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精选8篇)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篇1

顺德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医药保健、汽车配件等支柱行业。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5920.2亿元,增长11.3%。顺德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生命医药、物联网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中国南方智谷、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西部生态产业新区等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顺德是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人文风情的宜居城乡。拥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美食名城等城市名片,清晖园、碧江金楼、西山庙等古迹名胜,是古代岭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顺德致力于建设生态产业友好型、城市乡村融合型的特色宜居城乡,打造兼容大城市产业效率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网络型城市。确立了三大功能片区城市发展格局,确定了顺德新城、佛山新城、生态新城重点建设目标,制定实施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城市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顺德是一座以民为本的幸福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幸福指标体系,每年推出一批惠民实事,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70%。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在全国县域率先实现全部镇级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连续多年获评“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拥有演艺中心、新图书馆、博物馆、公益性体育公园等文体设施,曲艺、美术、书法、合唱等文化品牌建设绚丽多姿。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率超过90%。

顺德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探路先锋,多次担当改革探索重任。20世纪80年代,率先创立经济发展的“顺德模式”;90年代,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服务型政府。2009年,顺德率先开展大部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初步构建起精干高效的党政组织架构,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2010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形式,从法律层面赋予顺德地级市管理权限。2011年,顺德全面掀起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体制综合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高潮,推动改革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篇2

一、海南民歌资源概况

(一)黎族民歌

“诗言志歌咏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的心声,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黎族民歌源远流长,黎族作为古越族的后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不善,为也音而反善之。”虽然我们没有见到过黎族民歌原始面貌,但是在一些收录的民歌当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黎族民歌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黎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归纳可以分为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故事歌、时政歌。

黎族的民歌多数保持着原始的音乐风格。首先在民歌的结构方面较为自由灵活。主要有单句体、双句体、起承转合体和遥谚体。这些不同的民歌结构对不同内容的民歌创作、演唱,都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使得黎族民歌更容易反应生活更容易上口。

黎族民歌调式音阶、节奏节拍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黎族民歌也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但是他多为四音、五音、六音、七音构成徵调式和宫调式、角调式几乎没有。在不同民歌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歌词格式的不同、曲调旋律也会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变化。黎族民歌的节拍是很规整的,多为2/4、3/4、4/4,也有特殊的散板节奏。

(二)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古崖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崖州文化在海南南部地区的宝贵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主要是流传于民间老百姓喜闻乐听的民族音乐文化。崖州民歌如果是从演唱方言的角度来看,它属于海南南部地区从三亚崖城经九所利国黄流佛罗至八所板桥一带民间传唱的歌谣,至今还在这一带兴盛流传着。这些歌谣在坊间都叫土歌或“瓜”,后人为了统一古崖州文化将其称为“崖州民歌”。崖州民歌在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崖州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在清朝时期发展繁盛。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代表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崖州民歌的格律是非常严谨的,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词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结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三)儋州民歌

儋州可以说是一个海南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具记载,儋州市海南最早开拓的市县。在汉武帝时期就设置了儋耳郡,算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中,儋州人民创造了具有儋州独具特色儋州民歌。这也是千百年来儋州人民有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儋州的民歌不但有这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儋州民歌的主体主要分为儋州山歌和儋州调声。

1.儋州山歌

儋州山歌根据语言和生活习惯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的差异,有分为儋州山歌、“客家山歌”和“四里”歌。

儋州山歌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题材的山歌有很大的不同,儋州山歌的吟诵性较强,它和内地一些地区的“吟唱调”相似,但是儋州山歌更赋有音乐性,所以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儋州山歌的曲调是由儋州的一种吟诗调演变过来的,现在的山歌比起过去更加丰富了音乐性和表现力。第一是典型的儋州山歌是第一、二、四句进行时高低起伏的,整首歌曲从高音区开始,并尽可能的在高音区延长高音,然后小跳的形式岛低音区结束。第二是,在山歌的第三句曲调比较婉转,优美、极具陈述性质。第三是在双句结束前都有一个类似于挺短的节奏,更突出儋州山歌的吟诵性特点,第四是,儋州山歌运用了很多的装饰音、倚音、滑音等,加强山歌曲调的变化。

儋州山歌的内容丰富,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爱情歌、时令歌、革命歌、哭丧歌等等。这些山歌的演出场所是没有特殊固定的,多数时间是在村中人聚集在一起时,大家即兴演唱的。这些山歌长短不一,短到4歌乐句,长的可以讲述一个长篇故事,这些山歌演唱场面常叫人影响深刻。

2.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可以说是儋州市最主要的歌种。调声是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格律和曲式结构,从山歌中演变而来。儋州调声有着他特有的节奏,最初是在劳动中传唱,后来儋州人民将电声进行集体对唱,形成了儋州特色的调声。

儋州调声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人们通过进行集体对歌的形式,娱乐传情。歌唱的内容有反应时代背景的,有歌唱家乡风景的,也有宣传政策的,还有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无不涉及,调声同时青年男女交往的重要形式,通过调声传递爱慕之情。儋州调声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这几种民歌是海南目前主要的民歌形式,他们能够一直流传下来除了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之外,也是因为这民歌记载了海南各族同胞在生产斗争与社会各类生活中,创作的符合人民群众的音乐创作形式,这些民歌的不仅仅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思想性。

二、海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省的民歌文化资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海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流传的民歌作品是海南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它也是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起着重要推进作用。海南的民歌资源丰富,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以外,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种类,但是它们都有很多的共性。

首先,海南民歌并不是哪个作曲家创作的,它属于海南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曾经讲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它们不仅仅创造出丰厚多样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出绚丽多姿的精神财富。海南民歌的创作与海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紧紧连在一起。这些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海南各族人民的审美思想的一致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海南乃至全国的民歌艺术资源。

其次,海南民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音乐创作技巧的练习,但是创作起来却非常的自然。曲调也很好上口。这里就表现出海南民歌创作即兴的特点。当然我们现在所有的民歌乐谱也都是通过歌者演唱时记录下来的,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民间音乐的价值,这种口头传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是有利于民歌的即兴创作的,但是有时候这种即兴的方式不容易被记载,因而丢失了很多民歌曲谱。

三、海南民歌的保护与发展

海南民歌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歌作品诞生,这些民歌伴随着海南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娱乐,成为了海南各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南民歌对对宣传海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民歌都是由即兴创作和口头流传,所以很多优秀的民歌作品没有的大及时的记载,不少地方的民歌都集中在几位民间艺人身上,加上大多数青年人都到城市里生活居住,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出现民歌失传的情况,所以就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完善民间的实地考察制度,深入一线搜集材料

实地考察对于海南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不同于学术研讨会,它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深入实地考察可以使专家学者们从土生土长的各族同胞哪里汲取素材,可以使对民歌的评论更赋予真实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收集民间传唱的各类民歌,作为即兴创作与口头传播的民歌,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去挖掘、整理,更好的唤醒海南人民对民歌的保护意识。

(二)学会使用现代化传媒手段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出版专著发表论文,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歌,也起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所涉及的范围还属于比较窄,所以就需要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运用到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当中,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录音等方式将海南民歌进行保存整理,对民间传唱的曲目进行数字化制作,发行,这就对增强民歌对人们的感召力起着重要作用。再如举办传播民歌的电视节目和比赛,通过这种形式对海南民歌的艺术魅力完全展示在大众面前,以提高人们挖掘传承的意识。特别当前的各类娱乐节目众多,低俗化普遍化的整体环境中,借助新媒体传播保护海南民歌资源,这也是我们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四、海南民歌资源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海南省是以旅游经济为主的省份,想要发展旅游业必然要核心的旅游文化做支撑,海南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对旅游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海南民歌是海南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既是重要媒体,同时又是打造国际旅游岛品牌的重要载体,海南省得民歌资源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这种元素已经成为了吸引锅内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是因为气候的因素到海南旅游,更多的游客都是独特地域文化所吸引的。“十二五”期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将海南民歌资源运用到旅游业发展建设当中,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形象。

海南的民歌资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它更是海南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海南各族同胞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使有人了解了海南各时期发展的艰辛历程,海南民歌也传达着海南精神,也加深了游客的海南印象,这些宝贵的民歌资源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着意想不到作用。

对于海南民歌资源的保护也需要我们这些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去挖掘,搜集,对海南民歌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这些中国特有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根基,这是我们特有的中华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8,04.

[2]刘厚宇.海南黎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国会议,2013,11.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篇3

关键词;抗战时期;四川;社会教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55-01

本文所论“社会教育”是指学制系统以外,在政府主导下,利用和添设各种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为提高包括失学民众在内的全体民众的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本文的“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仅是同一内容不同称呼而已。

一、抗战时期四川社会教育发展概况

抗战前的1935年,四川省对于学校式的机关民众学校只有零星统计,数量十分有限,显示四川社会教育处于初创阶段。1936年,川省政府开始组织发展社会教育。至1937年,社会式的教育机关有:民众阅报处2,140个,民众问学处及代笔处2,584个,通俗讲演所604个,图书馆152个,教育馆155个,公共娱乐场、剧场及电影场114个,音乐会82个,民众茶园1,168个,公园164个,民众教育实验区20个,电影教育巡回放映区19个,播音教育指导区13个,其它社会教育机关29个。社会教育机关总数达到7,558个。职员有9,831人,男性职员9,120人,这一时期与1935年相比,在统计中还增加了新的社教机关,如电影教育巡回放映区、音乐会等,显示了对民众进行社会教育的种类在增加。

1937年,学校式社会教育的情况是:社会及民众教育人员训练机关22个,民众学校5,023所,各种补习学校144所,民众识字处2,118所,戏剧学校所,再加上其它从事社会教育的学校,总数为7,400所。在所有学校式社会教育中,接受教育的学生为452.746人,而其中大多数集中在民众学校,有380.118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职员人数也在增长,达到9,478人。

1938至1940学年度,“四川省社会式社教机关共有11,260个,最多者为民众阅报处有2,548个,公共体育场799个,公共娱乐场、剧场及电影场89个,此时,从事社会式社会教育的职员为9,822人。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等的数量略有下降。1940年度,学校式社会教育机关,共有7,755个。民众学校最多为6,014所。民众识字班为1,616所,包括各种补习学校在内的职员共有8,882人,人数与1937年相比也略有下降。”然而,由于国土的大片沦丧,国民政府财政陷入困境,社教经费短缺,导致社教机构的总数逐年下降。至1945年抗战结束时。社会式社教机关已大幅下滑,降至3,360个。但同战前的1935年相较,仍有较大发展。

二、抗战时期四川社会教育的特征

1、四川社会教育是政府加强对民众控制的需要

加强对民众控制是实施社会教育的一个重大目的。1943年,四川省政府颁布《四川省各县(市)局政教联系办法》,企图使“政治与教育融为一体”,“运用政治力量发展地方教育”。具体做法就是从事社会教育事业的各级单位要“协助政府清查户口,编组保甲,办理一切自治事务,努力政治建设,参加乡镇代表会保民大会,或各种民团组织及活动”。1944年,四川省公布了《川省各县(市)局民众组训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对民众的控制。文件规定将民众按区组织起来,实施文化的、经的、政治的全方面的社会教育与改造,并在其基础上加以控制。

2、参与社会教育力量以政府力量主,以民间力量为辅

抗战时期,参与社会教育的以公立学校为主,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私立学校;既有数量占压倒优势的公立图书馆,又有少的私立图书馆。它还把正规学校教育与非正规学校教育相结合,既有学校式社会教育,如民众学校、中心学校与保国民学校的民教班,又有形式多样的会式的社会教育,如图书馆教育,民教馆教育,巡回服务车教育等等。它既传统的教育方式如戏剧教育,又采用现代的教育方式,如电影教育,幻灯片育,收音机教育。其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哪种有效就用哪种。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把国家的各种政策、抗战的形势进行宣传,影响民众

3、文化补习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抗战时期,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地位至关重要。但四川的文盲占其人口的大多数,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抗战和生产。为此,四川各级政府在开展社会教育时,把文化补习、知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1940年后,省政府把失学民众教育放在全省中心学校和保民学校办理,实际上这也是为消除文盲,传授知识所做的努力。在实施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还大力进行技术培训,如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l等。同时强化道德教育。如国民政府规定实施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陶铸其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国民道德,以养成三民主义下的公民”。教育部战时社会教育新目标中对公民生活方面也有此类规定。如教育公民要“有礼貌敦信义”;“能思于国家孝敬父母友于兄弟爱助朋友”;“能视定死生,团体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等。

参考文献:

[1]《二十六年度四川省社会教育统计总表(一)》,《二十八年四川教育年报》,四川省教育丛刊第9辑厅字第3号,1940年3月

[2]《二十九年度全国社会教育机关统计年表》,钟灵秀主编:社会教育大纲,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印行,1941年11月版

[3]《四川省各县(市局)实施政教联系办法》(1943年),《四川省实施国民教育办法要览》第6辑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印行,1944年,第20页

[4]蒋复慈《图书馆》,正中书局,1941年1月版。第8页

一 目前商业概况和社会经济形态 篇4

危机的来临往往也是转机的开始,我们遇上了一个糟糕的时代,又遇上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回顾历史,秦能一统天下,因为它打破奴隶制度让奴隶有了翻身的机会;中山先生革命提出推翻封建制度最终赢得的众多仁人志士的支持,共产党能解放全中国因为它彻底打破传统获得了民心。

我们来看看大家都知道的曾经赚钱的行业:

房地产、打造是每个人家的避风港,每个家庭以至于形成今天的泡沫。

直销、一个很好的销售模式被投机取巧的人利用都需要,可是大家都知道它赚钱,且很多与之相关的行业都赚钱,导致过度发展,让无数的家庭掉进梦想的深渊。

P2P、本是帮助人们的桥梁,可是它却滋长了罪恶之手。

现阶段做得非常好的公司,苹果、华为做的是通讯必须品。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概况 篇5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是经海南省政府同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海口、三亚等19家市(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发起设立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省政府领导的唯一地方性金融机构。省联社于2007年8月10日揭牌成立,经省政府授权,省联社承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海南白沙农村合作银行2010年3月成立;海口农商行2012年12月成立;三亚农商行2013年6月成立)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辖属225个法人信用社,共387个营业网点,在岗从业人员3085人。2013年省农信联社存款再创新高,增量位居全省第一,贷款合理增长,余额全省第二。2014年,省农信联社存款净增确保150亿元,达到1000亿元,贷款净增确保110亿元,达到675亿元;小额贷款累放不低于24.5亿元。分布在海口、三亚等18个市县的213个乡镇。网点机构占全省银行业营业网点总数的30 %,是全省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

省联社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为主的金融系列产品,努力实现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良性互动;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稳健经营提供保障。目前,市场份额逐步提高,经营水平迅速提高,支农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8年末,农业贷款余额35.82亿元,占全省各家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总数的88.9%,已成为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省联社目前主推的金融系列产品有大海借记卡、抵(质)押贷款、个人“一抵通”贷款、个人工资担保贷款、农垦职工“安居乐”住房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琼中小额信贷项目、格莱珉模式小额信贷项目等。

省联社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组织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参加资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融通资金;办理或代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作用,塑造农村信用

社作为“海南农民自己的银行”的良好形象,省联社及下属农村信用社向海南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做出郑重承诺:

推行 “阳光”贷款,树立农信形象。从2007年11月1日起,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零成本”贷款,贷款除按国家政策收取利息和相关费用以外,实行 “零成本”发放和管理。

创新服务品种,加大支农力度。至2008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将推出“一抵通”、“一龙通”、“一卡通”、“一本通”、“一小通”和 “一网通”等新业务品种,满足 “三农”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省联社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政府领导提出的 “抓清收、堵黑洞、止亏损、练内功”的工作要求,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 “改革到位,激发农村信用社的活力;管理到位,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实力;服务到位,彰显农村信用社的魅力”,把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办成名符其实的“海南农民自己的银行”和农民致富的“贴心人”、农业增产的“及时雨”。

“穷人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史无前例地颁给了一位商业人士——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创建者尤努斯。理由是表彰他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仅 30年的时间,尤努斯就已经在孟加拉46620个村庄中建立了1277家银行,服务639万借款人的成绩。如此巨大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这个奇迹般的成长背 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营销智慧?

当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办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又称乡村银行)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这位普通的“穷人的银行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无抵押小额信贷,格莱珉银行已使孟加拉639万穷人受益,为人类解决贫困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 法。在众多的经济学者、金融学者和银行界人士热烈地研究探讨这一崭新的银行信贷模式,希望可以将此模式复制到其他类似的地区,为人类提供一个摆脱贫困的途 径的同时,我们站在营销的角度,剖析这个理念的诞生以及发展的整个过程,享受了一次完美的营销体验。

分析格莱珉模式,我们首先要了解尤努斯和他的员工们所信奉的信条,所有的制度是基于此设计的。

●拥抱金融界不可接触者

在绝大多数国家,穷人被视为“金融界不可接触者”,银行不是为赤贫者服务的。然而尤努斯则认为他们可以用金融工具来帮助穷人。小额贷款不是救济,不是赐予,而是一种商业行为,即要通过贷款获利。市场化对扶贫者与被扶者都应该是双赢的。

●每一个贷款者都是诚实的格莱珉银行不要求贷款者提供任何担保抵押物,也不打算将任何未能还款的贷款者送上法庭。

因为格莱珉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个贷款者都是诚实的,在贷出者与借贷者之间没有司法工具。尤努斯确信,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对人类的信 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纸上合同。甚至当贷款者确实违期偿还一笔贷款时,格莱珉也并不认为他们是恶意的。相反,会设想一定是那些人窘迫的境况使他们无力按时 偿还。●相信穷人的生存技能

尤努斯坚定地相信,所有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穷人活着,这一事实就清楚地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所以,最紧要的不是教给穷人们新的技能,而是努力去最大限 度地利用他们现有的技能。使穷人能得到贷款,就是使他们得以立即实践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编结、脱粒、养牛、拉人力车等。而他们挣到的钱继而转变为一种 工具,成为一把开启一系列其他能力的钥匙。

五人小组

“五人小组”是格莱珉最为经典的模式,这一制度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证了商业贷款的安全和持续性。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概况范文 篇6

数学系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概况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1年广西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主题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桂党高工宣„2011‟38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践行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2011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数学系团委按照上级团委及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全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要契机,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这一活动主题,以党史党情普及、建党90年成就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结合系专业特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采取政策宣讲、专题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科研创新、科技支农、文化宣传、法律普及、支教扫盲、家庭体验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活动期间,广大志愿者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共看望30多名留守儿童,20多名孤寡老人,捐物(价值)200多元,服务市直机关、村镇13个,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00多份,“永远跟党走 青春献八桂”,主题文艺演出1场,在红色文化基层行活动中,先后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德山的故居、龙岸镇革命老根据地纪念碑和天宝龙塘屯“融县特支委”旧址等,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活动受到服务地人民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篇7

关键词:社会教育,海南国际旅游岛,公众素质和责任感

对于“社会教育”的解释,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 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学者又有不同的解读。社会教育应该是“一种补助正式学校的教育”, 它是“教育实施者利用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和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 (全体国民) 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目的旨“在提高社会之智识、道德”。虽然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但没有否定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并行作用, 无孰重孰轻之分,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在不同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一、实施社会教育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强烈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低碳经济的快速推广, 不难看到他们都有非常好的公众基础。国家的法律、各种政策都能快速被企业、各种社会组织、公众所接受, 并不折不扣转化成实际行动。他们的国民素质与责任感、国民的执行力着实让人敬佩。而这些良好的公众基础不得不归功于他们发达的社会教育。

从根本上讲,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就认为,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经验还不成熟, 还有待发展, 而教育就是促进这种发展。因此“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改造,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发展”。

根据英格尔斯等人实证研究的结论:任何一个人在成熟之后, 只要有能够学习新经验的适当环境, 他就可以获得新的经验, 带来新的转变, 就可以从传统的心理倾向、态度和价值观中解放出来。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 政府不能只注重自身的努力, 公众的冷漠对视, 着实让人感到通向成功之路的漫长、艰难与无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成功不光取决于行政措施的有效性, 还取决于公众的觉悟、意愿和执行力。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 海南曾在全省范围内, 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卫生环境整治”运动, 一时有些效果, 但现在的卫生环境局面并没有比以前有多大的改变。民众的意识、民众的自觉性、民众维护社会公德的行为并没有因为“几场整治运动”的开展就能够彻底改变。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未来十年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主题, 完全依赖全省民众的融入和推动。仔细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 有多少人是有意识、自觉地去维护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利益、遵守公共道德行为准则的?政府的责任不仅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而且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同步关注国民素质和思想改造, 想尽办法培育民众的良好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将国民素质改造、国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经济发展目标共同作为海南政府未来十年的两项重大任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就是将海南的社会经济生活国际化, 这种国际化环境与之相配的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国民素质与国民社会责任感。不要忘了只有现代化的先进设备、现代化商场、现代化的建筑、现代化的旅游设施, 而国民素质没有根本性改变, 也许未来十年或二十年, 我们可以自己冠上“国际旅游岛”的帽子, 但我们无法真正实现“国际化”。国民性改造必须依赖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体系推动。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教育, 它是人格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政府无法操控。学校教育是为人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强调智力能力和知识获取。好的学校教育也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的修养与完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某种程度上为社会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社会教育则是对人一生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教育即终身教育, 好的社会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给予有意的补充和支持。把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人的教育的理想境界。目前政府的主要精力是学校教育, 国民教育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从当前孩子、学生的修养、教养、责任感情况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当家庭与学校缺乏对人的品性教育, 而社会教育又起不到弥补作用时, 国民素质是何等堪忧。

二、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 有效推动海南社会教育发展, 全面提升公众的素质和责任感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 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 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 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 真正的力量所在”。

虽然海南只是一个地区, 目前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相对落后, 但海南不仅有突破发展的内在动力, 还有突破发展的优势。从内在动力讲, 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海南公众的文明素质、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必须快速提升, 但就目前现状来说, 公众的文明素质与环境素养仍然存在严重问题。社会教育已经破在眉睫, 容不得我们迟疑和搬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从条件讲,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大调整, 海南已成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地区, 加之长期赋予的特区优惠政策和地方立法权力。海南社会教育正处于重大的发展机遇, 政府教育部门要担负起社会之责任, 敢于创新, 敢于突破, 推动海南社会教育跨越式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 给海南社会教育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 政府部门对社会教育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发展社会教育的决心

一个地区的社会教育发展首先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充分认识和决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他们在推动社会教育发展初期, 也未等待经济繁荣才开始。他们更早地看到只有教育的发展, 才能促进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在经济大规模建设时, 及早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 强调经济与教育同步进行, 使两者相互促进, 共推社会繁荣, 才是明智之举。政府要对社会教育有清晰的认识, 不能只局限在正规教育和学历教育上, 如果不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 突破不了现有的各种教育体制框框, 社会教育不可能有实际效果。所以要改造公众的观念和素质, 必须先改变政府官员的观念和素质。

(二) 制定海南社会教育发展计划, 用法律保障社会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民众的权利

应将社会教育作为海南整体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 但国民整体素质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说到底, 我们缺乏务实有效的教育方案。实际操作中, 不但素质教育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 还存在严重误区和偏差。如今的海南公众素质教育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无论国际旅游岛建设还是低碳经济发展都需要有完整社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具有海南特色、务实、有效的社会教育发展计划, 并赋予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使社会教育在发展初期能贯彻落实, 用法律保障海南民众享受社会教育的权利。

(三) 以社区为单位逐步推开, 教育方式灵活有趣

以城乡社区为单位, 开展社区教育服务。依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 开展适合社区和公众需要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民众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形式, 尽量从服务、培训、提高民众素养的角度考虑社区教育, 不要急功近利, 要依据海南本身的力量合理布局、规划、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教育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活动, 都要贴近民众生活需要, 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不足。社区教育是最能将政府、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的资源进行整合而发挥作用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丰富,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可以将学校和家庭无法实施的教育内容, 引入到社区教育来弥补。比如, 海南公众非常需要礼仪教育, 但目前正式教育没有这项内容, 而且现在大部分家庭也缺乏这部分教育, 如果我们的社区教育能掀起学习礼仪的热潮, 那岂不是海南社区教育的贡献吗?居民的文明素养和责任感需要政府引导、培养, 不断培养又不断强化, 一代一代地传承, 最终才能造就高文明素质的现代公民。如果现在不从儿童到成人着力推动文明行为素质教育, 我们“未来文明之岛”何以见得?再比如, 政府倡导居民低碳生活, 通过开展社区低碳教育活动, 让社区居民直接体验低碳生活的意义, 加强他们对环保、低碳的重视, 让居民自觉融入到环保、低碳生活, 这种教育比唱高调喊口号来得更实在、更有实际意义。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在原有社区教育的基础上, 改革和完善海南社区教育内容和方法, 真正让社区教育给居民素质和生活带来新变化。

(四) 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在社会教育中的义务作用

目前我国的教育主要依靠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投入。政府仍是教育投资、教育实施的主体, 海南兴办社会教育也不例外。但是从长期发展看, 过分依赖政府的投入会局限社会教育的拓展, 政府要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积极投入到社会教育中来, 给予财力、智力、物力的支持。其实, 早几年前, 内地已经兴起志愿者活动, 虽然我国志愿者活动未能形成制度化, 但零散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显示它的活力, 在社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学生、离退休人员、社区居民、企业人员等都是志愿者活动的主体。一方面他们愿意为社会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能在活动中提升自己, 这也是志愿者活动兴旺不衰的原因。海南在推进社会教育活动中, 决不能忽略志愿者活动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用心鼓励、引导, 使志愿者活动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海南可以考虑率先建立义工制度, 规定或鼓励居民从事义工, 它能够培养人们的爱心、社会责任感, 懂得如何融入社会, 这是一种很好的社会教育方式。总之, 政府要统筹各方面力量, 真正把社会教育当作大家的事业,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

(五) 注重社会教育设施的建设, 将环境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之中

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中, 要求海南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进一步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条件, 大力加强城市及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步伐, 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从这里看出, 国家对海南的社会教育寄予很高的希望。

社会教育设施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和场所, 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年之家、少年活动中心、妇女会馆、综合社会教育设施、市民会馆、文化馆、儿童读书会、民众识字班、妇女补习班、乡村文化室、民众学校等。这些设施是开展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也是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目前, 海南的社会教育的设施和设备还十分匮乏。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扩充和整顿社会教育设施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要利用社会一切力量, 建立、发展、完善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设施;可以考虑实施学校开放日,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服务于社区公众。在发达国家, 企业很注重社区公关, 企业愿意出钱、出力为社区教育服务, 其目的就是树立企业在社区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我国企业并未普遍拥有这样的公关意识, 看不到企业社区公关的社会效益, 对社区教育的帮扶十分冷漠。所以政府要对积极投身社区教育的企业, 给予鼓励和宣传,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让更多的企业愿意为社区教育提供赞助, 实现“社企”双赢。

另外, 政府要从海南环境保护的需要出发, 重视和加强海南民众的环境教育。海南环境状况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现在大规模建设中, 破坏环境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被旅游项目挤压, 生态遭到破坏, 令人十分担忧。尽管海南没有办法向德国那样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育, 但可以考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 增加环境教育分量, 通过丰富的、体验式的、兴趣的社会教育活动, 比如参与植树、栽花、从事生态保护活动等, 增强海南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 激发大家爱护和保护自己的家园。

总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指人才的培养, 还包括民众的“教化”和民心的养成。因此, 办教育不能重学校而轻教化厚人才而薄人心。不能把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 把学校教育看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唯一场所。教育目的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场合、一切方式得以实现和落实, 教育活动和教育措施应该广泛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参考文献

[1].侯怀银, 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 2007 (4) .

[2].杨广晖, 欧阳珺茜.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 2010 (3) .

[3].翟梅伶.日本社会教育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篇8

[关键词] 引智工程;海南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11-2

近3年来,海南在引智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少贡献,共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143个,派出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2530人次,内容涵盖现代农业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旅游管理和营销等,取得了一些效果。尤其是“双百工程”培训项目、“千村引智示范项目”等海南省引智品牌项目的实施计划,对海南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实质性的推进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政府官员和专业机构前往境外培训的时间和次数较多,基层单位人员较少;培训项目中宏观的内容居多,微观的具体项目较少。出去的学习参观的多,引进来实地培训讲解的少;培训组织多,效果评估少。投入到培训的大量资金,是否带来相应的正效应,目前还缺少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需要的引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抓落实。特别是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品质上,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海南引智工程总体上侧重的是本岛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在对社会化管理、海南特色文化建设方面的关注并不多,这个部分因此成为引智工程的“软肋”。越来越多的需要表明,海南的引智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道路交通管理

海南道路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海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已经快速成为影响市民出行的顽疾,给城市生活带来严重干扰。伴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步伐,海南的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和驾驶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繁重。至2012年底,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87余万辆,其中:汽车564188辆,同比增长15.21%,驾驶人达163余万人,同比增长7.13%,在较长的时间内,海南道路、车辆、驾驶人,还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海南的城市交通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道路功能规划、设置不合理;第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不准确,道路设计布局不能跟上发展速度,道路面积严重不足;第三,私家车增长速度快,驾驶员水平参差不齐,道路安全观念不强,公众整体交通安全素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提升,影响交通行车秩序、交通安全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依然众多;第四,交通产生的污染十分严重,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第五,交通管理水平偏低,部门协作、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还不牢固,缺少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第六,交通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匹配急速增长的交通流量,亟待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目前海南的交通拥堵现象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一些乡镇在节假日也普遍出现严重拥堵,尤其是最大节日,不少旅游景点的交通拥堵已经给当地政府带来严重困扰,不仅影响游客的观光需要,而且给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不便。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声誉的不断扩大,外来有车族增长会越来越多,自由行的观光客也会大量涌现,因此,对道路交通的管理必须要加大力度。海南的引智工程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必要的关注,不仅需要分期分批派遣交通系统和交警系统的人员出国参观学习培训,还需要引进一批交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到海南来帮助指导设计海南城乡交通规划,使海南的交通布局能适应今后海南发展的需要。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路面交通工具分流的安排、红绿灯时间分布、路网的结构以及错峰出行安排等有关方面的设计以及管理,需要有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这些工作,都需要引智工程给予支持。

二、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是保护环境的一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来海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11年,全省接待游客过夜人数3001.34万人次,比2009年的2250.3万人次增长33.4%。游客在给海南创造GDP的同时,留给海南的旅游垃圾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海南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产生的垃圾也开始增多。海南的垃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餐厨垃圾。海南每年产生约50万吨餐厨垃圾,而随着海南餐饮业零售额以每年近21%的增长速度,全省餐厨垃圾日产生量还将呈增长态势。第二,生活垃圾。据环卫部门测算,我省农村人均日产垃圾量达0.8公斤至1公斤以上,千人以上村庄年产垃圾将近400吨。第三,建筑垃圾。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拆迁、老城区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也与日俱增。垃圾不仅对土壤环境有污染和影响,对大气环境有污染和影响,对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影响。垃圾的不当处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目前是越来越严重。海南逾六成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农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风光秀丽的景色,但遍地的垃圾和横流的污水与大环境格格不入。

据了解,垃圾处理就是运用填埋、焚烧、堆肥处理和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过程。2007年末,海南省政府曾提出将在3年内基本解决全省18个市县的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大。目前在海口、三亚等5个市县建设海南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引进德国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将餐厨垃圾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柴油的工程已经启动;面对依旧简单、粗放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怎样科学合理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已是管理部门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不能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实行源头减量,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非常小。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令政府非常头痛的问题,它不仅考量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衡量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海南引智工程最好是配合省政府这一决定,将垃圾处理做的比较好的旅游城市的经验引入海南,特别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他们在海南的实际行动,带来海南垃圾管理方面的全面改革。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海南推行几年来一直不给力。海口市去年8月,也曾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综合利用工作,但由于缺乏配套垃圾处理技术、宣传不到位等原因,这项工作开展并不如人意。引智工程要在这方面做一个长期规划,不断地将国外在这些方面卓有成效的行动带入海南,通过加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力度,健全引智成果共享机制。让海南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真正将垃圾分类行为融入每个家庭。

三、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承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海南的本土文化为海南的旅游业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保护海南本土文化,不仅仅是保护海南旅游的生命力,更是对海南本地居民的尊重,对不同文化种类的尊重,对人类文明的尊重。长期以来,海南的黎族苗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一直被用做商业开发,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海南黎苗族文化和海南特色的汉族文化已经便成为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面前,有被湮灭的危险,目前这样的兆头已经显现。在海南,不仅城市看不到黎苗服饰,难以听到黎苗语言,乡下也只有年纪大的人才包有本民族特色。一些黎苗风俗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中已经淡化,政府部门对本地语言、本地传统节庆并没有特别的保护规定,当地民众不断被外来文化同化,海南的本地特色逐渐淡化。海南引智工程如何本土文化保护工作作为引智内容加以重视,是海南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外在如何保护本土文化特色方面的做法应该是特别多的,尤其是在一些旅游胜地,如巴厘岛,夏威夷,济州岛等,还有的如美国对印第安文化的保护,新西兰对毛利人文化的保护,以及台湾对高山族文化的保护做法,值得引智工程给以关注和引入。海南是中国三大侨乡之一,海外侨胞有300多万,琼侨对海南有深厚的感情,海南的有识之士认为,海南可发挥侨乡优势,通过利用海外华人华侨社团渠道,引进华人华侨人才,特别是新一代华人专家,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可以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海外文化保护方面的权威人士来琼讲学交流或实地考察,充分利用友城渠道引进适合海南需要的高级国(境)外专家、使更多的海外人才参与到海南的本土文化保护工作方面,为家乡献策献力。有资料显示,近5年来,海南省通过海外华侨华人联合会、留学生联谊会、海外华人行业协会,尤其是琼属华侨华人社团等机构,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800多人,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优惠政策。在侨琼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民间联络窗口,聘请海外侨领、海外委员为海外引才引智顾问,为海外高层人才来琼工作铺路架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让引智工程逐步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常态机制,切实把引才引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举措。为海南本土文化保护提供稳定的支持。

上一篇:加油站自检自查总结下一篇:文化发展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