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赏析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词曲赏析(精选7篇)

古诗词曲赏析 篇1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分三步赏析古诗词曲,即:看题目—品意象—精表达;能够从形象、语言和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赏析。【教学重点】

通过看题目能定内容,看作者定风格,品意象定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精确表达赏析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有同学告诉我:老师,读古诗词曲我挺喜欢的,因为读起来觉得挺美的;可是作阅读理解,尤其是学课外的,就觉得摸不到门。老师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同学会有同样的感受。同学们,甭着急,如果我们找到古诗词曲的共性、特点,那么赏析古诗词曲就会比较容易了。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几招。要想学绝招,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概念。【一·关键概念】 意象或意境

“意”----主观感情 “象”“境”-----客观风物(自然景物、生活图画)

【二·看题目 明内容】

【知识的归纳】:按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诗】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写景诗】:内容特点:(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战争诗】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望的哀痛。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送别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现场检测题】

请同学们运用已学知识,通过看题目的快捷方式把下列20首诗词曲按内容分类,只需填写作品的序号。怀古诗:

咏物诗: 写景诗:

战争诗: 行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石灰吟》 于谦 5.《竹石》郑燮 6.《咏柳》 贺知章 7.《墨梅》王冕 8.《观沧海》 曹操 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0.《出塞》王昌龄 11.《从军行》王昌龄 12.《雁门太守行》 李 贺

1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4.《使至塞上》 王维

15.《闺怨》王昌龄 16.《忆江南》 温庭筠 17.《春 怨》金昌绪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2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三·析意象 品情感】

【知识归纳】:古诗词曲中常用物象的含义 ●花草类:

(1)菊:隐逸 高洁脱俗(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3)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4)牡丹:富贵 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9)兰:高洁,友谊(10)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11)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 希望活力(4)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春天的美好(8)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9)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 美好(3)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游子思归(4)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5)春风:旷达 欢愉希望(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15)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16)天晴:欢愉光明

(17)天阴:压抑 愁苦寂寞(18)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 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 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 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 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1)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12)鹤:象征长寿(13)杜鹃:思乡盼归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 名望

(3)珍珠:美丽无瑕(4)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3)绿:希望 活力和平(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 神秘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运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11)夕阳:失落 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13)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14)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15)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16)深夜:愁思怀旧

(17)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现场检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列诗句,准确抓住主要意象,说说所抒发的感情。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李白)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4.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1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14.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5.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17.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四·依题型 精表达】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题型示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

(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

(二)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4)

【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学习分别从四种题型角度去赏析《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题材:送别诗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板书设计: 古诗词曲赏析 意象(意境)“意”-----主观感情 “象”(“境”)------客观风物 看题目---定内容

古诗词曲赏析 篇2

一、欣赏音乐, 激发想象

中国自古有“看景不如听景”的说法, “听”可引发学生无限遐想, 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所以, 古诗词曲的教学, 可借助音乐播放, 营造一种特定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无穷无尽、多姿多彩的想象, 使之有声、有色、有形、有情, 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曲的美妙的意境。如在一曲《空山鸟语》的轻柔舒缓里去领悟《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寂静;在一曲《思乡曲》的淡雅感伤中品味《天净沙·秋思》浓浓的思乡情怀;在一首《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慷慨激越中领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万丈。闭上双眼, 聆听音乐, 用想象去勾画诗的图景, 让心灵徜徉在那无尽的诗的意境中, 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教师可先播放一曲《思乡曲》, 学生闭眼倾听, 这种淡雅感伤的氛围漫溢全班, 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的意境。播完音乐,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首曲子忧伤感人, 使人联想起作者羁旅他乡之苦。”有的说:“这首曲子悲凉凄婉, 使人感受到作者浪迹天涯的思乡情怀。”有的说:“这首曲子忧伤淡雅, 使人感受到作者悲凉的心情。”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边引导边小结, 使学生在理解这首曲子的基础上, 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播放音乐, 直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可以取得更好的古诗词曲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 发挥想象

诗词曲的鉴赏有一个由景入境、由境入情、由情入理的过程。应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可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意境。

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时, 教师在屏幕上先后播放七张图片, 让学生选择符合该词内容的图片。学生能通过对词中的内容分析, 从中找出有:清风、明月、星辰、疏雨、树林、鸟鹊、鸣蝉、稻田、蛙声、青山、茅屋、神庙、小路、溪流、人物等物象的图画。学生在选择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对作者思想感情进行探讨, 并从中体会出那种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这时老师再指导学生把这些物象有机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嗅觉等) , 展开联想和想象, 循着作者的足迹, 走进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月色如水, 月光静静地倾泻在林间, 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鸟鹊。一阵清风送来了悦耳的蝉声。稻花香味浓郁, 蛙鸣如潮, 一派丰收的景象。忽然, 几朵乌云遮住了明月, 只剩下七八颗星星在天边眨着眼。几点零星小雨洒落在山前。“我”急忙找个避雨的地方, 走过一条小路, 绕过一条小溪。啊!“我”旧时住过的茅屋就出现在土地神庙的树林边了!这是多么清幽闲适的江南山村夏月夜啊!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师生一同跨越了时空, 走近了古人, 受到了生命哲理的启迪, 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

再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 要求学生画出诗中的图画。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内容分析该诗的意象:钱塘湖、孤山、僧寺、贾亭、湖水、白云、黄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游人、马匹、绿杨、白沙堤等, 再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艺术想象, 独立绘制《游春图》, 然后师生共同评点优秀画作, 接着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置身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 跟着作者的足迹游春:孤山寺——贾亭——钱塘湖——湖东——白沙堤。最后把诗人描绘的物象有机地串联起来,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这幅《游春图》中:早春, “我”骑着马到钱塘湖游春。孤山上有一座孤山寺, 它的北面有一个贾亭。贾亭西边是钱塘湖, 湖水清澈见底, 溢满了堤岸, 天上的白云低低地压在湖面上。岸上, 早起的黄莺正啼叫着争夺树上的巢;田野上, 有几只小燕子正忙于啄泥垒新窝。春意盎然, 钱塘湖两岸鲜花灿烂, 使人目不暇接;青草嫩绿, 刚好淹没了马蹄。“我”最爱湖东那地方, 那里的景色看也看不够, 还有绿杨掩映成阴的地方, 那就是白沙堤了。

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从“景外之我”变成“景中之我”, 深刻地领略了诗情画意, 亲切感受了自然美, 陶冶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捕捉灵感, 拓展想象

古诗词曲教学不能局限在讲授上,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改写、仿写或创作能力。通过鉴赏分析, 学生从古诗词曲的经典作品中, 能捕捉闪光的语言, 激发灵感, 展开丰富的想象, 写出属于自己的创意之作。因此, 在古诗词曲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捕捉灵感, 改写、仿写或创作古诗词曲。

改写古诗词曲。写景抒情类的古诗词曲, 可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如王维的《过故人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情节性强的古诗词曲, 可改写成一出小短剧,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乐府诗《木兰诗》等。

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通过分析曲中的意象, 让学生换位想象成“景中之我”, 把这些带着感情色彩的物象串联起来, 展开合理的想象, 再把它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其中有一位同学精彩地描绘了一幅有色彩、有气氛、有情调、有韵味的图画来。她写着:深秋的一个黄昏, 残阳如血。“我” (游子) 牵着一匹累得走不动的瘦马, 彷徨在荒凉的古道上。古道静寂无人, 一阵阵萧瑟的西风吹来, 枯藤老树上的乌鸦发出了几声凄厉的叫声, 更增添了黄昏的恐怖。鸟儿都归巢了, 而日暮穷途的我, 今晚将流落何方?夕阳西下了, 我倍加惆怅怆惶中, 我发现不远处隐约有小桥流水, 那里零落散布着三两户人家。但是, 他们能否让一个陌生人投宿呢?此时此刻, 怎不令沦落天涯的“我”愁肠欲断啊!学生放手抒写情思, 教师适当诱导点拨, 师生互动, 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在古典文学的意境里翱翔, 与古人共同品味千古的悲凉, 就能深刻理解这首曲子之所以传诵千古的原因了。

仿写古诗词曲中的某些句式。如曹操的《观沧海》其中的四言写景句:“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之类, 每句均由一个名词加上动词或形容词组成, 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 用这种方法描绘月夜之景, 则可积累如下一系列短语:月光如水, 月影婆娑、月上柳梢、明月照松、众星捧月、星月交辉、皓月无边……

创作简单的对联, 进而自由地创作不拘体制的现代诗, 再进一步鼓励他们按韵律创作绝句、律诗、填词、作曲等,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拓展学生的想象。

四、新旧结合, 迁移想象

在古诗词曲教学中, 要把学过的古诗词曲与新课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这不仅可以增强古诗词曲的趣味性, 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曲内涵的理解。如讲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时, 引导学生联想学过的诗词曲中, 还有哪些诗句表达雄心壮志的;讲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时, 联系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讲授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时, 联想用典的诗句……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对诗词曲进行积累。如:状物类 (花、鸟、树、草、鱼、虫、风、云、雨、雪、日、月、梅、菊、莲、春、夏、秋、冬、山、水等) 、颜色类 (红、绿、蓝、白等) 、说理类 (读书、惜时、雄心壮志等) 、亲情类 (友情、爱情、爱国情、思乡情等) 、用典、对偶……

古诗词鉴赏—词曲(二) 篇3

[仙侣]醉中天 咏大蝴蝶

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①,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②风流种,唬杀③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注:①庄周梦:据《庄子齐物论》载,庄周曾在梦中化为一只蝴蝶轻盈地飞动,醒来不知是自己化作蝴蝶还是蝴蝶化作自己。②道:描述。③杀: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表示程度深。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大蝴蝶的哪些活动?这只大蝴蝶具有什么特点?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描写这只大蝴蝶有什么寓意?。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盍西村

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①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②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③亭。

注:①红雪:像雪花一样飘落的杏花花瓣。②小蛮:指歌女。③醉翁:欧阳修自号醉翁,曾作《醉翁亭记》,这里是作者自指。

(1)“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一句,诗人问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问春莺?

(2)在这首曲里,诗人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①,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②,有白衣③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堪题:值得写,值得描画。②泼醅(pō pēi):通“酦醅”,重酿未滤的酒。③白衣:指平民百姓。

(1)在这首曲里,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山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为什么要学陶渊明归隐山林,借酒浇愁呢?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这首曲运用了哪些意象?诗人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本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一场夜雨把诗人从梦中惊醒过来,诗人梦到了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2)诗人把夜雨比喻为离人的眼中的泪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学古诗词曲学习调查问卷 篇4

2017年9月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对古诗词曲的认知程度,为了更好地得出学习和教授古诗词曲作品的方法,为了老师对你们学习现状的真实了解,请配合老师填写以下问卷调查,谢谢!

1、你对朗诵古诗词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不太感兴趣 C、不感兴趣 D、无所谓

2、你是否主动阅读、背诵古诗词曲?()

A、主动 B、老师要求 C、不太认真 D、不愿意

3、你会主动在周记本上积累古诗词吗?()

A、经常主动背诵 B、偶尔主动背诵 C、从不主动背诵

4、你会在日常与他人的交谈或作文中引用诗句吗?()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会

D、从来不会

5、你觉得在学习古诗词中最期待从老师那里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A、背诵方法 B、字句理解 C、写作背景 D、主题中心

6、在背诵诗句时你会在脑海中出现诗里描绘的画面吗?()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会

D、从来不会

7、你会如何背诵古诗词?()

A、熟读背诵

B、先抄后背 C、理解背诵 D、死记硬背

8、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

A、基本上还是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 B、背是背了,但能长时间记得的很少 C、能长时间记住的古诗词 D、几乎没有

9、你认为古诗词的学习难在哪?()

A、读不准字音 B、不理解诗意 C、不能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10、你能说出几个著名的诗人?()A、四个 B、六个 C、六个以上

11、你能说出中国诗歌发展鼎盛的朝代吗?()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2、你最喜哪个朝代的诗人或词人?()

13、你对元曲有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听说过 D、不清楚

14、你能背诵多少首古诗?()

A、10首以下 B、10-30首 C、30-50首 D、50首以上

15、你背诵古诗的时候,想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吗?()A、非常想 B、一般 C、不想了解 D、无所谓

16、在了解古诗词意思的时候,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A、图文并茂 B、直接翻译 C、只要关键词的提示

17、你喜欢将同一类型的诗歌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吗?()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18、你喜欢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加入一些和古诗相关的背景故事吗?()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19、你希望老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检查你积累的古诗?()A、考试 B、诗词大会 C、其他(写下自己喜欢的方式)

古诗词曲赏析 篇5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对词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2、能赏析其语言(从遗词、用句、修饰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复习导航

1、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主旨。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 篇6

教学详案

学习目标:

学会赏析诗词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继承并传承下去。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赏析诗词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都大有裨益,这也是语文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首先我们来了解语文中考中古诗词阅读常见的考点。

二、了解赏析诗词的常见考点

1理解诗意 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

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

么?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感知形象 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意境。

真题回放:

2009年河南中考《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011年黄冈中考《春望》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人物形象作简要赏析。

3、分析技巧 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巧妙构思等

进行评析。

真题回放:

2011年铜仁中考《赤壁》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赏析语言 词语的锤炼、名句的领悟等。

真题回放:

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其一)》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其五)》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007年河南中考《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由此看出,赏析语言是中考的重点及热点,所以老师就把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作为本节课的目标。

四、明确目标

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

五、授新课

到底该如何着手去赏析古诗词语言?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三步走”策略,可能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第一步:定角度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呢?先看几道例题: 1、2011年怀化中考《赤壁》

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进行赏析。2、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 在何处。

3、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挑学生回答自己在做题时会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由此确定赏析古诗词语言的三个角度:表达技巧、炼字、内容。

以上三道例题较容易确定赏析角度,如果遇到这样的试题你怎么办?

出示例题: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011年盐城《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挑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结。

第二步:思方法

确定好角度是基础,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每个角度都有其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如何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009年 成都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 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文天祥《过零丁洋》)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心境的悲苦。渲染了悲愤艰危的气氛,为后面情绪转为激昂蓄势,表达自己愿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赤胆忠心和民族气节。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评价效果,描写内容,作者情感。

3、由此总结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掌握常见的诗歌的表达技巧

5、分组练习

(1)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做点赏析。(曹操《观沧海》)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二)如何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河南2010年《饮酒(其五)》)

参考答案:“见”字是没目的地看的意思,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个要点组成:解释词意,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

感。

2、再看例题

《望岳 》一诗中的“钟”字有一字千金之誉,请说说它的好处。

参考答案:“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是大自然营造而得。表现了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学生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解释词意,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

果,作者情感。

3、学生总结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温馨小提示:

一是重点关注动词,二是要关注形容词,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熟记常用术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委婉、含蓄、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质朴、自然、奔放等

5、练习

2011年日照《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提示: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三)如何从内容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历来被人称道。请试着对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赤诚之心垂

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两部分组成:句意+情感

3、分组练习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加以赏析。(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示:(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提示:句意+情感

(四)小结

1、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

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2、从炼字角度赏析

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3、从内容角度赏析 方法:句意+情感

(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第三步:勤练习

选定角度是基础,思量方法助你行,勤加练习更重要。方法是固定的,也不是万能的,所谓“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大家只有在不断做习题的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六、练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获嘉县照镜第一初级中学 冯娟

古诗词赏析 篇7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成为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基本概述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

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学习方法 要多读

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谈话录》)。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经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可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要多看

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要多练

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

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

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

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赏析转化

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这要看试题的指向。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知识体系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优秀教案《踩高跷》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销售员工个人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