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几的应用题》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材中, 这是第一次出现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这个知识点看似简单, 但要真正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减去的究竟是哪一部分, 还需要学生经历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因此, 这节课我们尝试翻转课堂, 在通过微课前置性学习后, 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减去的究竟是哪一部分”这个学生思维提升的难点上。

在“玩”中学, 体会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设计前置性微课的关键在于, 能够找到微课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衔接点, 因此, 微课中一般以方法和策略的学习为主, 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 将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堂新知识的解决过程中。

在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几的过程中, 学会“一一对应地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呈现各种不同的摆法, 让学生体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再进一步解释“一一对应”这种摆法的好处。仅这一个环节就会占用20%~30%的教学时间。因此在设计微课时, 我们设立了这样的微课目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摆法, 从无序到有序, 掌握“一一对应”的摆法并感受这种摆法的优势。

微课中, 先展示一个师生合作玩抓花生和栗子的游戏。人物间的对话和多种摆法的呈现, 能够唤起学生对前面学习“移多补少”时所用的“一一对应”摆法的回忆。接下来, 再让学生在家里结合身边的物品一同体验这种摆法, 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操作完全是多样化的, 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加以对比, 积累“摆”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而掌握这种摆法的好处——它能够将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清楚, 一个对着一个摆下去, 一眼就能够看出谁多谁少。通过微课学习反馈单上学生展示出来的摆法, 看到学生确实通过微课的学习学会了这一方法。

微课学习到的摆法, 究竟是模仿还是真正掌握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理解了这种摆法的优势?在课堂中我们注意观察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 在摆的过程中, 所有孩子都能一一对应地去摆一摆, 无一错误, 而且能够用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摆法能够比出谁是多的那一部分”。借助这种操作的过程, 学生在家学习完全能够掌握一一对应这种摆法, 课堂可以放手。微课的前置性学习让我们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分散本节的一个操作难点,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问”中想, 引发学生走向思考的关键点

当学生在微课中已经轻松地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后, 带来的必然就是上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改变。这一变化是充分尊重学生前置性学习的结果。在微课学习反馈单中, 针对“记录游戏的过程”这一要求, 100%的学生都是用“一一对应”的画法进行记录, 用画三角和圆圈这种符号记录的较多, 说明学生有较强的符号意识。在记录中有的用虚线分成了两部分, 即相同的部分和多的部分, 少数学生还在符号下面注明了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

通过微课的学习, 学生掌握的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摆法, 真正去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需要探究列式的原因以及减去的究竟是哪一部分。在课堂上, 仍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微课的前置使得这种深层次的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可以更充分地展示出来。因此, 我们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这样两项:一是通过学习反馈单的情况,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回顾微课的过程, 了解学生对“比多、比少”问题的具体困惑所在, 并在生生交流、质疑、解疑中加以解决,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二是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算一算的过程, 进一步观察分成的两部分, 并结合减法的意义进行理解, 并解释减去的究竟是哪一部分。

改变后的教学目标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真实, 课堂重点解决的是学生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下面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师:在微课中, 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 (回忆) :花生比栗子多了多少个?

师:怎么解决“花生比栗子多了多少个”这个问题?请同学来讲一讲,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谁既能听出问题又能及时补充, 有疑问大胆提出来。

生 (上台演示并讲解) :先将花生与栗子一一对应地摆出来, 再将花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栗子同样多的部分, 一部分是比栗子多出来的部分。

师: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8-5=3 (个) 。

课堂中, 让学生将已经知道的内容说出来, 将不知道的地方问出来, 才会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显然, 课堂中学生对这个问题达到了“列对算式, 并算对数”的程度。这是否就代表真的学会了?此处教师充分进行质疑, 让学生在不断回忆与争论中将问题引向深入。

师 (追问) :为什么用减法?

生: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 剩下的是多出来的部分, 就是用减法计算。

师 (继续追问) :从哪个整体中去掉的?

生:是从8个花生中去掉的。

师 (疑问) :从8个花生这个整体中去掉了什么?

生:5个栗子呀!

师 (稍作停顿后质疑) :是5个栗子?

此时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认定就是5个栗子, 不然怎么算出花生比栗子多的部分。有的学生说花生就是一个整体, 去掉的是花生, 不是栗子;还有学生说花生里面去不掉栗子……

课堂中学生真实的表现源自教师不停地追问。可以看到, 学生通过微课学习, 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摆法, 看似学会了知识, 会列出算式, 但在教师的追问中, 有些关键问题是学生没有意识到的, 即减去的部分究竟是什么。而这个盲点正是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课堂教学需要在学生有争议的地方展开。

在“辩”中悟, 促进思维水平向高层发展

前置性微课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的优势在于, 学生可以在微课中掌握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学生真正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的。虽然学生能列对算式, 但是没有彻底地理解减去那部分数量的意义。这值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模糊的关键处”引发他们的思考。

我们来看一下课堂中学生的争论情况。

生1:我认为减去的部分就是5个栗子, 从整体8个花生中去掉5个, 剩下的那部分就是花生比栗子多的部分。

生2:花生中减去的5个, 是5个花生, 里面没有栗子, 减去的部分不是栗子。

生1反问生2:那减去的部分是什么?是花生吗?

生2:不是花生, 但也不是栗子。

此时学生也产生了共同的想法:“不是栗子也不是花生, 那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是个高水平的问题, 它实际蕴涵了等量代换的思想, 减去的那部分是花生替代了与栗子相同的部分, 但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还需要从“一一对应”的摆法中进行分析, 先借助直观图分析, 再进行语言表述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在学生争论时, 教师适时进行了引导:“可以看看刚才用‘一一对应法’摆出来的图形, 想想减去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步:借助直观图, 明确分成了哪两部分。

第二步:明白减去的5究竟表示什么。

通过直观图, 学生看出8个花生里面的确没有栗子,

但是去掉的5个花生和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栗子的数量与花生的数量同样多, 即减去的5实际代表的就是栗子与花生同样多的部分, 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思想。这一步回归了减法的本质, 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这样, 前面学生出现的辩论点, 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了。

第三步:完整地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复述。

经过讨论, 学生会明确减去的部分是什么, 还需要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语言习惯。

在课堂上, 学生在多方面的意见和思维碰撞中, 对数学知识从开始的一知半解, 到逐渐地在讨论、辩解中有了正确的认识, 从数学概念来理解5的含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两种“比”法。一是比较大小,二是比较倍数。教学时,我先用50千克比40千克多几分之几为例,引入课题。先让学生求50千克比40千克多多少千克?再来讨论多几分之几?多百分之几?在解决了第一个比较“多10千克”之后,再来理解第二个比较“10千克是40千克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对比“40千克比50千克少百分之几”与“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几”的不同。这里的难点是比较倍数时,前者是拿10千克和50千克比倍数,后者是拿10千克和40千克比倍数。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标准的.不同,结果不同。

通过对两种比较的讨论,理解。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理解较好,为接下来学习例题打好了基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3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

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 红旗吗?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1)这个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2)第二个条件是什么?(3)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师: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4、出示例4(2),学生自由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请3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的小红旗。第三个出示三班的红旗比一班的少4面。(2)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 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

5、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 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寻找规律,发现方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计算。

三、拓展运用: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课本25页第1、3题,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 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

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朝阳小学每一年都

会在植树节(4月22日)那天组织我们去植树,今年我们全校种了46棵,去年比今年少17 棵,你们算一算,去年学校种了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4

2、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红花评比”的情景图。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理。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4、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5、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作组成的。

6、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将全班分成7组,宣布发放红花的标准

标准为:A、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乐意与同伴交流。C、思维富有创新意识。符合以上任意一个条件的同学将为自己组争夺一朵小红花。

学生准备:学具盒。

7、时间分配

引探准备:5分钟。引探过程的实施:20分钟。引探总结:3分钟

引探实践:12分钟

二、说理念和创新。

引探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质疑。”“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点拨者。”这与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相吻合的,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以生活为背景,以探究为主导,以评价的结果为教学所用”的思想。在学法上则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本课设计中,我紧紧围绕学生的“红花栏”,上面清楚的反映学生平时所得的红花数,并根据各自所得的红花,很自然地引出“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的问题,学生还能用自己的红花和她们俩的红花的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2、在“引探”的课堂中,让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是“引探”教学的基石,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选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权利,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课设计中,我从“红花栏”中抽出两名同学------伍眉和来思雨,让同学们她们的红花数提出问题,(1)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

(3)来思雨还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的问题不同,是整个课堂很热烈,也很丰富,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3、采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在本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把学生分成7个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每一组进行发放红花,等到整节课结束时,我让学生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的发现,使整个评价结果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引导和探究。

(一)引探准备

摆学具:

1,屏幕上出示●●●●●,同学们在下面摆一摆,在第二排摆的▲和●同样多。

2,要求第二排摆的▲比●多三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直观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

体的多少,这样的设计抓住了新旧知识点的连结,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引探过程。

1、课件出示全班同学“红花栏”,说说自己得了几朵小红花。

2、用课件抽出两名学生所得的红花

来思雨:

伍眉:

3、观察两名同学的红花数,提出问题

(1)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

(3)来思雨还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动手摆一摆,同伴一起解决问题。

5、汇报结果

(1)伍眉有7朵,来思雨有4朵,从伍眉中去掉和来思雨同样多的4朵,剩下的伍眉比来思雨多的部分。7-4=3(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的,也就是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7-4=3(朵)

(3)和来思雨差几朵和伍眉一样多也就是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7-4=3(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边摆学具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摆学具时仍然是来思雨的红花和伍眉的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把伍眉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与来思雨同样多的部分和比来思雨多的部分,这样动手不仅突出了谁与谁比,谁比谁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重要现象:来思雨比伍眉少和来思雨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实际上也是求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这不仅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探总结

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方法:要想比多少,先把大数找,去掉同样多,多几就知道。

(四)引探实践。

1、自己所得红花和这两位同学的比一比。

2、教材p72,p73的“做一做”

3、教材p74练习十三第一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安排本着多形式,异要求,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理解,通过自己和别人的红花数的比较从而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五)、引探评价。

看看每个组所得红花数,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说板书设计。

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1)、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

7-4=3(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

7-4=3(朵)

(3)、来思雨还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5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可以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

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进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中和○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6个)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哪部分是△比○多的?(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指)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可以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问:△比○多几个?(4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2、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哪种碗的数量多?我们可以把蓝碗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自己看图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蓝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花碗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花碗多的)

问:蓝碗比花碗多几个?(3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比较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那么怎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3、教学例3

(1)了解题意

板书: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指定一名同学读.

请一位同学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出12只白兔图(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另一张上画5只.)和7只黑兔图.两幅图的背面(白色)朝外.

上面的一张表示12只白兔(在白纸条的左面写上“白兔:”,白纸条的上面画上括号并注明“12只”)

下面的一张表示7只黑兔(纸条左面写上“黑兔:”纸条下面画上括号并注明“7只”)

在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下面画上括号并注明“多?只”

(2)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问:怎样求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怎样解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问:白兔和黑兔比,谁的只数多?(白兔只数多)

白兔的只数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

黑兔是几只?(“7只”,老师把黑兔的纸条翻过来.)

白兔的哪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学生来指,老师把7只白兔图翻过来并在7只白兔图的下面写上“和黑兔同样多”)

哪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学生来指)

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想?(从12只白兔里面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应该用减法计算.)

怎样列式?

板书:12-7=5(只)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看图加手势说明)

指定一个学生答题,老师板书.

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

老师把表示5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以次验证计算结果正确.

问:刚才这道题我们是怎样分析的呢?

学生随老师复述分析过程.

(从题中可以看出,白兔和黑兔比,白兔的只数多,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从白兔的只数里面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3)质疑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图片“做一做”.

学生自己读题(两遍),指定一名学生说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同桌互相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最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指定一名学生说答案,集体复述分析过程.

2、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1)公园里有18盆红花,10盆黄花.红花比黄花多几盆?

(2)王村小学一年级有26个男同学和20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个?

(3)一年级展览作业.第一行摆9本,第二行摆12本.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多少本?

3、计算各组夹豆的个数相差多少.

出示课前各组夹豆情况统计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6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男女生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是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3个与前面的5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8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5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四班比三班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答非所问,这证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的还不够深刻,我在教学重点的突出上还是不够明显。

2、在课堂中我过多的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得不够。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7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由数学网提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等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难点: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首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能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认真自学。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2.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按自学指导的提示认真看书学习。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1.完成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2.将自学中遇到的疑惑记录下来准备全班交流。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检测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纠正反馈指导

(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2)全班交流自学指导及自学检测中的问题。随机抽取同学当小老师讲解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他同学质疑、反馈、点评。

(3)全班交流汇报,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2.合作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学法指导: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统一的意见。(3)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本组方法或探索过程。(4)其他小组反馈、点评、补充。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1:确定单位“1”

预设2:再找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那个数是几

预设3:列式计算

点拨语: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指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的解题方法是:首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那个数,然后用多的那个数除以单位“1”的数,求出百分数就可以了。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就是指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多少人,再算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3.谈话: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列式:540 ÷480-1

=112.5%-1

=12.5%

答: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2)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3)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能力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下面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4页第9题。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4页第10题。3.完成课本自主练习4页第11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展示交流、订正、改错。

课堂总结:这节课通过对百分数

(二)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

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大家学习的都不错,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组。

附:板书设计

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1.(540-480)÷480=60÷480=0.125=12.5% 2.540 ÷480-1

=112.5%-1

=12.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篇9

教科书第61~6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快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1.口算: 34+3= 80+17=53+20= 4+75= 61+8= 20+52=20+35= 48+50= 直接说出答案.2.导入新课.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二.新授.1.操作: 1)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 3)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多多少人?” 板书:24—20 =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 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板书设计

上一篇: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题下一篇:四个白手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