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写与外貌描写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肖像描写与外貌描写(精选10篇)

肖像描写与外貌描写 篇1

(例文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例文1:每缝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例文2:钻心的疼痛又一次向她袭来……她两手紧紧抠住车厢,摒住了呼吸。她脸色白的像一张纸。冷汗把额头、鬓发都湿透了,紧闭的双眼已含满泪水,以致瑟瑟抖动的长睫毛像在水里浸泡着一样,紧紧咬着下唇渗出一缕血痕……)

小结:外貌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观察身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的人,注意他们在不同心情下的外貌特征,选择一个最有特点的写一篇人物外貌日记。

2、课外阅读,摘抄描写眼神的句子,想想作者在人物眼神描写上的不同特色,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阅读体会。附录: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面貌、衣着、身材、神情、姿态等的描写。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才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轻视劳动人民、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二.要有选择性。著名作家老舍说的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故乡》一文中的杨二嫂外貌的精妙的描写:”我吃了一下,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一个女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像个圆规似的立在你面前。作者抓住了杨二嫂的外貌重点来写,一个精妙的比喻,就把杨二嫂这种小市民毫无教养、倚老卖老、仪态丑陋的模样凸现出来。三.要注意顺序

肖像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进行。赵树里的小说《老杨同志》中的肖像描写就体现这点。“他(老杨同志)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写的。

五.要在动态中展现人物肖像

肖像描写与外貌描写 篇2

下面我对细节描写中的肖像细节、语言细节描写的手法和艺术效果进行论述。

一、肖像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富于特征的人物外形 (音容笑貌、神情、姿态、服饰等) 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 成功的肖像细节描写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描写出人物的外部特征, 而且能以形传神, 极为鲜明地揭示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出色地塑造了安娜这个艺术典型。其中对安娜的肖像从几个侧面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绘。它从不同角度捕捉住安娜情绪最饱满、蕴含最丰富的瞬间, 对安娜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超群的外表美多层次刻画, 使得安娜这个人物栩栩如生。

渥伦斯基在车站第一次见到安娜, 有这样一段:“在那短促的一瞥中, 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 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 违反她的意志, 时而在她的眼睛闪光里, 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 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 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一幅形神俱现的人物肖像的工笔画。车站邂逅的第一眼, 使渥伦斯基震惊的并不是安娜外貌的娴丽和典雅, 而是那种内在的精神美, 那种充溢在内心深处的不微笑”后惊呆了。再如从渥伦斯基初次看到安娜的一瞥之后非再看一眼不可, 从嫉妒得发狂的吉蒂眼中安娜的服饰的风采, 从被安娜肖像画惊得语无伦次的列文的举动的细节, 描绘了安娜形象的惊人之美, 相应地唤起了人们那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了活生生的安娜的形象。

在《红楼梦》中,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小说抓住了关键的地方, 对黛玉的肖像加以突出的描写, 这里最能表现黛玉的美丽、多情、柔弱的性格特征, 也暗示了她以泪洗面的悲剧一生。

二、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 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体现, “言为心声”, 语言对话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反映。用细节来写人物语言叫语言细节, 抓住语言对话中的细节, 不仅能透露人物丰富微妙的内心秘密, 而且能生动刻画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两个方面, 对话可以表现人物身份、经历, 反映他的思想感情。充满动作性的对话还可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交代事件的经过。独白往往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对话描写

在《简·爱》中罗契斯特伤残后, 简·爱重新回到罗契斯特身边, 向他吐露爱情时的一段对话:“……那我现已经得到了报偿。对我来说, 做你的妻子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因为你喜欢牺牲。”“牺牲!我牺牲什么?牺牲挨饿得到食物, 牺牲期待得到满足。有特权用胳膊搂抱我珍视的人, 用嘴吻我心爱的人, 依靠我信任的人;这是作出牺牲吗?如果是的话, 那我当然是喜欢牺牲。”“还要忍受我的病弱, 简, 忽略我的缺点。”“这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 先生。现在我比以前更加爱你, 现在我对你可以真正有用, 而以前却处在骄傲得不依靠人的状态, 除了做赏赐者和保护人外, 不屑扮演其他角色。”

这段对话以伤残的现实为中心。罗契斯特问话的冷静, 既表现出他性格的坚强, 又表现了他对简爱的深情, 冷静中隐喻着热烈。简爱回答的诚挚, 既表现了她决心的坚定, 又表现了她感情的深挚, 热烈中流露出深沉。简短明了的对话, 激荡着人物感情的波涛, 相辅相成地展示出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

孙犁的《荷花淀》里有两段人物对话。第一段,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丈夫参加区小队走了, 妻子们都“藕断丝连”, 然而表达的方式却各不相同。“忘下了一件衣裳。”这显然是找借口, 感情表达委婉含蓄, 这应该是个文静羞涩的青年妇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性格外向, 爽朗豁达, 心直口快, 是否真有要紧的话, 无需探究;水生嫂的话, 看似与念头相去甚远, 而实质上仍“丝连”夫身。她的话显示了她谨慎细心, 深沉稳重的性格;“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来。”心情殷切, 难免冒失;最后一位羞羞答答, 说的分明是句假话。然而, “假”话“真”情, 情味更足。短短五句对话, 便明显地展示出几个青年妇女的不同性格。

第二段, 探夫回家。由于荷花淀遇敌, 慌忙中经历了一场战斗, 又意外见到亲人。回家路上, 七嘴八舌, 兴奋热烈。诙谐风趣的对话, 表现出她们热情而来, 却遭“冷遇”的娇嗔, 不满之中却有带着对丈夫大男子主义亲昵的批评, 显示了妇女们倔强好胜的性格, 以及誓与男人们比高低的雄心壮志。

2. 独白

独白往往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鲁迅作品《祝福》中, 祥林嫂本人平静地追述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 仿佛是不必要的重复, 实际上却是富有潜台词的描写。

这种背诵如流, 几乎一字不差的追述, 表现了祥林嫂没有感情变化、麻木迟钝的神情, 也揭示了深重的苦难给她造成的严重的精神创伤, 孤苦伶仃的她受不了这种孤苦遭遇的折磨, 她不得不逢人就诉说, 来求取别人的同情和安慰, 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也尽情倾诉, 这不是一般的追述, 而是在反复咀嚼自己的痛苦。她的痛苦和不幸, 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薄, 而是始终在折磨着她。相反, 她想得到同情和安慰, 但她后来得到的是冷淡和嘲笑, 她的悲哀经过人们的咀嚼玩味之后, “早已经成为渣滓, 只值得厌烦和唾弃”。丢失了精神支柱而又求去不得, 还要接受种种鄙视和嘲笑, 才是最难忍受的折磨。悲哀痛苦, 不一定是最痛苦的表现, 像祥林嫂这样欲哭泪干, 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 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苦, 更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思索吗?

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 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加西莫多的自我评价的独白:“我从没有像现在一样看见自己的丑陋, 当我把自己和你比较, 我就非常地怜悯我自己, 我是多么可怜的怪物!我在你看来, 一定像只野兽, 说真的。———你, 是一道阳光, 一颗珍珠, 一只鸟儿的歌声!———我, 是可怕的东西, 不像人, 不像兽, 不知是一种什么比岩石还坚硬、皱缩和难看的东西!”加西莫多从法场上救出了被枉判绞刑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 并成了艾丝美拉达忠实的朋友和恭顺的奴仆。面对着美丽的吉普赛女郎, 加西莫多自惭形秽。这段独白透露着他对艾丝美拉达的崇敬和爱慕之情, 显示出加西莫多的正直善良的美好心灵。

总之, 人物的肖像、语言描写都离不开细节描写。选用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 能够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顿放异彩, 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本质特点,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摘要: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细枝末节的描写, 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人物细节描写在整个文学作品中, 虽属“细胞”、“一枝一叶”, 但占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作品。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等之所以构成生动的形象, 都是由琳琅满目细节描写组成的, 运用典型的细节去刻画人物, 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人物的形象丰满生动, 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主要从肖像细节描写和语言细节描写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节描写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趣谈“肖像描写” 篇3

念完后,老师说:“这是谁的肖像?”同学们都摇摇头说:“猜不着。”第二篇习作:“她乌亮的头发上常常扎着蝴蝶结,一双圆圆的大眼睛闪着智慧的亮光。她一笑起来,脸蛋上就会出现浅浅的酒窝,在樱桃小嘴的左下角还长着一颗小黑痣呢!”

老师说:“这是描写哪一个?”顿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班长。”最后老师小结:“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样就可避免一般化。”

肖像描写要避免一般化,一要绘“形”,二要传“神”,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请看《老水牛爷爷》开头的整体肖像描写:

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下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

这里描写了老水牛爷爷的脸色、眼睛、胡须、声音、脚步和爱好。

老水牛爷爷的肖像描写,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表明他是精明、勤劳的庄稼汉;“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表明他身体健壮,性格爽朗。

肖像描写 篇4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听过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幅对联吗?(展示弥勒佛图片)

二、教学过程:

问:对联描写的人物是谁?

答:

学生甲:弥勒佛

对联概括出弥勒佛的什么个性?从哪几个字看出个性的?

答:

学生乙:大肚容难容事——宽容,开口笑可笑人——乐观

问:那么,个性到底是什么含义?

答:

学生丙:人物的个性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行、习惯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

问:这幅对联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此描写方法与个性结合点在哪儿?

答:

学生丁:肖像描写:肚大——宽容;笑口——乐观

问:听一段文字,猜猜他是谁。突出这位同学什么个性?(眼睛下一个高鼻梁,小平头,圆脸,中等个儿,体重适中,学习一般)。

答:

学生戊:猜不出来,因为此人的肖像描写无个性体现。

那么描写人物时,是否每文必有人物肖像描写?

答:

学生己:不一定

通过这副对联与片段,同学们可以总结出如果运用肖像描写激活人物个性,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答:

学生庚:肖像个性一体才使用

2、结合课文与写作,回顾课文小说单元中的人物

问:同学们想想她们分别是《红楼梦》中具有什么个性的人物呢?是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双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答:

学生甲:(1)王熙凤——泼辣、刁钻、奸诈(2)林黛玉——多愁、多情(都是肖像描写)

问:同是描写眉眼的文字,个性却各异,让我们感受到曹雪芹三寸柔毫笔力的大家风范。

《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得知高级宾馆要五元一天之前之后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他什么个性?答:

学生甲:知情前——“新被子,雪白的被底,暂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他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按了按,知到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学生乙:知情后——“拿提花枕巾干擦脸一阵,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他出了5元钱呢。……推开房间,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他,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回头再看刚才坐的皮椅,竟没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两相对比描写突出他狭隘的小市民个性)

问:文学大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范文,但归结一点结论必有那种描写?

答:

学生丙:细节描写

3、对比、讲评第二次修改的例文

再看看我们同学的习作原文与修改文的不同。同学们注意在原文下面加了横线,修改部分是红字,说说修改原因。

学生习作(1): 唐僧之现代版

二年三班 赵星

他有着唐僧一样清秀的面孔,有着唐僧一样憨厚的性格,有着唐僧一样唠叨的习惯……(修改文改为:还记得《大话西游》中那个唐僧吗?他是否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身边就坐着这样一个令你五体投地的现代版的唐僧。)当你上课时正与“周公”相会时,耳边总会响起这样的“问候”:“你困了?”“你真的困了?”“你真真真的困了?”“你要是真困了,我就不打扰你了”(修改文增加了:“作个好梦”“你睡着了?”“你能睡着吗?”……不把你“烦”醒,“唐僧”是绝不会停下来的,朦胧中看着他那上下蠕动的嘴唇,似乎在念着紧箍咒。让你头晕目眩,此时你可以深切的体会猴哥当年的痛苦。)而当你用喷火的双眼瞪他时,他却像唐僧对观音姐姐似的虔诚地微笑,让你恼怒全无。“唐僧”就是用这样唐僧式的方法叫醒熟睡的你,让你振奋精神,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

学生甲:修改文删去了作者对人物个性的概括性语言,设置了悬念,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改的好。

学生乙:第二段增加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使人物个性跃然纸上,引人发笑。

学生习作(2): “老糊涂仙”

二年二班 张庆宇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只是满口假牙,可吃起东西绝不逊色,一转眼就没。(修改文为 :但是说来也许你不信,我洗脸的几分钟时间,她就能吐出三个凤爪——鸡爪子——骨头,唉,真有速度!!可见凤爪根本不是她老人家满口假牙的对手。)可能是她老人家年岁太大,记性有点不好,告诉她一点儿事,过一会儿就忘,再告诉她一遍,她还不承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修改文为:一次吃饭时,奶奶说:“看小宇瘦的,我得去厨房拿个碟子,给我孙子加点好菜补补!”我正美滋滋地等着吃小灶呢,奶奶拿回的却是酱油,我委屈地提醒她时,奶奶却说“我说过吗?”)为此我送给奶奶个外号“老糊涂仙”。

学生甲:原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人物个性缺少鲜活性。而修改文在第一段中增加的例子,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比原文的说教性评论有味道。

学生乙:第二段举出生活实例,加入语言、细节描写,使奶奶既慈祥又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

4、总结本课

问:结合以上文学大家的力作与同学的几篇文章,同学们想想写出人物的个性应遵循哪几条原则呢?

答:

学生甲:肖像描写不是每篇作文必有的,人物的肖像与个性有契合点就写,否则不必写。

学生乙:写人的作文必有细节描写。

学生丙:摈弃我们对个性的概括性语句。

学生丁:举出突出人物个性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增加人物个性的真实感与生动性。

学生戊:最重要的是作文在老师讲评之后,一定要再改一遍,我们的作文水平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补充: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正所谓“文章不厌改,多改出华章”,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逐渐拉近同学们与文学大家的距离,写出有个性的佳作来。下课,同学们,再见!

5、教学后记:

肖像描写练习 篇5

一、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提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外貌描写。

二、什么叫人物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

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二)请看例子: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从例子总结出: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二)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猜猜他们是谁:

(三)做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2、他有三头八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

游戏小结:我们平时首先靠外貌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因为不同的人在外貌上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即每个人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 们之所以能很快地猜出以上三个人是谁,那是因为他们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作者也描写出了他们外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来,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

(三)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猜猜她们的性格: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文静)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聪明,纯真)

小结:同学们凭什么猜出她们的性格?(她们的外貌)。三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她们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与别人有不同。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猜猜她们的心理活动: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幸福心情)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着急发愁)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伤心、悲痛)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三位老人的外貌,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四、做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每个同学用3——5分钟的时间描写一个同班同学的外貌,不要把他(她)的名字写出来。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然后我们一起猜猜你写的同学是谁。

五、总结

肖像描写作文 篇6

王高的个子,胖胖的身材,笑容大的眼睛幽默。说到这位老师,他不同。

也许没有人喜欢说自己是傻瓜,但王老师喜欢把傻瓜放在自己身上。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上完课,说:啊,这个问题我做不到。谁来告诉我?全班同学兴奋地举起了手。老师说:来吧!宋柏义,请上台。宋柏义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话。结束后,王老师说:宋老师说得好吗?全班齐声说:太好了。宋柏义骄傲地走下讲台,其他同学也期待着下次自己也有机会展开。

今天的数学考试,学生们必须好好回答!王老师站在讲台前态度温柔地说。

过了一会儿,几个同学回答了试卷,偷偷开始了地下工作。王老师一看,就默默地对他们说:你们回答得很快,都是100%。那几个同学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这时,只听了王老师的话,说:如果在卷子上发现错误的话,会加倍减分。那几个同学刚才还在笑的脸一下子僵住了,立刻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浅谈肖像描写 篇7

那么, 在作文中描写肖像, 如何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呢?

首先, 要认真选择好观察角度, 大致说来, 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三种。即作者观察的角度、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文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

从作者的观察角度写, 便于作者直抒胸臆。描写时, 往往夹叙夹议, 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褒贬。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写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 却偏爱当个老来俏”, 接着写她那种不堪入目的滑稽打扮:一个秃了顶的老太婆, 偏偏要穿绣花鞋, 镶边袄, 满皱纹的脸上堆了层厚厚的脂粉。写到这里, 作者情不自禁地评述了一句“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有时作者不直接发表评议, 而是通过遣词造句, 透露自己的爱憎。

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便于把肖像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结合起来, 借助肖像表达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心情。茅盾的《子夜》写吴荪甫在和赵伯韬公债斗法决战的前夜做了一个噩梦, 醒来后, “无意中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 一回头……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表明这时吴荪甫的内心已充满了失败情绪, 与往日那个刚毅、自负的吴三爷已判若两人。

作文中还常常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观察写一个人的肖像, 选择这种角度, 往往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百合花》中写道:“他飞红了脸, 更加忸怩起来, 两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 憨憨地笑了一下, 摇了摇头。”作者从“小媳妇”观

察的角度描写了小通讯员在女同志面前手足无措的可笑神态, 有力突出了小通讯员憨厚的性格特征。

其次,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描写肖像可运用白描手法, 即选取人物肖像的几个主要特征加以勾勒。例如唐弢在《琐忆》中这样描写鲁迅先生:“他留着浓黑的胡须, 目光明亮,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仿佛处处都在告白他与现实社会的不调和。”作者只勾画鲁迅先生的胡须、目光, 尤其是满头“直竖起来”的头发, 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 不屈的斗争精神。鲁迅本人更是白描手法的大师, 他就主张“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

从侧面进行烘托, 也是肖像描写方法之一。茅盾说:“有时候, 正面描写一定要失败, 比方说, 写一个女子的美丽, 倘使你搜罗了所有‘美丽’的字样来形容她的容貌和姿态, 未必能给读者以活泼的印象。”“应当用侧面的烘托来救济正面描写的不足” (《茅盾论创作》) 。什么是侧面烘托呢?茅盾举汉乐府《陌上桑》为例, “大诗人写一个美貌的采桑女子罗敷, 并不描写她的眉目嘴鼻生得如何好, 却是从耕者、行者、肩挑者见了罗敷都出神伫观, 忘记了自己的事这种‘闲笔’上去烘托” (《茅盾论创作》) 。

对比也可运用于肖像描写。如鲁迅在《祝福》里多次描写了祥林嫂的前后不同的眼睛。当她在儿子被狼衔走后, 再次到鲁四老爷家来帮工时, 她的“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那样有神了”。当她听信了柳妈的无稽之谈后,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 两眼上便都围着个大黑圈”。当她到庙里捐了门槛回鲁家时, “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可是, 捐了门槛之后, 鲁四老爷在祭祀时还是不要她沾手, 第二天, 她的眼睛“窈陷下去”了。到最后沦为乞丐

乐, 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 半是人间的美景, 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 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 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主动与老师交流, 与同学争论, 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语言积累水道渠成, 达到了优化教学的效果。

实践证明, 多种情境的创设,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广阔的时空中, 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 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 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 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 引起同学的哄笑, 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一定的打击, 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 要看到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因材施教, 因材施“励”。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等, 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 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 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 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 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 看到成功的希望, 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 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 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 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叫学生进行回答, 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 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 分层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由选择, 自主探究。

三、激励质疑, 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 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 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 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 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 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 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往往恼羞成怒, 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 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而且老师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 质疑问难, 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 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 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我总是抱着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 并作出正确的解释。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 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 从而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 知识浩如烟海, 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 被学生“问倒”之后, 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 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千万不能怕失去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 教师还要虚心好学, 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 创见之问。这样, 自主学习就落到了实处,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积极主动地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了智力,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泌阳县第二实验中学)

谈生活化语文课堂的构建

●石祥

课改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曾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 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 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 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 它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究的、开放的情境, 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的某一缩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生活, 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文本、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文本、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文本。因此,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健康和谐发展。下面谈谈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的途径。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知识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 新生事物不断出现, 教育内容要不断补充、更新, 加入一些新鲜时文,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地理解和把握, 根据教学需要, 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联系、结合火热的生活, 把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纳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同时, 要注意选文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感兴趣, 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如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 文本所提供的内容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 再现当时的生活情境, 可以组织学生分别上网或从课外书中查找资料, 了解与《负荆请罪》有内在联系的《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 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体会当时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之后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预演一下, 然后再组成评审组评定最佳演出的小组。通过相互比赛、相互评判, 学生体验了当时故事发生的情境, 对当时人们所穿的服饰以及表演时的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等都有所感悟, 表演起来惟妙惟肖, 引人入境。情境演绎在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间架起了桥梁, 为学生很好地体验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样的教学, 拓展了文本, 超越了文本, 同时把文本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的社会生活与课内教学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用“内引外联”的方法来打开课内外教学的渠道, 以达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使语文教学面目一新。

1. 内引

“内引”就是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沟通语文情景。例如, 苏教版第五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 就是典型的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例。“骄阳似火”“惊涛拍岸”都能从词典中查到意思, 但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词典上的意思, 也许很快就会忘记。如果我们将学生已有时, 祥林嫂的眼睛就成了一双半人半鬼的眼睛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祥林嫂眼睛的前后变化, 揭示了她生活遭遇和心理的变化, 使读者对她怎样在封建宗法制度残酷迫害下走向死亡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是同一人物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的前后对比。当然, 在写作时, 也可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描写肖像。

描写肖像, 还可运用比喻。比喻是借助于读者所熟悉的事物, 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以此喻彼, 言简意赅地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 比喻“某人的下巴如脚踵, 或者某人的脖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只一句便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跃出, 而永存于读者记忆” (《老舍论创作》) 。比喻又往往带有鲜明的倾向性。莫泊桑的《羊脂球》把那位伪善的修女的麻脸比作“仿佛有一架机关枪摆在她面前对准了她的脸放过一梭子弹似的”。而另一方面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 与夏天去海边游玩的情景相联系, 学生会勾起对夏天“骄阳似火”、海边“惊涛拍岸”情景回忆, 那么他们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词典解释的意思上了, 他们对此语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甚至是终生难忘的。

2. 外联

“外联”是学以致用, 即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一是外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的环节。用教材例子练习某种技能, 用掌握了的技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做到根在课内, 梢在课外。例如, 学习了《西湖》《九寨沟》《莫高窟》等课文, 就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音乐之都维也纳》, 就让学生借鉴中心句构段的写法, 介绍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活动情境……二是扩展。可由点及面向节选课文的原著扩展, 了解全貌, 理解局部;可因文及人向介绍作者有关生平事迹的文章扩展;也可以因人及文向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还可能由此及彼向同题材或同体裁的其他作品扩展。例如, 教了《负荆请罪》, 就让学生们读《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教了《给予是快乐的》就将它与《乞丐》《穷人》等文章联读。

3. 对比

“对比”是通过课文与生活的对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 老师引导学生读有关捐款救灾的文章, 并联系学校献爱心捐书、救助失学儿童的活动。通过现实中的人和事与课文内容对比, 既让同学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主题的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 采用内引外联对比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延伸、拓展, 使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堂以外的生活实践形成浑然一体、强有力的结合, 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

三、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形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拘泥于课本的陋习, 走出课本的狭窄空间, 力求贴近生活,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 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变封闭的、枯燥的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 让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让学生全员动起来, 让语文之花在生活的沃土上就会越开越美。

(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则把羊脂球的脸比作“一个红苹果, 又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芍药”, 鲜明地寄寓了作者的憎和爱。

实际上, 在作文中, 以上各种方法和技巧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巧妙地运用。

如何写好人物的肖像描写 篇8

众所周知,人物的肖像描就是指有关人物的身高体态、容貌(肤色)、穿着打扮(含头发)、表情姿态、音容笑貌以及气质风度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活经历、成功失败、社会地位以个性特点,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地进行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有艺术魅力。

一、仔细观察并抓住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来描写

要想抓住人物个性特征,平时就必须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如:何为写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有这样的描写:"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这张脸方形的下颏,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贝多芬坚韧无比外表印象。当然,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记得魏魏写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对于蔡芸芝老师的印象一定很深刻。作者过多的语言,只有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就足以写出蔡芸芝老师的美丽,给读者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

如是要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除了要突出每次所要表现的个性,又要遵循它们的共性。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大家恐怕都很熟悉吧。在《孔乙已》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已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看出他生活潦倒,营养不足,而且经常挨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以看出他懒惰成性,而偏要装出穷酸的架子,穿着破旧的长衫。鲁迅对孔乙已的肖像描写,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孔乙已的个性,又表现了孔乙已的共性,从而描绘了孔乙已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当然我们在刻画人物时,除了仔细观察外还要加以细致的描摹。如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客人男性,年过半百,瘦削,白净,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足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的确良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却一直绾了袋口放在腿上。"(孙春平《通天有路》 节选自《人民文学》2006.1 P59)

在这里,作者采用写实的方法,细处着笔,对主人公的相貌衣着进行了刻画:年过半百皱纹却似刀刻,黑白相间的头发中那些白发白得扎眼,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破旧的洗得却透亮的衣服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可看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落笔时通过仔细的观察抓住了许多十分细小的地方,因此写得真实自然,人物被描述的有血有肉。

二、熟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肖像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是修辞大花园中两朵靓丽的奇葩,特别是比喻。

巧妙精确的比喻、夸张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善用比喻、夸张实例一: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遣使会神父尽找我麻烦,因而我连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讨厌起来。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卢梭《忏悔录》P105 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面目可憎、让人生厌的嘴脸,为了使自己的厌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张肉麻的面孔活灵活现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连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画中,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溢于言表,让读者对其面目产生无限的遐想。

善用夸张、比喻实例二: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点评:眉毛与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织女之叹,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没有如此新颖别致的夸张,很

难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巧用侧面描写活绘人物

先谈谈什么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写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实例一:

在《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作者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把黑妞的演唱技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原来写黑妞是为了衬托白妞啊!这就是"烘云托月月更明"的侧面烘托净效果。

侧面描写实例二: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美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以不写写之"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自由联想和丰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审美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真可谓他山之石亦可攻玉。

记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

作文教案肖像描写 篇9

习作片段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衣,( )上鞋子,( ),几步( )进洗手间,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下。

★ 妈妈肖像作文

★ 肖像艺人

★ 肖像怎么造句

★ 自我肖像介绍范文

★ 送给老师的肖像作文

★ 写母亲肖像的作文300字

★ 描写台风作文

★ 描写京杭大运河作文

★ 描写兰花作文

作文训练之外貌描写 篇10

一、按一定的顺序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注意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静态的人物描写,常常依据观察顺序、写作意图,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鲁迅的《故乡》中:“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作者在对杨二嫂外貌描写时,首先从“凸颧骨”、“薄嘴唇”、再到“两手搭在髀间”最后到“张着两脚”,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杨二嫂那种瘦小、尖酸刻薄的形象立刻跃然于纸上。

再如《王几何》一文中:“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作者抓住王几何老师哑笑的特点通过外貌描写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把王几何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性格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由此可见,在进行外貌描写时,按照一定顺序对描写对象进行描写,就不会使描写的对象凌乱不堪。

二、抓住人物特征

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脸谱化”。因此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可以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进行刻画。

如鲁迅的《祝福》中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第二次见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到后来,她只是“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祥林嫂已彻底对生活绝望了。从“顺着眼”到“直着眼”,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彻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显示灵魂。作者就是抓住祥林嫂的眼睛活画出人物的灵魂,从而达到了肖像描写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抓住人物特征对人物进行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凸显人物性格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单纯的外貌描写有时候显得过于呆板、贫乏,缺乏个性,所以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可以适当添加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词语,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作者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添加了“威武霸气”“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样的性格特点的词语,把孙悟空英勇善战、威武霸气、不屈不饶的性格特点写出来的同时,还渗透了作者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喜爱敬佩之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再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对老师的外貌描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力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先对老师进行抓特征的外貌描写,接着用“温柔和美丽”这两个词写出了蔡老师在作者心目中总的印象:温柔是从性格上来写,美丽则是从外貌上来写,在作者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个内外皆美的老师。这两个词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和怀念之情。

四、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在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时,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或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能够更好地描画出人物的神韵。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揭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本质,表达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极具讽刺意味。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实习总结优秀参考下一篇:条例准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