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方法态度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学习方法态度(共8篇)

谈学习方法态度 篇1

有时候成绩不好,我们往往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然而努力过后,下一次仍然考不好,我们就会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这种在心理上的自我否认,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以后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能让你把已有的知识、能力发挥到最好的状态。可以说,自信心的调整是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心里踏实,充满自信,就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不被暂时的失意所击败。

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在自信心激励方面,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我还得感谢我的父亲!

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怎么冒尖,当时同宿舍有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又好,人缘又好,真让我羡慕。我也曾多次向爸爸提起。

一个星期天,爸爸送我回宿舍,凭感觉,爸爸很快就认出了那个女孩。去教室的路上,爸爸问我:那个女孩是不是某某?我觉得奇怪:我并没有告诉过爸爸哪一个是她,爸爸是怎么认出来的呢?于是我问爸爸:“你怎么知道?”

开始爸爸不告诉我,说这是秘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爸爸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因为她的眼睛像你一样透着灵气!”

某某女孩本是我学习的榜样,爸爸居然说她的眼睛像我一样透着灵气!这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功课,我不再用羡慕的眼光看别人这个好那个好了!因为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榜样,居然还是“像我一样透着灵气”的,我只要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是最棒的!

谈学习方法态度 篇2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态度,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教学方式

学困生是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英语是初中学生的难点,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难的现象,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英语学困生就很容易形成,加强学困生英语学习策略,尤其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不仅体现在学生自身方面,也体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学环境等方面:(1)学生自身原因,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英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有待提高,并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阶段,自尊心比较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2)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由于英语教师文化素质不高,工作态度不积极热情,只是一味地进行英语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大多数教师存在优等生特殊对待的现象,而没有对英语学困生进行关注。 另外,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英语学困生存在认识有偏差的现象, 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会和家庭环境,而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无关,导致学困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3)社会环境方面,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多数学生抵制不住物质的诱惑,导致学生丧失读书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一定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用,认为外出打工赚钱才是硬道理,致使学生不够重视英语学习,在课堂上时常出现玩手机、看小说等现象,社会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4)家庭环境方面,父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父母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若父母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并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程度,这样不仅适得其反,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父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若父母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一味要求学生考高分数,甚至学生考不好而施加暴力,这容易造成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偏执。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分析

1.树立学生自信心

新课标背景下,不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求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但是,当前大多数教师对学困生关注很少,教师只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导致学困生逐渐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积极帮助并指导,找出学困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加强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教育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另外,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由浅入深地进行英语的讲解,提出的见解应独特,具有说服力,并且也应具有启发性,使学困生受到启发,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前提,由于学困生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学困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不能与优等生相比,导致学困生逐渐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而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启蒙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欲望,另外,教师应合理评价,分别设立不同的评价等级,从而为学困生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于学困生,应多表扬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浅谈音乐学习态度 篇3

音乐态度的形成可以通过联想、强化和对所闻所见追求一致性来实现。举个例子,很多人喜欢当下流行的一些“口水歌”,原因是这些“口水歌”朗朗上口,歌词直白好记,大街小巷里,不停地播放,容易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里就体现了音乐态度形成的这三种观点,大街小巷里,不停地播放,就是强化的过程,曲调似曾相识就是联想的过程,歌词的直白易懂,朗朗上口,让人觉得符合自己当下或曾经的体验就是寻求一致性的过程。而一些对口水歌持否定态度的人则是一些学院派的专业人士或对音樂有较高鉴赏力的人群,他们认为口水歌是低俗音乐,这就没有符合他们内心的一致性。因此,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要把握音乐学习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态度的形成带给音乐教育的最大启示就是,音乐学习的态度是可以培养的,当然在培养中要注意影响音乐学习态度的因素。

二、影响音乐学习态度的因素

对于影响良好音乐学习态度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经济导致音乐商业化,学生主观意识受到误导。在音乐商业化的今天,许多学生提起一些流行歌曲、歌手如数家珍,而对课本上的歌曲却不闻不问,对音乐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所偏颇。而就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歌曲,就其本身的音乐价值也非常有限,很多网络流行歌曲其音乐本身没有太多审美价值,而歌词的内容更是俗不可耐,只因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大街小巷都在高声单曲回放,造成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在传唱,可想,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而这样的结果会让学生在从众的心理影响下形成一种音乐审美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内化成他自己的态度。

2.部分学校对学生音乐课不够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在很多学校,音乐课的课时都无法保证,部分学校音乐教师师资水平和条件也不够好,另外,音乐课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考试形式单一,甚至没有考试,音乐课上呈现出一种松散状态,从教师到学生,应付了事。

3.学生家长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音乐“级别”,误导学生对音乐本身追求的价值观。音乐考级是专家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的一种综合评定,这是一种定期对学生平时学习、训练情况的检测。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家长、教师、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学生今后音乐学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然而,很多家长和培训机构把考级作为学音乐的目的和程度的评定标准,常年作考前突击,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只要通过了高级别的考试,孩子就具备了相应的音乐专业素养。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老师往往纵容学生盲目跳级,结果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失去系统性、全面性,其音乐基本功和音乐素养根本达不到该级别的要求,这与音乐的审美本质完全相悖。对于这类学生来说,音乐的学习已不是单纯的业余爱好,而是他们肩上沉重的负担,这和音乐教育的价值和目标背道而驰。这样更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厌恶,严重影响良好音乐学习态度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

1.用“听”来引导,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音乐是听觉艺术。学习音乐也自然由倾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开始,而不仅仅是辨认音乐符号和学习概念。通过多次聆听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态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反应、良好的音乐感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听”的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应当精心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能够受到学生喜爱的作品。作品形式、体裁和风格应多种多样,古今中外被公认的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些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要让学生了解各国、各民族和各个时代的著名作品,当然,本民族的音乐更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和熟识,尽量不让他们接触格调不高的音乐。当然,这一过程不能仅仅靠“听”来完成,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良好的催化剂、润滑剂。良好的课堂教学应使学生急不可待地盼着上音乐课。这种期盼的心情和愿望,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学习态度的先决条件。

2.利用集体教学的优势。从众、竞争、合作的心理状态在集体教学中都是可利用的财富。在集体中找出拥有良好音乐学习态度的学生,树立榜样,构建以榜样为中心的小团体,依托榜样团体的力量,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合作是集体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意见,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有强烈的说服力,在良好的合作过程中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会形成互帮互助和各展所长的状态,这两种状态都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与合作同理,适当的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上进心,在竞争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纠正不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在竞争中教师要强调竞争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竞争理念。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音乐学习价值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教师、学校和社会构建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也尤为重要。学生有其自己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当学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注意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他们非常关注家长、教师、朋友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自己。因此,教师、家长及社会的评价对于学生音乐态度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只有从音乐学习中感知和收获快乐,音乐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谈学习方法态度 篇4

学校是社会的窗口,任何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由于法纪观念淡薄,部分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由此产生了厌学、恨学、不学、逃学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受之影响,也跟着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这些表现让家长痛心,让教师忧心。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他们理解和信任

教师应经常给予后进生关心和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歧视、不讨厌、不排斥他们,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一个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尽管学习不好,但热爱集体,对班级的管理有条不紊,能帮班主任解决后顾之忧;有的学生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一定特长,可让他们在班上组织各项活动,把班级团结起来;有的学生能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像这部分“差生”的举止、行为,难道不是他们的发光点吗?

二、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人。从根本上来说,要让后进生正确认识自我,就要有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要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还可以”,“我不错”。在课堂上可以用一些简单至难的题型来引导他们并在课堂上给予鼓励及表扬。从心理上来讲,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及关注,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爱护,才能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以分数高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在班上公布分数及排名次表。平时应多关心他们,可找时间与他们进行交谈,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学习进步。

三、真心对待后进生

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如何对待后进生,后进生的思想、行为转化,对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后进生除了鼓励、表扬外,还要善待他们,对差生感情要投入,有的学生上课听不懂,下课又不敢问,一段时间后就放松了学习,久而久之,逐渐产生了怕学,厌学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随时随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各项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同时也可利用自习和业余时间给他们辅导,随时与他们谈心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的发光点马上给予表扬。

四、用正确的学习态度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无论任何学生,在任何一课及某方面都有其不足之处,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呢?

首先,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培养学生科学记忆方法,如背诵诗词时,这是差生普遍存在的困难,教师在教新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个感觉器官,使他们从读其音、观其形、释其义、明其理几方面去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地去背诵,在理解课文时可采用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背诵其关键词、关键句,必要时整体与部分结合背诵。其次,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可帮助其制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及要求,这样上课时他们准备充分了,上课的思想包袱、思想压力也减轻了,课堂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便他们课后复习。

最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转化“后进生”的有效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可对他们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因人而异进行个人辅导。针对“后进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做得好的可在作业本上给予鼓励、激进的话语,让他们知道老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重视我们,使他们在做作业方面能努力,认真地做好。

学习seo的态度,态度决定命运 篇5

济南seo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将其奉为经典。但是seo行业的初学者们,有太多人一句忽略了这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遇到问题的时候,太多的人喜欢寻求“鱼”而非“渔”;太多的人喜欢寻找能解决的人帮忙解决而非学习解决的方法和举一反三;太多的人喜欢依靠别人而非自己思考和分析。于是乎,当他寻找的“高手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亲自出手帮他解决的时候,无助和彷徨充满了他是生活和工作,工作的失利,高手的“抛弃”,上司的指责,自己的无能,他失去的,不只只是一个网站的排名,也不只只是一份工作,他失去的更多的是生活的希望和对自己的认可,他失去的更多的是自信和勇气。

公司不是学校

这是奈何的第一个“小弟”,是奈何工作中带的第一个seo新人。从最开始的思路的指导到后来的具体方法的指导,这孩子的学习能力奈何不知道,但是她的态度实在让人很无奈。在学校的时候,你可以无视老师的教导,可以拖欠老师的作业,甚至可以逃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公司不是学校。当你的前辈教你的时候,如果你依然心不在焉,你如何能够胜任工作?当你的领导安排给你工作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拖拖拉拉,你如何让你的领导信任你?当你向你的老板请假一请就是三天的时候,你觉得你的老板还会对一个来到公司还不到半个月的新人抱有多少好感?是的,这孩子,被老板辞退了。毕竟,这是公司,不是学校。

寻找自己的路和人生

这是奈何的第二个“小弟”,是奈何工作中带的第二个seo新人,学习态度很好,学习能力也不错。半个月的时候,已经勉强能够通过a5的投稿了。不过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她选择了自己的路,在她看来,seo并不是她想要的工作,所以她选择了重新寻找自己的路。祝福她。

工资不可能不劳而获

这是奈何的第三个“小弟”,是奈何工作中带的第三个seo新人。第一天来的时候,打了一下午的电话,或许是私事缠身,也勉强可以理解,在同事的提醒下,她是跑到办公室外面打的,可以说,第一天她在办公室外面的时间比在办公室里面的时间要长得多。老板给她安排了一点点工作,让她一边熟悉一边整理一些客户文档。所谓客户文档,具体的工作过程很简单:在百度搜索公司名字或者产品→寻找有价值的段落复制黏贴→简单的去格式排版。每天十篇的工作量却一直喊累,聊天打屁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要多。既然你的命运注定你只能打工,那么不劳而获永远都不可能落在你的头上。依然是辞退。

态度决定命运

纠正学习态度的方法 篇6

何 帮 助 孩 子 纠 正 学习态 度

2(一)

第一: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

比如说,我家孩子爱学数学,回到家总是先写数学作业,并且不用我管,但一写语文作业他就不认真,开小差。还对我说不喜欢语文。一次他写数学作业时 遇到一个字就问我:”妈妈,获利是什么意思?“我趁机引导他:“如果不把语文学好,不认识字,看不懂题意,你就不会做数学题。学好语文是基础。”所以说,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第二: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时学习劲头就明显提高。

适时的表扬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激发孩子向前奋进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这毕竟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鼓励就干劲十足,批评就提不起劲。孩子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逐步引导他正确认识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做为家长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让他明白鼓励与批评都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的道理。在这方面我就做的不好,我很少表扬和鼓励我的孩子,更多的是责备和批评。以致我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区分我要学习和要我学习。

我的孩子回到家几乎都是在我的催促下去学习,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学习。这可能是我在孩子上学这三年中无意识地养成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刚开始上学时,因为孩子小,我总是替他安排“现在学这,一会儿看那”以致这三年来孩子一直是在我的安排下学习。现在想想这完全是我的错。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学习,也就是说让孩子形成“我要学习”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的学习,孩子一旦做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得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学习成效我想就会很明显的。第四:克服家长的虚荣名利观念。

孩子每回考试完,成绩好,我心里就很高兴,成绩不好,我就会很生气,吵孩子,但吵过后我也很后悔。这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从孩子的学习名次上看问题,而应该从孩子各方面的提高去体验他自身的成功,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我认为真正要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真正意义,比如说:学习就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上学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集体意识,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参加考试就是为了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等等。应该怎样端正初中孩子的学习态度?

一个好的态度将决定你的生活,首先要有好的心态 要了解自己为什么学习,怎样能让自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尽快把你带到一个好的状态;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该玩就玩,该学就学,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对于学习态度,中学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要我学” 和 “我要学”。有句话说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次上课前,可以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将来的复习也要靠它。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弄懂,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

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学习态度是推动自己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鲁迅先生在学习上倡导“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三不怕”精神,形这种精神应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化和社会要求三位一体成合力达成。培养这种精神的教育方法是,要激发自己内在成长的欲望,在充分鼓励点滴进步中让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态度,首先你要学会懂得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强和弱直接可以影响到你的成败,态度是你自己去控制的,不是说端正就能端正的,好好的练练你的对诱惑的忍耐力。我要读书和要我读书,就是态度的决定性问题了。你现在学习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什么,很关键,你应该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现在强者生存,反之淘汰,很正常的规律,想通了就行,懂得学习的目的性和方法性,就不会感觉学习是那么累的事了。

你为什么要贬低他、骂他、讽刺他?我是一名公费留学的学生,我感觉小学的知识要抓起来其实挺快的,关键是要在小学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初中打好基础,培养学习方法,在高中就一个词,刻苦。学习没有捷径,但学习是有方法的,教育自然也有方法。好的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我认为父母很重要,因为在小学很少有孩子能自主学习,都需要父母的引导。上了初中后慢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你的孩子,到高中就要靠他自己了。对于这个问题,想到我的父母和小时候的我,我想给你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不要再对你的孩子失望,你的孩子身上有你的遗传基因,如果你对你的孩子失望,那就是你在对你自己失望。才十岁而已,在我身边,有很多小学成绩差的同学,上了初中后就不一样了,都很出色。学习的路还长,要持之以恒,小学只是一个起点前的准备,初一才算是起点。

2.多给与你的孩子鼓励,孩子小的时候是不会知道父母严厉是为他好的,他只知道谁对他好或不好。

3.多跟他沟通,方式不限,哪怕是一起玩也行,你说他爱体育,可以和他一起打球啊!4.与他老师沟通,说句实话有的老师很过分把自己的工作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与他老师沟通,请求老师支持与帮助,并略带警告的意味让老师少用不恰当的语气骂他,应当换做交流的语气。

5.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的地位与他沟通,让他感觉你重视他,欣赏他。

6.不要打压他的兴趣,从你的介绍中我感觉你似乎对他好动很反感,试着在合理程度内去接受。

7.从你自身找问题,你真的竭尽全力教育他了吗?你真的能做到在他学习时陪他一起看书吗?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因为在我上小学六年里,晚上他们很少看电视,他们常在我学习时看书,报纸都很少看。家庭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

8.买几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看,不要只看一本,是几本,吸取各书优点,寻找适合你孩子的方法。不要说你没时间,我母亲早上六点半起床搭计程车上班,中午不回家,晚上八点回来还要做家务,可她还是用了一个月看了三本这方面的书(在我初二时)。我没有夸耀的意思,我只是想让您知道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9.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不要只注重学习。不要以为生活对学习没帮助,其实学习好的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

10.在孩子犯错时,可以适当的惩罚他,尽量不要打,说教为主,但说教时也要给孩子面子,尽量尊重他。

11.英语和语文的学习较相似都需要下硬功夫,这两门要多练。这就需要你们家长的引导,保证他适合的学习时间。并告诉他,他可以玩,但要保证学习效率高,学习任务已完成后。数学不错的孩子都很聪明,因为数学学的是方法和思维,数学学得好的人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思考。从您孩子数学方面看来他很有潜力。

最后,您一定要细心和耐心,小学只是刚开始,如果您在小学时就对他失去耐心的话,中学时就没法想象了。

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很棒的。

(二)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不是讲大道理,而是细化为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白一切为了自己的将来。其次要多注意过程评价,教师多观察,多表扬多的好的学生这样造成一个人人竞争的氛围。

引导他们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在班级内多树立榜样。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生活中的事例、读书活动,充实道德教育,效果更好。

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 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习差的小学生是靠家长逼着去上学,相当被动。然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尤其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入手,然后把孩子慢慢往学习方面引导,这个需要耐心。比如孩子喜欢上网那就从这方面入手,既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从网络这一块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网上的教学类网站很多,教学的灵活性也很大,所以孩子选择的学习方式也就多了。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

2、必要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3、老师多与学生沟通,说句实话有的老师很过分把自己的工作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与他老师沟通,请求老师支持与帮助,并略带警告的意味让老师少用不恰当的语气骂他,应当换做交流的语气。4.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的地位与他沟通,让他感觉你重视他,欣赏他。

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同学们明确了什么是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正确与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照先贤找到了差距并制定了改进的计划,达到了辅导的预期目的。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或周记里,以后总结、检查、交流。

一、树立典型。经常表扬班内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树立学生学习的典型。

二、及时表扬进步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

三、多与学生沟通。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随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

榜样激励法: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集体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耳濡目染,小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好学生的信念、标准,成为支配学习的动力和准则。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对学习的目的也越来越明确,榜样的模仿也由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发展到对先烈和贤哲们的模仿,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

教育学生如何端正学习态度

就我的亲身体会而言,一讲学习就抬出“学习态度”来,着实不是什么好主意。一方面,老师们、家长们普遍把这四个字挂在嘴边,熟悉得很,没什么玄虚可弄;另一方面,莘莘学子普遍对此嗤之以鼻,只是在写反思的时候拿来凑些字数罢了。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四个字一次次地从师长口中窜进我们的左耳再窜出我们的右耳,一次次地写在反思中,上交,下发,再扔进抽屉里,这本身就是其重要性的明证,也是我觉得不得不说上几句的原因。

我原本与不少同学一样,觉得态度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题目做得多了,也就成了一种态度。的确,题目不会由于你持有什么态度而变得更简单一些或更难一点。但是,就像宗教信仰一样,态度不能改变世界本身,却能改变它在人眼中的影像,从而改变相应的行为,进而改变最终的结果。有个小故事,可能不少人都听过:一个人碰到三个工匠在盖一幢房子,他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嘛?”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回答:“砌砖,你没看见吗?”他又问第二个工人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造房子,我靠这谋生。”与前两个工人不同,面对同样的问题,最后的那个工人骄傲地说:“我在建造全市最宏伟的建筑。”之后当然是根据故事编写者的意思,第三名工人工作出色,很快被提拔,等他多年后成了老板,而另两人还在愁眉苦脸地砌砖。与之类似,同样是做题,有人做得快乐而且高效,有人则是拖沓还常犯错,不能否认态度在其中的作用。

纠正态度的方法有不少,写检查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现在的高中生在每场稍大规模的考试之后,大多还面临这么一项作业,平心而论,写这样的检查,大家都是一边焦虑地数着字数一边想着如何把一堆废话打包上交了事,正面的意义实在少得可怜。并且普遍的逻辑是:考得好的态度自然毫无问题,考得差的扣一顶“态度不端正”的帽子也无从辩驳。这样的成见使得老师、家长常常不能获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的迷茫困惑也无处表达。

我认为,要形成一个积极且有强大推动力的态度,最根本的办法是要积极而明确地理解自己所投身的事情的意义。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除了一套有关工作、钱途的说辞,学生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理由来支撑学习——这个成人眼中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做好的事情。(励志一生 http://)前程作为学习的理由自然不错,但总从同一个角度来敲打,效果难免渐渐减弱,况且这样还容易加深学生对学习本身意义的怀疑。

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态度很重要,但要真正改变态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只能从我浅薄的经历,抽取出一两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向学生证明这一学科能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如果了解到眼下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一门内容精深或是用途广泛的知识而作的必要准备,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认真对待这一学科的。我记得从初中开始数学书上一直都有“统计”这一章,但年级上升后其中的内容却没有增添多少,以至于很长时间内,我都认为“统计”就是一门画画正字加四则运算,学起来也很不耐烦。直到看到满纸符号的大学《统计》教材时,我才知道这是一门必须认真对待的学问。所以,当你认为学习某些科目对自己“一点用也没有”的时候,就应该思考从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后两点更为重要),可能会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或生活打下基础,而不应该任凭“一点用也没有”这样的思想在潜意识里阻挠你的进步。

二是尽可能把各学科中本身存在的美挖掘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我的高中数学老师每次解决掉一道好题,就像酒鬼喝了一小杯美酒一般,总要咂摸一会。那种陶醉其间的情景,带给我们的感化,远远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记得原先老师教导我们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读书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老师,是为了你自己。”这句话,能真正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时候,态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自主学习

我们学校,是上海市加强初中百校工程中的一所海岛农村中学,在与城区相比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前提下,在学生学习状况不尽人意的现实面前,我们如何不负众望,负重前进,求生存谋发展呢?

笔者认为,关键问题是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还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上述问题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去解决。本文试就上述关键问题谈些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自主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自主”,《现代汉语词典》上释义为“自己做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做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做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学习成效就明显,正如人们平常所说的,“人也变聪明了”。这种学习方法,对全日制在校生适用,短期培训生亦然。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教育学院举办的一次春季高中物理教师备课班上,学员年龄参差,最小的十八岁,最长的五十八周岁。但五十八岁的小叔叔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竞一举夺冠。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学会快几倍、更好、更轻松地学习,你就能把各个原则应用到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今天,虽然不再有人钻木取火(科学实验例外),但如今被称为 “教育”的许多东西,却仍然基于同样过时的概念之上。因此,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是必要的。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来说,与其说是减轻了任务,倒不如说是更增加了负担。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严谨治学,勤于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要增强自信,以愉快、兴奋的心情进行学习,以主人翁的主动精神去完成学习任务,探究自然的奥秘,感悟人生的真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要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灵活结合教材,娴熟驾驭课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要克服忧虑心理,在老师给予的学法指导下,走出学习困境,促进文化素养的逐步形成。要克服自卑心理,在“自主”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集体智慧的巨大效能,取长补短。要克服畏难心理,促进自主探究的实施。自主探究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真实体现。因为不管青少年学习什么科目,整个教育体制面临的严峻考验,是怎样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也意味着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起自尊,而自尊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去完成任务,即能够发挥其潜在的发展水平的。还要克服自满心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善于同其他同学找差距,在实践中做到扎实掌握和理解知识,杜绝一切模拟的思维定势,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创新潜能。

“自主学习”更是一种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

英国当代教育家查尔斯汉迪说过:“改革的学校会使学习更像工作,根据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具体任务进行学习,以不同年龄层次和各种不同类型能力的小组进行学习,所用这些方法都切实有用的。人们在这样之中不仅会学得更多,因为他们会明白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而且这样的学校还会使他们更好了解他们将踏入社会。” 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专家学者的理论告诉我们,要使学习获得成功,换言之,要培养海岛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依赖于“切实有用”的方法外,还必须“明白”自身“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舍此是不能奏效的。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九六届高三学生小朱,同是他一人,高中九门会考学科八门不及格,但语文学科却考得仅与B级一分之差。究其原因,该生常说过,我喜欢语文,想当作家。他高中在读时,已有数篇文章投稿选登,还被聘为外省市某杂志社的通讯员。2003届初一某男生,在小学时就是个沾染了不良习气的“双差生”。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只考了6分。但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耐心启发教育下,学习目的性有所明确,期末考试考了60几分,在他的学习史上算是破天荒!又比如部分学生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操作起来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面对数学题却是一筹莫展、望题兴叹。至于同一班级抑或类似家庭条件的几个孩子,他们学习上的差异现象也是比比皆是。而要从根本上改变海岛学生落后的学习现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了诸多别的因素之外,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据调查表明:学习成绩偏差生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智力问题,主要的或是学习态度问题,或是学习方法问题,或是学习环境影响等问题使然。而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外地民工子女以及父母长期外出由上辈人代管的子女的大量涌现,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因时而变,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理念,不刷新方法端正态度,在学生的眼里,如果学习就是“枯燥、考试、家庭作业、浪费时间、惩罚、关晚学、令人厌恶憎恨恐惧”,那么试想

谈学习方法态度 篇7

学习态度问题贯穿于一个人的学生生涯, 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阶段都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初中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因而处于学习态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必须把握学习态度的内涵和影响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

(一) 学习态度的内涵

学习态度是一种学习方面的内部状态, 是学习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 是由习得形成的。说学习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 是指它是一种反应倾向或反应准备状态, 是一种可能性, 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说学习态度是学习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 是指它能决定学习者愿不愿意进行学习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说学习态度是由习得形成的, 是指学习态度并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 并通过学习者个体与所处环境的互相作用而不断变化着的。

学习态度是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持久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是指伴随学习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价值观, 被认为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倾向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企图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意图, 它构成了学习态度的准备状态。

学习者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或某一项学习任务所持的态度不是积极的, 就是消极的;不是正确的, 就是不端正的。

(二) 影响积极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己、对人、对事、对物的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内部心理倾向, 因此, 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学习信念、价值观、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等因素有关。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 价值观是学习态度的核心 (见下图) :

1. 学习信念。

学习信念是学生在事实或推测到的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信念尽管是影响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但是学习态度也会对学习信念产生反作用, 影响到学习信念的实质内容[2]。如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原来在事实基础上建立的学习信念发生转变, 会重构为错误的学习信念。

2. 价值观。

学习态度的产生和表现, 经常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2]。由于先期形成的观念, 代表着人们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而每一个观念, 都把学习活动与一种积极或消极的价值归因联系起来。观念归因的价值或效果, 也有助于使人们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态度, 如果学习活动确实具有这些被确定的价值归因, 则有关这一对象的总体学习态度也就确定了。学习态度总是反映着学习活动对学生个人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另外, 价值观通常与情感态度联系在一起。

3.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行为的动力, 它是学习态度结构中学习行为的具体表现, 更多与实际行为相联系。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上位概念, 是学习动机的基础来源, 是支配、影响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 往往会激发出确定的某种动机。如果在态度的基础上, 产生了特定的活动动机, 则一定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同时, 在某种动机的基础上也能产生态度。如一个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学习动机, 就可能会表现出对具体的某门课程的积极态度[2]。

二、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

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中学历史新课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外因, 而学生个人是否愿意学习, 换言之, 学生是否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则是内因, 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中学历史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研究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有其重要意义。

(一) 《初中历史新课标》与学生的学习态度

由于学习态度的核心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规定:“逐渐了解中国国情,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 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 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逐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3]

初一学生是第一次正式、系统地学习历史, 大部分学生对它很陌生。但是在系统地学习历史之前, 也有些学生会通过看《上下五千年》、《图说历史》之类的历史读物, 了解一些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有人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这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往往要高于其他学生, 如果能恰当引导, 这部分学生将会成为班内的学习骨干分子。他们渴望了解《初中历史新课标》中规定的诸如“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等内容, 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使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 既然是初学, 学生们会对历史课程有些好奇, 有种期待, 这对于教师开展教学也是很有利的。然而, 随着历史神秘的面纱慢慢被揭开, 众多的人物、年代、事件以及背景、过程、结果、性质、意义等等接踵而来。不少学生开始感到应接不暇, 前学后忘。有些学生在历史课上越来越心不在焉, 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上述情况, 国家进行了中学历史新课改, 试图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 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措施

1.充分发挥《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讲明学习历史的重大意义, 树立学生热爱上历史课的学习信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不注意这一方面, 即使使用的是新编的教材、最具思想性的内容, 也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在讲授历史课时, 都应该在适当的场合下, 把历史学的理论、概念和史实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结合, 进行对比,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 我们在讲“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内容时, 可以结合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引申,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和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学习历史来认识社会, 认识自己, 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历史, 体会以史为鉴的意义, 学以致用, 树立起热爱学习历史的信念。

2.要用历史学家的光辉业绩教育激励学生。历史学家的伟大业绩有着巨大的理性、道德的榜样和激励的力量。我们在讲授历史知识时, 应当穿插讲述古今中外的历史大家的治学经历、高尚品德。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激励对历史特别有兴趣的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更重要的是树立起初中生对学习历史是一种享受, 学习历史同样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价值观, 勤奋、刻苦学习历史, 从而促进初中生养成学习历史的积极态度。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历史问题的活动, 让他们亲身体验独立思考的喜悦,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较强动机。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积极探讨历史问题。在讨论时, 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开放、和谐的讨论氛围, 让学生各抒己见,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对回答得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长此以往, 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学习历史的强烈动机, 从而促进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当然, 学习不是游戏, 不是娱乐, 是一种劳动, 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任务。在组织课堂探讨时, 教师应当注意, 不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游戏和娱乐的过程, 一味追求轻松、欢乐, 甚至逗笑。要知道这样的误区, 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会影响学生认真、刻苦学习品格的形成和提高。这不论是对学生在校学习和日后工作都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以上的措施都是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为核心进行的。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热门的情感教育来实施, 改变只注重学生智商培养的传统, 走出一条既重视智育又重视情商教育的新路子。

综上所述, 一个人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迁移到日后他的工作和生活中, 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宏观背景下, 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对他们自身学业和品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加以重点培养。

摘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 乃至日后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学历史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学习态度,中学历史新课改,《历史与社会》,学生

参考文献

[1]Pennington, D.C.Essential social psychology, Edward Arnold Ltd.P60.1986.

[2]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122-124.

谈学习方法态度 篇8

关键词: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65-01

我在高三年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时候,我就一直给学生强调,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题型一定会考,而且我还为他们总结了近几年的题型。比如说2011年福建卷《晓至湖上》的第二题是: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2012年福建卷《望江南》的第二题是: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的第二题是: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这类题型都是要求你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而今年2015年福建卷《秋夜纪怀》的第二题是: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这就再一次说明了此类题型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将此类题型的结题方法做一个总体的介绍。

首先,关注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比如说欧阳修的《晚泊岳阳》,这首诗的题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诗人在傍晚十分将船停靠在岳阳城,说明诗人出门在外,行船漂泊,那么思想感情就有可能是思乡之情或者是行路的羁旅之愁亦或者是行船的漂泊之感。如果这首诗是咏物诗的话,比如说《咏梅》,根据这个题目,作者表面上是要赞咏梅花,其实作者是想托此物言志,或表达其高风亮节,或抒发其孤高的精神,或表现其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坚贞。

其次,关注作者。

一般来说,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而无论是由诗人代言还是诗人自己,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比如,说到李白,就想到他望月思乡;说道杜甫,就想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说到陆游,

想到他的爱国情怀。就如今年的高考题《秋夜纪怀》的第二题,三、四两联所要抒发的就是诗人的爱国情怀。

接着,关注注释。

在做题目的时候,有的时候诗歌的内容看不懂,最聪明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诗歌的注释,因为有时候注释就已经告诉你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今年的高考题《秋夜纪怀》的注释③散关:即大散关,此注释一出现,学生应该马上会想到陆游的另外一句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句曾经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本书里学过,这是诗人回忆两次抗金胜战,即使已两鬓斑白,扔渴望上战场杀敌,恢复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

再者,关注关键词或诗眼、词眼。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最生动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这些字都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的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一句中的归字就写出了诗人归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后,关注意象。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抓住意象这个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往往饱含诗人的情感。如柳的意象饱含依依惜别之情;菊的意象是高洁的品质、淡泊的名利的代名词;满地黄花是愁绪、容颜老去的象征……2007年广东卷林景熙的《溪亭》第一题是: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诗人就是通过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和孤灯这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他的凄凉孤寂及因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之感的。

再有,关注诗中的典故。

古代的诗人为表达委婉一些,往往喜欢用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为了更理直气壮一些,也会借典故来以古喻今;为了使表达简明一些,会用典故这种较少的文字来传递较多的信息。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杜甫的《发潭州》的颈联“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诗人用典抒情,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再如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中的两句:“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和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这两个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最后,整体感知。

阅读一首诗,无论你抓住了多少细节,如果诗歌的意思你是不懂的,那么这首诗你也就不懂了。因此,最后你还是要回归诗文,整体感知一下诗歌的意思。

上一篇:五年级美术上册 梦中的远航教案 苏少版下一篇:国家安全局项目审批