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广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精选10篇)

文广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 篇1

文广局工委组建于2011年3月,下辖4个工会,有职工名,文广局工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县总工会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县总工会和局党委的领导下,着眼于团结广大职工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着眼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着眼于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切实发挥工委组织的特点,搭建平台,增进交流,以加强工委组织建设和积极开展活动为主线,切实履行工委的各项职能,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带领文化广电系统广大职工投身到文化广播事业发展中去,为全县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做出了的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充分发挥干部职工作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新思路、新途径,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不断提高其学习、创新和竞争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围绕中心促发展,服务职工上台阶的水平。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学技能、练本领、强素质、促发展活动,推进了学习型组织建设,选拔推荐了

2名优秀人员参加了县直机关干部综合技能大赛。二是积极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学赶典型、争当先进,按照《逊克县总工会关于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工作方案》精神,鼓励各单位努力创造一流的素质、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县电视台被评为文广局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先进单位。三是文广局工委在全系统组织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百人合唱队,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排练成功进入决赛,并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四是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县总工会关于创建职工书屋的要求,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建立了文广局职工书屋,并获得了省里价值三万多元的赠书。五是努力创造单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氛围,不断完善文广局系统的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并积极向上进行了申报。六是组织局系统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杨善洲》,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和启发。七是开展文广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组织开展“岗位好职工、家庭好角色、社会好公民、和谐好家庭”的“争四好”活动。5月份,积极配合县总工会参与全县“先进女职工组织”、“先进女职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活动,电视台工会的李金霞、郭菊被县总工会评为先进女职工。八是实施了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按照救济式和项目开发式帮扶分类,为困难职工建立健全了帮扶档案。

二、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工会是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可能多为干部职工多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按照县总工会《关于做好2012年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通知》精神,在全系统开展了困难职工的调查摸底、建档、申报工作,全系统被纳入县总工会困难职工管理的帮扶职工7人,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体现了政府和组织的温暖。二是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爱心捐款活动,对单位—重大疾病患者发出了捐款倡议,号召大家伸出温暖的双手,奉献无私的爱意,广大干部职工自愿参与,全系统共捐款集资4200余元。三是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开展了博爱一日捐活动,全系统共捐款3000余元。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确保工会工作顺利展开。

抓好工会工作组织建设是抓好工会工作的前提,文广局工委十分注重文广局基层单位的工会组织建设,在党委的各个支部建立起工会组织,成立了各支部工会工作委员会,并配齐了工会主席和相关工作人员,以此拓宽了工委工作范围,促进全系统广大职工的团结交流,进而促进机关各部门的沟通协作。

一年来,我们努力做好了工会职能和职责各方面的工

作,完成了局党组和县总工会及其它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改进工作,增强信心,加大力度,努力开创农业工会工作更新的局面。

四、存在不足。

一是从我局工会的总体情况来看对重大问题的参与和对基层的指导服务还有待加强。

二是是工作中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适应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由于人少事多,工会工作开展的群众性、深入性还不够,工作上不够细、不够实,深层次地开展工作还不够到位。

四是深入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方面还比较欠缺。

文广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根据贵阳市财政局、贵阳市农业委员会筑财农〔2011〕2号文件,安排我区实施2011年第一批中央购机补贴资金为270万元;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黔财农〔2011〕65号、78号文件,安排我区实施2011年第一批、第二批、省级购机补贴资金66万元(二批分别为45万元和21万元)。

二、实施购机补贴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区共完成中央资金225.859万元、省级补贴资金59.999万元,共接收1765户农民提交上来的购机补贴预申请,经调查核实,确定实施补贴各类农业机械共1363台套,其中:微耕机1180台套、拖拉机3台套、玉米、稻麦脱粒机128台套、畜牧水产养殖机械8台套、单体塑料大棚10座,其它机械34台套,兑现补贴资金总额(中央和省级)285.858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买农机资金455.372万元,受益农户1332户。机具都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具体工作进展情况见下表:

三、自查开展情况

1. 加强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2011年的购机补贴工作自查活动,我局高度重视,不拘于形式,不走过场,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自查活动领导小组,区农业局分管农机的副局长任组长,区农机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自查组深入各乡镇、村寨和各农机经销公司销售点,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现场察看、查阅有关资料、档案、100%电话和系统购机核实等形式,同时还通过现场随机询问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机手对购机补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加强对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宣传

对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购机补贴政策大力宣传,主要利用各乡(镇、办事处)赶集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与农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农机推广演示会5次,举办农机推广现场会及机具操作、维修培训会300余人次。积极向前来咨询的农民解答购机补贴政策,耐心讲解各种农机具的性能及优点,增强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尽力地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都宣传到家喻户晓,让农民充分了解购机补贴政策的变化动向和知晓申请补贴的条件和程序,真正做到让农机补贴政策深入人心。

3. 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把好购机申请和核实关

严格遵守、规范购机补贴操作程序,履行政策公告、预申请、申请、公示、公示确认、审核申请、购机、购机核实、资金结算等补贴操作程序。农民购买农机具时必须由本人持本人身份证和提交经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初审盖章的《预申请表》,亲自到我区农机管理站进行申请、照相系统录入办理。

在购机核实上我们采取的是:严格按申报购机农户数的100%电话、系统核实和购机数的30%以上进村入户抽查等方式,核实农户的全部购机信息,包括是否购机,购买的机具品名、型号是否与购机补贴申请表上的机具及型号相同,和是否得购机发票和是否有重复申报等。

通过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真正确保补贴资金不流失、不被套用,让补贴农机具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做到了目录指导、差价购机。

4. 加强购机补贴信息管理,完善档案

对我区农民已购的补贴拖拉机进行办理入户上牌手续,对农民提交的购机补贴《预申请表》、购机补贴《申请表》、《经销企业供货表》、发票(加盖发票专用章)、已购补贴机具的购机补贴资金申请表一起装订整齐成纸质材料成册编号归档,并对购机农民的个人及所购机具和购机补贴资金等材料一起及时的进行核对、汇总和收集登记整理成电子档案,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专人保管,档案完善。

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廉洁自律情况

为了管好用好2011年中央及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局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1号”),省财政厅、省农机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黔财农〔2005〕67号”)中规定的操作程序、补贴对象、原则、标准、管理、监督办法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地遵守、执行各项工作纪律,规范操作和落实购机补贴工作中的“五项制度”、“三个严禁”、“八个不得”、“四个禁止”。

1. 构建阳光补贴机制,严防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是实行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

按照贵州省2011年购机补贴目录,让农民在目录范围内挑选购机,充分尊重农民自主购机和谈价议价的权利,区内所有购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首先必须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提出预申请,经区农机管理站审核审批并录入购机补贴管理系统,打出申请由区财政局盖章后方可购买,并承诺二年内不能擅自转让、出售该补贴机具;

二是受益对象实行公示制:

对我区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补贴金额等,在实施区域内公示,为方便农民,我们对价值较低的机具和微耕机采取购机和公示同时进行的办法,接受我区农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管理实行公开监督制:

年度购机补贴机具生产厂家、型号、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开,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机补贴宣传,确保购机补贴落实到位,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跟踪服务,按照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的原则,区农机管理站经常督促经销商做好机具售后服务工作,定期对机手进行安全操作、维修保养等培训,建立购机补贴档案,按受社会监督;

四是成效实行考核制:

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农机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定期、积极主动地向上级农机主管部门通报实施的进度和情况,认真听取上级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组织落实。

2. 严格遵守“三个严禁”

没有采取不合理的政策来保护我区的落后生产能力;没有强行的向购机农民推荐农机产品;没有发现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而乱涨价的情况。

3. 严格遵守农业部“八个不得”的要求

做到在本区内没有指定农机经销商(公司),没有参与农机经销商(公司)销售农机产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补贴对象;严禁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没有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没有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其它额外费用,更没有收受农机经销商(公司)的回扣;没有以任何理由拖延过办理我区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的结算手续;没有委托经销商(公司)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没有以购机补贴的名义召开过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4. 严格遵守“四个禁止”

我区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没有向购机农民、农机生产企业、补贴产品经销商(公司)收过任何费用,和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

在我区农民前来办理购机补贴和审查农机经销商(公司)来报账的资料时,从来都没有以任何理由刁难过农民和农机经销商。

五、购机补贴使我区农民增收奔小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进村入户核查,让我们看到我区广大农村处处涌动着依靠农机奔小康的热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工作强度,同时改善了我区乡镇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购机补贴给我区农机化工作增添亮点纷呈,极大地调动了我区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1. 湖潮乡广兴村村民张国兴,是一养鸭户,于2011年6月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9LT-Ⅱ型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和一台9KJ-300型压块机,据了解,通过自己加工饲料一吨可节约300元,一天喂鸭需1千斤饲料,一个月下来就可节约4500元,三至四个月就可找回购买的这二台机具。

湖潮乡磊庄村王朝珍,现喂有300余只小鸡,是一养鸡户,于2011年6月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9LT-Ⅱ饲料加工成套设备,通过自己加工饲料,一吨可节约200元,一天喂小鸡需700多斤饲料,一个月下来就可节约2100元,四至五个月就可找回购买的这台机具。

2. 我区燕楼乡政府,为鼓励燕楼村的农民“弃牛用机”,凡燕楼村的农民购买一台微耕机,政府可再补贴300元,极大地调动了燕楼村的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改善了燕楼乡燕楼村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今年是实行网上购机的第一年,农户普遍反映购机程序复杂、烦琐,农民需要跑我区农机管理部门至少二次以上,如到我区农机管理部门提出预申请表后,不能马上得到购机申请表到农机销售公司买到农机具,只有等到区财政部门盖章后才能得到,因此,有些农民在购置植保机具、水泵等小型农机具时,怕麻烦就不会要这点购机补贴了。

2. 在电话和实地购机核实中,有少部分农民不理解,不给予配合,影响购机核实,还有进村入户购机核实时,由于有相当部分农民外出作业或打工、走亲戚,无法找到购机者本人和看到机具,给购机核实带来很大的难度。

3. 有个别农机销售公司在我区各乡镇设的代销点,存在有不清楚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问题,没按我区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在我区各经销点必须悬挂公示栏(包括机具信息、购机总价、补贴情况、我局监督电话、投诉电话、各代销点维修电话等内容)”,导致我区部分农民不知他们购买的农机具的销售价和能得到多少国补贴和省补。

4. 购机补贴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我区农民购机的需求,这与我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相差很大。

5. 建议今后的补贴资金和补贴政策早落实,以免影响到每年的春耕生产,给具体实施造成工作的被动。

6. 由于购机的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仅靠购机时的短暂培训,不能有效地使他们做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甚至他们对一般常见故障也不能自己排除,因此,建议适当下拨一定的培训经费,来加强培训的力度,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机具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消除农机具的非正常损坏和避免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7. 农户普遍反映农用油料价格涨幅较快,使其农机作业成本相对提高和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燃油补贴政策。以减轻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负担,从而极大提高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文广局作风整改工作报告 篇3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为确保“四风”问题先查先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县属各文广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文广局开展“四风”问题先查先改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组织学习,深刻查找。通过党组会议、领导小组例会学习、支部会议、党小组会议和分散自学等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各级党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学习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切实跟踪问效“四风”先查先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根据《关于认真开展“四风”问题先查先改工作的通知》(县群组办〔2014〕7号)文件要求,3月1日,县文广系统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先查先改第一次专题会议,对“四风”先查先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会上,从“宣传教育、谋划筹备、走访调研、统筹结合、作风建设”五个方面对“四风”先查先改再次进行了安排落实,将县属各文广单位主要负责人确定为责任人,明确了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和工作时限。会议要求,局机关和县属各文广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改“四风”先人一步,特别是“两会”期间,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要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杜绝“奢靡”之风盛行,坚决做到违反一起,查处一起;局机关和县属各文广单位要统筹协调,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把“四风”先查先改与“三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常进百姓的门、常下百姓的地、常听百姓的苦、常解百姓的难。

三是开展调研、听取意见。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结合自身实际,拟定了“四风”问题先查先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向文广系统各单位、服务对象以及“三送”挂点村发放征求意见函,收集文广系统在“四风”方面以及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意见建议,广泛向社会各界对文广系统“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分析,认真制定措施,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先查先改工作取得实效。

文广局双联行动进展情况报告 篇4

中共灵台县文体广电局党组

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的报告

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局积极贯彻县委有关精神,立即部署,迅速行动,进村入户,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扎实开展调研,摸清村户民情

根据县上安排,我局联系村为蒲窝乡韩洼村。3月5日,我局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集体前往韩洼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入户对接,扎实开展了村情、户情的调研摸底工作。

韩家洼村位于蒲窝乡东南端,自然条件较差。全村10社236户978口人,耕地面积4172亩,退耕还林面积4394亩,现有

果园面积715亩(其中,即将挂果的面积270亩,新植面积445亩,涉及7社187户),牛存栏280头,羊存栏540只,自来水入户218户,入户率9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有村部办公楼1幢,2层10间210平方米;村卫生所4间80平方米;文化室4间9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1处,2000平方米;幼儿园一处,6间115平方米;村成人小学1所,校舍3幢12间240平方米;硬化道路4条2公里;民营中小企业:现有私营合资砖厂一处,规模资产150万元;个体工商户6家,家庭小轿车6辆,摩托车45辆,农用车14辆,电视机240台。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塬地少、山地多,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二是道路交通不便,住房情况堪忧,局机关干部职工联系的25个贫困户中,多数地处偏远,住房多为土坯房和窑洞,生活条件极差;三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不强,资金匮乏,不懂技术;四是图书、科技培训无阵地、无条件、无设施;五是塬面果园面积大,但是一项长期投资的项目,至少3年后才能挂果收益,群众普遍缺乏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帮扶

县委召开动员会议之后,我局经局党组会议讨论制定印发

了《文广系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并随即召开了文广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贯彻传达了县委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讨论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成立了由于自强同志任组长,郑子明、罗义奎、张炜、何小荣、杨国栋任副组长,曹润奎、于继学、马志文、张俊喜、乔笃学、任继军、张晓东为成员的文广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2-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具体业务。根据县上安排,我局局机关联系村为蒲窝乡韩洼村。3月5日,局机关26名干部职工集体前往联系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个人入户对接工作,为25个帮扶户送去了2500斤尿素,帮助解决果园早春施肥。借助《民意簿》和《民情日记》填写,对联系的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结成帮扶对子,明确联系责任人和帮扶目标,形成制度规范。

三、结合村情户状,制定帮扶计划

按照县上“三问、五送、六帮”和“六个一”活动要求,我局在行动开展中,立足单位实际,确定联系对象,下发干部职工联系贫困户花名册、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等办法,在行动中坚持知民情、解民忧、救民难的原则,积极拓宽联村联户的内涵,延伸为民富民范围,切实做好帮扶帮建工作。

局机关将为该村确定以苹果产业为主,实现一业突破,整

体推进,全面覆盖的发展目标。争取通过努力,到2012年底,使全村果树定植基本实现塬面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挂果面积270亩,2018年使所有的果园全部挂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努力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村舍道路全硬化,生产道路全通行,硬化村舍道路1条0.8公里,沙化2条1.5公里,整修改造生产道路5条4.8公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改善科技培训环境,修建科技培训室3间60平方米,桌凳100套,科教设备1套,使图书和科技培训一体化,改变该村技术技能培训无阵地、无条件、无设施的现状,让全村果农懂技术,能自己管理,达到一业致富的总体目标。

依据调研结果,25名干部职工针对孤寡、残疾、和智障群

众和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条件的群众,有针对性制订扶贫、扶困工作的具体计划。对扶困对象要经常性的开展走访慰问和钱物资助,对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汇总上报、协调解决,给予精神鼓励;对扶贫致富对象,要以致富为目标,深入开展送技术、送项目、送政策、送文化等活动,帮助理清致富思路,选准1-2个稳定、长远且易于发展的增收项目,鼓励落实果园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牛、果、菜”特色农业产业,开辟致富门路,培育致富产业,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

四、发挥行业优势,开展真帮实扶

结合我局行业特色和工作实际,在此次“联村联户、为民

富民”行动中,局党组讨论决定,在县上整体安排的基础上,还要集中落实好我系统“八个一”活动,即:

一是建设一批农家书屋、资助一批志愿者。在韩洼村建立

一个规范化农家书屋,确定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志愿者,予以资助。

二是开展一次图书赠送。由局里统一出资,采购一批侧重苹果产业、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方面的实用科技类图书,迅速购买分发。

三是开展一次文艺演出。赴韩洼村开展一次送文化下乡文

艺演出。条件允许的话,争取在年初、年终各开展一次。

四是资助一个贫困户学生。摸清底子,确定一名贫困户学

生,资助至高中毕业,每年开学前将资助资金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五是组织一次广播电视管理维护知识培训。在蒲窝乡开展一次“村村响”、“村村通”和广播电视修理技术培训。

六是编印一本宣传皇甫谧文化册子。由文体办具体起草编印,内容详略得当,印刷精美朴实,作为皇甫谧文化的内容广泛宣传。

七是赠送一批《皇甫谧》剧光盘。由局里出资,刻制一批《皇甫谧》剧DVD光盘,赠送联系村10盘。

八是捐助帮扶资金。根据我局实际,捐助资金标准确定为

正科级干部每人200元,副科级干部每人150元,一般干部每人100元。

我们虽然在行动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

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穿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的重大任务。今后我局要将联系村、联系户当前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当作帮扶的主要任务,更要谋划联系村、联系户的长远发展,既受之鱼,更授之渔。确保省、市、县各级精神扎扎实实的落实到位,造福乡村、惠泽人民。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主题词:农村工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进展报告中共灵台县文体广电局党组2012年3月7日印

文广局工作总结 篇5

一、文化工作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完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和XX区“四位一体”村、居民小组活动室建设的调研工作。

2、做好了20以奖代补“农村优秀业余演出队”申报和“农村优秀业余演出队”以奖代补资金的设备采购及配送工作。

(二)积极组织开展“三区”文化人才选派工作

根据《XX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要求,由区委组织部、区文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扶贫办等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制度。

(三)群众文化活动

1、策划、组织“美丽乡村”XX区年春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大农村群众义务演出12场,免费书写汉字、纳西东巴字春联多对以及为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拍摄肖像700多张。

2、恢复黑龙潭公园古戏台“黑龙潭歌会”纳西族传统歌舞演唱演奏活动。

3、参与组织和承办“唱响丽江”本土歌手电视大赛第二季比赛活动。

4、策划、组织“欢度三多节黑龙潭歌会”文艺展演活动。

5、与金山街道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共同承办了“金山乡第七届白族文化艺术节”。

(四)“三馆一中心”免费开放各项工作

1、区图书馆周一到周日向读者免费开放。

2、举办世界读书日。在古城口玉河广场举办了“同建书香云南,共筑中国梦想”主题宣传活动。

(五)文物保护工作

1、积极参与黑龙潭古建筑群二期维修工程,抽调人员进行全程参与。

2、对我区62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文物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检查。

3、对我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济寺和大觉宫壁画的“四有”工作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规范。此外制作标志碑,并就行了挂牌工作。现“四有”工作已基本完成。

4、对我区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标志碑的挂牌(5家、10块)。

5、上报开南研习所、玄天阁、汝吉小学旧址、丽江府中学堂旧址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方案,向市政府申请市保维修专项资金。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对全区93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度传承补助金。

2、组织全市范围内已挂牌的17个《白沙细乐》传承点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就如何进行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召开专题会议。

3、协调组织义尚文林、束河黄山社区《白沙细乐》传承队利用假期对少儿进行《白沙细乐》培训,共25个课时,约有30人参加培训。

4、开展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申报35人为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与古城电视台合作,开展《纳西族白沙细乐》乐器芦管及纳西族民族乐器“窝我”制作工艺调查。

6、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纳西族热美蹉》-保护实施方案上报工作。

7、收集、整理、编撰出版内部资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热美蹉”田野调查实录》。

8、协调《关于设置龙山、大东东巴文化传承点》等两个政协提案,完成方案上报工作。

9、收集、整理、编撰出版内部资料《丽江纳西族东巴唱腔选集》(一)。

10、申报英雄史诗《黑白战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1、完成对龙蟠阿喜白沙细乐保护传承点、黄山镇白华村白沙细乐保护传承点、束河黄山茨满村白沙细乐保护传承点的挂牌工作。

12、完成编订《XX区非遗中心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与管理暂行规则》,并组织25个《纳西族白沙细乐》传承点进行学习培训。

13、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纳西族白沙细乐》2014-保护补助资金申报工作。

14、完成《XX市XX区纳西东巴文广告用字规范手册》编订工作。

15、举办了纪念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暨XX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白沙细乐》展演活动,共有20支民间传承队、约500名传习人员参加展演交流。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文化立市战略,深入贯彻省十次党代表大会、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市十六届一次人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有力地促进了文化襄阳建设,推动了襄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今年,我系统先后共获各种荣誉134项,其中,集体荣誉国家级7项、省级52项、市级8项,个人荣誉国家级11项、省级48项、市级8项。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编制了文化襄阳发展规划。上半年,我局和相关部门共同承办了《文化襄阳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在“四个襄阳”建设规划中,率先完成了编制工作,并在武汉举办了专家评审会,活动圆满成功,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另外,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襄阳市文化项目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37个重点文化项目,总投资100多亿元;根据市委全会,确定了83项具体工作,并将其具体化、项目化、路径化,制定了细致周密的`路径图,有力的推动了工作落实。二是强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四馆一院一校”(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艺术学校)建设迅速启动,目前,博物馆已经完成了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即将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大剧院项目选址已经基本确定,12月中旬两套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图书馆和群艺馆(美术馆)启动了对外设计招标和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明年开工建设。艺术学校也在进行前期规划、选址活动。同时,县级“两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稳步推进,第一批南漳图书馆、文化馆、樊城图书馆、文化馆、襄城文化馆等5个场馆均将在年底前动工建设。三是全力以赴完成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各项工作任务。节会期间,我们承担和参与的优秀剧目展演、开闭幕式晚会歌舞表演、农民艺术节、歌颂襄阳交响音乐会等17项各种文化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广大市民交口称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我局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四是我局的政府十件实事和政府目标任务可全面完成。目前,我局承担的“开工建设博物馆、大剧院,新建30个社区流动图书站”,博物馆计划在12月上旬举行动工仪式,大剧院计划在12月中旬举行动工仪式,30个流动图书站8月底已经全面建设完成,并已配送图书13000多册。150场文化惠民广场演出活动全面完成。招商引资20亿,落地资金1个亿,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向上争取资金1250万元的任务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年底前均可全面完成。五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基础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省文化厅已来文表态支持襄阳创建。市政府已向省文化厅正式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报告、规划报告、制度研究方案、创建专题片和市长答辩ppt等全部申报材料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六是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我们主动减少审批事项,提高服务质量,将我局行政审批项目由28项精减到8项,并取消了审读费、年检费等一切行政收费,考古勘探等服务性收费也按标准下限的一半征收,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受到了企业好评,促进了市场主体发展。今年,全市新增各类文化企业100余家,全市各类文化企业达到3149家。为支持东津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我们组织文物考古部门超前安排,提前进场作业,超常规办理各种手续,今年共勘探面积5100余亩,发掘墓葬1000余座,出土文物3100余件,没有因为考古工作的滞后影响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围绕招商引资、重大节日活动、政务接待等举行各类专项演出百余场,有力的服务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二、各项文化事业全面推进

一是组织创作生产了一批艺术精品。全市共组织创作了《亲爹亲娘》、《阳光花园》、《茶乡情歌》、《九月柿子红满山》、《苍天可鉴》、《大楚佳人》、《金叶卫士》等精品剧目30余部;创作了《黄河大咆哮》、《尧治河》、《卧龙出山》、《大楚佳人》等8部电影,其中《尧治河》已完成拍摄任务;组织创作了《光武大帝》、《楚庄王》、《没有军籍的战士》等6部电视剧剧本;创作了《羊祜大将军》、《江山如此多娇》、《荆楚春秋》等长篇小说10余篇;面向全国开展了歌颂襄阳歌曲征集活动,已收到应征作品350余首。同时,还积极做好其它文艺门类的创作生产工作,文艺创作数量突破历史记录。二是艺术精品纷纷获奖。全市各类文化单位共获奖50多个,其中,在我省首届艺术节中《乡村调解员》一举夺得综合奖、编剧奖、表演奖和音乐奖4项大奖,选自《踏歌襄阳》的舞蹈《腊八开缸》荣获楚天群星大奖,戏剧《亲爹亲娘》获楚天文华奖,获奖数量和获奖质量均居全省前列。三是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今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已经实现全覆盖;送电影下乡2.6万余场次、观众650多万人次;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共下乡演出1000余场,观众100多万人次;各级图书馆新增图书3万余册,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看戏、看图书的基本需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同时,举办了“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图书展销”、“专家读书咨询”、“数字阅读展示辅导”等多项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得到城乡居民的广泛好评;四是培育打造了一批群众文化品牌。我们组织全市500多个各类群众文化团体,4000多名文化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城市、社区、街道、乡村。并以这些文化团体为依托,着重打造了“十里汉江文化长廊”、“欢乐襄阳”、“汉江讲坛”、“群星音乐厅”等文化品牌。其中“群星音乐厅”、“襄阳公共文化探索与研究”两个品牌,从全国360个评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科技创新奖”,该奖项全国仅有20个,12个省空白,湖北省两个全在我们襄阳。

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取得进展

一是编制了襄阳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和襄阳城墙保护规划。投资1亿元完成了襄阳古城临汉门城楼、仲宣楼和屏襄门修复工程。二是对襄阳古城墙进行了捆绑“申遗”,在 11月17日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襄阳城墙已入围该名录。三是习家池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工程,正在进行布展,景区已具备了基本的接待能力。四是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襄阳王府环境整治工程、绿影壁抬升扶正工程、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抚州会馆维修工程等文物项目。五是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公布了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举办了“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上半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7.95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市gdp比2.51%,均排全省第二位。一是积极开展项目招商。我们策划、包装招商项目82个,先后分别在武汉和海口举行了2场文化招商活动,共邀请全国140多家知名文化企业参加,与杭州宋城集团、深圳华侨城、香港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积极对接,协议资金180多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达55个,完成投资近20亿元。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我们重点推进的市区“四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米芾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完成项目建设概念性策划方案;文化传媒产业园已开始选址、征地等前期筹备工作;汽车文化产业园正在编制规划当中;文化科技产业园已签订了正式协议。另外,县(市)区文化产业园区也全面开花,投资30亿元的XX区襄阳文化产业园(唐城)已完成主体工程的80%,完成投资8亿元;投资20亿元的襄阳花木园林文化产业园完成投资4亿元,已初具接待能力;投资22亿的XX市汉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完成投资1.5亿元。三是积极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继湖北申欣根雕有限公司之后,今年,襄阳鱼梁洲汉水文化旅游综合试验区、湖北吉仙桃木文化有限公司、襄阳程河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公司又申报成功,全市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增至四家。

五、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开展一系列文化执法专项行动。我们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打击侵权盗版、网吧专项整治、非法广告清理、打击非法经营等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460余人次,检查各类场所4820余家次,责令整改69家,没收非法印刷品6500余册(张),没收非法卫星接收设备154套,共立案查处117起,其中特、重大案件8起,有力的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有序发展。二是加强了出版印刷行业管理。我们坚持充实管理人员,严格管理制度,优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今年共完成了报刊年度核验、报刊型内资年度核验、记者站年度核验工作、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内部图书年度核验、书报刊发行单位年检、书报刊零售、出租经营户年检、音像经营户年检等八大年检工作,接待办事群众2000余人次,办理各类审批事项800余件,更换、变更各类证件1200余份。三是版权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我们广泛开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举办了三期版权保护企业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同时,大力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目前市级219.13万的专项经费已经到位,正在进行2396套软件采购工作,即将开始安装。四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得到有力保障。我们完善了《襄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与各县(市)区局(台)签订《襄阳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书》,开展了两次全市交叉大检查,特别是在国庆、十八大等重要时间段,我们做了专门安排,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全市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确保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六、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

目前,我局直属的几项改革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首批6家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改制已到位。各单位已完成了人员核定、资产评估、挂牌、工资核准、养老保险对接等工作。二是三家院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目前,三家院团的人员身份核定、资产评估工作、预名审批工作已经完成,只待三团改革方案批复后,立即组织实施。三是网络整合平稳有序。目前正在开展人员划转、清产核资等工作,干部职工思想稳定,有线电视播出传输稳定安全。四是全市电影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七、机关建设全面提升

我们全面加强了本系统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办宣传栏、填写承诺书、撰写思想汇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 “治庸问责”活动以及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入实施“ 五字学习法”(写、讲、听、读、研),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干部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能力素质大幅提升。

文广局工作总结 篇6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为了切实搞好这次主题教育,局党委立即把这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进行了专题研究,印发了活动方案,成立了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求各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确保这次活动有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有实施方案、有实际成效。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滤布一是由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全县主题教育进展情况,共播出新闻稿件20多条。

二是各局属单位积极采写新闻稿件报道本系统主题教育进展情况,县图书馆、局机关等在新闻网《今日》共上稿6条。

三是层层学习动员,局党委分别在党委委员、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开展学习、工业滤布动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三、认真反思深刻剖析

我局结合创先争优和党员形象群众评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分头走访等形式认真查摆问题、收集建议。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照“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九个方面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存在的不良观念和现象进行了剖析点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各支部分别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将存在的问题在各支部办公地点醒目处通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文广局工作情况汇报 篇7

一、2011年工作

(一)抓工程,建设施,构筑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创建国家一级文化馆任务;投资45万元对丁氏故宅进行维修并完成王天池纪念馆建设,督导完善13个综合文化站、160个农村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和160个农家书屋建设。

(二)抓活动,重服务,民生文化全面推进

举办了春节文艺晚会、秧歌进城、“最美的颂歌献给党”红歌大赛、庆祝建国62周年晚会等主题性活动,举办广场文化活动77场,组织戏剧下乡120余场、书画下乡6次、组织图书下乡7次,组织基层文化队伍开展活动2000余场,建设农家书屋示范点26个,赠送10万元图书,组织画家义卖活动,帮扶患病女童4万元;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投入8万元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新增7处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制、AB角工作制等制度,方便办事群众。

(三)抓热点,强监管,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改变检查模式,调整休息时间,进行错时稽查,做到天天有行动,随时有行动;与187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密切配合,接到举报及时出击,确保文化市场管理无死角。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声势浩大的扫黄打非和清理低俗盗版出版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周边、汽车站附近等重点地区进行全面整治。

(四)抓招商,引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引介1600万元资金,建设龙口嘉和商场有限公司,预计2012年元旦开业;引介600万元资金,建设三鑫动漫游艺城,已于12月1日正式营业。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一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乡镇文化站有挤占挪用现象,且没有专门人员和经费,活动开展得不到保障,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离上级要求有一定差距;二是文化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拔尖人才,年龄偏大,其中剧团表现尤为突出,在职人员文化程度低、平均年龄超过50周岁。

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力争在今年省县域经济三十强考核和烟台科学发展观对文化考核列第一位。

二、2012年目标、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方便群众”的建设原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画院和文化大院免费对群众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 2

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一是每年举办广场活动不少于60场,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做大做强这一地方文化品牌。二是在春节、“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组织戏剧、图书、书画下乡,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引导群众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不少于2000场。

(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建立文物安全预警机制和责任制度,与公安机关加强联系沟通,建立联合打击文物犯罪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率”达到100%。

(四)漱芳园免费对外开放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全力做好漱芳园的环境整治和保护维修。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确保对外开放的漱芳园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品位高层次。

(五)以整治网吧为重点,严查文化市场违规违法行为 一是按照“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原则,引导网吧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大整治力度,加大查处密度,加大处罚力度,严查网吧违规经营行为。三是充分发挥“网上”监控平台作用,采取远程对网吧适时监控,控制有害低俗信息在网吧内传播。

(六)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快文化人才的引进,争取市里支持,积极吸收、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二是加快文化人才的培训,努力发掘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市形成门类齐全、素质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1、对按照规定实现免费开放的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画院等要设置配套资金。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市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和画院已经实现免费开放,但缺乏运转保障资金。建议市财政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上述4个单位各安排配套专项保障资金20万元,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各安排配套专项保障资金5万元。

2、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才。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虽已设立,但机构性质相对不独立,站长职务不备案,且人员是由乡镇调配解决,部分站长不懂业务。建议将综合文化站设置为独立单位,设置站长职务,实行专人专岗,由乡镇聘任热爱文化工作、熟悉基层文化工作的文艺院校的毕业生、民间专业艺术骨干任职,活动经费实行财政统一发放,解决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和后顾之忧。

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新建达标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等进行补贴。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续两年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考核,到2009年底,全市共建设农村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160个,并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了农家书屋。之后,文化建设未纳入考核,且随着其他纳入考核部门创建的原因,部分农村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场所被挤占、设备被挪用。建议市政府设置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参考烟台其他县市区的做法(招远市从2008年开始、莱山区从2009年开始每年拿出200万元,海阳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85万元),由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到镇(街)、村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上;同时建议市考核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考核,并提高考核比重。

(二)改变送戏下乡原有模式,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我市送戏下乡的主体是市吕剧团,由于其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也就决定了其演出性质大多属于商演,能免费送戏下乡的次数不多,虽然我们组织文化馆等单位组织人员下乡免费演出,但是由于设备、节目、人员、经费等原因,演出场次也不多,加上村级财力有限,不能负担演出费用,造成群众看戏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建议市政府参考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模式,由政府每年购戏200场,由市吕剧团送戏下乡,确保每年每3个村演一场戏。

文广局健康行动工作计划 篇8

为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我局媒体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

二、工作目标

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通过社区组织活动提高居民学习健康知识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意识和能力,推广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三、工作内容

1、坚持政府倡导和推动,以“全国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为契机,在八一公园百花大舞台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宣传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知识,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和技术,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2、通过流动电影院深入社区(村)、学校、机关放映幻灯片进行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宣传,工业滤布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意识,推广普及健康生活模式。

3、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传媒手段,全面跟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展情况,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

4、配合卫生部门,通过健康大讲堂等方式深入社区、学校、机关、行政村开展健康知识巡讲,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5、通过社区组织活动,开展知识竞赛等提高居民学习健康知识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意识和能力,推广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6、加强与卫生、教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创建社会支持环境,形成联合防控慢性病的社会网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加强领导,滤布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局下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有专项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工作。

2、创新机制,加强协作。

密切与部门协作,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多方合作,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媒体宣传工作。

3、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文广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 篇9

2012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县委办: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抓建一个先进典型,办好三件惠民实事,突出五项工作重点,强化三项活动保障”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重点进展较好。重点抓了七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皇甫谧》剧创排提升和文体活动举办有条不紊。赴上海组织专家对《皇甫谧》剧本第三稿进行了修改和审定,与国家一级导演王青、一级编剧胡勖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按照“五个一”工程奖的申报要求,积极准备了相关资料,目前,正在按照新剧本进行排练。成功举办了全县青少年运动会和庆“五一”全民运动会。全面完成了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筹办,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积极筹备了2012崆峒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暨皇甫谧文化园开园庆典文化活动,确定了演出剧组,制定了演出方案,目前正在排练之中。二是着力办好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台围绕“新闻立台,栏目兴台,创新活台”的办台思路,突出宣传重点,改进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宣传纪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成效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新闻立台”,从比重、结构、内容、质量上树品牌,新开办了《10分关注》、《新闻微观点》、《金苹果》三个栏目。其中:《10分关注》聚焦民生热点,有效的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目前共播出6期;《新

闻微观点》立足县域,关注时政,分析解读联村联户、两会热点、户籍改革等新闻热点;《金苹果》深度报道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动态、技术培训、成功经验、市场信息等,目前共播出5期。围绕“栏目兴台”,突出了规范化建设,对开办的14个自办栏目进行了科学定位,尤其是在栏目分工和制播上进行了规范,确保了自办栏目的正常播出。围绕“创新活台”,在细节、过程、表现上求突破,从节目内容、报道角度、报道形式上树立了精品意识,有力地提升了节目质量。同时,电视台对播音员每人每人新添臵两套出镜服装,购买了24T播出服务器1台、摄像机5台,硬件条件得到有力提升。

三是狠抓网吧、棋牌室整治监管。以棋牌室、网吧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技术监控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监管措施,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全县文化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棋牌室治理上,起草了《灵台县棋牌室管理暂行办法》,对县城50家棋牌室业主进行了培训,对全县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24家棋牌室注销了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开展了棋牌室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赌博、超时营业、噪音扰民等违规问题18起,停业整顿28家。在网吧治理上,对全县网吧业主开展了法律法规培训,在政府网站发布《致全县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与电信部门配合,对正常营业的8家网吧安装了“零点断线”管理设施,并适时开展 “零点断线”集中行动,查处超时营业包夜的网吧6家,停业整顿6家;联合公安、工商、教育、消防等部门,开展了网吧消防安全大检查,查处明火取暖的网吧4家和消防安全通道不畅的网吧1家,全部责令限期整改。另外,加强了歌舞娱乐和图书音3-

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文化体育活动、电影放映等予以扶持;积极衔接,争取了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和博物馆新建等项目。

五是狠抓了“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县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正常运行,公示了开放时间、场地、内容。图书馆实行错时开放,在春秋冬季周一至周五每天早8:30至11:30、午2:30至5:30,周六、周日10:00至16:00开放,在夏季每天晚上19:00至21:00还进行了免费开放;文化中心开放了10个展室,周一至周日每天按时开放,并且在周一至周五晚19点至21点增加了文体活动室开放项目。同时,深入13乡镇文化站进行了调研,指导乡镇积极开展文化站免费开放活动,下发了做好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开放开放内容、开放时间、开放要求,确保免费开放工作规范运行。

六是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县上动员会议之后,我们及时成立了文广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部署安排了全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局属各单位迅速行动,全系统104名职工多次深入7个联系村、104个联系户进行了调研,开展了“三问、五送、六帮”和“六个一”活动,重点落实文广系统“八个一”文化帮扶措施,目前,实用科技图书、皇甫谧文化宣传册子、《皇甫谧》剧光盘已分发到各联系村。局机关深入蒲窝乡韩家洼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帮扶计划,今年积极为该村措办三件实事:接通宽带网络,发展用户10户;开展2期果园管理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参加联系户果园管理劳动2次以上,组织苹果产业大户和31户帮扶户赴外参-4-

观学习。同时,局机关为蒲窝乡韩家洼村送去了130袋磷肥、25名职工捐资为25个帮扶户送去了2500斤尿素,帮助解决帮扶户果园施肥问题。

七是扎实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抓好文广系统干部思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修订了各类管理制度,有力地巩固了作风整顿成果。以“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实干型干部”为主题,以“重学、实干、正风、争先、尚廉”为主要内容,制定了文广系统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文广系统“八个一”活动载体,引导职工在活动中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推动工作、树立形象。

需要市上解决的问题:

1.“村村响”项目配套资金量大,县财力有限,各项资金落实不到位,止目前尚有290万元的建设资金未落实到位,需要市上给予大力支持。

2.我县先后在13个乡镇、70个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千万元,多数资金靠乡村自筹、借贷等途径解决。因县级财政紧困,配套资金有限,目前全县仍有30个村自建的“一村一场”工程,不但无力配套安装体育器材,而且形成债务132万元,现请求予以帮助解决。

主要领导:

文广局十一五工作回顾 篇10

2006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全县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省市文化部门的帮助指导和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文化工作呈现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构建和谐赤城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赤城县每年的两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赤城特有品牌。主要包括彩灯艺术展、民俗秧歌、电影放映、转黄河、灯谜有奖竞猜、焰火晚会等活动。每年五一、十一期间,举办登山、象棋、围棋、桥牌、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系列比赛,这些比赛进一步推动了我县登山运动的开展,成功的把登山运动打造为赤城县特色体育品牌。此外,每年还举办庆七一文体、全民健身日、自行车比赛等活动。

(一)文化产业

虽然赤城县文化资源较丰厚,但真正转化为文化产业却明显不足,多数是一些小规模的文化市场经营户。县内有网吧28家,音像出售出租16家,歌舞娱乐场所12家,书店七家、印刷业五家,资金分布较散,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

内。具有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就是一家以生产小号为主的“胡义乐器厂”,年产值约1000万元。该乐器厂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其主要产品为西洋乐器小号,其生产加工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并不断研发新产品。目前,公司拥有员工200多人,技术人员40人,占地4000平方米,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500多万,是国内最优秀的小号生产厂家之一。在历年美国乐器展,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上海国际展会上得到专家和客户的一致好评,故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北美及欧洲是主要外销市场,出口额占公司的80%。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县”战略,赤城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据统计,2009年全县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2224万元,年产业增加值1500万,占2009年GDP的比重0.5%。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产业增加值比重约为:28︰19︰25。虽然县内文化产业发展良好,但是总体实力弱小。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科技、高附加值新兴文化服务

业(外围层)方面,或产业规模较小,或刚刚萌芽起步、档次较低。

(二)文化建设

1、文化艺术全面繁荣,文艺创作和手工艺品精品辈出。从2006年开始,两节文化活动注重出精品、搞原创,活动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我局为提高春节文艺晚会的艺术水准,打造节庆品牌,将其办成群众喜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精品晚会,五年来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共创作了20多个原创作品,歌曲《大风歌》、《走进赤城》、《金莲花》,小品《汤泉河三部曲》、相声《家乡美》等节目,生动地歌颂了赤城县的秀美山川和几年来发展成就,以艺术的强大感染力教育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宣传县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尤其2010年的春节晚会获得了全市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灯展也是历年元宵节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参展单位每年都有30多个,参展彩灯造型奇美、绚丽多姿、主题鲜明、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全县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奋进面貌和对全县人民真挚的节日祝福,每次活动还设了灯谜竞猜活动。

特殊的环境和资源,使这片淳朴的大地上活跃着一批带着泥土芬芳的民间工艺家。精美的赵宝山根雕、高富平的核雕、张有宏的剪纸等手工艺品注重挖掘本土资源,充分利用我县特有原材料树根、山核桃等,雕刻出栩栩如生,具有浓

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特色美食有云州水库大锅焖鱼、山药粥、莜面系列等。

2、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

(1)2008年投资2100万元的宣传文化中心竣工,占地19000平米,由文化中心大楼、楼前广场和楼后体育场三部分组成。主体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977平方米,楼前广场占地10837平方米,楼后体育场占地7560平方米。广场绿化景观面积2100平方米,其中草坪1372平方米、花卉204平方米,灌木、侧柏300平方米,大侧柏、桧柏300平方米。中心大楼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宣传文化中心为一体,内设资源共享室、文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乒乓球室以及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各种活动室(厅)15个。楼前广场主要包括22平方米的电子LED显示屏、弧形长廊、欧式亭、扇形亭、书法墙、文化墙、音乐喷泉、景观灯等设施;楼后体育场包括篮球场、健身路径活动场、公共卫生间等场地设施。是一处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

2008年,投资1000万元的汤泉河广场与汤泉河治理工程相得益彰,展示了县城独特文化魅力;投资1000万元的温泉度假村庙区改造、牌楼等极具文化内涵的过程明显提升了温泉度假村的档次和品位。

(2)中央投资的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从2007年至今年相继建成18个乡镇文化站,每个文化站投资24万元。

(3)“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依托,由政府组织、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阅读需求为目的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全县已建成88个农家书屋,每个事物配备2万元图书和设备,并且配备管理人员,2011年还有240个已经过报批,正在建设当中。

(4)2008年我办争取回国家体育局的价值12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两套(其中一套已经安装到宣传文化中心后院的体育场)。同时,国家图书馆的价值40万元的5万册图书最近也已到位,有了这些图书,我县永远摘掉“河北省唯一的一个没有图书馆的县城”的帽子。截至2009年,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经全部落实到位,完成了25个行政村的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的场地建设与器械安装工程。

(5)2011年3月,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多年没有影院,又没有合适场地的情况下,大胆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投资225万元,其中房屋装修等基础建设投资139万元,设备投资投资86万元,建成3个现代化数字影厅,其中1个2K 3D数字影厅、1个1.3K标准数字影厅、1个2K即时点播VIP包厢影厅)总座位182个。县政府对数字影院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先垫付省扶持资金50万元作为购置设备资金。又拨付30万元作为影院设备扶植资金,其余由影院自行筹集。影院从今年3月底开始,到6月30日试营业,历时3个月时间。

神舟影院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进口全数字放映设备。配备2K比利时巴可数字放映机和1.3K日本松下放映机;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数字解码电影服务器;配备最先进的主动式3D立体放映系统和高档3D立体眼镜;采用知名厂商北京金凯发7.1声道影院还音系统;配备了高档电动透声幕和高增益慢反射金属幕;购置了符合国际级人体工程力学标准的帅康影院座椅和高档沙发;装备了国内名牌格力中央空调。神舟影院已加盟国内知名院线,通过国家广电总局认证,真正做到第一时间与全国同步上映国内外大片。

3、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扫黄打非工作成果丰硕。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为手段,严厉惩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每年都举办全县文化经营户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并对经营许可证进行年检登记。以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网络文化市场整治工作,开展游艺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擅自经营电子游戏行为。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违法经营为重点,深入开展音像、出版物市场整治工作,开展赤城县文化市场“集中执法季行动”暨“反盗版百日行动”,严厉封堵盗版源头,坚决收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及盗版出版物,净化出版物市场。加大对印刷复制企业的监管力度。宣传贯彻《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促进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健康有序发展。严格演出市场管理,与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签定责任书,严格对外来演出团体的审批和节目审查,对演出过程实行全程监管,坚决杜绝淫秽色情表演活动。加强消防安全检查,认真排查歌舞娱乐、电子游戏(游艺)、网吧、电影放映以及营业性演出等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存在的治安问题和消防安全,排除安全隐患。

2006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00户(次),收缴非法物品(音像、书刊)12000多件,取缔无证照经营场所17户,收缴赌博游戏电路板12块。

4、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种大型节日庆典、纪念文化活动25次,每年彩色周末从五月开始到9月底结束每周举办一场,举办春节联欢晚会5次,举办县城春节焰火晚会5次,各类展览50余次。2006年8月12日19:30,由我县选送的 “三香组合”(王秋香、王春香、王冬香三姐妹)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舞台

向全国人民展示自己动听的歌喉。农村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2006年放映2000场,2007年放映2200场,2008年4839 场,2009年4650场,2010年1至6月放映912场,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共送出图书5100余册,5、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赤城县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24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96件。珍贵文物数量占文物藏品总量的10%。2006年开春配合市文物局文研所对宝平线独石口古城遗址和南赤线油库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配合省文研所对南水北调工程怀安电厂进行了考古发掘。对我县长城保护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开展了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发布了《赤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的通知》。完成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的信息采集工作。对龙关重光塔进行了测绘,为重光塔维修工程奠定了基础。征集明代大铁炮一门,金代经幢一套,清代石刻构件2块。编辑《赤城文物》宣传小报三期。文物保安工作常抓不懈。2007年3月26日至4月1日开展了以“长城保护,拿起法律的武器”为主题的长城保护宣传周活动,整个活动出动宣传人员30人次,涉及村庄45个,发放传单5000多张,促动民众共同保护国家文化遗产;5月10日至6

月6日,在市局指导下,配合市文研所完成了滦赤线公路改道扩建工程所涉及的东兴堡战国遗址考古勘探工作,保护我县文化遗产不被破坏,同时还配合《河北长城志》编纂人员调查了县境内的长城情况;6月份,由市文物局牵头,配合市文物局完成了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影像拍摄工作,抓拍摄三级以上文物423件,共计照片一千多张;7月22日,推荐上报了温泉塔、独石口古城、云州护国寺石窟等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由县保晋升为省保单位的资料申报工作,使我县文博工作进一步提高、完善;后续组织考察了后城长伸地、巡检司和雕鄂灰窑古戏台,加深了我县文博勘探工作;上半年还配合省文物局考察了我县东万口、云州、龙门所、样田等乡镇部分长城分布情况,修复了龙门所“重修清平楼口碑记”石碑;此外,完成了《龙关重光塔维修工程方案》的申报、审批工作,为明年维修工作打下了基础;8-9月份,我办请专业人员对赤城鼓楼进行了全面维修保护和彩绘装饰;配合公安局刑警队追缴回明代董继舒家族墓上被盗碑首一块。2008年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要求,我办从4月20日,开始对全县379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对每个文物遗存点进行详细的登记、拍照、G点测定和周边环境的调查。依据复查的信息,完善文物档案,建立电子数据库,为国家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同时为县境内长城易被人为破坏地段设立保护标

志28块,协同国土、公安等部门打击和制止马营、龙关、雕鄂等地非法挖掘古墓、破坏唐长城的不法行为。2009年全面完成了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工作。文物普查队继续开展第三次文物复查,完成了406个文物点的野外复查工作,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录入工作正在进行;配合省文物局第三次文物调查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截至6月18日,已发现262处不同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其中旧石器文化遗存18处;继续对龙关重光塔实施维修保护工程;开展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免费开放鼓楼,接待群众参观,让公民切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风韵。7月份,配合河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文物普查活动,完成了《赤城县历史文物展览》的大纲编撰;8月中旬完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继续实施对龙关重光塔的维修保护工程并于8月下旬接受省文物局专家组的前期验收工程质量达标;8月份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已经开始,目前正在陈列室布局改造过程当中。2010年,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复查、普查工作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验收。完成了《赤城县历史文物展览》的布展陈列工作,改陈工程投资50多万元,由河北金大陆展览装饰公司进行形式设计,于去年8月中旬开始布展装饰工程,历时8个月。新版《赤城县历史文物展览》已成为我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目前,已接待

各界人士500多人,受到广泛好评。完成了《赤城县历代碑刻辑录》一书的初稿编撰,已送交省文物专家审核;投资40万元,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城曹一川烈士墓及龙门所烈士亭进行维修保护,目前,施工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

(二)体育工作

体育事业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体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连续5年被张家口市政府、市体育局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我县获得“全名健身先进县”荣誉称号。2010市体育年局再次送来贺匾,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2005—2008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该荣誉为全国体育系统奖项级别最高。

五年来举办“五一、七一” 体育系列比赛10场,每次参与人数都在万人以上。2007年五一期间,举办了我县第一次登山比赛。2008年的农民中国象棋比赛,我县三男两女参加了此项比赛,我县获得了女子团体亚军,男子第四名的好的成绩。连续三年成功承办了三次河北省青少年公路自行比赛,这是为我县独立举办的最高级别赛事,提高了我县知名度,展示了我县对外开放新形象。2009年按照“群众自发、政府支持”的原则,我局将原有的健身团体进行了登记、注

册,并组织比赛、表演活动推动健身团体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已成立体育协会17个,年活动次数达100多次。

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数7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25%。

二、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体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人才进出渠道不畅,单位多年未进正式职工,存在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停滞,而且素质参差不齐,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全县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由于监管队伍小(在职在编3人),不能面面俱到,这就造成“小队伍管大市场”状况。县文化馆人员队伍也是偏少,编排演出一场大戏,演员数量不足是第一个大问题。“三馆”(即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即将建成,现有在职在编人员少,不能全面管理,以发挥其功能作用。体育管理人才进出不畅,形成单打独斗局面,不能很好的指导全县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一些常规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局面非常被动。体育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活动所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二)文化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全县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一直未建立,赤城本土创作的文艺精品打造经费欠缺,导致无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硬件设施设备还很滞后。体育事业经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未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有困难。

(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设备还相对薄弱

近年来,县级“三馆一场”、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一大批行政村级文化活动室相继相继建成,很多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各级给予了一定补助,全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是,离上级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文化产业发展观念陈旧、思路不宽

上一篇: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下一篇:考研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