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精选6篇)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篇1

为确保员工宿舍卫生区整洁美观,给全体员工创造一个洁净、优美、舒心的休息环境,结合目前宿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管理人员职责

1、严格按照住宿制度管理,做好员工入住、搬出登记。

2、保管宿舍的公共财物,发现破损或丢失要及时上报并追究责任。

3、做好来访者登记,严禁非公司员工进入宿舍

(二)员工住宿制度

1、新入职的员工,须办理相关手续,在管理人员的安排下方可入住,不得自行搬入宿舍。入住后不得私自搬、调宿舍,如确有需要,应报予管理人员安排。

2、员工须按安排使用各自的床、柜等,不得随意调换或多占。

3、自觉保持宿舍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同事之间应和睦相处,不得以任何借口争吵、打架、酗酒,晚上22时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4、自觉节约水电,爱护公物,损坏公物照价赔偿,不得将宿舍物品带出宿舍,违者按带出物品的价值等价赔偿,并予以警告处分。

5、严禁在宿舍范围内搞封建迷信和违法乱纪活动。

6、宿舍内外一律禁止养家禽家畜及宠物,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7、员工入住期间,住宿制度管理,应维护本舍环境清洁,制定轮值表,轮流打扫卫生(轮值表贴于门后)。每天各宿舍的值日人员至少要清扫一次,确保全天候清洁、整齐、规范。

8、使用和保管好电器,严禁昼夜长明灯,出门前要及时关灯。周一至周五晚上10:30前关电灯、电视。周六、周日晚上11:00前关电灯。电器出现异常或损坏应及时报修,并说明责任。做到人离寝室灯、空调就关掉。违者扣罚20元。

9、宿舍所有垃圾必须及时倒在指定位置,由各宿舍当日值日生执行。

10、每天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不合格宿舍值日生罚款20元。

11、床上用品需摆放整洁,枕头置于床头,床单平整,其他床上用品摆放有序。违者第一次罚款10元,第二次罚款20元,依次类推。

12、宿舍整体干净、清洁、整齐,宿舍内外无垃圾、蜘蛛网,桌面、地面、墙面干净清洁;不合格宿舍值日生罚款20元。

13、门、玻璃、暖气片等擦洗干净,不积尘土;不合格宿舍值日生罚款20元。

14、个人用品、洗漱用品等要摆放整齐,清洁干净;违者第一次罚款10元,第二次罚款20元,依次类推。

15、各自的箱子整齐摆放在床下或其他不干扰大家活动的地方,鞋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床下,有鞋架的鞋摆放在鞋架上;违者第一次罚款10元,第二次罚款20元,依次类推。

16、宿舍内不乱拉挂衣绳,不乱挂衣服,衣物放在衣柜中;墙上不得乱钉、乱画、乱贴;违者第一次罚款10元,第二次罚款20元,依次类推。

17、宿舍内物品摆放应由宿舍内员工进行整理,凡私人物品乱放者,宿舍杂物乱堆者,给予拍摄曝光,连续三次不改,罚款50元/次。

18、住宿人员离职或被取消住宿资格时,应于一日内迁出宿舍,并于离舍前通知办公室,办好、钥匙、用具等交接手续(三)消防安全管理

1、自觉遵守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禁随意挪放消防灭火器。

2、严禁在宿舍出口堆放杂物,保障各出口的通畅

3、使用和保管好电器,做到人离灯熄,断电源,不准私自接电线、插座,违者予以罚款200元。

4、宿舍严禁吸烟。

5、禁止在员工宿舍范围内燃放易燃物品。

6、出入房间随手关门,注意提防盗贼。

7、严禁将垃圾等杂物抛出窗外。违者将视情节轻重予50-100元罚款。(四)有以下行为的,将取消其住宿资格

1、不服从公司安排、监督和管理。

2、在宿舍赌博、斗殴、酗酒及其他不良行为。

3、蓄意破坏宿舍内物品或设施的。

4、经常妨碍宿舍安宁,影响宿舍安定团结,屡教不改的。

5、严重违反宿舍管理制度的

6、有偷窃行为的。

立诚综合管理部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篇2

一、当前高校临时工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带来的无序状态和管理漏洞

目前, 很多高校 (特别是合并后的高校) 并没有实现临时工宿舍的归口管理。可能人们还没有对临时工的住宿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认为这是一件需要“专人专门”进行管理的事情, 所以导致了临时工宿舍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概括起来, 目前高校临时工宿舍大致有三个来源:第一, 学校房产部门统一分配;第二, 临时工用人部门通过自用房改建;第三, 临时工本人或用人部门乱搭乱建。各部门对自己分配或搭建的临时工宿舍负责。这样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临时工宿舍管理的混乱局面, 管理日益陷入无序状态, “有人管的少, 无人管的多”。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如对于违章乱搭乱建会出现“无人管”的现象。

多头管理带来的无序状态和管理漏洞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临时工的住宿条件, 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不仅临时工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而且不利于平安校园的建设。

2、缺乏统一规划

高校临时工宿舍大多是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 而是见缝插针地散落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也有零星分散在各个教学楼内, 更有甚者自行搭建违章建筑作为临时工宿舍,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此散落的分布给临时工宿舍的管理提出了艰难的挑战, 对于宿舍的统一调配、规范管理更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临时工宿舍管理困难

除了客观原因和硬件原因造成的临时工宿舍管理困难, 临时工本身的特点也决定着临时工宿舍管理存在难度。临时工大多文化程度偏低, 生活习惯、纪律观念、文明程度等等参差不齐, 直接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很多大学的临时工宿舍四周的绿化地带甚至被种上蔬菜或养起了家禽。另外, 临时工流动性大也是临时工宿舍管理困难的原因之一。学校与临时工之间没有长期聘用合同, 临时工从事的又是一些可替代性较强的工作, 临时工流动频繁。

4、临时工宿舍条件简陋

相对高校教师公寓而言, 高校临时工宿舍条件普遍十分简陋, 且绝大部分临时工宿舍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房屋结构简单, 室内设施陈旧, 家具配备不齐。

二、关于临时工宿舍管理的设想

1、思想上高度重视

临时工宿舍管理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日益重视这个问题。从主观上来说, 关注弱势群体是高校行政人本化的体现。关注解决好临时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规范临时工宿舍管理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立和谐社会的驱动使然。随着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高校行政越来越人性化,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正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的体现。从客观上来说, 重视临时工宿舍管理也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随着学校的日益发展, 临时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是保证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平稳进行和正常运作的重要人力资源。同时, 临时工宿舍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 确保“平安校园”的创建, 保持高校的稳定。

2、规划上唱好三部曲

加强临时工宿舍管理, 最终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临时工住宿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有房住、住好房”。但根据高校临时工宿舍管理的现状, 这不是一个可以一步到位的过程, 而是需要分步骤、分阶段逐渐推进管理改革, 最终实现改善临时工住宿条件、实现临时工宿舍规范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具体可以分三个阶段来逐渐推进。

第一, 实现归口管理, 建立规范化管理临时工宿舍的体制和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临时工宿舍进行规范化管理, 包括建立住宿档案、拆除违章建筑、做好保洁工作等等。

第二, 认真规划, 集中临时工住房, 改变零星、分散现状, 并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适当改善临时工住房件。

第三, 通过开拓新资源、挖潜来增加临时工住房, 让所有临时工都能有房住。在此基础上对临时工宿舍进行公寓式改造。

3、操作上明确原则

临时工宿舍管理原则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原则。就阶段而言, 临时工宿舍仍属于有限资源, 大部分高校并不能满足所有临时工的住宿需求。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临时工宿舍管理原则必须从“操作”层面出发, 围绕“资源优化配置”来确定。具体而言, 可以考虑以下两条原则:

第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既然现阶段现有临工时工住房难以满足所有临时工的住宿要求, 那么只能有选择性地先满足部分临时工的住房, 满足最需要的人员住宿需求。衡量谁是最需要住宿的临时工, 可以从从事工种和服务年限两个维度进行考量, 分层、分类进行安排。服务年限比较好界定, 为学校服务时间较长的临时工可优先考虑安排宿舍;按工种进行划分需把握住两点, 首先工种的特点和岗位的性质是否要求在学校住宿;其次, 所从事的是否属于保障学校安定和师生饮食起居等最基础性工作。

第二, 以租养房, 改善临时工现有住房条件。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按市场价收取临时工宿舍房租, 房租用来补充临时工宿舍的改造、维修经费, 以改善临时工宿舍的条件。房租来源可以由临时工自缴、临时工用人单位补贴等多种途径组合而成, 让各方承担起临时工宿舍改善的责任。

4、体制上理顺关系

第一, 理顺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与学校保卫部门等兄弟部门的关系:归口管理与配合管理的关系。一般高校都是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临时工住房进行管理, 承担统一规划布局、改建、日常管理等职责;但是也离不开其他兄弟部门的配合, 如消防器材的配备、安全隐患的排查、违章建筑的拆除等工作就需要保卫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第二, 理顺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房屋租赁关系。考虑到临时工流动性大和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难度, 为便于管理, 确保临时工宿舍住宿人员为学校聘用在岗临时工, 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不直接接受临时工个人的住房申请, 临时工宿舍的承租人为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

第三, 理顺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与托管第三方的关系:承揽关系。一般高校的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都会委托第三方进行临时工宿舍的物业管理, 负责临时工宿舍的住宿人员信息登记 (包括入住、退出登记) 、治安、消防、公共卫生等工作。第三方接受临时工宿舍管理部门的考核。

摘要:在高校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领域, 临时工相对而言是一个并没有足够话语权的弱势群体。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临时工开始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已经成为高校一种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改善高校临时工想对混乱、简陋的住房现状, 让临时工也能在高校安居乐业, 已经成为高校行政管理者亟须思考的, 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临时工,宿舍管理

参考文献

[1]魏清琳, 雷晓云.浅谈高校临时工管理工作[J].高校后勤研究.1997, (01)

[2]姜海, 于大伟.关于高校临时工权益保护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8, (02)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篇3

据可靠资料,全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发生触电死亡事故占事故总数8%左右,但安徽省2003年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发生触电死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5.4%,临时用电过程中发生的触电事故已是建设工程、设备检修临时用电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化工企业,由于企业发展迅速,项目施工多,外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也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因此临时用电也要作为**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调研,现就**公司**车间的临时用电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现状:

目前,**车间的临时用电严格遵守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中所规定的相关条款,临时用电严格执行《临时用电作业票》制度,具体如下:

1、所有本单位生产、检修或外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必须按规定办理持临时用电接电停电操作票,由车间主任或安全员、电气管理员负责审批,电气人员严格做到无票不作业。

2、所有临时用电接电停电操作票必须注明相应的安全措施。电气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务必严格遵守并落实安全措施。

3、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一式二联,第一联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管理、存档,第二联交主控室电气操作人员保存。

4、车间在开具临时用电接电停电操作票后,还对生产、检修或外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使用的及时进行制止并进行处罚。

虽然车间在临时用电上用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管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二、临时用电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外来施工单位自带的临时电气设备存在隐患

作业中我们发现,部分外来施工单位自带的临时电气设备存在隐患。有的施工单位电源线存在老化破损现象,电源线到处是接头而且接头的绝缘保护不规范,甚至有的只用塑料布包一下,十分危险;有的施工单位电气设备没有漏电保护开关或漏电保护开关损坏,或用空气开关代替;有的施工单位电焊机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损坏,为操作方便,他们采取短接措施(使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切除);电焊机二次侧搭铁线损坏或遗失后不及时添置,而用钢筋、扁钢等代用;这些存在缺陷的临时电气使用时易发生触电事故。

2、外来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用电意识不强

检修和施工场地用电最大的特点是“临时”。施工场地是临时的,建成竣工就转移;施工人员是临时的,不同工种轮番作业,工人流动性大;施工机具是临时的,所用设施需要经常拆装移位。因此,施工工地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工人,他们的头脑中的临时观念多少有些挥之不去,致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临时’观念的痕迹。许多工地上,本来电工接的临时用电线路按规定进行了架空,但是使用人员图方便,电线乱拉乱扯,导致天上、地下、水中到处都是电线;很多施工人员安全用电意识不强,没有插头就直接把电线插在插座内,甚至当天干活结束后人走了但电气设备没有停电;有的施工单位没有配备专业电工,临时电气的接电、送电、停电十分随意,甚至还发生过因为乱接线导致运转设备被误停电的现象;有的施工单位电气设备的够买只看价格,出现故障后不仔细认真检查而是胡乱修理能用就行,根本不考虑用电安全。

综合以上问题,我个人感觉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临时用电的管理: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用电知识。

公司应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知识的普及,无论是本单位员工,还是外来人员,尤其是外来施工人员要重视临时用电的安全,普及用电知识,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教育有关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还可组织人员定期进行触电后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并根据现场应急预案对触电事故发生后的急救进行定期演练,熟习急救程序,以减少触电死亡事故的发生。

2、加强临时用电现场管理

公司要加强临时用电的管理,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单位人员的规范用电管理,各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公司《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所规定的相关条款,在具体施工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所有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所有的电气安装或接、停电操作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

2)、所有临时电气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临时用电停电作业票》审批制度。3)、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电源线须用橡胶套双层绝缘软电缆,一般要求架空敷设。电缆连接必须牢固,设备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一切供电必须经漏电保护开关。

4)、临时用电线路严禁乱拉乱扯,必须按规定进行架空,使用人员不能应为使用方便而擅自改变电气线路的方向。

5)、线路敷设应不靠近潮湿的场所和热力管道,在与热力管道交叉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加保护措施。

6)、临时用电设备现场应就近装设可在紧急情况下断开电源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开关,并串接刀闸开关使各临时用电回路有明显的断开点。7)、工地上严禁使用碘钨灯具,如必须使用必须落实相应的防火措施,办理动火证,防止发生火灾。

8)、所有密闭空间内的作业照明,必须使用36V以下照明。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的场所工作时,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伏。

9)、所有电气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使用前应该进行漏电开关试验,以确保漏电装置灵敏可靠。

10)、所有开关、保险、行灯、变压器等在室外使用须有防水措施,保险丝容量选择应适当。临时用电设备摆放要有防止被高空落物砸伤的措施。容易被人触及的电气设备,周围应设围栏,并挂“止步,有电危险”的警告牌。

3、加强临时用电现场的监督检查

公司管理人员、安全人员或者是电气专业人员要加强临时用电现场的检查与使用监督,发现违章违规使用电气设备,或临时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使用不规范的行为或隐患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整改,并对违章使用临时电气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篇4

聊城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介绍

我校学生公寓分为东西两个学生生活社区,24个学院,29000余名学生,共有29栋学生宿舍楼,全部为校内公寓,总建筑面积为22万平米,有6000多个房间(4人间和6人间),公寓内洗衣机、晾晒设施、文化活动场所齐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公寓工作,成立了校宿舍管理委员会,确立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班级为单位、宿舍为单元的工作模式,公寓管理中心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育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开阔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学生公寓管理新途径,推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创建了安全型、学习型、节约型、服务型、和谐型的“五型”学生公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我校学生公寓的特色工作汇报如下:

一、契合当下形势,提升管理理念,切实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契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优势,在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工作理念、管理模式的创新。具体做法有:

1、“育人为本,安全第一,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坚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宗旨,形成了“育人为本,安全第一,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公寓的投入,把学生公寓建设纳入长远战略规划中。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2亿余元资金建设了一批高质量公寓楼,并逐步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学校在保证住宿费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改旧重建,把8人间改为6人间,进一步改善了我校的住宿条件。此外,我校深化思路,谋求创新,着力打造了“公寓学习服务平台”、“公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公寓生活服务平台”等三大公寓服务平台,以优质服务培养人,以贴心服务感召人、以温馨服务教育人,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营造有利于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成长成才的公寓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的理念。我校针对高校存在的教育功能弱化、管理权威削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强调要正确定位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能,牢固树立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统一的思想。设立了专职公寓辅导员,定期通过开展班会,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公寓安全、文化、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深化了同学们对学生公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我校采取了IS09001质量认定体系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模式,形成了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如设立宿管中心主任接待日,直接面对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在公寓楼设置意见箱;成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时反映意见、建议;在公寓网站上开设“在线留言”栏目、设置投诉信箱等。此外,我校还组建了安全信息员队伍,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学生公寓安全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定期提交报告,及时汇报学生公寓的安全动态,在公寓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学校保卫处的安全巡逻外,宿舍管理中心分别组建了白天、夜间安全巡查队伍,经常对公寓楼及宿舍区秩序和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在每栋公寓楼组建了义务消防队,不断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对火灾的预

防能力。

3、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最初是现代工业的一个管理理念,现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中的一大特色。我校全面实施学生公寓工作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鼓励创新为核心的思想氛围,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为精神内涵,强调标准化、制度化、数据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手段为基础,开展扎实细致的公寓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学生公寓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公寓安全制度体系,如《学生公寓治安管理制度》,《学生夜出晚归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安全隐患检查规定》、《学生公寓安全工作预案》等。学校实行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每年分别与学生工作处及各学院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把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实行了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了以各学院分管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逐级负责的宿舍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了畅通的安全信息反馈渠道。宿舍管理中心在工作中认真落实来客登记制度、一天三查房制度、贵重物品出楼登记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等,保证学生公寓的治安管理工作切实到位。现阶段,我校全面展开对学院的量化指标考核,建立了6个二级指标25个观测点的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完善了对管理员考核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公寓管理量化考核细则,以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公寓学风、舍风建设、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考核指标,使公寓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优化环境,陶冶情操,努力打造第二育人课堂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形式,经常组织各种意蕴丰富的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家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能力、拓展素质的舞台。主要做法有:

(一)探索有效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我校把大学生公寓作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不断优化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自2003年起,学校积极开展辅导员进公寓、党团活动进公寓、安全文明进公寓、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等“四进”工作,在学生公寓楼上建立了23个辅导员办公室,每个学员都安排一名专职辅导员进驻公寓楼办公,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创立了“三室一区一舍一组”的学生公寓党建团建工作模式,其中“三室”指学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研究室、学院学生公寓党建办公室、学生公寓党员活动室,“一区”指党员责任区,“一组”指宿舍团建小组,先后开展了“党员先进性建设工程”、“ 理论武装工程”、“安全建设工程”、“基本道德建设工程”、“素质拓展工程”和“舍风建设工程” 等六大先进性工程。经过几年探索和努力,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学生公寓党团建设之路。

(二)创新文化载体,加强宿舍文化内涵建设 学校以彰显“温馨和谐、安全有序、健康向上”的主流宿舍文化为指导思想,按照专业文化品味高,文明创建载体多,特色活动内涵深的要求,努力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工程,不断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积极提升宿舍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1、加强门厅文化、走廊文化建设。根据学生公寓特点和各学院专业特色,在走廊等场所悬挂伟人画像和名人名言文化板,在楼梯口、洗刷间、卫生间等场所悬挂公益广告板、安全警示板,在门厅安装石英钟、镜子、警示文化板。走廊文化、门厅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公寓文化之中,既美化了公寓环境,又能起到催人进取,努力成才的作用。

2、积极开展公寓文化活动。在注重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的同时,宿舍管理中心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宿舍为单位的宿舍文体对抗赛、节约主题活动、安全主题活动、拒绝白色污染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能力、拓展素质的舞台。从1992年开始,我校坚持每年组织两次公寓文化活动节,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品味,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另外,我们把各种活动有机整合起来,为其赋予鲜明的主题,每年三月份卫生活动月、四月份基础文明月、五月份公寓文化月、六月份公寓安全月、十月份学生社区党建月,十二月份百佳学习型宿舍评比等,实现公寓文化活动的系统化、主题化。

3、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学生公寓文明工程”系列活动,“争创文明宿舍”、“特色宿舍评比”、“争创温馨之家”、“宿舍手抄报比赛”、“示范宿舍”、“优秀党员宿舍”、“舍长论坛”、创建“节约型公寓”、“文明公寓”等各项活动,对宿舍文明和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床头文化建设上,学校通过对学生宿舍的张贴物、挂饰、娱乐活动、交流内容等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指导,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腐朽文化的侵蚀,共同建设健康活泼、积极向上、意蕴丰富的床头文化。

另外,我校所有标准化公寓楼内设有多个文化活动室,满足学生的文体活动需要和党团组织理论学习需要,为校园文化活动、党团建设活动向学生公寓延伸提供了保证。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把文化活动开展到学生公寓中来,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公寓的文化生活。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篇5

1、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到满腔热情、管理育人、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正面教育、严格要求。

2、加强寄宿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尊师守纪,努力学习,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加强宿舍管理,选派政治思想好,表现积极,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威信的学生当舍长。每个月召开一次室长会议或学生座谈会,布置检查工作,了解情况。

4、做好“四防”(防火、防盗、防毒、防事故的发生)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四防”教育。

5、管理好寄宿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用水等,经常到食堂配合膳委会管理、指导学生用膳。

6、配合体育组,组织并督促寄宿生参加早操。

7、早上和中午起床时应及时吹哨提醒,并检查起床情况,督促学生及时进入班级学习。预备钟敲响后,应及时吹哨子,督促学生准时到教室上课和参加早晚自修。上课时,不准学生在宿舍里逗留(除病号外)。

8、教育和指导学生做好宿舍内务工作,每天检查各宿舍床、被、蚊帐等的整理和卫生情况,保持宿舍内外和住宿楼房周围的整洁。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冲洗地板,洗刷门窗、天花板。

9、经常检查各宿舍风窗、玻璃、床板、门户等是否损坏或安全,上课时宿舍必须上锁。

10、对违反寄宿生纪律制度以及校规校纪者,除按规定处理外,要及时向家长和班主任反映,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情节严重者,必须送交学校处理。

11、寄宿生请假时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同时必须经班主任和值班领导签字同意,下午18:00后,除特殊情况外,不批准学生回家。

12、熄灯前要到各宿舍检查人数,发现没有到宿舍住宿,去向不明者,要及时查清处理。

13、熄灯后要巡视宿舍,制止点火、讲话、吵闹等。

14、每月至少开一次寄宿生会议,总结、批评、布置工作,对学生宿舍的纪律、卫生、安全进行评比公布,评选文明宿舍,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表扬先进,批评教育违纪者。

15、严禁学生私自到江河湖海等游泳,并经常进行宣传教育。

16、协助学校审批、办理寄宿生的住宿手续,安排住宿床位。

17、建立好人好事及违纪情况登记簿,并及时上报相关处室领导。

临时宿舍管理制度(执行版) 篇6

[内容摘要]

法院内部消极执行乃至执行不作为现象的存在仍是当今执行难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当今法院涉诉信访居高不下的主要来源,而执行监督特别是法院内部监督的缺位,对申请人的救济不力,是导致执行不作为的客观因素。遏制执行不作为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破解执行难的有效路径。笔者从执行不作为之形成、执行不作为之防治、执行不作为之救济三部分探讨如何遏制执行不作为,强化对执行监督、完善救济体系。认为法院应强化执行监督,并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将执行监督(包括上级法院的)变为执行救济,用法律规定的形式,赋予申请人司法救济权,则是保障申请人实现其法定权利的重要路径。从而构筑了预防和应对执行不作为的一个防控体系,对减少执行人员消极执行和拖延执行现象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执行 不作为 监督 救济

目前,全国各地法院正在加大执行积案清理活动,通过构建执行联动机制,执行威慑机制、完善协助执行制度,推广设立“协助执行联络员”等经验,创建快速、便捷的协助执行环境,从法院外部入手对破解执行难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开展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的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今的执行难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笔者认为,法院内部消极执行乃至执行不作为现象的存在仍是当今执行难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当今法院涉诉信访居高不下的主要来源,而执行监督特别是法院内部监督的缺位,对申请人的救济不力,是导致执行不作为的客观因素。人类的权利自始就与救济相联系的,当人类脱离了盲动或依附而取得了一定的权利时,也必有与之相适应的救济手段相随。没有救济的权利是虚假的,犹如花朵栽在人的发端是虚饰。[1]遏制执行不作为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破解执行难的有效路径,特别是可以扭转“案件大量累积——组织集中清理——案件再累积——再集中清理”的被动局面,也是人民法院加强自身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为此,笔者拟对如何遏制执行不作为,强化对执行监督、救济体系的完善作一粗浅探讨。

一、执行不作为之形成

执行不作为是指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执行不力的行为,造成案件执行标的实际到位率不正常的现象。执行不作为的形成,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大部分执行不作为是在主客观相一致作用的情形下产生,主要源于执行行为的随意性和难以监督,特别是在某些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但执行机关却因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被执行当事人请托等原因,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或消极执行,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司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它揭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司法为民重点在“司法”,核心在“为民”,其标准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兑现生效裁判文书是执行法官的神圣使命,便民、利民、为民是当今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内容,应贯彻于执行全过程。但有些执行干警缺乏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对待当事人“冷、硬、横、推”,耍官老爷态度,思想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2、法律规定欠缺。在民事诉讼执行篇中关于开展执行工作的规定比较原则,执行人员是否采取执行强制措施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易引发执行不作为。另外,一些规定不明确,特别是关于调查财产及线索举证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28条至第30条的规定,路径有三:一是申请人提供;二是被执行人报告;三是执行法院依职权调查。上述三条路径是平行而往,并无主次之分,是由法院自行调查,还是由申请人提供,易造成相互推诿。一些执行人员片强调当事人自己举证,甚至对一些举证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也一样要求,而忽视了法院自身所应负的调查责任。[3]笔者认为,申请人提供的执行线索的义务应是有限制的,其应该在人民法院主导之下,法院应充分发挥其国家机关的职能作用,始终在执行过中唱主角。再有,对法院执行不作为如何救济,仅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追究刑事责任和启动国家赔偿程序,而对没造成严重后果的如何处理未予明确,致使执行不作为现象屡见不鲜。

3、法院内部机制缺乏。对执行不作为的惩处,最高人民法院新制定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四十七条作了规定:故意违反规定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关键是如何认定执行不作为,如何认定拖延办案,有些省高院出台了防止消极执行行为的规定,界定了消极执行行为及问责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及大多数法院均都没有制定执行案件操作规则,没有建立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质效考核机制,更没有建立执行工作监督机制,执行工作的随意性很大,导致执行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

二、执行不作为之防治

防治执行不作为犹如治疗疾病一样,重在从源头上进行防治,进行标本兼治,方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完善操作规程及质效考核机制

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是法院为客观、公正评价审判工作,加强审判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审判质量而对案件质量进行的全面评估,对于促进人民法院正确把握审判形势,总体审判经验,增强审判能力,改进审判工作和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执行工作属于审判工作的沿续,许多法院为此将执行工作笼统地纳入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笔者认为不妥,应建立健全质效考核机制,执行操作规程和执行绩效管理机制,构成“三位一体”的执行管理机制。在质效考核机制上应侧重考核能反映执行状况的指标,如贯彻执行流程管理情况、执行结案率、标的执兑率、案件执行天数、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执限内执结率、信访投诉率等。为强化执行管理,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通过这种制度,使干警绩效能以看得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也使执行不作为的现象不致掩藏。

(二)执行不作为之监督与查处

权力本身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如果权力失去监督制约,就可能会被滥用,[4]可见监督的重要性,但由于现行的执行监督只是法院间的监督,当事人或第三人并不能直接参与至程序之中,而且执行监督程序并不依当事人或第三人的申请而必然启动,致使实践中许多违法或不当执行行为不能得以纠正,[5]作为法院本身则应坚持阳光执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公开执行流程、公开执行过程、公开执行结果,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让执行置于当事人的监督之下。允许当事人举报,完善信访举报机制、执行监督考核机制,对有执行不作为情形的,由监察部门及时核查,严肃处理。针对易滋生腐败的执行领域,在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加强对执行行为的直接、适时监督。使执行工作步入正常的轨道。

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对执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举报、控告渠道,加大对与执行不作为相关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是人民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力举措,更是人民法院说法执法的必要保障。

(三)树立能动执行理念

权利得到司法确立并不等于权利必然能够实现。[6]法院的功能就是解决争议,这也是法院存在的价值和依据。[7]坚持能动司法,是时代对司法的新要求,人民对司法的新期待。执行的过程,就是为申请人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权利的过程,执行难是当今人民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执行难既能维护当事人权益,又能树立司法权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树立能动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方式,加大调查取证力度,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一此法院灵活采取制定还款计划、以物抵债、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及时处置变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一些法院构建执行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与相关部门内网实行“点对点”查控,形成严密有效的执行网络,挤压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一些法院建立执行110指挥中心,24小时接听举报电话,甚至进行执行悬赏。这都是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的重要体现。通过能动执行,有助于执行威慑机制的建立,更能激发执行人员的斗志,增强为人民法院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减少执行不作为情形的发生。因此在执行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能动执行的理念,必须顺应民意对接民需,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执行不作为之救济

执行不作为在损坏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形象的同时,更直接的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面对执行不作为,尽管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的解释规定了申请执行人对消极执行行为通过请求变更执行法院来寻求救济,但在司法实践中,该种执行救济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相应的对执行不作为造成严重损失的,虽然我国刑法作出了构成犯罪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按此规定作出处理的也不多见。在司法实践中,最高法院在一些执行规定中作出了一些规定,主要是通过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行为指令纠正,尽管这些规定起到了与执行救济类似的作用,但其弊端却是相当明显。一是这种监督仅存在上、下级法院之间,执行当事人对这种监督无任何法律上的权利,仍是用一种行政方式来解决执行当事人的权利。二是执行监督大量采用指令、通知等形式,而这些形式在法律上的效力却无从明确和得到保障,远不如异议中的裁定的效力。因此,将执行监督变为执行救济,这是一种立法趋势,也是法治化的表现,当事人参与救济程序便是一种法定权利,这会使救济变得更加公开、规范、有效。作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涉及执行的信访大量发生、信访成为当事人应对执行不作为的首选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完善执行信访处理机制是人民法院的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对执行不作为的异议逐步纳入法律轨道,用司法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一)完善执行信访处理机制

完善执行信访处理机制,目的是使执行不作为得到有效遏制。该机制至少应具备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执行信访机制由专门机构负责。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要求,各级法院要设立专门的执行申诉处理机构,负责执行申诉信访的审查和督办,但对执行申诉案件不多的法院,可以由异议、复议审查机构同时兼负执行信访审查处理职责。

第二,执行申诉信访流程管理制度。设立该制度就是规范执行申诉信访案件的立案审查、批转交办、跟踪督办、结果答复、回访检查、结案销案等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办理期限、办理要求和办理责任,并按流程要求严格管理,确保对执行不作为信访申诉案件得到及时、高效的审查处理。

第三,重大负面影响案件的责任倒查制度。对申诉信访是由于执行人员违法执行、消极执行或失职渎职等行为引发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要交纪检监察部门严格依纪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第四,重大、重复信访案件公开听证制度。对于疑难复杂、对抗性强、矛盾尖锐的重大、重复信访案件,要加强民意沟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部门参加公开听证,以便增加申诉信访审查处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信访工作的公信度。

第五,建立上下级执行机构信访工作上下联动制度。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上级法院要坚持带案下访,到下级、基层直接解决信访问题,切不可将信访件一转了事。尤期是对于几经催办仍久拖不执的案件,上级法院要亲自到当地开展调查,听取意见,一经发现有消极、拖延执行行为的,应当现场作出处理,监督改正,通过这种上下联动制度,立足于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赋予执行案件当事人法律上的执行救济权

我们以上设置执行信访机构,并不是鼓励当事人去信访,而只是应对当今信访呈上升趋势的一项举措,使信访工作更加规范,从而扼止当事人动辄到省进京上访,使信访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但是,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当事人的实体权利的实现问题,杜绝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执行不作为的现象,应从法律层面上去最大限度地畅通当事人的救济权利,彻底打破只有通过信访处理执行不作为的瓶颈,这应该是民事诉讼法或强制执行法急需建立的制度。

1、我国执行程序中关于对执行作为、消极执行救济的相关规定。对于执行行为有异议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这是对执行行为侵犯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救济规定,通过执行异议和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复议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项规定为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提供了样便。第二百零三条则对执行效果不的满意的作了相应的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这条规定设置了六个月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解释进一步放宽规定: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发现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依法采取相应执行措施的,可以适用上述规定,这对明显有执行能力,或可通过变更、追加当事人来实现权益的案件来说,法院如果不去执行,则期限大过宽泛,为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留下空间,不利于申请人权益的保护。

2、执行救济权的设定。针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执行救济规定的不足,笔者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畅通当事人的法律救济途径,公开执行过程,公开执行结果,公开听证执行,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在此基础上,赋予执行案件申请人对消极执行的异议权、复议权,使执行工作能置于广泛的监督之下,特别是让当事人参与其中。

(1)适用执行不作为救济的条件。要启动执行不作为救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条件之一: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执行人员执行不力、懈怠执行的;有证据认为存在地方保护,致使案件无法正常执行的;有证据证明法院执行人员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收受礼品财物等违纪行为的,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仍未能执结的;没有穷尽法律措施,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仍未能执结的;应开始执行而不执行或不应停止执行而停止执行的。这里的一定期限,应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执行规程规定的期限相一致。

(2)执行不作为的救济机构。执行不作为是在实施执行实施权或执行裁决权中发生的现象,执行实施权,通说普遍都认为一种行政权,实施该行为也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实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按行政诉讼的理论,若对人民法院的不作为起诉,被告应是人民法院,但人民法院不能自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其并不是适格的诉讼主体,故对此不作为向人民法院起诉是不妥当的。执行裁决权是具有司法权的性质,对此类不作为更不应通过起诉法院解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了对执行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执行机构提出异议,执行机构将对异议作出裁定,若仍不服,还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复议,这为我们处理执行不作为提供了启示:也就是说,对执行不作为仍可向原执行机构提出异议,执行机构对异议作出裁决,若申请人仍不服,还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复议。

(3)执行不作为救济的方式。执行不作为是一种怠于执行的行为,针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异议机构认为成立的,应裁定确认不作为,交由其他执行员执行,若异议不成立,裁定驳回,仍由原执行人员执行。若申请人对执行异议裁定仍不服,仍可向上一级提出复议一次,复议后可视情况维持、撤销原裁定,并可同时决定由本院或其他下级法院执行。上级法院决定由本院或其他下级法院执行,是一种统筹执行的方式,统筹执行有利于强化上级人民法院对辖区内执行工作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8]有利于对下级法院长期未能执行结案的案件提级或指定其他人民法院执行。但最为进步的是,上级法院行使了监督权,对申请人则赋予了救济权。

(4)启动执行不作为救济的禁止事项。在执行案件过程中,有些案件的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这类案件属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导致这些案件不能执行的原因并非法院执行不作为,对这类案件不能启动执行不作为救济程序。认定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需要确定一个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有观点认为,认定标准就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执行穷尽,即穷尽了各种手段和执行措施,均不能使案件得以有效执行,而债权人也不可能提供证明尚有执行可能的证据。执行穷尽应涵盖四个要求,即穷尽执行程序,穷尽调查手段、穷尽强制执行措施和穷尽执行制裁措施。[9]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可把此类案件定为执行不能案件。对于认定程序,笔者认为应充分吸纳当事人参与,由执行人员组织当事人听证,公开执行过程,强化当事人举证,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认定,对构成执行不能的案件作出中止的裁定,则当事人不得启动执行不作为救济程序。申请人在生活确有困难时,可通过执行救助制度解决。

(5)执行不作为救济规定的法律表述。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民事诉讼法执行篇抑或强制执行法中应设立执行不作为的救济规定,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可以这样表述:对非执行不能的案件,申请人认为执行人员有不作为的情形致使案件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执行完毕,并能提供相应证据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变更人员或责令立即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达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级人民法院经复议,理由成立的,裁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四、结语

执行不作为是人民法院执行权运行中的一种不正常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关乎申请人的切身利益,关乎人民法院的形象。虽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出台了一些关于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的规定,各地法院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推广“分段集约执行”模式,执行案件不再由一名法官“一人包案”,而是将执行流程分段细化,实行流水作业,各环节由专人负责进行集约管理[10],对扼止执行不作为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最高院还应尽早出台执行案件操作规则,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执行消极不作为的质效考核,树立能动执行的理念,扎实做好信访工作,这都是从法院内部规范执行的有力举措。将执行监督(包括上级法院的)变为执行救济,用法律规定的形式,赋予申请人司法救济权,则是保障申请人实现其法定权利的重要路径。以上构筑了预防和应对执行不作为的一个防控体系,对减少执行人员消极执行和拖延执行现象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但笔者认为,在完善执行权运行机制的改革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加强法院执行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道德教育,以此增强其真心实意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的法官职业道德感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秉承职业良知,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才是最好的治本之道。

注释:

[1] 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页。

[2] 郭兵:《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552页。

[3] 叶鹏:“执行信访原因探析”,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18日,第6版。

[4] 苏泽林:“试论依法治权”,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4期,第16页。

[5] 丁巧仁:《执行改革理论与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6] 童兆洪:《民事强制执行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8页。

[7] 江必新:“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关于能动司法的若干思考和体会”,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1期第6、7页。

[8] 沈德咏、张根大:《中国强制执行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48页。

[9] 顾建华:“完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执行程序”,载《人民司法应用》2010年,第7期,56页。

上一篇:林地承包合同转让下一篇:燃料油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