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德育
1.通过对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具有“文以载道”的特点。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和词句,都具有反映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帮助学生认清是非,辨别善与恶、美与丑。此外,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师还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能洞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祖国意识,扩展国际视野。
2.通过英语的操练运用,体验道德情感。英语由语音、语调组成,它也像汉语一样,通过语速的快慢,重、轻音及语调的变化,体现出说话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通过诵读、对白、演练等不同形式,教学生利用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来表达情感,丰富语言,从中让学生去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3.强化语言的交流运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语言的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的习得是在语言的交流运用中获得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交流的情景,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交流运用。
关键词:德育,教学,信息技术,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界最热门的词汇, 全体教育人皆投身这场课改热潮中,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育的质量, 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德育和教学是学校里必不可少且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可能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把德育和教学二者分开了, 但这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 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在我看来,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体现应该是:教学促德育, 德育推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作为一名新教师, 我始终坚持着这样一种理念, 并将这种理念付诸于我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
一、教学促德育
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和教师, 而这两个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 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想法,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塞给学生。因为他们不会乐于接受, 这样便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 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 特别注重在教学中掺入德育, 在教学进行的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教育。
从事教育这一年来, 在教学中总认为准备还可以, 上课的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 但在课堂评比中经常觉得课堂气氛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 我也经常反思课堂教学。现在在不断摸索, 尝试, 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促进德育, 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 灵活处理教材, 探索合理的情景教学。教材处理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尝试, 循序渐近地慢慢积累。在这一年的教学里, 我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认为如果我们花点心思在教材处理上, 将课程目标要求的、学生需要并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蕴含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 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情境的引领下, 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 亦能实现激情飞扬的课堂氛围。所以,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感受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化。再者, 老师也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这样, 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 发现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其实, 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 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 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或事情, 就会比较投入地去学、去做。当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时, 我们就要考虑选用适合教材的载体来指导学生学习, 想办法使学生感兴趣。通常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 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
1.巧妙的导入新课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引入新课要生动活泼、清晰流畅, 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的开场白——“导”是很关键的, 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或材料导入新课, 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引导学生乐学。导课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展示图片、动画、音乐等等。这些可以扣住学生的心弦, 驱动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 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2.合理的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抑扬顿挫, 致力于点拨、引导。例如, 教授时, 教师可故意犯一些错误让学生纠正, 让学生自己找到原因。这种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探究学到的知识其印象将更加深刻。又如, 在遇到难度不大的任务时, 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同位可以互相帮助, 这样完成任务学生更具有成就感。课堂总结也要平和、严谨。何时提出归纳总结也相当关键。例如, 在大多数学生已完成任务或大多数学生碰到共性的问题时使用此法较合适, 也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练。
3.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 巡视指导相结合。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 力求精讲、少讲, 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 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 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 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 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教师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个人的疑难问题,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看书或同位相互帮助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再统一讲解、示范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三) 注意课堂教学中帮学和演示使用不当。教师指导帮助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学生之间帮学有时需要区别对待。有的学生独立自学确实有困难, 确实需要帮助。但也要注意少量的学生因学生帮助方式不对。比如, 直接帮他做。时间长了, 造成了这些人形成了学习依赖心理。同样演示教学也有很大弊端, 尤其过多的教师演示, 造成不少学生形成了你不教我我就不会的局面, 同时缺乏学习中的失败体验, 对知识的印象浅, 不会处理一些变化问题, 而且容易遗忘。演示教学的很大特点是需要学生的短暂记忆能力强, 但不少老师也包括我在教学中都忽视了这点, 一个演示下来用了好几分钟, 能力强的学生凭借印象可以再现, 但多数学生出现了知识再现失败。如果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由教师进行演示教学, 我觉得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学生学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抹杀。
案例一:这里以我的一次公开课为例。在每一年的期末时, 我校都要组织新教师进行一次公开课展示。当然, 我也不例外。在上期期末时, 我选择进行公开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2.4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在备课时, 我就发现如果按照课本的编排, 直接了当地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其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可能效果不会很理想。所以, 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说因为刚毕业工作的我, 想报答父母, 想带父母到北京游玩, 但是对北京不熟悉, 请他们利用网络帮我设计一个旅行计划。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 既把学生带入了我的课堂,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的德育教育, 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当然,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也没有直接讲解如何设计, 而是以一种提问、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们自己先尝试。然后, 我再指导, 提升。可想而知, 本堂课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整堂课下来, 几乎全部学生都能掌握如何利用网络自己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并且也懂得了孝顺、感恩的内涵。以上的这个例子基本涵盖了上述的两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而且在教学进行的同时开展了德育教育。
二、德育推教学
提到德育,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 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 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德育在推进我的教学, 而我身边的同事们的例子也证明了这点:德育能够推进教学。
案例二:每一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 我都没有给学生讲解新课, 而是和他们一起交流、聊天, 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生活的高一新生, 第一次和他们见面交流的主题是:1.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2.我打算如何度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针对这样的两个问题, 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外, 还能够给学生上一堂有意义的班会课,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度过高中三年, 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等等。记得很清楚的一个学生是她讲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时, 竟然说哭了, 原因是父母不理解自己, 还经常给自己安排自己不喜欢是事情。还有好些学生说到自己的这些问题时, 都几度哽咽。这让我非常震惊, 同时也非常欣慰。然后, 我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了谈话, 给他们排难解疑。经过这样的一种德育教育之后, 我在学生中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 我在之后的教学中, 进行得非常顺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 这就是德育的力量, 这就是德育推进教学的最好证明吧。
案例三:这是我身边的一个同事的例子。她是一名语文教师, 同时也是班主任。可能大多数班主任都把德育和教学分开, 甚至重在德育, 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不理想的。然而, 她不一样。她是利用自己班主任的身份, 用德育来推进自己的教学。她班有一个体育训练生, 成绩不是很好, 原来也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但她没有放弃他, 而是紧紧抓住这个学生的特点, 利用他的体育特长不断鼓舞他, 激励他, 让他逐渐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差生变成了品学兼优的优生。记忆较为深刻的是其中一次听她的课。那是一堂作文课, 主题是坚强, 她通过一段视频导入作文的主题, 接着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构思自己的作文, 然后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现场作文。20分钟后, 她听了几个学生的作文, 然后与学生们分享她的随笔。我听着她饱含感情地朗读着自己的随笔, 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不知道她写的谁, 后来是那个被写的男生主动站了起来, 我看到他的眼眶也是红的。一分钟之后, 他缓过神来, 用充满感激和爱的眼睛盯着她。我知道, 他会从此变得听话、乖巧起来, 不管多少年之后, 这个孩子都会永远记住她。所以, 在她的课堂上, 她的班级里, 他也是她最得力的助手。我想, 通过这样一种德育推进教学的方式, 比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 来得更有意义吧。
其实, 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学生成才, 包括了能力和素质, 对应到学校, 便是德育和教学, 所以, 这两块永远是学校的根本。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 需要我们全体教育人正确把握好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让教学促进德育, 德育推进教学, 让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 ; 德育教学 ; 生态德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14-01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刚刚被发散,对新事物的认知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在这时对学生渗透品德思想,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与理解。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与未来蓬勃发展的希望,学校必须将德育教学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其中生态德育教学被列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推动我国生态德育的建设。
一、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学校领导没有真正的落实德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政策方针,要求各小学院校将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尽管学校对德育教学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实际教学中,还经常出现过于重视能力教学,从而轻视德育教学的现象[1]。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现生态德育建设就显得更为困难了。学校在向教务处落实工作时,没有将德育教学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进而缺少实质性的教学方法。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理论创新
学校如果没有将德育教学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思想品德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目的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将来为德育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2]。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讲解给学生们,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很模糊,以至于没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过程。教学形式的单一,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心中对德育教学没有全新的认知与重视,认为学生的德育教学与自己的教学任务无关,对此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三)德育教学中缺少实践性教学
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工作力度,利用这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解知识点不利于小学生理解与接受,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点理解。
二、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现生态德育建设的措施
(一)学校多举办一些“生态文明进校园”的德育活动
目前,德育教学成为了我国各小学院校极力开展的首要工作任务。介于学校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此学校应该将德育教学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重点向教师传输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实现我国生态德育的建设[4]。学校举办“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全校的师生都参与进来,到学校或者是公园里组织学生捡垃圾,借此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环境与家园,这样还能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一个认知,不能随意扔垃圾,要做一名懂文明的小卫士。
(二)教师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校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是要深入到每个学科中。通过德育教学在每个学科的渗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促进生态德育的建设[5]。例如: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不要一味地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迫使学生总是参照一个特定的物体进行绘画,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力也得不到展现。教师要结合德育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描绘出一幅自己内心中的“生态未来”图,教师定期还可以举办“生态文明”绘画展,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还能促进生态德育的建设与发展。
(三)学校要将“阳光体育”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小学校园中,都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这种活动的创办是要将体育的作用发挥到极大,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口号,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开发通过体育得以形成。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首先要对体育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学校要动员各部门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体育项目有很多种,但是为了符合阳光体育的特点,还有适合小学生锻炼的体育项目,体育部门就要制定好方案,选择出科学、小学生易于接受的体育项目,以此来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6]。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可以慢慢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有利于小学生从小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我国生态德育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阳光体育的活动内容有很多种,有广播体操、拔河比赛、跳绳等等。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德育的建设目标,教育部与各小学院校要对德育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将德育教学的工作真正的落实到每个部门,还要向教师传输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因为教师作为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主导者,相应的自身要求也要达到标准,才有能力将更多地知识传输给学生。只有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教学的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有所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提高了,国家的生态德育建设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梅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态德育建设[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9):165-165,167.
[2]张艳波.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206.
[3]满杰.小學德育教学有效性提升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3):190-190.
[4]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38-38,39.
[5]杨娟.新课标下的小学德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2):161-161.
一、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二、学科教学怎样渗透德育?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英语教学与德育
摘要:在教育中,德育与其他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德育和智育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把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英语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形成统一的一体化模式。所以英语教学中处处有德育,而这是统一的整体,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字: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
渗透
统一
引导语: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德育,二者有机的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习者的素质全面提高。所以,德育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很必要的。
一.英语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学生的德育范畴包括以下各方面:提高道德认识(懂得区别善恶的道理)、培养道德情操(从感情上崇善拒恶)、锻炼道德意志(克服从善的困难,抵抗恶的诱惑)、坚定道德的信念、养成道德的习惯。
英语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用英语交流思想。那么,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学生通过思想交流接受什么样的观点,这些都不可避免与道德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英语教学不会是孤立的,它必然与德育有着相互促进或互相妨碍的影响。如果能适当地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就能收到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是思想的载体,也是交流的工具,在教授语言文字的时候,必须有思想的交流,而任何思想都离不开道德意识。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也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德育方面的道德信仰中,所以,由此可见,德育渗透到英语语言的教学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于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中,从而形成了全面有效的英语教学过程与体系。
二.英语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可以给予学生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会拥有进取心、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智慧的目标不仅是发展和加强情报,而且还形成高尚的道德追求和美好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有效地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使用语言的实际进程;它们也将提高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扩大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思维的能力,并培养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和谐的合作意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的教授,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教育人,每一个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学生从学习语言的精髓到情感扫盲,从而接受品德教育,性格形成一个美丽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美是一种精神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纯洁的良心,感情和信仰正确的”。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的,良好的和美丽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学习语言在同一时间内掌握的感情质量的力量,以使他们能够在天空中的语言不仅仅只是学到纯粹的素质。因此,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和英语教学的一体化,德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学习,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触发和确定智育、体育、美育的动机和方向,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上的方式、方法。学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发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所以说德育可以促进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素质。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寓思想教育于观点方法之中,二是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之中,三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外英语活动之中。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下这三种形式。
1.在英语教学的观点方法中渗透德育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语言教学,不仅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知识,还教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以及如何对待一门语言的态度与观点,所以在观点方法中应该注意渗透德育。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好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道德教育,更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这种语言工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建立起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学习中促进德育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提升为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教学生活中实施德育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2.在英语教学的内容中渗透德育
(1)在教授英语单词、词组或日常用语时进行德育渗透。例如,“Would like something”与“Want something”是同义的,含义是“想要什么”,但前者比后者语气更委婉。因此,我们应该主张学生们在交流中多用前者而少用后者,会显的更礼貌些。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讲授在无形中教育了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在教授英语俗语时进行德育渗透。在英语中,有很多的名言,名句等如:“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学海无坦途)”,“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yoursel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名言,它们具有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不失为英语语言中闪光的瑰宝。
(3)在教授英语课文时进行德育渗透。如高中的一些教材上选择的课文都非常好,像高一新教材上册Unit 8(Sports)和Unit 11(The sound of the world)等,在这些单元的课文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更加有涵养。还有些涉及到学习习惯、吃苦耐劳、人生毅力、科学奉献、自由追求等内容的篇目,教育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学习目标,最后帮助学生联系到自己,使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加倍努力学习,来完善自己。3.在课外英语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课外英语活动,比如英语角,让学生在那里用英语进行交流,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再比如模拟英语晚会,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风情,学习外国文化好的方面,提高自身素养,形成更高质量,更具丰富性的个体道德人格。所以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包含着教学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校园拾零,2009.6.03.2.《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李霞 《优化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 泰兴市扬子江高级中学(网站)2009.6.23 4.张玉叶《要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2007.4.5一、道德的重要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智慧的目标不仅是发展和加强情报,而且还形成高尚的道德追求和美好的品质。” [ 1 ] “英语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这两个英语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使用语言的实际进程;它们也将提高,并提高他们扩大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并培养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合作,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2 ]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但还应该关心的感情,每一个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学生学习的语言的精髓学到情感扫盲,从而接受品德教育,性格形成的一个美丽的灵魂。
四、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精神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纯洁的良心,感情和信仰正确的。” [ 6 ]让我们为他们创造一个真正的,良好的和美丽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学习语言在同一时间内掌握的感情质量的力量,以使他们能够在天空中的语言我觉得纯粹的素质。
道德教育和英语学科的重视一体化,以及使用正确的道德选择渗透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教学巧妙的设计,适当,及时和适当的道德行为的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在精神和身体方面的进度,让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语学习者。
1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校园拾零, 2009-6-03)2五月德育重点:红与黑 中小学联谊(雄姿英发, 2009-6-03)6互动式语文课堂互动的基本学习方式 论文(芬芳桃李园, 2009-6-03)
寓德育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寓思想教育于观点方法之中,二是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之中,三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外英语活动之中。根据我们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
一、结合课文,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习方法作为新生入学后第一堂英语课,我们首先向学生阐述周恩来同志对外语教学“狠抓三项基本功”的精辟指示:第一是政治思想基本功,第二是语言训 德育渗透可以给予学生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会拥有进取心、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目的。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
还有些课程是关于其他方面的德育教育,比如高一新教材上册Unit 8(Sports),Unit 11(The sound of the world)和Unit 12(Art and Literature);下册有Unit 16(Scientists at work), Unit 20(Humour),以及Unit 22(A world of fun)。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更加有涵养。还有些涉及到学习习惯、吃苦耐劳、人生毅力、科学奉献、自由追求等内容的篇目,教育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人学习的楷模。最后帮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想自己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就更应该珍惜生命和时间,而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加倍努力学习,来完善自己。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人类就高度重视对人的德性培养教育。史料表明,这种培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体现在各门学科教学环节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德育不再是简单的让人修身养性,还具有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善待大自然;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即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人与文明的关系,即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总之,只要教育教学能向生活世界打开,就会实现新知与已知、间接与直接、课内与课外的融通,这一切都包涵有人文素养、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当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渗透德思想品德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 就能够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使学生成才之前都能成人。这样, 就会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德育与英语教学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其他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德育和智育协调进行的过程。因此要把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英语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关键词教育德育英语教学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同时也要培育好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领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一、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德和才。”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英语教学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甚至争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系统介绍英语发展史。公元前英语这门语言并不是大不列颠唯一的语言。公元前世纪至公元世纪。斯堪德纳维亚人入侵英伦诸岛。并把他们的语言带入英国成为英国的一种方言。公元世纪讲法语的诺曼而人征服了英国但是在英国。诺曼尔法与时权力的象征。拉丁语时用于宗教而本土语言——英语则是百姓社会底层使用的一种语言。公元世纪英国摆脱了外国的入侵随着国家的逐浙强大英语也逐渐成为官方的、受良好教育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随后大英帝国到处扩张自己的实力范围在世界的血多地区传播他们的语言——使英语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语言或是第二语言如在亚洲。新加坡、马拉西亚、印度等国都广泛使用英语。从介绍英语的发展史使学生清楚地懂得。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但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同样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语言学生在了解英语的演变、发展、使用的同时懂得国家的富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语言地位用此激发学生民族的自尊心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应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四、德育教育与英语学习环境要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除了课堂教学还要有良好的外语环境和气氛可以在班级的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定期举行英语角活动。
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2.1 德育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学生的德育范畴包括以下各方面:提高道德认识(懂得区别善恶的道理)、培养道德情操(从感情上崇善拒恶)、锻炼道德意志(克服从善的困难,抵抗恶的诱惑)、坚定道德的信念、养成道德的习惯。英语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用英语交流思想。那么,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学生通过思想交流接受什么样的观点,这些都不可避免与道德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英语教学不会是孤立的,它必然与德育有着相互促进或互相妨碍的影响。如果能适当地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就能收到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是思想的载体,也是交流的工具,在教授语言文字的时候,必须有思想的交流,而任何思想都离不开道德意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在准确无误地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材。并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在语言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材中不同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2.2 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的内容与要求 22.2.1 德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学习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触发和确定智育、体育、美育的动机和方向,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上的方式、方法。学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发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2.2.2 通过英语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也是一项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英语教学应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准则、是非观念、关心他人、学会合作等。2.2.3 德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德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赋予学生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开发、创设道德学习情境,从而使个体不仅在自然生命的意义上成长,而且在品德心理结构上不断改进,形成更高质量,更具丰富性的个体道德人格。因此,没有德育任务的德育、体育和美育是不存在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好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道德教育,更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这种语言工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建立起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实施英语课堂德育渗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3.1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3.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3.3 教师要掌握“寓德于教”的教学方法 3 英语教师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材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好的影响。英语新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选自英美名著,或是介绍欧美国家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和名人轶事的文章,或是有关历史、地理、科普知识的短文。3.4 德育渗透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须通过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长久性的学习动机。
四、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环节4.1 从教材中捕捉德育因素4.1.1 教授英语单词、词组或日常用语时进行德育渗透例如,“Would like something”与“Want something”是同义的,含义是“想要做某事”,但前者比后者语气更委婉。因此,我们应该主张学生们在交流中多用前者而少用后者。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讲授在无形中教育了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4.1.2 教授英语俗语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英语中,有很多的名言,名句如:
1、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学海无坦途)
2、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yoursel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Failure teaches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
4、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逆耳之言为良药 等等。它们具有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不失为英语语言中闪光的瑰宝。4.1.3 教授英语课文时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4.1.4 教授英语语法时进行德育渗透 4.2 在学习中促进德育发展4.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提升为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4.2.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4.3 在教学生活中实施德育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格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好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渐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技巧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严格的常规训练中养成文明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因此,严抓课堂常规,引领学生严守纪律,服从规则,尊重他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枯燥的队形、队列训练中,我利用儿童羡慕军人的心理,让他们观看军人训练的录像片,孩子们对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惊叹不已。我又适时地引领学生:军人所以会做得那么的好,就在于他们有一句口号——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马上就喊出了“我们以服从口令为天职”的口号。当这句话成为了孩子们口头常用语时,学生训练时的精神风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体育课的比赛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不服从裁判,不尊重对手。我就组织孩子们观看足球比赛录像,讨论齐达内的“头撞对手”事件,孩子们明白了服从裁判,尊重对手,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否则,就应该受到处罚。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收敛了“野性”,养成了基本的文明习惯。
二、在相互的配合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当今的小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体育课的浓厚的竞争色彩,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的特殊地位。我常用中国乒乓球队的团队合作故事教育孩子们个人必须要服从大局,为了集体的荣誉,有时个人就要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接力项目、团体项目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训练、比赛中,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想取胜,除了个人的努力、能力外,还有什么最要紧?让孩子们在明白了道理以后再组织训练和比赛。
课堂上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契机,巧妙地为我所用,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引导,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在一次篮球训练比赛课上,一方后卫带球切入,吸引了对方几乎所有的防守队员,而此时,中锋正处在篮下投篮的最佳位置,且无人盯防,但后卫一心想自己进球,不愿传递,结果被对手断球,失去得分良机。中锋一怒之下,退出比赛,埋怨之声不绝。我马上组织队员复位,告诉他们,只凭一人之力,虽有良好愿望,但结果只能是失败。而退出比赛更有害。合作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之后,队员有了良好配合,打得颇有点章法。结束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以强化团队合作这一道德认识的形成。相信,这种实例的剖析与引领,定会使道德认识升华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着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儿童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特征,我常给孩子们讲明星成长的故事,向孩子们推荐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的图书,让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撼动,激活稚嫩心灵深处的竞争基因,点燃并精心呵护深藏于孩子灵魂深处的“星星之火”。
中长跑历来是孩子们畏惧的训练项目,我先把目标定位在“跑完”上,谁能跑到底,谁就是胜利者。之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以此来鼓起孩子的信心。要是一开始就提出高要求,孩子们定会受很大挫折,以后就很难做到“不屈不挠”了。我还常以“谁英雄,谁好汉,我们大家比比看”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尽出最大的努力,达到训练要求或完成比赛任务后,就及时把他(她)树为典型,号召大家向其学习。每到这时,受表扬者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会更刻苦。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似乎看到了“竞争”、“顽强”的“星星之火”正向着“燎原之势”的方向发展。课堂上、比赛中,咬紧牙关的冲刺,跌倒之后爬起的奋力追赶,擦破皮肤包扎之后的重上赛场等等亮丽的风景,常令我兴奋不已。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地得到了培养。
高中生物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范畴更广, 内涵更丰富, 实施途径更多样。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两个模块的德育目标为例, 提出教学建议, 供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参考, 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教师能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有机融合, 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生物教科书中优良的德育素材, “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范畴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 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 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六个模块内容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有关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德育范畴如下。
(1) 通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和实验、实践活动, 理解生物学“结构和功能”、“进化与适应”的思想, 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同并逐渐养成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 通过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 加深对生物学相关原理和学说的理解, 体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 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 以及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乐于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
(3) 通过“活动”和“探究性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形成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养成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今后参与社会活动和个人决策的过程中。
(4) 通过对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性成果的介绍和分析, 养成乐于将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的习惯, 自觉地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用生物学技术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5) 通过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逐渐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本质。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尊重科学, 但不迷信科学, 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生物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 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共同性的观点。
(2)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3) 认同生物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4) 认同生命运动的发展规律,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5)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6) 认同科学发展中先进技术的作用, 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7)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增强社会责任感。
(8) 关爱生命,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德育目标, 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结合实例理解不同生物细胞的物质分子组成大体相同;通过“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2]进一步验证生命的物质性, 从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的观点。
(2) 通过“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利用模型、模式图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模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收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变形虫核质分割及重组实验”等资料进行讨论分析,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认同细胞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3) 收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理解科学过程与本质, 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观。
(4) 通过“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的比较学习, 认同生命活动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 通过“酶的发现过程”和“光合作用发现史”等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认同科学知识是不断修正和变化的观点, 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6) 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实例分析, 探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认同科学对技术和社会的促进作用,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7) 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挂图、自制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 学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并通过“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2]认识到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认同生命运动的连续性以及生命运动过程中, 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8) 通过“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的资料”“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2]等活动, 制作墙报或开展学术辩论等交流方式, 关注生物知识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关注健康的科学生命观, 认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
(二) 选修 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 关注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认同疫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 关心生活的环境状况, 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
2.教学建议
对应以上德育目标, 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 结合实例 (艾滋病、非典、H7N9禽流感等) 讨论对病原体污染的认识过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过程, 认同“预防胜于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
(2) 通过“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状况”, [3]认同绿色食品, 关注食品生产的安全问题, 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
(3) 通过“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及应用”, 关注生物技术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体验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4]
(4) 讨论“器官移植”“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问题, 关注生物科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认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的正、负面影响, 增强社会责任感。
(5) 结合“避孕的原理和方法”, 关注生殖健康, 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社会责任感。
(6) 结合日常生活现状, 讨论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污水处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讨论生物资源的消费抉择等问题, 逐步形成和发展生态文明观。
(7)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探讨危害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一种病虫害的优化防治措施”“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作出决策”“探讨PM2.5的成因危害和预防”等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丰富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感性认识, 认同生物科学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结语
本文中“德育范畴”和“德育目标”仅列出高中生物学科德育的要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高中生物学具体学习内容渗透德育。
“教学建议”属建议性质, 旨在抛砖引玉。立德树人, “德”字为先;立德树人, 师德为范;立德树人入心为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智慧, 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品质的实际, 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 充分挖掘生物学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探索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及当地的教育资源, 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以取得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7-9.
[2]吴相钰, 刘恩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3]吴相钰, 刘恩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的拓展要适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主要有口语、书面与听力三种,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复习与预习、语言实践、并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展示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七年级(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day、the old men′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又如教“a great inventor”和“the story of little Tom”时,结合2002年中考增加自然科学(实验操作),启发学生向科学家、数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实验、爱发明,为人类谋福利的高尚思想行为。在八年级(上)When was he born?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对姚明的崇拜、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跌倒仍爬起继续比赛、足球赛中球队因teamwork而胜、因单干而败,以此组合写一篇看图作文并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让学生明白有团队精神才是获胜的关键,个人英雄主义将导致失败的道理。What is the matter?单元中,我让学生看了一幅图片,其中描述了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车祸后送伤员就医、找老师和警察求救、堵车保护现场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关心的现象,开展“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并召开主题班会“以我一己之力,关爱我亲爱的同学”,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也自然地认识到“7.5”事件后加强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从而使班级凝聚力加强了。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如学说:Excuse me. I′m sorry.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以上教学与活动使学生组织、交往、分析、判断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使德育效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英语教学德育】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德育渗透教学10-11
任务,让小学英语德育教学如此美丽12-11
四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10-19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09-11
浅析如何把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11-09
英语课堂德育渗透11-25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09-07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1-24
年级下英语德育工作总结09-19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