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推荐11篇)
2013年7月20日在绵阳市电教馆参加了市电教馆组织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市级培训,主讲教师任远明老师给我们解读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通过学习标准,我在原来会应用一些基本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掌握基本一些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从以下方面完善自己:
1、教育技术对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有重要作用;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
3、教育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重要;
4、教学中要有意识应用教育技术;
5、课程和教学改革要充分与信息技术整合;
6、应用教育技术可以不断丰富学习资源;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绩效技术
一、绩效技术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被视作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而面向教师群体发展的教育技术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技术能力也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多年的培训实践中我们看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不重视前期的分析,从而不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不了解教师所处环境的情况,不了解受训教师的能力水平,盲目开展培训教学; 第二,不分地区,不分学科、不分对象采用同样的培训内容与模式; 第三,培训教师本身缺乏中小学教学的经验,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等同,培训内容与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教师还是无法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第四,缺乏资源支持,培训结束后缺乏对教师持续的、系统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短期的培训无法形成长远的影响。第五,培训受到课时的限制,单纯的讲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绩效技术关心的是怎么样提高和保持人的生产力和竞争的能力。由于绩效技术在研究问题时是从系统的角度,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运用绩效技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方式和模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影响培训绩效的原因,明确培训和目标和方向,并且为出现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绩效技术是一种用系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绩效技术的引入可以促进教师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培训的问题,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这个多变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以绩效技术来管理和组织培训过程,可明确培训的方向与目标,根据绩效的系统设计的需求,来有意识地创设一种合适的学习环境,给培训的学员提供合适的资源,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绩效模型
模型法是一种重要的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形象的沟通工具,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绩效技术研究专家提出了几种绩效技术研究模型,本次研究的绩效模型的建立是依据ISPI绩效技术过程模型进行的,该模型将绩效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和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与评价5个主要的环节。本文根据长期培训的经验和教育技术培训本身的特点以及贵州省基层中小学的基本情况,确定了如图1所示的绩效模型。
三、绩效模型中的问题和实施的过程
1. 分析绩效的阶段
“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培训中应该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标,所以一切的技术内容都要落实到“如何教”的目标上来,而且这种目标最终要转化为一种可以衡量的具体目标集合。在模型中列出了确定期望模型的几个要考虑的方面,首先,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需求。其次,还要重点考虑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有关教育技术的问题,和只注重个人绩效不同,组织绩效的提高对于促进环境的改变是非常有宜的,不同的组织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可以更偏重于基于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的开发,有的更偏重于媒体的教学应用,有的偏重于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期望绩效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要求。
( 1) 期望绩效的确定
模型中显示,期望绩效的确定还要受教师前期调查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体提出的具体需求,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有着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发现,他们往往是带着一些具体的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问题来的,这些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集中反应出了教师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的缺乏,那个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反映在我们的绩效培训目标中去,绝不能无视教师的这种要求。
( 2) 明确目前实际的状态
这个实际的状态不只限于教师自身的状态,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和要求。比如现实社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发展的趋势,现实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的要求,教师所处的地区和学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第二,教师目前的所处的内部环境的情况,包括学校的硬件条件的情况,学校政策倾向,运行的情况,资源的情况,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外在的动力因素。第三,教师自身的情况。在这一部分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的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教师主动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 3) 绩效差距的分析确定
根据绩效目标与培训对象的现有状态的调查,分析在现有状态和目标之间主要存一些什么差距,这个差距的分析是后期制定培训方案措施的依据。
2. 绩效差距出现的原因分析
绩效差距出现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要着手进行方案的制作,还要对造成这些绩效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哪些是属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哪些是属于教师自身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也就是说要明确什么是培训能够解决的,什么是通过培训可以长期施以影响的,什么是培训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拟出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的困难。
3. 制作合理的绩效干预措施
选择干预措施时,绩效技术强调系统解决问题,整体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多个干预领域综合多种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强调以下几种方式的配合:
( 1) 设计培训的环境
这里的培训环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教室的硬件环境,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各种信息技术成果的环境可以给培训者直观的感受,对学习者的影响是直接的; 第二,教学示范案例库。教学示范案例库的建立是为了给学习者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技术与教学的溶合,案例库的建立既帮助了学习者,同时对缺乏实际中小学教学经验的教师非常必要的。第三,是技术的案例资源,在这个资源库里将教育技术常用的技术问题分解,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内容只有6 ~ 10分钟的时间,这个资源包括基于某个问题的案例的讲解,相应的素材,对应的文字资料等。第四,社区环境的设计。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空间; 大家可以通过学习社区进行学习和交流协作,把遇到的问题提交到这里,和同伴、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形成长期的学习协作。
环境的设计可以起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辅助集中培训的课堂教学活动。其二,为集中培训提供了多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如混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其三,缓解了课时不足造成的培训绩效受到影响的问题。其四,解决了影响绩效的原因分析中提到的短期培训无法产生长远影响的问题。
( 2) 集中培训的设计
在集中培训时主要采用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能够将教学的思想和技术融入到案例中去,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让教师在解决问题或者观摩别人如何解决问题中来进行学习。
( 3) 建立本校学科应用的典型案例
学校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支持优秀教师或者学科小组开展教育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研讨,形成学校自己的优秀案例库,由于这些应用是本校教师基于本校的环境做的,就更具有可参考性,对于其它教师的借鉴的意义更强,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环境的改变,从而对教师个体产生影响。
( 4) 对学校自身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
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在学科研讨中表现出色的教师组成一个培训团队,定期地对本校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而本次培训的教师则对这个团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方案实施
在方案实施阶段要注意监控教师的学习情况,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要能够及时掌握对情况的掌握,要做到及时了解到教师的学习情况就需要设计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让教师操作,设计,讨论发言,测试等。
5. 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评价过程,通过对于过程和细节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在方案实施的环节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绩效干预的方案和对应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 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35-02
一、绩效技术概述
绩效技术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国学者梁林梅提出了绩效技术较综合和系统的定义,认为绩效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程学思想和方法,它强调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始终努力寻找具有最佳成本——效益之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
绩效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1.致力于结果与成效;2.采用系统观点;3.致力于组织的目标,努力创造价值;4.与专家、客户建立伙伴与协作关系。[2]
教育领域引入绩效技术,可以很好地通过干预措施,如整体规划、绩效评价、经济调控和新政策的支持等去解决学校中的通过教育技术根本无法解决的许多教育问题。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能促使教师用有实效的手段合理地影响和改善人类的行为和绩效,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二、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分析
1. 绩效分析
教育部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7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从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等四个方面来规范现代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对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层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基于《标准》的培训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中心任务。然而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虽然各级部门非常重视,并且投入巨大,但效果并不理想。多数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在教学中应用。对教育技术培训走过场,使得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有:中小学提供给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硬件、软件条件不足,各地差异较大;包括培训、考核、认证、实践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个人的信息素养不够,教育技术能力不足,差异较大,长期稳定、有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未能建立;自由便利的信息环境建设不够,不能持续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技能学习等。
2. 干预选择
干预是一种计划措施,目的在于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由此提高绩效。在选择干预措施时,应当整体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多个干预领域综合多种干预手段进行干预。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促进个人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所面向的可干预领域很多,如下图所示,包含决策部门的政策导向、教师上岗的技能需求、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晋级的需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意识、多层次的师资培训活动以及身边的信息环境,教师教育技能竞赛等。这些干预领域中实施的干预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
对于每一个干预,应当明确其干预作用,然后设计、开发和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并按计划和步骤来执行相关的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以不断缩小绩效差距,实现绩效目标。
如政策干预,由教育行政决策部门实施,一方面根据政府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审时度势,适时颁布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各种指导性文件,它是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挥棒。
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以及实行新课程和实施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支持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使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另外,为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人事部门和学校应积极采用政策干预,建立并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认证制度,逐步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与教师资格认证以及教师职务晋升条件相挂钩。显然,政策干预具有强制性、高效性和导向性等特点。
为了提高绩效,可以在多个干预领域同时进行干预,同一个干预领域或不同干预领域的多种干预方法结合在一起效果更好。如积极参加培训可在短时间快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果学校对积极性高并且教学效果好的受训教师进行奖励,然后选拔去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这样多种干预方式结合起来的培训效果就会更好。
3. 干预实施和变革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干预实施和变革的重点是突出效益和系统的价值,努力挖掘并发展低成本培训途径。
(1)加强意识培养是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教育技术培训是短期的,我们不可能期望通过一两次培训,就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技术能力,所以最重要的是从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入手,增强教师主动参与教师技术培训的意识,这些意识包含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等。通过良好的意识的建立能很好地促进自觉主动的学习,协作学习,使教育技术的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2)构建多层次的师资培训体系,是实现培训工作高效、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发挥培训导向功能,有效执行国家和地方政策。
集中培训模式常见的形式有国家级试点培训班培训,教育部高级研讨班培训、市培训中心和电教馆、各县教育局、进修学校等组织的培训。由这些单位培训各级培训员,然后再由培训员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导向功能,能有效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具有示范教学等作用。
加强配备教育技术等专业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建设。当前,高校很重视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也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教育技术专业老师逐渐充实到各中小学,配备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将会成为当前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技术老师成为校本部专职培训员,能实现长时间、较稳定的培训。在教学一线进行培训,学习环境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一致,有利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科教育功底深厚的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合作,学以致用,实效明显。
(3)加强教育技术培训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低成本的自由资源建设与网络交流。
加强教育技术培训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求继续加大学校以及教师个人拥有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低成本的网上交流和自由资源建设。在开放的网络中建立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包含技术讨论、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栏目,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该虚拟社区,加强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建设,构建自由共享的资源库,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空间。同时,基于开放网络,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中,搭建提供支持多种学习模式的应用平台,如远程分布式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和e-learning学习平台等。这种友好的信息环境能持续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三、小结
本文从绩效技术角度对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绩效的培训工作思路,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绩效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2).
培训工作总结
本期培训是今年我校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发展,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任务,乐居乡中心校利用暑假时间,集中了乐居示范小学和乐居中河美泰苗圃希望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将我班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概况 我班自7月12日开班,7月12日至15日进行培训,为期5天,培训由昭阳区教育教育局电教中心精心策划,乐居乡中心校积极组织开展的。全班共有63位教师参加了为期12天的培训,其中有62位学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兼学员)各1位。地点设在乐居示范小学,由于计算机有限,我班采取集中培训分时段上机操作的方法进行培训。重点学习了“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授导型教案及课堂电子讲稿、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计划、教学信息处理、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等内容。经审核,参加培训学员全部完成了学习任务,培训成绩合格,合格率100%。
二、培训过程方面
(一)领导重视,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自我区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提高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区电教中心精心策划,乐居乡中心校积极组织开展,同时拨出专项经费,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为保证培训任务落实,区电教中心部署安排培训工作,将培训名额分配中心校,中心校将参加培训教师安排下属学校,并督促教师按时参加培训。责任层层落实;同时制订了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进行具体安排;加强了培训的教学管理和纪律管理,抽选工作负责、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培训班辅导教师。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责任层层落实,班主任和辅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本期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强化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本期我班培训的教师年龄结构相差比较大,有刚分配的年轻教师,也有部分年龄在50至56岁的老教师,这部分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差。针对这一实际,辅导教师在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等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一是突出了基础性和理论性,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在教学中融入了Windows基础、word和excel操作等;加强了理论学习,让参训教师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系统深入地学习媒体选择、资源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相关理论内容;二是实行分类编组,因材施教。按照学员年龄和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分类编组,设快组、普通组、慢组三个层次,由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选组学习,实行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三是与辅导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制定相关的课件和讲义,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三)完善培训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严格培训合格审核。在培训过程中,做到跟班管理,学员上课签到,每天公布学员出勤情况,有效地杜绝了学员缺勤、旷课现象。为了确保培训落到实处,使每位学员真正学有所获,我班按照培训管理平台的有关项目、内容,加强了过程性评价,从学员培训学时、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和作业、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提高了学员的自觉性,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四)积极参训勤学苦练,培训期间,正是酷暑时节,天气炎热,加上培训任务重,每天上午、下午、都安排了培训,学员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每次上课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虽然学员的计算机基础不一样,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劲头却是相同的,都做到了认真听讲、作好笔记、积极主动、勤学好问、刻苦操练,学习劲头足。这种学习精神感染了辅导教师,促使辅导教师更加用心、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导。使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所有参训教师经过努力都顺利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本期的培训工作虽然顺利结束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教学内容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家住农村的教师基本都没有电脑、更无法联网,老教师基础差,完成培训比较困难;
2、部分学员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错误观念。
3、年龄稍大的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
一、培训时间:
二、培训地点:
三、培训资源:教材、视频、光盘、网络教室
四、培训方式:
以讲解为主,辅以相应视频、光盘、案例等,将教师分成八小组,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培训内容:
教材中共有十二个专题,可分为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指利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利用Flash动画制作、Cool Edit数字音频编辑技术、、FrontPage创建教师个人网站、Excel学生信息管理技术、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与管理、创建与管理博客;无形的智能技术包括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互相包涵,互相参透。
六、培训任务:
1、学会创建博客,并能熟练管理博客。
2、理解教育技术概念,说明教育技术作用,能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设计一节课。
3、能根据教学需要检索、下载、管理教学资源,并能对教学资源做出正确评价。
4、能利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
5、能利用Cool Edit编辑声音文件。
6、能利用Flash制作逐帧、形状、运动、引导层动画。
7、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出符合教育技术要求的课件
8、能利用FrontPage创建并管理教师个人网站
9、能利用Excel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
10、能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申请QQ号、下载腾迅软件,并进行交流信息。
11、能设计一节适合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学习的教学设计
12、能设计一次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学习的教学设计
七、培训顺序:
第一次课
第二次课
第三次课
第四次课
第五次课
第六次课
第七次课
第八次课
第九次课创建与管理博客 利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利用Flash制作动画 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利用Cool Edit编辑声音 利用Excel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 利用FrontPage创建并管理教师个人网站 教育技术 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技术
第十次课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与管理
第十一次课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十二次课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对象为: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专任教师、中小学中承担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
已获得湖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高级证书的教师可直接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已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核心课程7.0及以上版本教材)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可免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的相应要求确定。培训教材分别采用我省组织专家编写的《湖南省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版本。
初级培训。主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编写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媒体,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中级培训。主要学习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掌握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与应用、教学评价与管理方法。
高级培训。培训内容及要求待教育部颁布教育技术高级培训大纲后另行确定。
3、培训模式
教育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培训。在县级及以上培训基地或以送教下乡形式完成。主要组织教师完成“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大模块的学习任务。培训时间为50学时。
远程培训。主要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交流、探讨,完成网络学习任务。培训时间为15学时。
校本培训。在本校或中心校完成,主要组织教师将所学习掌握的教育技术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培训时间为15学时。
4、培训分工
省级培训。由省级培训基地承担,主要负责市、县两级培训基地培训者和省级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培训。省级应用骨干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市州教育局审核,省教育厅认定颁证。其培养工作由省、市、县三级共同负责,以市、县两级为主。
市级培训。由市级培训基地承担,主要负责高中教师、市级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和所在城区的市直学校教师培训。市级应用骨干由市州教育局负责选拔、培训、培养、认定和颁证。
县级培训。由县级培训基地承担,主要负责初中、小学教师和县级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培训。县级应用骨干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选拔、培训、培养、认定和颁证。
校级培训:由中小学校或乡镇中心校负责组织和实施。
经过多年办刊实践,刊物内容新颖、视角独特,而且日益凸显前瞻性、专业性、学术性和指导性,深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研究团队、电教装备系统、教研系统、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喜爱。通过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不断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形成了稳定的读者群体和客户对象,打造了专业引领、系统服务、广泛互动的媒体平台,具有了较高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017年,本刊将继续通过封面人物、刊中刊、数字校园、行业观察等模块,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和更好的策划,服务于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教育信息化企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封面人物
为教育信息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先锋人物(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学校校长、优秀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重点介绍个人发展经历、成就及思想方略,树立榜样,宣传典型。
◎数字校园
聚焦学校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凸显教育信息化特色与亮点,让读者阅读后有实际获得感。
◎刊中刊
以图文并茂的彩版形式,展示区域、学校、企业推动教育信息化成果,交流经验,分享智慧。
◎行业观察
宣传企业教育信息技术类产品,搭建区域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合作伙伴的“双赢”。
在此,本刊欢迎更多的学校、企业与我们精诚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咨询电话:010-83555283
联系人:王老师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涵义、目的和意义,并对其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究,总结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 果的因素,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绩效。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现状;问题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1.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涵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应用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教学资源和过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以及构建有效学习环境、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
1.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其主要目的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自觉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和谐发展。
1.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全面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可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改革。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主要有校外培训、校本培训和自主培训。
校外培训是一种让教师进入大学、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再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
校本培训是一种近年来开始新兴的培训方式,由学校自己组织,聘请高等学校的专家参与设计,通过共同研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方案。这种方式培训效果十分显著。
自主培训是一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学习和研究,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料。这种方式不规定形式,教师可以灵活学习和掌握相关教育技术知识。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问题
目前,大多中小学都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培训效果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目标存在一定误区
部分教师存在较强的功利色彩,以考试合格获得等级证书,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为目的,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使培训流于形式。
3.2受训人员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培训模式单一
参加培训的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教材,统一授课,在同一时间全部受训者接收相同的内容,培训机构理想化的认为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在同一起点上,忽视了个体差异。
3.3培训内容和中小学教学实践脱节
在培训过程中,尽管有培训机构采用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坚持真实任务贯穿始终的原则,但还是存在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偏重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不能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3.4培训效率不高,缺乏反馈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多以讲授为主,并且一次讲授的内容过多,学习者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只能记住培训者的操作过程,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另外,培训结束后,只以低标准的考核作为培训的评价,培训单位也没有进行跟踪指导,对受训教师的教育技术实际应用情况缺乏监督。
3.5培训负担较重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一方面,培训成本较高,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来授课,并需要进行多次培训才能完成任务,这对培训单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教师既要应付工作,又要学习,负担十分沉重有可能最终导致学习学不好,工作效率也不高。
4.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因素
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分析,应该注重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后,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绩效,以及影响绩效的因素。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因素影响绩效:
4.1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认识及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态度和动机直接影响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这是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端正参加培训的动机,明确参加培训的目标,并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实践和反思,把教育技术培训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4.2培训条件因素
培训条件是影响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培训机构应当完善培训设施,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别差异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计划。
4.3培训的后续支持因素
提供培训后的继续支持,特别是能够在教师将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巩固和延续教师教育技术建设项目成效的有效保障。因此,培训的后续支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172~174.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积极的、信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大量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间、学生间建立起一种融洽、默契的关系,彼此之间充满信赖和支持。在以前“满堂灌”的课堂中,学生是没有合作学习的机会的,也就缺乏与外界沟通合作、共同获取的经验,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角度、空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根据量学的原理,合作可以扩大学习的效益。而分组合作学习,则要求在学生独立形成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反馈和群体探索把学习引向纵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的情境中,形成信息双向、多向性的交流,让学生获取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也使课堂变得活泼而富有热情。
另外,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民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无论是优秀生、个别生均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无论怎样的意见都能获得公正而科学的评价,他们的差别仅仅是思维上的不同,视角的不同,特长的不同,而没有好坏的区分,课堂上听不到讥讽和不屑,有的`只是尊重和爱护,使学生的个性、独创性以及完整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均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的互动、帮助与分享为纽带的课堂。它强调的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关系,它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多种体验,提升学习的兴趣,挖掘深层思维,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一、通过培训,进步了自己的思想熟悉。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进步本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进步熟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益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进步学习和实践利用的效力。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题目。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原来,我对计算机方面的操纵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如今,我已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纵,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弥补了我计算机操纵知识的空缺。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49—04
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广西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展了自治区级、地市(县)级和校级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调查内容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所掌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中小学媒体教学环境调查,被调查人员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调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现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培训需求和建议等几个方面。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采取随机的方式对近两年来部分来自全区各地的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212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195份。第二阶段是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由于时间、人力和物力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对南宁、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的17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被调查学校中,高中6所(占 35%)、初中7所(占 41%)、小学4所(占 24%),其中农村或民族地区中小学共12所(占 70%)。这些不同级别的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回收率95.5%,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7.4%。因此,本次研究分析的实际有效问卷为768份。参与个别访谈的广西教育厅相关部门领导1人,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广西电教馆负责人2人,有关培训机构、中小学校长或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16人。此外,分批参加座谈会的受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85人。本次调查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编号、分类、统计和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和问题所在,为进一步提出对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小学教学媒体环境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76.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95.4%的学校拥有DVD及教学光盘,80.2%的学校拥有具有卫星电视教学系统,64.1%的学校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4.6%的学校拥有校园网,拥有其他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器、电视机、录音机、数码相机等)的学校占83.5%。由于“农远工程”项目的实施,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为教育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调查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对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持各种态度的教师所占比例如下: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很重要的教师占55.4%,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比较重要的教师占30.2%,还有7.8%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有点用,有6.6%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不重要。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这些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
1.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见表1)。
表1 教师掌握软件程度
调查数据表明,小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应用技能,但软件编制与课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从城乡差异方面看,农村中小学应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此外,根据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的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
2.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从调查得知,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常见教学媒体的使用,有55%的教师对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和对媒体、资源、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能力较弱(见图1),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图1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四)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对培训所持的态度
要使教师尽快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首先要使其从观念上接纳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然后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图2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图2 教师对培训意义的认识 图3 教师参加培训级别
2.教师参加培训的级别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广西积极组织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调查结果(见图3)显示9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各类教育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参加的是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这与广西对教师培训所采取的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有关,首先是由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参加省级的培训,然后是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对各学校的一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最后由这些教师对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这种层层推进的培训方式不仅节省了培训经费,还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3.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调查(见图4、图5、图6)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有64.1%的教师认为应该在技术与理论结合方面接受培训,27.4%的教师认为培训应在新技术方面得到提高,有15.2%的教师期望在理念方面接受培训;在培训方式方面,教师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专家引领和经验交流;在培训的模式方面,61.4%的教师倾向于校本培训,57.6%的教师期望采取网络与面授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部分教师喜欢面对面的课堂培训和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由于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及原有知识结构和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局限,所以对培训的内容、方式会有不同的期望。
图4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图5 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
图6 教师倾向的培训模式
(五)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调查中有35%的教师认为培训目的不太明确,仍有不少教师把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等同看待。由于培训目标不明晰,使得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脱节,重点依然偏向信息技术培训。有些内容主要是站在城市学校的视角进行设置的,很多内容不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由于集中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教学难免蜻蜓点水,很多内容没有真正掌握。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师资缺少学科背景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集中式培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模式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部分主讲教师缺少学科背景,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并不是很了解,因而很难将教育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这样学员就很难得到最切合实际的需要和最直接的指导。
3.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被调查的教师中认为教育技术培训迫切需要的占51.3%,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2.4%,还有9.7%的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有6.8%的教师认为不需要培训。此外,问卷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因调查表明,部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并非真正完全来自于他们的工作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或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由于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存在偏差,相当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参与了培训,效果也很不理想。
4.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广西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通过各种资助项目开展的,而非县培训项目费用则由各市县自定政策,有些学校全部给予报销,有些学校只报销小部分,大部分学校根本不给予报销,全部由教师本人负担。
5.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评价不科学
从培训过程来看,广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尚未健全。经过调查发现,教育部门虽然有总体培训计划,但很多培训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随意性很大,也不注重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
6.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问卷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情况和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只有16.5%的教师经常使用教育技术教学,50.3%的教师偶尔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用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占33.2%;数据还表明,只有24%的教师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30.7%的教师偶尔开展,45.3%的教师没有开展过。调查发现,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示或上公开课,并未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去提高教育质量。
从目前培训后教师的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却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最终流于形式。原因大致有几点:一是学校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二是部分学校由于经费短缺,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三是教育信息化资源不丰富,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实践要求;四是部分教师忙于应付中、高考或其他事务,没时间也没心思研究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三、思考与对策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效果不容乐观,培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完善政策制度,应当给予农村和民族地区相应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培训经费政策的倾斜,加大对农村和民族地区培训经费的投入。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培训费用“三级分担”制度,即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承担。[1]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执行机构都要承担起教育技术培训的监督职责,保证各项政策和经费的落实到位,对培训的质量要实时监控,要针对参训的教师、教师任职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教育技术培训的真正目的,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导向、经费投入、检查评议、激励机制等手段来保证监督培训的运行。
(二)强化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协调配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一定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协调配合,保证培训工作有计划、持续有效地开展。在培训师资上,可抽调部分对中小学教学有研究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部分对中小学教育有创新精神、教学经验丰富的特、高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组成骨干培训团队。首先要对这批骨干教师进行定期的省级和国家级培训。通过培训、交流、学习、调研等手段来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为了达到实效,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地教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在培训模式上,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依据时间、对象、条件等的不同,灵活采用集中分层次培训模式、基于网络的混合培训模式。在培训的方法上,要结合实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实效。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主动配合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在政府有关政策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建立起有一定力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惩罚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培训内容也有一定的应变性,培训方式丰富多样,组织上也有可靠的保证,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积极引导教师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与道德),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重视自我发展,变政府行为为个体的自觉行动,积极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根据调查,了解到很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不注重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把培训和实践完全分离开来,这种情况不仅在农村教师中非常普遍,部分城市教师也是如此。产生这种情况有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不够,没有真正领会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要使培训真正迁移到实践,教师们还要注重消化,把培训理论与教学实践、培训活动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注重实践,巩固培训学习效果。
[参与文献]
[1] 钟海青.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B):86.
[2]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10-1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论文10-17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10-05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07-04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论文07-24
安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07-0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10-18
泗阳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