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论文(推荐11篇)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属于重头戏,发挥着带头育人的作用。因此,大力创建符合小学特点的校园文化,既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让身心正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氛围下,受到德智体美素质教育的熏陶,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但目前许多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一边是“高高悬挂”的校园文化基调,一边是收效不大的学生素质教育,这给我们的校园管理者留下了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就如何在新时期,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背景融会贯通,保持步调一致的协同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谈谈看法。但个人观点肤浅,有不妥之处,还请行内同事多多指正。
一、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背景的关联影响
(一)存在共同的教育目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质建设(如环境、设施)、活动建设(各种体育文艺活动)、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通过上述四个方向的建设,形成动态发展的校园文化,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传递、多样化知识传授,开发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产生在国家对教育事业重大变革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可能产生的。其背景所倡导的`教育内容,也包括德、智、体多个方面,比如,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等等素质教育。最终要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以及扎实的文化素质。
(二)相辅相成与相互作用
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小学生个人兴趣和潜能开发。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的各种文化活动平台,成为素质教育实施实实在在的载体,比如,标语文化、口号文化,举办的各类讲座,各项文娱活动等,不但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还有助于学生特长发挥、兴趣爱好培养和行为习惯规范,对提升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反过来,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同时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无形中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层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郁,校园文化建设条件越发成熟。
二、如何实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要推进小学素质教育,还需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操作方法:
(一)提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现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认知理解不到位、发展内涵不深厚等现象。校园管理者需在后期建设中,加以克服和改进,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认为现代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观念。应将其列入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校园管理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组织、同实施、同检查、同督导。
(二)改变在建设资金投入上的不舍得
要解决因建设资金短缺,小学校园育人环境不够优美等问题,需拨发专项资金,加大投放力度。不过分追求奢华的校园硬件设施,要与小学特点与优势相结合。破除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好,校园文化就浓厚的错误观点。这在现实中,有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建设一流的贵族学校,校园文化,是无法与百年老校相比的。
(三)强化文化建设软件
关键词:书法教育,校园文化,实践,研究
围绕书法特色教育,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 形成共识
书法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今天科技发展逐渐走向无纸化的情况下, 书法在传达感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尤其是书法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对于学生意志的磨练, 情操的陶冶, 良好习惯的形成, 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的开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书法教育和书香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积极打造书法特色, 既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更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是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师生特长, 培养多层次, 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二、校本课程建设落实书法教育
书法教育需抓课程落实, 我们把书法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课堂教学是书法教学的主阵地, 是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 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主渠道。我校的书法教育结合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和规定, 主要通过三个层次开展: 一是每学期用两个月对学生进行30分钟集中书法练笔指导。二是扎实抓好每一节写字课, 从铅笔、钢笔到写字的姿势, 执笔的位置,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三是抓好书法提升班培训。学校成立了软笔书法特长班, 学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给学生上课。这样既使每个学生都基本掌握书写的姿势和要求, 同时又能使喜欢书法的学生更进一步得到质的提升。这样三年教育实践下来, 书法对我们师生都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墨香育人, 彰显书法特色
营造书法教育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校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建设了以书法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教育环境。
1. 净化语言文字环境。学校在教学楼醒目处张贴“一笔一划练好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的校训, 楼梯口、过道旁都张贴“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教室外墙布置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 每个班教室内墙都开辟有“书法展示园地”, 本学期还将学生假期的书法练笔悬挂于教学楼走廊上。这样做,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更激发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2. 美化书法创作室。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 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 陈列有关书法家碑帖, 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 以陶冶师生情操, 激发书法兴趣。
3. 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书法画廊。我们装裱师生优秀书法作品, 悬挂上墙及打造书法长廊, 美化校园, 丰富内涵, 增添人文气息。
4. 名人效应, 激发兴趣。学校抓住机遇, 每年都邀请区文联书画专家来我校与师生现场联谊书写, 让师生零距离与书画家们接触, 感受书画家创作的过程, 让全体师生进一步了解书画实践知识。
5. 每年利用艺术节组织举办主题性书法展览, 向社会及家长开放, 提升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的知名度。为了使书法能够成为七小师生的一种兴趣, 一种习惯, 一种生活, 学校通过每年书法艺术节, 为师生搭建多彩的舞台, 小书法家和老师一同泼墨挥毫, 写下了自己人生的真谛。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 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 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翰墨飘香, 书法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学校的书法教育已初见成效。三年多来, 我校师生的书写有了较大提高, 学生作业书写逐步趋向于美观整洁、正确流畅, 学校书法热潮持久, 提升班的小学员表现尤为突出, 在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举办的书法比赛中, 我校师生屡获佳绩。荣获国家级奖51人次, 省级奖65人次, 市级奖55人次, 区级奖32人次。同时, 我校几位老师已被碧江区书法协会纳为会员, 并有部分老师的书画作品及文章刊登在《碧江教育》刊物上。今后学校将书法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发展学校文化互相依托, 互相促进, 不断优化校园环境, 推进学生素质不断发展。
五、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近三年的摸索探究,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还困惑着我们,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和探索。
1. 挖掘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如何进一步挖掘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 为培养“美丽学生”“美丽教师”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转化为校园丰富的精神文化。
2. 研究的发展方向。书法艺术, 博大精深, 书法教学, 也是任重道远。书法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将是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所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得到加强、提升, 也会是开展改革研究的难点所在。
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
音乐作为人类艺术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生活、情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音乐教育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优良品格,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识谱、演唱、乐器、音乐欣赏等融进了课堂,丰富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比如说,一些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演唱技巧的教法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忽略了音乐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引导,教师应该明白,学生学会唱歌的技巧是次要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歌唱家,而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欣赏美好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精神状态。
二、音乐教育应该注入生气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发展,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正是活泼好动的,因此,教师也应该在音乐教学中注入音乐的生气,并将音乐注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使学生的生活音乐化,使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够有精神愉悦的表现。比如说,教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童谣的教学,就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愉悦的精神状态。童謠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歌曲,主要特点为曲调简单、韵律欢快,歌词的取材贴近生活且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这些特点使得童谣具有教学价值,且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童谣的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是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活力的首选。同时,童谣的学习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张茵.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
梁敏
课改,小曲好唱口难开。“课改”实验,层层推开。隆重见于礼堂、广场者多,扎实操作于课堂者
少。是领导不重视?那数以万金的电教设备何以堂而皇之“摆设”?是教师不热心?那礼堂、广场怎能座无
虚席?―― 其所以然者何?“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叹只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依旧不见当
年的教师。今天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怎样解开昨天的桎梏,这一张旧船票已经不能登上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客船。”
教师,光环下步开怪圈。汉文化的故纸堆里,唯圆圈颇为夺目。从阿Q至死不放弃画个圆圈的宿愿,到民族舞蹈语汇“拧倾曲圆”的特征,再到“某名师名家名某某”光环照耀的满足,从物质到精神,从行动到心理,无不渗透圆圈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修复尊师重教的民风,至九十年代成效喜人。手捧教书俸禄者更是高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颂歌;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给师长们献上了一顶顶“教杠”“打锭子高手”的桂冠 ―― 年深日久,尊师重教的光环罩住了中小学这块圣地,一部分教师则不自觉地从“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上找到了“私塾”里遗老遗少的感觉,步入了拣起传统抗拒现代的怪圈:手里捧着满载民主的社会、人文科学的教本,但对学生动辄得咎;口里不绝于逻辑推理,眼里却无视学生活动的逻辑 ―― 因为课堂上我说了算,师道尊严;世纪之交接轨国际,要求充电,“高手”却强辩“我先前阔过”,是“独木桥”上的`过来人,掩饰素质上的“癞疮疤”―― 讳疾忌医;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惊雷要炸开课堂堡垒,要求课堂耕耘者“精耕细作”,讲究职业技能,“教杠”则自诩为“咬得到耗子的好猫”而嗤之以鼻――抱残守缺,维护既得利益;课标取代了大纲,课改汹涌而来,涤荡传统中的污泥浊水,“高手”“教杠”“好猫”埋怨课标脱离实际,笑“城里人叫条凳是长凳”,仇视课改能者――抵触课改,平衡自身的失落,维护师道尊严。从阿Q画圈到现代某些人追圈,时间的流驶似乎给我们更多的是悲哀!
农耕,胚胎了狭隘保守。我国的国情是农业穷国办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小学教师槛低、量大、质劣;教师劳动与农民劳动的粗放型特点一样,高耗低效、广种薄收,这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可避免。近20多年收获的精英,多被留学、外企、大公司、机关吸去,“独木桥”上的“尾巴”,甚至“独木桥”下的人为谋生、跳“农门”进入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甚或昨日摆摊租店者、村上协助治安者、躬耕垄亩者,今日可能被一声召唤坐上教师席,明日还可能转正,后天还可能当上校长主任什么的,全在乎撞上机遇,攀上官员,这样才对付了“普六”“普九”。90年代后期始,更有初中毕业证都拿不到的学生才被吸去读三年制中师或五年制小教专科,结果是师资学历上去了,起点下来了。再说,这些新生代、后新生代,上了教学岗,心系福利保险箱,恨不得立即卸下沉重的经济包袱。可是曾经供养他上学的家庭,将经济重担传到他们身上:父母兄弟、还贷偿赊;然后妻子儿子,接踵而至,双肩负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尤感反差而失落。而业余时间,志趣又在输赢大小不论的麻将、扑克上…… 被小农经济浸透了的地域生活和代际参照很低的血缘关系,注定了他们不能产生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要求,更不能在应有的历史高度上理解课改的紧迫性?虽然,亲近孔方兄没错,崇尚科学也必须,二者仅是层次不同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可惜,在科技支撑经济的社会,它们已经不相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小学教师的如此构成
张彦同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系 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有效呈现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析,指出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提升大学生素质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改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到有声有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功能
校园文化是80年代中期文化热中出现的新概念,它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1]其中,它的深层面文化——“价值观念”(校园精神文化,我们称之为“大学精神”)是其核心与灵魂。即体现在校园文化主体身上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与相应的观念体系。它是
1 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和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是围绕着执着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建立起来的精神特质,充满着严格的理性审视和深沉的情感策动。
校园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社会文化的认同与超越,交融与批判,对社会文化的吸收和辐射。二是校园文化主体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独特性与一致性。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主体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创造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是一所学校赖以存在的人文精神支撑,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思维方式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简单的、静态的、片面的、封闭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的一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趋势日益突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否则就不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激发向上、求善、求美的情感和清明刚健的意志,体现了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延伸教育触点,增强教育效果。校园文化的互动性,优化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相处,由教导者转为“切磋者”、参与者,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
2 象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关系。[2]
校园文化以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性发展,因此培养主体完美的个性是校园文化应追求的目的和人文理念。人格的高尚与否,就在于它的道德内涵中是否包含着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及自我完善的能力。校园文化以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创造了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使师生们努力追求美好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未来的建设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接班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有效呈现(1)校园不仅是个教育环境,更是一个文化环境。
在校园文化提出之前,人们只注意到大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文化环境。教育环境是以教育确定的目标和内容来规定的,而文化环境是指校园内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它除了包括教育者的主观努力,还包括更多的客观因素。它与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联系,对其成员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以教育者的主观意志所左右。[3]
教育环境明确地规定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任务,而文化环境中更重视两者之间的群体关系和双向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环境的内容、状态和特性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盛行,人们信息摄取行为愈来愈个体化、隐蔽化,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建设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创造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3(2)校园文化的实践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灌输特征是以教育内容的知识化为前提的,往往以知识传递的完成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以知识而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着的,必须实现知识型向实践型的转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青年大学生是最鲜活的生命本体和最生动的文化实践主体,是校园文化最热情的需求者和最积极的创造者,是最具单纯心理、开拓意识、批判勇气和创新精神的实践群体。校园文化显现出实践性、创造性、严谨性、丰富性的特点。在实践精神的感召下,校园文化洋溢着大学生们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反映了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倾向及个性行为方式的特征、性格、气质,这种创造个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大学生生命主体形象的设计和诠释,又是其知识文化底蕴和潜能素质的外化与彰显。校园文化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育人的环境,又是一个实践的环境。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向实践转变的最有效载体。
(3)校园文化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中对美的培养
有道德并不等于有道德美,比如遵守纪律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当一个人把他当成强加约束自觉地去执行时,他不会有美的体验。而当他认识了纪律同自由的必然联系,并且通过实践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感情,融化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时,就不会感到遵守纪律是一种负担,而会体验到一种高尚的心情,这就是道德美。[4]因此,我们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实现对大学生美的培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准确说是一种园艺文化,4 校园文化主体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相对单纯的审美特质,可以说,校园文化本身便是一种纯美。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其中彰显的美学内涵正可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美的培养的不足。
(4)校园文化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最好形式。
显性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方式,是指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显性教育主要包括学校的正式德育课程教学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各种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日常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条件可靠、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显性教育没能得到及时的改革和更新,面临着理论脱离实际、受教育者的参与意识和务实意识心理增强、社会潜意识心理的渗透加强等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方式。它具有教育作用的广泛性、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育效能的渗透性等特点和优势。它是通过人们易受暗示性和强烈的归属动机等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的,它的作用方式是无意识的。[5]
学校环境是个复合环境,涉及许多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称学校生态环境更贴切。学校生态环境和生态主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可以说“它是由人、活动和环境三个要素构成的”[6],充分体现了人、活动、环境的互动。社会文化进步对校园文化的推进,网络信息的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大发展,校园文化中个体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显现,“你讲我听,你说我干”的格局已被摒弃,而成为追求创新、张扬个性为特征的价值选择过程,归属在选择中得以确立,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在人、活动、5 环境的互动中得以实现。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充分体现在了“大而化之”的环境特质,校园文化是陶治式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最好形式。
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1)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和“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正确的导向,对校内俱乐部、宣传栏、图书馆、校刊、广播、讲坛、论坛等,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浓厚的对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要求,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当今,青年学生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模糊性和选择性,在对多元文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中,他们尤其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
(3)坚持开放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源泉,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校园文化需要不断吸收最新信息,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开放的校园文化,必须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对社会文化中消极的因素应当具有防御能力,防止腐朽思想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漫延。
(4)加强管理,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有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若不加强管理,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一
6 定要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遵循大学生成长的规律,组织好各类娱乐型、学术型、科技型等活动,办好各种校报、墙报、广播、有线电视,以形成健康有序发展的局面。
(5)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及个性培养上起导向作用,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和发展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而作为校园文化中起导向、灵魂作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注释:
[1][3]参见马 恩,《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西安出版社,2002年版。[2]苏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7:34-36.[4]王文,杨平,刘进.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对美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2002.9.85-86.[5] 梅萍,林更茂.论公民道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3.4.24-26.[6] 参见范国睿著《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Building Campus Culture--A Strategy to Promot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7
ZHANG Yan-tong(Dept.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its features and the manifestations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ampus culture,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campus culture, which,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 actualiz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on campus.Key words: campus culture;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relationship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管理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狠抓教育管理,狠抓德育教育,狠抓教学实践,狠抓安全工作,全街道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逐年提高。现结合自己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以,对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优良“三风”的形成。
1、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 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在教学楼前开辟张贴名言警句和励志小故事。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校训、校风等内容,布置在学校中楼前。在操场布置了26副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标语,在校外南北两侧的围墙分别布置了16副以“三字经”为主题的文化墙等,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具有浓郁的学习气氛的教学区便激起学习求知的欲望,身处热闹非凡、加油声此起彼伏的运动区便身不由已加入到运动队伍之中。其次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着力搞好校园文化环境,努力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学校一切建设规划都以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目的,努力挖掘育人因素,精心设置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布置好每一壁墙、种好每一株树、每一根草,让每个角落都会说话,每一块绿地都能育人,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在富有启发性的优美环
境中,学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以寒暑假、重大节日和各种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性教育活动,如庆祝元旦活动、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教师节、迎国庆诗歌比赛、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每年校田径运动会、手抄报比赛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校工作中,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精细化管理是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三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学校要发展,此三者必须良性循环,缺一不可。这是我几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
二、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努力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设计、教育模式和教育行为,必须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学生文化的研究。当前,与日俱增的报刊、书籍、影视作品进入千家万户,传播着内容极为广泛的社会信息,这固然有着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认识结构,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的一面,但由于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社会文化良莠不齐,特别是流行文化中存在着很多消极因素,而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盲目崇尚社会的时髦和流行。校园活动贫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甚至压抑,学生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只有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之余,更可能地得到良好的文化营养。我们创设校园文化氛围,就是要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比如组建乒乓球、田径、舞蹈、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到自己的小乐园,在教师的精心教导下,他们的技能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陶冶,特长得到了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狠抓文明礼仪教育。学校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从礼貌用语,从学生行走、站立、写字等姿势抓起,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讲座、礼仪活动课,重视学生平时礼仪的检查评比;二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和参与教育活动。通过参与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的庆祝,参与各类竞赛,如出黑板报、手抄报,文艺节目汇演,各类演讲比赛,书画、歌咏大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之有一种亲和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春游、手拉手、社会捐款、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性的义务劳动、小交警、校风校纪监察、社区小联络员等活动,开展“三爱”活动,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四是让学生自己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正确、全
面透视社会,正确看待和自觉抵制经济舞台中消极的“文化垃圾”的侵蚀,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消极现象进行深层的分析和辨别,不断提高自身的批判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逐渐实现学校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
总之,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可展示学校的风采,对内可折射办学的效益。学校应不遗余力地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从而使校园文化充分地发挥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攀登的教育功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培养出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水流中心小学
一、让美术教育担起弘扬校园文化的责任
(一)校园文化内涵浅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主要体现为主体的、实体的空间存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直观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遵循文化的一般规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表层是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园林景观、建筑设施、视觉传播等,是学校给予外界的第一感官;第二层是指行为文化,具体体现为学校师生的各种活动行为,是学校的教学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第三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纪律等;第四层是精神文化,指校园主体(师生员工)的意识形态。两方面内容,一是课程文化,指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其教学;二是课延文化,主要是各种课外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对“真善美”的追逐过程,即求真、向善、臻美的过程。求真,指的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还原教师的“传道解惑授业”之本职。向善,是指学生除了学业之外,还应得到道德礼仪的培养,努力“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臻美,是指追求物性的美、人性的美。真善美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具有建设和展示的二象性,学校通过展示,反映其校园文化的丰富程度。学校展示其校园文化的方式,尤其应该以“美”来做载体。
(二)以美为纽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优雅邂逅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核心,而教育又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学活动作为学生认识发展的实现机制,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三种基本功能,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即认识的起源和发生、认识的建构与形成以及认识的改进与转换。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对学校的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主课程之外的美术、音乐、体育等文体类课程。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包括四大门类,即雕塑、绘画、设计、建筑。如今,许多学者也把其它诸如书法、摄影等归纳广义的美术概念里。
美术教育有着课堂文化的普遍性,同时也有着鲜明的个性。众多校园亚文化这种特殊性,正是不同校园文化得以形成自身特质与韵味的基础,是校园文化得以根深叶茂、生机勃勃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灵魂,影响了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与文化特征,一个以书香墨蕴为特质的校园文化之下,其美术教育必然偏向于传统水墨风格;同时,美术教育以其细微性将校园文化的大理念推进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让校园文化真正融入到点点滴滴。各种类型的美术活动,如水墨画展、摄影大赛、文化采风,既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过程不断丰富着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经典论述告诉我们:懂得欣赏自己的美,包容和欣赏他人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校园文化,都以追求美,实现美为目标。有了这个共同点,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合作便显得名正言顺了。
二、以文化为核心的美术教育实践
对于心灵来说,美术教育的过程更应该是一场旅行,一次成长。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基于自身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们逐步总结了一套美术教育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心得体会。
1.基础——学习“美”
赋予学生基本的美术能力。基本能力包含审美的知识、美术的技法、摄影的原理技巧等基础知识与能力。常言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没有大量的基础能力的培养,进阶提高简直是天方夜谭。
2.表述——表达“美”
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的情感。画面或者说视觉,是传递理念与信息最直观的方式,但语言和故事能将无穷之意与无尽之思传达出来。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抓住并画出眼中、心中之美,更能用语言将心中所想、所悟描述出来,从而将直观的感觉上升为情感的体验。
3.创做——制作“美”
让学生学会用双手来“展览”自己的作品。所有的作品,无论是摄影还是绘画抑或是其他,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或者物质载体去呈现。我们将教授学生借助电脑、手机中的相关软件,及传统的美术手工技法,动手制作,通过手制相册、画框装裱、雕塑泥塑、玩偶饰物、机关装置、木工机械、礼品包装形式或手段等,把他们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4.分享——表演“美”
让学生学会表演、分享美好的事物。学生学习到部分美术技巧后,更需要用语言和躯体把美好的事物展现出来。我们适时组建艺术小组,培养孩子们舞台表演的能力,通过话剧、木偶剧、民间艺术戏曲、歌舞剧等形式,把此前学到的美术、摄影、手工、音乐等各种艺术串联起来,锻炼孩子们的综合表达“美”的能力。
以上四个层级可以说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达到“美美与共”的效果。这既是让孩子们将所见所学用心描绘、精美展现,又是用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学以致用。
案例一:大地美术
刺桐花开的五月,我们带领一百多名孩子和家长,籍由浔浦女、惠安女、金门风狮爷、英都拔拔灯、泉州木偶、刺桐花等文化符号,通过各种艺术体验活动,探问文化根源,沐浴平安和吉祥,种植与大地的情感,培育环境美德,诠释出刺桐花所蕴涵的平安、吉祥和富贵。本活动共分三章十二节,以翔云中心小学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田野和山岭依次展开,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无不给人以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涤荡。
案例二:趣味摄影
成立于今年九月的柳城小学红领巾摄影社目前有80几位孩子,主要来自学校两个新闻媒体小记者站的三至六年段学生。在摄影启蒙教学中,老师们以“看图说话”引导孩子入门,带他们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以传达理念、培养感知为主,再逐步渗透理论知识展开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更侧重于摄影的趣味性,以期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摄影实践中捕捉“趣味性瞬间”:如独特的视角、变形的影像、凝固的瞬间、奇异的画面,等等,让孩子看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充满趣味的影像世界。
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最终目标,一定包含对美的探索与健全人格的养成。这样循环往复,次第上升的模式同样可以推广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将其活动与孩子们的学习实践和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充分释放爱玩的天性,在引导下认识生活,思考生活。
三、创新美术教育,活跃校园文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一样,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两者的开展与改革进步都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
在未来的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我们认为可以继续以“美”为载体,以素质提升作为动力,形成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互相融合的新气象:
第一层,让美术教育协助校园展示“事物美”。我们步入校园或者联想校园,就会看到或者想到校徽、校服、校门、大楼,等等,这些基本元素体现了校园的客体存在,每一样事物,都应该追求它的“美”。就美术教育而言,对于事物之美的展现原本就是其长处。作为学校可以充分让师生参与到“事物美”的展现之中,而美术便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一任务。
第二层,让美术教育协助校园展示“环境美”。不同事物都追求“美”,当美的事物呈现出来时,必然要被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个时候就必须思考物与环境的协调问题。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被称为空间。无论是空间布局、园林景观、建筑色彩,还是室内装饰等方面,其内容都与美术息息相关。相关的美术教育可以以学校本身为模板,开展诸如“我眼中的美丽校园”“七色校园”“课室奇趣绘”等美术活动。
第三层,让美术教育协助校园展示“氛围美”。当人处于特定的环境中时,便会与环境产生互动。当这个环境的影响力足够强时,处于其中的人便会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美术教育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的活跃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一个古香古色,水墨浓郁的美术文化中的人,自然会陶冶出人文素养;一个大家善于发现美,积极创造美的美术文化环境,学生自然学会善良,学会礼貌。
第四层,美术教育协助校园展示“人文美”。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只有能够触动人的情感的文化才能根植于人心,这也是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的本质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都可以在美术文化的氛围下进行互动,进行情感的交流。
彼时一叶障目,泰山终究不见;只求质非文是,功业终究难行。和美术教育常常只被看做是一门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学科一样,许多人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往往也仅停留在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体活动的丰富层面,学校的人文理念和科学精神仅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可有可无。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由美术到文化,再由局部到整体,把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两者进行融合,互相促进,彼此辉映,螺旋式上升,从而构建“由内而外、持续向上”的文化力,这正是我们所希冀看到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季承业.学校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价值几何.
[2]胡静.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裴娣娜.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职业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培养有素质、有技能、有文化的劳动者,值得引起深思。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和我校就业培训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中职 生职业素养缺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组织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不服从企业的规章制度。例如上班迟到、工作懒散、打瞌睡、玩手机、屡教不改等不良习惯与在校时一脉相承;2、缺乏诚信意识,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例如一些顶岗实习生在企业中上 班抽烟、打闹、偷吃仓库商品、许诺的任务不能完成等的现象与在校表 现十分相似;3、缺乏吃苦耐劳意识,工作没有责任心。例如拈轻怕重、无故推托、相互 嫉妒、上班分心等,这从中职生在校劳动、值日、志愿者活 动等可见一斑;4、缺乏沟通合作意识,谦卑好学、服从服务意识不强。例如不敢或不屑与 上级或师傅沟通学习、被动等靠师傅指点、不敢主动与客户沟通对话、与上级顶撞等。这些与学生在校等靠老师,自大封闭的心理特点相似。5、缺乏自信,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例如不敢主动承担工 作任务,做这个不行做那个也不行,胆小怕麻烦,只顾自己不顾队友,得过且过,工作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等。
二、中职校园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校园文化具有多种功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课外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功能。中职学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场所,中职学校不但要进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道德、社会规范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身心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激励功能。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身处其中的教职工和学生都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首先可以使教职工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对教育工作充满感情。其次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非常突出。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随着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渐的提升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起到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校园文化导向功能发挥的结果。
(四)凝聚功能。校园是一个不同个体的集合,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个体思想、心理和行为在这里交融、碰撞,甚至产生火花。通过灌输、引导、启迪、熏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个体,影响个体心理世界,从而使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全体师生凝聚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愉悦功能。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具有教育性,而且还具有娱乐性。学生的精力一方面投人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又将过剩的精力投人到课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就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
(六)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社会化的延续和缩影,使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上受到影响,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倾向、精神状态、道德观念与集体的、社会的需要相一致,实现心灵、精神、性格的自我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社会化作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塑造过程。
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作为社会一线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培养机构,其职业性决定了校园文化必然有别于其他学校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职业特色。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中,学校要注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资金的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形成忧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用 “润物细无声” 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中职生的心中和实践中,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领悟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
(二)严格规范制度管理
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要严格按照校内秩序和职业环境需要制定规章制度,奖优罚劣,保证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训的良好秩序,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延续。要通过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师德与教风建设
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职业身分,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文体活动、为人处事等方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主旋律,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参加,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校园文化经常以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载体体现出来,将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企业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更加亲近,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激励和渗透作用;反之,校园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和促进作用,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有怀,戴东英.创新中职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教育 2003
[2]韩有怀.谈创新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
[3]吴强.浅析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 200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廉洁从教、诚信做人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植根于师生的头脑之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根据泉教德[2007]22号文《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廉洁教育活动的通知》和永教德[2005]19号文《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一、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开展廉洁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1.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师德教育之中,通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在课内外对廉洁内容的传授、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形成廉洁教育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局面,把廉洁文化通过师生辐射到社会,共同进行一次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和文化重建。结合今年“师德建设年”活动,表彰先进教师,开展“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同时,进一步规范师德行为,禁止在职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和馈赠、搞有偿家教或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纪行为,以净化校园廉洁之风。
2.发挥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各学科教材中蕴涵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寓“敬廉崇洁”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工作,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把廉政教育和日常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班主任、语文科、思想品德 科老师可利用班会课、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内容紧扣廉政、廉洁这个主题,形式可采用读书、读报、开主题班会、写学习体会等。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认识。努力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信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加强对廉洁教育的理论研究。要从教育学科、思想学科、心理学科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廉洁教育相关问题,为在学校开展廉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各校要把廉洁教育研究列入教科研总体规划中,探索新方法,积极开展相关教研活动,评选优秀论文,总结廉洁教育工作经验,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廉崇洁教育活动
1.廉政网络:充分利用各校校园网和德育网建立校园廉政文化网页,加强廉洁文化进网络工作。各校园网要将廉政教育专题片、廉政建设法规文件、校务公开、招生、收费、考核评优等情况上网,不断充实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利用电视、多媒体、VCD等播放关于廉政和廉洁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先进人物报告会等,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行动中自觉贯彻廉政、廉洁精神。
2.课外阅读: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教师共同编写廉洁教育教材,把“敬廉崇洁”的启蒙教育延伸到课外。
3.主题活动: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开展主题活动相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到社区当廉政宣传员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走访老干部”、“讲述我身边的故事”等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影视片并组织影评,开展电脑手抄报、廉洁警句格言创作 制作展评等形式的“敬廉崇洁”主题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发挥班队组织优势,通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网上论坛、廉洁漫画、课本剧等形式,开展“从我做起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班队日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培养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4.道德内化: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八荣八耻”扎根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把“敬廉崇洁”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真正使敬廉崇洁、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5.校园文化: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通过张贴、悬挂廉洁格言、警句,布置廉洁书画橱窗,“廉洁校园”师生书画展,以及以“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文化墙报、手抄报、剪报、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故事会、调查采访等活动,组织学生读历史伟人的廉政作品,写读书笔记,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敬廉崇洁的情感。
三、建立健全廉洁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施祖美、刘宏伟同志在全省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时成立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附: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切实2.强化措施,注重效果。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安排,加强督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活动。
3.加强宣传,典型示范。各校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将活动进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指导,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展情况、经验、做法、成效,及时报中心校。2007
.10. 达埔中心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林福炮
成员:林火星、林剑锋、刘金铁、潘金火、潘炳煌、林海峰、林绅建、刘小彬、潘美燕、林金铁、吕琳珊、郑伟华、刘丽月、陈辉东、陈敏玲、李燕红、各校校长、总辅导员
下设办公室:林绅建(兼)
论文题目:《浅谈学校德育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萍乡经济开发区高丰小学
作者姓名:谢
联系方式:
敏
***
二0一0年十二月浅谈学校德育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萍乡经济开发区高丰小学 谢 敏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抓住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挖掘、利用好人财物的资源,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 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抓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契机,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造就新型人才。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构成。它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和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的少年儿童共同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为人处事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
1.校园物质文化为学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空间。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教育的物质体现,物质文化形态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一种硬件文化,学校德育是真正取得实效,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而这些实际活动是在某种环境、某种氛围中进行的。整洁、优雅、舒适、美丽的校园环境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这对学生开朗性格的养成,高雅气质的 形成,情感的熏陶和意志的锻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校园内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校园各类文化宣传展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景点等,对培育小学生的人格修养,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校园精神文化为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积淀形成的特定群体文化,其宗旨是“塑造高尚的精神。”它集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学校一方面加强教研,不断开拓知识传授的新途径,增强了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各种教育教学之中,并使之经常化、具体化,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学生受到教育、启迪。如在学校开展“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在学校举办校报、班报、黑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监督岗、文明班队评比的活动竞赛评比、文明生(优秀队员)评比、少先队主题队会、主题班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校园运动会、艺术节的活动中,以及利用各种重大的纪念活动等。使之变成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东西,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之目的。
3.校园制度建设为学校德育营造了一种崇德、砺志、求真、善美的氛围。校园制度建设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在学校直接贯彻或结合校情而制定的具体实践办法的体现。它对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因此,学校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和基石。
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环节,德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发挥着导向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同时要求德育必须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校要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好人好事,根据学生不同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特点,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观念深入人心,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抵制歪气,弘扬正气,鄙视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榜样示范。“为人师表”是称颂教师可敬形象的表述,其中“师表”内涵德才兼备,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绝不仅是文化知识,更根本的还在于给学生传授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用自身内在的高雅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学生进行榜样示范。
3.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层次,拓展德育途径。第二课堂是培育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活动中,要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融于第二课堂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举办各种即有思想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举办艺术节、校园运动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读书活动、劳动技能竞赛、知识竞赛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参加活动激发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从教育工作的特点出发,以教育原则来组织、设计、实施,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师生提高人文素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全面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展开,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要加强思想品德课教 学,结合校会、班会开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师生关心时事、关心政治、明辨是非的政治意识;强化师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行为教育,营造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行为。
二是大力宣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和人文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学校要遵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读书活动、故事会、文化讲座、辩论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自重感,以及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三是要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学校除了要在适当位置设置体现学风、教风、校风标牌以外,还要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学习活动,使师生真正明确其基本内涵,并通过强化管理,使之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在学校范围内,要大力倡导刻苦读书、严谨治学、勤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宣扬本校的优良传统,促进勤奋好学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塑造学校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文明守纪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01-01
一、德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因此,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提出的不同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更要明白德育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的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给力予德育教育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校园园林规划、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学校文化以感性的形式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化情感化,艺术化地融合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美的,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实现人格修养的提升。
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一流的校园文化哺育出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生,未来学校的竟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竟争。树立“文化立校”大旗。将对提高学校竟争能力和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学校要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上创特色,但要注重德育效果。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过滥的编排布局。过于注重标语口号,墙壁上到处是校训、名言警句。其二,缺乏整体协调。高档次建筑,低品位艺术,内容形式呆板,投入大,效果小。三是管理不善,周期性长,过时的板报随处可见。还有严肃性不够,不使用规范文字,一些人物塑像不注意保洁等等。因此,特色校园文化不是平面的、封闭的,而是立体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要从不同的视角,综合并立体地把握校园文化。从校园文化质态构成看,校园文化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特色校园观念文化也可称为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为校园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循,并带有该校鲜明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心理氛围和思想观念等。
总之,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发展的同时,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各种社团活动,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能力和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论文】推荐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11-04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汇报10-19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07-23
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论文07-20
小学校园安全案例论文11-11
建设平安校园小学06-28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计划07-03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09-28
廉洁文化进校园小学09-18
小学平安建设校园信息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