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课文内容(精选8篇)
1.会认“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述这个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2.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并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大象的大耳朵是它的特点之一。那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下面这几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1.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同学们真棒,都答对了。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同学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教授识字方法。(出示课件)
(1)偏旁归类识字:寂、寞;蜈、蚣。
(2)加偏旁识字:店、编、付。
(3)联系生活识字:口罩的“罩”,照顾的“顾”,交换的“换”,匆忙的“匆”。
(4)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课件)
三、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
3.交流反馈。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3.师: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蜘蛛无聊的原因?(每天、蹲、等)
4.指导朗读,读出蜘蛛心中的抱怨。(重读两个“好”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了什么商品,他的顾客是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2)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3)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
(2)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3)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一元钱)你觉得一元钱贵不贵?为什么?
(4)蜘蛛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谁呀?(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河马的嘴巴那么大)所以蜘蛛感叹“口罩好难织啊”。(指导学生体会“简单”到“难”的变化)
(5)出示句子: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①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万分感叹、如释重负的感情。
②学习“工夫”“终于”两个词语。
③请学生用“终于”练习口头说句子。
3.出示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4.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自然段。
(1)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
(2)教师总结反馈。(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5.指名读第9~11自然段。
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6.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做任何事情不能只图简单,要勇于挑战困难,学会思考应对困难的方法。)4.读句子,完成练习。
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1)“一整天的工夫”意思是,说明给河马织口罩。(2)用“终于”写一个句子。
5.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复述课文,讲故事
1.(出示示意图)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奖励讲得好的同学。
2.课文的最后,蜘蛛跑回网上,那么蜈蚣的袜子到底织没织出来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在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发言。
3.师:大家的故事不仅讲得好,编得也好,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6.你觉得蜘蛛开店还可以卖什么?它可以卖给谁?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9个“会写字”,书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全班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
商:与“摘”的右半部分作区分,“冂”里面不是“古”。
期:左右宽窄相当,“其”字中间是两横。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全班互评。
[教学板书]
20蜘蛛开店
蜘蛛开店
口罩编织店卖口罩河马(一整天)
围巾编织店卖围巾长颈鹿(一个星期)
袜子编织店卖袜子蜈蚣(跑回网上)
做事不能只图简单,要勇于挑战困难
[教学反思]
一、质疑问难, 探索神奇景观
许多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能闻名于世, 是通过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考察、探险, 才让人类有了新的发现。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 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 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交流互动, 拟定思考题, 让学生质疑“三问”: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 (1) 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长504千米;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 (2) 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神奇?为什么? ( (1) 范围广、形态多。可以从三个“从……到……”感受到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 (2) 生物多样性。如“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 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质疑问难和课堂小练笔,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敢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观察景物, 彰显习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景观的文章, 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后巧妙构思, 布局谋篇, 用情感和心血写出来的。文章中的语言与写作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 作者巧用习作中的“四法”来描写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1.按顺序写文章法。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头过后”的顺序写观潮的全过程。2.先写响声再写景法。第3自然段, 先写声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再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犹如“万马奔腾”……描写景物生动优美, 使我们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 大潮越来越近, 潮头越来越高, 声势越来越猛的壮观景象。3.先静后动再静法。首先写观潮时, 江面风平浪静, 人们等待观潮, 描写了江面的静态;再写潮来时奔腾咆哮的动态奇观;最后写了大潮过后, 江面恢复平静的静态。这也是写观潮由“静———动———静”的变化全过程。4.巧用修辞描写法。 (1) 巧用比喻。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隆隆”的响声;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潮来时声势浩大, 气势非凡的景象。 (2) 巧用衬托。用“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等词语描写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从而衬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 学习作者描写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描绘美景, 突出人文景观
广阔无垠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 绿绿的草地, 成群的牛羊, 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们, 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草原彩图。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 老舍先生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 热情好客的场面。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突出的“五美”来学习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1.描写草原的景物美。 (1) 颜色美。用“一碧千里”“平地和小丘都是绿的”, 把羊群比喻成给绿毯绣上白花;把小丘的线条比喻成“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2) 令人心情舒畅。课文用“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说明这种境界让人心情快乐; (3) 拓展思维。想象“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的意境。2.描写草原的广阔美。在“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途中的所见所闻, 用三个“一百五十里”正面说明草原的广阔;用“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从侧面描述了初入草原的情境;从“听不见”“看不见”“忽飞忽落”……进一步衬托了草原的广阔意境美。3.热情好客的情感美。用“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欢呼声”“车声”“马蹄声”等词语赞美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情感美。4.主宾之间的真情美。从“都是从几十里外……来看我们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敬酒”“回敬”……“歌声……更响亮……更感人”等词语, 突出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和蒙汉之间的团结友爱的真情美。5.用诗句巧赞美。结尾用“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真挚的感情美。这既是全文的总结, 又描绘了全文的情境, 起到了画龙点睛, 突出中心, 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观察见闻, 学习描写技巧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爱鸟, 保护生态环境, 让鸟儿快活地生活, 让大自然成为鸟的天堂。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 作家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听闻,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和习作的技巧, 做到“六要”。1.要整体观察榕树形态。作者第一次观看“鸟的天堂”, 他远看高大茂盛的大榕树, 却没有看到鸟;再近看榕树的枝干和绿叶的情态, 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2.要重点描写景物。用“又”“伸进”“垂到”“卧”等一连串的动作来描绘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这是作者远看看到的大榕树全景。3.要有序地观察景物。作者第一次观看大榕树是先远看, 再近看大榕树的茂盛;第二次观看“鸟的天堂”是先远看大榕树的茂盛;再近看榕树上各种各样鸟的形状、大小、颜色, 以及鸣叫、飞翔、扑打翅膀的动态情景。4.要描写景物的静态与动态。 (1) 第一次看见河面、大榕树是静态。 (2) 第二次看见“鸟的天堂”是动态的:鸟声、鸟影;有叫的、飞的、扑的鸟, 生动地描写了鸟的动态, 突出鸟的欢乐和可爱。5.要描写景物的生动。 (1) 用“数目不可计数”描写大榕树的枝干多。 (2) 描写大榕树的茂盛:绿叶多。 (3) 描写颜色绿得美。翠绿的颜色明亮。6.要“点面”结合来描写。作者第二次描写“鸟的天堂”, 首先整体“面”上描写了鸟声、鸟影, 让人应接不暇;再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在“点”上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鸟儿数量、种类众多, 而且能感受到鸟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五、巧用修辞, 凸显景物特点
要把景物的文章描写得生动、形象, 作者常常会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把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让人身临其境, 难以忘怀。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 作者巧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呢?1.恰当“引用”。文章开头引用人们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赞美桂林的山水;结尾又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来抒发荡舟漓江的情趣。2.巧用“对比”。文章用大海、西湖与漓江的水相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漓江水的独特美———静、清、绿;用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相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的特色美———奇、秀、险, 让人感觉到确实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3.巧用“比喻”。用“像老人, 像巨人, 像骆驼”来比喻桂林的山各不相同, 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来比喻桂林的山真秀, 色彩明丽, 令人目不暇接。4.巧用“排比”。用“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用“桂林的山真奇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的排比句,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 进行课堂小练笔, 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词语的能力, 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勤于练笔, 生动描绘景观
笔者请教了部分有经验的老师,看了一些专家、一线老师的优秀论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以上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多媒体课件如果使用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了解到一些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有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他们的知识面窄、见识少,对课文部分内容比较生疏,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无法把握,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帮助他们来品味课文。
如教学《绿》时,作者认为北京什刹海的绿太淡,杭州虎跑寺的绿太浓,西湖的太明,秦淮河的太暗,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这些地方,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听说过,就更不可能看着这些文字去体会“绿”的浓淡明暗了。如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把这四个地方的绿和梅雨潭的绿都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出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中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无需绞尽脑汁凭空想象,就能很快把握梅雨潭绿的特点。
再如教学《枣核》,旧时同窗现在家里的条件非常优越,汽车、洋房、偌大的后花园,生活非常如意。老伴、儿女们的事业都非常出色,可她依然想念家乡。现在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种浓烈的思想感情,因为他们没有离开过家,不能体会离家之苦,思乡之痛。这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些画面让学生去体会,如后花园里自己建造的“北海”,如旧时同窗和老伴北海泛舟的情景等。
二、借实物演示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大家认为物理、化学、生物课需要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其实语文课有时也需要这样的操作。如《枣核》中,一枚“枣核”的分量非常之轻,可旧时同窗却把它“托”在掌心。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来拿一拿和托一托枣核,让学生体会旧时同窗对这枚枣核的珍惜与重视,同时区别“拿”和“托”这两个动词的不同。
再如讲解梅雨潭绿的特征时有这样的句子:“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鸡蛋清是什么样子,更别提让他们去体会它的软、嫩了。于是笔者带了几颗鸡蛋到课堂,分组演示。首先让学生认识鸡蛋清,然后让每个学生都来摸一摸、碰一碰鸡蛋清,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地就把梅雨潭绿的质地和鸡蛋清的柔软、细嫩联系起来了。这样的演示,让学生亲自感觉了梅雨潭绿的特点,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要具体得多,生动得多,实用得多。
三、借生活经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枣核》这篇文章学生一看就懂,主题也很明显。但就是这样一篇看似非常简单明了的课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枣核”嵌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去体会海外游子浓烈的民族感情。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现摘录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实录:
师:“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旧历年”指什么?
生(齐答):春节。
师:对,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你一过圣诞,想旧历年吗?为什么?
生1:想,因为春节我们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
生2:想,因为春节我们可以尽情地玩,还可以走亲访友,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生3:我很想旧历年,因为我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就会回来,我们全家就团聚了。
师:是啊,春节谁不想呢,这是举国欢庆,全家团圆的日子,同学们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幸福快乐。我们知道久居海外的华人过圣诞节就相当于过春节,那么他们想我们的春节吗?如果想,那又是为什么呢?
生4:想,因为他们还有亲人在祖国,他们也想在春节和亲人团聚啊!
生5:他们也想春节,也想再尝一尝家乡的特产,品一品家乡的味道。
师:说得太好了,文中这位美籍华人也非常想念春节,想念家乡,为了寄托这种思乡之苦,她就在自己的后花园里建造了一座家乡的“北海”。同学们想想看她建“北海”容易吗?
生6:不容易,那些假山石都是她开车到几十里外的地方,一块块地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的。
师:你搬过石头吗?什么感觉?
生7:小的还可以,大的就搬不动了,很重的。
师:“我”的旧时同窗家里非常富裕,她完全可以找一些搬运工直接把需要的石头运回去,可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块块亲手挑选的,同学们想象一下她当时挑选石头的情形。
生8:她搬起一块小点的石头,看了看,放下,又重新搬起一块,然后才满意地搬到车上,她就这么一块一块地挑选着,汗水湿透了衣服,手上磨出了水泡,可她一点也不怕苦、也不嫌累。
生9:这块石头好大,但轮廓还不错,跟北海的石头形状很像,于是她要了这块,然后捶捶背,扭扭脖子,又开始挑选了。
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别人帮忙结果不是一样吗?
生10:因为她建造的是家乡的“北海”,她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生11:因为她要亲手建造“北海”,这样她才觉得踏实、真实。
生12:因为“北海”寄托了她的思乡之情,她从“北海”看到了家乡。
师:这样重的石头,一块块论公斤买下,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13:买这些石头花了很多钱,旧时同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师:是啊,她不论付出多少代价,她都觉得值,因为她又看到了家乡的“北海”。
学生各抒己见,激情、热情一下子都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已真正体会到作品人物的内心。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再去体会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便水到渠成了。
1、开国大典
1、写作顺序是(事情发展顺序)。
2、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约(30万)人参加。
3、排比句有(增强语势)的作用。
4、《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枣核
1、作者:萧乾
2、写作顺序是(事情发展顺序)。
3、中心是:表现了作者的朋友(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
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体裁:报告文学
2、“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本文赞扬了袁隆平(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
4、袁隆平提出的“三系”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4、钱学森归国
1、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2、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归国。
3、赞扬了钱学森(为国争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5、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1、体裁:游记
2、天然动物园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名字叫(米库米天然动物园)。
3、《天然动物园》一课是围绕(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写的。
6、城市的标志
1、体裁:散文
2、作者是(张抗抗),学过她的《通灵仙鹤》。
3、城市的标志:
(香樟树)——(杭州市)(法国梧桐)——(南京、上海)(榕树)——(福州、广州)(椰树)——(海口)(油松)——(长春)
(圆冠榆)——(新疆喀什市)(国槐)——(北京)
4、《城市的标志》一课表达了作者(以心热爱我们城市的树)的愿望。
7、黄河之水天上来
1、体裁:说明文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作假设 举例子
修辞方法: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最后注入(渤海)。
3、黄河被誉为(“母亲河”)。流程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
4、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地球万岁
1、体裁:诗歌
2、表达作者(热爱地球)的感情和(期盼地球有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望。
9、顶碗少年
1、顶碗少年表演两次失败,第三次成功这件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要坚持不懈,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2、顶碗少年的成功原因是:
①顶碗少年自己的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 ②老者的及时鼓励与点拨。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1、“钢琴之王”是(匈牙利)的(李斯特),著名(钢琴演奏家)。
2、李斯特一共微笑了(3)次。不同之处:第1次,礼貌;第2次,鼓励;第3次,祝贺。
3、李斯特是(大度、善解人意、真诚助人)的人。
11、金色花
1、金色花指:仙人掌开的花
2、《金色花》一课写了(金色花的美丽)和(仙人掌的坚强)。
3、表达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与喜爱)之情。
12、百合花开
1、作者是(台湾)的(林清玄)。
2、中心:只要坚定信念就会成功。
3、体裁:散文
13、林海
1、《林海》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学过《猫》。著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收录小学课本的有《养花》、《草原》、《趵突泉》。
2、林海指的就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
3、《林海》一课从(岭、林、花)三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色。岭的特点是(多而柔),林的特点是(大而美),花儿的特点是(多而美)。
4、《林海》一课作者由林海联想到(兴国安邦)。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4、鼎湖山听泉
1、体裁:游记
2、本文是按(地点转换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作者:谢大光
4、白天从三方面写泉: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入夜,作者重点描写了
(四)种泉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泉声的悦耳动听。
5、《鼎湖山听泉》一课主要写了(泉声的美妙),抒发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15、松坊溪的冬天
1、本课主要写的是(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
2、中心: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作者:郭峰
16、迷人的张家界
1、张家界迷人是因为(有美学和科学价值)。
2、张家界在(湖南)。
17、珍珠鸟
1、作者:冯骥才,学过他写的《捅马蜂窝》和《挑山工》。
2、体裁:散文
3、《珍珠鸟》记叙了人与鸟由(相识)到(熟悉)到(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8、小狗与大画家
1、中心:歌颂了动物的善良与通人性。表达韩美林对动物的厚爱。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1、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2、体裁:童话故事。
3、本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20、猎鹰
1、猎鹰叫(桑力奇)。
2、赞扬了猎鹰(勇敢、聪明、忠诚),说明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该保护它们)。
21、古诗四首 ⑴《送孟浩然之广陵》
1、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2、表达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3、体裁是(送别)诗。4、122页书下注解。
⑵《芙蓉楼送辛渐》
1、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
2、体裁是(送别诗)。
3、《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冰清玉洁的志向)。4、123页书下注解。
⑶《凉州词》
1、作者是(唐代)的(王之涣)。
2、体裁是(边塞)诗。
3、《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的苦寒,批评了朝廷对戍边将士的不闻不问。4、124页书下注解。
⑷泊船瓜洲
1、作者是(北宋)的(王安石)。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3、125页书下注解。诗句分析: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选自(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尽:这里指帆影消失。唯:只
句意: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选自(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如相问:如果向你问起我。冰心:像冰一样晶莹、洁净的心。玉壶:玉石做的壶,比喻高洁。
句意: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的情况,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净无暇。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选自(唐〃王之涣)的(《凉州词》)。何须:何必。不度:吹不到。
句意: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这样哀怨凄惨的曲调呢?要知道,温暖的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啊!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选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绿:吹绿了。还:回。
句意: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长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找我回到故乡呢?
22、螳螂捕蝉
1、本文作者(刘向),选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2、刘向,(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
3、中心:说明了在考虑问题或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4、127页书下注解。补充: 于是,就
23、迎来春色换人间
1、选自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此剧根据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部分情节编写的。
2、抒发了革命战士(为人民求解放)的壮志豪情和(不畏艰险消灭顽匪)的必胜信心。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1、选自(明人)(罗贯中)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2、诸葛亮是一个(知天时、晓地理、懂人心、有计谋、有胆识)的人,可谓“神机妙算”。
25、狼牙山五壮士
1、作者:沈重
2、事情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河北易县境内的狼牙山。
3、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
4、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五部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向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
5、表现了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如是者:像这样。子来:你。皆:全,都 务:追求。.的精神。
26、金色的鱼钩
1、主要内容:一位老班长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时光荣牺牲。
2、赞扬了老班长(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精神。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老班长用这个鱼钩钓上鱼维持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命,虽然他已经长满了锈,但他却向征着老班长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精神。
27、赣南游击词
1、作者是(陈毅),他写过的作品有《登大庾岭》、《野营》、《梅岭三章》
2、本文内容发生的时间:红军长征时期
3、赞扬(红军游击队员)满怀革命理想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28、南沙卫士
1、(南沙群岛)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
2、通过描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赞扬了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文中介绍小女孩的画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出驻守战士的高尚情操、衬托了南沙卫士崇高的精神。
29、将相和
1、体裁:历史故事 本文选自(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
2、“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
3、本文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以(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3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4、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的人。
5、三个故事是靠(过渡句)巧妙联系起来的。
30、一个这样的老师
1、作者:(美国)大卫〃欧文
2、文中的老师指(怀特森)老师。他是一个(与众不同、聪明、博学、说到做到、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3、本文写作一大特点是(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正面描写有:(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侧面描写有:(“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的教育结果)。
31、艾比尔的水彩笔
1、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博爱、宽容豁达、充满智慧)的人。
2、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爱的付出与回报都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也让我们懂得了(感恩)。
32、父亲的麦芽糖
1、本文表现了老李对阿德(深厚而含辛茹苦)的父爱,以及阿德对父亲的(理解、感恩)之情。
2、理解含义:阿德张大嘴咬了一口,细细地咀嚼着,而他此刻的心情,就像嚼在嘴里的麦芽糖饼一样,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阿德此刻的心情,就像嚼在嘴里的麦芽糖饼一样,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不仅因为“麦芽糖饼“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还是因为他想起父亲一辈子都在为自己辛苦地付出,且不求回报,又想起以前自己对待父亲的态度、做法,内心感到愧疚、自责、酸楚。他为自己有这样一位老父亲在疼着、爱着自己,心里感到无比甜蜜。阿德终于理解了父亲,懂得了父亲的含辛茹苦,懂得了父亲对他无私的爱。
1、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吃(),还相互去()。
2、()前后,人们去郊外(),()。()到了,人们吃粽子,赛()。
3、中秋节是()的节日,晚上,人们常常一边吃着圆圆的(),一边欣赏皎洁的()
4、()()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5、冬天到了,冰雪覆()大地,河水()成冰。
6、()是我国的母亲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7、解放军叔叔()靶心,练习射击。
8、《春雨》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赞美“好雨”下得及时的诗句是(),()。写春雨特点的诗句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9、《春晓》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时间)的景色。写诗人看到的诗句是(),听到的诗句是(),(),想到的诗句是()。10、春天天气(),蚕卵里钻出()。()的蚕姑娘→()的蚕姑娘→()的蚕姑娘()的蚕姑娘,睡了()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吐出(),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真漂亮。最后变成()姑娘。
11、村子的前面有一条()的小河。河水()缓缓地流着。()的河水()小桥、绿树和青山。
12、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来到()。()的红领巾,()的衣裳,像()花儿开放。
13、水里一群()的孩子,快乐得()。
14、船夫高兴地喊:“起风啦!快挂帆吧!”只见风()帆,帆()船,像()一样()地前进。
15、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所有的对手:()„„捧走了冠军()。
16、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老虎(),()。"狐假虎威"在课文中的意思是()。1
7、《游子吟》是()代的()在()岁时写下的。诗中最有名的一句是:(),()。
18、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不管是(),还是(),他都()地跟着师傅()。
19、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高山,也不知跨过了()深涧。脚上磨出了()血泡,身上划下了()血痕,他()。20、木兰想:父亲(),()。弟弟又小,还()当兵的年龄。自己()。她说服了家人(),()。木兰()了亲人,()战袍,跨(),渡(),过(),来到了()。
21、解放军叔叔手持步枪,在哨所()。海军叔叔在海上(),保卫祖国的()。空军叔叔驾着(),保卫祖国的()。
22、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我喜欢(),喜欢(),还喜欢()和()。
23、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我最喜欢()。
24、小朋友,起得早,大家来做早操,踢踢(),弯弯(),天天锻炼身体好。
25、学下棋时,一个学生因为(),所以后来成了();而另一位学生因为(),所以()。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不能()。
26、《“黑板”跑了》这篇课文中的“黑板”指的是()。《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中的“太阳”指的是()。《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中的“金子”指的是()
27、()吹遍了每个(),把这()到处()。每一个老乡都(),()着二小()。
28、()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一眼望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到处是()、()的鸟蛋。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就能()
幼鸟,()都能()鸟蛋,()却没有人去(),()大家都知道()。
29、祖国的()气候(),(),(),是蝴蝶()的好地方。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花丛,()树林,()小溪,()山谷里来聚会。
30蝴蝶谷里的()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的山谷里有()蝴蝶,(),(),就像谁在空中()的花瓣,(),又()。
31、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的()。清水是()的(),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多。地上()了()的凤凰花瓣,空中()着()的象脚鼓点。大家()着歌,()着舞,()了龙舟,()了烟火,直到深夜还()。
32、夏天来了,我想变成(),变成(),变成(),变成(),变成(),变成(),最后变成()。
33、银河呀,在你()的河道里,有()的客轮和()的货船吗?它们也需要()吗?
1、《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 送鲍浩然之浙东”是。
2、《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人公是,回忆了、、和四件事,体现了“父亲”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与,对反动派的。
3、《灯光》是现代战地作家;“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漆漆的围墙。”缩句是
4、《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悼念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是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和“或”的意思分别是
6、叠词:书声议论 人才千里 风尘文质衣冠浩浩曲曲朝朝支支
7、《敕勒歌》汉代《七步诗》的作者是,自己比作
13、《匆匆》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全文是围绕“”这个问题写的,能体现时间“流逝之快”的词语有。原文:我默默里算着,15、《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丹麦作家“小女孩”五次划火柴,采用“虚实结合”,其中“虚”是指联想了、、、和;“实”是指、、、和;表达的“渴望”是、、、和。
16、《鲁滨孙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
17、六年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认识了“忠诚无畏”的“为人民服务”的“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神机妙算”的,“嫉贤妒能”的,“忠厚诚信”的,“谨小慎微”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知错就改”的,“豪放倔强”的,“热爱科学,大公无私”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顽强无畏和机智”,“叛逆、勇敢”的,“杰出、爱国”的。
19、我们学习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除了这个故事,我还知道《西游记》中的《》、《》、《》等故事。《三国演义》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等。我们都很爱看书,我最欣赏的读书名言是:)说的,如果用一句话说说我自己的读书感悟,那就是:
20、我们积累了许多类古诗,有的始终出现了数字如:
还有的表达了友情,如
21、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石灰吟》)
22、,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23、(张志和《渔歌子》)
24、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下面一段话。
我们来到夏日的河边,只见这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垂柳就像美丽的姑娘,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枝头的小鸟欢快地唱着歌,好像在欢迎我们。(此时,河边的小草、野花、竹林,河里的荷花是什么样儿?蝴蝶、蜜蜂、蜻蜓又在干什么?请先读读画线部分的句子,然后选择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进行描写,要求用上打比方及把植物当做人来写的方法。)
漫步在夏日的河边,我25、补充写出分别含有数字“一、二、三、四”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不知细叶谁裁出,故人西辞黄鹤楼,毕竟西湖六月中,26、纸上得来终觉浅。种树者必培其根,写一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警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真是:(歇后语),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孰能无惑?千山鸟飞绝,)
千门万户曈曈日。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26、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哪一句名言激励了你?请把它写下来。
27、“,豆在釜中泣。“选自《》,诗人以形象的比喻,质问哥哥曹丕:“。
28、小学阶段,我们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也学过介绍鲁迅先生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你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写下来:
请写一句有关鲁迅的名言:
29、“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这首诗词的词牌名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人固有一死,或,或。甘瓜苦蒂。
操千曲而后晓声。(《传习录》)
(美国 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粉骨碎身全不怕。?曰:非然也。俯首甘为孺子牛。孔夫子搬家——青箬笠,绿蓑衣。千里送鹅毛。含有“月”字的诗句:
在句中填上合适的歇后语:“老师马上要公布新一届班委会名单了,我心里十分紧张,犹如
[短文一](10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又誉其矛曰:“。”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与盾》)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2分)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3.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寓言,往往假托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4分)
4.“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都是我国的灿烂文化。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这样的故事,请你分别写出两个来。(2分)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免费而珍贵的礼物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
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1.根据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语。(2分)
突发奇想:
微不足道: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文中“免费而珍贵的礼物”是谁送给谁的?起到了什么效果呢?(3分)
4.短文已经分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2分)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你也送一份“免费而珍贵的礼物”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人们,把它写下来吧。
我的感想:(2分)
我的“礼物”:(2分)
附加题:(20分)
一、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
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①《水浒传》②《封神演义》③《隋唐演义》④《西游记》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①泰山的壮观景象 ②庐山的壮观景象 ③黄山的壮观景象 ④华山的壮观景象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①赤壁大战②草船借箭③三顾茅庐④负荆请罪
4.“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①李白和杜牧 ②李商隐和杜牧 ③李白和杜甫 ④李商隐和杜甫
二、补充词语并对以下的词语进行分类。填序号(6分)
⑤专心②问底③全神④淡抹
⑤克已⑥壮阔⑦持之⑧而不舍
反映优秀品质
形容坚持不懈
形容精神集中
描写湖光山色
三、朗读下面的句子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答案填序号。(4分)
①体谅,安慰② 思念,感激③担心,祈盼④诚恳,热情
1.“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难忘的启蒙》()
2.“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穷人》()
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月光曲》()
4.“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月光曲》()
四、写通知。
关键词:作文训练,课文内容,话题机会
文本, 是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学中, 笔者一直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当我们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 我们既要学习课文写了什么, 也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的,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更要从写作的角度带着“这个话题如果让我来写, 我该如何去写”的深度思考来学习。另外,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 笔者常常基于“课文内容”捕捉“话题机会”, 创设一个让学生练笔的情境, 巧妙“嫁接”一个话题来诱发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练笔、去抒怀。
一、同类迁移, 仿写训练
学习诗歌, 在学生学会赏析诗歌的基础上, 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尝试去写诗, 用写诗来“激扬文字”, 飞扬诗情, 将诗歌学习与写作完美融合。学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可以引入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短的说理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其实, 无论是生活欺骗了你, 还是你欺骗了生活, 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们该如何对待新生活呢?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写一首短诗。
阅读教学中, 学完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明清故宫、颐和园等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之美, 尤其是皇家园林颐和园更是做到了极致。而身为苏州人, 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苏州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选择你最熟悉的苏州的某一园林谈谈其建筑之美。
二、续写结尾, 训练思维
如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的结尾, 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想象的空间, 令人回味无穷。笔者就曾这样处理:小说以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为结尾, 情节戛然而止, 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请同学们进行合理想象, 补写小说结尾。
生1:什么, 五百法郎!她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十年的青春, 十年的辛劳, 原来一切都是假的, 这是为什么, 上帝,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你要和我开这样大的玩笑, 她哭喊着。
生2:天哪, 假的, 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一遍遍地念叨着:“项链, 假的!项链, 假的!”从此, 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一系列奇特想法, 有些虽说不尽合理, 但自始至终他们都能参与进来, 积极思考, 大胆想象, 踊跃畅言。特别是讨论交流中各种思想的交叉碰撞活跃了课堂氛围。课后, 笔者又趁热打铁, 布置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扩写下来。
三、下水作文, 现身说法
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后, 胡适笔下的母亲对儿子的严慈相济, 对家人的温和隐忍刚气的形象跃然纸上。为了训练学生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 笔者投影了下水作文《我的父亲》中的片段:
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 我和父亲走在去田间的地埂上, 田埂边是长得郁郁葱葱的水稻。我走在前面, 父亲走在后面。
“啊呀!”我大叫一声, 脚下被一个尖尖的物体狠狠地戳了一下。我忙弯下腰, 从球鞋下拔出半截锈迹斑斑的铁钉。“真倒霉”, 我随手将它扔进了路边的水稻田里, 继续走路。
可是, 走了一段距离后, 我突然发现父亲并没有跟上来。
转身的刹那, 我吃惊地发现:父亲卷着高高的裤管, 弯着腰, 正在我刚刚扔下铁钉的水稻田里极其仔细地摸着什么。田埂边躺着一双父亲破旧的球鞋, 好奇地看着主人奇怪的举动。突然间, 父亲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他从水里拿出了我刚刚扔掉的那根生锈的铁钉。见此情景, 我疑云顿生, 心里琢磨, “难道父亲节俭到连一根生锈的铁钉也舍不得扔掉。”父亲也看出了我的疑虑, 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水稻田里都是赤着脚干活的, 你将铁钉扔在水里, 万一稻田的主人干活时戳到脚该如何是好, 特别是现在正处在农忙时节……”
四、拓展延伸, 持续强化
教学孙犁的《亡人逸事》一文, 师生共同赏析了文中多处细节描写——“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 用力盯了我一眼, 从板凳上跳下来, 走到照棚外面, 钻进了一辆轿车”“她弯下腰, 挎好筐系猛一立, 因为北瓜太重, 把她弄了个后仰, 沾了满身土, 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学生感知到了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在拓展延伸环节, 笔者又引入了潘向黎的短篇小说《白水青菜》中对男主人公喝汤的感觉的描写:
就那么一口, 整个胃都舒服了, 麻木了一整天的感官复苏, 脸上的表情都变了, 好像一个薄薄的壳被敲碎了, 所有的肌肉、每一条纹理都活了起来。真是好汤!
……
后来, 他不止一次怀念那时的生活。那种安宁, 那种坐在餐桌前等着妻子把瓦罐端上来的感觉, 掀开瓦罐的盖子时看到的好看的颜色, 第一口汤进口, 微烫之后, 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绽放, 青菜残存的筋脉对牙齿一点儿温柔的、让人愉快的抵抗, 豆腐的细嫩滑爽对口腔的爱抚, 以及汤顺着食道下去, 一路潺潺, 一直熨帖到胃里的舒坦。 (引自《小说月报》2004 年第4 期)
作家在这段细腻而精致的文字中, 把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喝汤的生理和心理感觉描摹得栩栩如生, 可感可知。这里与其说是喝汤, 不如说是“喝”家的感觉。学生轻轻地品读, 深深地沉浸于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描写中。
一、认真琢磨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借助课前的“单元主题?导语”和课后的“探究?练习”来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以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为例,从单元提示不难看出:编者编排本单元的意图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再从课文阅读提示看,提示主要抓住了该课的内容和主旨——主要描述了云南歌会的形式,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间文化,表现了作者陶醉其中的浓厚兴趣和发自肺腑的由衷赞赏。作为教材助读系统的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可以从中确定“教什么”的大致方向。而要具体精准地确定这一篇的教学内容,还必须仔细研读教材的练习系统。因为,练习系统才是教材的灵魂所在。教材中,真正能够反映编者处置课文内容,并具体指引教师从课文中选择相关信息来生成教学内容的是练习系统。《云南的歌会》一课,总共设计了以下四道“研讨与练习”题,练习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练习二和三引导学生重点揣摩课文的文笔精华——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练习四由这一篇的阅读引向课外,让学生走向生活,关注身边的民歌、民谣,用文中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并体会其中的乐趣。由此可见,编者意图是取决我们该教什么的首要因素。
二、合理辨清文体的要求
我农村片区教研活动中听了四节观摩课,上课的四位语文老师都是片区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为了体现比赛的公正性,主办方均让他们上了七年级上册的同一篇课文——《看云识天气》。第一节是方慧老师的课,他的课自有他的妙处:由诠释“招牌”人手,引领学生找到课文关键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然后紧抓本句,让学生整理并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怎样看云识天气的问题,然后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方老师的课,明显是有教学说明文的文体意识的,《看云识天气》是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文,应属于实用型文章,应该确定理解型的教学内容。因而“让学生整理并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怎样看云识天气的问题”自然应该成为本课教学内容的首选。
第二节是张雯时老师的课,第三节是王少文老师的课,她们两人的课较之方老师只探讨了第一个教学内容,而第四节罗昭虎老师的课,就几乎把本文作為典范的说明文,从说明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教学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四位语文名师的课都有一共同特点:教学有文体意识,文体要求是决定教学内容取舍的又一重要文本因素。
三、重视学生写作引导
语文的实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和应用艺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专家们主要是要让我们通过引领学生对一些课文范文的学习,学会写作的方法技巧。然而选人教材的课文并非每一篇都是适合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因为语文教学是由教学时间的连续性、内容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果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所组成的系统,是这些特点的有机统一。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老师》,鉴于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过去也写过这样的文章,所以本文就应把“学习本文选材及材料详略处理的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途径固然很多,但着眼于文本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途径。课堂上多提出文本问题让学生作答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那些情节性很强的文章,如小说《杨修之死》,将复述文本故事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应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此外,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没有成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一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教材中那些有很好、很明显价值观取向的课文,就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情商”作为教学的内容。
五、根据学情状况确定难易度
语文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从理论上看主要取决于上述四大因素,然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学情状况,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是备课要备学生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如:《背影》教什么呢?老师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设计了三个问题:(1)“文章有一条分界线,分为回忆与现在两个部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是关于文章结构的,也与理解文章的主旨有直接的关系。(2)“为什么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而不是说‘我与父亲没有见面已二年余了?”试图通过“不相见”和“没有见面”这两个短语的不同,探讨朱自清父子的关系,体会朱自清所感受到的父爱。(3)“为什么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只是背影,而不是其他外貌、体态或品德之类呢?”教《背影》,这三个问题是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教学生不懂的,从学生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基础,估计学生学习潜力,创生出适宜的教学内容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不仅仅根据教学任务硬性规定学生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