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美术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美术下册美术(精选9篇)

三年级美术下册美术 篇1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

(三)、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美术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美术实践活动(做、画、联想、想象)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美术、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美术。美术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美术,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学生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美术。

四、考试。

三年级美术下册美术 篇2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浅析初中三年级美术教学理念 篇3

关键词:欣赏作品;练习思考;学生互评

一、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凡是具有“美”的特点的作品都是美术作品,这其中可以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甚至时装设计等,以上事物都具备最基本的欣赏价值,那么就能够算作美术作品。但实际上,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狭义上的美术作品,专指绘画的艺术。实际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绘画作品已经有所涉猎,只是内容相对简单,而在初中阶段则会接触到西方的不同绘画流派的作品,这些流派的作品各具特点,而且画作背后的意义浓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各方面能力已经有一定的提升,也应该适时学习一些难度更大的内容,以此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获得质的飞跃。欣赏美术作品,本身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中国人的保守性,往往会导致很多尴尬。初中美术课本一定会有一些法国各美术流派的画作,但是其中的一些画作则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从而丧失了严肃性,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比如说,法国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著名画作《自由引导人民》,为纪念伟大的法国大革命而创作。画作内容为一个手持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的女性,赤裸上身,引领着高昂的、为争取法国自由的前进的人群,这本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一种行为,男女老幼皆投身到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当中去。然而在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点却并不在其画作的内涵与意义上,而是更多地去嘲讽画家的低俗以及该画作的“无内涵”,这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学生的无知与内心的空洞,缺少对美的最基本的判断。以上情况发生在初一、初二阶段还情有可原,毕竟学生在那个阶段能力还不够,而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则应该有欣赏此种美术作品的能力,要学会去欣赏,去了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人民意志,这才是理解、欣赏画作的正确态度与方式,要逐渐去除无知的状态,了解历史知识,以史分析画作创作的背景、表露的情感等。

二、练习与思考

对于大多数知识来说,进行大量的练习都是熟悉并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我们学习数学公式,老师讲完课后一定会给学生留一些与本课学习有关的作业,目的就在于通过做这些作业,来熟悉、练习,进而巩固当天所学内容,达到熟记知识点的目的。学习语文生字、生词,老师要求学生进行默写,直接目的就是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熟记字词。哪怕是老师留的“罚写”内容,其目的也都是使学生记住,因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罚写”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写一边背,而不能只是机械地写。如果只是机械地练习则失去了记忆的作用。因此,最佳的方式是一边写一边背,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思考。这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听音乐、相互交流等,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学生之间互相评议

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如学生画的画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议,这样做的优点有如下几点。(1)学生之间相互评议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学生之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固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其“三观”大同小异,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同辈群体之间往往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孩子们之间的建议也更容易被互相接受,所以,同学之间互相提出建议,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并接受改变的建议,这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2)互相评议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深刻认知。实际上所有的评价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相关了解之上的,这样才能够真正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或做出评价。经常让学生之间互评,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因为学生都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得局促不安,而且碍于面子,也会倾向于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其他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来发现同学美术作品中存在的问题。(3)方便教师观察学生对知识、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深度,以促使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教学。在学生为他人作品提问题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艺术的鉴赏力等。

总之,对于初三年级美术教学理念,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用审美的眼光认真对待。其次,督促学生在练习画画的过程中多进行思考,思考过后再进行大量练习。最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议作品,发现真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28.

[2]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46-48.

[3]杨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J].课程与教学,2015(2):35-37.

[4]田浩.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0(2):101-103.

三年级美术下册复习资料 篇4

第一课

1、一本书吸引读者在于它的版面设计,布局大小,艺术性的表现形式能使作品更加出彩。

2、好书推介强调先草拟布局三个板块,其中书籍封面排版时占用版面需较大,且临摹性要强,宣传标题的字形需夸张、醒目、用色鲜艳、大胆。简介文字要简洁,突出书的特点。

3、课程图标设计,用最简约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的最好的。第二课

1、生日蛋糕一般以白,红、橙、黄等明亮的颜色为主,给人温馨幸福的感觉。

2、表现生日快乐画面布局应注意突出主体,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的欢快的气氛。第三课

棋盘三要素:起点、终点、路径。关卡的设置可为游戏增添不少乐趣。第四课

1、古代的绘画和染布颜料是从泥土、矿石和植物等材料中提取出来的。

2、在蜡染中经常会从植物的根、茎、叶中提取色素。用于布料的染色“青取之于蓝而深于蓝”就是从菘蓝和蓼蓝中提取青色。至今白族人仍用这种方法来染制蓝印花布。

3、中国画的颜料大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黄、红、黑、紫等颜色,都可以从植物中提取。

4、从自然界中选取色彩鲜艳的植物,用捣、磨、筛、挤压等方法制做出颜料。第五课

汽车一般由车头、驾驶室、车厢、车轮这几个大部分组成。

2、汽车的发展史可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量流水线生产汽车三个阶段。第六课

1、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还可以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印象。第七课

1、我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据说始于汉代,唐代时已很发达。木偶剧是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形式不同,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四类,各有艺术特色。第八课

1、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用墨在宣纸上画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它的干湿浓淡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笔墨趣味。

3、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焦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

4、《泼墨仙人图》宋代梁楷作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这幅作品线条造型奔放有力,简洁率直,草草几笔,神韵迥出,画家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的形象奇怪生动,富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令人叫绝。图中仙人的眼睛和胸用细笔线条简洁线条勾勒,其余各部位皆用大阔笔横涂竖扫,笔墨落处,豪放不羁,酣畅淋漓,如入开阔之地。在画人物形象时,画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大半,而将五官几乎挤在一起,仙人垂眉细眼,扁鼻撇嘴,酣醉之态可掬,诙谐滑稽,引人发笑。第九课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恐龙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较粗壮,身上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棘(ji)刺等。

2、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他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和食草类。第十课

1、将陶土碾一碾,和成泥,拍一拍,或切割或卷折,这样做成的泥板可以拼接成造型各异的器形或其他的形象。

2、泥板成型的方法:揉搓成团、按压成饼、卷折成筒 第十一课

1、线描的线条要有转折,线条要流畅,构图合适,下笔大胆,画面干净。第十二课

1、农历五月初五是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

五、端阳、龙舟节等。相传这一节日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而举行的。

2、香包又名香袋、香囊、荷包等。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第十三课

1、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他们具有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大家喜闻乐见。

2、农民画是在民间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他的作者都是农民,二是它表现了农民自己的生活,以农民自己周围的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三是它自由地表达农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色彩大部分对比强烈,构图都比较饱满。

3、农民画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夸张、生动,人物造型大多具有朴拙、憨厚的形象特点;主要以线描为主,常涂以对比色,色彩鲜艳,富有喜感。第十四课

1、《奇异的梦》(油画)作者达利来自西班牙作品完成于1982年,画面里原本粗壮的象腿变得又细又长,在梦里,许多事物原有的形象特征,编绘成一个个离奇的梦境。第十五课

拼贴画又名剪贴画,它是以各种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艺术,拼贴画被称为“20世纪最富有灵性和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情况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四)教材分析

该教材注意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科内容和学科间的综合效应,扩充了知识的交融性和通知性。本册教材是在原有基础上根据美术大纲的基本精神进行修订的。在结构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景性,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创新,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美术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2、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 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小心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室的卫生和整洁。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教学主要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习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教学进度

课次 课题 课时

1、美化教室一角 3

2、生日快乐 2

3、我们来下棋 2

4、自制颜料 2

5、可爱的汽车 2

6、风来了 1

7、玩偶大本营 3

8、彩墨游戏 3

9、恐龙世界 2

10、拼泥板 2

11、一路轻骑 2

12、端午节 2

13、农家乐 2

14、彩色的梦 1

15、色彩拼贴画 1

三年级美术下册《风筝》教学反思 篇6

《风筝》一文围绕风筝叙述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在教学预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同样的情一起飞,让孩子们读文入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体会,让孩子们感悟文章的情感,学会把事写具体,把自己的情感变化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抓住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件发展线,感受他们的心情由激动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的这种心情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在理解“精心”一词时,采用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认真、仔细、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见得孩子们在做风筝时的认真样。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抓住语言的空白点,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羡慕地、高兴地、激动地读好——“放得这么高!”特别是放风筝一段,我想着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体验风筝飞起来时孩子们的激动与兴奋,再读一读。可是同学们没有读出来,可能是没有体会到、感受到?还是老师的指导描述不够?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三培养” 篇7

一、努力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 是学习的直接动力, 能带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努力求知, 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兴趣如此重要, 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它、扶植它。

教师指导学生绘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巧妙的启发, 一味灌输各种技法不一定是好的途径, 学生有了成功的经验自然会对绘画产生更浓的兴趣。教师要尽量收集各种图像, 展示教学内容, 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 使他们进入情境, 便于认识、理解、接受、领悟, 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美术教学中,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发挥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而且变得“会学”、“乐学”。如在《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观看书中的色相环, 对颜色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让学生自己配色, 通过对各种色料进行现场调色 (如在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水的杯子中分别倒入其他色料, 通过亲眼体验蓝和红配成紫、黄和蓝配成绿) 的过程, 调动学生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断地寻求新的创造方法, 把外界的运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紧紧联系起来,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生心里, 将绘画看做是一种游戏而喜欢绘画, 这只是一种浅层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可能就不再喜欢画画了。另外, 学习总是螺旋式、阶段式上升的, 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现象, 这时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 通过鼓励、纪律, 将自发兴趣上升到自律行为。只有坚持, 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努力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初接触绘画时思维往往很活跃, 有很强的创作欲, 从不考虑自己的技能如何, 从不计较后果。虽然画得不一定完美, 但自我感觉良好。这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 一定要保护学生这种感觉。

学习绘画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作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要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绘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 教师不必直接干涉, 更不能替代学生画画, 应让学生自己去构思、设计、选材,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画出的作品可能不尽如人意, 这时候作为教师, 决不能轻易去否定学生的作品, 适度的赞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赞美不能光用“很棒”、“画得很好”这样毫无实质内容的语言来敷衍了事, 应该从画面的内容、色彩、构图和技巧等具体方面进行正面的评价, 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不放过。对不足的地方采用建议的方式, 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 特别是中下成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如让有进步、有创新的“小画家”谈创作甘苦, 请同学们参与欣赏、评价;并把获奖作品剪贴在“学习园地”一栏, 让“小画家”体会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形式, 给每个学生带来了希望, 使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 成绩也不断提高, 从而增强他们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的提高, 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创作兴趣减弱, 形式、内容日渐单调。这时教师应该尽快帮助学生排除干扰, 重新树立自信, 以免半途而废。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所有学科中, 美术学科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不断完善学生的意志、品格, 陶冶学生的情操, 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 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把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到新的境界。

目前, 美术教材包括欣赏评述单元、造型表现单元、综合探索单元和设计应用单元的学习, 各个单元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有些单元侧重于欣赏评述, 有些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 有些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些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不管哪个单元, 审美教育始终贯穿其中, 教师应有的放矢,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正确的方法, 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比如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等, 方法运用恰当,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也都有一个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过程, 美术教师应当做的就是从上到下将美学艺术中不同观念在不同作品中的体现介绍给学生, 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 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史上诸多观念画派并存的局面, 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思路。美术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 学生都有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 在给学生分析作品时, 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学生, 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美术教师应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 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把握好方向, 润物细无声,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法国近现代美术(三) 篇8

法国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几个主要阶段。史学界以法国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恰是从此时期开始,法国成为全欧洲的文化思想中心。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艺术中心逐渐转移至美国,辉煌的法国近现代艺术最终拉下历史帷幕。至此,仅有一百多年的法国近现代艺术却以前所未有的纷繁芜杂以及无比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永久留在了艺术史中。

此次的法国近现代美术基本依照历史的思路分六期进行介绍。第一期为新古典主义:第二期主要讨论浪漫派和写实主义以及两者与新古典的关系:第三期为印象派:第四期介绍印象派之后的艺术流派,如后印象派、新印象派、象征主义等:第五期重点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批艺术运动,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第六期作为整个系列的结尾,主要讨论运动之外的一些重要艺术家,同时对整个法国近现代艺术加以总结,梳理脉络之外,力求对某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延伸。以短短六期介绍如此丰富而厚重的法国近现代艺术,但求以点带面,使慧心的读者对近现代法国美术有基本的了解和某方面的启迪。

(上接2015年第5期)

如果评出艺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个画派,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法国印象主义。大众很容易接受印象派明媚漂亮的色彩,喜爱他们所描绘的城市主题。此外,他们的画作中总有一些离真实生活很近的东西,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而印象派大师们的高超技巧又令他们的作品无论挂在何处,都使其所在空间蓬荜生辉。这是一个让观赏者第一次感觉没有负担的艺术风格,它的出现不仅真正让艺术品做到了雅俗共赏,也彻底改变了艺术史的进程。

名闻艺术史的印象主义,虽然其公众熟知度超越了艺术史上的所有画派,也拥有无数追随者以及纯粹欣赏它的拥趸,但仔细想来,这个流派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大众所熟悉的名字屈指可数。19世纪60年代,这些尚未成名的印象派画家全都聚集在巴黎学习画画,他们进入到不同的画室,跟随着不同的老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摩里索,他们在莫奈的倡议下共同参与了第一次的无名艺术家展览,自此拉开印象派的华丽序幕。他们所受的影响可以说南辕北辙,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有种反抗官方艺术标准的勇气和对绘画的极度热情。这个群体里有一类像莫奈和雷诺阿那样来自偏远地区或穷困家庭的穷小子,还有一类是像马奈和德加一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弟。

在未成名之前,印象派几位成员就常在一起画画,甚至他们之间的风格在某段时期是极其相似的。1869年,莫奈与雷诺阿一起在塞纳河附近一个著名的蛙塘画画。两个人画了同一处景色,然而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两人对待外光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但他们的客观里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性,两人面对同一景色画出的不同作品成为研究印象派历史的绝佳范例。对外部空间的探索随着普法战争而中断,莫奈又与毕沙罗一起去了英国,他们在那里的最大收获就是发现了康斯太勃尔的浪漫与激情,这使印象派吸收了英国风景画的某些元素(相反,被英国人推崇备至的特纳却没有受到他们的垂青)。1871年以后,这个互相有着联系的小团体再次集结在一起,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去争取得到公众认可的权利。团体中除了毕沙罗、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人,还加入了德加、摩里索和卡萨特,使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新艺术理想的团体显得更加丰富。在屡次遭到官方沙龙的拒绝之后,这群艺术家于1874年举办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马奈并没有参加,但年轻艺术家们仍将他看作团体的领袖。展览遭到了评论界的无情嘲笑,一篇由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发表的关键性评论引用莫奈的《日出·印象》嘲笑这群画家只凭印象作画,这是第一次用“印象”来评价这群画家的作品,但也实际上道出了印象派捕捉整体效果的共同特征。这群艺术家从此以“印象派”自称。印象派这一术语“具有某种恰当的内涵,它意味着一种尚未完成、并不完善的事物,一种瞬息的状态,一种瞬间即逝的意象,一种激情而不是认知”。或者可以说,当时的人们对于印象派画家们的批评,却正是他们与古典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印象派画展举办了8次,到1886年最后一届印象派画展,这个群体其实已经分崩离析。坚持全部参与的只有毕沙罗,其他成员则分分合合,最终各自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疆域。

马奈

在描述印象派之前,有必要先将马奈做一单独介绍。马奈是否是印象派画家?这个争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无论是艺术史研究者甚至是马奈本人,似乎都无法做出绝对的判断。但至少在讲述印象派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忽略马奈的名字。从革命的意义来讲,库尔贝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他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寓言,使艺术前所未有地与古典传统产生距离,体现出“纯真视觉的价值”。但是如果按照后人依据是否以再现性作为对象以及艺术是否为完善自身而不是附庸于任何社会功能作为标准的话,那么现代美术就不是从库尔贝开始的,而是延续并发展了库尔贝精神的马奈。马奈是现代艺术史里一个特别的例子,“直到毕加索出现前,只有极少数的艺术家能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当时知名的作家广为推崇,从当时的艺术评论者波德莱尔,到法国最畅销的小说家左拉、普鲁斯特、马拉美、魏尔仑、里耳和那托尔-法朗士等人无不赞颂马奈。”马奈的《西班牙歌手》和《吹笛子的少年》甫一登场就受到热烈欢迎,即使是保守而挑剔的批评界也觉察到马奈画中与众不同的东西:强烈的对比,平面化的背景处理,像戈雅和库尔贝那样大胆又充满激情的笔触,以及不失微妙的明暗调子。这些优点一直保存在马奈的画中,成为最感人的部分。

马奈受到几种重要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库尔贝。另一个影响是西班牙美术,尤其是委拉斯贵支和戈雅的绘画。第三个重要影响则是来自日本美术的影响。1851年随着伦敦世界博览会来到欧洲大陆的日本版画颠覆了西方艺术家的眼睛。高度风格化的程式化表现和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令艺术家感到耳目一新,这种空间和技巧的微妙感正是打动马奈的地方。

但是让马奈名留青史的作品可能并不是依靠他在画面处理上的突破,而是他用天生对时代的直觉和惊世骇俗的勇气创作的两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但没有哪一幅能够像马奈的午餐这样荒诞地将一个裸女与两个衣冠楚楚的男士并列置于一个场景当中。这件作品在内容上显得过于直白和匪夷所思,以至于让绝大部分人都忘记观察马奈在画面中精心制造的许多崭新的空间关系。无疑,这样的画作会带来巨浪般的舆论攻击,而有趣的是,制造这种绘画混乱的马奈本人并不理解他的离经叛道到底在哪里,他只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力和某种率真画出了这样的作品,他从没有放弃过进入官方艺术沙龙的努力。他自己,至少从家庭背景和受到的良好教育这一点上来看,也从没有想成为艺术叛逆的意思。这种不得已的背叛造成了马奈多少有点自我矛盾的心理,所以他注定成为从传统走向现代主义的一个过渡。

之后,马奈创作了另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奥林匹亚》,据说此画是马奈根据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所画,当然熟悉美术史的观者也很容易联想到乔尔乔内、戈雅、安格尔等等一系列类似斜倚在床上的女性姿态的构图。轰动可想而知,来自各界的批评和愤怒都在意料之中,唯有画家本人表现出每次都会有的惊讶,这一点可以看出,马奈“是个天真无辜的人,带有一点鲁钝,却具有迷人的风采”。画里的主角是一位赤身裸体的女性,她头上别着的鲜花,脖颈上的丝带,旁边的黑人女仆,女仆手捧着的来自追求者的鲜花,还有画面右侧的小猫等等细节,其实都暗示出这是一名巴黎上等社会的妓女。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这样直白而又毫无羞耻地看着画外观者的女性形象。这种现实中虽然明明存在,却从来没有如此呈现在艺术作品当中的描绘对象,让观看者感到深深的侮辱。这张画自然从沙龙落选,马奈自行在官方展厅外举办了自己的展览。

但马奈的作品必然具有其强大的吸引人之处,连批评者都没有办法忽视它们。他的作品集合了良好的艺术传统训练带来的完整性和秩序感,而自然流畅的笔触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外,对构图的精心处理让马奈的画作总是显得简单又不枯燥,对比强烈又不突兀生硬,令人观之过目难忘。马奈画的是“具有历史性的现在”。他的画与库尔贝一样,唤起历史与现在的回溯,而新的观念又呼之欲出,几乎马上就要迸发出来成为绝响。“马奈是色彩缤纷、简约和当代写实主义观念的具体化身,正好在年轻一代需要时出现。”

马奈的最后一幅重要画作是《弗里-贝热酒吧》,不仅因为这是他最后的绝响,而且因为马奈在画里制造了视觉的复杂构图。这位画面的主角——酒吧女招待面对着观者,她身后的镜子里反射出她的半侧影以及一个男士的三分之二侧面。垂直的吧台与女侍者撑在台面上的胳膊形成了画面的基本构图,而镜子里的人物以及酒吧里闪烁的灯光和琳琅满目的酒瓶果盘,制造出热闹与落寞的强烈对比。

虽然印象派画家们对马奈推崇备至,并将之视为精神领袖,但是马奈本人不曾承认自己属于印象派,他对得到官方肯定的追求从头至尾亦没有停止过。但是马奈与印象派圈子的互动关系又让他与这个群体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他与摩里索是师生兼姻亲关系,与德加等人也来往密切)。至少,马奈风格中的诸多现代因素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印象派崛起之前的重要过渡。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们,他们的风格虽然并不相同,但都部分地秉承了马奈的现代主义精神。

印象派重要画家

莫奈在印象派画家当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来自诺曼底的一个小城,很小的时候即在当地以画一些类似漫画的肖像画而成为小名人,但他的画法多少距离系统的艺术训练差距尚远。幸而莫奈碰到当地一位名叫布丹的风景画家,这位长辈接近巴比松和巴黎现实主义的朴素画家们,他指导莫奈直接面对自然进行作画,告诉他“永远不要忘记写生是最重要的”,从而引领他进入到至少是传统艺术的正途当中。与其他年轻艺术家一样,莫奈去了巴黎,进入私人画室进行深造,与其说他学到什么技法,不如说在那里他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艺术家朋友。莫奈喜欢直接面对景物进行写生,喜欢使用快速的笔触,捕捉光线的瞬间变化。与传统绘画相比,他的画特别具有一种未完成感,因为他画画的速度和描绘外光的方法都在画布上一览无余,好像一张一蹴而就的原始草稿。莫奈的风景画在后来极受欢迎,他也的确是外光风景画家里最有才气的。莫奈对光线变化的兴趣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画过好几幅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的大作,火车站、干草堆、大教堂、睡莲,这些都被反复描绘过多次的系列,如今全都成为印象派的重要作品。

莫奈是印象主义画派的标志性人物。这并不是说他是印象派的精神领袖,也不是因为他画了那张让印象派得名的《日出-印象》,而是莫奈的艺术理念与印象主义最相符合。朦胧、含混、颤动的光线与斑点状的笔触,这些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风格。这种令人感到愉悦的视觉效果制造了艺术史上最大的风景画奇观。当他晚年创作的巨幅睡莲悬挂于巴黎橘园以及伦敦国家画廊的展厅里时,成为了所有参观者聚集以及怀着朝拜心理驻足的巨大吸引力。可以说,莫奈征服了大自然,也征服了现代人的视觉。

德加出身于巴黎一个银行家家庭。在马奈的追随者当中,有几位是与德加一样来自有教养又富裕的中产阶层,不用借绘画维持生计,对艺术的爱好纯粹属于内心驱动。这其中德加是最有才华的一个,而当时的人们也形容具有贵族血统的德加有一种“老派的高雅”。年轻的时候,德加曾经拜见过安格尔,新古典大师对后辈说,你永远都不要忘记线条。此话影响了德加一生,这也是德加在素描上穷尽功力的原因。德加基本上是位专注于描绘室内的画家,他喜欢室内,灯光下晃动的人物,正在休息或者劳作的普通女性,尤其钟情芭蕾舞蹈题材。德加的作品常以都市的室内场景作为背景,反映巴黎19世纪的都市现代生活,安逸又有闲情。但他对劳苦人民也有关注与同情,这可能来自讽刺现实主义大师杜米埃的影响。虽然在创新上“他不及马奈,但在成熟度上却远超过马奈”。德加画画的速度极快,这与他长期快速练习速写有关。大量关于芭蕾、劳动妇女、赛马等的素描都记录下德加对于动态的精准把握。他在粉彩画方面也是公认的大师,他那几乎可以与任何女性相媲美的对于微妙色彩的感受能力借助色粉画而展露无遗。可以说,德加是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符合这个画派动态描绘对象的这一基准,但从另一方面讲,他所继承的又是较纯粹的古典艺术中的造型能力,他将安格尔的艺术理想铭记心中并付诸于印象派画作中,成为安格尔之后另一位完全可以以素描即被称为大师的人。德加的冷静个性与其他需要依靠艺术维持生计的艺术家保持着近乎冷漠的距离,这向世人表明他始终属于中产阶级的另一阶层。因此,德加的印象主义作品里,有莫奈和雷诺阿不曾有的高雅气质,但也因之失去他们所真心营造出的现世生活的热闹与凡俗世界的亲切感。

德加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人,这一定与他长期一贯的教育有关,但他又始终从内心抵触着官方定制的艺术标准。因此,德加与印象派的关系,用若即若离来形容比较合宜。到晚年德加也尝试从绘画往三维的雕塑延伸,以便他能在视觉逐渐退化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对造型的探索。他对动态中的人物的感受力可以说无以伦比,成就了最美丽的芭蕾舞者画作。

雷诺阿可以说是位执着的人物画家,这让他在印象派画家中独树一帜,虽然其他人也画人物,雷诺阿也画过风景和静物,但是他的人物,尤其是以中产阶级的贵妇人和年轻女孩为对象的肖像画,是如此甜美动人,以至于这一主题成为雷诺阿的艺术代名词。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雷诺阿的画,因为没有人能抵御他的画作带给人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管是莫奈激情澎湃的风景画,还是德加冷静的旁观者眼光的动态描绘,都无法企及。他永远画人生中最甜美、最幸福的一面,甚至到达一种甜腻的程度。他晚年那些肥硕的妇人群像,令人想起鲁本斯那些被称为肉铺的女人体,但是雷诺阿笔下的女体永远不让人感觉非常色情,相反这种肉体唤起的仍是一种人间的温暖。雷诺阿用艺术里的幸福美满去弥补生活中的痛苦不完美,因此,艺术史评价说他的笔下的女孩儿们“是不可能与其他艺术家混淆的”。雷诺阿的处理技巧中同样有一种模糊不清的手法,人物脸上的造型变成色彩的斑块,斑斓交织出一片混沌的世界。与其他印象派画作一样,他的人物画也必须让观者退后几步观看,然后你会惊异地发现自己的眼睛非常自觉地将轮廓和所有形体慢慢显现出来,好像照片底片显像一样,神奇地展开一幅最美妙的视觉饕餮。雷诺阿的风格里没有莫奈和德加那样的侵略性,所以让人感觉亲切。每一个人都爱雷诺阿,因为他的画最让人体会到在不触动他人情绪前提下的幸福与坦然。后期雷诺阿越来越沉迷于对对妩媚可爱的室外女性人物的追求,于是他更多地研究华托与弗拉戈纳尔,形成了自己斑斓丰富的人物画风格。

晚年的雷诺阿深受关节炎折磨,只好将笔捆在手上坚持作画。他的儿子,后来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代表的让·雷诺阿,为父亲所拍摄的纪录片保留下印象主义大师晚年作画的真实情形,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位忍受病痛的艺术家身上体会到,在他呈献给世人的那么多美丽的女性形象身上,赋予了画家对生活与艺术的多少挚爱。由于1886年雷诺阿曾在美国纽约举办过个人画展,因此,印象派画家中他的作品在美国留存较多。

毕沙罗是年长于莫奈、雷诺阿等人的画家,甚至比马奈还要年长两岁。相对来说,他也是风格比较模糊的一个,但比起鲜明的个人风格,毕沙罗可能更多是依靠谦逊的性格、好学的勤勉以及德高望重的品德,得以在印象派当中成为中流砥柱的。毕沙罗是唯一一位参加过全部八次印象派画展的画家,他是印象派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坚守者,是印象派中最稳定的存在。他在外光表现上与莫奈有时极为接近,但他与莫奈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不像莫奈那样总是在一段时期专注于同一题材,而是极力汲取所有可能的好的影响

德拉克罗瓦、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法、日本版画,以及后期受到修拉影响而使用的点彩技法等等,都是毕沙罗虚心学习的对象,以至于他的个人风格变得并不那么一致。但毕沙罗对风景描绘中的抒情性和灰调子的运用又是印象派里最好的,他依靠微风抚面一样的轻柔打动观者的心,人们不得不承认毕沙罗是绘画中的诗人这个事实。尤其是在后期,进入晚年的毕沙罗的画风渐趋成熟,呈现出一位印象派元老的大气老练与恢宏气魄。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从自家窗口俯瞰街头所画的巴黎街景,在《蒙马特大街》中,全景式的构图方式和借鉴点彩派画法的小笔触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变化。这是最典型的毕沙罗风格,他所展现出的是巴黎迷人而轻盈的都市生活。正像毕沙罗本人一样,他的作品用温柔而和润的个性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喜爱。

其他印象派画家还有西斯莱、巴奇耶、女画家摩里索、卡萨特等人,他们的影响不及前四位那么重要,有的是因为英年早逝,有的淡泊避世,有的则是因为当时对女性作为职业画家的限制,多少阻滞了个人的发展,比如摩里索。当然,他们也为印象派扩充了内容与情致,尤其是女性画家的加入,使印象派平添了些许柔情。在雕塑中,有人把罗丹也算作印象派的伙伴,不过也许不将罗丹勉强归类于某一流派似乎更加合适,因为他在艺术史上的贡献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印象派手法。同样,本篇也未将参加过印象派展览的塞尚列入印象派之列,因为此后我们还会专门对他进行讨论。

虽然同属于一个群体,但是印象派之所以迷人的重要一点是,这批艺术家都是天赋异禀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特色,面对不同的绘画对象,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处理手法去加以表现。莫奈、马奈都是那种拥有极高的天分且用直觉处理图像的人,似乎不经大脑思考就知道如何画画是最好的,甚至当莫奈年老的时候,那些连白色画布都没有完全涂满的大幅睡莲,仍然让人感到一种美的窒息感

那些没画到的空白只不过是让观者有一刻能得到喘息而已。而德加和雷诺阿画中的和谐与秩序,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得以审视印象主义,它不仅展现了富有现代感的激情与感性,还有着冷静与客观,以及与传统紧密衔接的东西。

印象派最大的贡献是强调现代感。火车、咖啡馆、轮船、聚会,有闲阶层的闲雅生活,所有这些画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东西。生动而鲜活,感性又直接。当代的人情世故,声音、速度,光线与晃动的影子,这些视觉上看到的对象都是在移动的状态,都是进行时一样正在发生着的人与事。毫无疑问,后来的未来派、立体主义等等很多现代艺术风格,都可以从印象主义里寻找到发端。

只要活得够久,所有这些印象派画家在晚年都变得极其富有和成功。这在艺术史上也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奇景:印象派的作品至今都是全世界人们最喜爱和追捧的对象,它们全都变得身价不菲,每个收藏者都以能够得到它们而引以为荣。事实上,印象派画家们的才能也的确属于高于其他画家的一群。相对来说,接近或者模仿印象派的画家们,如惠斯勒等人,即使他们努力地在另一些方面(比如构图、情节等方面)另辟蹊径,但在能力上却无法与之分庭抗礼,这一点看看美术馆墙上并置在一起的画作就会使敏锐的观者了然于心。

印象派作为一个流派,很自觉地解决了一个共性与个性之间的问题。与艺术史上以往的流派相比,艺术家更凸显出个人的价值,但他们都未脱离统一在印象派大旗下的共同的绘画要旨,使印象主义成为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流派。他们让追随者趋之若鹜,却永远自愧弗如。最难得的是,他们中的几位代表人物,无一例外都是集天才与勤奋于一身的大师,共同推动了印象派在全世界的广播。相对来说,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印象派的表现方式依然是客观的,而此后涌现出的一批艺术家,他们将会展现的是另一种真实,即内在的真实。印象主义之后的一批艺术家,如塞尚、凡·高、高更等人,他们每个人都特色鲜明,以至于完全脱离了印象派可以被模仿、能够被追随的路线——完全独属于个人的强烈个性让他们每个人的艺术都变得不可复制,永远成为个人的标签。

也许正是到这个时候,艺术史终于不再需要依靠具体作品,而是通过某种风格的描绘就能清晰地判别一个流派或者是艺术家个人的艺术特色,我们也不再需要花费大段笔墨,通过“内容描述、形式分析、评价总结”这样的八股来长篇描述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以让读者更明了他的画风。以印象派作为一个节点,此后的艺术流派我们几乎可以将任何一件作品不加题目直接呈现给观者,这是因为印象派终于摆脱了以叙事传统为基准的艺术史脉络,没有深刻的故事,画面上呈现的完全是艺术自己的语言。换言之,形式大于内容。这似乎是一瞬间就转变的事,但在这一转变之前,法国艺术实际上已经通过新古典与浪漫主义之争,经过现实主义的洗礼,借由巴比松画派和马奈们的努力,奠定了一个势必将要把法国美术推向高潮的坚实基础。

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即在于他能够在技巧中呈现出精彩的巧思与瞬时灵感的完美结合。在精心的刻画与浑然天成的微妙感受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是印象派画家们共有的卓越才能。他们在传统的严谨格式与现代主义后期过于放纵的个性之间寻找到一种和谐的均衡,才得以达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雅俗共赏”之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对印象派的介绍与研究已经汗牛充栋,因此,我们无需去赘述雷同的观点或者过多进行对作品的细节分析。勾勒重要画家的个人特征,与印象派一样仅仅“速写”出他们的艺术风格,是作为当代学者对印象派的另一种致敬。

(未完待续)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大全 篇9

培智三年级美术

教师:刘小娟 年级:三年级

时间:2018年2月25日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水墨游戏、构图知识、色彩、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会飞的玩具》一课学习完毕后,自己设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间会飞的玩具并进行展览。

2、在《保护珍稀动物》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搜集资料制作一本野生动物图册。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 3 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上一篇:小学财务公示制度下一篇:以小学教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