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共11篇)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观察和想象设计各种奇特的房子,运用所学的技能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

2、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面色彩鲜艳、协调。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画纸、笔。

2、对房屋形式、功能,门、窗、顶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回忆建筑物的基本特征。“小朋友,在你见过的楼房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了解现代建筑物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各样建筑物的结构。

2、引发幼儿想象,设计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如果请你来设计未来的新型房屋,你将在现在房屋的基础上做些什么变化呢?”从房屋外形、功能、门窗等方面观察现在建筑物中可以变化的地方。想象房子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想象的为了的房子。

3、幼儿绘画,老师指导。鼓励幼儿大地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4、找出设计美观、新奇的建筑物,请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

评析《奇特的房子》

1、这是《我们的城市》主题背景下的一次活动,在我们的城市中,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一幢幢新建筑拔地而起,吸引着幼儿的注意,顾老师选取《奇特的房子》作为教学内容,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也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老师能把“新房子和老房子”延伸到奇特的房子,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此次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顾老师把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1、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它们的特征。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未来的幼儿园。)活动围绕着奇特房子的特征,引导幼儿观察,开展讨论,幼儿通过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观赏到了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了它们的奇特作用。如会变色的房子、悬浮房子、充气房子等,真是让幼儿打开眼界。最后让幼儿大胆想象,设计未来的幼儿园房子,畅谈自己设计的意图,让幼儿有一种做设计师的自豪感,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3、前期工作准备得充分,课前师生收集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最特别的房子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在交流中有话可说。老师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有关房子的各种资料,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房子。让每个幼儿有了表达的机会。

4、整个活动,教师教学思路和流程非常清晰,并能亲切地与孩子融为一体。教学方式能以多媒体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问层次清楚,教师引导很好,能以幼儿为主,符合二期课改理念。

附教案:

活动名称:奇特的房子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它们的特征。

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未来的幼儿园。

活动准备:

1.收集自己看到过的最喜欢、最特别的房子资料。

2.各种奇特房子的PPT课件。

3.幼儿在儿童乐园里玩充气房子的录像,房屋建筑师的采访录像。

活动流程:

自由介绍,经验分享——看课件,了解各种奇特的房子——看录像,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大胆想象,设计房子

活动过程:

一.自由介绍,经验分享

1.展示幼儿带来的有关房子的各种资料,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房子。

2.小结:你们找到的房子真多呀,有新房子和老房子,有中国的房子和外国的房子,这些房子的形状不一样,造房子的材料也不同,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二.看课件,了解各种奇特的房子

1.风帆式建筑。

美观。例,悉尼歌剧院。

提问: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什么用?

2.球形建筑。

通风。例,日本绿化馆。

教学反思:

1、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奇特,有趣的建筑,但这些建筑对于知识经验太少的孩子们来说太抽象了,很多孩子们能够很清楚的描述出心中想像中的房子,但在创作时由于经验的不够,美术技能技巧的单一等等,孩子们无法创作出自己想像中的作品,创作的作品还是缺乏一些新意,较单一。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奇特的房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475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向日葵》》:大班教案《向日葵》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画向日葵,能够合理安排向日葵的位置,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向日葵》教案吧。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篇2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造房子(大班) 篇3

在大班初期,当物品的数量增多或呈无规则排列时,幼儿就可能会出现漏数、跳数、重复数等现象。因此,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快速地运用默数、目测、接着数、按群数数等方法,是大班幼儿需要学习的数学核心经验之一。为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现成的建构类玩具“磁力棒”设计了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根据图纸有目的地取材料并在磁性板上搭建房子来帮助幼儿获得上述数学核心经验。本活动使用磁性材料,便于幼儿拼接调整,将数、形加以自然结合,在特定的空间关系中识别物体数量,以综合运用这些数学经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本活动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活动材料及玩法。第二环节是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搭建,逐步从无目的地取材搭建提升到有目的地运用数学经验按需取材搭建(即一次所取的材料不多不少),以促进幼儿表征、交流、关联、推理与证明、问题解决等“数学过程性能力”的发展。第三环节是引发幼儿继续建构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反复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自己的数数方法,借以了解幼儿所使用的数数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用提问和总结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数数方法,如先数屋顶再数房间,从上数到下,从左边数到右边,等等,促使幼儿不断反思,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目标:

1.学习看图纸按需取材料搭建房子,提高有目的建构的意识。

2.正确点数20以内物品,继续积累不漏数、不跳数、不重复数等数数经验。

准备:

1.教师用的大设计图纸4张(如图1~4),大磁性板一块。

2.幼儿用的装订起来的小设计图纸两张,内容与教师所使用的前两张大设计图纸一样,大小大约是教师所使用的大设计图纸的四分之一。

3.磁力棒(在本活动中称“棍子”)300根以上,磁力球(在本活动中称“钉子”)150个以上。将这两种材料分类摆放在两张桌子上,以免幼儿取放材料时拥挤。

4.幼儿人手一份小磁性板、小箩筐、小地毯。

5.建议分组活动,每组以15人为宜。

过程:

一、认识造“房子”的材料

1.引出活动:建筑工人很了不起,他们能根据设计图纸造房子。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工人,根据设计图纸造一模一样的“房子”。

2.出示大设计图纸和造房子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我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设计图纸和造房子所需要的“棍子”和“钉子”(教师边说边演示),待会请你们根据设计图纸取材料造房子。

(说明:教师介绍材料的目的,一是让幼儿了解搭建的要求,二是让幼儿了解材料的名称,为后续的交流作铺垫。)

二、按要求造房子

1.幼儿第一次造房子

(1)出示第一张图纸(如图1),贴在大磁性板上,提出搭建要求。

提问:你们仔细看看,这座房子是怎样的?(有一个三角形的屋顶、一个正方形的房间。)

提出要求:请每个建筑工人将自己手上的和老师这张房子造型一样的图纸放到面前,拿上自己的小箩筐去取“棍子”和“钉子”,然后坐到小地毯上按照图纸造一幢一模一样的房子。取材料时不要拥挤,要轻拿轻放,不要将材料洒落在地。

(2)幼儿坐到小地毯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教师让幼儿坐在小地毯上操作,是为了避免建构活动中“钉子”不小心滑落发出声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幼儿搭建房子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根据图纸造房子。如果发现个别幼儿搭建房子有困难,可提示他模仿同伴搭建的方法,或提供与材料大小一致的图纸,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搭建,以降低任务难度。如果幼儿还有困难,教师可与其一起完成搭建任务。)

(3)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提问:请问建筑工人,造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幼儿一个一个地讲述自己所用“棍子”和“钉子”的数量。)

追问:造同样一幢房子,为什么用的“棍子”和“钉子”会不一样多呢?

(说明:在分享交流活动中,教师之所以要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说,一是为了培养幼儿完整表述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并判断自己的结果与同伴是否相同。如果幼儿说出的结果与同伴不一样,教师可让幼儿当场验证,比如有幼儿数数的结果是“6根棍子5颗钉子”,有幼儿则是“5根棍子5颗钉子”,对此,教师并不急于评判,而是先让数数结果有误的幼儿验证,再让数数结果正确的幼儿验证,以引发幼幼互动,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小结:原来,数清楚“棍子”和“钉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上往下数、从下往上数、先数左右两边再数中间……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数数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

(4)引导幼儿现场验证。

提问:第一幢房子真的用了“6根棍子5颗钉子”吗?我们一起来边数边取下棍子(钉子)。

(说明: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边数边取棍子〈钉子〉,既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结果,又自然地将“棍子”和“钉子”等搭建材料收回,一举两得。)

2.幼儿第二次造房子

(1)引导幼儿回顾、讨论、总结第一次操作情况。

提问:刚才在造房子时,有的建筑工人因为取的材料不够用,所以要来来回回跑好几次取材料,浪費时间!也有的建筑工人一下子取了很多材料,房子是造好了,但材料剩了好多,浪费材料!你们想一想,能不能只取一次材料就把房子造好,而且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呢?怎么做呢?(预估幼儿想出来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数清图纸上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记在脑子里,再去取相应材料;一种是边看图纸边取材料。)

(2)出示第二张图纸(如图2),提出搭建要求。

提问: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

提出要求:每个建筑工人只能搬运一次材料,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在磁性板上造房子,材料要不多不少,正好。

nlc202309090538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幼儿取材料后,教师可及时用遮布将材料筐罩住,以免幼儿重复拿取材料,从而影响幼儿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取材料的方法、造房子的情况以及材料是否正好。)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提问:房子造好了吗?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吗?

(说明:在该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加以引导。如,当幼儿出现搭建成功但材料有剩余的情况时,教师可追问:“多取了什么材料?哪一根〈颗〉重复数了?”当幼儿出现搭建未成功、材料不够的情况时,教师可追问:缺少了什么材料?漏数了哪一根〈颗〉?)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材料的?你觉得哪一种办法更快更好呢?(幼儿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从上往下数〈先数三角形的屋顶,再数正方形的房间〉。②从左往右数〈先数红房子,再数黄房子〉。③记住第一次造房子时红房子所用“棍子”和“钉子”的数量,接着往下数现在的黄房子所需要的数量。)

提问:造这幢房子究竟应该取几根“棍子”、几颗“钉子”呢?

小结:要想把房子造成功,取材料时一定要仔细数,不能漏数、跳数、重复数。

(说明:在该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观察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是怎么数的,再分别对幼儿采用的数数方法加以总结。如果数数结果有争议,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当场验证,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漏数、跳数和重复数,特别要引导幼儿关注图形“公用边”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晨晨数出的结果是12根棍子,红红数出的结果是11根棍子,两人的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哪一根棍子重复数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图纸中使用红、黄两种颜色〈也可用其他颜色〉的“棍子”,既有助于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数数,也便于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数的组成、运算”等方式检验自己数数的结果是否正确,比如,红房子用了几根棍子,黄房子用了几根棍子,合起来共需要取几根。)

三、继续引发幼儿看图纸造房子的兴趣

提问:这里还有其他图纸(出示图3),想一想,造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

提问:(出示图4)造平面房子时使用的数材料的办法可以用到造立体房子上去吗?

(说明:该环节要根据第二环节幼儿的完成情况灵活把握,如果第二环节中幼儿的搭建和数数比較顺利,那么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第三张图纸〈如图3〉所用的材料进行数数。如果第二环节中显示幼儿存在较大困难,那么教师出示图3、图4的目的是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可将活动延伸到区角中,以利于幼儿积累相关数数经验。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再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大班美术:我住的房子周围 篇4

⒈能根据需要黏贴较合适的房子位置并装饰房子的周围。

⒉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物体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大胆想象出不同的布置方法。

⒊初步学习用遮挡的方法来绘画景物。

活动准备:

各种房子、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⒈回忆故事《新房子周围》

师:小朋友都听过了故事《新房子的周围》,故事中有几种小动物?哪一种小动物布置的新房子周围最漂亮?它是怎样布置新房子周围的?

出示小猴家新房子周围的图片:那我们来看看小猴的新房子周围是怎样布置的?(有花、有水池等)

师:前面的景物和后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前面的近、大,后面的远、小)

师:有些东西为什么只看到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怎么看不到了?(后面有些东西被前面的挡住了,所以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看不到的这一部分是被档住了,我们叫它“遮挡”,遮挡的部分在画的时候就不要画不出来。

⒉讨论房子的黏贴要点。

师:假如你有一座新房子的话,你想在你的新房子周围布置些什么?

师:如果你想要在新房子的前面布置的景物多些,那么房子就该贴在白纸的什么地方?如果是你想在房子的后面布置的景物多些,又该怎么贴?(请个别幼儿尝试)

⒊幼儿装饰房子周围,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⑴提出要求:

择合适的地方粘贴房子。

选择不同的景物来装饰房子的周围,尽可能多画一些景物。近的可以画的大一点,远的画小一点。

注意各景物的遮挡,遮挡部分不画出来。画的时候要先画前面的东西,再画后面的东西,否则看上去很乱。

⑵幼儿装饰房子周围,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⒋展示幼儿的新房子。

师:说说你是怎样布置你的新房子的?周围有些什么?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房子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够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活动难点: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功能。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水彩笔、画纸、课件、范画

知识准备:幼儿对房子有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房子)(10分钟)

1.“你家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平房、楼房)(石头房子贴上瓷砖进行装饰)

2.“以前人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原始人山洞—草房—木房—石房—砖房,随着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房子也在不断发展。)

3.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会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1)吊脚楼: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就住在吊脚楼里,那里很潮湿。因此,建造吊脚楼,最大的特点:通风干燥,防毒蛇猛兽。

(2)窑洞:在我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很厚,根据这种地形特点建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特点:冬暖夏凉,很环保。

(3)蒙古包:毡包、毡帐。我国北部的蒙古族人们就住蒙古包,<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他过游牧的生活,会根据牛羊食物的数量的多少而进行搬迁,方便搬迁。

(4)四合院:北京以前就大部分是四合院,四四方方或长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很和睦,有困难会互相帮助。

二、展开(20分钟)

1.看课件,欣赏造型奇特的房子。

“一些建筑师为了追求美观奇特,在不同的地方建造了奇特的房子,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山上,有的是鞋的造型的房子,有的是球形的房子等等”。(1分钟)

这些建筑师想象力可真丰富,他们设计了现在的房子,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呢?你来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2.互相讨论。(2分钟)

提问:你想把未来的房子设计成什么样?(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很大胆,很有创意。)

3.范画分析。(2分钟)

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未来的房子,车房,多功能车房。升降伞可以飞起来,也可以降落,就像直升飞机一样。想去哪就去哪,看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潜水,到海底去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

5.教师点评。

从想象力、颜色搭配、画面布置合理三方面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

画完画的小朋友可以用玩具搭建出自己设计的房子。

希望小朋友长大能够当真正的建筑设计师把自己的想法实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感觉本活动知识非常的丰富,在简单认识房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优点:教师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都比较充分,课件图片丰富,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评价语也比较及时、到位。

幼儿表现很积极,想象出各种各样未来的房子:从功能上来说有安全房子,可以防地震、水灾、火灾(这是一个比较爱观察生活的幼儿所想象的);声控房子,是一种高科技,比较先进的房子(这可以让残疾人住在里面,比较方便,说明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在海底游泳的房子,想进入海底观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这是一个喜欢海洋生物的幼儿想象的);会飞的房子,可以去旅游,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从形状上来说有老虎形状的房子、小兔形状的房子、米老鼠形状的房子等等。幼儿的作品也比较丰富漂亮,创作出了鲨鱼房子、米奇妙妙屋、月亮上的房子、乌龟房子等等。

不足之处:

1.前边教师讲述较多,用时较长。

2.没有给幼儿一个总体概括的评价。分别是从功能上、结构上、外观形象上等进行概括性讲评。

3.范画不饱满(没有涂底色)。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并学会创造性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房子。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想像创作。

3、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幻灯片、电脑。

学具: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橡皮泥、积木、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过的房子,找出房子的构造的共同点,(玩一个简单的房子拼图游戏)

1.生活经验讲述,说出房子简单的构造导语:小朋友们好,王老师看到你们觉得特别高兴,开心,你们开心吗?,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特别温暖、幸福的家,都住在漂亮、舒适的房子里,生活得非常幸福!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小动物们都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小朋友们,除了你们居住的房子以外,你们在生活中,在电视里,书本里,还见过哪些奇特、有趣的房子呢?(幼儿回答)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们见过的所有的房子都有些什么呢?

2.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房子的构造师: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的房子只是众多房子中最普通的一种,我的好朋友去世界旅游时,拍下了一些特别奇特有趣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二、观看幻灯片,欣赏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构造的房子。(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1.观看幻灯片

2.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房子?这些房子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欣赏时,师问:这座房子有趣吗,特别吗?你觉得哪个地方特别?(幼儿观察回答,房屋的房顶、门、窗的形状各具特色。)

3.欣赏梦中的房子(儿童作品)(课件出示一些大胆想象,造型独特美观的房子。)

三、讲述故事,引出课题——给小动物设计有趣的房子

1、教师讲故事,激发幼儿设计房子的欲望故事:动物园要来很多的动物客人,可是动物园太小,住不下,需要给动物们建房子,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你们能帮它们出个好主意吗?(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房子提问:

(1)、你喜欢什么动物?

(2)、你想帮助它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幼儿发挥想象)各种线条或者用大面积色块装饰房子。用橡皮泥(搓、捏、团、切)做房子、剪贴,搭建房子。

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把心中最漂亮、最有趣的房子设计出来吧!

四、幼儿作品展示,讲评(造型、线条、色彩)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篇7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大班创意美术活动”, 以及活动涉及的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 深入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幼儿园自然情景下, 参与、记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反思和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策略等, 作出分析与总结, 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断地总结与调整中开展本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即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进行适宜的评价。这一模式在 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 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 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幼儿容易受情感支配, 那些新异的物品、有趣的游戏、拟人化的情境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我们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 从“趣味”着手, 以游戏性或情景导入, 让幼儿在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的带动下, 投入活动。例如, 在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群鸟》的导入环节,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看谁一口气说出的鸟类名称最多”, 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 说出了许多鸟的名字。大班幼儿有了初级的竞争意识, 他们特别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因而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 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观察是为了在幼儿创作之前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经验。因为对于不同的幼儿而言,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区别。通过观察和讨论需要进行创意的主题, 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原始的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弥补个人观察的缺失。

同时,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即创意作品需保留最基本的事物属性, 如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创造性的夸张与变形, 但还是保留了公牛的犄角及妇女、婴儿的基本形象, 让我们能从画面形象中解读作者表达的呐喊。由此可见, 事物属性特征是创作的基本元素,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有利于幼儿抓住重点进行再创造。

三、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幼儿对于创意主题有了客观的认识,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视觉表象。如何将观察讨论的结果转变成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呢?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创作原则引发幼儿的体验和想象。体验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创意主题的情感同化, 当幼儿对于创作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 他能理解主题的内涵, 并进一步激发创意的欲望和灵感。想象是为了让幼儿在头脑中对创作主题进行预创造。教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A班的创意美术活动《有趣的长形画》中,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台湾作家几米的长形画, 在他们了解了长形画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后,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进行体验:“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长长的情景? ”幼儿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 有的说看见堵车的时候, 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说和妈妈放风筝的时候, 看见风筝飞得很远很远;有的说爬山的时候, 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孩子们有了作品的欣赏和自我体验的畅谈, 就为接下来的想象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的体验, 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象:“请小朋友想一想,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长长的事情, 且这些事情是在你的梦里或者脑子里出现过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创意, 有的说:“我想在草坪上跳舞, 而且蹦得高高的, 快蹦到天上。” (图二) 有的说:“我有一次感觉我的脸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觉得自己很滑稽。” (图五) 有的说:“我希望我家有一个长长的滑滑梯直接通到幼儿园, 这样每天上学我只要坐着滑滑梯就能到幼儿园了。” (图六)

(从左到右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 (从上到下 :图五、图六)

可以说, 体验和想象是创意美术活动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和畅想, 幼儿的情感产生集体化的共鸣,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如果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想法时,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就会在以后努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获得的创意作品不仅能抓住主题和要点, 还能体现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意。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肯定幼儿的创意, 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创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 养成独立创意的习惯。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弱的幼儿, 我们允许幼儿模仿他人或作家, 但是必须在模仿中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强的幼儿, 我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希望他们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创意潜能。当幼儿出现笔误时, 我们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形成新的创意作品。在A班进行的创意手工活动《未来新型通讯工具》中, 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型通讯工具设计了草图, 并利用废旧纸盒、纸杯、毛根、吸管等材料进行了手工制作 (图七) 。在制作过程中, 个别幼儿由于材料限制, 不能达到原始草图的效果, 我们就鼓励幼儿不放弃自己的创想, 尝试换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式。孩子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后积极开动脑筋,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图八、图九) 。可见, 情感激励对于幼儿的创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适当、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进行适宜的评价

詹姆斯·哈林顿 (JamesHarrington) 指出:评价是关键, 如果不能评价, 你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 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 你就不能提高。 ①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使幼儿树立初步的审美观, 鼓励幼儿向更广的艺术空间探索, 形成创新意识和独立个性。

1.强调多元化评价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是指以美术的各种形式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首先,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 不再看“像不像”, 而是看幼儿的颜色运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构图布局的平衡、概况和符号表征, 看画面是否生动活泼、稚拙有趣味、感人, 看作品能否充分表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从各种作品细节中发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其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 而扩展到幼儿、同伴和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 (包括幼儿自己) 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 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会请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 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他们会以同龄人的视角解读作品, 发现我们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同时有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 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会请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家长参与到实践研究中, 促进家长与幼儿心灵的沟通, 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全面的层次丰富的教育评价体系。

2.强调创意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美术活动的结果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一些有评价价值的成分。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还要留意过程性的评价。因为注重结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有时幼儿的发展不一定能在外显性的结果中呈现出来。可能在活动中, 我们能找到幼儿发展的蛛丝马迹。如幼儿对大师作品的观察更细致, 对美的作品的体验更深刻, 在开展想象讨论时, 更愿意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些表现都是无法在幼儿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但这确实是幼儿真实存在的发展。因而我们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收集幼儿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 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积累经验。

3.强调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②这是相对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而言的, 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是以外在的或群体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 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只是针对幼儿个体的内在评价体系。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形成了差异。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他们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发展差异, 如果进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话, 则很难发现幼儿个体真实的发展。只有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 观察幼儿在主题探究中和美术创意中的发展变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才能“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也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以后, 孩子们更喜欢画画和手工等艺术活动了。他们比以往更大胆和自信, 都十分乐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不仅在线条上更流畅, 颜色上更优美, 而且创造性更突出, 个性更强烈。这坚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信念, 我们将以幼儿为中心, 保护他们的美术探究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美术回归幼儿的世界, 让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2]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 .

[4]何茜.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

奇特的房子作文 篇8

人们现在的东西经常被盗,而且在房子里面夏天太闷热,人们希望有一种既防盗又可以调节温度的`房子。我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便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房子。

这种房子有很多功能。第一种功能是防盗功能。如果小偷来了,里面的家具会全部消失,转移到小偷打着灯也找不到的地方。你会问:万一小偷拿主人当人质怎么办?不用担心,在家具全部消失的同时,小偷的头顶上会掉下来一个大铁笼子,等小偷回过神来时,他已经被大铁笼子关在里面了。你也许会问:如果小偷身上有锯条,锯开大铁笼子怎么办?你这是多虑了,这个大铁笼子可不是一般的笼子,它坚固无比,就算小偷锯上一百年也锯不开。只等明天主人把小偷绳之以法了。

第二种功能是可以调节温度。在客厅的墙上挂着一个温度计,这可不是一般的温度计哦!它是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下面有两个按纽,一个写着“+”号,一个写着“―”号,“+”号表示升高温度,“―”号表示降低温度。

第三种功能是可以炒菜。如果你回家比较晚,可以让房子里的机器人为你做饭。你可以给家里的机器人发指令,等你回家时,热气腾腾的饭菜已摆上餐桌了。

第四种功能是可以去任何地方。这座房子有咕轮,只不过咕轮在暗处,如果想让房子移动到别处去,咕轮会自动伸出,客厅里有一个小洞,你只要把地图放进去,房子就可以到你想去的地方。

《奇特的房子造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观察和想象设计各种奇特的房子,运用所学的技能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

2、对房屋形式、功能,门、窗、顶有一定的了解。

3、能根据观察和想象设计各种奇特的房子,运用所学的技能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技能表现各种奇特的房子。

难点:设计并制作房子造型,试图表现出房子的特征和结构。

课前准备:

师生:画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回忆建筑物的基本特征。“小朋友,在你见过的楼房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了解现代建筑物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各样建筑物的结构。

二、新课讲授

引发幼儿想象,设计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如果请你来设计未来的新型房屋,你将在现在房屋的基础上做些什么变化呢?”从房屋外形、功能、门窗等方面观察现在建筑物中可以变化的地方。想象房子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想象的为了的房子。

三、课堂实践

1、幼儿绘画,老师指导。鼓励幼儿大地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2、找出设计美观、新奇的建筑物,请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

四、课后练习

1、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它们的特征。

大班美术奇特的房子 篇10

关键词:创造美术,幼儿园,设计,实施

在幼儿阶段, 没有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给孩子直接的滋养, 也没有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让孩子畅快地表达心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 即要求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 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 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 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但还是有部分美术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 采用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让幼儿依葫芦画瓢, 模仿教师画画, 用“像不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如何才能让教师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掌握 “合适的尺度”, 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基础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侧重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 每个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 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各不相同, 因此对作品的理解与创作带有个人独特的见解与表现。教师要对幼儿独特的表现给予鼓励、肯定, 并努力创设富有探索性、创作性的环境, 巧妙设计、精心安排。

1.转换思想, 更新理念。在素质教育变革的今天, 《纲要》基本精神向传统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 建立了新的美术教育观念, 突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要求幼儿依葫芦画瓢、禁锢幼儿自主创造的教学范畴。当前幼儿园老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念, 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 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 培养其独立、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能力。

2.注重创造力和艺术能力提升。与中班、小班的幼儿不同, 大班幼儿艺术表现欲望开始增强, 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基于中班和小班的美术学习, 大班幼儿已经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手工技能和审美方式, 在美术创作中能够不受技能的限制, 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来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思考, 形成有个性的美术作品。针对这个年龄层的幼儿, 要关注对其创造力和艺术能力的提升, 引导孩子创造性、探索性的绘画, 让幼儿感受、发现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丰富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让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并能围绕一定的创作主题进行创造性想象, 表现事物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真正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发挥想象思维, 增强创作自信心。

二、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

1.营造轻松的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 就像是一位隐形的教师, 它对于幼儿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安全自由的创意美术教学环境, 能够使他们的情绪处在最佳的状态, 保持身心愉悦;而紧张的教学环境难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让幼儿一直处在焦虑、压抑的状态。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大班孩子自由的创作形式、自由的作画方式, 有利于他们思维的激活和表现的大胆;同时, 平等的师生关系, 也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主表现的意识, 使作品呈现的个性化。因此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幼儿更好地完成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营造趣味的创意环境。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也是培养一切的开始, 是幼儿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大班幼儿对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才能提高其创意美术教学的效果, 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情绪、情感, 为其营造轻松、有趣、生动、真实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环境, 为幼儿提供多样、开放的材料工具, 激发幼儿的兴趣, 支持幼儿富有创意的探索、操作, 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使用多种工具, 运用多样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和童趣的作品, 以期取得最佳创意效果。

3.活动创意贴近生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 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和逻辑思维的推导, 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特别是针对好奇心强的大班幼儿来说, 更需要多样化, 从不同角度刺激想象力的创意美术活动, 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一切创意思维都来源于生活, 在实施这些活动时, 教师应选择与幼儿园大班孩子生命律动合拍的内容, 唤起幼儿的联想, 催生幼儿的创作动机, 让幼儿在创意美术中童真灵动、创意飞扬。

三、结束语

创意美术活动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 不断地提升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 让孩子初步感受和发现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通过自主探索, 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形式, 培养幼儿乐于探究、想象和与生俱来而又潜在的创造力, 为新一轮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翟艳.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大班科学奇特的花草教案 篇11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花草幼儿是经常接触的,对它们的特征也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小朋友接触得较少,了解的也较少。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这些花草的奇特之处。

根据《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设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参观“花草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奇特花草。

1、介绍含羞草和睡莲(通过触摸、观看了解含羞草和睡莲的奇特之处——会模仿人的动作和表情)

2、介绍猪笼草和捕蝇草(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猪笼草和捕蝇草的奇特之处——会捕猎)

3、介绍芦荟和百合(通过幼儿之间相互说说,了解芦荟和百合的奇特之处——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第三环节是幼儿操作,通过匹配题的练习,巩固幼儿对这六种花草的认识。第四环节:小结,激发幼儿有进一步探究奇特花草的欲望。

本次活动,我把重点定为认识六种奇特花草,难点是了解它们的奇特之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有奇特花草的存在,认识6种奇特花草。

2、通过多媒体介绍及匹配题的练习,能区分6种奇特花草的奇异之处。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花草展览会场景

3、一盆含羞草、芦荟、一束百合

4、幼儿操作匹配题每人一份、铅笔每人一支

四、活动过程:

(一)参观花草展览会,引起幼儿兴趣。

这些花草你认识吗?知道它的名称吗?用手轻轻地去摸一摸,用鼻子去闻一闻,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点,通过参观花草展览会,让幼儿在常见的花草中发现含羞草,了解含羞草的奇特之处,对含羞草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其他的奇特花草,为下面的环节作准备。)

(二)介绍奇特的花草

1、通过“摸”,了解含羞草和睡莲的奇特之处

小朋友在花草展览会中发现了一种植物,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当小朋友用手去触摸它的叶子时,它会象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把叶子合起来,过了一会儿它又会打开。所以,人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含羞草)

小朋友,你见过会睡觉的花吗?(播放多媒体,同一场景、同一莲花,白天和黑夜的不同形态,让幼儿通过对比的形式,清楚地了解睡莲的奇特之处。)

总结,含羞草和睡莲它们的奇特之处在于会模仿人的表情和动作,会害羞和会睡觉。

2、通过“看”,了解猪笼草捕蝇草的奇特之处

人会捕猎,动物也会捕猎,它们是怎样捕猎的呢?(动物们用爪子抓、用嘴咬,猎人们用枪打,或者想办法让猎物掉到陷井里)。

你们见过会捕猎的花草吗?(播放多媒体,介绍猪笼草、捕蝇草的外形特征及捕猎方法。)

刚才看到多媒体中的猪笼草它长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刚才看到多媒体中的捕蝇草它长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总结,自然界中有一些奇特的花草,它虽然没有手,没有脚,但它通过自身的形态、生长环境等等,就有一些奇特的本领。

3、通过“说”,了解芦荟和百合的奇特之处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教室里自然角上的一盆芦荟)它有什么用呢?(幼儿相互说一说,最后播放多媒体,芦荟种植园、芦荟加工厂,介绍芦荟的作用。)

哟!芦荟有这么多用途,不光能美容还能治病、还能吃。那是不是每一种花草都对我们人类有益呢?

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出示一束百合)。百合花虽然很漂亮,但不能用鼻子多闻。因为百合花中有一种物质,人多闻了以后会失眠、恶心,对人们的健康有害。

总结:其实,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花草有特殊的本领,有的对我们人类有益,也有的对我们人类有害。(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个环节中。我依据科学课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匹配题练习

1、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奇特的花草,他们有哪些奇特之处,你们了解了吗?好,老师这里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匹配题,要求你把上面的花草和下面的它的奇特之处连在一起,会吗?(幼儿动手操作)

2、评价。(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为突破难点而设置的,到这一环节结束,目标2也就落实了。)

(四)、总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奇特花草,知道了她们的奇特之处。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奇花异草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呢!所以,小朋友们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早日去发现它们的秘密。(这一环节完成了目标3)

附:幼儿操作题

请把相关的连在一起

花草总类(图片表示)相关的奇特之处(图片表示)

含羞草人呕吐

睡莲苍蝇

猪笼草人在美容

捕蝇草昆虫

芦荟睡觉

上一篇: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查报告下一篇: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