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精选6篇)

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 篇1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两大题),4、案例分析 下面的总结按照课件顺序对照:

第一章:P9: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尝试错误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类型(要答时间)、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特点(四个过程)

第二章:什么是潜意识,特点、晚期结构理论、防御机制(类型,写几个,投射、升华等)、集体无意识(重点)

第三章:图形组织的格式塔规律、顿悟,顿悟学习特点

第四章(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马斯洛的层次理论(举些例子,强调两类需要各自的内容是什么)、自我实现者的特征、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人际关系三要素

第五章(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研究方法(课件上的三个例子)

第六章(感觉与知觉):感觉剥夺实验、感觉与知觉的种类,意义、人的感受性、衡量标准、什么是感觉适应、后效、知觉加工特征(谈谈应用)、第七章(意识与注意):注意的规律、可以举例子:目标指向选择vs……(课件有)、注意的理论,种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

第八章(记忆):记忆的三级加工理论、遗忘曲线(重要)、记忆研究回顾、记忆分类、内隐记忆,块,组块、利用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如何提高记忆力(编码特异性原则,系列位置)

第九章:发散性思维、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把布鲁纳的实验结果括进去)、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作用中的yerkes-dodson law(书本80页,重要)、情绪与情感基本形式:应激、情绪理论、情绪与智商:salovey mayer 1990怎么描述这个概念

第十一章(智力与智力测验)(与问题解决那章很重要):智力测量概述、智力测量的若干问题、第一份智力测量的初衷、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区别(carttell)、加工理论中的多元智力理论、guihord的智力三维

第十二章(人格):影响因素、气质是什么、人格评价资料来源

第十三章(人际关系心理):人际知觉、心理效应、从众心理(从众心理阿希实

验从众研究)

第十四章: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习得性无助(课本86页)

知觉加工特性应用:

1,商家做的广告,根据广告突出效果的不同,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消费者通过各己联想以及接受的程度,会选择性的记住某些东西,这就是广告效果。2,由于对广告画面中物体大小的知觉依赖于它与作为背景的物体的大小比例,所以,广告设计时为了使产品显得大或小,可以有意地改变产品与参照物之间的真实大小比例关系。

3,在电视、电影广告片中,商品、人物和景物的运动常被用来捕捉观众的注意力,表现商品的形态和特性。

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 篇2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期末考试逻辑联系

0引言

本文主要是从逻辑关系的视角,对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进行讨论与解析,得出两者的基本逻辑联系:研究生期末考试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又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的发挥,而研究生期末考试类型的选择和考试方法的实施又共同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发挥的效度。本文认为:高校在实施研究生期末考试时,应注意把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关注研究生个体差异性,注重考试方式、方法改革,协调好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的联系关系。

1研究生期末考试: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1.1期末考试价值的界定研究生期末考试对于研究生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测、评价作用:期末考试既是一种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测量手段,也是一种对受教者(研究生)和施教者(导师)的主要评价手段。一方面可以检查研究生整体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通过考试成绩对研究生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评定。另一方面通过对期末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导师发现问题,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研究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研究生提高个人专业素养。②反馈、导向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对受教者(研究生)的学习方式的导向作用,研究生会对期末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反馈,进而影Ⅱ自其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么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加以机械记忆;亦或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③发展、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考试可以训练和提高个体生理或心理不同方面的作用。比如: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等。研究生期末考试也不例外,具有这种发展、促进功能。

1.2研究生期末考试不同类型的有效性的分析通常认为考试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一,考查的知识基础一致性方面(对于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学业知识有一个最普遍最基础的要求J;第二,考试的内容针对性方面(通过考查样本可以推测考生相关思维的整体水平):第三,考试作用的延展和导向性方面(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启发学生关注与社会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目前研究生期末考试中,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其余课程(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学院管负责安排考核。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外,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亦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选修课可采用,可以采用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而实验性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而言,研究生期末考试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2.1闭卷考试不考虑传统教育观念重知识轻能力的影响,闭卷考试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都是作为主要考试形式而存在,其具有两大突出优点有第一,相对而言闭卷考试多数采用客观性试题,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减少误差。其次,对考试实施者而言:闭卷考试也比较容易操作,阅卷批改比较省时。因此,在研究生期末考试中,其主要应用在公共学位课(公共英语、政治理论课)的考查上,有利于研究生整体的英语能力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反映。

1.2.2开卷考试这是一种普遍受研究生欢迎的考试,其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避开死记硬背,这种考试主要应用在文科类或管理类的专业课上,考试题目比较灵活,可以考察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考试方式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考试内容侧重于主观题目,针对课上所学知识、原理的灵活运用状况进行检验,导师阅卷时也不追求答案的绝对一致。从这意义上来说,开卷考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能力检测考试。

1.2.3课后小论文考试这种考试通常是由导师目前有关的新信息、新知识,提出写作要求,引导研究生关注专业前沿,这种提交课后小论文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同时可以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爱好兴趣,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从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这种考试方式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研究生期末考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涉及到对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包括如何看待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怎样设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的过程评价,以及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诸方面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的检测;若从广义上来讲,则是对研究生学术水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从实施者立场而言,研究生期末考试是基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一方面期末考试可以检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基于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考虑:另一方面检测个体对相关学科的适应性,利于研究生课程改革与调整。

2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研究生考试功能的发挥

2.1研究生教育内涵及特点

2.1.1内涵: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形成的一种教育制度,它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级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有所创新的人才。①从培养目标看,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各个学科领域高级的专门人才。②从培养过程看,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做到课程与论文并重,学习和研究合二为一。③从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看,研究生一般都在22岁至35岁左右,相对本科生而言,年龄较大,心理发展更成熟稳定。

2.1.12研究生教育特点①具有学习的研究性。研究生要在教育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除了学完学业,还要学会研究,一方面需要教师研究性的指导,学习已有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研究生本人自主地进入研究的角色,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未知领域。②具有“导学”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科研、育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研究生在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撰写学位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与导师密切交往效仿导师为学和做人。③具有双重价值性。研究生教育具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具有促进作用,它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而研究生教育的个人价值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客

体与受教育者个人主体需要之同的特定关系。④具有多向的特殊。研究生教育具有独特的活动主体、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研究生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致力于通过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活动目标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主要着眼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是基本的培养方式。活动结果的特殊性: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及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领域内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各种研究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同样作为其结果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或直接服务于社会。出人才、出结果是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

2.2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2.2.1研究生教育目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段,其目标是与高等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是高等教育目标体系某种形式的内容综合或层次提升。具体见下图:

上述分类是关于高等教育目标概括性的描述。就现状而言,各种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一种以核心目标为基础的、不同类型的或教育层次的分工。其中核心目标是指高等教育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而具体高等教育目标则由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来完成。在各教育机构的成文规定中对研究生教育目标都描述很详细,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硕士点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原则意见”为例,其中对培养目标的条款规定: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2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途径对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施,可以通过好几个途径来达到。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研究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具有不同于本科教学,应体现专业知识的传授,激发他们探索、批评意识,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的勇气。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培养他们通过交流获取新知的能力,提倡以自学讨论为主。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目标,在实践中从事科学研究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务实的研究态度、一定的知识储备、适当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活动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2.2.3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①应体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研究生人格的培养,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严谨扎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②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③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这种统一性应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上。研究生的因为背景、经历、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充分体现个性。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人为过分干预,可能戳伤导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动机,并可能导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流于形式。

2.3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决定作用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有所创新的人才。研究生的这些能力结构是期末考试制定的基本依据,同时这些能力目标的培养和发展需用考试来测量,当然这种考试测量必须满足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规定性。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考试,使之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运作。同时,考试本身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也取决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素质发展的推动作用。当然,研究生教育目标细化,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内容、方式都会具有导向作用。若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角度来说,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教育已经分不开了,学位是研究生教育活动取得一定学术水平的一种标志。而这种标志的获得又必须以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圆满通过为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潜意识的学位钳制也会对研究生期末考试的推行、改进起推动作用。

3结语

目前研究生教育中,期末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生期末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手段,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考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培养需要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到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实施中,促其改进。这两者具有内在联系性。因此,研究生教育应以研究生期末考试改革为契机来促其发展,而研究生期末考试则要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不断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注释:

[1]程新圩,刘昌望创建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新机制——“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会”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01.(11)

[2]衡天书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相关策略探讨[Jl福建高教研究.2007.(3)

[3]冯增俊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123

[4]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修订硕士点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原则意见的通知:http://yjsc fjnu.edu.cn/lnfoDetail.aspx?lnfolD=597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 篇3

“狼来了”道德故事原型的价值逻辑及其重构

材料:狼来了故事

1、结合身边,举出3个狼来了故事的例子

2、材料里的道德缺陷

3、社会、学校、家庭怎样(加强)道德教育?

考试主题:道德问题

1、结合身边,举出3个狼来了故事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三次装病,前两次老师相信了,第三次不相信了,对他进行旷课处理 2有一个学生,三次晚交作业,前两次老师相信了,第三次不相信了,对他进行缺交作业处理

3借钱不还

作为诚信的启蒙教育,“狼来了”广泛地为学校道德教育乃至社会道德教育所使用。故事给人的警示就是:一个人要诚实;如果不诚实,就会有麻烦。但是,这种价值逻辑并不能得到充分地或有效地经验证实。对一个人来说,生活中的不诚实并不一定带来麻烦或消极后果。只有当不诚实、谎言、作弊或骗术被发现或戳穿时,才会如此。否则,不仅没什么坏处,甚至可得到某种好处。因此,如果把诚实教育的价值着眼于功利目的,则削弱了说服力和约束力。这恐怕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尽管从来都讲究诚信教育,但却缺乏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的根源之一。

诚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其价值取向从功利主义转移到人文主义,从利益考量转移到人文诉求。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导青少年讲诚信,并不是为了维护与增加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尽到做人的本分。在一般情况下,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后果如何,一个人都应该讲诚信。《中庸》中有关“诚”的价值认识就是这个思想,所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心知性,率性“成人”。这就是从“成人”而不是“成事”的角度来阐述诚信的价值,凸现了中国传统诚信教育的人文主义底蕴,对于今天的诚信教育颇有启发。从这个视角来看,“狼来了”故事中的孩子并非错在“撒谎带来了消极后果”,而是错在“撒谎本身”。“撒谎”的最大害处也不在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并进而损失了羊群,而在于损害了他自己的“人格”———做人的资格。

随着对诚信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表述,诚信教育的方法也应当更新。以往的诚信教育方法主要是“道德劝告”加“纪律规训”。一方面,教育者苦口婆心地告诉青少年学生要诚实不要撒谎,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会长“长鼻子”或受到其他惩罚;另一方面,教育者会利用个人的或机构的权威对那些已经查明不诚实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惩罚,从实际后果方面证明道德劝告的正当性。

这两方面的教育是有点效果的。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没有哪一个青少年不知道撒谎是不好的,也没有哪一个青少年不知道撒谎一经查明是要受到处罚的。但这并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远离谎言。原因一方面在于上述的消极后果不一定出现,另一方面还在于不正当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学生作弊被抓住了,他并不认为作弊本身不好,而是认为自己“倒霉”、“运气不好”。可以断言,基于功利主义道德劝告和纪律规训的诚信教育方法总体上效果不会太好。

很多道德故事就是这样,这种狼来了的故事,你把这个事件换一换,结构完全是一样的。最后结论是他再也不敢撒谎了。不敢撒谎了,原因是什么?你要撒谎吗?你要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我把你扔了去。我们现在来分析他的价值逻辑在什么地方?

所谓价值逻辑,就是人们说服你接受这种价值目标的逻辑。别人告诉你,这是你值得追求的。这个过程我们来分析。从六个步骤来分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不能撒谎。后来羊被咬死了。不能撒谎的原因是什么?撒谎你会受到惩罚的。道德教育经常是两面的。你不能怎样。还有许多诚

实的故事,华盛顿的故事,列宁的故事,为什么要诚实?诚实的孩子会受到奖励。这个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要诚实,诚实的人会受到奖励。我们许多的道德,勤奋,勇敢都是这样。你为什么要讲道德,因为有道德的人会受到奖励,有道德的人会受到人们的肯定。你不能不讲道德,不讲道德的人会受到惩罚。这个最后就归结到我们长期以来所讲的一个东西,中国民间社会的道德逻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做好事情一定有好结果,坏事情一定有不好的结果。从这样一个故事型来看,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我们所奉行的价值是功利主义的。人为什么要讲道德,讲道德对你有好处。为什么不能不讲道德?不讲道德对你有坏处。这个取向我称之为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个逻辑我觉得在我们学校生活里也有表现,我们总是奖励那些勤奋的勇敢的孩子。这个逻辑实际是现实道德逻辑的心理基础。但这个逻辑本身是有问题的,是有逻辑缺陷的。

第一,撒谎一定会受到惩罚吗?那个孩子差点被狼咬死了。在经验世界里,在生活世界里,大家想一想。作弊一定会受到处分吗?弄虚作假一定会受到惩罚吗?经验世界里不认同这个逻辑。在经验世界里,撒谎受到惩罚有一个前提,谎言一定会被弄穿。诚实一定会受到奖励吗?我们说了许多诚实的故事,这些人总会被人们怀念,但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有时候你讲了实话,你不但得不到奖励,你还得到了惩罚。这就是我们的价值逻辑。这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他有另一种可能。我们由此上升到另一种道德逻辑,勇敢,正义是非常高尚的,但对他们自己来讲,他们很可能得不到任何的奖励,各位看一看网上见义勇为的人死了,被救的人跑了。有的时候你主持公道可能遭到报复。道德一定能够给我们下面的奖励吗?不道德一定会受到惩罚吗?也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他和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不道德被惩罚的前提是被发现,道德受到奖励的前提是被发现。所以现在有人救人的时候看看旁边有没有记者。这就是这种逻辑的结果。更为一般的伦理学看,善一定有善报,恶一定有恶报吗?这只是民众的道德期待,可是在现实生活里有时候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这种价值逻辑,他把趋利避害看作是道德的目的。有人说道德是最大人的最大幸福。我们游说孩子讲道德的时候,我们讲的也是这个东西,不过今天讲得更高明一点。比如一个德育老师讲,道德是一种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所以我觉得,狼来了道德故事型的缺陷是明显的。这种价值逻辑的缺陷究竟给我们的道德教育道德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想是不是有下面几方面的后果:第一是公开的道德与私下的败德。所谓公开的道德就是在许多公共场合人们都能够表现出道德的一面,表现出自己对国家对他人的一种道德的一面,爱国啊爱民啊等等。为什么,因为你讲道德是会受到奖励的。没有人不认为讲道德是重要的,但私下里的败德情况是很严重的。那些被揭露出有问题的人,比如马列教授露题,还有教授每到美国去一次就换一次妻子。像这些问题都是令人震惊的。我们有时候在表面的道德背后,有多少败德的行为,道德的大厦是建立在流沙之上。人们认为重要的不是做不道德的事情,关键是要,你不要让人知道。这是中国现实中一种相当普遍严峻的道德现象。所以你发现人们极力去掩盖许多东西。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支持。我们今年期末考试发现八个研究生作弊,这些研究生都是高校老师。抓住以后一个两个都说没有问题,证据出示以后百般求饶。我看了以后非常痛心,连尊严都不要了。这个问题是公开的道德与私下的败德。第二个是利益的追求战胜了道德的良知。现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看法,讲道德的人吃亏。所以现在家庭教育里有时候培养孩子的狠劲,认为这个是生存术。其实在生活中,那些从来不管用,但是已经成为家长的普遍道德信念。前面我讲过,把利益做为追逐目的。但是反过来,为了追求利益,我就不讲道德。所以现在的社会,我们不是缺乏消费能力,我们是缺乏消费安全。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报道,城里人还能吃什么?这个是用色素染的等等。

关键是经营者明明知道,他觉得不要紧,吃不死人的。利益的追逐战胜了道德的良知。第三是为了追求善报而不为善,善行本身不带有善性。那个行为本身是好的。比如好学生帮差学生补课等。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像这样的一些到西部去锻练是为了将来读研究生,这样的行为是不是道德的。我个人的说法觉得这种善行不带有善性。而且为了逃避恶行而为恶。作弊是中国教育界的第一恶行。一个学生不认为诚实地面对考试是一种美德,他不作弊本身是不是一种德行。如果他发明了对付考试更高明的方式,他可能去算。所以这里面有风险问题。在道德中,冒险,投机,计算是很多的。不是内心向善的,而是没办法,不能干,干了以后就倒霉了。一部分人遵守道德只是害怕惩罚。这样一个价值逻辑可以看出人们没有理解道德逻辑。只要缺乏环境的监督,就是无效的。使得我们对道德的向往,追求变成了一种功利的追求。我个人认为这种逻辑是有很大缺陷的。

3、社会、学校、家庭怎样(加强)道德教育?

第一,必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从小学1-2年级起,开设《品德与生活》,3-6年级开设 《品德与社会》,重在品德启蒙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初中开设《思想品德》,重在良好品德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高中开设《思想政治》,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常识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第二,必须打好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把德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从德育覆盖领域看,应整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全面整合德育资源,改进德育方法和形式;在高等学校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 篇4

一1口算 5.64-5.64×0=14.2 ÷11=90分=()小时3小时45分=()小时

2比大小 3.2÷0.1()3.2×103 正方形周长10分米,边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3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的近似值是3.12,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4 盒子里有6个球,1个白球、2个黄球、3个红球,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白球可能性是(),红球是()。

5、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6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7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8 简写 1a=()12平方米=()平方分米 9一个数扩大10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47.3,原数是()。成人的脚长大约是身高的1/7,如果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11长方形宽是n厘米,长是宽的3.6倍,它的面积是()。乙数比甲数多6,甲数是a,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甲数是()。一个工地用卡车运土,每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25车,下午运20车,这个工地上午运土()吨,这天一共运()吨,上午比下午多运()吨。

二判断 1 每套西服用布2.8米,30米布可以做11套这样的衣服。()一个数除以一个比0大比1小的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如果a=5,那么axa=5a.()被除数比除数大,商就一定大于1.()4近似数1.5,1.50,1.500这三个数中,1.500最精确。()4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5 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三 选择 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5倍,乙数比甲数的5倍,乙数比甲数多()A5a B4a C a

五解决问题1 泰国旅游,妈妈带了30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成泰铢,能换几?(按照100泰铢兑换人民币19.67元)甲乙两城相距263.2千米,一辆客车2.8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3.5小时行完,客车比货车快多少?一个水龙头每天浪费0.012立方米的水,①有100个水龙头,一个月30天浪费多少立方米水?

②此社区2005年一年浪费掉水多少立方米?③每100户每天浪费用水只有1.5立方米,此社区每天浪费水可供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少户用?一台收割机9小时收割小麦4.5公顷,平均每公顷要几小时?平时每小时收割几公顷?

5买3枝铅笔比买1枝圆珠笔多花0.5元,每枝圆珠笔3.4元,每枝铅笔几元?一座楼房高8.46米,一棵大树高6.6米,这课大树再长多高就可以高出楼房2.48米?

以下用方程解答:7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儿子比父亲小30岁,父亲和儿子共几岁?公交车,下车9天,上车3天,这时车上还有19人,到站前车上有几人?一本科幻书186页,明明看了6天后还剩42页,她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南师大研究生期末考试 篇5

小余制作

2012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试题

一、简答题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2、改革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成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这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伟大转折、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要面对当代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和未来可预测与不可预测并存的发展趋势,对这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和科学准确的理性思考,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1)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与定位思考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28年的风雨历程,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计划经济理念迅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并随即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干部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当时人们对计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划经济的认识毫无质疑,理论界、学术界和党的高层领导者都坚信计划经济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当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发现,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且必须搞清楚。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等等。经过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和理论的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根据中国特殊国情,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与理论总结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定位与基本结论。

(2)计划经济模式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在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思想与模式主导下,虽然生产力的发展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标志是:一是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和国民经济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极其落后局面;二是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高科技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和技术的基础;三是壮大了人民军队和加强了国防力量,正在走向具有高技术装备的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国防现代化;四是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我国开始走向世界民族之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实践证明,计划经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地办大事,计划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存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有其历史局限性。计划经济模式也是如此。而我国虽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落后,不具备全面实行计划经济的物质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计划经济模式,无视价值规律,势必束缚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势必束缚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事实证明,我国实施传统的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运行,已经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结合国情实际进行改革。作为生产关系中的经济管理模式——计划经济,同其他事物一样,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总会在完成固有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发挥固有的历史作用之后,被新的模式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表现和根本途径

千年伊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面前。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对这一课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第一,“三个代表”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的根本总结。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表现和根本途径。

第三,坚持“三个代表”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根本标准和思想保证。

历史总是给人以思考,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才能科学准确地结合现实,更加实际客观地把握未来,才能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方位的科学定位;计划经济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选择,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惟一正确的伟大道路。这是本文历史分析与理性思考的基本结论。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良和革新。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改革是在社会制度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对部分社会体制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是社会变化中的量变,或社会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力量、社会集团自上而下地发动和展开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社会革命则是由革命阶级自下而上发动和展开的,旨在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夺取国家政权,使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第一,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第二,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3)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4)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

(7)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8)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9)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10)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11)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12)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出人民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13)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强调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14)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指出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三件大事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

2、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三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2)、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3)、第三次飞跃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考研资料

小余制作

“座谈”期末考试 篇6

孙宾: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期末考试就要到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中学期末考试,我有些紧张,总觉得以前学过的知识都记不住,怕一考试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考不出好成绩.我该怎么办?请编辑老师指点指点,非常感谢您!

编辑:孙宾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的这种情况是广大七年级同学普遍都有的现象,对此,我们邀请群内各位老师就这一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些经验和方法.请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徐老师:编辑老师好,孙宾同学好.期末考试将到,怎样在考试中发挥好,取得较好的成绩呢?我认为在考试中首先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我们知道,考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其中既考查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你的解题技巧、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所以掌握做题技巧非常重要.

编辑:有的同学拿到试卷后,也不仔细看看试卷的要求,开考铃一响,就开始做大题,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河南王老师:是的,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如果一开始就做最难的题目,可能时间用得会比较多,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以致简单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去做或思考受阻.

编辑:因此,拿到试卷后,应先看一看试卷前面的解题要求,试题的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时最好先做比较容易的题目,把较难的题放在后面做.

湖南蒋老师:对!做选择题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解题方法.如直接计算法、排除法、对比法、特殊值法等.做填空题时,要注意解题结果的准确性,计算要细致,考虑要全面,不能出现漏解或多填的情况.

编辑:做填空题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单位、该加的括号不要漏掉.

北京李老师:没错,就是这样,细心最重要.

编辑:那么如何解答大题呢?

辽宁费老师:在解答大题时,应先理清思路,不要走弯路.另外还要注意把解题步骤写好.有的同学大题也会做,可最后得分不高,实际上,这些同学解题时只写出最后的答案,而失去了各个步骤的分.所以解答大题时,要认真写出解题过程,要保证步骤清晰完整.

编辑: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还要注意什么呢?

山西胡老师:考试不仅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解答综合探索型问题时,有的同学往往不知如何思考,遇到综合题就想放弃.实际上,综合题也是由一些我们学过的知识点构成的.认真审题,注意联想所学过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找到解题方法,对待综合题一定要有信心.

编辑:当然,要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需要有扎实的基础.

江西于老师:您说的很好!相信在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基础上,在考试中,只要你能选择良好的解题策略,严格规范操作,一定会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效果.

山东徐老师:在考试时,要保持比较轻松的心态,相信自己!做完题后还要仔细检查一遍.

编辑:希望通过我们短暂的交流,能为孙宾同学以及其他同学指点迷津.在此,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上一篇:电磁铁电磁继电器课件下一篇:雨霖铃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