博、饮酒的现象,甚至个别教师通宵达旦的赌,严重影响工作,损坏教师形象。教师赌博影响极坏,既造成社会对教师的不满,严重损害教师形象。

教师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对教师集体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

教师只强调做好自己承担的那一份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劳动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之间存在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意识差。甚至在“应试排名”,将学生分数与教师工作、资金等挂钩,滋长了少数人的名利观念和文人相轻的恶习,教研活动很难畅所欲言,批改考卷作小手脚,还有在分班、接收学生方面,为争成绩好的学生或推成绩差的学生时,老师之间反目吵架,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发生矛盾等现象。

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上责任心、事业心弱化,纪律松弛,课余时间偷懒,不愿多做事情,怕挑重担,躲任务,想钱要多拿事要少做,有利益就往前冲。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工作缺乏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开拓精神不强,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工作安排,不能主动创新。

又的教师受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教师的个人利益观念加强,在金钱的诱惑下,搞起第二职业,进行有偿家教,办起辅导班等现象,被“金钱万能”的利已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俘虏,导致价值观念扭曲,严重影响教师的形象。

五、“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规范》要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 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树立和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信誉,提高教育工作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好”,教材要“透”,授课要“热”,构思要“新”,方法要“活”,要求要“严”,辅导要“细”。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新课改理念下继续穿新鞋走老路,还继续死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份教案(应付检查的教案)和一堂课老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对有些问题自己都不懂,给学生越讲越糊涂,自己也不钻研,整天在学校无所事事。更有甚者两手空空进课堂,上课吹牛、瞎扯,白白浪费学生的光阴,在无形中残害学生。

六、师德教育工作自身的不足。

一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看教学成绩,轻师德考核;二是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考核时重教学成绩、轻育人成果,有的学校干脆认为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对教师道德、情操降低要求,甚至不提要求;三是在重分数的“诱导”下,很多老师认为我只要抓好教学,提高学科质量,我就是好老师,我就做到了“爱岗敬业”。这种“重绩轻德”的做法,导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担负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肩负此重任。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坚守师徳底线。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6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学中,一般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由于该阶段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较稳定的个人心理素质,因此该阶段的政治教学很难取得较大的教学突破,而且对教师而言,政治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做一个良好盼望的突破分析判断。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教学瓶颈 突破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由于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因此政治教学已不是简单的课程宣导和照本宣科的政治知识讲解,需要教师对当前教学进行定位,形成相应教学方法。

一、高中政治教学背景和面临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表面化和僵硬化

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般知识的接受形式和基本知识内容都有一定积累,同时对他们而言,该阶段教学内容比初中阶段更为深入且难度有一定加强,而对于该阶段政治学科而言,学生对其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接受过程中,而对教师而言此时政治教学往往只是为了应对必要考试,因此这时候的政治教学就会形成: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一些政治考试,学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然后进行相应的政治教学和学习。因此这样的政治教学显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该阶段政治教学是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知识体系及拥有良好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对教师而言如果只是形式化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认知和基本教学理念接受产生不必要的偏差。而对学生而言,过分看重政治考试的作用和成绩会让其在教学之余只对考试要求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复习,这样学生对其他非考查或者考查概率比较小的知识点就会了解较少,对教学整体性和有效性而言非常不利。

2.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认知出现偏差

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内容主要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这三大板块,而且这三大板块之间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简单来讲经济学学习主要是对市场经济和国家经济政策及企业经营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哲学这部分学习主要是马克思唯物哲学的理解运用;政治学板块则是对各国不同社会制度的了解及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全面把握和分析,因此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安排其实是根据这些知识体系的难易程度及研究某一具体区域社会采用的惯用分析因素划分的,总体来看哲学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必要具备的知识点和分析这二者的理论基础,而经济学中的理论又会受到政治的左右,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相应的政策体系有助于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基本符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但是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只能看到部分内容,很难形成正确的理念,因此该时期政治教学其实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是有一定差距的,简单来讲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特定板块的知识体系在某些方面是不对称的,即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政治教学中选定的教学内容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导致政治教学效率较低。

二、政治教学如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提前调研

高中学生对新的知识接受能力往往会有不错的反响,但是一些学生对不同板块的政治知识的理解会出现一定的起伏,如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哲学板块比较感兴趣,但是对经济学板块没有太多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前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对具体知识认识程度进行初步有效的调研分析,并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进行分类汇总,这样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教学心理预期,同时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因此政治教学效果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另外教师的调研必须按照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基本要求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教学调研更有效,同时调研对象的需求会得到良好体现,对教师而言非常有利,因为教师可以通过调研了解到不同学生对不同板块政治学科的要求,对教师后期教学安排十分有帮助。

2.政治教学需要学生具有系统分析政治问题的意识

具体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一般情况下是围绕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复习,但是这其中的复习过程其实是政治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只有在复习过程中拥有高效可行的复习方法才能学好政治这门学科,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某些政治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尽可能对该阶段三个不同板块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全面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但是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并通过一些实例辅助分析,如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时,教师一般会让学生选择从某个角度分析该国家战略,但是教师可以不限定具体分析角度,而是让学生自由分析,这样该战略的解读就会出现不同版本,但是这对学生而言其实非常有价值,而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局面正好可以反映出学生已经具有全面分析政治问题的意识并且初步有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总体来看,高中政治教学其实面临诸多教学瓶颈,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其实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进行必要矫正和改善,而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政治学习中不断总结分析不同层面的知识体系才能很好地配合和适应教师教学。并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适应学生的认知习惯及其对具体政治板块的喜好程度,这样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才会取得良好效果,教学问题才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7

一、当前高校安全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 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但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对象是大一新生, 对大二以上高年级的安全教育存在漏洞, 在时间安排上主要是在一入学的前两周进行, 其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往往通过找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安全教育。学生会通过展板、广播、条幅等方式对大一新生进行宣讲, 除此之处主要靠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也感觉缺乏吸引力, 其实践性和互动性在安全教育中体现不出来, 这就使学生从思想上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 从内心深处也就没有安全意识, 为以后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从目前的高校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看出, 这样陈旧的教育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新时期高校面临的安全问题

解决好具体的安全问题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因为频繁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涉及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身安全。所谓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没有危险, 不受到威胁。它是人们赖以生存与活动的首要条件。学生的人身安全主要是靠自我保护进行, 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安危, 当今高校学生社会活动的增加, 使得学生活动范围扩大, 交际圈变广, 学校不再是他们活动的唯一场所, 教师和同学也不再是唯一的交际对象, 不论是学生的活动场所还是交际对象都发生了变化, 由单一的校内转为校内外多元化形式。因此影响其人身安全的因素也更加复杂, 其危害性程度也就难以预测, 因此学生的人身安全主要靠自我保护来实现。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加强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建立了五级汇报制度 (宿舍长———班长———辅导员———学生科长———主管领导) , 不定期严查宿舍违章电器、夜不归宿等违纪问题, 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二) 财产安全。高校学生财产安全主要是指自己的钱物在在校期间不会丢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用高档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就目前里仁学院学生来说, 手机和电脑的使用已经达到人手一部。目前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式的校区, 一些不法分子把校园作为他们的行窃目标。他们利用学生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在学生宿舍、教室、自习室等公共场所盗窃学生的钱物。

(三) 食品安全。高校学生的饮食主要在校内食堂进行, 因此学校在对学生食品安全方面主要精力都放在食堂方面, 对食品的来源、加工、消售都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因此大部分高校的食堂食品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也有一些食堂私人承包, 学校在监管方面较弱。个别老板为追求利润, 往往在进货上存在质量问题, 为学生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除此之外, 现在学生常常在校外的一些小商小贩上吃一些食品, 尤其是油炸类食品, 其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一旦发生食品中毒事件, 追究流动性强的小商贩责任时不好把控。

(四) 交通安全。现在的高校校园中汽车太多, 教师几乎人人有车, 加上社会车辆的进入, 一些高校中学生在校园内行驶三无摩托车, 学生在道路行走时不注意来往车辆, 甚至在车鸣笛时都不给让路, 严重缺乏交通安全保护意识, 使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甚至由于交通事故造成意外死亡, 交通事故已成为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的一大隐患。每次放假前, 辅导员都召开全体同学大会, 提醒同学们注意乘车安全, 尤其提醒同学们不要坐黑车, 以免上当受骗, 并要求同学们乘车结伴而行, 谨防不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 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安全。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恋爱和与同学日常交往中遇到问题时, 处理起来不想后果, 方式单一, 只顾个人利益, 不时引发心理问题。近年来, 因心理问题原因, 出现的跳楼、自杀等学生案例很多。给家庭和学校造成双重的伤害。燕山大学里仁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中心, 配备了专业心理教师开展咨询和服务, 并在新生入学、大四毕业等一些关键节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引导, 帮助其走出心理的误区, 增强自信心, 积极融入班集体, 逐渐养成健全的心理品质。此外, 心理咨询室也把集中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结合起来, 及时排查心理有问题学生, 做好跟踪、反馈和电话回访, 杜绝心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措施

学生安全是学生工作的第一要务, 针对目前高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好相应的工作措施, 有利于学校安全稳定, 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材。构建以学生自我防护为主线, 以学校教育为导向, 以家校沟通为纽带的新型工作机制,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一) 筑牢安全防护意识。部分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和途径都要有所创新, 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式教育。一味说教, 效果不明显。要找到贴近学生实际的活生生的案例给学生讲解。设计些高水平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内容上从人生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心理教育安全等各个方面全覆盖, 甚至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给学生进行案例教学,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二) 增强辅导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队伍中的主力军, 辅导员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因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安全教育活动都需要辅导员来落实。目前高校学校配备的辅导员与教育部要求师生比例不符, 严重影响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目前高校有待于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使辅导员有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 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安全管理技能, 真正达到辅导员由专业化向专家化方向发展的目标。

(三)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单是学校一方面的工作, 要以学校为主休, 家庭教育为补充,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家校沟通长效机制, 有利于学生安全管理。目前里仁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安全管理规程和工作的可行性方案, 如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学生安全手册、学生行为规则等文件。工作方式上通过网络建立信息员QQ群、班级群、微信飞信等网络工具与学生建立沟通。五级汇报制度和党员先锋岗的设立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和家长沟通没有达到长效, 只是学校单方面与家长在沟通, 而家长很少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只有建立以学生自我防护为主体, 以学校管理为手段, 以家长配合为补充, 达到三方协调合作, 达到齐抓共管, 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赛丰, 向华.高校学生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论述新时期教师面临的问题 篇8

关键词:新时期;党政思想工作;企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88-2

党政思想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面建设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文化、科技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员工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情趣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党政思想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更好地把握其特点和规律,为企业整体建设服好务。

1 当前企业党政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预见性

对国家发展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给员工个人以及家庭带来的思想影响探讨研究不够;对企业当地一些酒绿灯红的场所对员工的影响估计不足;对来自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传媒的信息给员工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不够敏感;对企业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给员工带来的思想冲击认识不足,对员工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缺乏预见性。

1.2 缺乏针对性

现在员工来源比较广泛,个人思想比较复杂,学历层次逐渐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给企业党政思想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工作中,有的对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把握不准,做思想工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有的不善于观察分析,工作不细心,对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异常变化觉察不到,常常丧失做工作的最佳时机。解决思想问题往往是“概略瞄准”,出了问题总是“没想到”。

1.3 缺乏经常性

一些企业在党政思想工作上存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的企业党政思想工作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表现很强的随意性,认为党政思想工作不重要,甚至感到作党政思想工作太麻烦,领导机关又不关注,只要把目前单位任务完成好就行。

1.4 缺乏群众性

有的企业虽然也成立了党政思想工作相关队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是凭个别干部“唱独角戏”,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人做工作等。一些企业的党政思想工作与经常性管理工作结合不好,个别领导缺乏全局观念,片面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性,对党政思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强调管理而轻视党政思想工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还严重存在着。

2 党政思想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对党政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当前企业党政思想工作效果不够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党政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对党政思想工作看不起眼、摆不到位。有的认为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主要靠集中教育,党政思想工作往往管一时一事,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党政思想工作是软指标,抓多抓少无关紧要,往往是员工不捅漏子不抓,单位不出问题不抓,上级不通报批评不抓;还有的同志认为党政思想工作没有多么深奥的道理,动手就能做,不值得劳神费力。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制约着企业干部做党政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党政思想工作的效果。

2.2 对党政思想工作的内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党政思想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思想工作,执行各项任务中的思想工作,管理教育中的思想工作,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表扬奖励和批评惩戒中的思想工作等。其重点是做好个别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小、远、散、直单位和零散勤杂人员的思想工作,预防事故案件中的思想工作等。可往往有一些同志抓不住重点,力度不够,不抓主要矛盾,疲于应付突发事件,按下葫芦冒起瓢,造成恶性循环。

2.3 对党政思想工作的特点规律把握不准

党政思想工作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无时不有的经常性,无人不做的群众性,见缝插针的随机性,无处不在的渗透性和一人一事的针对性等。其规律是: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必须坚持高标准与实起点的统一,必须坚持言传身教和注重行为引导,必须注重积极疏导和立足打通思想,必须注意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与经常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一道去做等等。有些同志对党政思想工作的上述基本的特点和规律没有很好的体会和把握,因而费了很大的劲,却收不到好的效果。

2.4 党政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简单生硬

有的同志抱着一本经,对谁都是一个调,看不到员工思想存在的差异,摸不准员工的思想脉搏,不能因人施教。有的同志把握不住员工的思想变化的起因,不能因事施教。有的同志抓不住做工作的时机,不能因时施教,关键时刻装聋作哑,缄口不语,事后却指手划脚,喋喋不休。有的同志做工作不分析情况,抓住就做,不分场合,不能因地施教。同时,不善于寓情于景,寓教于乐,方法不灵活,员工抵触情绪比较强烈。

2.5 干部骨干队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没有充分调动干部骨干的积极性,产生党政思想工作是个别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二是部分干部骨干自身理论素质差,话说不清,理讲不明,罗嗦大半天,讲不到核心上,减弱了效果。三是放权不够,害怕下属做不好,没有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没有形成“都来做工作,人人受教育”的良好局面。

2.6 机关的检查指导力度还不够大

一些机关自认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就忽略对党政思想工作的检查指导;一些机关在检查中,只听单位主官说,没有真正做实做细,深入班组员工,了解真实情况;一些机关出了问题就训下属单位,批主管,而不是帮助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3 做好党政思想工作的几点对策

3.1 党政思想工作要落实好“五项制度”

(1)思想汇报制度。充分发揮党小组会、民主生活会的作用,争取比较充裕的时间,使每个人都能认真汇报思想,提出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拟定几个难点或热点问题讨论,在争论、引导中促其释疑、排忧。

(2)思想分析制度。党委、支部要定期分析员工的现实思想反映,个别人的思想变化和转化情况,当前需要注意解决的倾向性问题,要研究并提出对策。执行重大任务、遇有特殊情况和发生重大问题时,要及时分析。

(3)谈心制度。要坚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谈心活动。干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要经常谈心交心,加深了解,互相帮助。遇有以下特殊情况时必须及时谈心。如:岗位调动、晋职晋衔、职务升降、选取骨干、受到奖励或处分、单独出差、亲人病故、婚恋受挫、患病伤残、家庭出现纠纷等。

(4)经常性思想教育制度。要注重以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从根本上、源头上打牢基础。要善于抓住一个时期带倾向性的现实思想问题,搞好现实思想引导教育。要通过法制教育,强化员工的法纪意识,切实增强员工是非、美丑、善恶的鉴别力。

(5)检查总结制度。各级党委都要对党政思想工作的开展情况定期检查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要注意在总结中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

3.2 党政思想工作要做到“五个经常”

(1)要经常讨论。党委、支部要把党政思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分析党政思想工作形势。

(2)要经常调查。各级领导和机关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做到“腿勤”、“耳勤”、“脑勤”、“嘴勤”、“手勤”,真正了解员工的思想反映,摸清员工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要经常开展活动。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变化和人员的变动,随时调整和补充思想骨干,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保证工作有人做,活动不间断。

(4)要经常检查。要加大对党政思想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不能当“甩手掌柜”。检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思想骨干队伍是否健全,活动开展是否经常,重点人员和危险苗头是否清楚,有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带倾向性的问题是否解决。尤其是要加大对小远散直单位的检查指导力度。

(5)要经常总结。要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和思想骨干的作用,重视总结他们的小型管用、现实而又针对性强的经验,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完善,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有效的指导企业的党政思想工作。

3.3 党政思想工作要坚持“五靠”

(1)靠理论先导。利用有限时间加大干部骨干的理论水平培训,通过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学习专业知识,做好自身理论表率,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只有提升了干部骨干的能力素质,他们在做党政思想工作时才有抓手,才有底气,这样才能提升做党政思想工作的兴趣。

(2)靠打成一片,要想方设法消除员工之间的距离感。

(3)靠率先垂范。党支部对“一班人”要求必须从严,对干部管理必须严,要敢于在单位叫响“党员看支部,员工看干部“的口号,让党员、干部有压力,让员工有榜样,用人格的力量提高党政思想工作的效果。

(4)靠情感引导。对员工要有慈母之心,兄长之爱,朋友之情,在党政思想工作中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5)靠环境熏陶。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思想健康发展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以良好的氛围陶冶员工情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立文.试论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J].决策咨询,2001,(11).

[2] 沈亚颖.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優势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渗透力和战斗力[J].企业与文化,2008,(5).

[3] 李光,邓辉.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企业党组织的执政能力[J].科学与管理,2005,(1).

[4] 刘永生.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上一篇:日本感谢信格式下一篇:作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