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他律与自律(共11篇)
——学习两个《条例》体会
热轧板厂马桢亚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约束每一个党员的党内法规,贯彻执行两个条例,是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他律”。他律是必要的,而通过他律达到“自律”,应是制定两个条例所期望的境界。因此,正确认识他律与自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
一、充分认识他律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对每一个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志愿并加入了党组织,就应该遵守和服从这一先进性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此基础上应有着更高的自我要求。但是,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致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有可能偏离先进性要求:第一,放松学习和自我修养,思想上淡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膨胀了名利等欲望;第二,环境影响,使意志薄弱者强化了追逐自身利益的动机;第三,手中的权力和制度上的缺陷客观上造就了以权谋私的机会。内在的欲望和动机,遇上外在的机会,便容易产生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事实。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如果认为可以完全依赖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自觉来保
持每个人的廉洁奉公,从普遍的视野来看,那是天真幼稚的。因此,党必须以党的纪律对党员个人进行外在的约束,即他律。有效的他律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性的不断提醒,是对党内同志的爱护。
二、充分认识自律的重要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作用。他律不可能代替自律,因为对个人来说,他律仍然是以外在的影响因素而存在的。他律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外部约束力促使内在的遵纪守法的驱动力的产生,稳定的、不断增强的内驱力才是抗御诱惑的有生力量。党的性质、党员的先进性,本身就要求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具有自律的基本素质,换言之,如果仅仅是因为他律的“高压线”的存在才“老实”一点,那是比较低的境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才有资格做一名领导干部。严于律已,克已奉公,为人表率,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每日必修的“功课”,切不可找借口荒废了这一功课。
三、正确认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他律是必要的,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们党自己解决内部廉洁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监督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的有力措施。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遵守纪律,切莫触犯党纪,这是党员领导干部行为的“底线”。可以说,他律对于自觉
我认为,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活泼性,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知识能力掌握的多少直接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认识了这种关系, 就会产生极强的驱动力, 激发一种自动的、积极好学的学习欲望, 就会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硬板的教条式的制度来教育学生, 扼杀学生的天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 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英语学习中, 兴趣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 就会导致教师讲课, 无人听讲;上课提问, 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 学生不知所措, 而厌学、不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以“传为辅、学为主”为主导思想, 绝不能盲目生硬地将知识灌输于学生, 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创设讲者有神、听者有趣的环境。同时更应做到将只有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讲, 即将“一言堂”变为“多方堂”。这样既听取了学生的见解, 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老师既传授了自己必须传授的知识, 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倾向。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意愿, 如此一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了。我在课堂教学中深深感到教育工作不能是简单的传授, 要因势利导, 同时还要结合课堂的实际需要和传授知识两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改变厌学恶学的缺点, 课堂教学的气氛才能得以活跃。例如, 学习打电话的用语时, 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假如A、B两人是熟人, 引导学生思考, 他们在电话里应当怎样打招呼。熟练掌握后, 再假设A打电话给B, 是C接的电话, A和C应当怎样说?如果B在, C应怎样说;如果B不在, C又应怎样说?经过引导, 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中既紧张又愉快地参与进来进行语言训练, 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多说多练, 由浅入深, 使学生乐于说, 乐于学, 更能真正学会学懂, 否则就不能学以致用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应该主动开拓进取。采取活泼、上进、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带进一个生动活泼的英语世界中来, 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英语, 并运用英语快乐而灵活地进行交际。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 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 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 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 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 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 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 孩子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良好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课堂教学机制, 培养学生主动好学的优良品德
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Mwest说:“外语是学会的, 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例如:在平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用英语与朋友、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会话。无论课堂上下, 都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氛围,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说英语。这样既克服了畏难心理, 又使学生敢说, 敢练。然后再逐步实现由部分使用英语到使用英语过渡。这样逐步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的教育工程。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 每一位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发挥自己个性、表达自己见解、提高自己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 绝不能忽略教师的教育, 在教学中, 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 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 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的良好环境, 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英语学科, 使学生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 由“苦学”变成了“乐学”。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就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 音乐批评 自律与他律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批评道路的回顾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历史是一段崎岖坎坷、波澜起伏的历史,近现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命运与历史一样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时代的变更、交替同呼吸共命运,用音响、乐谱、文字共同编织出了一副壮丽的时代图画。这一时期的音乐家、音乐创作与表演、音乐理论研究等诸方面都同一个新兴的术语——“音乐批评”联系起来,由此,音乐批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和理论与实践学科成为20世纪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显学”。
追其音乐批评的历史,可以是说是伴随音乐的诞生而产生的,就我国而言,从古代文论典籍所记载的“论乐”故事以及人物对话、独立文论(《乐记》《荀子·乐论篇》《声无哀乐论》等)、诗词歌赋中都或多或少的都涉及到音乐批评,但这些所谓的“批评”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输入,特别是早期政治改良家、留学回国人员以及有着前瞻眼光的先贤们开始致力于新文化的传播与学堂教育工作,因此这些人的乐评活动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批评的滥觞。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颠覆时期。两千年封建专制下的官方文化、帝王文化在此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一个旧的文化体制的终结,必然会有新的文化体制来代替,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现实看,国家的内外纷扰、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心理的无所适从等社会历史因素是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一种主导性的文化体制,因此多元文化、思想的交融与碰撞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当时的音乐批评群体上看,这一时期又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滥觞时期的音乐批评家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音乐批评家已经开始由“非专业”向“专业”转型,在音乐批评方面有着突出建树的代表人物有肖友梅、刘天华、王光祈、赵元任、青主等,从音乐史的角度看,这些人不仅是近现代第一批专业音乐家,更是在各自领域(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研究等)具有开拓创新性的“元老级”人物,他们从各自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去审视和探讨中国音乐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见解。
三十年代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赢得民族自由走向独立自主的时代,同时也是战争纷扰、党派斗争的时代。中国新音乐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深刻的体现出了艺术与政治思想的“同类不同属”的关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从文学艺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活动,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分翼——左翼音乐运动,通过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传播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一时间成为这一时代音乐活动的主流,在这种主流趋势下,音乐批评活动也是异常的活跃,左翼音乐家们纷纷拿起笔杆广泛而深入的阐述“抗战音乐”、“国防音乐”的新音乐观念。
四十年代,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成为两大政治阵营,为了维护各自的政治利益都极力推行各自的政治主张,分别在文化艺术领域内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文艺发展的实施方针。国民党方面采取“复兴礼乐”的主张,用儒家思想作为在文化上立党的政策,这种以不同阶级、不同意识形态下关于文艺的政策成为当时音乐批评发展的动因。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批评的属性多是反映政治需求和官方意愿的。
二、自律论与他律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批评家的特质
自律与他律是不同学科体系中所运用的词汇,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将两者作为哲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展。20世纪德国音乐美学家菲利克斯·卡茨在《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中第一次将自律论和他律论引入到音乐美学领域。
自律论美学认为音乐的规律和法则来自于音乐本身,而不是独立存在于音乐之外的他物,音乐不能反映任何外在的客观实在,包括人类的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音响和结构。他律论认为制约音乐的法则和规律来自音乐之外,也即音乐是受外界的法则来支配,音乐本身体现了某种外在于音乐的客观实在——人类的情感,而这就是音响之外的内容,也正是这一内容的性质决定了音乐的形式,决定着音响结构和整体的发展。
从音乐美学的语境中观照自律论与他律论,实际上是在论述音乐本体、功能、形式、内容与情感的属性及其关系问题。自律论与他律论中的音乐的“规律和法则”实际上是在阐述音乐是音乐的自我约束还是他物约束,而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学术争论如同哲学派别一样,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支持,成为音乐美学的两大理论派别和体系。
在音乐批评的语境下论述自律论与他律论的问题,主要着眼于所要研究的音乐批评的主体——批评家,就其批评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而对主体进行归属。笔者移植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和他律论的观点嫁接并引申到音乐批评研究范畴,认为自律论音乐批评指的是批评家以自己专业的、独特的眼光对过去和时下的一切音乐事象进行批判和论述,或者是批评理论上的探讨,并勾勒出音乐艺术在今后的发展前景,其批评的属性完全是个人的见解,不受外界的因素所干扰,不为任何的有功利性目的阶级和派别、意志而服务,即纯粹性的音乐批评。
(一)自律论及其特点
自律论音乐批评主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专业性。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他所做的任何的努力都是致力于音乐的发展,因此在他的批评文论中始终是围绕音乐自身发展的问题而展开,他所关注的是关于音乐艺术的一切活动包括创作、理论、实践等各方面,因此他所审视和批评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其次就是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的方向,能够敏锐的觉察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并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批评,从而有效的总结和发现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个特点是自主目的性,也是自律论的一个本质特征。自律论批评家的本职任务就是专注于音乐事象的批评,而不做任何功利性、主义性的宣讲,在批评过程中有其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但这并不代表其无目的性,自律论批评家的目的就是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批评的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照,在此基础上对批评对象进行系统的表象论述和理论层面上的评价和探讨,进而基于两者而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为之后的实践探索出发展的航向。
(二)他律论及其特点
他律论音乐批评与之相反,它的批评的主体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非专业的,本身具有一定的阶级观念和政治立场,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去审视和批评一切的音乐事象,在批评过程和结论中必然与其评价的标准相吻合,而批评主体自始至终都一直坚持和恪守自己所奉行的批评标准。
他律论音乐批评主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群体性和党派性。这是由于同受时代的影响或者是同一学识、思想所支配的。这些批评家的共性在于在同一时代下深受同一种思想或者是教育体系影响,针对同一音乐事象进行的相同或相近的批评,从而形成一种群体批评观念。其次就是党派性,这是指在某一党派或政治团体的阶级意识的主导下,针对有利于其政治利益的实现的相关文艺(或音乐)主张、政策、方针、纲领等以及在这些政治意识指导下的文艺实践活动作为批评对象,从而形成一定的批评主体。这些批评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方针、政策的解读,运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审视时下的音乐事象,并对其进行价值评判,而他们价值评判的标准则是看所批评的对象是否符合和反映其党派的利益诉求。
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上,能否做到自律,也是一个关键。为什么要自律呢?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例如,人在面对一些利益很大,但可能会伤害到他人,或触犯法律的事,自律的人往往会遵守做人的本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自律的人往往随波逐流,有的还会误入歧途。虽然这里听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也不容忽视。在学习上更应该做到自律。比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等。自律是一种美的体现,也流露出人的教养。如果一个人腌H,邋遢,没有自律,不学武术,那将是多么可悲啊!
如何做到自律呢?应该从小事做起,按时上课,好好完成作业,是自律,;举止文明,有爱心,是自律;面对不良诱惑,能明辨是非,是自律。严于自律,做更好的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一、何为自律 何为他律
他律论是与自律论相对而言的,二者在音乐本质认识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律论看重音乐的内容,强调音乐的内容美,也就是说他律论者提倡“情感论”,认为只有把这些精神性的内容注入到音乐中,并使其表达出情感的因素,才是真正的音乐艺术美。他律论认为音乐的规律和法则并不是靠音乐自身去维系和制约的,它还要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是他律的。他律一词,在康德哲学中是用来指人的意识是独立存在的,它不是由客观事物等外在的规律因素所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本身就体现着某种外在于音乐的客观实在,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达,它总是脱离音响结构这些外在形式束缚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就是指人类的情感,即音乐的内容。正是这个情感、这个内容决定了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了音乐的形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律论强调内容,注重精神,它强调音乐是情感的完美表现。所以音乐的内容就是形象、情感、精神特征,其中以情感尤其重要。情感论美学作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上由众多理论体系和审美观念所构成的一支强大美学阵营,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却很短暂,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单一。意大利当代著名音乐史学家恩里科・傅比尼在其所著的《音乐美学史》中,将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来看待,情感论音乐美学似乎是出现18世纪的一种美学观念。
二、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历史渊源
自律音乐美学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以“数”的比例关系来解释音乐美的做法,这就蕴含着某种偏重于形式的要素,强调音乐自身客观属性的音乐美学观念。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被人们誉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人们通常把毕达哥拉斯和他的门徒们统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当作音乐的本源,认为音乐的基本法则是“数”的关系,提出音乐的美与和谐只能到“数”的关系中去寻找。毕达哥拉斯将其绝对化,并将其认为是音乐的本源。该学派还认为音乐的和谐是一种“普遍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仅是音乐的本质,而是整个宇宙的法则;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人体内部世界(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秩序。柏拉图虽然是模仿论的倡导者,但他在论述音乐美时也常常从纯粹的形式因素着眼,他认为形式美按其本质来说应该是绝对的。在他看来,音乐的美在于音调在形式上的所谓“单整性”。从上述的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并可以总结出自律论美学的一些思想观点,即自律论者是把外在的形式当作音乐的本质,它否认音乐的内容,否认音乐的情感表现功能。
古希腊时期的人们把音乐看成是科学、哲学、艺术的统一体,它既有娱乐的功能,同时它又与宗教、政治联系在一起,因此又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受其观念的影响,在音乐领域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论说――模仿论,它在音乐美学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于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音乐看成是一种模仿,但是他们在对音乐模仿的对象这一问题的看法上产生较大分歧。
三、自律与他律的对立统一
他律与自律存在着对立的统一,音乐美的本质应走向他律与自律二元的综合。音乐美的本质兼有他律论与自律论的双重性,音乐有其自身固有的逻辑结构,即和声、旋律、节奏的组合,它不完全受欣赏者被唤起的想象、情感或联想的影响。从音响材料自身的物理属性上看,既有客观存在于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成分,又带有主观的因素,如体现为音乐的情感性、社会性等。各门艺术,无论文学还是音乐,如果单纯去追求他律或是自律,其结果必然会为它的另一面所否定。艺术始终浸染着情感因素,且与社会关系紧密联系,从这个层面上说,艺术是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他律性。同时,各门艺术又有其自身特定的形式构成,如用于绘画艺术的色彩、线条;作为文学艺术的语言;音乐艺术的音响、旋律等等,它们均具有自律性的一面。然而自律与他律作为对立着的两面,很难将它们合而为一。要解决这一难题还得回到二者的合理性和缺陷上来,从二者的对立性上来求统一,肯定他律与自律的合理因素,二者对立着的合理性统一了,二者的缺陷也就消失了。音乐既是人类情感的充分表现,又是乐音形式的艺术组合。
现代社会越来越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既要有动听的旋律又要能够体现出现代人能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音乐形式往往伴随着音乐情感。作品的深层内涵就是情感的表达。所以不论是创作作品,还是演唱或者演奏作品都是“自律伦”与“他律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F.M.伽茨,金经言.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J].文艺研究,(12):85-100.
姐妹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两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也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双刃利剑。它的颁布实施,表明了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着力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强决心。在学习、执行、维护两个《条例》过程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自觉做到“三律”,即:严于律已、善于他律、勇于律他。严于自律。律,本意是法则、规章,引申为约束,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严于律已者不仅可以守住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凝集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身正不令而从是正说,上梁不正下梁弯是反说。其一,自己明白应当怎么去做而坚决去做。党的干部应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官一任致富一方,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争先进位,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自律;其二,自己明白不应当做而坚决不去做。以权谋私不应当,贪财贪色不应当;坑国害民不应当,混天度日不应当,拉帮结派不应当,不知群众冷暖不应当;不义之财不去贪,不应当的事坚决不做,这就是自律。自律是修养,更是精神境界,但最重要的是勇于战胜自己。人生有两大难题,一曰认识自己,二曰改造自己。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诱惑,而手中有权的人更甚,但在诱惑面前选择何种态度全靠自己。廉者见肴不馋,见物不沾,见钱不贪,见色不迷。相反,贪者因诱忘义,由惑丧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党员干部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考验。严于自律是立身之本、成业之基,每个人都应当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政的全过程中,自觉用党的纪律、国家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以我为例”、“从我做起”,敢于用刀子割自己身上的肿瘤,做到心正去私欲,公正无贪心,身正抑邪念,唯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善于他律。就是通过外因条件发生作用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他律也叫别人律、文件律、制度律、上律、下律。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和逆耳忠言,接受批评帮助是正说,自恃高明,老虎屁股摸不得甚至给你脸色是反说。他律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强自立、战无不胜的法宝。早在中国红军成立初期,我军就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前,中央又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就是最好的他律。接受他律需要放下架子,正视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是人而不是神,坚持有错必改,有过必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真是太必要了,因为普通百姓有过不究,大不了个人、家庭或小范围受害;而领导干部有过不究,不仅误自己,还会误国家误事业,甚至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接受他律还有个对待群众的问题,一般来说,领导干部接受上级的批评容易做到,接受同级、下级的批评就比较难,而做到正确对待老百姓的批评更难,这是因为把群众看轻了,总以为自己比群众高明。一个清醒的领导干部应当把群众看得很高,把群众的意见看得很重。历史证明: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公正、群众最可敬,群众也最可怕。群众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把群众惹翻了,遭到群众反对,谁也挡不住。若把群众的呼声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那么,垮台是早晚的事。接受他律,重要的是善于接受监督,监督到位,就会遏制~,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个不愿意垮台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应当把自己的施政行为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心实意地接受监督,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勇于律他。律他是友善提醒、正面帮助、敢于惩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遵守他律、严格自律的同时,还必须勇于律他。必须承认每个领导干部在党和人民任命你职务、赋予你权力的那一刻,就把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利剑交给了你,能不能正确运用权力,是检验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的重要标准。面对~现象,义无反顾地高举惩恶利剑,不徇私情,勇于斗争,扶正祛邪,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爱戴和尊重。如果,不敢律他只是管住自己,那只能说是个好人而决不是个好干部,尤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如果态度暧昧,畏首畏尾,支应相诿,失职渎职,就会正气不彰,歪风滋蔓,~猖行。毛主席说:“扫帚不倒,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分子,要像反~勇士姜瑞锋那样,扬眉剑出鞘,奋力惩腐恶,对~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尽职尽责,敢抓敢管,所在单位、区域都会明朗青天春风劲,政通人和大事成。自律是基础,他律是条件,律他是职责,三者统一于一身,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自律”,“他律”,价值结构
“自律”指道德来自于自我觉醒中的自主意识。而“他律”则是对外在因素的尊重, 从而达到规范自身行为能力的目的。网络伦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是几乎没有学者对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所表现出来的“自律”与“他律”价值结构进行分析, 因而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道德成效不显著, 进展不大。本文以此入手, 试图对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自律”与“他律”的价值结构作一番探析。
一、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自律”与“他律”问题与特征
大学生宿舍网络行为“自律”与“他律”意识淡漠。笔者在2015年5月对河北省内六所不同类型高校进行宿舍网络文化抽样调研时发现, 20.6%的同学认为可以在宿舍随心所欲上网;5.1%的同学认为自己已上交网费, 在宿舍上网无可厚非, 11.0%的同学认为宿舍网络恶化了学术抄袭的行为, 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河北省大学生宿舍网络行为“自律”与“他律”意识淡漠。
大学生宿舍网络收费“自律”与“他律”行为缺失。现阶段, 河北省内六所高校基本都在大学生宿舍内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宿舍网络付费策略。但是很多学生想尽办法来逃避宿舍网络收费。另外在调研中, 6.4%的同学经常在宿舍违规使用电器;32.6%的同学偶尔违规使用电器。可见, 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行政监管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宿舍网络管理“自律”与“他律”观念落后。河北省内六所高校大学生宿舍网络已成为各校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它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 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网络信息时代要克服传统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弊端, 及时更新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观念, 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价值作用, 以适应新形势, 分析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二、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自律”与“他律”价值表现及成因分析
伦理道德“他律”的价值是对个人欲望的适当把握, 通过行为规范来明确界定下来, 从而能形成一种约束力量, 表现出“自律”的价值所在而最终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结合。大学生宿舍网络是一种由封闭型的道德向开放型道德转化的伦理道德类型, 容易导致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丧失, 也是对现实伦理情感的一种巨大挑战。在道德“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 道德认识是前提, 它给活动注入了强烈的内在能动力, 并形成主体意识和向上发展的强烈愿望。经过实践, 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内在要求, 这是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变的一个过程, 道德实践在其中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实, 根本原因在于适应了利益的需要, 失去了利益的驱动作用, 会让道德主体失去道德“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动力。大学生宿舍网络行为、收费和管理“自律”与“他律”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和特征主要根源在于涉及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 伦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价值结构在利益的冲击下, 无形之中会失去应有的调节作用。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自律”与“他律”价值应对策略
1. 更新观念
其一, 树立不断学习观念, 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首先应该主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学习, 提高其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辨识能力。其次, 提高敏锐的网络信息概括加工意识。再次, 用积极认真的态度来提高大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技术水平。其二, 树立平等待人观念, 加强网络思想交流。其三, 树立以情动人观念, 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理养成。
2. 慎独内省
第一, 提高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自律意识。人类的自律意识对道德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具备强烈的自律意识, 才能充分发挥人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并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第二, 注重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巧方法。首先,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技巧方法。其次, 置身网络、转变角色的技巧方法。
依规强控。首先, 在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中需要引入长期性和实效性思考机制来解决目标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传统意义上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管教为主, 这就压制了学生的个性, 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在现阶段, 如果不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也阻碍了河北省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 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伦理道德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 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通过“自律”与“他律”价值结构的引入, 并且在四点措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 相信能够为大学生宿舍网络伦理道德的加强和改善提供一个内在的支点和角度, 并为未来的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一些重要的理论保障和道德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律 他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大学生 思想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宏观、系统的工作,又是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着眼长远,也要立足当前、力求实效。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教育人又要引导人,必须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觉悟从他律走向自律。
他律和自律
他律(Heteronomy)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heteros(其他的)和nomos(规律),意为人之外的规律,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力的根本支配和节制。他律的核心目的是要表明人在道德领域内没有绝对自由,人总是受制于某种外在的必然性,在这种必然性的前提下来行动的。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强调道德规范的规律性与别的规范伦理学是一致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理解上,又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伦理有着显著的差别。
首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在社会存在中寻找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根据。其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个人和集体辩证统一的关系上来看待道德规范他律性的合理性。第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规范的他律性为社会的或集体的理性。
自律是一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运用内化了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要求人们无论是在有人监督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去为人处事,这是一种完全自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严格的自律精神,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突出的品格特征。
在道德发展中,自律与他律是统一的、贯通的,而不是对立的、相斥的。自律是以他律为前提的自律。自律不是幻想中摆脱一切外部限制,而是以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自主地、自觉地、自动地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道德规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对个人的意义来说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引导,个体只有接受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以他律作基础。他律的特点是:利用外部力量来控制人的行为,其特点是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和他教性。自律的特点:自觉性、自主性、自控性和自教性。
加强大学生他律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他律的培养除了法律法规外和学校自定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培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
首先,把握灵魂,着力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巩固思想道德基础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应当用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批评西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会批评、学会认知、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批评错误思想的能力。
2.把握主题
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到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把握精髓,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历史与现实、科技与人文、民风与民俗等角度,充分发掘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二是,深入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教育。通过回顾党的光辉足迹,使青年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引导青年学生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动。
4.把握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开展社会公德、职业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树立大学生自律能力。
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首先,诚信的培养
诚信问题是自古以来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人类认同的道德规范,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现代化的顺利进行。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指数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有些大学生这方面做的还是不够,比如,考试作弊,无论是考研、四六级考试,还是平时的考试总有那么一小撮人搞小动作,没有一点诚信可言。我们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通过道德教育的各种方式和手段使他们能自觉地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自重
自重是道德自律的基础,自重就是注重自己的言行,既不要做有损于国家和个人荣誉的事,也不做与社会不符的事。
大学生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从法律意义上讲已经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和独立权利的人,有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职责,同时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要比未受过高等教育者无论是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高很多,以大学生应有的姿态为社会做榜样。
第三,学会自省
大学生应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向榜样看齐。
第四,学会自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一些私有化的东西趁虚而入,大学生往往会私欲膨胀而铤而走险,诸如替别人考试、偷盗,走上不归之路。所以,大学生要经常提醒和告诫自己,做到“富贵不能淫”。
第五,大学生学会自励
自励是积极主动的道德自律,许多同学认为上了大学可以无拘无束地潇洒,学习成了业余爱好,每天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高中阶段学习的斗志和信心全无。对社会的发展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没有危机感。我们国家经过长期发展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许多高科技没有攻克,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带有自满情绪会很可怕的。大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自我激励和自我磨砺,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
概而言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可塑性很大,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整个思想水平的提高,而是应该通过积极的自律与他律手段,促进大学生高水平、高质量道德观念的提高。在大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中,自律与他律的目标是一致的,自律与他律既互相依赖,又互相转化和促进,因此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中既要通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更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他律。
参考文献:
1.段慧兰.论道德自律与自律意识的培养.湖湘论坛,2003(5)
2.杨德广.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宏武.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
4.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5.余吉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江苏高等教育,2000(2)
6.仲兆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6
7.许厚云.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中的自律与他律.闽江学院学报,2004(3)
“他律自律”相结合有效管理学员
近年来,上海市闸北区委党校注重加强党校主体班学风建设,探索中青班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学员管理新模式,并以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的制度加以固化,推进了学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搭建他律引导管理团队与载体。通过组建一支规范的他律团队,在中青班的培训实践中,注意发挥他律作用,坚持他律规范,力求通过有效的外在管理与引导,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流程。紧紧抓住“规划—引导—反馈”这一基本程序,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发挥学员主体作用,自律规范出成果。在中青班教学实践中体现出“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实现了班级集体、学员个人在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高度自律。(吴凌英)
主席,各位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对方辩友好。我方认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维持主要靠自律。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家约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在古代,孔子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他的时刻反省正体现了我们伟大先哲的自律意识。回到当代,走进大学的我们只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大学看似宽松但并不轻松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己。自律和他律都是维持校园秩序的重要因素,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谁占主要地位,下面我具体陈述一下我方观点。
在大学校园秩序的维持中,如果说他律是外因,那么自律就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法律在日益完善,而贪污腐败仍然存在,偷盗抢劫在某些地区中屡禁不止。由此可见,缺少内因,外因无法起作用,没有自律,他律只能是废纸一张。
马加爵相信大家都还没有忘记,他的学校乃至他周围的环境都存在着他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范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直至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讨论与反思,我们只能非常遗憾的说她得自律意识不强,不能用一个健康的心态去约束自己。他律对他约束范围内的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这决定了他律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自律意识,就有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大学是一个舞台,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世界。在这方舞台上,没有太多硬性的规定,所有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定夺。这种高度自律的生活需要我们过去接受的他律来辅助,也就是说,他律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自律。校园秩序是一种公共秩序,公共秩序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他律在此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自律才是贯穿大学生活的最主要因素。
对方辩友,同学们,当你足够自律时,面对井然有序的大学生活,你会欣喜的体会到轻轻的脚步渐关爱的默契,美丽的诱惑前坚持的快乐,辛勤的耕耘后收获的喜悦。你会惊叹,大学的生活真精彩,人生旅途别有洞天。谢谢大家。
策略:
1.陈词时用小纸板,很少用大篇的稿子。
2.注意题目范围的限制,校园秩序的特点,而且维持即具有持久性,不是一时的。
3.此篇稿件要注意提到之后的论证,分论点抽出关键词。
一、活动简介:
为提高斛兵八班学员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增进我们的友谊,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近期我们深入探讨了“大学生是要自律还是他律”这一现实存在的问题,成功开展了以“大学生是要自律还是他律”为主题的辩论赛。
二、活动参与者:
全体斛兵八班,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了正反方各四名辩手,其他同学作为观众。
三、活动简介:正方:大学生需要自律VS反方:大学生需要他律
赛上双方辩手唇枪舌剑,气氛活跃,所有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激情四射。尤其在自由辩论环节,辩论气氛更是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其他学员在观众提问环节踊跃发言,与辩手进行较激烈的小辩论,更进一步加深了对问题的探讨。整个辩论赛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展示出了我们斛兵八班的不一样的自信与风采!
最终我们评出胜方和最佳辩手后,辩论赛在响彻赛场的掌声中,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为此次的成功,我们发自内心地欢喜,为我们的收获而骄傲!
四、我们的收获:
我们都是大一新生,面对目前宽松而自主的环境,往往会迷茫,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这次的辩论就很有现实意义。
如正方所言:“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确实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
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自律并不仅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益,在几年后,当我们陆续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发现它对于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我们还是学生时,犯了错误我们还有再来一次,从头开始的机会,可是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误或者错误负责,承担后果,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如果我们互相监督,做到自觉自律,为目前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会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当然,毕竟我们严格自律是很难做到的,在学习生活中还是需要他律的,我们需要对自己有必要的监督,这样我们才会更好的发展自己,但我们更注重的是自律。
【正确认识他律与自律】推荐阅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06-12
《正确认识安全与经济的关系》09-29
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同志05-29
正确认识价值作文700字11-21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12-14
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12-21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2-03
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07-11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05-27
认识企业生产与经营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