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区留守儿童共享一片爱的蓝天(精选5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并需要其它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而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袁冲小学地处鄂西北部袁冲革命老区,在校学生800余人,主要来自于袁冲乡及其附近乡镇,大多数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因此也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我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好有效教育的基础工作
学校由校长室牵头,工会、政教处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以班主任工作为第一抓手,建立留守儿童档案。(1)由班主任到班跟学生个别谈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将父母外出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纪录在案。(2)利用家访的机会,与村委会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状况,丰富留守儿童档案的主要内容,形成社会学校共管的教育合力。(3)各班主任在以班为单位的广泛调查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对学生进行梳理、分析归类,弄清各类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厌学逃学型”、“自由散漫型”、“个性孤僻型”、“心理自卑型”等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4)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发动全校教职
员工认真讨论如何帮助这些留守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成人成才,解决其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并制定出详细的《关注留守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细化关爱过程,构建“心”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向正常学生那样生活、学习、健康成长,我们细化关爱过程,通过零距离接触,奉献爱心,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到学校这个“家”的温暖。
(一)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现状,学校政教处、团委牵头举行了“牵手贫困生”活动,要求全校50多名教职员工每人牵手帮扶一名留守儿童,直至小学毕业。从买衣服、文具用品、伙食费用等物质资助到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确立他们的人生目标,让老师真正成为他们的亲人,使他们不再孤独。还有一些老师将这些孩子住宿在自己家里,负责他们的吃、住,督促他们完成功课,代理家长的职责。牵手贫困生工作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组织“共享蓝天,快乐成长”的主题教育。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经常感到孤独,有的学生两三年都没见到父母一面,加之又在学校寄宿,更让他们感到失落。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示、讲故事、“一帮一”结对子等,尽可能让这些孩子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此外,在周末、节假日,分别组织他们进社区,在街道、工厂、乡镇敬老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去苏维埃公园参观、缅怀革命先辈的业绩,陶冶情操。这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快乐,不再有孤独与失落。
(三)利用网络平台,弥补亲情缺陷。学校开通了家校通网络交流平台,开通了8部亲情电话,孩子们人手一张亲情电话卡。班主任利用“校信通”平台将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反馈给其远方的父母,孩子也可以通过亲情电话及时与父母交流联系,此举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情感的交流更易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配备了心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里障碍及时疏导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咨询,邀请心理专家对孩子进行心理讲座,排除心理障碍;同时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培训,从深层次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的思想根源,从而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起来。
三、强化学校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但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责任更大。因为从一般孩子具有从众心理的性格特点说明,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教育功效远比家庭教育更强,效果更好。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学科渗透教育。采取学科渗透,融会贯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对打工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式,抓住一切时机,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首要任务。要求教师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心理状况,灵活地
对他们进行教育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中及时搜集有针对性的事例,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培养留守儿童的活素材,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避免空洞的说教,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树立正面典型。典型引路,以榜样带动全体,以个体促进整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学校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自觉性高,自主生活、学习能力强,在道德品德和学业上出类拔萃,我们把这些学生树为标兵,让留守儿童学习身边的榜样。如张峰、付想、周苗等同学都是我校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他们的事迹激发了相当部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加强个案研究。留守学生中,存在许多特殊情况,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好造成家庭不和,或父母单方面离家出走,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孩子出现怪异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班主任按照学困生和情困生分类,根据不同表现跟踪观察,采取个别谈心、辅导帮困等方法,以解学困、解情困为教育目的,做好个案记载,各个击破,整体提高,从正面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礼仪交往偏离了方向,表现出厌学散漫、言行不恭和我行我素。学校教育就要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予以修正,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家庭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首先,以正面引导为主,鼓励是最好的引导,对孩子学习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要鼓励,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健康的爱好要鼓励,让他们感
受到老师很在乎自己的进步,进而激发出前进的动力;其次进行恰当的行为控制。对行为偏差的学生决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用心去管,要用心与心的交流去感化他们,使他们的感知由老师“很在乎我”上升到“老师很关心我”;再次,组织他们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如竞聘值日班长,参加护旗队升国旗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与成功喜悦,从而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文明行为素养。
此后的十余年来, 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引起了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 全国妇联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6月22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作为教育工作者, 响应党的号召、应对教育热点问题, 责无旁贷。为此, 我校教师查阅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提出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引导机制,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及问题
“留守”即“居留下来看管”, “儿童”是指“身心处于未成熟阶段的个体”。[1]国外留守儿童主要指代两类儿童:一类是“移民留守儿童”, 一类是“农村留守儿童”。
我国“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94年, 由一张先生提出, 当时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对于“农村留守儿童”, 由于年龄界定范围、留守时间长短的争议, 学术界现在仍无一个统一概念。本论文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村地区那些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父母单方、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儿童”。
父母关爱缺失下的留守儿童, 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的问题, 他们正由“留守儿童”转变为“问题儿童”。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并根据我校教师长期的观察和分析, 发现留守儿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偏差大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 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期望值低、学习习惯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霓认为, 留守儿童父母或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不关心、介入过少就会导致学习问题的出现。一是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低不能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 二是父母一方或代理家长监管不力, 致使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学习兴趣低。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多。张波、李瑗、石聪欣等 (2009) 提出:留守儿童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等方面[4]。孔维勇 (2009) 也认为:留守儿童心理发育普遍不健康, 他们往往表现出非正常的性格特点, 如自卑拘谨、孤僻固执、少年老成、自控能力不强等。
3.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国内研究表明: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的问题。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也有的留守儿童表现出冷漠、自负等情感障碍和退缩行为, 甚至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4.留守儿童价值观扭曲。孤独的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易产生不良的影响, 使部分留守儿童价值观扭曲。父母外出务工在增加子女受教育支付能力的同时, 也一定程度助长了留守儿童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滋长。登上互联网,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未婚同居、自杀等不良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而这些现象都与他们的价值观混乱有关。
二、情感教育及其特征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其中的不二法门。西方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巨大影响, 他们认为情感教育能带领现代人走出“情感荒漠”,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也持同样的观点:“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情感教育专家朱晓蔓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真诚的情感才是那种能够激励学生成为一个好人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
在英国沃尔克大学召开的一个国际性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 来自10个欧洲国家的与会者一致同意情感教育的下述定义: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 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 或者正如法语中更为确切的表述, 关注每个学生能够“Jesuis bien dans sa peau” (感到身心愉悦) 。”国外情感教育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 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英国教育家尼尔的“夏山快乐教育”、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等。
我国的情感教育实践探索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以开始, 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模式、冷冉的“情知教学”模式等, 但情感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却从90年代才起步, 其标志是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和张志勇《情感教育论》的先后发表。
情感教育具有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创造性四大特征。它在初中阶段的情感目标是:“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 传授一些自我情感调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这些特征和目标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诸多实践意义。
第一,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 从而解决留守儿童成绩偏差的问题。
第二,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 旨在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能缓解留守儿童心理的空虚。
第三,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提升创造素质, 让留守儿童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 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征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审美性教育活动, 从而约束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
三、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杨韶刚说:“在我国, 情感教育是一种独特的道德教育思想, 是把人的内在情感动员起来使之融汇到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各个方面, 从更深层次反映学校教育的本质, 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 满足人的自我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范式。”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 学校理应积极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导作用与功能, 让我校留守儿童在情感教育的沐浴下, 茁壮成长!
1.制度引领, 理念先行。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领导小组, 坚持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原则, 健全情感教育机制, 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内容和手段。
2.各司其职, 重点把关。
学校教务处要围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这一核心, 提炼“留守儿童学业辅导模式”, 提高留守儿童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德育处要采取“双主体模式”促进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转化。注重通过教师尊重关心、启发诱导、讨论对话等形式及学生思考、体验、反省等主体性道德素质和自我教育机制, 使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活动成为“主体—主体”的双向交流与影响过程。
3.学科渗透, 润物无声。
教师要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对留守儿童满怀“积极关注”的情感态度 (热情、关心、接纳、赞扬和尊重) , 寓真情实感于课堂言语表达中, 在鼓励留守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并树立远大理想。
4.拓展职能, 建“第二家庭”。
在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学校要充分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 让学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二家庭。如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定期开展多种活动;完善“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建设;在学校教师中实行“代理家长制”等, 让留守儿童在全校师生的关怀下也能领略到家的温暖。
5.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政府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建立农民工子女随迁就学制;各街道、社区要建立“留守儿童驿站”, 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各大新闻媒体单位要大力宣传和报到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 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呵护。
总之,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 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未来。只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能供献爱心、齐抓共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情感教育的蓝天下, 农村留守儿童一样能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发展, 成为擎起祖国灿烂明天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M].商务印书馆.2012.6.1.
[2]刘志军.《留守儿童定义检讨与规模估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 (3) :49.
[3]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总第297期) .
一、现状分析
1. 家庭关爱的误区
父母: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得到更好的教育。但由于自己长期在外,在生活和学习上不能照顾孩子,为了弥补心中的不安,父母在外省吃俭用,把剩下的钱寄给孩子,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认为这样就可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殊不知,幼小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呵护。一方面,当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消费时,得到的是一时的虚荣心的满足;另一方面,当他们看到周围其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情景,心中难免会感到痛苦、酸楚,他们从内心渴望父母的关爱。当后者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父母产生埋怨甚至怨恨。
祖辈:祖辈对于自己的儿孙,往往表现为疼爱。而对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的儿孙,更是宠爱有加,甚至溺爱。祖辈们常常认为,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觉得他们比较可怜,唯恐他们受到一丁点儿的委屈和伤害。他们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往往只注重简单的满足,忽视了孩子心理的疏导。长此以往,造成儿童任性自私、无理取闹现象比较严重。
2. 学校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再加上祖辈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爱莫能助,家庭作业得不到很好的辅导,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常常被忽视,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缺乏生活的乐趣,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异常,如自卑、紧张、焦虑、烦躁……滋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成为“问题学生”。
二、应对策略
1. 真诚地抚爱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少亲情的呵护和关爱,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父母的角色,给予他们真诚的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跨过生活和学习的一道道坎,让这些孩子感到被关爱和重视。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制度,班主任要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卡,记录学生的家长姓名、联系电话、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当前监护人等等。这样的档案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状况。同时,班主任要及时记录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找到原因,给予帮助。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班主任要和留守儿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爱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以真挚的感情温暖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让留守儿童产生一种亲近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耐心地引导
在留守儿童中,有一小部分孩子或意志消沉,或过分调皮捣蛋,违反上课纪律,影响他人学习。他们有着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他人不够信任,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味地责骂,只会让他们愈演愈烈。作为班主任,要进行耐心细致地引导。比如有个学生作业没有完成,经过询问,是因为这项作业需要上网查资料,而这个孩子的爷爷奶奶根本不会上网。当我知道这个事情后,主动地辅导这个孩子做功课。以后凡是此类的作业,我都提前辅导他,给他解决了学习上的后顾之忧。这个学生不再自卑,看老师的目光也变了,变得爱说话了,眼睛里开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个孩子作业极其马虎,写的字是歪歪扭扭,无论你怎么说他也不改。后来,我想了个办法,你不会,我教你。我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教他,让他找找写字的感觉。果然,当我放开他的手后,他的字竟然奇迹般地变认真、漂亮多了。
3. 及时地沟通
班主任要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告诉这些父母要和孩子及时沟通,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1)经常回家看看。父母亲都在外的,其中一方可以常常回家和孩子在一起,陪他们做作业,陪他们玩,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2)通过各种方法和孩子谈话,如电话、信件、网络等,和孩子谈谈知心话,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样?”要从多方面和孩子交流。问问他和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等,总之要让孩(下转15页)(上接10页)子知道尽管父母长期在外,但心里还是牵挂着他们。(3)了解父母的工作。在孩子假期将他接到身边,体会父母的艰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立坚强的个性。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利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如“母亲节”、“父亲节”,让留守孩子给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寄去一张小小的卡片,写上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和对父母的祝福,学会感恩。
新邵县寸石镇花桥学校 朱海宏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城乡差异、文化阶层差异等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其深层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是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协力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很早就关注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加强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少先大队部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上下联系、相互配合,切实做好各项工作。针对留守儿童“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的五大问题,我校提出了“自信、自律、自理、自护、自强”的教育目标,以团队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二、建立档案,摸清情况
每学期期初我校都要对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等,学校安排专人对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做到对留守儿童的底数清、情况明。
本学期我校有863名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3%,其中双亲外出的有760名,占学生总数的88%。
三、着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为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一个温馨的活动环境,学校把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学校建设了近9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之家内部进行了美化,制作了主题面板和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图,开辟了展示板,分设“生活掠影”、“活动剪影”、“心语星愿”等板块,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等进行展示。学校还为留守儿童购置了跳棋、象棋、五子棋、绘画板、快板、跳绳等文体器材,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每天中午和放学后按时对留守儿童开放,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四、加强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主文化阵地作用
为使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用高尚的文化引领他们成长,我校十分重视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建设了近5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近80平方米的阅览室,对内部进行美化,给学生创造一个整洁安静的阅览环境。除了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学校还为每个留守学生免费制作了借书证,每周一中午为学生自由借阅时间。为了方便学生借阅,学校还对所有图书分类登记,装订成十个小册,放在阅览室内供学生翻阅、挑选。
五、实行“代管家长”制
为了使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感受到温暖,我校实行“代管家长”制度。每个班级的授课教师都是本班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负责本班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同时,每位教师挑选3名重点
留守学生结对帮扶,随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校制作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要求教师对帮扶情况及时进行记载,并进行了相应的检查,督促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了帮扶的实效。
六、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长学校作用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时时惦记着家中的孩子。学校公布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同时还利用聊天视频,让留守儿童自己在留守儿童之家和父母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那些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抚养,或娇惯或放任,缺少家庭教育,还有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着力从提高留守学生监护人的素质上下功夫。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学校规范了家长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定了家长学校开课课时和培训内容。家长学校针对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对监护人进行培训,让监护人知晓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了的家庭教育环境。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护人的素质,改变了部份监护人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了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七、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关爱活动
1、培养自理能力。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他们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许多孩子不会或是不愿叠被子、洗袜子,个人卫生习惯也较差。学校把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行为习惯养成周,第一个月为行为习惯养成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学校还指定了生活教师,负责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2、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心理问题,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安排了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在留守生中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高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学校每学期还邀请卫生院医师来校对他们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生理知识讲座,积极疏导,使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3、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我校一直以来都实行首节课报告制度和巡查制度,对生病的学生一律先送诊再通知监护人。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防火、防水、防电的教育,定期开展自护自救演练,提高学生自护自理能力。
4、开展文体活动。为了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校除了在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开展活动以外,还在一些节庆日举行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学校组织各类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本学期我校已举行了“阳光下成长”艺术节,举行了校运动会,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摸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和谐、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引领留守儿童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一期
2、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探析。《中国教育报》,2010
年9月5日
3、孙继: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4、曹凤媛: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创新教育》,2010 年10月
5、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2010年4月
6、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5):52.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邮编:422900
——含山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含山县是全省外出劳务基地县。近年来,含山县每年都有1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和集镇出现了2万多名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日益明显,他们普遍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监护缺乏、交流缺少等一系列问题。不少留守儿童成绩下降、心理封闭、性情孤僻、性格冷漠,有的甚至指责父母,仇视社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涉及到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涉及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等大问题。
含山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启动比较早,从2006年开始就着手抓这项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做法:
一是建立组织,让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有序领导。
含山县成立教育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由县委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工联系负责人和县关工委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镇成立由关工委牵头,妇联、团委、学校参加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各学校都指定专人,专门从事留守儿童工作,从而使留守儿童工作在头脑中有位臵,工作中有布臵,活动中有安排,方法上有措施,始终有人关注,始终有人过问,经常开展活动,不断总结典型,让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二是建立档案,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
为了掌握全县留守儿童现状,从2006年起,含山县关工委开始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档案,对当年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班级、家庭地址、父母外出打工地址、联系方式及代理监护人等基本情况,都逐一详细登记。
三是开展活动,使留守儿童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含山县关工委始终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必想留守儿童工作,工作安排必讲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活动必有留守儿童工作。2008年暑期县关工委组织了对千名留守儿童的走访活动,当年底,召开了“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2009年暑期,安排了对千名留守儿童的回访活动。今年春季,县关工委和县教育局共同对全县逐级评选出的“十佳留守儿童”、“十佳代理监护人”进行了表彰。今年暑期又组织百名“五老”与千名留守儿童座谈、访问。各镇、各学校都能主动围绕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活动。仙踪镇关工委今年暑期与镇妇联、团委以及三所中学、三所中心学校负责人一道开展调研,了解留守儿童在暑期想什么、要什么、干什么,需要帮什么。
由于坚持不懈,始终不断地抓留守儿童工作,含山县的留守儿童工作开始得到各级认可,省和中央新闻媒体经常报导我县留守儿童工作,今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导了我县陶厂镇关正小学留守儿童欢度中秋节的大幅照片和文字。市关工委主要负责人多次来我县检查留守儿童工作,并亲自参加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去年六〃一前夕,副省长谢广祥、政协副主席李宏塔专程来我县看望、慰问留守儿童。今年“六〃一”前夕原省人大副主任、省妇幼基金协会主席高福明又专程来我县视察了解留守儿童工作。
四是总结经验,使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升华。
关工委经常关注基层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经常对这方面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好的典型,好的做法,立即在有关会议有关场合宣传、推广。陶厂镇关正小学是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老典型,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有思路、有举措、有创新,尤其是他们设立的“校长信箱”,让留守儿童有了与校长交流、沟通的渠道,孩子们都非常愿意给校长讲出心里话。铜闸中心学校对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孩子开展的养成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身。所有这些好典型,一经发现,就在全县推广,号召向他们学习。
二、主要典型
含山县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的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留守儿童在感情上需要关怀,学习上需要指导,心理上需要疏导,安全上需要守护,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可以给他们关怀与呵护,让他们远离孤单与危险,消除他们成长中的烦恼。托管中心由个人出资,收取一定的费用,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托管。托管中心有专人负责解决留守儿童的住宿、吃饭、学习辅导、思想交流、日常娱乐、安全保障、生活料理等全方位的管理。托管中心制订有作息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制度、请假制度,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上有老师,娱乐上有伙伴,精神上有交流,安全上有保障,入住托管中心后的留守儿童,一段时间后一般都会成绩提高了,精神愉快了,思想开朗了,身体健康了。家长更加安心在外打工了。现在全县共建有六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辅导站。
含山县昭关中心学校率先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辅导站,他们在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安排得力老师在学校轮流值班,为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同时也解决代理监护人不懂教育孩子,不会教育孩子,不能与孩子沟通等问题。现在全县有一大批退休教师和部分在职教师被动员起来,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他们利用自己的住处把放学后的留守儿童召集起来,无偿地给他们辅导作业,作业做好后,或讲故事,或看光盘,或做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学习上得到辅导和督促,精神上充实、愉快,也减轻了他们对父母们的思念。仙踪镇姚庙行政村的欧澄才、昭关镇坛泉行政村的吴家桂、陶厂镇张蔡行政村的张远春等老教师开展这项工作已有多年。陶厂镇关正小学推行的“小家长”做法,也很值得肯定,即在较大的自然村推选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小家长”,放学后把同村孩子带回家,集体完成作业,多余时间再唱歌做游戏,这种模式也起到了教育辅导站的作用。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含山县的各级学校,部分社区、行政村都已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设有图书室、绘画室、文体活动室,留守儿童在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可以到“家”里来尽情地读书、绘画,开展文体活动。也可以有秩序地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亲情电话,或网络视屏,免费让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陶厂南峰社区、运漕三台行政村、环峰二小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已有数年,类似的做法在我县不断涌现。
四是单位或个人与留守儿童结对。
含山县在开展“
十、百、千”爱心助学活动时,对单位和个人与留守儿童结对提出具体要求,不仅在经济上要给予帮助,而且在精神上要给予鼓励,每年要与留守儿童见一次面,通二次话,请吃一次饭。依托全县创办的62所家长学校,八大镇妇联组织和覆盖全县的266个基层关工委,动员县、镇机关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争当“爱心妈妈”和“代理爸爸”,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陶厂镇40多位“爱心妈妈”,每学期都要为帮扶的留守儿童开展“洗一次头,做一次家务,讲一个故事,谈一次心,解一个难题,过一次节日”的“六个一”活动,目前,我县“爱心妈妈”、“代理爸爸”队伍已达1100多人。
【关爱老区留守儿童共享一片爱的蓝天】推荐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09-22
关爱留守儿童报道06-12
关爱留守儿童机制11-09
留守儿童关爱项目12-20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材料06-01
关爱留守儿童策划方案06-09
关爱留守儿童点滴体会09-18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总结10-15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情况10-17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集会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