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移民政策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库区移民政策(通用7篇)

库区移民政策 篇1

落实政策不走调 民主参与求实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根据省县的安排,我镇自6月中旬开始,历时一个半月,紧锣密鼓、紧而有序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试点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初步成效

我镇位于

霍山县北部,与裕安区接壤,地处佛子岭水库下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上游淹没区。全镇辖6个村、182个村民组、5500户、2.14万人,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60年,当时界定的淹没搬迁线在海拔49.22~60.47米之间;随着60年代末对大坝的加高(当时未作补偿)以及之后数次的维修加固,淹没线逐渐抬高,据史料反映,按10年一遇的淹没线达54.97~63.58米,20年一遇的达55.45~64.34米。全镇西部沿东淠河一线的洼地为移民区,东部丘岗为移民安置区,现淹没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涉及6个村、1.5万亩耕地、1.35万人,其中移民现状人口9890人,原迁移民2229人。

全镇试点工作经历了筹备、实施、完善三个阶段15个环节的精心组织和平稳推进,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了“一直补、五评补、八扶持、三兼顾”的扶持方式。一直补:即对原迁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实行一次性核定、生不加死要减和年审打卡发放;五评补:即对移民危房改造、二次搬迁、特困学生救助、大病救助、特困户救助,实行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一年一定,打卡发放;八扶持:即从农田水利、公路交通、电网改造、通信广电、人畜饮水、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生产扶持(含科技培训、社区资金、一二三产业开发性项目)等八个方面入手,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上的突出问题;三兼顾:即兼顾对移民插花安置地进行公益性项目覆盖,兼顾对移民迁入地的非移民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兼顾对非农业移民中的特困人口纳入城镇低保。

二是探索了水利库区的原迁移民登记办法。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经过矛盾碰撞和反复探究,总结了在原迁移民身份界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同库同策、属地管理、程序到位、证据有力的原则,严把五关。(1)定性关。即原迁移民必须是在工程始建时淹没搬迁线以下、在工程竣工前已出生,并由政府组织搬迁(自1958年持续到1969年)的具有本县户籍的农业人口。(2)动态关。凡是在2006年6月30日前,本县的原迁移民迁入本镇的或本镇的原迁移民迁出至本县非移民乡镇的,均应纳入本镇登记。(3)待定关。在同一库区,县际之间乡镇之间因收养、婚嫁、搬迁等户口迁入的原迁移民,由于两地之间移民登记时间差而导致其身份一时无法确认的,待对方确认其原迁身份并出具有效证明时,可补办原迁移民登记确认手续。此外,还包括因土地淹没等原因导致原迁移民一时无法核实的。(4)证据关。即没有在限期内(公示期内)提供原迁移民身份确认的有效证明(指政府认可的历史档案资料、派出所户籍证明、作为旁证原迁移民的座谈调研笔录等),不得登记为原迁移民。(5)程序关。由于原迁问题涉及历史跨度大、范围广、变动大,给考证、取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查阅史料、调研座谈、入户登记、代表评议、公示纠错、确认报批、打卡发放七个步骤稳步开展工作,力求使原迁移民的身份界定准确、公平,经得起过程检验和社会监督。

三是编制并启动了项目扶持规划。通过在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广泛征求意见、摸底调查,村镇逐级编报了近期扶持项目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规划共编报项目62个,总投资1.52亿元,其中地方自筹资金占36.7;中长期规划共编报项目37个,总投资6.31亿元,其中地方自筹占39.7%。试点期间,我镇共启动项目9个,其中硬化改造村组公路3条(庙三路、团三路、河下路),计18.2公里,总投资316万元;实施了石院、刘氏祠两个村民组社区资金,每组投款1万元;完成了淹没区黄泥坎排涝站更新改造,投资6万元;启动了圣人山、三尖铺两个自来水人饮工程以及庙岗集小学危房改造和三尖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

四是平稳地实施了资金打卡发放,并启动了评补程序。对原迁移民中已核实到人的1179人均予以村镇两级公示,目前正在打卡发放,社会反响平静。与此同时,我镇针对移民中的特困群众比重较大(约占20),对照评补的类型和条件,已督促群众递交申请逾200份,预计直补加评补份额将占现状人口的40以上。此外,对非移民的弱势群体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到目前为止,全镇申报纳入农村低保167户398人,年救助资金5.17万元;城镇低保59户79人,年救助6.61万元;大病救助4户,计4890元。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体现了兼顾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社会心态,维护了库区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二、基本做法

为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政策,尊重群众意愿,讲究工作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突出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组织,搞好培训。好的政策能否得到好的落实,关键靠干部。镇党委

政府充分认识到搞好库区移民政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苦性,并将试点工作作为阶段性的中心任务和硬仗来打,立即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领导组,抽调了11名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同时在各村成立了由驻点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工作小组,统一在县指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我们注重搞好领导班子、全体镇村干部和领导组办公室三个层次的政策培训,在学习政策的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和座谈,逐渐明晰了我镇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方针和原则,并时刻警示干部:不懂政策是瞎子,曲解政策会出乱子。

(二)广泛宣传,深入调研。群众是检验政策的试金石。不把政策交给群众,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就无法做好试点工作。为此,在试点之初,我们把对群众的宣传发动作为关键步骤来做,通过广播、会议、座谈、宣传栏、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宣传17号文件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分村逐组开展座谈调研活动,认真填写好扶持方式征求意见表、原迁移民摸底表和扶持项目摸底表,广泛听取群众对移民扶持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实施方案、摸准原迁移民和制定项目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也为今后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登记核实,接受监督。移民登记是试点的核心,原迁移民登记又是核心的核心,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严肃性。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严把“五关”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其实质就是在坚持原则和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一切相信并依靠群众把政策想明白、把历史讲明白、把事实争明白,才能使我们做明白。这其中主要是把好三道工序:一是分村、分组、分片开好原迁移民座谈会,讲清历史事实,提供清晰线索,并形成纪要;二是依据线索深入组户进行调查取证,并形成调查记录;三是按照先村后镇进行两级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反映有异议的,要再次深入座谈、调研,符合政策的要公示或通报;反之,要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使该进的要进来,不该进的坚决不能进。

(四)尊重民意,编制规划。扶持项目规划是代表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期利益的纲领。因此,规划必须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充分体现移民的主体作用。在方法上,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的选择,发扬民主,自下而上,逐级筛选,汇总编报,从而形成全镇近期扶持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近期规划,突出解决交通难、饮水难、就医难、入学难、用电难、安居难、温饱难、增收难的“八难”问题;中长期规划,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突出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移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来实现政策之期望与群众之愿望的统一。

(五)建章立制,阳光操作。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制度作保证。为此,在整个试点过程中,我们注重健全机构,严明职责,完善制度,透明管理,先后出台了领导组职责、办公室职责、移民理事全职责、工作制度、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六项制度,基本形成了“县指导、乡负责、村实施、民监督”的有机结合、协调落实的机制。对移民补助资金,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涉农资金政策,定期打卡发放;对项目扶持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监督。对规模小的项目,实行镇把关,由受益村或组负责实施;对重点工程一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保证合同制。坚持政策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注重利用项目投资撬动社会资金、民资民力等多渠道投入。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把库区移民政策落实好。

三、主要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我镇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国家移民局领导在试点之初亲临我镇,宣传政策,走访调研;省库办葛主任数次来镇,座谈研讨,现场指导;县库办骆主任经常调度,时刻把握工作动态,研究布置具体工作;县指导组一行在项主任的带领下,始终战斗在一线,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镇村工作组的同志不辞劳苦,走村串户,征求意见,座谈调查,与广大移民群众面对面接触,有时连续昼夜作战,化解矛盾,疏导群众。正是由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同心合力,才使这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少走弯路。

(二)机制创新是关键。这次试点,既没有系统的方案来指导,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靠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在探索中完善。在工作思路上,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政策与实际的“结合”上做文章;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实施方案、扶持人口登记办法和两个规划;通过选举产生移民理事会,明确其职责,保障了移民对政策落实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制定领导组及办公室职责和工作制度,明确其分工,强化其责任,充分发挥了干部的职能作用,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制订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为扶持资金的正确使用和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库区移民政策 篇2

位于汉江与丹江汇合处下游800m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经竣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之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工程式的实施既有利于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有利于湖北防洪,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大坝由原顶高162m(坝高97m)加高到176.6m,坝长由原来的2494m拓展为3446m,正常蓄水位157m升高到170m,库区水域面积由9.5万km2扩大到1050km2,库容量由175亿m3增至290.7亿m3,淹没范围涉及三省七县(市、区),仅十堰市境内由第一次淹没两座县城,6个区镇,247个村,1142个组,淹没耕地1.98万hm2,淹没总面积380万km2,动迁移民28.7万人。到这次再度淹没30个乡镇办事处,293个村(居)委会,淹没面积158km2,房屋361万m2。动迁移民17.54万人,其中农村14.85万人,城镇2.17万人。全市需安置人口13.12万人,其中县内安置3.9万人,出市外迁9.25万人,全市需迁建集镇10个,迁建人口2.17万人,迁建复与补偿建企业125家。

十堰市在1958~2010年的52年间,丹江口库区经历两次大淹没,耕地资源极为稀缺,尤其受到土地容量的制约,不能够满足众多外迁移民县内安置的强烈愿望。据统计,十堰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20m2,远低于全国人均953.4m2的平均水平,库区县内安置移民3.9万人,占总量的30%,需要耕地3067hm2,县内安置移民和生存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要满足移民内安的土地需要,只有从农民现有耕地和集体林地中进行调整,这样必然会进一步减少人均资源拥有量,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和库区水质资源污染的矛盾。

2 第一次移民实践:生态环境保持与库区Ⅱ类水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想水源地,水质达Ⅱ类饮用水标准。这是十堰人民自1958年至今长达49年坚持水土保持,防止水库水质污染的重大成果,也是十堰人民向全党和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最好答卷。为了这份答卷,十堰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

2.1 山地水土流失是危及大坝寿命,导致水库水质标准降低的主要因素

十堰市属秦巴山地,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呈“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据湖北省遥感资料统计,丹江口市、郧县、郧西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1986.51km2、2067km2。郧西县更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侵蚀方式有面蚀、沟蚀和崩塌侵蚀等,大量的水土流失削减了土层,使耕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脊薄。农业单产难以提高,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岩石祼露,植被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库淤积,水位提高。不仅缩短丹江口大坝寿命,而且严重污染库区水质。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除降雨集中强度大,山坡陡长,植被差,经流汇流时间短,土质疏松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这些人为因素主要指: (1) 1958年大炼钢铁时大量森林植被砍伐; (2)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林草资源被破坏; (3) 1958~196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二汽建设和襄渝铁路建设,砍伐山林2.07万hm2,贡献木材30万m3,柴草10亿㎏,森林资源消耗量达1000万m3; (4) 水库蓄水后,丹江、郧县2.07万hm2良田,1.8万hm2山林被淹没,9万人外迁,23万人就地后靠。为了生产,又进一步开山种地,加剧林粮争地,由于大面积耕种陡坡地,同时种植农林作物时,过多的使用化肥,不仅加剧了水土严重流失,而且还造成丹江口水库水面污染,恶化库区生态环境。

2.2 库区内工业污染物超标严重,如造纸厂、黄姜皂素厂、小钢厂等

2.3 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增多,生活垃圾产量大,处理能力低

为了十堰山川更秀美,确保丹江水库一汪碧水,十堰市政府确立“生态主市”发展战略,加强水土保持力度,保持丹江口水库水质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把更多优质、更加清澈的丹江口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十堰市政府在“生态立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步伐。具体措施是: (1) 狠抓荒地绿化,实施退耕还林。2001~2006年,丹江口市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4.2%上升到39.2%, 形成了高山茶、杏,库区桔橙产业格局。 (2) 坚持林草植被恢复不动摇,积极拓宽人工治理面积。1999年以来,荒山植树种草510hm2,退耕还林2481hm2,封林治理1717h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48%提升到87%,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8.2万t。特别自1994年,十堰市被国家纳入“长治”工程范围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丹江口市、郧县先后治理水土流失流域29条。其中丹江口市治理的蛤蟆口小流域被水利部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建成了板桥、五龙池、新店高效水保科技园和锅底山生态自然修复区等一批示范工程,在重点治理区形成了绵延20多km的“长治”大示范区。综合治理措施可年蓄水1066万m3,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库区水质和大坝防洪能力。 (3) 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切断丹江口水库水污染的根源,永保一库清水送北京。

由于十堰市独特优质丰富的黄姜资源、龙须草资源、钒矿等资源,上世纪后期丹江、郧县、郧西等水源区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相继建立了丹江口市第一造纸厂、六里坪造纸厂、郧县造纸厂及各种黄姜加工厂、炼钒厂、炼钢厂等,这些企业有的效益十分可观。为了确保丹江口库区的水质安全,自2000年以来,丹江、郧县先后关闭了污染严重造纸厂、黄姜加工厂、炼钢厂、炼钒厂56家之多。仅郧县造纸厂就减少排入库中污水340万t,消减COD排放量4000t。 (4) 积极拓展生活污染防治新途径。丹江口市向移民朋友宣传用废塑料袋装日常生活垃圾,然后由环保部门集中运走处理。推广“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解决小城镇生活污染问题。如六里坪铁路系统投资900万元,建立三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对其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5) 在农村推广“沼气、以电代柴”能源建设和生态家园、生态农业建设,引导移民发展绿色产业,确保库区水质长期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

3 科学统筹和谐二次移民,积极推进库区生态文明

2005年5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首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坝区移民)----水源新村在丹江口市开工建设,12月28日,水源新村首次移民喜迁新居。2006年元月13日,水源新村2572名移民正式分到经过治理的旱涝保收的好田地。丹江口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统一规划建设水源新村,建成后的水源新村广播、电视、通信电线、排水管网全部入地。道路全部实施硬化,并逐步配套卫生室、集贸市场、路灯、绿化带、公共厕所、垃圾处理池以及文化体育设施,力求建筑景观化、设施城市化、设计园林化、环境生态化。

一次移民和坝区二次移民(水源新村)实践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二是始终把维护和实现移民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切实为移民着想,为移民排忧,为移民谋利。三是政策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到位,广大移民顾全大局,搬迁和安置有序开展。四是生态立市,保护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大力种植植被。五是切断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在源头上保证库区Ⅱ类水质。但在移民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水库水位上升至170m后,库区移民生存容量减少,开山种粮与保护库区水质的矛盾加剧。六是库区特种经济利润价位很高,但企业深加工,处理污水等污染技术不达标,被迫关闭,造成人员失业,库区经济增长缓慢,移民和农民的返贫加剧。七是库区淹没后,道路不畅,严重制约库区经济的发展。四是移民原地区与外迁安置区对接因素差异大。五是补偿机制不健全等。

4 对二次大规模移民的建议

4.1 建立建全移民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的责任制,形成移民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建全移民服务机构,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策业务水平,把国家移民政策落到实处。

4.2 科学统筹移民安置工作

根据二次移民实践,结合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比重大的实际,要坚持“有土安置,外迁为主,县内安置为辅“的原则。移民安置中既要集中力量做好外迁移民工作,又要精心统筹县内安置工作。中线工程的成败在移民,外迁移民又是关键的关键。为保障外迁移民的利益,建议安置区“以乡(镇)、村、组、户”整体安置和“以户插村组”相结合,保证外迁移民人均1000㎡耕种地;“以乡(镇)、村、组、户”整体安置在城郊地区,保证外迁移民的主要劳动力在民营企业就业;为帮助移民发展生产,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外迁移民的稳定,建议将外迁移民的生活补助费从1000元/人提高到1万元/人。

4.3 科学培训移民、科技服务移民

一是积极开展移民新村“村官”的培训,造就建设移民新村的带头人。移民实践表明,培训好移民新村干部,提高村支书、主任等村干部的素质,是加快移民新村建设步伐的关键,如果村干部的思想统一了,认识到位了,思想拓宽了,精神振奋了,措施明确了,这样才能把一个移民新村建设好。因此十堰市应充分发挥科技学校培训优势,集中培训一批村支书或村主任,全面提高其领导素质、领导才能和致富本领。二是积极开展库区移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县内安置的移民掌握更多的致富新技术。要建设好移民新村,就要带动移民挣钱,移民腰包有了钱,其他事情都迎刃而解。要带动移民致富,就要下大力气培训移民,千方百计提高移民整体素质和整体技能水平,促进科学种粮,科学种树,科学养殖,科学经营,争做库区文明移民,推进库区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大力推广“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库校合作”的培训方式,通过技能培训,把移民子女输送到外地企业上岗就业。四是培植科技移民示范户,造就一批移民企业家,农特产品销售经纪人,带动库区移民发财致富。

4.4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议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开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费”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即从每一方水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收益,用于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其基金可用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 (下转P47 (上接P26) 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库区周边绿化、移民科技培训、企业科研经费等。二是上级部门要将更多的优惠政策、项目向水源区倾斜。建议国家在重点工程项目布局、企业集镇迁建、移民就业安置等方面给予丹江口库区特别扶持。有计划的在库区、水源区安排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劳动就业密的产业项目,扩大移民和水源农民就业的机会,减少水面污染,拉动库区经济发展,推进库区生态文明。

4.5 建立和完善受益区与调水区的对口支援机制

一是建议国家参照全省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做法,组织国家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及沿海发达的县市对库区开展对口支援,加快库区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大型、知名企业到库区或水源区投资兴业,并从教育、文化、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物资等方面支援库区移民,促进库区经济发展。

摘要:建设库区生态文明必须科学统筹和谐移民。通过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查, 表明要确保丹江水库Ⅱ类水质标准, 一方面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 另一方面要科学统筹和谐二次移民。提出了建立建全移民的工作机制、科学统筹移民安置工作、建立和完善受益区与调水区的对口支援机制等建议。

库区移民政策 篇3

【摘 要】本项目对档案信息开发的层次深、范围广,研究小组采取各种措施,综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在该项目规划过程中,档案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离开档案信息资料,规划就会浪费时间,增加投资。

【关键词】立项原因;项目实施;取得效益;档案资料

The use of archival resources service reservoir resettlement poverty

Zhang Song-shan,Yu Nai-xu,Xiang Jian-guo

(Qingdao Ji Engineering Co., Ltd Laixi Shandong 266600)

【Abstract】The project to develop the level of deep archival information, a wide range of measures taken by the research team,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in the project planning process, archive inform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f you leave the file information, planning will be a waste of time, increase investment.

【Key words】The reason the project;Project implementation;Obtain benefits;Archive

1. 立项原因

(1)莱西市建有大(中)型水库4座,库区移民涉及9处镇(街道),69个村、10632户、35650人,现有耕地面积44165亩,人均占有1.36亩。建库时拆迁房屋33805间,淹没土地6.84万亩。

(2)几十年来,4座水库为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证和防洪安全保障。库区移民为兴建水库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他们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沿河故土,搬迁到山耩薄地,吃水困难,交通不便,灌溉设施极为薄弱。受客观条件制约,许多移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库区经济发展。据统计,目前有15个村、2014户、7256人,人均占有粮田不足0.6亩;有69个村、10632户、35650人,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3)对于库区移民为兴建水库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忘记,多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给予扶持。为解决库区移民问题,青岛市政府计划拿出专项资金,用2006至2010年5年时间,使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收入水平达到当地人均纯收入水平。

2. 项目实施

(1)莱西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立即成立库区移民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镇(街道)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市水利局从有关科室、站、各水库管理单位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工作班子,自2005年5月20日开始工作,按照《青岛市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问题“一库一规,一村一策”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进行调查、研讨和规划编制。6月15日,市库区移民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市长助理、水利局局长常月宽同志主持召开了莱西市库区移民问题“一库一规,一村一策”规划评审会。经过调整、补充、修改,于6月19日分别完成产芝、北墅、高格庄、堤湾4座水库库区移民问题“一库一规,一村一策”规划。2005年10月按照青岛市统一要求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青岛市水利局对我们的规划编制方案评价很高,并作为范本向兄弟市区推荐。

(2)本项目引用资料以档案资料为准。共开发利用档案信息1项16卷188份资料。其中:利用移民搬迁档案弄清兴建水库时有关等情况,共查阅9卷78份档案。利用统计年鉴弄清移民经济与当地经济水平差距,共查阅1卷17份档案。利用2002年移民规划弄清移民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共查阅5卷40份档案。利用移民村地形图了解地理位置、水源条件等,共查阅1卷53份档案。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取得效益

(1)该项目共开发利用档案信息1项16卷188份资料,主要产生社会效益。通过规划解决移民的自然资源不足,人多地少,土质贫瘠;基础设施落后,水利、电力、交通条件差;居住环境条件差,地处偏僻,对外联系不畅;吃水困难;教育、医疗条件差等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移民上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本项目于2005年6月开始,10月完成。

4. 独到之处

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说明1 篇4

移民文化中心设计方案及说明

方案一:本方案为两层半的框架结构建筑,建筑占地面积:195m2,建筑面积为:490m2。在这两层半建筑内合理布置各个功能房,面积紧凑,动线明确,方便库区移民群众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利于今后的生产生活。在立面造型上以简洁大方为主,通过采用引导性明确的门厅入口和外墙颜色材质的变化使原本规整的外立面显得活泼生动,与周围新的农村住宅相得益彰。

方案二:本方案建筑占地面积:309m2,建筑面积为:483m2。平面布置以两个相互平行的矩形组成。根据文化活动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建筑内容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移民群众的需求,尽可能提高使用功能和空间组织质量,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动静分区。在立面处理上,尽量体现活动中心作为区域开放性建筑的特点,力求简洁大气。给人耳目一新感觉。

库区移民政策 篇5

刑事案件高发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浅议,供各位同行商榷。

一、当前全县刑事案件发案基本情况及特点

今年1至9月份共受理审查起诉刑事犯罪案件70件131人,比2011年同期的47件101人上升了23件, 上升幅度达48.9%.,比2010年同期的40件73人上升了30件, 上升幅度达75%;其中侵财案件33件76人,占案件总数的47.1%,比2011年同期的侵财案件24件63人上升了9件, 上升幅度达37.5%;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10件13人,占案件总数的14.3%,比2011年同期的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6件12人上升了4件, 上升幅度达66.7%。其主要特点:

一是盗窃案件上升幅度大。今年受理审查起诉盗窃案件23件38人,比2011年同期的17件49人上升了6件,上升势头凶猛,占刑事发案的主要部分,主要是盗窃机动车,盗窃建设工地上的建筑材料等等。

二是伤害案件上升幅度大。今年受理审查起诉伤害案件9件12人,比2011年同期的6件12人上升了3件,占刑事发案的12.9%。主要是大量的工程建设很容易引发纠纷和摩擦,常因鸡毛蒜皮的琐事,意气用事,大打出手,有的则缺乏维权意识,不善于寻求援助或找不到诉求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

三是作案成员的主体明显,多为社会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员,且犯罪呈现低龄化。受理审查起诉131人中未成年人有11人,占总人数的8.9%。18至30岁的有34人,占总人数的26%。外来人员有26人,占总人数的19.8%。

四是出现了新类型案件,今年合同诈骗案猛增,合同诈骗案有4件4人,而且涉案数额巨大。

二、全县刑事案件高发的原因

一是自向家坝电站建设启动以来,大量的移民安置工程建设,导致大量无文化、无行业特长的外来人口为求生存涌入绥江县。由于工程实行层层转包,一些承建商无故欠薪,民工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缺乏或者维权成本高,往往以暴力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导致伤害案件易发、高发。如家住四川省华蓥市永兴镇鲤鱼村4组43号的黄某某在得知有大量工程建设的情况后来到绥江,因自己又无特长只能在建设工地靠苦力维生。2011年11月11日上午8时40分许,在绥江县新城区A14地块42号楼工地向华蓥建筑公司负责人向某某讨要10月份工资时,双方发生斗殴,黄某某持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周某某、向某某、何某某、何某某刺伤,周某某在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其余三人不同程度受伤。现此案正在审理当中。

二是大批移民搬进新区,小区的建筑属敞开式,移民群众的机动车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夜盗的主攻目标。今年受理审查起诉盗窃案件23件38人中,其中盗窃机动车13件,占盗窃案件总数的56.5%。如余某某、余某、余某某、姚某某、张某某、唐某某都是绥江新城建设被征用土地的移民,在迁入新居后从2012年7月8日晚至7月18日晚上分别在新城A区、B区移民房楼下共盗窃摩托车5辆。现6人均被处以刑罚。

三是云南建工集团加入绥江县的移民工程建设,在建设中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不善,给很多好逸恶劳、无所事事的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有很大一部分青年人,好吃懒做。白天蜷缩在出租房里睡懒觉或者在网吧混日子,夜晚则是“两抢一盗”案件的主角。如李某、黄某某、余某、余某某在2012年2月至4月在新县城A区、C区等地块时分时合共盗窃作案10次,盗窃建设工地上的扣件、钢筋等价值11000余元,就如李某所说“绥江县晚上到处是黄金,只要你愿意捡,每晚可捡到上千元”。又因为建筑材料被盗窃后承建单位认为数量不是很大也不报案,导致公安侦办案件难,很多案件即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因无人报案找不到实主,加之工程建设一天一个样,犯罪嫌疑人也找不到所盗地点,使案件侦查不了了之。

四是拆迁安置等原因。目前政府对移民的出路问题只能单纯用安置费来解决,还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政策,解决移民长期生存问题。导致大量的移民成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业余生活贫乏,活动空间狭小,加上受教育程度低,遇事冲动,逞强好胜。为求生存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违法犯罪。

五是由于绥江县人民政府对工程总承包给云南建工集团,很多建筑商在云南建工集团手中又进行再次转包,导致很多犯罪分子以工程承包为名进行合同诈骗。骗取受害人的合同承包保证金。今年仅受理合同诈骗案就有4件

4人,而且涉案数额巨大。导致很多受害人工程没做上,还赔上了巨额保证金。

三、遏制刑事案件高发的对策及建议

刑事政策的核心是犯罪预防,而犯罪预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政法部门有限的警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才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在大力发

展经济的同时,提高移民大县的综合素质,加强移民的文化教育,增加就业机会。随着向家坝电站建设,新城搬迁,县城周边大量移民丧失土地,劳动力过剩,因政府对劳务市场的管理不到位,这些剩余劳动力不能被及时吸收安置,造成社会闲散人员猛增。只有采取上夜校、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新进城人员的文化教育、科技致富能力的培养,丰富他们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以达到全面发展全县经济的目标,从源头上遏制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加强法治宣传和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移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普法教育中要围绕新城建设的实际,通过送法下乡镇、带案下乡镇,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讲深讲透,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增强防范意识,争取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加强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流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人们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而在民风民俗、兴趣习惯、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发生。

(三)群防群治,树立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1.建设诚信政府,考虑移民的利益和出路问题。

针对目前因拆迁安置等原因引发的案件,政府首先要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拆迁安置的政策要长期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尺度各异。对移民的出路问题不能单纯用安置费来解决,必须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政策,解决移民长期生存问题。拆迁安置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这些案件的数量尽管不多,但一旦爆发,涉及面很广,往往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2.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对各部门的业绩考核要科学规范,引导相关部门依法行政,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对犯罪分子在强调坚持严打方针的同时,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打击严重犯罪,挽救失足者,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抗,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高度重视“两抢一盗”案件,做好防范和和打击工作。

“两抢一盗”案件具有多发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高度重视,加强防范,力争抓现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市民群防群治的意识。针对目前“两抢一盗”案件的高发,教育市民做好防范工作。以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防范措施通过报纸报道、电视台播放、发放宣传册等渠道加以宣传,减少案件发生的机会。针对目前一些犯罪的新动向,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主动对特定群体进行宣传,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4.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全民参与。

绥江县新城建筑大部分属于敞开式住宅,由于现在城市规模扩大,迁入新居后大量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所以盗窃摩托车案发率高。公安机关在现有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引导群众自发成立联防组织或者自愿出资聘请保安加强巡逻,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给治安环境良好的物业管理人员以一定的奖励。

(四)动员社会力量帮教犯罪青少年,给他们以重新做人的机会。

要给适用缓刑、管制的青少年罪犯以提供劳动改造的机会,要帮助他们用爱填充生活。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勤俭自强、互帮互助、诚信友爱的生活模式,避免消极偏执、麻木冷酷的生活方式,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要动员相关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成为青少年罪犯重返社会的中坚力量。

(五)加强对废旧回收市场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绥江老城撤迁,大量的废旧回收公司相继开业,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废旧回收市场的管理,政法部门要加大对收购赃物的打击力度。

库区移民政策 篇6

1.三峡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实践孕育不朽精神。在三峡工程创造人类水库史上空前的百万大移民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三峡移民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一是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其更大的挑战是在于把100多万有思想、有感情、有留恋故土情结和乡土文化的三峡人有序地移出去。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百万移民深明大义, 以国家利益为重, “舍小家, 为国家”, 忍受背井离乡之痛和骨肉分离之苦, 举家搬迁, 把乡情亲情升华到了国家情、民族情的新高度。二是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库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基层移民干部自觉地“以移民为先, 以移民为重”, 全身心地投入移民工作。他们宁可苦自己, 绝不负移民, 进千家门排万家忧, 体现了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事业心和自觉的献身精神。三是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自1994年以来, 中国29个部委、全国29个省市区, 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 万众一心, 同心同德, 积极为三峡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同奏响了一曲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的时代颂歌。四是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三峡移民怀着为三峡工程作贡献, 为国家分忧, 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崇高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艰苦奋斗, 重建家园, 体现了“自强不息, 开拓开放”的精神风貌。三峡移民精神所蕴涵的四个层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其中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是本质, 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是根本, 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是保障, 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关键。

2.三峡移民精神的显著特征。

一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紧密相联的。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和重要依据, 时代精神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和现实升华。三峡移民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 充分展现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万众一心、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使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入了民族精神。二是科学精神与实践精神的紧密结合。它表现在无论是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 还是移民工作的稳步实施, 以及移民搬迁后“稳得住, 逐步能致富”的政策支持, 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这些科学的决策, 正是通过踏踏实实的伟大实践, 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三是党政领导与群众参与的协调一致。三峡移民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而受到广大移民群众真心拥护, 从而激发了广大移民群众自觉地顾全大局, 勇于牺牲, 乐于奉献精神。由于二者的协调一致, 配合默契, 才有了百万移民的搬迁的顺利完成。四是乐于奉献与勇创新业的高度统一。三峡移民精神既体现了广大移民牺牲自我成就大业的乐于奉献精神, 也体现了广大移民开拓开放、重建家园、再创新业、逐步走向富裕的艰难历程, 是广大移民乐于奉献与勇创新业的光辉典范。

3.三峡移民精神的价值功能。

三峡移民精神为构建和谐的三峡库区提供强大的凝聚力。三峡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体现。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移民在伟大实践中产生的, 在推动三峡移民和构建和谐库区的建设中, 面对库区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 面对破解“世界级难题”的移民任务, 面对库区人们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 三峡移民精神起到了独特的凝聚作用, 它把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整合起来, 激发起了库区人民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奋斗意识, 从而形成推动库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三峡移民精神为构建和谐的三峡库区提供自强不息的社会精神环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的人”, 除了有物质需求之外, 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人的积极性, 除了物质利益这一基本动因之外, 还明显受精神因素的制约。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人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主体, 人的素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因此, 在建设和谐的三峡库区中, 要大力弘扬三峡移民精神, 激发起库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艰苦创业, 为建设繁荣稳定的库区而奋斗;激发起库区人民摆脱僵化、保守的思想, 从而迸发出为构建和谐库区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推动库区发展的社会精神环境。

三峡移民精神为构建和谐的三峡库区提供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是否和谐的重要条件就是看社会成员是否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社会成员是否精神协调, 这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构建和谐的三峡库区, 就是要使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社会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三峡移民精神正是库区人民和谐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协调的集中体现, 三峡移民精神已经成为库区人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先导, 成为库区人民热爱库区、建设库区、振兴库区的精神动力, 从而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社会心理环境。

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 构建和谐三峡库区的基本途径

1.加强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是要提升领导干部对移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着力提高其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教育他们立足长远, 长期坚持, 引导他们将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克服以政治手段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二是要以人为本, 创新库区移民思想改造工作机制。要加大对移民的国情、社情和库区情的教育力度, 切实提高移民集体主义观念, 让他们真正懂得自力更生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 自力更生, 勇创新业。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 在继承创新中弘扬移民精神。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显现, 是在移民迁建和安置实践中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它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新的时代赋予了移民精神更为丰富, 更为深刻的内涵。在深化中发展, 在继承中创新, 是弘扬移民精神的有效途径。要不断挖掘, 精心培育, 躬身实践, 深化和丰富移民精神的内涵。

2.加快库区产业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库区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选择产业项目,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集约发展, 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 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生态环保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库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多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 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三要把旅游发展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 构建库区三峡国际生态旅游试验区。着力打造一批精旅游景点, 突出自然生态观光、人文揽胜、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和民俗体验特色旅游。四要提高库区商贸流通业水平, 着力建设一批区域性中心, 发展农业品、轻工产品等大型批发市场和特色专业市场, 同时拓展一批省际边缘市场, 构建工业品下乡村和农产品业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五要强化库区招商引资。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库区经济发展的战略, 以优惠政策、特殊背景、特定资源和特别感情, 扩大产业招商引资规模。六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要增加库区科技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建设。着力打造区县级产业促进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推广培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支持企业搞好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结合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同时, 要定期举办库区紧缺人才招聘会, 加强库区区县与对口支援地区人才交流合作, 为库区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3.拓宽移民就业渠道, 着力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一是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库区生产发展的主动力的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既要培养大型骨干企业、名星企业、扶持发展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也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租赁、承包国有和集体企业。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创业、技术、创新、融资和法律保护等问题。二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库区移民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库区经济的重要产业。要运用政府引导、中介介绍、职校推荐、驻外企业带动、劳务能人带领, 驻外机构联络等方式, 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要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利用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 更多地转移劳动力。积极拓展库区外、海外劳务输出市场。三是广开城镇移民就业渠道, 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增加移民就业机会。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公益事业的发展中优先吸收移民就业;要创造优惠条件, 吸引外出打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兴办企业吸纳移民就业;要支持移民以多种方式自己创业, 自谋职业, 外出务工。四是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库区中高职业技术教育, 建设好库区职教基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逐步提高中级以上技工比例。积极推广校企联合, 定向培训, 订单式培训等模式, 扩大移民就业渠道。

4.建立健全库区社会保障体系, 创造优越的安全环境。

一是继续完善库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构建城市低保, 农村五保、特困户救助制度;三要加快推进库区社会福利的发展, 使特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切实解决库区农村的社会保障, 社会服务等问题, 促进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

5.搞好法制建设, 着重教育疏导, 维护库区稳定。

一是依法行政, 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实行移民补偿标准公开, 移民资金使用情况公开, 移民办事程序公开,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村务公开等, 调动广大移民群众“安稳致富”的积极性;二是切实加强信访工作, 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 依法调解库区移民中的民事、经济、行政纠纷;三是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 不断拓宽情报信息渠道。有关部门要定期分析稳定形势, 警示突出问题, 不断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水平;四是完善应急机制, 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种群体性事件;要依法保护群众正当的信访权利, 依法规范群众的信访行为, 依法处置组织、煽动、串联、挑起非正常上访和群众性事件的为首骨干人员;五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 防止对公共利益的侵犯, 避免各种社会腐败现象的发生;要加大力度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六是加强法制教育, 使库区百姓知法、懂法、依法行事,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增强库区人民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郎诚.建设三峡库区和谐社会的思考[J].中国三峡建设, 2005 (4)

[2].孙之明.库区移民社会心态及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 (1)

[3].王有炜.民族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 (京) , 2006 (5)

库区移民政策 篇7

下设"平陆县三门峡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主任粟杰,副主任解增福。

各有关乡镇也相继成立1-3人的专管移民安置的机构。

水库区淹没移民迁建工作

(一)在335米高程线以下,全县共迁出行政村42个,县城一座,4329户,22220人,共拆除房屋12784间,毁坏窑洞10295孔,淹没耕地66000亩(包括竹园、果园、柿园、杏园、菜园、木材林等)。淹没机电站16处,渡口9处,淹没沿河公路130公里,塌岸长39公里,由于受高水位浸淘高崖坍塌的威胁,335米高程尚有1940户,5381人自行搬迁。

(二)水库淹没损失范围和村庄

333.6米高程线以下有:张峪、沙口、窑头、北村、梁滩、何滩、花园、小涧北、太阳渡、后湾、葛赵、西延、梭里、茅津、薛家庄、油坊、土台、庙前,马沙涧、王沙涧、枣沟、东坡、西湾、东湾、盘南、蒿店、令狐三、张三沱,城关镇、后崖、范滩。

333.6米高程线以上有:薛家滩、浑里涧底、仝家潭、涧东、崔家坡、车村、下伞、黄堆、辛庄、马沱、高家滩。

335米高程线以上有:疙瘩、下勿、东延、北岭、毛家湾、寨头。

原平陆县城淹没迁建工作

(一)原县城位于平陆县中心地段,北靠五龙山,西靠金鸡堡,东临三湾大平肥田,南边是黄河太阳渡口,与河南陕州县城隔河相望,由令狐三村、小涧北、大涧北、仝家潭、太阳渡等村环抱。城内共有620户,3016人,房屋3804间(孔),有耕地4885亩(包括经济林),由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一体。

农业户占总户数73.1%,工商业户占总户数13.4%,其它占总户数13.5%。农业人口占总人数58.9%,工商业人口占总人数7.8%,其它人口占总人数的33.3%,城内除党政群团机关和学校外,还有卫生院、邮电局、诊疗所、文化馆、图书馆、戏院各一个,国营商业及合作经济单位24个。

(二)关于平陆县城迁建地址的确定问题

第一次研究新县城地址,时间是1957年10月9日,在山西省三门峡水库办公室,由副省长张天乙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平陆县县长郭逢恒,省财政厅副厅长刘庆五,商业厅副厅长史茂材,省建设厅处长段成文,省教育厅处长林再然,省三门峡水库办公室主任董富彦,以及省工业厅、粮食厅、文化局、邮电局、农建厅、卫生厅、民政厅、手工业社、供销社等单位的负责同志。

当时决定,黄河三门峡水库预计1960年开始拦洪蓄水,原县城位置很低(海拔333.6米),水库拦洪蓄水开始即被淹没,所以要求我县城必须在1958-1959年开始筹建工作,在1960年必须拆迁结束。

新县城确定在张店镇至前后滩之间,地段平坦宽阔,又位居运(运城)茅(茅津)公路线上,交通便利。当时确定由省建设厅、省三门峡水库办公室协同平陆县人民委员会规划、设计迁建工作。

平陆县从党政群团、商业、文教、工业、供销社等部门抽调精锐干部十余人组成新县城筹建委员会,副县长李安民为主任,供销社副主任荆荣喜为副主任,领导新县城迁建工作。

第二次确定新县城变更地址,时间大约在1958年5、6月份,经省人民政府会议研究,更改了新县城地址,决定在圣人涧村至东韩窑村之间,地势平坦又较宽阔,海拔为386-397米之地段建新县城。该地址北接部官垣,南五公里便是茅津渡口,隔河与三门峡市相对,是运茅公路和风(风陵渡)南(南沟)公路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畅通,城周有圣人涧村、寨头、新湖、王崖、辛下、东韩窑、南坡等村环抱。这就是现在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新县城。

(三)新县城建设投资问题

县城迁建当时正在大跃进时期,本着增产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的精神,我县在资金筹集上采取的办法是利用旧料,国家补助些(共计206000元),其余部分由各单位自筹。

(原载《平陆文史资料29期》)

(责编 东曙)

上一篇:二2班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知识改变命运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