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教育案例(共8篇)
健康教育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健康教育?
什么是慢性病?怎样防治? 教学过程:
1、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①生理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能力强。
2、什么是健康教育?
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时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3、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 ⑴精力充沛;⑵处事乐观;⑶睡眠良好;⑷使用能力强;⑸能抵抗一般疾病;⑹保持标准体重;⑺眼睛明亮;⑻牙齿完整;⑼头发有光泽;⑽肌肉皮肤弹性好。
5、什么是心理健康?
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盈充实,和谐安宁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的状态。
6、心理健康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智力发育正常;⑵有自知之名;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⑷经常保持稳定、乐观的良好情绪。
7、如何保持情绪稳定、愉快?
⑴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⑵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⑶善于忍让克制,待人宽厚,遇事不斤斤计较;⑷能冷静对待欢乐与忧伤等突发事件。
8、进食脂肪过多容易患哪些疾病?
⑴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⑵胆囊炎、胆石症;⑶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⑷肠癌、乳癌等。
9、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什么?
⑴吸烟;⑵饮酒过量;⑶不恰当的服药;⑷缺乏经常地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⑸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⑹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⑺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⑻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10、吸烟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⑴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导致肺癌、冠心病、气管炎等多种疾病;⑵吸烟污染环境,危害子女及他人健康;⑶浪费金钱,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
11、吸烟可引起哪十大癌症?
⑴肺癌;⑵喉癌;⑶口腔癌;⑷胃癌;⑸食道癌;⑹肝癌;⑺膀胱癌;⑻胰腺癌;⑼直肠癌;⑽乳腺癌。
12、吸烟可引起哪九种疾病?
⑴慢性支气管炎;⑵肺气肿;⑶肺心病;⑷高血压;⑸冠心病;⑹脑中风;⑺胃炎;⑻消化溃疡;⑼神经衰弱。
13、什么叫“被动吸烟”?
吸烟者喷出的烟雾和从纸烟直接燃烧出来的烟雾使不吸烟者也受到伤害,成为不吸烟的吸烟者。
14什么是高血压?
在查不到引起血压增高的其他疾病或原因的情况下,安静休息时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持续≧90毫米汞柱。
15、怎样预防高血压?
⑴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精神紧张,保持情趣稳定、乐观;⑵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⑶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⑷控制食欲,防止肥胖;⑸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16、何为冠心病?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17、怎样预防冠心病?
⑴预防和控制高血压;⑵低盐低脂饮食;⑶适当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多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⑷不吸烟;⑸定期去医院检查。如果患有高血脂症、糖尿病要及早治疗。
18、怎样预防脑中风?
⑴首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正规治疗;⑵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饮食,勿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⑶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文娱和体育活动;⑷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⑸遇事不怒,心胸豁达,避免情绪激动;⑹每年定期检查一次胆固醇和血脂,出现中风先兆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19、怎样预防糖尿病?
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⑵肥胖和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血糖,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⑶肥胖者要节食、减肥、控制体重;⑷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
20、什么是性传播疾病,有哪几种? 是指可经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传播的一组传染病。它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传染性软疣、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阴虱、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滴虫性阴道炎、男性尿道滴虫等20余种疾病。
21、性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⑴性接触传播;⑵母婴传播;⑶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⑷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22、如何做好性病的个人预防?
⑴了解性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⑵注意性卫生和性安全;⑶遵守性道德,不搞性乱;⑷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⑸不与他人通用牙刷、剃须刀等。
23、什么是艾滋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受艾滋病病毒侵犯后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快、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24、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⑴性接触传播;⑵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⑶母婴传播。
1 芬兰慢性病防控 (North Karelia项目) 模式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 芬兰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特别高, 其中男性的死亡率是全球最高的。芬兰的科研人员、医学专家和决策者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抓好三个因素, 即创造健康的环境、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并决定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North Karelia省是当时芬兰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 居民代表请求国家帮助解决此问题, 因此, 它成为干预的试验地区[1]。1972年, North Karelia干预项目开始实施。在1972年至1997年整个项目实施期间, 以五年作为一个时间段, 各时间段内都有其工作重点 (见表1) , 以此保证North Karelia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芬兰慢性病防控 (North Karelia项目) 措施
North Karelia干预项目的实施以社区为基础, 主要围绕创造健康的环境、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三个方面进行, 逐步开展。为了确保社区的广泛支持, 项目成立了包括大量社区代表在内的各类工作小组 (如健康教育、控烟和营养干预) 。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确定项目目标, 培训参与人员, 协调并促进各项活动, 而具体工作大部分由社区成员完成。基于5年一次的横断面人口调查, 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定期对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进行评估[2], 并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以影响健康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如吸烟、膳食问题、饮酒、缺乏运动等为监测内容, 通过居民身份证编号搜索随机抽样, 采用问卷、查体和检验相结合的办法, 社区监测结果全部输入国家数据库, 以评价人群健康水平, 这一系统已成为芬兰卫生信息的重要来源。
2.1 创造健康的环境
芬兰创造健康的环境主要是通过颁布政策法规得以实现。以控烟为例, 在全国性的控烟规划中, 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控烟策略和法规, 包括提高烟草价格, 提高烟草税至75%, 并于1977年和1995年分别颁布和修改了禁烟法, 立法规定禁止一切烟草广告、禁止向18岁以下青少年售烟和学校校园全部设为禁烟区等;议会还颁布了无烟市标准, 1994年在北卡试点, 随后在全国50~60个城市中试行[3]。
2.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芬兰调动社区内一些可利用的资源, 动员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 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芬兰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了“芬兰行为改变模式”, 营养委员会从1987年起每年公布“食物平衡表”, 并陆续推出“胆固醇项目”、“草莓计划”等营养干预活动;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了吸烟行为的干预工作;举办全国性的戒烟竞赛, 鼓励全民参与, 参与者占总吸烟者的1%, 一年后追踪其戒烟率达15%[4]。
2.3 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在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方面, 主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共卫生护士提供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是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 通过健康教育, 芬兰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从而降低了人群的胆固醇水平。芬兰十分重视社区慢性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查, 以减少发病和死亡,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并借此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计划作为North Karelia项目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筛检出更多的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 1972—1977年人群中高血压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 北卡比其他地区的效果更为显著[5]。2003—2007年5年间, 芬兰还在5所医院开展了全国糖尿病预防计划, 即FIN-D2D计划, 涵盖150万个受试对象, 此项目包括三个策略: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实施重点为高危人群策略、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包括通过初级卫生保健中心的日常工作和职业保健门诊开展糖尿病预防工作, 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重点集中在糖尿病患者的筛检。FIN-D2D计划是在筛检出的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中开展良好生活方式的咨询和培训, 借助媒体和网络等传播平台对健康知识进行宣传, 预防和控制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以减缓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芬兰慢性病防控 (North Karelia项目) 成效
通过上述实践, North Karelia项目创造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 并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慢性病防控模式。实施新型慢性病防控项目后, 人们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 危险因素也大为降低。1972年约90%的芬兰人吃面包时涂黄油, 到1992年时有15%的人还这么做, 至1997年仅有不到7%的人食用黄油[4]。水果蔬菜的消费量从1972年每人每年20 kg增加到1992年的50 kg。1972—1997年25年内, North Karelia省男性吸烟率从52%下降至31%, 胆固醇平均水平下降约20%, 血压也得到控制[5]。同期, 该省25~64岁男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肺癌死亡率分别下降68%、73%和71%, 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长约7年和6年[6]。1997年新型慢性病防控项目推广到芬兰全国, 全国的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969—2001年North Karelia省和芬兰全国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从600/10万和450/10万均下降到150/10万, 分别下降约75%和66%[6]。可见, 新型慢性病防控模式显著地改善了人群的健康状况, 提高了生命质量和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得到了WHO的高度赞扬, 并建议向世界各国推广。North Karelia项目实施后, 芬兰30~59岁男性主要危险因素及冠心病死亡率的下降情况见图1。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先行试点的North Karelia省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农业和林业为主, 之后工业、服务业居主导地位, 是芬兰所有省内社会经济条件最差的地区, 医疗卫生资源有限, 20世纪70年代时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6]。面临重重困难时, 该项目的核心人物Puska教授及其团队坚持不懈地工作, 使得芬兰健康管理模式最终取得成功。
4 芬兰慢性病防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及可借鉴之处
4.1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的完善
芬兰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以影响健康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如吸烟、膳食问题、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为监测内容, 这一监测系统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卫生信息来源, 在引导芬兰卫生资源合理使用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7]。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为全国15岁至69岁常住居民 (在调查地居住6个月以上) , 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我国目前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仍不完善, 尽管开展了慢性病流行病学监测工作, 对恶性肿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居民死亡原因、伤害和烟草控制等数据进行统计上报[8],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和经费支持以及存在的技术障碍, 再加上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慢性病防治数据管理系统, 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和评价数据质量的方法, 使得收集各种形式的慢性病防治数据很少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 导致这些数据不能被有效地利用[9]。因此, 我们应学习借鉴芬兰的经验, 将慢性病防控重点确定在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测系统上, 强化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和其他的数据收集机制, 定期监督各目标的完成时间和质量, 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疾病和危险因素走向信息, 修改和完善慢性病防控策略与措施。
4.2 重视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开发
芬兰控烟工作的成功在于控烟立法制度比较完善, 政策干预比较有力, 为WHO制定控制烟草流行的MPOWER综合战略 (Monitor:监测烟草使用;Protect: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Offer:提供戒烟帮助;Warn:警示烟草危害;Enforce: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与促销;Raise:提高烟税) 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国政府在控烟立法上严重滞后, 至今尚无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 同时, 现有的一些控烟条例也由于民众意识薄弱、监管力度不到位和可操作性不强等原因, 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芬兰的成功经验证明了慢性病防控相关法律和政策开发的重要性。在评估和政策考量基础上, 我国可以考虑对烟、酒以及含糖软饮料征收“健康损害税”, 提高烟草零售价。据估计, 假如中国2009年烟草税调整从生产价格延伸到零售价格, 使香烟的零售价提高3.4%, 这一变化将会使大约70万烟民戒烟, 并避免因吸烟导致的过早死亡[10]。此外, 可以通过实施“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的活动, 开发利用其他部门的资源, 用于支持部门间的合作, 开展健康干预与促进。
4.3 创建全社会参与的支持性环境
芬兰North Karelia项目的干预目标是根据流行病学理论制定的, 其实施却借鉴了行为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 通过发动社区组织、政策制定者、卫生服务提供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通力合作, 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从而降低人群的胆固醇水平。近年来,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逐步从无计划的、分散的活动, 转化到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由于实施时间短、不同地区文化和风俗习惯相差较大以及涉及因素较多等实际问题, 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城乡差异明显, 因此, 卫生部门应该向全体居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促进健康的环境, 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卫生保健活动, 在全国范围内健全慢性病防治机构和网络, 积极动员一切具备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参与此项工作, 从而加快防治慢性病的步伐。
4.4 多种手段综合干预
芬兰North Karelia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干预手段: (1) 进行创新型的媒体宣传和交流活动, 在电视上开展专题互动节目, 医生与具有危险习惯的人群进行对话, 劝说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 发动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的系统性参与, 特别是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护士; (3) 与国家健康政策密切配合, 参与国家发起的许多健康活动, 在国家电视节目中进行控烟宣传, 并进行健康指导, 开展戒烟竞赛, 在村庄和学校中开展降低胆固醇竞赛等。调动各方力量和开展群众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目前, 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探索与推广为慢性病防控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结合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使其成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良好平台, 同时要开展广泛的信息沟通, 让政府官员、项目管理者和民众了解进展。
4.5 注重慢性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筛查
芬兰North Karelia项目中的高血压计划、FIN-D2D项目就包括尽可能地筛查出所有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 并适当运用一些临床预防措施减少发病和死亡, 提高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的生命质量等。由于资源有限而人口众多, 我国在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筛查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高血压病人中仅有30%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25%的人正在服用降压药, 6%的人血压得到了控制[11,12], 约一半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12], 即使在上海市这种大城市也只有36.6%的乳腺癌病人确诊时TNM分期为0~期[13]。慢性病防控的城乡差别突出体现在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筛查和临床预防方面, 仅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高血压等疾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多数地区仍存在重治轻防、只治不防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在慢性病的防控中要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卫生条件以及居民的健康意识综合分析, 制定出具体的疾病筛查计划, 将慢性病的防控和三级预防有效地结合起来。
4.6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慢性病防控实践
芬兰North Karelia项目经过1972—1977年的最初阶段, 其干预所取得的经验就被积极推广到全芬兰的心脏健康项目中。20世纪70年代后期, 在认真评价North Karelia项目的效果和经验后, 全国性的高血压控制计划即开始实施, 与此同时, 更多的项目在North Karelia展开, 20世纪90年代末期, 芬兰North Karelia成为全国示范地区, 并得到了WHO的高度赞扬, 作为慢性病防控典范向世界各国推广。我国的慢性病防控也是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 但大多数的综合干预都是试点时效果显著, 而在推广地区没有效果, 试点地区项目开展期间有效果, 项目结束后缺乏持续性。我国河南省安阳市在安钢社区开展了以控制高血压为重点内容的社区干预活动, 该项目在安钢社区高血压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并没有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14]。该现象提示, 我们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方面仍存在着巨大的不足, 应借鉴芬兰经验, 本着科学态度, 以研究为先导, 以实践为基础, 根据研究成果, 制定阶段性的干预计划, 保证阶段目标明确, 干预效果显著, 资料与数据可信、可比, 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协作, 促进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全国的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结构的加剧,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人们普遍对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盲区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关键因素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因此,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社区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压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档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的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运动、不良嗜好(嗜酒、吸烟)等。③遗传病史、现在治疗情况等。④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常规体检),并记录。⑤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护情况。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培训。⑵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饮食干预。②运动干预。③不良嗜好干预(戒烟、限酒)。④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由本社区医生分组对患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锻炼计划(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有吸烟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烟和限制酒的摄取;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家庭及饮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月1次的访问与督导,随时提醒患者遵从遗嘱,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各种要求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于2012年4月即24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情况,与干预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健康教育干预前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减少、改善以及消除导致健康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提高人们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是现在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步渗透到患者的意识当中,同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成立相应的结构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4,5]。通过相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善、摒弃这些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本研究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关社区推荐。
参考文献
1魏红.对高血压人群的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
2付丽萍.谈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6.
3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4单建刚,张晓红,王艳梅.浅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2):272.
5刘金萍,褚雪梅,张新艳.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7):716.
全面贯彻执行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生态教育环境,优化人文环抱意识,我园认真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我园是一所综合性幼儿园,几年来我园非常重视幼儿园的发展,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每年拨出一定的教育健康经费用于幼儿与教职工身上,每个班级都配有紫外线消毒灯,厨房有消毒柜、防蝇、防尘、防蝇灯等设备,在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卫生保健,幼儿园每年对全园教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认真作好防病预防工作,我园制定一套完整的卫生保健制度,并认真落实幼儿入园前体检达100%,教职工每年体检率达100%,发现幼儿某些方面疾病,家园配合积极治疗。
2.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幼儿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到计划免疫,疾病防治健康率达100%,接种率达90%,为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建立病儿隔离制度,传染病年发率不超过幼儿总数的0.5%。
3.幼儿的牙齿、视力、贫血、营养不良等各种矫治率81.6%,管理率达100%。我园积极配合市儿保所每年对全园幼儿进行一次视功能测查及预防龋齿的防治工作防治率达100%。每年对全园幼儿进行一次驱虫工作,幼儿园经常性的开展对幼儿家长及教师宣传保健防护知识。
4.幼儿园有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餐具做到三餐都要严格消毒,毛巾、口缸每天消毒,并有记录,坚持室内幼儿寝室用品每周用紫外线消毒10次,其中每天2次,幼儿玩具进行日晒、紫外线消毒等,桌椅开饭前用消毒水及清水擦拭,班上有消毒记录。
5.幼儿园做到对家长宣传,宣传不吸烟与健康教育的作用,推行幼儿园无烟区,幼儿园在明显的地方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6.幼儿园有固定的卫生宣传橱窗,做到每月定期出卫生宣传栏目,能根据季节变化出一些保健小常识。不断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卫生科技知识。
7.每学期开展两次家长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8.开展了慢性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让教职工和家长们都学习了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有哪些;也让大家大概了解了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引起的病因,并懂得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均衡的饮食营养也是预防慢性病的重点。
9.同时利用幼儿园的电教VCD进行卫生科普知识的教育,我园将好的继续保持下去,再接再厉,使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和家长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使之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教职工及幼儿的身体健康,为幼儿园提供一个优美的教育环境而作出贡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高发疾病,慢性病防治工作成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有效预防慢性疾病。7月22日下午某社区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马医生,对社区中老年人开展关于慢性病健康知识的讲座活动,共有五十多名中老年人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马医生师运用实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几种慢病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病因、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并且呼吁中老年人要从自我做起,做自己的保健医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他提出,高血压、高血脂是慢性病中最常见的,患者只有进行良好的自我防控,才能避免意外发生,患了高血压、高血脂的人,一定要减轻体重,减少耐盐收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及戒酒,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
活动最后,锦江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发放了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参加活动的中老年人们纷纷表示,听了医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还得到了一本健康宝典,回去一定要好好看看,让家人和朋友一起远离慢性疾病,拥有健康好身体。
一、吃出健康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但传染病如此,慢性病也是吃出来的。如今较为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都和营养过剩有关。其实,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谷类为主的食物既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有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成年人在以谷类食物为主的前提下,要适当多吃一些粗粮(包括小米、玉米绿豆等),不仅可以预防慢性病,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建议多吃深色蔬菜,最好能占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新鲜水果一 般要清洗干净,饭前或饭后1小时食用,尤其不能当做饭后甜品。
有研究表明,新鲜蔬菜和水果除了可补充维生素之外,在预防结肠癌、乳腺癌、胃癌、降脂减肥、防治心血管病突发事件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益处。
(三)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都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体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也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内脏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儿童和青少年可预防锌的缺乏。对于用眼过度的人,常吃内脏可改善视力。但是,对于血脂异常、肥胖者慎重食用。
(四)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牛奶是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成人每天食用奶类及其制品300克(约300ml),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通常来说,50克大豆相当于2杯豆浆。
(五)减少烹调用油量,清淡少盐膳食
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油的摄入量,可以将全家每天或每周的烹调油装入控油壶,然后利用控油壶上刻度和家庭就餐人数来控制每天的用油量。
为了控制高盐膳食,可以通过2g控盐勺来控制家庭盐的用量。同时也要控制其他盐分的摄入,比如酱油、腌制食品等,一般20ml酱油中含有3g食盐。
(六)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和食量,吃饭定时定量。早餐提供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可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要天天吃早餐并保证营养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少在外就餐,尽可能与家人共同进餐,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
(七)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一般来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和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饮水要讲究科学,不要口渴才喝水,要养成每日按时喝水的习惯。饮料多种多样,需要合理选择,适当饮用可作为膳食的补充。
二、生命在于运动
有人说,身体活动好处多,心情好,病得少,身体壮,寿命长;有人说,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看病。
(一)适量运动三要素
1、时间:中等强度下的运动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
2、强度:以运动中的心率(脉搏)和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一般以中等强度为适宜运动强度。
(1)用心率判断:中等强度运动时,正常成人运动量推算公式:合理心率=170-年龄。
(2)用自我感觉来判断:中等强度的运动指呼吸和心跳会适度增加,用力但不吃力,可随呼吸的节奏完整说一句话,但不能高声唱歌,可有少量出汗、感觉不太累。
(3)频率:每周以3-5次为宜。
(二)运动技巧
1、循序渐进,逐步加时增速
在您开始参加锻炼或者调整活动量的时候,请逐渐增加时间和活动强度。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突然增加的活动量造成的意外伤害。
2、跟着感觉“走”,自己找适度
步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形式,尤其适宜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的健身养生。走路的速度要因人而异,老年人的快速步行可以相当于青年人的中速步行。
3、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养成多活动、勤锻炼的习惯,您的健康才能持久受益。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并减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4、切忌空腹运动,但运动前后半小时不宜进食
许多人有这么一个习惯,早起先进行一些运动,身体出了一身汗,浑身舒爽了,再进行一天的生活。这也是一个锻炼误区。经过一夜消化,胃里已没有东西,清晨起来人体血糖普遍偏低,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若空腹锻炼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脏疾病而猝死。
三、戒烟限酒,健康长久
吸烟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公害,我国烟草消费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吸烟人群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限制饮酒,同样是我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无节制地过量饮酒,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害的。
(一)吸烟的危害
1、吸烟是许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吸烟的年龄越早,发生吸烟相关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越大。
2、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不仅直接危害呼吸道黏膜,而且还是导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等的罪魁祸首。
研究表明,超过8成的肺癌患者死亡与吸烟有关。
(二)戒烟的好处
1、戒烟可使你血液中尼古丁、一氧化碳的浓度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2、戒烟不仅使本人免生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也可使家属子女免受被动吸烟之害。
3、戒烟可使夫妻生活美满、养育健康后代,增进夫妻间、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家庭和谐、生活愉快。
(三)戒烟小锦囊
1、充分准备:了解一切有用的戒烟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戒烟成功者取经,并采取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
2、制定详细的戒烟策略和计划,寻找其他无危害的方法来替代吸烟。
3、公开宣告自己要戒烟,争取得到家人、同事和朋友的帮助。
4、循序渐进:从减量开始。
5、贵在坚持:坚决放弃“我就吸这一支”的想法,这是戒烟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
(四)过量饮酒的危害
酒是“穿肠毒药”。酒中乙醇对人体多种组织器官都有伤害作用,如长期过量饮酒会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
此外,酗酒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家庭矛盾、意外伤害、人格改变、玩忽职守等。据国外研究报道,40%的交通事故死亡者、50%的监狱罪犯、25%的重病人都是和酗酒有关的。
四、将心理健康进行到底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人们想要健康100岁,四大基石中的第四条,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心理健康的几条参考标准,我们可以对照该标准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一个简单评价。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 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二)心理异常的自我发现
如能尽早发现心理异常,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看心理医生,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是否出现心理异常:
学习或工作效率无原因地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工作一向认真的人突然不能正常完成任务,对工作无缘无故地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恶上班等。
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突然改变:如睡眠障碍,常常深夜做一些完全可以在白天做的事情,半夜醒后辗转难眠,白天则无精打采等。
出现不和逻辑的错误言行:短时间内常说错话,或做出毫无道理、毫无益处的错事。一个人如多次出现类似的言行,就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三)做情绪的主人
乐观情绪是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不良情绪是引起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1、在生活变化面前,应经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遇事冷静,客观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2、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方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择其所好,从事这些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尽力而为,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不从心的事。
4、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怒发火。
5、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既能锻炼筋骨,增强体质,又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6、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这样可使人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丰台区朱家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至2010年对所辖小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慢性病患者或具有慢性病危险因素居民实施健康教育管理, 年龄38~85岁, 病程0.5~40年。
丰台区朱家坟社区位于北京丰台朱家坟, 服务中心服务管辖面积约9平方公里, 服务对象约3万余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在我社区有较高的患病率。丰台区朱家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职工医院, 辖区又地处城乡接合部, 管辖主要人群为厂老职工或外来务工人员, 这类人群存在文化水平低, 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普遍较差等实际情况, 正与我国慢性病三高三低现象高发病率, 高致残率, 高病死率, 低知晓率, 低治疗率, 低控制率情况相符合。很多居民由于对慢性病缺乏了解, 而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 出现了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 降低了自身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针对我辖区居民的现实情况, 丰台区朱家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慢病健康教育, 其目的在于改变辖区患者的三低现状, 提高居民的就医意识, 做到无病防病, 有病及时救治, 有效控制慢性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方法
改革开放在物质生活方面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使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 最新资料已表明: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2,3,4,5],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 (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高血压均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7]。为此, 对慢性病的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科学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延缓疾病的进展速度, 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而对疾病的忽视和错误认识造成了慢性病队伍越来越庞大, 慢性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越来越多, 越来越重, 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丰台区朱家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慢病发病特点, 和人群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慢病健康教育形式。目的在于尽可能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1 组建慢性病健康小组, 开展健康课堂
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将患者规划入不同小组, 如糖尿病小组、冠心病小组、高血压小组及高血脂小组,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定期召集小组成员进行专题讲座, 针对共性问题, 年初制定慢病健康教育计划, 安排课程表。向大家讲解相关慢性病的基础知识, 饮食、运动、慢性病的危害和慢性病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所患的慢性疾病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同时准备精美小礼物, 鼓励居民坚持学习慢性疾病。
2.2 个体教育
每位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发现问题时针对所患慢性疾病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让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预约下次门诊时间。在多次门诊以后发现患者重点不足地方, 给予针对的指导, 病情控制平稳的, 预约定期门诊, 指导他们定期做相关检查, 对病情控制不理想的除定期门诊、电话追踪。同时对于表现好的给予适当鼓励, 嘱咐患者坚持规律服药, 不随意减量和停药, 经常监测, 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同时将其划入相关慢性病小组, 定期做集体教育。
2.3 全家总动员
针对活动不便或交流有难度的患者, 我们培养家庭保健员, 定期对家庭保健员进行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及慢病用药知识, 使其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使慢病工作做的更深入, 更贴近患者生活。家庭保健员在对家人进行慢病宣教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重要的慢病防治。避免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自己。
2.4 随机性教育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 针对患者情况讲解疾病知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
2.5 社区义诊、宣传活动
利用节假日及各种宣传日, 到居民小区宣传慢性疾病相关知识, 组织义诊, 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血糖, 发现新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或及时发现血压及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督促其及时就医。划入相关小组, 作为短期内重点监督患者。发放慢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制作宣传栏、黑板报, 现场接受有关健康问题的咨询, 提高公众对慢性疾病的的认识程度。
在管理过程中注意跟患者之间的沟通, 缩减医患之间的距离, 朋友式、亲人式的管理方式, 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增加患者主动就医的意识, 减少了慢性病管理中出现的阻碍。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为成功做好慢病防治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健康教育要有地方特色, 不能千篇一律, 要量体裁衣, 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 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尽可能做到患者真正理解。
3 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 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认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基本能掌握慢性病的基础知识, 学会了自我监测血压、血糖, 知道要了定期监测血脂, 知道了积极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慢性病的必要性, 主动就医性提高了, 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 部分患者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定合理的饮食, 适宜的运动, 坚持科学的服药, 对控制疾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管辖区内的慢病患者发病率由所下降, 同时使已患慢性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进而提高了居民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4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适应慢性病患者的需求:由于疾病的隐匿性及慢性病程的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成为解决慢性病患者病程中众多问题最实际的办法, 使个人和群体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减少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健康指导, 对于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慢性防治教育,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对各类慢性病有了正确认识, 懂得了所患慢性病的治疗的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保健。
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走出各种慢性病的诊治误区, 改变常见的错误观念:忽略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夸大西药药物的不良反应, 过渡信任保健品和中药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居民和患者对慢性病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 提高了主动就医能力, 学会了自我监控能力, 从而提高了慢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意识, 使各类慢性病的并发症减少到最小。
但实际工作中有诸多的因素, 影响着社区健康教育的进行, 使慢病健康教育的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1) 患者文化层次水平低, 年龄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没有患病的居民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仍很差, 所以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一定的难度, 年轻患者因没有症状很少主动就医, 故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发现, 既使就医依从性也很差; (2) 医师工作量大, 面对现在复杂的医患关系, 医师要谨慎应对日常医疗工作外, 没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健康教育上; (3) 政府和单位领导实实在在地支持在具体实际操作者上体现不到, 不能很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 过多的健康教育包括政府计划等多停留在书面、文件, 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多为了迎合, 敷衍, 做做笔头工作就可完成任务; (5) 缺少真正的监督部门; (6) 没有一个很好的量效考核指标及机制, 使这项工作的持久性及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2]陶寿淇, 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
[3]Zhou B, Zhang H, Wu Y, et al.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176?管理.教育.教学?January 2011, Vol.9, No.3 Guide of China Medicinebetween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Chinese populations[J].CVD Prevetion, 1998, 1 (3) :207-216.
[4]Wu Z, Yao C, Zhao D, et al.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trend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Part I;mobidity and mortality monitoring[J].Circulation, 2001, 103 (3) :462-468.
[5]He J, Gu DF, Wu XG, 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05, 353 (11) :1124-1134.
[6]刘静, 赵冬, 吴兆苏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9 (9) :561-565.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科医生承担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全科医生对慢性病患者有效管理不仅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率,而且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故探索全科医生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新农村和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社区慢性病 健康管理途径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社区脑卒中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成为我国人群中主要死因之一。而“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是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是健康保健系统的最佳守门人[1]。基于上述国情和适应新型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的需要,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一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部分社区医生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已经顺利成为“家庭医生”、“守门人”的角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仍都处于“有名无份”的尴尬境地,中国基层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与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2]。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座谈、咨询专家等方法,分析了制约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有效途径。
1 制约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影响因素
1.1 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着眼点更多是放在试点社区,非试点社区尙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因资金投入不足及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困难,只能以医疗为主,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开展较少。
1.2 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且质量低下
实现“健康中国2020”目标,即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但是,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严重不足。国务院于2011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进行按需1-2 年的转岗培训,使社区医生顺利转型为全科医生。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培训中只重视培训全科医疗技术,而忽略了对全科医生的全科理念、全科意识、全科思维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到底能否转岗存有异议。同时,低学历、低职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现象较严重,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层诊疗能力,不能完全承担“六位一体”功能,不能胜任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1.3 缺乏群众的信任是制约社区全科医生发挥慢性病管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较少,与医院反差过大,难以取得城市居民信任[3]。社区医生进行资料收集、入户技巧、沟通技巧、随访技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缺乏,致使医患关系紧张,缺乏群众的信任,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4 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局限于传统专科诊疗方式,即医生“坐堂行医”等病人上门。没做到从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无差别的、更周到的对待签约家庭的医疗需求。首诊制和双向转诊未能有效开展。全科医生缺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意识,“挂羊头卖狗肉”,“社区卫生服务”很早就挂牌了,但社区卫生服务并未真正全面开展,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1.5 全科医生缺乏积极能动性。
由于全科医生身份尴尬,不过是“家庭医生”、“小大夫”,无积极性、无成就感、报酬较低,在职称晋升、评优、科研等方面全科医生皆处于劣势,跳槽现象严重。另外,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培训后,回到原单位,又还按照原来的医疗模式工作,很难调动全科医生积极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不能完成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
1.6 现有的管理及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由于当前慢性病治疗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观念,没有考虑慢性病自身的特点,缺少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对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体系和全科医生的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2 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有效途径
2.1 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
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要政府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扩大试点范围。在试点社区已经初步建立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与全科医生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政府加大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快速、顺利发展,为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提供保障。
2.2 提高全科医生的数量和全面提升全科医疗水平
国家计划至2015年培训全科医生达18万人次,2020年培训全科医生达30万人次,针对部分社区医疗人员欠缺的现状,需及时补充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医生,可以有专科医生转入全科医生,以此保证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管理;要对社区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改善社区医生对慢性病的管理方式,以此提高医生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目前全科医学教育以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为主要形式[5],提高全科医师实践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应该建立医学终身教育制度[6]。另外要增加医学高校临床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招生与培养,全方位提升全科医疗水平。
2.3 实现全科医生“守门人”职能及最有效的“慢性病例管理者”角色。
建立良好的“粉丝式” 医患关系,能胜任“社区领袖”的角色;和谐、配套的团队工作班子,对各项任务有很高的执行力;强而灵活的临床决策能力,能在基层医疗条件下解决70~80%患者的问题;通畅的全科-专科医生沟通和双向转诊渠道,与医学科学前沿保持密切联系;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完善。守住民众健康之门,即实现全民最大健康目标;守住医疗保险之门,即实现慢性病卫生资源最大效益。成为最有效的“慢性病例管理者”角色。
2.4 改革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
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全方位视角:以人为本,既要看病,更要關注人;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中心,有责任保护促进健康。实现问病开药:首诊转诊;治病救人:健康疾病一体化管理;变以病为本被动服务为以人为本主动服务,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真正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在接诊中发现/解决健康问题(不仅是慢性疾病)。加强全科医生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意识,不仅了解病人机体的细胞组织层,还要深入到病人的家庭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从而对病人有整体的认识[4]。
2.5 与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医患关系(签约式服务)
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动员社区力量,组建管理团队;善于捕捉慢性病患者个体及群体需求;满足慢性病患者直接、间接和潜在需求;提供健康热线,尤其是护士热线;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个人魅力,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尽可能多地发现慢性病人及高危者,与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医患关系(签约式服务),而且签约服务包括慢性病患者全家人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套餐服务,全科医生个性化、精细化、负责式的慢性病系统管理,将病人培养成慢性病管理的合作者。
2.6 完善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慢性病路径
建立实际、有价值、指导意义和有参考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社区新病人的筛检评估(全面:血压、血糖、血脂、合并症、危险因素、遵医行为等);社区老病人的随访管理;患病人数累计登记随访;个体化治疗方案;个体化病人教育;个体化随访复查计划和实施;协调专科服务与提供或协助转诊;医患充分沟通;个体化需求应对;效果评估(6~12个月)。
2.7 发展社区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
采用学历教育、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后续支持服务;经常组织同伴教育;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执行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国际标准。
2.8 回归全科医生本性、释放能量
全科医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同时,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力成就自我发展,业务充实,报酬可观,地位改善,则有成就感,自豪感。
2.9 建立长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逐渐完善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管理的目标考核项目及考核标准,将全科医生社区团队建设列为主要、重点项目,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制订出相应的倾斜政策,激励引导他们愿意从事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更愿意为社区付出毕生精力。
总之,社区全科医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是以教育、管理为重点,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风险人群提供连续、全面、主动的规范性健康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减少并发症、延缓慢性病进程、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做好“健康守门人角色”,做好社区患者的 “一查、二治、三康、四防、五保、六教”等卫生服务,为我国全科医学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健.全科医疗在健康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全科医生.2000,9(3):70-71.
[2] 田贞尚,胡月琴,姜新峰,等.宿州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48-449.
[3] 金生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及发展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00.
[4] Anja Taunila,Pekka Larivaara,Anitta Korpio,etc.Evaluation of a family--oriented contiuning medical education course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J].Medical education,2002,(36):248—257.
[5] 李伟,李永江,刘军.全科医生供求状况及培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1,4(2):112—113.
【慢性病健康教育案例】推荐阅读:
慢性病健康档案09-29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07-22
慢性病健康教育课计划10-17
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10-26
健康档案及慢性病管理年终总结10-30
居民慢性病09-21
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须知05-26
慢性病帮扶工作计划06-27
慢性病防控宣传标语口号07-02
慢性病政策知识问答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