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洲与大洋教案(精选6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
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关于“”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教学过程 〉: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 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 “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2月27日——正月初十,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低调宣布购买中国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司(BounteousCompany Lta.)35%的股权,该公司正是中国大陆101家好又多超市的经营者。显然这个日子的挑选颇费苦心——彼时,人们正沉浸于新春余温中,无暇顾及其他。
尽管有着精心挑选的日子,但全部金额涉及10亿美元,被誉为“中国零售业的第一大并购案”还是引起了业界的众多关注。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早有业内人士指出,好又多被并购是大势所趋,关键是卖出的时间、对象和价格;其二,好又多之所以长时间叫卖不成功,关键在于其希望能够整体出售,因此,无论是沃尔玛还是家乐福,甚至中国联华,一旦收购好又多,将会彻底改变中国零售业现有格局;其三,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长期称霸零售业,但其在中国市场却经历了“十年落后的尴尬”,此番并购标志着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出现了重大转折。
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台湾诚达集团在大陆投资的子公司,从1996年进入大陆市场以来,一直从事连锁超市经营。目前好又多旗下拥有连锁超市门店101家,其中直营店31家,主要分布在16个省的34个城市,网点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在广州、成都、厦门、上海等城市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005年营业收入达到132亿元,在中国连锁企业中排名第15位。
但如此一个光彩夺目的美丽“姑娘”,也并非如外表般光鲜。
由于一心想嫁入豪门,好又多把握住先入之机,不计一切代价进行数量扩张。如今其门店数量虽然足以为傲,但在门店布局、门店产权以及门店盈利状况等方面却有着诸多难言之隐,以至于早在2002年就传闻“待嫁”。因其艳丽的外表,也曾引来无数的“倾慕者”,遠有家乐福、华平基金、特易购,近有中国联华、沃尔玛等“豪门追求者”。一方面,由于好又多要价过高;另一方面,好又多光鲜外表下的难言历史使得众多追求者难以接受。
沃尔玛与好又多的传闻已有3年之久,却一直毫无进展。直至2006年10月,传闻声称沃尔玛将会出资10亿美元分批、整体收购好又多中国所有门店,其中首期将会收购好又多31家直营门店;未来3年内,将会完成好又多100余家店面的整体收购。然而直到2006年年底,这样的传言仍然只能是传言。
但这一次,传言终于不再只是传言。
沃尔玛与好又多这场“渐进式婚姻”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进展。虽然这样的结合多少有点令人意外,但细心琢磨之下一切却又在意料之中。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沃尔玛收购的是好又多35%的股权,而并非传闻所涉及的31家直营门店。同时,未来3年,好又多方面将对非直营店进行产权清理、门店整改,清理整改完成后,沃尔玛将会增持至控股或100%收购。
意料之中的是,从“收购盈利门店”到“收购股权”,沃尔玛以“以退为进”的方式使其“渐进式策略”得到继续延伸。本质上,灰姑娘好又多的过去历史仍然是贵公子沃尔玛心中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渐进式策略”对于沃尔玛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可进可退优势
笔者一贯认为:好又多是早晚都要卖的,关键在于卖的对象和卖的方式以及价格。
好又多主要股东诚达集团是首批到大陆投资的合企,投资总额现已超过2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塑胶、电子等行业,投资好又多超市只是其中的一个多元化产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结局。此外,为了抢占网点资源,好又多在大陆的扩张异常迅速,但门店盈利状况却并不理想,以至出现门店产权复杂、资金链紧张、零供关系不良等问题。“套现”只是时间的早晚。
好又多卖的对象主要取决于卖的方式。对于众多潜在买家来说,101家门店既是一块垂涎三尺的肥肉,又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好又多自身对此再清楚不过,唯有整体出售才能卖出一个好价格,否则部分亏损门店将变得毫无价值。因此只要是愿意整体收购好又多的潜在买家都是其卖的对象。
沃尔玛前期提出第一阶段只是收购好又多31家直营店,而这是好又多最优良的资产,剩下的门店将会使好又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方陷入谈判的僵局。
如今的结果,看似沃尔玛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事实上沃尔玛使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该策略既是其“渐进式策略”的延伸,同时又保证了“进可攻,退可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既然好又多不愿单独出售状况好的门店,沃尔玛又不可能收购产权不清的门店,那么不提收购门店,以收购股权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终极目的,至少可以保证好又多不会落入他人之手。
2.好又多必须对其非直营店的产权进行清理、整改,清理整改完成后,沃尔玛才会增持至控股或100%收购。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好又多的整改成果必须得到沃尔玛的认可,其次沃尔玛可能全部收购,也有可能只是增持到控股。
3.沃尔玛第一阶段只是收购了好又多35%的股权,后续收购期有3年之久,如果出现意外,沃尔玛即使退出也不至于遭受太大的损失。
资金、时间优势
沃尔玛在本次收购中,占据了资金和时间的优势。
资金上,其一,好又多一开始在海外标价出售,估价可达20亿美元,如今就算完成全部收购,业内人士估计沃尔玛付出的总金额也就10余亿美元。其二,沃尔玛第一阶段收购好又多35%的股权,据悉收购金额约2亿美元,按照这样的比例估算,好又多全部交易价格才不到6亿美元。总之,不论后期结果发展如何,沃尔玛以2亿美元获得好又多1/3以上的股权,占到了资金上的优势。
时间上,沃尔玛获得了35%的股权,暂时至少可以稳住好又多,但在外界看来,好又多已经贴上了沃尔玛的标签,以后除了卖给沃尔玛,好又多是不可能再卖与他人:更有甚者,只要好又多一天不整改到沃尔玛收购的要求,沃尔玛就不会履行其收购剩余股份的义务,时间一久,好又多是不卖也得卖给沃尔玛,至于后期的交易金额,恐怕还有得商量。
资源共享优势
近年来,沃尔玛在亚洲市场的情形不容乐观,先后退出日本、韩国、印尼、香港等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高速发展使之成为沃尔玛在亚洲市场成败的关键。但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10年以来,由于过于谨慎和呆板,错失许多的发展良机。截至2007年年初,其在中国市场拥有门店73家,其中包括68家购物广场、3家山姆会员店和2家社区店,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其竞争宿敌家乐福在中国的93家门店。加之零售业的优质网点资源日益稀缺,使得沃尔
玛在中国市场乃至亚洲市场的战略目标实现显得遥遥无期。如今沃尔玛通过并购好又多,使之在中国市场能够与好又多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跨越式发展。
好又多能够为其带来的资源共享优势主要体现在:
1.门店资源优势。尽管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拥有门店达73家,但其在分布上却呈不合理状。玉溪、扬州、晋江等二、三线城市已经进入,反而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则才刚刚起步,广州市场更是至今尚未進入。并购好又多后,沃尔玛将会获得大量的门店资源。以广州为例,虽然沃尔玛尚未有店面,但好又多却拥有10余家店面,并且在广州市场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位置,正好弥补了沃尔玛门店的不合理分布。
2.供应商资源优势。资料统计,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年采购量大约为20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而好又多在中国市场拥有101家门店,其背后拥有一支强大的供应商团队来支撑,作为企业的商业机密,好又多很大一部分供应商资源是沃尔玛梦寐以求的,二者合并所带来的供应商资源共享效益将是巨大的。
3.信息、物流资源优势。沃尔玛作为享誉全球的零售巨头,其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同样名满世界。但在中国市场,由于长期以来沃尔玛门店数量不能形成规模,以至于其信息系统和高效物流尚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十分之一。并购好又多门店后,沃尔玛门店数量将达近200家,其信息系统和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将凸现其强大功能。
4.市场运作优势。长期以来,沃尔玛经常被业内人士用来与家乐福相比较,以凸现沃尔玛对中国市场“本土化”程度不够,操作手法过于谨慎,缺乏灵活手段。与此相反,十余年来,好又多在大陆市场的发展经验可用“机智灵活、八面逢缘”几个字来形容。二者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为沃尔玛带来更多的市场运作启示。
尽管在这一场“渐进式婚姻”中,相对于好又多,沃尔玛已经获得了一系列的暗藏优势。如果运用得当,中国零售市场的格局必将因此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正如西方谚语所说:硬币有两面。“渐进式婚姻”可能给沃尔玛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首先,经营模式差异。相对于中国零售企业向上游供应商索取利润的普遍经营模式,沃尔玛一贯坚持薄利多销、获取进销差价利润的做法。沃尔玛与好又多必然面临经营模式差异上的整合。此乃风险之一。
其次,企业文化差异。沃尔玛以崇尚工业流水线式的企业文化著称,而好又多的企业文化则更具有中国特有的人情味和灵活性。二者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整合乃沃尔玛可能面临的风险之二。
再次,不确定性因素。沃尔玛在未来三年内需要收购好又多进行产权清理、门店整改的非直营店。期间可能面临太多的不确性风险。全面收购后,沃尔玛需要面临对好又多门店的整合,能否实现盈利7能否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这一切都是其可能面临的风险。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的沃尔玛已不容顾左言右,瞻前顾后。唯有千里征途,始于足下;如若狭路相逢,则需要更多的勇者气概。
(文章编号:2041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
?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森林密布 B.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覆盖
?C.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空气折射了太阳光,使地球呈现蓝色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图案。图1所示的枕头上就有世界地图,据此回答2~4题。
图1?
2.在“枕面地图”中未能示意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3.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示意的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4.图中的甲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
?A.格陵兰岛 B.伊里安岛 C.加里曼丹岛 D.马达加斯加岛
?读下面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回答5~7题:
图2
5.这四个大洲中,被三个大洋包围,终年冰雪覆盖,且唯一无人定居的是( )
?A.(A) B.(B) C.(C) D.(D)
6.大洲B与D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近日,非洲国家肯尼亚商场发生恐怖活动,我国一名公民遇难。要查找肯尼亚在哪里,应该到图上哪个大洲找?( )
?A.(A) B.(B) C.(C) D.(D)
8.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
A B C D
图3
9.从图3可以看出,陆地相对集中在( )
?A.北半球和东半球 B.北半球和西半球
?C.南半球和东半球 D.南半球和西半球
10.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和太平洋 B.南极洲和北冰洋?C.亚洲和北冰洋 D.大洋洲和太平洋
?读下面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12~13题:
图4
12.图中的大洋E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3.对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叙述错误的是 ( )
A.B是海峡 B.D是岛屿 C.A是岛屿 D.C是半岛
?世界的大洲中,有的完全连在一起,有的“手拉手”,有的被海峡分开,没有连在一起。读下图四个大洲的轮廓,完成14~16题
图5
14.图中四个大洲中,唯一不与其余三个陆地上相连的是( )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1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2.4,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老师按顺序依次出示各大洲拼图,完成七大洲分布雏形。
师:请大家阅读图2.5。(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
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
二、七大洲四大洋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游戏:拼图游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各大洲名称的由来。然后参考课本地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了解各大洲英文写法。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利用大屏幕明确教学目标:地球海陆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大洲的界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这一课的媒体资源链接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
其次,运用PPT课件学习大洲的界线,直观而又具体,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地理大洲与大洋教案】推荐阅读: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09-13
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11-23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案06-11
大洲和大洋公开课教案03-10
七年级《大洲和大洋》的优秀教案设计07-15
大洲 大洋学案09-10
七大洲四大洋英语06-16
大洲和大洋练习题07-25
大洲和大洋的教学设计11-23
世界地理大洋洲课件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