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和普及,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更具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使幼儿的才智和各种潜能能得到开发,创造力得到培养,也很好地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幼儿园教学活动 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声、像等信息媒体以表现教学内容,是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取与设计教学信息媒体并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一种教学系统。在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对幼儿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对幼儿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趣味盎然的情境,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童趣,寓教于乐。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当《两只老虎》多媒体课件随着音乐声中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立刻被优美的声音和动态的图像深深吸引,有效地刺激了幼儿的听觉、视觉,并激发了他们浓厚地学习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并找到了两只老虎的不同之处,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幼儿思维,培养创造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完成许多寓教于乐的练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使幼儿的认知潜能得到开发,情感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如:《魔法王国》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感受各种图形的变化,圆形、长方形可以组合成太阳;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以组合成大树;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以组合成人物等。整个操作过程幼儿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又如:在学习《京剧脸谱》活动中,对幼儿来说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点可怕。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让他们大开眼界,在观察中幼儿轻松地掌握了京剧脸谱的特征,与此同时还增加京剧表演的片段和同龄幼儿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让他们欣赏、模仿。在模仿与欣赏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他们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使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生活中不易见到的东西,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在教学活动难点中,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掌握难点,并保持学习的兴趣。如:在向幼儿介绍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中,幼儿不太理解,明明是毛毛虫,怎么会变成漂亮的蝴蝶呢?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进行展示,让他们观察演变过程,幼儿们对生动的画面很感兴趣,看得目不转睛,最后能很好地帮他们揭开心中的疑惑,也轻松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如:给物品进行二等分。请幼儿观察等分后的物品是否同样大时,幼儿往往无法判断,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一定的空间知觉和面积守恒观念,他们还不会理解,以往教师都是通过剪、拼凑或操作实物来帮助幼儿理解、感知抽象的概念,费时又费材料,操作起来也很麻烦,精确度又不高。而现在我们把物品经过等分一一分离一一旋转一一重新组合等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上音乐,再加上适当的讲解,让幼儿一目了然,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感受出比较抽象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活动中的教学效益。
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是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的,为幼儿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画面,并充满了趣味性,使幼儿思维、语言、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美术活动《热带鱼》,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让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有疑问,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分钟,而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这使幼儿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同时也让他们很快地掌握了热带鱼的画法。又如:在开展《动物的尾巴》活动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先自主判断这是哪个动物的尾巴,然后动手操作把动物和尾巴进行匹配,最后对幼儿的结果以笑脸和哭脸的方式进行评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讨论也极为热烈,既帮助他们很快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等各方面的整和发展,我们也收到了很高的教学效率。
现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受到了教师和幼儿们的喜爱。但多媒体课件也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能夸大或过分的依赖于它,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课件不能乱用
许多教师认为,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就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就等于已经现代化了。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靠运用多媒体课件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比较物体的粗细时,一改过去用实物操作,而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让他们来比较粗细。结果适得其反,幼儿不但对粗细的概念没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减少了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多媒体课件不能乱用。
二、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幼儿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相辅相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教学手段之一,是否运用得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课件,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这些适宜的课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进行改编和二次加工,因为一个完全固定化的课件在课堂上是缺乏生命力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修改和编辑。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随着教育科研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并更加多元化,这自然也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只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会真正走进幼儿园,成为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参考文献: 1、2000年早期教育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现代教育技术学》
“多媒体课件”简单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根据自己的 教学需要, 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 然后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集成, 制作出符合教学过程的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 幼儿园可以利用优化的课程资源自由选择最合适的教育内容、尝试各自富有特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但是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有很多探索活动不能直观地展示在幼儿面前, 而多媒体课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使用这种现代化手段, 能使教学形象生动, 幼儿感知鲜明, 印象深刻, 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那么,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该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呢? 笔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实践与尝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认知活动中, 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 而多媒体课件具有色彩鲜明, 有动画和动态演示效果、声音等特点, 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1 打破空间的限制, 增强直观性
现代教育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图形演示可以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把空间的距离变近, 把微观的事物放大, 把宏观的事物缩小, 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仍然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例如, 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 以往大都是教师单纯的说故事、讲道理, 教师自身都常常感觉其活动内容枯燥, 活动方式单一, 作为年龄幼小的孩子, 当然更没有兴趣了。如今由于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 社会性活动中提到的很多情景都被演绎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再也不见往日的“单调”, 教学变得直观有趣。例如, 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菁城》中,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由卡通人物做导游的展示家乡美丽风光、风味小吃、特色民俗的课件, 其中有幼儿熟悉的东山塔、榉子洲公园;喜欢吃的米浆粿、冬至包;喜欢看的划龙舟、元宵踩街等片段, 幼儿看得津津有味。通过课件幼儿对自己家乡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 使枯燥、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简单明了, 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式获取了“家乡菁城”最多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信息, 从而激发了对“家乡菁城”的热爱和为菁城人感到自豪。
1.2 避免时间的限制, 增强直观性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 有许多活动需要让孩子现场观摩、亲自实践才能达到效果。 而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活动因其时间的限制, 孩子们不可能什么都能亲眼所见、亲手参与。而这时, 多媒体课件就成了幼儿学习的“新老师”。例如, 在开展《家乡的小吃———米浆粿》活动中, 因为米浆粿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 其制作时间又长, 我们不可能带着一帮孩子去现场观看。因此教师事先联系了师傅录制了米浆粿的 整个制作过程, 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向幼 儿展示米 浆粿从选 料———浸泡———磨浆———蒸煮等一系列独特的制作工艺, 让幼儿充分了解家乡特色小吃———“米浆粿”与众不同的做法和特点, 既卫生又安全。又如, 在健康活动《搓汤圆》中, 通过课件让幼儿知道了汤圆的备料和做法, 既直观又易于理解。
2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但很多课件没有互动性, 如果处理不好反而容易抑制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技术。 通过实践总结, 笔者认为, 一方面要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幼儿,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另一方面又要给幼儿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作用, 并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教学的主体性。
(1) 在数学活动中 , 课件成为吸引眼球的“带路人”, 充分体现其互动性。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由于该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 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而幼儿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学习时难免有枯燥感。而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常常在数学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多种互动游戏, 让幼儿在学习中主动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及反应的灵敏性等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组织《有趣的小吃拼盘》的数学活动, 一开始教师没有马上展示小吃拼盘的各种排列方式, 而是用课件展示了各种的水果拼盘、卤水拼盘, 让幼儿感知拼盘的基本特点, 让幼儿在制作小吃拼盘中自由创作, 教师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 不时地将幼儿的探索———感知———感悟———运用的过程及好的作品及时拍摄, 在分享和评价等环节中利用DV将幼儿个体的反馈信息, 群体之间的交流信息马上展示出来。通过马上展示, 使幼儿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使幼儿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焕发起新的要求成功的需要。
(2) 在游戏活动中 , 课件成为浓厚氛围的“添加剂”, 充分发挥其互动性。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幼儿游戏的特点是自由性、娱乐性、假象性。玩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是任务, 而是愉悦身心的, 所以要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愉快。而课件的多功能性恰恰能成为游戏浓厚氛围的“添加剂”。 例如, 在娱乐游戏《翻骰子》中, 教师利用链接将游戏的音乐直接做在课件上, 游戏的时间在制作课件时也由音乐的长短来控制, 在游戏中通过课件出示让幼儿此次游戏中要翻的骰子的点数和颜色, 然后直接点击课件, 这样只要点击了“开始”, 音乐自然就开始了时间控制, 等音乐结束了, 游戏也自然结束了, 改变了以往教师又要指导游戏、又要顾及时间的长短, 容易顾此失彼的组织形式, 在游戏中能更好地和幼儿互动。
3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学的健康、社会性、科学、艺术、语言等五大领域活动有着各自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介入各领域教学带来了生动的视听效果, 为各领域教学活动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1) 拓展不同地域的艺术素材, 增强趣味性。艺术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但是对于幼儿, 一些地域差别太大的教育素材, 是比较难接触和体验的。例如, 生长在南方的幼儿对京剧可说是一无所知, 但在《欣赏国粹———京剧》的艺术活动中, 通过课件, 我们可以把京剧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唱腔和美轮美奂、 形态各异的脸谱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这极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学习唱腔的时候, 教师又利用课件把唱词中的“啊”处理成能随着唱腔的变化进行抖动, 更加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又如, 在绘画活动《家乡的板凳龙》中, 教师采取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的课件让幼儿充分感受板凳龙的制作特点及农民画的绘画特点, 通过课件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农民画在色彩上多采用大红大绿, 画面鲜艳、明丽、光洁、丰满的绘画形式和特点, 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 优化抽象单一的科学内容, 增强趣味性。在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 以往大家都认为科学类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单一, 逻辑性强, 组织起来不灵活, 幼儿学习时难免感觉枯燥。如今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它能让幼儿充分了解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弥补幼儿经验的不足, 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 主动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促进思维能力、德育、反应的灵敏性等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数学活动《复习7的加法》中, 教师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 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 优化了教学情境;整个活动由“小吃一条街”贯穿始终, 通过课件直观地让1~6元价格不等的家乡小吃进行随意组合, 让幼儿在购买两种小吃的过程中形成了“1+6=7”、“6+1=7”、“2+5=7”、“5+2=7”、“3+4=7”、“4+3=7”各种“7”的加法组合。整个活动不用教师一味地说教, 幼儿从课件“小吃的不同组合”和“购买小吃”的游戏活动中就能充分感受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7的加法。又如, 在科学游戏《油水分离》的活动中, 在让幼儿实际动手探索后, 教师通过课件将幼儿在操作“油水混 合———搅拌融合———慢慢分离”的探索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 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 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得出合理的原因。这样的经验获得, 幼儿能够真切感知, 不但容易理解, 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3) 再现丰富多彩的语言形象, 增强趣味性。语言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倾听、表述等活动让幼儿想说、敢说、会 说。在传统语言教育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 这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幼儿的需要了。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故事、儿歌的意境、内容、 语言统合在一起, 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 极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 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兴趣化, 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真正体现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这一观点。这样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美的 魅力, 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例如, 在儿歌《卷粿条》活动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儿歌的内容、语言整合在一起, 配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 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然后通过生动的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互动, 这样不仅让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真正达到了会说、能说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价值, 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 使现代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幼儿的特点, 不断探索与实践实用易于接受的多媒体产品, 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促使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摘要:多媒体课件, 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和鲜明的教学特点, 让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发直观, 其色彩鲜明, 有动画和动态演示效果、声音介入等特点,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活动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强大的信息功能, 便捷互动的沟通方式, 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幼儿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特点, 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幼儿,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同时给幼儿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幼儿获得对数学理解。
数学的精神:1就是1,2就是2,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是体现逻辑思想,数学的改革意味着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改变。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这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而信息技术中的有效课件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转变了传统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形象生动。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及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存在的优势。
一、人机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新《纲要》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优化,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他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各种品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电脑技术中的人机交互方式,逻辑判断功能,及时反馈功能得以实现。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所选用制作的课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难易程度,并必须立足于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课件《有趣的排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大班数学教育内容设计的,其知识难度也是“跳一跳,够得着”,形式也是多以游戏为主。当回答正确时,计算机则马上表扬“你真棒”,回答错误时,则鼓励“想一想,再试一试”。鲜艳的画面,清晰的回应声,及可操作性,实现了计算机与人的互动作用,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中发现、建构数的知识。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再辅以教师的口头表述,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要让幼儿掌握,教师将反复演示、讲述很多次,结果仍不尽人意。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图象,动态情境,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数的概念。
二、置身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把教学植根于对幼儿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课件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幼儿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三、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虽然一再强调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性格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孩子相互交流得少;孩子围着教师转的时间多,游戏的时间少;集体活动组织得多,孩子自由交流活动少。幼儿在这种被紧紧束缚的环境中,活泼爱动的天性被压抑了,身心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现在,教师要站在主导的地位,根据目标内容,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思考、探索、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等品质。而课件通过动态的画面显示优点,所以可充分发挥其长处。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喜欢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因为这样的画面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前,教师的课前準备是十分复杂的,特别是活动材料的提供是很多的。如在学习数的守恒基础上进行这样分类数数的数学活动,教师要准备许多图形纸,用了多媒体课件以后,教师可以化繁为简,不但节省了时间,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还可以节约材料,节约开支,最主要的是幼儿易于理解。
作者:李小平来源:来 源: 浙江教育网 点击:1758次 评论:0条
海盐县向阳小学
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体育课,都能发挥巨大的功用。现就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内容大致是小老鼠菲菲告别妈妈只身一人去旅行,路上遇到了我们的同学露露,他们俩结伴而行,走过山林、村庄……他们迷路了,这时他们该怎么办?让学生体会露露他们迷路时的着急心情,并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走出困境的办法,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直观呈现,疏通“卡壳点”。
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在《船过三峡》一文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三峡的山、水、船各是怎样的。课文的语言文字比较深奥,学生交流时虽能模仿课文对山奇、水急、船险进行描述,但理解得不够深刻,只停留在表象。这时播放一段游船经过三峡时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味一下,他们就很容易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山奇、水急、船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拓展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
例如《动物过冬》一文,这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课堂上如何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动物图片及录像,同时给动物按冬眠过冬、备食过冬、迁徙过冬、原地过冬进行分类。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燕子、黄莺等动物迁徙的录像,感知鸟类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需要经过千辛万苦,意识到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做他们的朋友。同时介绍其他迁徙过冬动物的图片。同样,在学生掌握了书本上备食过冬、冬眠过冬、原地过冬的动物后,向他们介绍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教学结尾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还告诉他们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四、活跃思维,启发想像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因子,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宿迁市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张玉红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遵循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原则,避免陷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在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不足,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常常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遵循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原则,避免陷入以下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课件里穿插一些动画,如一只小鸟在屏幕下角不停地拍着翅膀,学生问题答对了,不但给予一阵掌声,还来一个摇头换脑,眉开眼笑的小人头,这往往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些音乐和动画上面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把握。
2、抑制学生的想象力。语文的功夫重在引导学生感悟,这一感悟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而是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但电脑毕竟是机器,学生常常会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这便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的问题都是教师上课之前预设好的问题,教师往往是围绕课件来开展教学,把课件中设计好的内容讲完便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便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二、科学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虽然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但只要教师做到适时、适量、适当,就能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科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择取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运用多媒体课件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本身,教师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观感受,学生无法理解安塞腰鼓所体现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先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段,然后展示文字图片,通过拓展学生对安塞腰鼓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感受腰鼓的恢弘气势,从而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3、运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斑羚飞渡》这篇课文,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老少斑羚先后起跳,在老斑羚将要下落的一瞬,小斑羚踩在老斑羚的背上,借力跳到对岸的悬崖上,而老斑羚却坠入万丈深渊。对于没有学过力学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也很难领会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心,突破重难点,教师用动画形式将这一场面展现,当老斑羚被小斑羚一踩,像树叶一样坠下悬崖,这一场景极具震撼力,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学生沉浸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为老斑羚惋惜,为小斑庆幸,也为捕猎者惭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是指运用教育思想和理论,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借助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多媒体教学程序。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清晰呈现教学内容,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新兴媒体技术,并日益融入日常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作为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随之悄然发生着改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化
传统多媒体课件主要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如PPT、Director等,对所讲授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演示,以实现提示思想、展现结构、化解难点、帮助理解和提高兴趣的教学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快速涌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也使多媒体课件从制作到应用与网络紧密结合,不断呈现网络化的趋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制作网络化。以往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多为单枪匹马或小组合作,经常会遇到制作水平低、制作素材少等难题。专业制作人员与从教人员的合作渠道不通畅、制作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等都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瓶颈”。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校园网带宽的大幅度提高,为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化制作、存储、查询、共享、交流提供了可能。如我院正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制作开发平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方面做了诸多尝试。该系统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员为主体,由教员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确定讲授内容呈现方式,进而对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初步设计与制作。将课件初稿上传至系统后,可申请由专业制作人员(如信息中心课件制作者)进行指导和修改,专业制作人员通过系统对课件进行浏览,在教员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修改或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授课人员和制作人员之间的实时交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网络化制作方式最大程度的优化了课件制作过程,使教员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及时获取良好的技术支持。另外,在资源共享方面,基于网络的教学信息资源也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目前,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和专业教学网站等,形成了各类互联共享的海量教学资源库。教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即可通过互联网或校园网,对各类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实时访问、检索,及时快速获取大量制作素材,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
二是应用网络化。首先,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成为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化平台。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多媒体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生动形象展示教学内容,提供多维信息资源,构建友好交互环境等作用。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是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也为教学多媒体课件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共享空间。教员将教学课件存放于网络教学平台上,课件由课堂搬到网上,使其由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知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次,教学模式转变催生网络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引导传统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已不能满足自主、协作、多元、个性的探索学习模式,多媒体课件由封闭式单机版转变为开放式网络版,成为网络教学中课件的主要形式。网络多媒体课件是根据网络教学特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网页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能够运行于internet上的课程软件。与传统多媒体课件相比,其内容更为丰富,使用范围更广,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更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更广泛的学习自由度和灵活性
以及良好交互性。在教学环境高度网络化的前提下,多学科网络多媒体课件可在各学科网络链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多媒体课件还可进一步成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学科转换的基点,也成为各学科知识点与资料库之间的链接点。另外,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还包括网上存储、修改、传输、多路实时播出、资源共享、下载等方面内容,这些都将成为网络环境下在发展多媒体技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新的关注点。
二、虚拟化
传统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为主,在教学演示上具备一定功能,但对于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在营造逼真环境和增强沉浸感方面都无法满足课程需要。虚拟现实技术为构建多媒体教学中的逼真三维世界提供了可能。虚拟现实技术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等同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桌面虚拟现实和沉浸感式的虚拟现实。两者所能达到的交互和沉浸感程度不同,其实现和应用也有很大差别。
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别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形图像仿真,领先计算机的屏幕提供给用户一个虚拟的平台,运用虚拟现实的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世界场景之间的交互。该类教学软件(课件),通过鼠标、键盘或力反馈手柄等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现实世界的交互。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对硬件环境要求低,其搭建虚拟环境的软件也较为普遍,如中南大学的医学形态学科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就是采用ASP.NET2.0、SQL2005、VRML和3DS MAX等多个软件实现。通过构建虚拟教室、虚拟陈列馆、虚拟实验室实现等虚拟场景实现了学习环境的可视化,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现实实践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类似的桌面虚拟多媒体软件(课件)在教学领域还有很多,是当前院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但该类软件(课件)开发过程较复杂,涉及的技术领域广,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于一般教学人员来说,开发类似课件也并非易事。当前还有一些虚拟现实开发软件如Virtue,操作使用相对简单,相关的学习资料也较多,即使是一般的教学人员在进行系统学习后,也可以进行虚拟现实软件(课件)的开发,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多媒体课件向虚拟化发展难度大、门槛高的问题。
另一类沉浸感式的虚拟现实软件(课件),具有更好的沉浸和交互效果,它利用立体眼镜、头盔式显示器(HMD)、数据手套及脚踏板、双目全方位监视器、墙式显示屏的自动声像虚拟环挠(CA-VE)等,把人与计算机虚拟环境连在一起。操作者通过传感器与虚拟环境交互作用,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虚拟环境。但该类虚拟现实系统设备价格昂贵,一般使用者和使用单位难以承担,但在一些领域如军事、医学等具有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智能化
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此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领域。但CAI软件的局限性比较大,它本身的模式固化、重复劳动等问题无法适应教学模式转变,无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实际学习状况向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远远滞后于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的智能化逐渐提上日程。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第一个利用苏格拉底对话方式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系统,从此开启了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智能化研究的序幕。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工程的核心,也不断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多媒体课件应能够动态生成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向学生提出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的建议,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可以贯穿于多媒体教学的全过程,如准备、设计、使用以及评估阶段。智能化多
媒体课件应多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需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灵活性、多向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深得面对的不是生硬的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的“电脑老师”。应适当运用各种新手段,达到能与教学进程随意结合的模式,并能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有所反映,以摆脱按部就班的教务模式,从而使学生有自主活动的余地。多媒体课件智能化,就是:“课件不是按照设计者在设计时所规定的教学序列生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是由程序在运行时产生的。”近年来,关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一个又一个的ICAI成品课件不断走出实验室,应用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如由我国大学独立研制并已投入使用、较为著名的智能化系统有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线性代数》教学软件,广东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等。
当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硬件性能在不断提高;Internet伸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网、企业网发展迅速;多媒体、超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再加上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所固有的弱点,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但由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知识系统,所以在研究、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由于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不太清楚,因此不能建立完善的学生模型;在教育学方面,无法从众多的教学策略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所以无法建立完善的教师模型;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由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知识库加推理机,因此人工智能在发展道路上的挫折也无不体现在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进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智能化虽兴起时间不长,但其强大的功能已经昭示出未来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使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制作更完善、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发展趋势,也是难点。提高课件的智能化程度需要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时,时刻关注并尽量应用已经成型的智能技术。
传统的体育教学, 总是教师为主, 而学生为辅, 这种教学是一种压迫式教学法, 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今的体育教学已向科技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运用高科技进行教学, 是今后体育教学的主导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电化教学在各门学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 运用电化教学, 结合体育课的传统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采用电教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体育的发展史和新方向, 同时运用录像的慢放和倒放功能, 以便使队员和学生对各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再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反复的练习, 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动作, 基本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几年来, 电化教学发展的特别快。电教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是当代体育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
增加电化教学的时间和内容, 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课中, 通常是由教师先进行讲解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再进行纠正错误动作, 学生再进行反复练习, 直到学会。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而电教化则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通过录像慢放, 倒放, 停放和快放等手段对整套技术动作进行分解, 教师可以在一边进行从容地讲解说明。学生对这种讲解示范, 看得清, 记得牢, 效果好, 而且重点突出, 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要领。运用电化教学,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技术动作, 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传统教学好得多。
2、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点
2.1、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 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 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表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来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是, 有一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会让学生目不暇接。而速度减慢, 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例如, 教师在讲解示范跳高、跳远动作要领时, 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资料和图片, 使他们了解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技术, 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 让学生了解在腾空过程中, 各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 为什么这样的运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运动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其所要学的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象、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 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 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 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 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2.3、多媒体课件在体育课中运用, 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只有对其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才会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 只是为了成绩或“达标”而学, 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在体育课中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去。这样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 多媒体教学最好在体育馆里进行, 因为户外的光线强, 大大限制了如Microsoft Power Point (幻灯片) 等的使用。 (2) 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放在理论课上进行, 也可在进行实践课之前, 但要注意在时间上的控制, 因为体育课主要还是在户外进行实践, 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要在学生最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来进行。 (3) 让学生知道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它只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学生不能只顾欣赏多媒体课件上的精彩内容, 而忽略了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因此, 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育,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何正方等.运用电教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沈阳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3.[1]何正方等.运用电教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沈阳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 运用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教育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中学阶段的许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授课时间是必须在户外完成的。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过程与娱乐引为一体,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系统突破了校园、教室、区域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它确确实实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体育课中可运用的软件有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Flash、Macromedia Dreamweaver、方正奥思等。我们可运用这些软件把它制作成精美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运用到体育课中进行教学。这样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他具有很多的优点。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表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来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是,有一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会让学生目不暇接。而速度减慢,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跳高、跳远动作要领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技术,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腾空过程中,各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运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运动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体育运动是最讲究体位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后再进行技能课教学,他们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体位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其所要学的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像、VCD以及网上有關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篮球技战术理论时,通过播发大量的CBA或NBA比赛片段让学生了解战术配合的形式和变化;通过慢放或反复播放让学生看清楚战术配合中场上队员跑动的路线、起动的时机、采用的技术动作等。
3.多媒体课件在体育课中运用,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其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成绩或“达标”而学,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在体育课中适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去。这样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
(2)实践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学生把从各种渠道所学来的理论知识,通过体育课上的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变成自己的技能,技巧,才能真正体会到其运动的乐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正确的处理好体育课中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最好在体育馆里进行,因为户外的光线强,大大限制了如Microsoft PowerPoint(幻灯片)等的使用。
(2)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放在理论课上进行,也可在进行实践课之前,但要注意在时间上的控制,因为体育课主要还是在户外进行实践,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要在学生最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来进行。
(3)让学生知道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它只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不能只顾欣赏多媒体课件上的精彩内容,而忽略了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
三、结论
摘要:古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如新闻、文秘、旅游、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来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学习中对当代高职生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通过传授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来提高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如何在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性的阐释,进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等问题,已成为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重大教改课题。
关键词:古代文学多媒体运用思考
一、古代文学课运用多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量大、视听效果丰富多彩
从配合教学显示效果来看,多媒体课件比传统教学法显得生动而多彩。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及大容量的知识贮备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因此,多数院校都在尝试把各科由原来的纸本讲义变成多媒体课件。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课,实为集文学艺术为一体,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文学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的课程。因它有文言文表达、文字艰涩、口头传授不易理解的特点,需教师用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这一过程是大多是口授加大量板书完成的,费时费功。一旦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首先会大幅度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其次节省大量板书所耗时间。特别是在介绍作品背景知识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多样功能。凡古代文学史上涉及到的文化建筑遗迹、佛道神像、书法真迹、美术作品、塑像形状、地理版图、综合图表,甚至舞台戏剧中生、旦、净、末等角色形象,电影动画片段等等。
那些难用语言和板书解决的难题,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里均可得到生动直观的演示。例如在讲《项羽本纪》时,要想全面分析理解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就必须清楚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及乌江自刎等几次主要能显示项羽功业盛衰事迹的战争过程。我在用课件展示图像画面时,以时而高昂、气势磅礴,时而沉闷、呜咽悲壮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作背景音乐衬托,依故事情节配合简要的文字提纲,依次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曾等人物图像,同时显示几次作战路线的地理图,最终营造出项羽兵困垓下,突围无望时与虞姬对舞悲歌的画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霸王别姬的剧照中,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英雄末路时,项羽内心的悲壮和生死相依的感情。由此,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
教学实践证实,当多媒体课件将古代文学所揭示的距今几千年的远古科学及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当幅幅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激荡着学生的视听神经时,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优势,将文学知识与艺术鉴赏交相辉映,创造出图文、声乐并茂的艺术氛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升华,更能凸显古代文学课所特有的潜在的艺术审美特性,这不仅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也使学生产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热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无疑是显著的。
课堂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虽然都是在原教案、教学思路基础上对作家作品不同角度的个性化诠释,但对作品本身的这种情景创设与再加工,却真实地透露出教师对作家作品的独特理解,凸显着教师对作品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督促教师翻阅大量相关书籍,提高教学视野。
(二)课件应用所受条件限制颇多
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虽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有其特定的优势,但也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首先在授课教师方面就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几乎到了非多媒体不用的状况,甚至多到以课件代替教师讲授的程度,更甚者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设计课件面画的漂亮、新奇、动感上,几乎忘记了教师本人的`主导作用,但其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辅助手段成了主要教学手段,教师成了课堂上课件放映员,完全没有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以独具人格魅力的语言、手势、神态、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幕。整节课学生只看银幕,老师则只忙操作。如此缺少老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下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古代文学作品因内涵丰富,对它的阐释与理解,自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课件本身只能是教师本人对作品个性化理解的方式之一,并非绝对正确、无可非议的唯一。优秀的课件往往能营造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但优秀课件的制作必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况且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制作技术的缺乏,许多教师根本不能亲自制作。倘若找计算机专职人员代为制作,非但阻碍了教学思想的灵活映射,更无法充分展现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发挥,也就丧失了课件的功能优势。同时,过于依赖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式,则又会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倘若再有放映操作时的失误等意外事情,其效果就更不容乐观。课件制作水平的无能保证,而强烈的视听效果却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感性认识,这非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功能,还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甚至导致对作品的错误理解。
二、多媒体课件在古代文学课中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综合考虑,突显科学性
教师要在熟练掌握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征和使用软件类型来设计。课件的设计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多媒体效果,突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重点、难点。除了考虑课件平面和动静的相互映照、音乐的搭配等技术性问题之外,还要注意突出课件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达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古代文学课应掌握的知识表达得更准确、精炼、生动、直观,把课堂教学设计得更集中典型、精粹,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二)讲授与演示,合理搭配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不能取代教师的讲授。而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讲授是教师个性化授课风格的展示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心灵互动。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修养,甚至别具一格的性格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古代文学教师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来使用多媒体课件,即以教师智力资源优势引导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科学、有效、针对性地发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信息和教学质量,使课件成为反映教师理念和思想的手段。切忌只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而脱离了作品内容,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什么是幼儿艺术教育呢?幼儿艺术教育以音乐(含舞蹈)和美术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范畴广泛,幼儿美术、音乐、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等都涉及此领域。
新《纲要》阐述,“艺术活动对幼儿作用主要有:一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二是促进幼儿的智力;三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四是能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符号,促进创造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
艺术活动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
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陈旧的教学手段向幼儿进行强制性的“教”,而没有幼儿主动地“学”,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主要由教师向幼儿发号施令,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和服从。
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手段的改革,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多媒体技术正成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为小朋友所喜爱。
下面试从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方面谈谈适时应用多媒体的几点优势:
一、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时,很方便地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更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
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在完整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发挥其想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应当是从一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入手,要对作品的题材和体裁进行分析,在结构上要对作品的曲体以及作品的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而这样一种欣赏教学的过程,在过去的模式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口述和录音机的音响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其效果往往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幼儿听的精淡无味,百思不得其意。
因为,艺术是以形象的塑造为其主要特征的,而音乐艺术却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
所以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课是一直让老师头疼的课,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
现在多媒体技术进入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容纳了大量的信息,并迅速地反映给幼儿,还能将抽象的音乐通过画面、图片一系列处理,变成通俗易懂的、形象的、直观的,使原来许多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应该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例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作于1934年,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它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节奏特点,且富于推动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
乐曲另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
在课题导入的过程中,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人们舞龙灯、耍狮子时的录像,让幼儿知道舞龙灯时人们要互相配合走S形,耍狮子时要互相嬉闹,摇头摆尾、象在对话。
在欣赏乐曲过程中,使用录音机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金蛇狂舞》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这首曲子是用哪几种乐器演奏的,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大鼓、锣、铃鼓、二胡、琵琶、笛子、双响梆子等各种乐器的图像,用大屏幕显示,并用鼠标点击,使其发出相应的音色。
在表演活动过程中,在欣赏A段音乐后,引导幼儿自由结成长龙状,模仿舞龙灯的样子走S形;在欣赏B段音乐后,在教师的指挥下用“锵”“咚”代表锣、鼓声,表现狮子对话的情景。
这节课,小朋友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创造的乐趣。
又如:大班音乐活动《小鼓手》,为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
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电脑动画,当唱到“我是一个小鼓手”时,屏幕上出现一位小朋友,面前放着一面大鼓,手拿鼓槌。
唱到“敲起大鼓咚咚咚”,屏幕上的小朋友做敲鼓动作。
唱到“太阳听了微微笑”屏幕上出现一个太阳宝宝面带微笑。
唱到“花儿所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屏幕左下方出现几朵拟人化的花朵在微笑着点头。
天空中的小鸟在飞来飞去,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歌。
这样,幼儿一边看画面,一边就很容易回忆歌词,进而随音乐跟唱。
并且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有效地激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灵感。
在欣赏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和狼》时,为加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出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画面。
《彼得和狼》是一首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来描绘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
用长笛的高音区演奏快速华彩的音乐,配上屏幕上小鸟的形象;用双簧管的扁哨发出“嘎、嘎”声配上鸭子的形象,再根据节奏和音调变化,刻画出鸭子那蹒跚的步伐;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配上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轻步机警的形象;用老爷爷的龙钟神态来表现大管独特的浑厚、低粗的声音;用阴森可怕的狼的出现来表现四支圆号奏出浓重的和声效果等等。
在曲前和曲中配上朗诵词,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听音乐,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让幼儿对乐曲更容易地理解与感受。
其次,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结构,形成舞蹈教学应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特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舞蹈因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一直以口传身授为主,而多媒体因其具有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舞蹈信息的另类载体被引入舞蹈教学中。
舞蹈教学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的教育媒体也不同。
过去的舞蹈教学以钢琴现场伴奏为主,有其灵活方便的一面,但也有因音色单一,对乐曲风格体现不足,伴奏技术难以达到一定效果的弊端,而音乐对于舞蹈是非常重要的。
舞蹈是音乐形象化的传达,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演奏乐器的音色,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是舞蹈的动律、韵味、动作等体现舞蹈风格特点内容的依据。
因此,教学中应用录音机和磁带这一最普及的现代教育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的音乐作为舞蹈伴奏音乐,给舞蹈教学带来很多的益处。
例如:在学习维族民间舞时,选用具有此民族特色的《达坂城的姑娘》来伴奏。
是幼儿通过听觉获得对此种舞蹈节律、情绪等因素的认识,同时,幼儿已有的此类音乐的听觉经验会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启发感染幼儿。
另外,视听媒体具有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特点。
在学习藏族民间舞时,让幼儿在课前通过放映优秀的舞蹈录像和影片等,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又如,狐狸在儿童心中是一个反面角色,在舞蹈教学中,模仿狐狸走时,事先让幼儿观看有关狐狸的动画片,如《狐狸和乌鸦》、《两只笨狗熊》,让幼儿对狐狸尖嘴、长尾巴的形态特征和狡猾的内心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
在模仿时,幼儿很容易地掌握其特征,将右手五指伸直撮起放在嘴唇前,左臂放在身体后做尾巴,同时突出它狡猾的性格特征,而采用扭曲的弓箭步加拧身和头的转动,眼睛的窥视来表现。
通过观摩获得对此类舞蹈更全面准确认识,也是对教师个体动作有局限的一种弥补,而且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使之感受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创造能力。
二、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
幼儿园极少进行陶塑欣赏,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教学困难。
首先,陶塑是立体的,而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仅限于“图片”。
其次,欣赏操作材料难以收集。
为了解决欣赏作品非立体的问题,我们采用“替代”的方法。
如“彩陶旋涡纹瓶”是珍贵的文物,不可能让幼儿欣赏实物,我们通过投影仪欣赏“彩陶旋涡纹瓶”的图片后,又准备了同样材料的陶瓶、药罐和砂锅等。
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听、看等多种感觉方式,感受陶的质地,了解这类器皿的基本特征后,孩子们这时的脑海里便会出现相关的立体形象了。
又如,康定斯基是公认的“抽象派”绘画的创始者,抽象派主张艺术完全脱离社会生活,主张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纯精神世界”,完全摆脱了形象的“束缚”,在欣赏他的《构造X》一画时,看到的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抽象画,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
为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幼儿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来把艺术家的情思意会,把审美创造溶入自己的内心深处。
在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画面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有欢快的、有优美悠扬的音乐旋律,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让孩子在平等、和谐、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欣赏,孩子们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好看!”“哇,真漂亮!”的惊呼。
当谈到对画面的印象时,孩子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动地叙述着自己对画面的独特感觉。
江浩说:“我觉得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在跟小鸟说悄悄话,好美的夜晚啊!”航航说:“我认为有一个人很想知道天上的秘密,就乘热气球飞了起来,飞呀飞,看到彩色的小河,高高的楼房,彩色的灯光。”沈柯说:“我觉得好象新年到了,巧克力娃娃瞪着大眼睛往远处看,看见了机器娃娃,就问:‘喂,你在干什么?’‘我在吹泡泡。’机器娃娃说。
巧克力娃娃和机器娃娃在一起吹美丽的泡泡”。
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同大师对话,看与讲的结合,让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再如,欣赏吴冠中的中国画《小鸟的天堂》时,画面中密密的大森林让孩子们感到恐惧,他们担心其中有大灰狼。
当我们用投影仪放大树丛中的小鸟时,孩子们兴奋起来,恐惧感顿时消失了。
其次,目前,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
其一是设定绘画的总体框架,过多强调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框架式”。
其二是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涂鸦式”。
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第一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第二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
为了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结构,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如大班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通过播放事先准备的CAI课件,向幼儿讲述前半个故事,将形、声、色三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在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幻的信息传递中,幼儿很轻松、很自然地借助想象去续编故事。
在熟悉“小姑娘被大拖鞋载上天,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大拖鞋落下来,一群小鸟叼着小姑娘飘在空中然后把小姑娘送回地上”这些情节后,让幼儿去想象后半个故事,孩子在提供的这种机会中,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构成了五个画面。
第一幅:小姑娘睡在床上,墙上有风筝,床边有拖鞋,鞋内有老鼠,床前有电视机;第二幅:小姑娘穿着鞋子去玩,路上碰到了老虎、小兔、熊、小鸟;第三幅:小姑娘脚上的鞋又大起来,大得象飞船,又要飞起来,老鼠又能进了大拖鞋;第四幅:小鸟又围成圈叼住小姑娘,虎、熊赶走了老鼠;第五幅:小姑娘捧着鲜花,和鸟一起,坐在大拖鞋里终于飞上了天。
这里当然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启发,但教师作用仅仅是引导与启发。
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用画来表示,进行再创作。
如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后,让孩子通过感知、体验、激发创造性思维,竟画出了“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花衣在花丛中跳舞。”尽管画得粗糙些,但这种带有创造力的画,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又如在大班命题画《恐龙乐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观看VCD《中华恐龙园》,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态及生活环境,认识了霸王龙和剑龙。
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有关资料的幻灯片,引导观察后,孩子们对恐龙异常的感兴趣。
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我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导入:“你认为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假如要你来设计一只恐龙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用笔画下来。”结果,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地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交叉等表现自己所设计的恐龙,并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老师、家长讲述呢!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教学形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如何更佳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尚需我们幼教工作者不断钻研、探索和创新!
【参考资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05.朱汝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研究的报告》冯朝翠《现代教育媒体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等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6-22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6-26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0-18
浅议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2-20
多媒体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12-10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9-0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9-28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09-18
初识多媒体教学课件06-19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