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培养方案(精选8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经济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1 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汽车消费在国内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包括: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总人口突破13.7亿人,庞大的人口数量必然有潜在的市场消费空间。伴随着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国民在汽车购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汽车消费开始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随机抽取2009~2011年1~12月的汽车销售总量数据,如表1,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表1中,横向数据显示的是2009~2011年,这3年期间1~12月份汽车销售总量的变化趋势。经过统计学分析,2009年环比增长2.16%、2010年环比增长1.93%、2011年环比增长2.03%,平均环比增长超过2.0%。对表1纵向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1年,汽车销售量同比平均增长约为1.28%。由此可见,最近三年汽车产业市场保持了良好的销售状况,中国汽车产业经济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 汽车行业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
单从数据上显示,我国每年汽车销售总量实现了相对稳定的递增趋势,每年汽车市场的销售数量多数呈现了上升状态。三大国民产业经济调整之后,汽车行业在市场环境变动下积极调整的营运策略,使得本行业经营与社会主义市场维持了同步更新。由于各方面条件水平的不足,中国汽车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异。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或是市场营销策略、车型制造等,本土汽车都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强烈冲击。国内汽车产业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
第一、物资方面。物资供应链是汽车稳定生产的基本保障,只有汽车物资正常供应才能带动行业收益水平的增长。经济全球化使成套汽车产品呈现了“组装式”生产状态,各个国家的零配件共同组成一辆汽车,这就对物资供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世界各国在调整国内经济体制时,多数偏向于本土经济的发展需要,并没有顾及世界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性[2]。因而,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常面临着海外物资供应不足的风险,给国内汽车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第二、调控方面。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对汽车产业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反,若政府宏观调控失效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市场风险。如:政府在稳定汽车产业经营方面是总调控者,但政府仅注重于前期投资活动的调控管理,当汽车产业规模正式形成之后,对产业失去了应有的宏观调控职能。此种局势将对汽车生产及销售秩序的规范化造成阻碍,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而随意调整营销决策,扰乱了汽车市场正常的营销秩序。
第三、销售方面。成本失控是经营收益面临的最大风险,造价过高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消费群体的购买数量。近年来国内经济政策变化不断,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资本主义对本土经济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新兴产业一度面临严峻的经营局势。发达国家凭借尖端技术扩大了汽车生产数量,以优异的品牌、质量、科技占据中国市场。相比之下,本土汽车制造商在制造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优势不足,面临着较大的销售风险。
第四、政治方面。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业与经济事业是密不可分的,政治决策必然影响着经济产业的规划经营。就中国而言,2012年“钓鱼岛”事件对日系车生产与营销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因政治事件导致国内消费者全面抵制日系车,以丰田、本田等为首的日产生销量一度下降50%以上,本年9~10月,日系车的环比下降38.22%,同比下降59.41%,这是所有汽车销售商或代理商未能预测到的市场风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收益损失。
3 防范产业市场风险的综合策略
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隐患,汽车行业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向,企业参与生产制造及营销活动同样会遇到各种不利的风险影响。经济学家指出,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变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日趋完善,届时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主要产业经济会迎来新的发展给予。鉴于中国汽车市场潜在的发展空间,必须规范汽车产业经营的秩序,制定切实科学的抗市场风险方案,保障汽车行业经济实现稳定有序的发展。
3.1 科技创新
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来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使本土汽车产品有足够的实力抵制外来竞争。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技术的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国际汽车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产品力争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经过科技创新改造,过国产制造企业的竞争实力也会逐渐加强[3]。
3.2 产业调整
国家鼓励汽车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扩大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战略重组的目标是支持汽车生产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方式结成企业联盟。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国内可形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3.3 宏观调控
汽车产业经营必须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这样才能创造出预期的经营收益。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指导国内企业从市场实况出发,制定可持续的经营战略方案。在应对国外汽车经营竞争的前提下,带动国产汽车制造收益的增长。如:依据《条例》对道路机动车辆的设计、制造、认证、注册、检验、缺陷管理、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环节进行管理[4]。管理要做到责权分明、程序公开、操作方便、易于社会监督。
3.4 产品研发
坚持新产品开发原则,不仅扩大了本国汽车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带动了汽车行业科技的创新改造。国家支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自主开发可采取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凡符合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规定的,政府应当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产品研发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3.5 营销改革
为保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在汽车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服务,借助扩大消费客户群体方式增强风险防御能力,避免汽车产品过剩引起的市场危机。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凡在境内市场销售自产汽车产品的,必须尽快建立起自产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该体系可由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以自行投资或授权汽车经销商投资方式建立。新营销体系促进了汽车产业营运模式的创新调整,减小了市场风险造成的资金损失。
3.6 投资管理
考虑到汽车产业潜在的市场价值,投资者开始将资金投向汽车相关的市场项目。盲目参与汽车市场投资,不仅打乱了原有的汽车市场秩序,也给投资者埋下了巨大的资金隐患。如:投入市场资金无法按期收回,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成效等[5]。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企业及投资人也要深入分析汽车市场面临的风险,设计多元化的市场投资方案。
4 通过产品设计改造增强竞争力
汽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社会群体的主要消费项目,巨大的市场需求数量使整个产业经营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稳定的产业结构关系着社会经济的走向,汽车销售需要客户消费作为保障,客户消费则需要产品质量为基础。因此,只有控制汽车质量才能带动汽车市场购买数量的增长,才能实现产品收益水平的提高,增强本国汽车行业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顾及到产品升级、质量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本文认为,应通过汽车产品设计改造的方式,提高产品质量的综合指标。设计方案是汽车生产制造的总指导,编制科学设计方案可指导正确的实践操作,全面提升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抵抗力。
5 结语
总之,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收益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时期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带来了品牌、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局面。我国工业科技尚处于落后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汽车产业经济营运存在着多方面的市场风险。本文结合了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导政府、经营者共同创造良好的产业经济环境,为汽车销售、制造、加工、售后等产业一体化模式提供了指导。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收益水平的持续提高,汽车制造与销售行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与国外汽车品牌共同参与市场销售,实现了国内外汽车产业科技的交流合作。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尚处于初级阶段,汽车产业经济在经营阶段依旧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隐患,若不制定切实科学的应对策略,将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现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了汽车产业经济潜在的市场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决策。
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风险,防御,方案
参考文献
[1]常国平.2009~2011中国汽车产业收益报告数据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2010,19(6).
[2]周世婷.我国汽车产业经营期间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J].汽车制造技术,2010,30(14).
[3]吴军.研究政治决策变化对产业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11).
[4]何景春.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10,23(6).
关键词:航空经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
一、前言
2014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44.86%,货运量增速在全国20个大型机场中居第一位。这一增长幅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2014年9月,国际民航组织航空货运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时,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贝纳德·阿留在论坛上就称郑州机场是“世界货运增长最快的机场。”郑州航空港货运量的突飞猛进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尤其以实验区内制造业发展为主,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区建设为辅,结合综合实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因素,共同创造了“郑州速度”。2010年电子代工业巨头富士康的入驻更是起到了龙头作用,引领河南省进行产业升级并大为拉动了省内对外贸易产值,这也产生了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高新产业落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省内的各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为综合实验区新的经济腾飞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状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近几年紧紧抓住国家经济发展调整的契机,利用河南省的自身区位优势以及国家民航战略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得到迅猛发展。实验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8亿元猛增到2013年的323亿元,四年时间增长了十多倍,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试验区的财政收入也是取得了突破性增长,2010年为4.5亿元,2011年为10亿元,2012年为26亿元,2013年为35亿元。在投资方面,实验区2010~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52亿元、80亿元、116亿元、20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更是有了质的飞跃,2010年实验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还很少,2011年就达到了89亿美元,2012年达到了280亿美元,到了2013年,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实验区逆势增长达到了349亿美元。实验区在自身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0年实验区工业总产值为58亿元,2011年为423亿元,2012年达到了1208亿元,2013年达到1740亿元,可以说实验区工业总产值的发展每年都有十足进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取得了质的突破,从2010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61亿元。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郑州速度”。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业发展现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明确指出:“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机场,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该规划明确了一下几项为发展航空物流业的路径和措施:
(一)特色产品物流
发挥产业基础和区域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时装、花卉等特色产品物流,建设全球重要的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研究设立特种商品指定入境口岸,增加进口货源,促进航空货运进出口双向均衡发展。整合应急物流资源,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基地。
(二)航空快递物流
推动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构建规模化、网络化航空快递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航空快递转运中心,实现国际快递72小时和国内快递24小时送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业务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
(三)国际中转物流
加强与国外枢纽机场口岸合作,建设空空联运体系,实现航运信息共享。建设国际中转货物监管设施,规范和简化转关手续,降低中转成本。支持境外航空公司。货代企业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基地,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四)航空物流配套服务
推进航空物流园建设,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商务服务,培育商贸功能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即时服务。建立航空保税燃油基地,增强保税油价格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才开发与培养建议
从整个河南省的情况来看,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制造业大省,制造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属于技术层次不高的传统产业或者资源型产业;在航空物流业,河南省航空物流是随着近几年中原经济区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如商贸、住宿、餐饮等比重较高,而航空金融、法律、保险、信息运输、科研、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产业投入不足,发展较慢,这都说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本身缺乏相关人才。因此,政府首先要合理规划和制定实验区人才发展战略,根据实验区发展的要求对人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一系列相关便利措施和政策,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大环境,如增加人才投入力度,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扶持和指导,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和使用、激励机制,面向海外和东部地区,着力引进实验区发展急需的紧缺的高端人才。
综上所述,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过程中,要将人才的支撑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树立好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将开发、引进和培养人才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工作。人才支撑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体现出综合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机制,通过创新开发的方式,利用各类专业化的人才,从根本上实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N].河南日报,2013-04-08
[2]耿明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关于印发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
豫政 〔2012〕7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商丘市政府要加强对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尽快取得成效,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商丘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政策措施,在组织实施、工作推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和商丘市政府定期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总 体 方 案
商丘市地处我省与山东、江苏、安徽省的结合部,农业优势突出,资源禀赋较好,交通区位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支持商丘市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商丘市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地区规划确定的“两横两纵”经济带中沿陇海、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城市,是中原经济区东向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商丘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集聚区等承接载体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先后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已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和优势地区。但同时也存在承接模式有待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要素支撑有待强化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支持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为中原经济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有利于以承接促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原经济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经验;有利于以开放促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传统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探索路子;有利于提升商丘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深入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着力突出承接重点,着力完善承接载体,着力提升承接质量,着力优化承接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以承接促发展、促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经济强市转变,努力把商丘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核心区生产基地、中原经济区新兴工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豫鲁苏皖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产业为基,带动全局。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在承接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构建优势突出、结构优化、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新型工业化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集聚为要,完善载体。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加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培育特色集群,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的承接载体体系。
———就业为本,产城互动。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相结合,通过产业集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接产业能力,实现城镇与产业良性互动,带动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民生为重,和谐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以承接促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繁荣稳定。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实际利用外来资金规模快速增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城镇化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更加良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对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到2020年,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对外开放高地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来资金位居全省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谐,对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承接载体建设,构建特色主导、集群承接新格局。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集约高效,把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促进要素集聚、优化配置,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做大做强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提升化工、有色等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制冷产业基地和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铝精深加工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冷链物流产业基地。
1.加快商丘新区建设。按照三次产业复合、经济生态人居复合的要求,加强商丘经济开发区、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等功能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把商丘新区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新区、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现代石化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重点承接发展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环保成套装备、高压电网监测设备及新型锂离子电池为主的新兴装备制造业,以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推进中石油商丘千万吨炼油厂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商丘经济开发区申建国家级开发区。
2.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主平台作用,按照“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产城互动的要求,促进城镇与产业集聚区良性互动。优化分工,错位发展,大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吸引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集群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梁园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铝精深加工和医药产业。睢阳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和化工产业。永城市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铝精深加工、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业。民权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制冷和食品加工业,建设中原冷谷。夏邑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虞城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和电子五金产业。柘城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超硬材料和医药产业。睢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纸及纸制品、服装加工业。宁陵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家居用品制造和农资化工业。支持柘城等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
3.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完善城区经济发展载体,突出商务商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打造服务业招商引资承接载体。商丘市商务中心区重点加快商务写字楼、星级酒店、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青少年文化宫等项目建设,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大力发展金融、研发、创意、高端商贸等产业,建设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中心。永城市、夏邑县、睢县等县(市)商务中心区重点集聚金融、商务、物流、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完善商贸、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县域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梁园区重点依托火车站周边区域和道北旧城区,规划建设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特色商业区。睢阳区重点依托归德古城,规划建设以文化休闲旅游为主的特色商业区。民权县重点打造葡萄酒风情街,规划建设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特色商业区。虞城县、宁陵县、柘城县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吸引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特色商业区。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产城互动、人口集聚新格局。按照“一核两翼组团发展、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城镇化格局,突出中心城区和商虞一体化的核心作用,做强永城市和民权县东西两翼,加快虞城县、宁陵县、民权县、柘城县四个城市组团发展,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的能力。
1.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优化城市布局,加强旧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古城开发,加快商丘新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向东发展,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200万人以上。加快建设虞城县、宁陵县、民权县、柘城县“四大组团”,虞城县重点实施“西向发展”,推进商虞一体化进程,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等方面与商丘新区加强衔接,城区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30万人以上;宁陵县重点实施“北移东扩”,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建设,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民权县重点实施“东拓南扩”,加快东区开发和产业集聚区、郑徐客运专线高铁车站建设,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柘城县重点实施“重心北移、两翼展开”,加快长江新城、容湖生态公园、千树园开发建设,建设生态园林城市,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完善中心城区与组团之间的交通网络,加快绕城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半小时内中心城区通达各个组团。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强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向城市组团延伸。
2.加快永城市、夏邑县、睢县城区发展。永城市重点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以上,成为与商丘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相互支撑和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大城市。夏邑县围绕“长寿之乡”、“孔子祖籍”等特色资源,突出“人文、生态、和谐、宜居”理念,提升城市品位,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睢县围绕“中原水城”发展定位,实施“南改北拓”,改造湖泊生态景观,修复人文景点,发展生态绿色经济,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
3.加快小城镇建设。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设30个以上中心镇。突出乡镇特色,培育一批区位交通型、资源型、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中心镇。加强中心镇区与专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衔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就近就业转移。
4.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转变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布局集中、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资源集约”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完善村镇体系规划,高标准编制社区规划,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三规合一”,加快产业集聚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特色乡村、有条件的行政村等区域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率先实施100个试点项目,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三)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优质高效、促进承接新格局。积极承接农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统筹推进水、电、路、气、林等生产设施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集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土地整治、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田间电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到2020年,建成“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8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72.5亿公斤以上。
2.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柘城三樱椒、虞城优质苹果、宁陵无公害酥梨以及豫东花卉等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坚持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在商丘市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区域性总部,促进中小企业依托龙头企业集聚,重点培育面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饮品、花卉(苗木)、林产品、纺织、水产品等“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集群1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个。
3.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等新型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实施粮食丰产工程,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技推广、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秋粮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等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豫鲁苏皖人工影响天气跨区作业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一批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一批城乡集贸市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公共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4.积极引导境内外资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从农产品加工领域向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延伸,从农业领域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延伸。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牧养殖、花卉苗木繁育等基地型项目。鼓励境内外投资者采取多种方式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节约集约、绿色承接新格局。把承接产业转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严把承接产业转移准入关,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加强生态建设。加强防护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农田林网、防沙治沙、廊道绿化、城市防护林、村镇绿化等工程。加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申甘林带、湿地资源等保护。加强生态水网建设,新建潘口、日月湖水库,加强引黄调蓄、水库清淤扩容、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增强蓄水和防汛抗旱能力。加强城市河湖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搞好沿河沿湖景观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增加引黄用水规模。
2.严格项目准入。把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产业承接和布局的重要依据。按照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承接项目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要求。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统筹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按照主导产业集中布局原则建设,严格限制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在产业集聚区外分散布局。
3.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合理确定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完善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关闭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和生产线。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所有产业集聚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行环境容量预算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环境的监测,加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力度,强化核辐射、电磁辐射环境监管。
4.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组织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能力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重点打造有色、煤炭、化工、农业和再生资源等领域循环产业链,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镇、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垃圾处理装备生产等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支持商丘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重点行业节水技改力度,积极完善节水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制度,加快中水回用,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
(五)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互利共赢、开放承接新格局。创新承接思路,拓宽承接领域,深化与沿海地区、周边地区、省内其他城市以及其他经济联系紧密地区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完善开放平台。依托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加强与连云港、青岛等沿海港口的合作,推动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多式联运发展,完善快速大通关机制,打造内陆“无水港”。支持商丘市建设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IT(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2.创新合作机制。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转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企业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引进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加强与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探索以委托管理、联合开发、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由合作方协商议定合作方式,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和经营期限,探索在数据统计、税收分成等方面建立共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3.加强交流对接。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强化承接产业和项目配套服务,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形成与沿海地区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格局。深化与陇海兰新、淮海经济协作区等区域的合作,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旅游、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等领域合作,推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市场、政府服务等对接,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推动与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互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对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格局,促进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四、支撑保障
(一)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创区位交通新优势。进一步加大高速公路、地方铁路、民航、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多元化投资,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内河航运四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交通区位支撑。
1.加快铁路建设。加快商丘客运枢纽站建设,结合郑徐、商杭客运专线建设,加快中心火车站和南北站房建设,建设火车站北广场。加快商丘货运枢纽站建设,建设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西北连接线,实施陇海铁路客货分流,扩大商丘北站编组规模。开工建设邢商永地方准轨铁路。推进商周铁路前期工作。
2.完善公路网络。加快连霍高速商丘段拓宽改造、济祁高速永城段、商登高速商丘段等项目建设。推进濮阳到阳新高速公路商丘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310、105国道以及210、211、324、325等省道改造。加快公路客运、货运场站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3.发展航空和内河航运。按照4D支线民航机场标准,加快商丘机场建设,基本建成商丘航空港。加快沱浍河航运开发一期工程建设,推进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二)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创人力资源新优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按照重点承接的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支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和办学模式改革,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
2.加强技能培训。结合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针对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需求,引导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对接,实行订单式专业化技能培训。加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再就业等各类培训补贴资金倾斜力度,增强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依托睢县富士康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性国家级高级技能培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就业训练中心和区域性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服务人才。
3.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出站博士后留商丘市及所辖县(市、区)工作的,可享受副县级待遇,不受编制限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交易、信息发布、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发布产业集聚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三)强化社会服务,增创发展环境新优势。坚持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大运河的保护、申遗工作,提高商文化、火文化、根文化、汉梁文化的影响力;以归德古城、芒砀山等六大专业文化园区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办好“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采用出让开发权、许可权、冠名权、商标权等方式开展无形资源融资,鼓励境内外机构投资文化产业。加强与境内外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卫生监督、农村急救、疾病预防控制等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慢性病、精神疾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服务网络。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2.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原则,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支持全民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帮助困难群众以较低成本改善住房条件。
3.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政策环境,对有关政策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及时修改、废止或撤销。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机关工作透明度。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把以政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请进来”招商与“走出去”招商相结合,大活动招商与经常性招商相结合,传统优势招商与创新优势招商相结合,提高招商活动实效。完善重点客商跟踪制度,跟踪落实已签约项目,密切与已落地企业的联系,推动在更大规模和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放大二次招商效应。
(四)深化改革创新,增创要素保障新优势。把加强改革创新作为增强要素保障能力的根本之策,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突破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保障能力。
1.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和各种基金、金融中介组织等在商丘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对分支机构业务授权给予适当倾斜。适当放宽商丘市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个人业务审批权限。鼓励商丘市商业银行、华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引进合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积极引进境内外商业银行在商丘市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和农村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整合各类资产,扩充资本金,做强做实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强与保险机构总部对接沟通,积极引进保险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增资扩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利用银行间市场,扩大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各类融资工具。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公商协同、以商补公”长效机制,运用PPP(公私合作关系)、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模式,引进境内外资本参与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城乡公共交通、生态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捆绑开发、设立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项目代建、融资租赁等模式,扩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融资规模。
2.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农村土地整治机制,吸引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扩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社区全部纳入综合整治试点范围。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拆旧城区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用地比例,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建立低效用地项目退出机制。对主导产业高度集聚、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集聚区,给予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由省统一配置。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骨干企业等在商丘市设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载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基地及公共技术平台。加快发展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中心、专利孵化园区。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重点在制冷、煤化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培育更多的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对在商丘市设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给予适当奖励,对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公共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补助。对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转移给予一定补贴。
4.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巩固扩大商丘市永夏煤田煤炭生产规模,加快柘城煤田勘探开发步伐,规划建设豫东煤炭储运基地。加快商丘市2×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加快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豫东支线项目建设,建设管网、气站等配套工程。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柴油等新能源。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商丘市要建立健全方案实施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高规格的实施机构,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重点工作方案,制定行动计划,完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二)加强政策支持。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对商丘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给予引导和扶持,进一步细化支持政策,支持商丘市在相关领域先行先试。省财政加大对商丘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商丘市财政提高基本保障能力。对省确定的商丘市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重点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在安排有关专项资金时加大支持力度。
(三)实施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谋划储备一批前景广阔、对区域发展大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完善协调推进项目的体制机制,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B、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B、工商业思想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臵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B、市场绩效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D、退出壁垒 12、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15、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16、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7、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
A.中观经济理论B.微观经济理论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18、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B.均衡竞争C.完全竞争D.非均衡竞争
19、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20,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D)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
A.谢费尔 B.费特尔 C.帕兰德 D.韦伯
23、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
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臵 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C.生态平衡目标 D.国家安全目标
24、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是(A)
A.新产业或新产品创造 B.合理的产业政策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经济发展水平
25、产业布局条件是指(B)
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 B .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C.物质化的硬环境 D.物质化的软环境
26、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C)A.美国B.中国C.日本D.法国
27、产业政策对以下哪一产业的效果最明显(D)A .纺织业B.酿酒业C.种植业D.汽车业
28、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
A.产业组织政策B.农业政策 C.金融政策 D.环保政
29、产业政策评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理论依据是(B)A.生产力标准B.福利经济学C.凯恩斯经济学D.国际竞争力标准 30、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 间接干预的手段(D)
A.审批制B.配额制C.许可证制D.出口退税
31、在下列国家中哪一个是采用民间主导模式(A)A.美国B.德国 C.日本D.韩国
32、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下列不属于产业规制的是(C)A.政府规制 B.社会规制C.企业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
33、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属于下列哪个规制(C)A.直接规制 B.社会规制C.行业自律规制D.间接规制
34、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保证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又以社会因素相保证的是下列哪个产业规制模式(C)A.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B.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D.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
35、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
A.马歇尔冲突B.交易费用C.霍夫曼比例D.配第—克拉克定理
36、产业规制的分类是依照规制实施的(B)不同而分为政府规 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A.客体B.主体C.手段D.方式
37、产业组织理论把(A)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A .市场集中度B.企业集中度C.行业集中度D.产业集中度
38、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A)A.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受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
D.市场绩效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39、产业组织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B)
A.定性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40、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为(C)
A.幼小产业B.新兴产业C.朝阳产业D.衰退产业
4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产业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 B.产业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 C.产业包括服务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2、直接指导我国近30年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经济实践的经济思想是(D)A.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 B.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邓小平的产业经济思想
四、判断题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技术进步并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进步上都可以有所作为。(√)
3,垄断市场成因主要有法律特许的垄断。
(×)
4.豪泰林模型考察的产品差异性是产品在性能上的差异。
(×)
5.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
6.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表现。(√)
7.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机制相对完善,主要问题是来自垄断势力对市场效率的破坏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矛盾的激化。
(×)
8.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强调供给会创造需求,因而,采取全面的"大推进"战略,才会形成整个工业部门的全面增长。
(√)
9.我国出现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
10、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和反对抑制竞争的垄断行为等都属于产业组织的研究领域。(√)
11、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
12、“三线”工厂过于疏散、大城市工厂过于集中描述的是过去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之处。(√)
13、根据产业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
14,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15、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16、产业经济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
(√)
17、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或产业群。(×)
18、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
19、初期产业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
五、简答题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
(1)绝对集中度指标,(2)H.H.I即H指数,(3)E.I即E指数,(4)R.I亦称罗森布拉斯指数,(5)CCI通常也称为包括性集中指数。
(二)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
(1)相对集中度指标,(2)相对熵,(3)剩余。
(三)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
(四)反映共谋潜力
(1)绝对集中度差分,(2)相对集中度差分。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1)规模经济壁垒(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3)必要资本量壁垒(4)网络效应壁垒(5)产品差异化壁垒(6)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3、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答: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臵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4.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由于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因而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横向并购可能导致的反竞争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度的并购将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进而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2)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
5.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2)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3)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4)产业发展的效率
6.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传统视角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资本的供给;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区位,人口,社会历史因素;技术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
现代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新区位因素。
7.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
(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
8、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1)经济垄断
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2)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其网络性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技术经济特征。
9.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
10.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1)提出:鲍莫尔、帕恩查和利格等.1982 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
(2)主要内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11.简述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加速设备折旧。(2)市场保护、援助。(3)促进转产。(4)技术与经营支持。(5)转岗培训
12、请分析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1.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2.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方面。
3.国际贸易因素。
4.国际投资因素。
5.其他因素, 包括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13.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1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以上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前三条),它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交易方面的因素来自于生产和交易两条途径成本的降低。
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还包括:(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15.以某一行业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变动趋势及主要原因。答:改革开放一方面迅速扩大了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允许民营、外资企业进入,两方面合力导致许多产业经历了产业集中度持续下降的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发展,一些行业集中度逐渐回升,例如电视机、汽车等制造业;也有一些产业集中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例如种植业、零售业等。当然,我国还有个别产业没有经历改革开放的深度洗礼,产业集中度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如石油开采、冶炼业。
16.以某一行业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变动趋势及主要原因。答:改革开放一方面迅速扩大了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允许民营、外资企业进入,两方面合力导致许多产业经历了产业集中度持续下降的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发展,一些行业集中度逐渐回升,例如电视机、汽车等制造业;也有一些产业集中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例如种植业、零售业等。当然,我国还有个别产业没有经历改革开放的深度洗礼,产业集中度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如石油开采、冶炼业。
17.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六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信息壁垒、感情和管理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18.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的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2)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臵的进入壁垒。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没成本在进入阻止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原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挠。
19.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进入壁垒是对准备进入产业的潜在企业而言的,而退出壁垒则是对产业内准备退出产业的现有企业而言的。但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要素看,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表现在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和关联性。20.简述何为市场绩效?
答:市场绩效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
21.市场绩效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答:①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
②勒纳指数,即价格—成本加成。价格—成本加成是将价格P和边际成本 MC的差额作为P的分子而得的。
③托宾q是指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通过已经公开发行并售出的股票和
债券来衡量)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臵成本的比率,是衡量市场绩效的一个指标。
22, 企业改善市场绩效的市场行为主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企业能否通过某种市场行为达到期望中的市场绩效改善? 答: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在市场上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活动,包括价格行为和产品差别化、广告、研究与开发等非价格行为。本节分析垄断者的定价行为及其福利损失,比较垄断企业与竞争性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剖析垄断企业的广告行为与社会福利目标的偏差,并简要阐述进入威胁与进入壁垒对垄断者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影响。
23.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通过提高加工程度,人们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对象,生产出种类更多、功能更全、质量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更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业结构进一步表现出“技术和知识集约化”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工业部门采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传统产业高技术化,而且体现在以技术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如新材料工业、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等。24, 试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优化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臵和有效利用。(2)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得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25.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通过提高加工程度,人们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对象,生产出种类更多、功能更全、质量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更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业结构进一步表现出“技术和知识集约化”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工业部门采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传统产业高技术化,而且体现在以技术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如新材料工业、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等。
26,产业布局的非均衡发展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产业布局非均衡发展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增长极理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该理论将区域经济看成是由“点”和“轴”构成的网络体系。“点”是指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心地域或主导产业,“轴”指将各中心地域或产业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点轴布局理论可以指导产业有效地向增长极轴线两侧集中布局,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梯度发展理论。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地区支柱产业或战略产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而战略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该地区的经济一般是较为发达的;而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其他地区已经是衰退产业,其战略产业是其它地区的成熟产业时,这一地区的经济会比较落后。
(4)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后起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吸引了大量生产要素和重要物质资源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入,使发达地区的经济得以更快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发达地区的产业集中超过一定限度时,通常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现象。这时发达地区的要素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而给不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27,产业集群在哪些方面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答:集群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可以提高生产率;集群可以改善激励和绩效的评估;集群在提高创新率和创新成功方面十分重要;集群降低了新企业形成的障碍,形成了提高生产率的环境。如果从产业集群的宏观层面上看,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至少应该体现在区域内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城市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层面上。28,产业分析有哪些基本流程 分析背景 分析目标 分析提纲 专家用户
↓ ↓ ↓ ↓ 了解产业链条→确定分析提纲→调查搜集资料→ 拟定分析报告→评定分析结果
29,试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一)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 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 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 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二)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
2、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
3、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 30,论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
——对于江安校区“川大一只鸭”的调查
根据<全球创意产业经济学>老师黄丽场所教知识,对我校“川大一只鸭”进行了仔细的调查,主要包括了跟随川大人报社记者访谈“川大一只鸭”创始人、制作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统计。
“川大一只鸭”是四川大学商学院2011级的五个同学(邓焱辉、田建华、何新沂)与2012年10月1式经营烤鸭、烤兔等系列美食。
通过访谈,得知“川大一只鸭”“川大一只鸭”是高校创业中白手起家的典型案例。
得知,在10.1——10.19100只以上,净利润达1.9万元。由于刚
2013年5月5日转让“川大一只鸭”。
附近:关于“川大一只鸭”的市场调查问卷
关键词:物流,物流产业,产业经济学
0 引言
物流产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服务模式,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冲击着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在此背景下,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8号文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物流业专项规划,也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规划,此规划的出台突显了物流产业的基础性作用。
物流的概念最初是从二战时的军事后勤中产生的,在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给出的物流概念为: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动和储存的企划、执行与控制过程,以达成顾客的要求。欧洲物流协会(ELA)对物流的表述是: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它将物流定义为两维矩阵,第一维是物料流,由采购、物料管理和实物配送三个业务功能组成,第二维是工作顺序,由顾客服务、运输、仓储/物料搬运、物料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与支持以及管理等构成。日本通产省的运输综合研究所认为:现代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现代物流的7R(Right)定义则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 物流产业的界定以及产业范畴
产业经济学是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认为:所谓产业就是生产同类产品或替代品的企业的集合。根据物流的概念不难判断出物流是一个产业。因此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的职能活动已经随着社会分工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日趋结构化、组织化,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目前,普遍的认识就是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属于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中的某些产业服务,是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对于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认识和普遍的共识,本文将尝试着界定物流产业以及其范畴。
物流产业的概念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杨春河、张文杰和孟燕萍(2005)将物流产业的概念定义为:物流产业是以整合分立和分散的物流资源、有机集成和协调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保管、信息、配送、加工等企业物流职能形成专业化物流服务活动和不可或缺的支持性活动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张际春和楚立松(2008)将物流产业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其中,广义的物流产业涵盖物流服务中的各种生产流通环节涉及的人和物,包括商品和服务流通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流,这一大物流体系一般包括现代化的流通技术装备系统、流通辅助支持系统、流通组织系统和流通管理系统。而狭义的物流产业只是指商品和服务流通中的物资配送系统。何娟、朱健梅、曹洪(2008)认为:物流产业通过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它通过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物资的位移,将现代市场经济的各个行业、部门、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形态价值。综上所述,笔者定义物流产业为:物流产业与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动相关,是为第一、二产业以及部分第三产业服务、协调,衔接生产与最终消费等其他产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服务性产业,它是集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一身的独立的产业学科。
但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分散特征的产业,它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第三方物流有相对较为独立的运营组织外,物流产业并不能较为清晰地划分出其边界,而更多的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物流产业的组织及其业务是分散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的,因而,将物流完全清晰和具体地从中剥离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概念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王述英、王青,2006)。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是属于第三产业的,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协调和促进作用。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第三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究竟哪些产业是在物流产业的范畴之内呢?
(1)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物流产业的范畴,物流产业包含以下具体行业:商品包装业、运输业、仓储业、货物运输代理业、流通加工业、物流信息业。
商品包装业是指对商品进行包装以提高商品安全性和美观性的行业。商品包装业务主要发生在商品的生产、流通、仓储等环节中。通过包装可以有效地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可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增值。
运输业是指从事基于物流基础设施、运输载体以及劳动力进行物流运营业务的运输体系。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仓储业是通过向企业提供保存物品的场所,以及对这些物品进行保管、信息统计等业务的企业。仓储业应包括仓库以及集货中心、分货中心、配送中心、转运中心、储调中心、加工中心、物流基地等物流中心。
货物运输代理业是货主与运输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运输代理形式提供运输服务的行业。货物运输代理业业务通过组织多式联运和代办运输手续等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运输效率的提高,这同时也降低了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货代业务是国外物流产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并且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而在我国,这一行业也初具规模,并且日益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通加工业是生产加工业在流通领域的延续,是对物流服务功能的延伸的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加工形式。
物流信息业是反映物流领域各种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产业,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有机结合。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高效沟通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从物流组织方式来看,物流产业可以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由生产方和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方式。它是由从事生产或者供应业务的企业,通过自身物流设施和物流网络的建立、完善,为了配合自身生产、销售和供应活动而从事的物流运营。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和供应组织往往采取这种物流组织方式。
第二方物流是指购入方、销售方组织的物流方式。为了采购、销售业务的顺利进行,销售方往往需要投资建设物流运输工具、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资产,并进行物流运营、管理工作。
第三方物流是指既不是由生产方组织也不是由销售方组织,而是由两者之外的第三方组织的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专业化分工所造成的。美国学者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形态可以分为与运营相关的服务、与管理相关的服务以及两者兼有的服务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形态都必须高于过去的公共运输者和契约运输者所提供的服务。”第三方物流除了应该具备传统业务的功能之外,还应体现出对委托方的委托对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设计、规划、管理和信息服务,因而第三方物流具有增值性。
第四方物流是由独立于第三方物流提出者、客户、商业过程管理者、服务提供者的供应链综合者,将其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合起来,并对之进行管理,从而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3)从产业结构来看,物流产业应包括:物流基础产业、物流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信息业。
物流基础产业。它是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等,主要物流设施包括车站、货场、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线、公路、仓库等。应强调充分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和增量资源浪费。
物流装备制造业。由于物流活动离不开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载体,物流产业还包括物流装备制造业,大体上分为:集装设备生产行业、货运汽车生产行业、铁路货车生产行业、货船行业、储存与搬运设备制造业等。物流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提高整个物流活动过程装备水平的重要产业。
物流信息应该可以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 结束语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生产和大量进出口、大量消费,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物流产业作为工业化进程中重要的服务模式,对于其他产业部门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帮助国家或地区抵抗经济危机。但物流产业界定的模糊或者不清晰,阻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物流产业及其范畴。
首先,对产业政策的设计有着重大意义。对物流产业的界定不仅有利于统一的物流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在协调沟通方面也有利于各产业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其次,对市场机制的完善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力量乃至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后,对人才培养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界定物流产业及其范畴有利于完善物流学科的学科建设,也为进一步培养物流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伟.关于发展我国物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4(3):139-140.
[2]黄海,徐涛.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物流科技,2005,28(117):1-4.
[3]张际春,楚立松.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17-18.
[4]何娟,朱健梅,曹洪.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约束因素和未来发展重点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81-84.
[5]杨春河,张文杰,孟燕萍.现代物流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论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38-40.
[6]王述英,王青.试论物流产业的属性及其组成[J].学习与探索,2006(2):228-230.
二、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产业经济学源于西方,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独立的理论体系,并以上世纪70年代为分水岭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产业经济学第一阶段的时间范围为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70年代,在这一时期内形成了著名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上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了产业组织基础课程,并逐渐形成了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小组,哈佛大学在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产业经济学的中心,并在1959年达到顶峰,其主要成就为哈佛大学教授贝恩提出的SCP范式,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经济学第二阶段的涵盖范围为上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呈现出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一方面,哈佛大学SCP范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产业经济学在结合数学方法和博弈论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出新型理论模型;另一方面,哈佛大学SCP范式不断受到新兴学派的挑战,芝加哥学派和后经济制度学开始崛起。
纵观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流派和观点包括以下两种:第一,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该观点主要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来论述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市场上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产品差异性、进入壁垒等指标进行衡量,帮助企业在产品、价格、促销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哈佛学派的观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经营绩效。第二,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该观点对哈佛学派SCP范式提出挑战,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关系。芝加哥学派对SCP范式中的进入壁垒、市场规模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生存者技术、信息经济学理论、规制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产业经济学在我国构建的具体措施
我国引入产业经济学的时间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才逐渐进入我国,国内学者开始对西方产业经济学进行翻译和研究等工作。1996年,产业经济学正式被列为研究生专业学科,产业经济学在我国得到官方认可[3]。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产业经济学论著多是对西方产业经济学各学派观点和著作的簡单翻译,结合我国实际同情进行产业研究的论著较少,产业经济学研究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完善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重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学包括产业的体系、结构、政策和组织四个方面,虽然在学科体系设置上非常全面,但是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脱离产业经济学中心,甚至出现无中心的现象。产业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重点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应当以产业组织研究为中心重构学科体系。其次,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现阶段我国学者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面多是对西方产业经济学已有著作的简单翻译或者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定性和规范研究,而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以实用为研究目的的学科,国际上通行的研究方法是实证和计量研究,因此,我同学者应当加强对西方产业经济学中案例分析、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实用性。最后,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西方产业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可能不并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学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以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产业经济学流派,现阶段我国产业经济学发展仍不完善,通过重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保持中国特色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彪.对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的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13,04:171-172
[2]陈晓晨.关于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5:236-237
【产业经济学培养方案】推荐阅读: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06-16
产业经济学参考文献06-12
产业经济11-14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11-14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简介11-15
产业基金经济发展11-15
经济精神与文化产业11-29
浙江大学2014年产业经济学考研重点解析11-29
经济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优化论文07-01
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