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共12篇)

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

初一地理教研组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介绍一下初一地理组。我们组共三个人,除我还有张晓丽、刘晓媛。说起我们组我真得感到挺自豪。论学历,有研究生,本科生;论年龄,晓丽、晓媛年轻有为,精力充沛;论关系,我们从不斤斤计较;论工作,她们严谨认真,知识点的处理很在行,从不保守,有时为一个有争议的知识点查询各种资料,绝对不含糊,我作为名分上的组长也就不敢落后了,生怕拖了她两的后腿,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有这样好的基础,我们的教研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利用20分钟进行理论学习。两年轻人电脑操作快,首先找内容,分门别类,涉及面广,学到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有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 比如: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学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有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的,比如:如何加强地理课读图教学,地理知识趣味记忆法等。

第二个环节是通教材,从上个学期初一二教研就合并进行了,这个时间由我们三个轮流通初二教材,本星期的知识点逐个定对,遇到有争议的问题集体讨论,这样老师上课知识点清晰,心中有数。然后通初一教材,确定本周内容中的重难点,确定对策,交流讲课方法,使我这个落了伍的也“老当益壮”了。

第三个环节是结合学校阶段性任务临时安排。比如讲了评议课,就先说这节课,亮点说出来,大家学,缺憾也不吝啬,习惯了,直言不讳地指出来,年轻人直率,我觉得挺好。其实,我们的教研不局限在教研时间,更多的随时随刻。上学期为召开协作会,那个阶段我们三人不止教研时间,可以说全力以赴一有时间就和晓丽修改教案,出主意,想办法。前后七八次进行课堂打磨。最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今年为了迎接质检,结合年级意见,我们每周教研要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列提纲、编复习题,每个题我们都尽心筛选,既要考虑基础的全面,又要结合考试题型,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教研活动;模式创新;地理名师工作室

教研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纵观中小学教研活动,基本模式是“听课—评议”,而且很多评议是泛泛评说,缺乏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明确的改进意见,更没有后续修正行动和成果总结。会散人散,研究结束。这样的教研活动,于问题解决和教师成长都是低效的。

为此,笔者通过名师工作室月主题活动实践,创新活动模式,做精细教研,形成了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策划,基于行动研究的活动流程,基于课堂观察的问题解析,基于深度反思的成果表达,基于教师成长的研修过程等教研活动策略。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策划

一般而言,每次教研活动都有个研究主题。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大多有明确主题,但主题的产生大都自上而下,对课堂里发生了什么关注不够,对教师需要什么研究不够。学校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多以临时性的问题解决为主,普遍缺乏持续关注的研究主题。

“月主题活动”是教委对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的规定动作。教研主题怎么来?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开展研究?每月临时确定一个主题,一年下来近十个主题,究竟哪个是重点?走马灯似的教研主题,真正有价值的弃之可惜,价值不大的又没有专门研究的必要。如何基于问题筛选教研活动主题需审慎对待。

首先,梳理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地理教学研究情况。例如,学习方式的变革已成共识,并在学校广泛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在地理课堂中常见;三维目标已被广大教师所理解,但在教学活动中实际执行的差距很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体现不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各地各校案例虽多,但对开发与运用的规律探究不够。其次,笔者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在听课与交谈中发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中学地理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结果还停留在知识的落实上,能力培养仍是副产品。再次,与学员共同研究筛选工作室三年周期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锁定三大主题:能力指向的地理教学研究;地理教学情态目标的实现与生态道德培养的有效方法;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路径及教学指导策略。

二、基于行动研究的活动流程

依据行动研究的理论及其经典步骤“计划—行动—观察—评价”[1],构建了工作室月主题教研活动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方案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方案修正—课堂行动—反思总结—撰写案例”。

方案设计。执教教师围绕研究主题选择课题,设计教学方案。如“能力指向的地理教学研究主题”,教学设计关键点是核心能力的确定、核心能力达成能力链的分解、实现各能力点的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行动。执教者按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将能力培养过程和能力达成情况鲜明地表现出来。听课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分别观察每个教学环节,并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

评议反思。执教者分享课堂执行得失。听课者在分析课堂观察数据基础上,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堂执行情况给出评价意见。该环节成功关键在于教者与听者意见的充分交锋。

方案修订。执教者充分消化同伴评议意见,进行深入反思,并结合团队给出的综合改进意见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修正案。

课堂再行动。执教者按照修订的教学设计方案再次开展课堂行动。该环节着重看改进情况。

反思总结。工作室全体成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认真反思,帮助执教者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执教者写出本次行动研究的案例,形成成果。

三、基于课堂观察的问题解析

听课评课最普遍的现象是粗线条地听,凭着感觉评,过程粗放。即使有少数评课高手能细数各项得失,但客观上阻碍了其他参与者发言。笔者在本工作室采用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力做精细教研。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相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课堂观察利用观察量表从不同的视角解析课堂,用观测的数据科学、理性分析课堂教学,为评课、议课和教学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2]通过精细的课堂观察,记录课堂状态,用数据说话,科学客观地反应课堂教学情况。

工作室分别从教师教学行为表现和学生学习行为表现两个视角,设计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地理教学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视角的课堂观察表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载体、问题引入、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问题反馈等内容。学生视角课堂观察表主要包括能力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参与深度、反馈结果等内容。观察项目定量与定性结合,观察结果表达采取量化表征与质性描述结合。课后先分析课堂观察表,写出教学改进意见,再参与评课。

这样的听课、评课,过程更精细,结果更科学,参与者更有收获。这样的教研,不是简单的活动,而是运用了科研方法的教学研究。

四、基于深度反思的成果表达

在经历上述过程之后,作为教研活动已经完整,大多数教研活动至此终结,但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模式还有成果表达的环节。本教研模式依据行动研究理论构建,其核心是问题解决和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静下心来深度反思,认真总结,将行动研究付诸文字,形成叙事研究成果。当然,最后优化了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也是极有价值的成果。

五、基于教师发展的研修过程

教研活动是学校最常见的研修方式,理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现实是尽管执教者挖空心思,其他参与者仍难有触动,多是旁观者。

在工作室的研修活动中,所有成员都不是局外人,需提前进入研究状态,既要弄清教研主题,查找、学习相关资料,还要研读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为参与研究提前做准备。在课堂行动中,必须认真观课,填好课堂观察记录表。课后在分析课堂观察表的基础上提出有分量的评价与建议。整个过程都在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为这堂可以生长的课出谋划策,同时也升华自己的教学智慧。

执教教师参与更深,促进更大,成长更快。从选择课题、教学设计到教案上网,要提前接受同伴的检视。课后要接受同伴和专家的质疑与建议,并在深度反思的基础上做出教学改进方案,再次上课。经历多次课堂实践与同伴互助,不断自审改进,反思总结,直至写出行动研究成果或教学案例。在反复的行动、思辨过程中,学会从研究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行动,在行动中展开研究。经历了这个过程会有一次飞跃的发展,其进步远胜过执教一堂被专家操控的公开课。

上述教研模式从运行实践看,基本实现了有研究的问题,有研究的过程,有科学的方法,有研究的成果,有教学的改进,有教师的成长,逐渐从粗放教研走向精细教研。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2004重印):164-177.

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3

一、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改变教学观念

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明确高中教材的教学方向与重点。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得到较好转变,不断更新地理学科知识,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

二、继续推进“五三二”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及早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坚持集体备课,精心编制导学稿或导练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个年级的备课组坚持每周开展次集体备课活动,以老带新,认真钻研教材,发挥集体智慧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实做到”三备、四定、五统一";教师能按学校要求规范地写好教案;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并及时批改、检查和讲评;高一备课组积极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高二备课组认真做好高中毕业会考复习工作,编写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落实所学知识。高三年级能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突破重难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认真编写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导练稿和单元练习,强化文综训练;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落实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综合科备课活动,研究和协调教学、命题、训练各项工作;及早编写二轮计划和练习,做到高、中、低档题合理搭配,全中有重点,实中有新意;培育学生审题方法、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及时搜集高考信息,以确保各轮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相得益彰

教研组根据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确定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讠划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落实听课、评课和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公开教学活动,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轮课等。并及时进行评议,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全组老师听课每人达到15节以上、青年教师25节以上。积极参加市、县、学校组织的各种课改教学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各位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从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四、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茁壮成长

学校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我们认真做好“青蓝工程”,老教师耐心传授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年轻教师积极进取,虚心学习,耐心请教,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4

又是一年年终,回顾即将结束的2008至2009学上期,高中地理组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克服个人困难,在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顺利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回顾过去一学期地理教研组的工作,有得有失,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及学科教学情况分析:本学期,根据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加强对组内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全批全改。组内坚持每月教案检查,在学校组织的教案检查中,组内5位教师的教案全部合格,4优一良,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良好。就三个年级的地理教学情况而言,客观分析,有喜有忧:高一备课组有4位教师任教,各班成绩较为均衡,实验班中4班成绩略占优势,但在学期后半期,因为文理分科的困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所下滑;针对这一情况,备课组老师积极思考对策,注重基础知识过手,抓紧复习,积极应考。高二文科只有三个班,8班作为实验班,地理学科学习情况良好,成绩符合期望;

9、10两班成绩均衡,情况良好。高三六个文科班,目前地理复习已进入一轮复习后期,随着复习内容、复习难度的增加和能力要求的提升,加以学生对文综学科重视程度不够,课下复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等原因,不少学生明显感觉吃力,知识迁移与整合能力、文字图表阅读能力、答案组织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开始显现,鉴于此,高三备课组老师积极思考应对之策,集体备课,统一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练习,每周一练,利用晚自习时间,前两节课练习,第三节课评讲,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讲解自己做答题情况分析,查找自身问题,最后将试卷收上来由老师做试卷分析;

2、选取典型文字及图表材料,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从材料里面提取信息的能力;

3、每周保证一节课的以审题、破题为内容的练习及讲解时间。

二、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回顾:高中地理组5个老师,平均年龄不到33岁,组内缺乏教学经验丰富且教学风格自成一体的老教师,所以在教研活动方面,本组更加强调一种平等互助、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与合作中发展彼此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人人都上公开课,提倡组内老师相互听课;

2、备课组老师间周集体备课一次,并就相关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原因,统一对策;

3、每一次年级统一考试之后,备课组老师集体进行试卷分析,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练习的数量与难度。有专家曾经说过,一线教师搞教研,研究什么?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最终解决自身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并在客观上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因此,针对地理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现实情况,本组确定的教研方向为:教师有效的教学经验能力的自我培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专业素养过硬、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却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取得与其专业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成绩。这一现象的客观和普遍存在应该说是对教师资源的一种极大的隐性浪费,那么,教师如何在自己不断的教学反思以及与组内其他老师有针对性的相互交流中发现自身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在教师自身内在的知识储备与现实可变的学生主体之间搭建最少障碍的沟通桥梁?教师如何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难度分解,并力求寻找课本知识与现实的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以期与班级学生现实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相对接,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教师如何将本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适当的方式反复地强化和再现,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在学科学习中的一种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建立高效地理课堂,最终达到提升本组教学成绩的目的?这些就是我们正在思考并希望通过本组全体教师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解决的问题。

三、本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在赛课方面,我在雅安市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在随后进行的四川

省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雅安市科协组织的有旅游局、地震局、农业局等专业技术领域及全市中学地理教师参加的《雅安〃生态地理 旅游学术交流会》,我和本组任廷锦老师分别获得二等和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中,我组每位教师都有获得百分之百满意度的班级。

四、教研组建设的设想:

1、营造平等和谐的教研组工作氛围,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眼与组内教学成绩的提升;

2、加强组内公开课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备课组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授课课题,指定教师讲课并在课后讨论,以达到通过公开课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

3、进一步推进本组既定的教研方向,成立课题组。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5

一、教研组概况:

本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教研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本组成员的水平和素质。刘卫国老师以老带新负责高三补习班和零班教学,成绩步步上升.夏旭华老师、熊庚轶老师工作踏实认真。杨逗老师、汪梦诗老师年轻有才,激情满怀,自制课件能力强。王秋玲老师,对待学生比对自己孩子还耐心。每位老师都很优秀,在这里不一一枚举。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我组班级多,有些老师跨部代课,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性也比较多。根据上述特点,本学期,我们开展以下几项富有成效的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1、重视对教情、学情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我校的实际,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出发,组织开展教情、学情研究活动。全组每月确定

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

2、大力开展听课调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织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全组集体组织听课达每人达到15节。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王秋玲老师的示范课、汪梦诗的公开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深入开展教研工作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

在上课、备课、听课、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教案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学生的作业订正需有反馈。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

配合高中部教学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检查全组成员的`教案,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3、定期集中备课。

我组坚持定期集中备课制度,以老带新,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备课过程中,我组教师都有一个习惯,都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把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报形式收集起来,作为备课资料。平时,又注意了

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备课能紧密联系实际,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并重视每次课后写好教后感,总结每次课的得失。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鼓励本组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本组教师每学期写10篇以上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在总结反思中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在我校各年级全面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在新课程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

2、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深,热情不高,参与不多的状况,缺少经费保障等问题。。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鼓励学习再提高。将学习新课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下学期全组工作的重点之一,让他们全面掌握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浅析高三地理备考校本教研 篇6

我认为校本教研关键是要展开对制约本校发展的关键现象的研究和对相关课题展开本质探讨,要贴近学校实际。如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高考成功是学生普遍的追求,学生追求名校,学校追求升学率,但文科生的底子普遍薄,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差。怎样让学生按高考要求快速掌握所需知识,是我们高中老师必然面临的问题。我们地理学科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立足我们的校情来对教育现象展开研究和采取对策。“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因此,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单就地理学科,尤其是高三地理,学生学起来就更注重应用和实效。因此,我个人感觉在地理的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的构建,题型的概括,方法的总结。让规律通俗易懂,学生更易掌握。

我认为高三地理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可以这样进行:

1.强化双基教学,夯实基础

从高考趋势来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高考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有气温垂直递减率、土地盐碱化、工程建设区位因素、原料与燃料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区位的正确选择、典型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没有弄清或理解不透彻则明显影响到考生的答题水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都离不开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包括基本的地理识记和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读图和绘图能力、由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区域位置进行准确判读的能力等。这些基本技能的要求几乎体现在历年高考的每一题中。因此在高三的学习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教师注意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如:

①空间尺度的大小的定位、空间观念的深化与不同级别区域图的判读。

②洋流的分类与影响,洋流的分布特征。

③各类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2.重在知识结构,构建知识联系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上应强调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逻辑鲜明、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图是复习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如在讲述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必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精选典型真题,强化题组训练

复习冲刺阶段基本上以解题析题为主,但是切忌陷入题海之中,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精选一些典型习题,进行专题式的评讲,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做题组训练,总结知识点和题目间的关系。

①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认真统计分析,以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②对某一类型的题目引旧联新,认真总结出一般的通用答题模式。例如:分析某地为何适宜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一般通用语言有“该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当然具体到某一个地方不一定这些优势都具有,甚至也可能是一些特殊原因,這时就要“因题制宜”的表述了。

③加强对常见的惯性思维的正确分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忽视一些地理事象存在的前提,犯一些惯性思维上的错误。如“临海则降水丰富”(忽视了背风一侧)、“北半球阳坡植被好”(忽视了北坡是迎风坡的情况)、“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忽视了同一水平面上)等等。在介绍各类常见图表时,应有意识地介绍这些图表的各种变形或非常用形态,如三角坐标图和四角坐标图横、纵轴名称和标值的变化,不同类型的能源利用图等等。

4.加强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

在研究老试题和热点试题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切入点。同时在教学和做题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点新概念的引入,以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例如这两年高考涉及到的书本上没有的新概念有: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原料指数、鱼鳞坑、钙化池、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其次如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彩色农业、能源作物等也是考生应该理解的。

5.加强对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有利于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得分相对较高。但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尽量减少失误,考生除了应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外,还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中低纬大陆东岸暖流,西岸寒流等。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篇7

光阴飞逝,转眼一学期已近尾声。琴海学校高中地理组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部署,要求每个教师“功夫花在备课上、力量用在课堂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概况: 本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教研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各项工作, 充分体现了本组成员的水平和素质。刘卫国老师以老带新负责高三补习班和零班教学,成绩步步上升.夏旭华老师、熊庚轶老师工作踏实认真。杨逗老师、汪梦诗老师年轻有才,激情满怀,自制课件能力强。王秋玲老师,对待学生比对自己孩子还耐心。每位老师都很优秀,在这里不一一枚举。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我组班级多,有些老师跨部代课,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性也比较多。根据上述特点,本学期,我们开展以下几项富有成效的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1、重视对教情、学情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我校的实际,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出发,组织开展教情、学情研究活动。全组每月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

2、大力开展听课调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织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全组集体组织听课达每人达到15节。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王秋玲老师的示范课、汪梦诗的公开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深入开展教研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教案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学生的作业订正需有反馈。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

配合高中部教学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检查全组成员的教案,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3、定期集中备课。

我组坚持定期集中备课制度,以老带新,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备课过程中,我组教师都有一个习惯,都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把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报形式收集起来,作为备课资料。平时,又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备课能紧密联系实际,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并重视每次课后写好教后感,总结每次课的得失。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鼓励本组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本组教师每学期写10篇以上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在总结反思中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在我校各年级全面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在新课程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

2、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深,热情不高,参与不多的状况,缺少经费保障等问题。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鼓励学习再提高。将学习新课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下学期全组工作的重点之一,让他们全面掌握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8

随着我们礼中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地理教研组也壮大了队伍,四位新老教师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苦练教学基本功,落实“教学五认真”,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同时,以科研为先导,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积极参加教改实践活动。下面我把我们组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教研活动的开展思路:

以备课组为核心,以教研组为平台,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缩短成长周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主要工作:

一、狠抓“教学五认真”的落实:

1.备课环节:以教案为切入点,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教案检查中,我组教师的教案有百分之六十都达到了优秀教案的标准,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加突出,体现了他们对备课的认真态度,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向45分钟要效益,不断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各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级特色的精彩课例。在区教研室视和各年级举办的公开课活动中,两位教师进行了课例和探究性学习的展示。执教者客观的自我介绍,听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的肯定,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教学所体现出的我校地理课堂教改上取得的进展。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期初组织各年段集备组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并加

以落实。通过检查教学记录、作业批改、下班辅导,通过不断的测验和考试,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

二、加强备课组活动:

要求各备课组的活动要规范化,做到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集备组长要把好教学关,使集备活动成为加强教研的有力手段,保证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青年教师:

今年我组新增位一位青年教师,大家都很兢业爱岗,而且都超工作量,特别是毛丽菊老师和史丽萍两位老师跨年级教学,表现突出,受到各方好评。本学期的重点就是培养青年教师,他们的成长进步直接关系到我组以至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围绕备课组活动,新老教师互动,展开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互相研究教材,互相交流管理学生的经验。

四、收集高考信息,注重试题质量:

王小春老师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高考信息发布,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及教研员的高考复习策略,及时反馈了最新的教研信息,结合并延续了对各省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使全组教师受益,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五、课题研究:

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校领导和学校教科室的支持下,我组完成了市电教馆“十五”重点教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精心准备了数十万字的各类材料、各阶段性报告和研究报告,即将结题。为此我组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教研的目的和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我们又召开了结题会,各负责教师都认真撰写了直接,课题组

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我们教师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

教研组的工作中还存在的欠缺或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还不够充分,备课方式、方法、进度、水平都不够统一。教师在各方面的修养和水平都有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对地理教师属理科出身,社会政治、历史、人文知识有待扩展和提高,对国家的教育未来和民族的兴衰认识不足。这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以求能上升认识的层次。做一个能对学生的一生有影响、关注国家和人类未来的教师。

对学校的建议:

希望下学期教务处在排课的时候,尽量保证教研组的教研时间。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有好多图像资料,这对于教师备课或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校园网上传的资料应该扩大容量。另外,学校应注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只有康健的身体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xx.6

2014-212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年过来,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简单了解到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上课。

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为此,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代教师请教,从她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查找图书资料,到网络上查找各种资源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

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

第十章内容《极地地区》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又回到各个国家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本章内容条理究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

要把各区域地图或国家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

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复习中,重点以读图分析为主,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二、深入教研教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

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三、地理教学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学期的工作很快结束,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很多的工作有待完成。在新的一年中,我将更加珍惜机会,不断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

上一个新台阶下学期,我会在工作和学习中去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教学中。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单位:尤古庄镇初级中学 姓名:杜洪

时间:2014年7月

高二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在高二学部、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本组工作计划,立足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行为相统一的方法、途径与措施。坚持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讨,逐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授课能力。以科研促教研,积极探索新形式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扎扎实实搞好教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将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很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一是结合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有关要求,指定一些书目,以学校的阅览室为依托,为教师读书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既科学地安排了读书内容,又有效地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循序开展。通过读书,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施教能力,身心也得到了愉悦。一月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一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还根据实际情况向老师推荐优秀书籍,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博客群,进行更广范围的阅读交流。要求教师们写下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这些措施都激发了教师们的读书热情,学习氛围逐渐浓厚。

二、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1、落实课堂教学常规,重视同头备课。

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学

学科教学常规》和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重点落实好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达到资源共享,并且逐步形成研讨风气,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同一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基本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按要求开设好教学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

本学期,数学组共开设组内教学研讨课18节,有年轻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课执教老师均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详案并打印成稿。全组教师听课时按规范做好听课笔记,并能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广泛讨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逐步形成符合“创新教育、合作学习”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开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有收获。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逐步提高课堂

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听课,倡导同组间多听课,相互学习,全组人均听课30节。

3、组织实施学校常规教学检查及期中期末考试工作。

协助学校进行教学检查,本学期共检查教案二次,通过检查每位老师都能按课时备课,课时量足,教学环节比较齐全,教案比较干净整洁,能够反映出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过程,#等的教学过程比较详细,检查结果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反馈。

组织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命题出卷工作,由于各位老师能够认真的批阅试卷,没有出现失误现象,并做好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

三、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优化校本教研。

本学期,按照校长室和教务处的工作布置,在每周四上午第一、二节,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教研活动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案例分析、经验

交流、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等。尤其是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通力合作,使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在碰撞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围绕“教材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教师们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会,有意识地让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提前做好发言准备,并展开讨论;取“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取长补短、因人而异、灵活实用”的形式,做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绕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在教案的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的优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不断反思,及时总结,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当老师参加优质课的教学评选的过程,我们当成了一次大的教研活动,全体参加,齐动手,集思广益,使教师

们在素材的收集上、图片的选择上、课的导入上、教材的把握上都有了很好的收获,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了一次飞跃。

四、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共同探讨课题研究的方法,按课题研究计划切实进行研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方向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由组长主持、组内成员参与的课题已经顺利展开。现正着手准备参加课题研究成果的后期结题工作。

五、注重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各类评优活动。

本组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教学研究工作,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研组内成立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参加培训 的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习研究小组,组织全组教师做好理论学习,为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做好思想和理论基础。积极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讨。

本组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并且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每学期总结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教学设计,每学期争取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书写一篇教育教学总结,到本学期末全组教师都能够按时完成。

六、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数学实验是数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数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取数学经验知识和检验数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本学期除了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积极主动设计一些新的实验以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的完成率100%。

七、开展第二课堂,拓开学生思维。

1、数学竞赛方面:

一年来,我们通过课外数学竞赛赛辅导小组活动讲座,通过每年一次的数学竞赛拓开学生思维,弥补了课内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外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发展了学生能力,形成了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责任心强,很好地完成了竞赛辅导工作。

2、研究性学习方面: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为了尽快摸索总结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路,模式、方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数学组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申报并参与许多课题的研

今后,我们数学教研组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研工作,促进课程改革,继续深化课题研究,做

好课题研究的结题的推广工作,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认真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各种论文评比活动。进一步正常规范地开展课外活动,争取在学生竞赛中创造辉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研组活动的质量,教研组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继续做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使他们快速成长,尽早成为教学骨干。

地理教研组2014——2014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市、区教研室工作要求,本教研组以课改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途径,校本教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重点做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全组老师树立终生学习理念,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本学期

在教研活动时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和“”十不“》、《常州市新桥中学教师教学常规》、《地理学科教学常规》、《课改新课型》等,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狠抓常规,做到“减负增效”

认真执行本学科的常规考核细则,做到教学常规中的六方面要求,以“学案”为载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学案。重点抓高

一、高二的学案和课时训练的编写,经过集体备课、教后修改、备课组互查等环节,高

一、高二即必修1和必修3的学案和课时训练已成系列。学案上要求有详细的二次备课,精讲精练,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开设了七堂公开课。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每次公开课前大家集体备课,课后及时评课,提出修改意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帮助。每周对本

教研组老师作一次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案、学案上的二次备课、上课规范、问题设计、课堂反馈、作业批改、听课记录和评课等。

3、以课题为抓手,提高教科研能力

本学期的研究课题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研究”和“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课型研究”。分别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课题研究课,重点对高三老师和年轻老师进行磨课,积累材料,并及时上传到校园网。全组老师已养成反思的习惯,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合作精神

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集体备课。重点要突出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成三维目标,要

注重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效果。要求把每次集体备课的教案上传到新中网

上。高

一、高

二、高三集体备课时间分别是: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周三上午一、二节、周四上午一、二节节课。

5、渗透环保教育,创地理教研组特色

继续进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素养的研究”,注重在课内外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每位老师撰写两个以上的环保教案。我们在高一年级举行了地理环保小报评比活动,在高二年级进行了环保知识竞赛。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发给荣誉证书和奖品。并且进行分工合作,对高中地理必修1、2、3和选修《海洋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6、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

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记录,把活动记录及时交教务处。并利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间及时传达学习内容,做到一人活动,大家受益。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教学论坛活

动,争做“论坛之星”。

7、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按照地理学科的常规要求,鼓励老师经常听课,听课节数: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专任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节,备课组长不少于12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出卷、审卷、评卷,提高教学质量。结对的师徒要互相听课,不断进步,共同提高。

8、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利用上一届老师开发的必修和选修校本课程,继续在高一和高二开设校本课程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间分别是周四和周五下午三、四节课进行。高一年级进行了“对常州brt的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理老师都能认真对待,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既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本学期的成果

2014-2014学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以学校和教务处的教学安排为依据,以创设小班化教学特色为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聚焦课堂、提质增效

增强学习意识,夯实理论功底,积极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方向,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性教师转化,对课堂教学、多反

思、多研究、多总结,多写教学反思及论文。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扎扎实实地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备课组活动,每一次活动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内容充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一体化的校本资料。

2、提倡合作备课,规范教学行为。每上一堂课之前,都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商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手段、方法,然后根据各班学情备好每一堂课。同年级教师明确分工,轮流备课、制作课件,力求教案与课件的统一,资源共享。

3、配合教导处搞好教学常规检查。根据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加强对本组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力争

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探索适合小班的教学方法。课后认真地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生。

4、以课堂为中心,加强组内教师相互听课,听后及时总结,多提改进意见,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针对中考,收集信息、分析学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注意收集和研究中考信息。钻研新教材,研究命题方向;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解题思路的培养,搞好模拟测试及试卷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效果。在开学初,我校老师就结合上学期的中考及我们复习迎考的措施做法在区教研活动中做了发言。

2、提高课堂实效。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备好学案,加强课堂反馈,当堂课知识点当堂掌握。

3、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

和兄弟学校保持长期的联系和学习交流,既要积极争取上区公开课,又要虚心听取兄弟学校的老师对新教材的看法,教法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本学期本组老师计划学会白板操作,争取在区、校开设展示课。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探索地理小班化教学模式

支撑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论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教学行为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学这一方面,也就是学生身上,更多的发挥引领作用,强调与学生互动、合作及共享的关系。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建立高效课堂

现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电子白板,希望每位教师尽快学习掌握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电子白板,建立高效课堂,提

~ 26 ~

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济宁高新区柳行中学地理教研组

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9

【关键词】微型课题 地理教师 教研活动 活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68-02

地理教研是指地理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问题进行钻研,在教研活动时进行成果的交流、分享。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地理教研组这个集体的教研氛围。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地理教研组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微型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的研究激活了地理教研活力,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条引领地理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成功之路。

一、微型课题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作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微型课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周期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了,这时候教研活动就开始了。教师什么时候解决了问题,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把过程和反思写下来,这个微型课题就结题了,整个研究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二)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地理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些都是地理教师研究的内容。微型课题研究的角度可以很小,甚至可以是某一章节一节课的某个知识点的解决措施,它不脱离老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活动真实,研究过程踏实,研究的结果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非常务实,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科组教研活力非常有效。

(三)收效快。教师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得到收获。

(四)灵活。地理微型课题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它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也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课题成员的组建上可以3-5人,也可以1-2人甚至1人,每一位地理老师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

二、地理教师微型课题教研活动的开展

地理教研是交流、分享成果的过程,地理微型课题是对地理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规律和方法、总结经验的过程。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钻研就没有发言权,地理微型课题的研究就是教学钻研,它脚踏实地,很接地气,与我们日常地理教学密切相关。地理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微型课题教研活动。

(一)从地理教学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中提炼微型课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有时是一瞬间的,但如果教师能留住困惑,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可以让人豁然开朗,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的教研能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知识点因涉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昼弧和夜弧比例的变化,极昼极夜等知识点,空间想象力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建立起立体模型,难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利用地理模型,突破昼夜长短知识难点”这个微型课题的研究,获得的成果主要有:制作了地理模型一个、录制了微课录像一个、制作了昼夜长短教学课件一个、昼夜长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篇、模拟试题一套。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所制作的模型、微课、课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测试题等资料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从日常教学的听课评课中提炼微型课题。笔者所在的地理组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平时地理教师相互之间也经常听课评课。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差不大,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肢体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课堂幽默活跃,有的课堂沉闷无趣。为此,教研组内展开了一个“如何设置地理教学的兴奋点”微型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理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古典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影音乐在教学中的应用、巧妙的课堂语言的应用等。通过该课题研究,丰富了课堂素材,激活了课题兴奋点。

(三)从教学交流中提炼微型课题。教师在办公室总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周测试卷批改学生答题问题、地理资料的使用问题、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等等。其中,所讨论的问题有一些共同话题是值得老师们去思考和整理的。比如,每年三月份高三艺术生艺考回来后,在考前60天的有限时间里,如何有效地指导他们复习?主要可以通过哪些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复习?特别复习哪几个知识版块?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来落实考点及强化学生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度?这是高三地理老师普遍遇到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开展了一个“如何提高毕业班艺术生高考前60天的地理科成绩”微型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构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综合指导方式,确定主要地理知识板块并帮助艺术生构建地理常见的答题模式,建立有效的学案库,最终提高毕业班艺术生地理科成绩。

三、微型课题激活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地理教师的教研水平,让地理老师变成了钻研者,能够以研讨者、实践者的身份站到教研平台。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大量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学习充电的过程。比如,笔者在研究“利用地理模型突破昼夜长短知识难点”这个微型课题时,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其他人(如老师、伙伴等)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笔者让学生看书、查阅资料,制作地理模型,在做模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一步进行理解,通过制作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地理模型,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的重点、难点能简单明了显现,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子动起来,从而水到渠成地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二)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研究“如何设置地理教学的兴奋点”这个微型课题时,笔者负责的是古典诗词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找到了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气候的形成因子”这个教学内容的授课中,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改写诗句的接力比赛,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课。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哪些因素是影响降水,哪些因素是影响气温,在讲解的过程中让他们用心地做笔记,并思考与游戏相关的内容。理论内容讲完后,接着就是开展游戏,有了教师前面的知识讲解,学生在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中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也造了很多有趣的句子,比如:“城市四月芳菲尽,郊区桃花始盛开”、“向阳四月芳菲尽,背阴桃花始盛开”、“低纬四月芳菲尽,高纬挑花始盛开”、“内地日出沿海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背风坡日出迎风坡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

(三)提高了科组成员合作互助的能力。微型课题的研究,使得老师们更加注重自我反思,以前很多老师做完工作就没有再花时间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得失等。因为没有从中再思考总结,这次出错的地方下次不可避免再次出错;这次寻找到的典型案例没有保留,下次还得苦苦寻找;这次的灵感没有记录下来,下次还要寻找灵感,没有形成我们今后有用的一种地理课堂资源。现在教师加强了反思,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长法.微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新途径[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2]杨建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提升教研组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8(29)

【作者简介】温广源,南宁市横县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10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和生命教育为工作重心,针对地理学科特点,认真把握新课改理念,主动渗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全员德育,以求更好地育人。

工作要点

1、共同努力,建设组风

本学期我组组风建设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以教师整合为契机,带领全组教师创建先进教研组;二是重视师德建设,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及日常交流,提高全组成员的师德水平,增强全组成员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为我校实现全员德育做好铺垫工作;三是进一步提高全组成员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针对以往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策略,以求达成共识。

2、集体备课,解决困惑

上一学年在实施课改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惑。今年,我们将就这些问题,组织本组教师展开讨论,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交流感受的方式,解决困惑。力求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感到实用性,从而喜欢学习,愿意学习地理知识,也希望学生能够运用高中阶段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

3、大胆尝试,综合评价

一是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入评价体系,允许学生可以多次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直到满意为止,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态度;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自评和互评制度,采用量和质双方面的评价;三是把家长与社会评价引入评价体系,允许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由家长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给予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将自行设计的一些方案请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力求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4、认真筹备,做好研究课

每一次研究课都能有所收获。这学期,我们组的教师将认真准备每一节研究课,力求保质保量。此外,说课活动也非常有意义,我们组的教师本学期将在此方面作充分的准备,争取每人组内说课一节。

5、丰富教学资源库

已经有了两年的教学经验,本学期的任务就是查缺补漏,将教学资源库(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录以及教学资料)不断充实完善资源库。

6、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方案都将依据学生特点,重新完善,力求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难以适度,操作起来方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7、加强地理活动室建设

地理活动室已经初步建成,但是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不仅需要继续添置陈列品和书籍,而且整个活动室的布局也需调整;不仅活动室的功能有待于重新鉴定,而且应该出台具体活动方案,力求本学期每班级至少活动两次。

8、加大力度将德育渗透引入课堂

德育渗透引入课堂是我组本学期的重要工作。主要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具体见备课组工作计划!

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11

杜丽兄

一、指导思想

这学期,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实施初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以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地理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地理知识、不断加深对地理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2、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

一、初二和高一地理科都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初一中国地理部分,初二世界地理部分,高一人文地理部分。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自然、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问题:

(1)初

一、初二和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备课组要达到如下目标:

1、备课组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授课内容的同时,要加大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注重教学知识广度的推广。

2、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3、倡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地理小组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具体工作

1、不断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相互交流和学习。

2、加强备课组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利用备课组活动的时间,重点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交流和改进,分享对新课程的教学体会,同时针对新课程的内容编排和教学时数的安排,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调整和改进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每次活动有具体专题内容,共同研讨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或方法途径。

3、加强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做到教与学的互动和协调发展。结合我校“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改模式,任课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学法的科学指导,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性,教与学要体现出一种师生的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随时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法和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的学习。

4、集体备课:做到“三定”――每周三上午1、2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教学中遇到问题随时讨论;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定活动室复新楼三楼教研活动室是集体备课地点。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做到备课组“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岗位大练兵”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的要求,本学期备课组内计划安排的交流、研讨公开课4节,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

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2

一、地图运用在教学上的转变

要从利用地图讲解基础知识转变为以图为信息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特殊又重要的地位,需要大量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尤其是初一新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普遍在识图、析图、脑海中有图等学习方面感到有难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不能像以前一样只利用地图来传授基础知识,而是要注重以教学地图为基础,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开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提问学生每拿到一幅地图时,可以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这样学生往往观察得比较仔细,还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他同学看出来的信息自己为什么就没发现,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认真读图的习惯很快就会养成,教师此时只需要扮演最后概括补充的角色即可,而读图观察到的都可以由学生来说,把机会留给学生。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以后,教师可继续依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无论是平时的讲授环节还是练习环节,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同时也可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上的转变

要转变教学方法,就要先转变备课和教学的主体,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可再像以前一样,一节课45分钟都“喋喋不休”,而是要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多写、多说、多画、多问,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并且,在以前的授课过程当中,许多教师使用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偶尔穿插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使用多样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1)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大洲分界线”时,可以“精品旅游路线游览”为情景,让学生说出旅游路线也就是大洲分界线,学生既感兴趣也容易识记。(2)在地理教学中,编造一些好背好记的口诀,如在讲“地形图的判读”一节时,区分山脊和山谷是教学的难点,可让学生通过记“高谷低脊”四字强化知识记忆;又如在讲“大洲和大洋”一节时,可将七大洲面积排序概括为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辅助学生记忆。(3)形象记忆,让学生爱上记地图。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记忆大洲轮廓,如北美洲像只展翅飞翔的鸟,南美洲像鸡腿,大洋洲像颗倒着的爱心等。国家轮廓的记忆也可效仿这种方法,学生往往印象比较深刻。

三、知识呈现方式在教学上的转变

以往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时,主要利用的教学工具就是教学课本和地图册,给学习增添了难度。虽然为了便于教学,有些老师也用到了教学挂图,可位置靠后的同学依然难以看清楚,反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教学效率很低。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本节内容制作出精美课件,还可插入视频、音乐扩充知识,在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用字体变色、放大、声调等来强调重点内容,一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还可上讲台利用多媒体来“描一描”“画一画”,还可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也恰好符合了新课程标准要求。

四、教学时间在教学上的转变

以前的一节课40分钟,以教师讲为主,课堂上给学生思考和动笔的时间很少。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时间的安排也有所转变,变成了现在的“3:5”模式,即一节环节完整的课,教师首先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然后教师主讲15分钟,剩余的25分钟教师可适当给学生布置任务,来消化课堂所讲的知识点,或通过练习环节来夯实基础。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还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总体来说,在进入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后,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不管如何变化,学生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依然是我们需要贯彻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上一篇:寻觅春的脚步作文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